水庫區檢查
❶ 水庫大壩的巡查內容和方法有哪些
水庫大壩巡查分為日常巡視檢查、年度巡視檢查和特別巡視檢查。巡查內容:壩體、壩基、壩肩、各類泄洪輸入設施及其閘門,以及對大壩安全有重大影響的近壩區岸坡和其他與大壩安全有直接關系的建築物和設施。
巡視的方法:
(1)心到,重點部位或關鍵設施特別留心和格外小心;
(2)眼到,查看大壩、壩腳有無漏水、管涌、變形松動等現象,防浪牆和壩體有無裂縫,閘門有否漏水;
(3)手到,用手來探摸和檢查土體松動、崩塌淘空,感覺水溫是否異常等;
(4)耳到,聽有無出現不正常水流聲;
(5)腳到,用腳檢查壩坡、壩腳是否出現土質松軟或潮濕甚至滲水;
(6)物到,隨身攜帶探水桿、鐵杴等,以便及時發現險情。
❷ 國家對水庫區有什麼政策
國務院關於完善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政策的意見(摘錄)
二、完善政策,提高移民後期扶持標准
(四)扶持范圍。後期扶持范圍為大中型水庫的農村移民。其中,2006年6月30日前搬遷的水庫移民為現狀人口,2006年7月1日以後搬遷的水庫移民為原遷人口。在扶持期內,中央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2006年6月30日前已搬遷的水庫移民現狀人口一次核定,不再調整;對移民人口的自然變化採取何種具體政策,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自行決定,轉為非農業戶口的農村移民不再納入後期扶持范圍。
(五)扶持標准。對納入扶持范圍的移民每人每年補助600元。
(六)扶持期限。對2006年6月30日前搬遷的納入扶持范圍的移民,自2006年7月1日起再扶持20年;對2006年7月1日以後搬遷的納入扶持范圍的移民,從其完成搬遷之日起扶持20年。
(七)扶持方式。後期扶持資金能夠直接發放給移民個人的應盡量發放到移民個人,用於移民生產生活補助;也可以實行項目扶持,用於解決移民村群眾生產生活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還可以採取兩者結合的方式。具體方式由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在充分尊重移民意願並聽取移民村群眾意見的基礎上確定,並編制切實可行的水庫移民後期扶持規劃。採取直接發放給移民個人方式的,要核實到人、建立檔案、設立賬戶,及時足額將後期扶持資金發放到戶;採取項目扶持方式的,可以統籌使用資金,但項目的確定要經絕大多數移民同意,資金的使用與管理要公開透明,接受移民監督,嚴禁截留挪用。
❸ 三峽水庫消落區執法檢查工作的情況匯報材料範文
三門峽小浪底水庫,就是站在大壩上看浪潮。很不錯!其他的沒有什麼,坐個船之類的!
❹ 水庫漏水檢測
檢測漏水點有以下這些方法:
1、環境調查法最直觀的一種判定漏水線回索和范圍的方法。根據供水管答網圖及有關人員提供的情況,對供水管道進行詳細的調查。包括管道連接情況、分布、材質及周圍介質的情況。並通過觀察路面情況、冬季積雪先溶、管線上方草木茂盛、下水井等溝渠清水長流等情況判定漏點。
2、壓力測試比較法管道破損漏水,如漏量較大,一般會造成管網局部壓力降低,離漏點越近壓力越低。利用消防栓進行測壓比較,可以快速鎖定漏水區域。
❺ 多浪水庫維穩檢查站屬於哪個派出所
想知道小區屬於哪個派出所管轄,可以到小區所在的社區或者街道辦事處進行咨詢,如果戶版口已經辦理了遷移權,也可以看戶口本上記錄。方法有下列幾種:
1、過撥打110,查詢自己小區所在派出所。
2、通過詢問小區物業或者小區居民確定。
3、通過詢問當地居委會來確定。
4、通過網路查找自己小區所在位置,明確派出所。
❻ 水庫區的勘探工作
1.工作情況與工作量
雖然地質總隊在1956年冬天進行了浸沒與坍岸的預測工作,但並未進行勘探,僅依據實測的地質剖面,或水井剖面資料來進行計算,因此其結果是一個粗略的近似值。此外,當時的水位僅按正常高水位360m計,未考慮到340m與350m水位時的浸沒與坍岸范圍,所以還不能提出比較正確的預測范圍。因此,在1957年地質總隊接受了黃河三門峽工程局所提出的水庫勘探任務和庫水位運行方案要求後,才進行水庫區的勘探工作。
在同年的6月1~30日,地質科派出了由夏其發、劉百雲、王信三人組成的踏勘小組,繞庫區一周,對可能產生坍岸或浸沒的地區,布置勘探剖面的選線工作,初步選定26條勘探剖面的位置。
勘探工作從同年9月開始至1958年8月結束。內業工作自從外業工作結束後開始,直到1959年4月完成全部報告與圖件(包括計算工作)的編制工作(Ⅱ-4)。
在勘探過程中考慮到計算和編制預測圖的需要,在原先布置的26條剖面線的基礎上,又增加了4條主要剖面線和31條輔助剖面線,共61條勘探剖面線;另外在浸沒預測區,又增加了水井調查剖面14條(主要在渭河兩岸);在坍岸預測區,增加了地質測繪剖面22條(主要在黃河兩岸)。其工作量詳見表6。
表6 1957~1958年三門峽水庫區地質測繪與勘探工作量總表
續表
2.勘探布置與工作方法
