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令河水庫
❶ 墨累-達令河的河流介紹
墨累-達令河是澳大利亞的主要河流,發源於新南威爾士州東南部(Snowy)雪山海拔1826米的派勒特山(Pilt)西側。源流從南向北流,與山脈平行流淌大約100公里。流出山區後與普萊思河[PlainR.上遊河段稱吉黑(Geehi)河]及圖馬(Tooma)河相匯。與圖馬河匯合後向西流,穿過休姆水庫(Hume),在羅賓韋爾(Robinvale)附近接納它的第二大支流馬蘭比吉(Murrumbidgee)河,繼續向西北流,在文特沃斯市(Wentworth)接納它的第一大支流達令(Darling)河,至南澳大利亞州的摩根後急轉向南流322公里,在距海77公里處流人亞歷山德里娜湖,最後在阿得雷德附近注入南印度洋的因康特(Encounter)灣。
幹流全長2589公里,流域面積30萬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90立方米/秒,徑流量59.5億立方米。如以最長支流達令河計算,全長3750公里,全流域總面積107.3萬平方公里,徑流總量227億立方米,可開發徑流量130億立方米,地下水可開采量為60億立方米。從長度與流域面積來看,墨累河是澳洲大陸最重要的河流,也是澳洲大陸流量最大的河流。
從達令河源頭算起,總長3750公里,流域面積105.7萬平方公里。水系流貫大陸東南部中央低地區,包括昆士蘭州南部、維多利亞北部和新南威爾士州大部地區。它發源於濕潤多雨的東部山地,流向西部半濕潤地區,然後再經半乾旱的內陸平原南部,奔流入海,有效集水面只有40萬平方公里。在長距離的緩慢流程中,蒸發量漸次增加,河流水量不大,一些河道經常乾涸。全水系入海處年平均流量715立方米/秒,年平均徑流總量236億立方米。
墨累河發源於新南威爾士州東南部的派勒特山。流向西轉西北,構成新南威爾士和維多利亞州的大部邊界,穿過休姆水庫,至南澳大利亞的摩根急轉向南,後流過亞歷山德里娜湖,注入印度洋的因康特灣。
墨累河谷是極重要的經濟區,橫跨小麥帶和牧羊帶,飼養牛、羊,生產糧食和酒。1915年成立了由三州和聯邦政府代表組成的墨累河委員會,組織合理利用和開發該河。在墨累河以及其它支流上建立了許多水庫,主要有墨累河的休姆水庫和維多利亞湖水庫;達令河上的梅寧水庫和自芒舍迪至文特沃思的一系列水庫。
河谷主要城市有奧爾伯里、伊丘卡、斯旺希爾、倫馬克和默裡布里奇。
❷ 澳大利亞墨累河達令河中上游修建大壩對河口生態環境有什麼影響
澳大利亞墨累河的水文特徵如下:
墨累河流域河網密布,支流眾多,其主要支流有達令河和馬蘭比吉河。達令河入口以上為墨累河上游,全長1750km,流域面積26.7萬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68m³/s。
幹流全長2589km,流域面積30萬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90m³/s,徑流量59.5億立方米。如以最長支流達令河計算,全長3750km,全流域總面積107.3萬平方公里,徑流總量227億立方米,可開發徑流量130億立方米,地下水可開采量為60億立方米。從長度與流域面積來看,墨累河是澳洲大陸最重要的河流,也是澳洲大陸流量最大的河流,與達令河形成墨累—達令盆地。
墨累河流域位於東經139°13'~152°28',南緯24°43'~37°34'。.流域大部分地區地勢平坦,在海拔200m以上,屬於典型的平原地區。流域主要位於南澳大利亞州以東,大分水嶺以西,昆士蘭州沃里戈嶺以南的地區。幹流自源頭開始,有一段450km長的高地,盡管只佔整個河長的20%,但這一段河床的海拔高度下降卻很大,即從源頭的1430m左右下降至下游的150m左右。墨累河中、下遊河床坡度小,在其2000km的長度中,平均每公里河床遞減很小,水流極緩慢,寬闊的河谷中多沼澤。表面廣布近期的沖積層和風積層,地表很少起伏。
墨累河:
墨累河是澳大利亞最長、也是最大的一條河流,發源於澳大利亞東南部的大分水嶺,注入印度洋的大澳大利亞灣,是2589千米,如以達令河為源,全長3719千米,流域面積100萬平方千米。它的主要支流有達令河、默倫比奇河等。河流流量不大,季節漲落變化較大,每逢冬季漲水時,從河口上溯300千米河段可通船隻;乾季水淺,河口沙洲阻礙航行。上游幹流通航起點為奧爾伯里。
❸ 關於南水北調工程的幾個問題。
因為自然原因北方大部分地區屬於半濕潤半乾旱地區降雨量少,社會原因人口集中重工業發達生活工業用水量大。主要可以分為東,中和西三線。南水北調後,長江的流量將會減少,可能出現海水倒灌的現象,令河口地區的含鹽量上升.而中線工程將會令漢江下游的水量減少,影響丹江口水庫的發電能力和下游地區的工業和農業發展.加上丹江口水壩加高後,蓄水面積將會增加至370平方公里,有22萬居民需要被迫遷,出現嚴重的遷移問題.而在西線工程中,青藏高原的地質結構復雜,地震強烈,達七級以上,對建造200米的高壩和開鑿100公里以上的隧道有一定的困難.可見工程存有一定的難度.