勘探工作依據其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條件,劃分為兩個區:
第一區:黃河兩岸,以坍岸與沉陷為主,個別地段可能產生浸沒。
第二區:渭河、涇河與洛河兩岸,以浸沒與沉陷為主,個別地段可能產生坍岸。
上述工作由兩個勘探分隊來完成,其地質人員由地質科配備。
第一區的勘探工作由建築材料隊承擔,主要地質負責人為劉百雲與孫培善;
第二區的勘探工作由供水分隊承擔,主要地質負責人為鄒小安與耿鶴年。
由於三門峽水庫水位是按三個水位分期運營,所以在勘探工作的布置,也就必須考慮到三個不同水位,同時由於340m水位運轉不到10年,而360m水位何時能到達尚未確定,而350m水位的運營年限至少在50年,因此,這次勘探布置主要是依據350m水位,適當考慮到其餘兩個水位。
(1)剖面的布置(見圖10):勘探剖面分為兩種:一為主要剖面(即控制性剖面),一為輔助剖面。主要剖面是按照全面與重點的收集與了解整個水庫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條件為原則,以便初步劃分出浸沒、坍岸、沉陷等工程地質現象的概略地段,其間距約20km;輔助剖面是用來補充主要剖面間的不足,所以其數量的多少,是根據主要剖面間對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條件的了解程度而定。總的剖面間距為5~10km,個別地段則大於10km。其水庫尾端的最後一個剖面分別布置在黃河上游,左岸的寶鼎鎮,右岸的芝川鎮;渭河上游左岸的賈蔡村,右岸的耿鎮。並在布置剖面時,盡可能結合防護地段或較大的城鎮。
同時主要剖面與輔助剖面的另一不同點,即主要剖面線的長度,一般均布置到浸沒或坍岸的影響范圍以外,其鑽孔數量亦較多,而輔助剖面線的長度,則布置在影響范圍內,鑽孔數量亦較少。
(2)鑽孔位置:其孔位的布置是根據可能產生不同的工程地質現象來布置的,如:
a.可能浸沒地段:在主要剖面的河水邊附近布置一個鑽孔,在不同的庫水邊線分別布置鑽孔。孔距的布置,在近庫邊的孔距小,遠離庫邊的孔距大,前者一般為500m,後者為1000~2000m。同時在每一個地貌單元上,不少於2~3個鑽孔,最後的一個孔應布置在可能浸沒范圍以外。
圖10 黃河三門峽水庫浸沒、坍岸勘探剖面示意圖
b.可能坍岸地段:在主要剖面的消落水位與不同水位的庫水邊線均各布置一個孔,最終一個孔布置在360m的最終可能的坍岸范圍以外,其距360m庫邊約800~1000m。其他鑽孔一般為400~500m,亦有大於1km的。但每一個地貌單元上不少於1~2個孔。如岸坡為陡岸,三個水位線同在陡坡上時,則以最高的一個水位的庫邊線點布置一個鑽孔,其他水位的庫邊線就不布置鑽孔。
(3)鑽孔深度:鑽孔深度亦是根據不同地質條件確定的。
a.可能浸沒地段:分為深孔與淺孔兩種,深孔以打穿河水位以下第一個含水層進入不透水層3~5m為止。當河水位以下含水層很厚或強含水層(砂或砂礫層)埋藏很深,則其孔深為當地一個水頭(即庫水位抬高值,加上原來的水深)。淺孔則均打至地下水位以下10m。深孔一般布置在庫水邊線,同時在每一個階地上不少於2~3個深孔,其餘均為淺孔。
b.可能坍岸地段:在消落水位處的鑽孔,其深度打到河水位以下3~5m,其他鑽孔一般打至地下水位以下3~5m,最後一孔一般打至350m高程。部分剖面的最後一個孔,布置在當地地下水位高程在360m的地段,同時在350m高程以上,應有2~3個孔的深度打至地下水位以下10m,留作地下水長期觀測孔。
(4)地下水長期觀測孔的布置:一般在浸沒地段,凡是打到地下水位以下的鑽孔均留作長期觀測孔,但坍岸地段僅在潼關以東及峨嵋嶺地段,留作長期觀測孔;而潼關以北及其他坍岸地段,均未布置地下水長期觀測孔。
(5)野外滲透試驗以單孔抽水試驗為主,主要布置在可能浸沒地段,每一個剖面選擇一個鑽孔進行抽水試驗,這些孔都應位於正常高水位350m的范圍以外。
(6)試樣採取:都是從鑽孔中用西蒙諾夫式取土器進行取樣,一般是每隔5m取原狀土樣一個,直取到地下水位為止;但在個別可能沉陷地段,則每隔2m取樣一個。取原狀土樣的工作,並不是在所有鑽孔中進行的,而是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選取;但每一個剖面,在每一個地貌單元上不少於一個孔。除了原狀土樣外,還應在其他鑽孔分層取擾動土樣與砂樣,進行物理性質試驗。
(7)所有鑽孔都禁止使用泥漿鑽進,並均應採取干鑽,遇到隔水層時,亦均應分層止水。
(8)在鑽進過程中,一般都使用岩心迴旋鑽,如匈牙利300型,KA—2M—300型與KAM—500型鑽機,僅有個別鑽孔採用了沖擊鑽。
❼ 如何填寫小型水庫巡視檢查記錄表
先看看記錄表上需要填什麼,比如時間、天氣什麼的。然後巡視整個水庫,一邊巡視一邊觀察表上要填的東東,然後把看到的記錄下來,再簡要分析一下。
❽ 庫區,水庫中心區的區別
庫區包括水庫蓄水達最高水位淹沒地區,水庫中心區指枯水水位淹沒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