可持續發展是工程的大前題
另外,環保人士指出工程對環境的影響亦很大,例如在東線工程中,江南地區的釘螺問題極有可能隨水北上.而長江下游的水質較差,污染嚴重,河水需要先加處理才能調水.中線工程加高水壩後,水庫附近多個的文物遺址亦會被淹沒,其中包括六千多萬年前的恐龍蛋化石遺址.而調水亦會令漢江下游的水位下降,藻類叢生,最後導致大量魚類死亡.另一方面,西線工程在青藏高原內進行,海拔有3000-5000 米高,氣候嚴寒,生態環境脆弱,容易受破壞,復原能力低.整體而言,調水令北部地區的水資源增加,但如果農民缺乏節約用水的觀念,最終只會令浪費的情況加劇.不善灌溉令地下水面上升,由於蒸發量大,毛細作用會將鹽分抽上地面,結果反而加速了荒漠化的現象.
所以在整體計劃推行之前,我們必須先做到「先節水後調水,先治污後通水,先環保後用水」的原則,所以我們需要一個具體的節水,治污和生態保育的計劃,才能令我們的中國可以達致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全中國年平均降雨量約650毫米,總量達28000億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佔全世界百份之六的水資源.但由於人口多,人均水資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只是世界平均數的1/4,在世界排列第八十八位,屬缺水國家.
中國的降雨主要由地形雨和季候風造成,令南方沿海地區水多,北方內陸地區水少.長江流域及其以南河流的徑流量佔全國的80%以上,屬富水區.相反黃河,淮河和海河三大流域和西北內陸的水資源總量只有全國的12%,屬缺水區.嚴重影響了北方地區工業,農業和城市的發展.
另外,北方地區的天然資源相當豐富,但由於缺乏水資源的關系,嚴重影響了采礦業的發展.而北方地區由於長期乾旱,荒漠化嚴重.在西部大開發和改善西北地區生態環境的大前提下,實有南水北調的需要.
我是東線工程的總經理,不如讓我簡介一下東線工程的內容吧.
東線工程利用江蘇省已有的江水北調工程,逐步擴大調水規模並延長輸水的線路,向黃淮海平原東部和膠東地區供水.從長江下游揚州引長江水,利用京杭大運河及分段提高水位將水調到北方,並連通洪澤湖,駱馬湖,南四湖和東平湖作為調蓄水之用.出東平湖後分兩路輸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經隧道穿過黃河,通過黃河後河水可以自流到天津北大港水庫;另一路是向膠東地區輸水,經濟南輸水到煙台及威海.
東線全長1150公里,其中黃河以南651公里,穿黃河段9公里,黃河以北490公里.輸水河道90%利用現有河道.而向膠東地區的分段干線總長740公里.
大家好!我是中線工程的管工,現在就讓我簡單地講解中線工程的計劃好嗎
中線工程從長江支流漢江上的丹江口水庫引水,沿伏牛山和太行山山前平原開渠輸水,終點為北京.長遠來說,可以考慮從長江三峽或以下長江幹流引水增加北調水量.由於中線工程的水質較佳,覆蓋面大,加上可自流輸水,大大節省了輸水和處理污水的成本.
我是西線工程的顧問,故十分了解西線工程的內容.西線工程在長江上游金沙江,雅礱江和大渡河上游築壩建庫,開鑿穿過長江與黃河的分水嶺巴顏喀拉山的輸水隧道,調長江水入黃河上游.西線的平均調水量約170億立方米,而最大可調水量約200億立方米,其中從長江上游通天河調水100億立方米,雅礱江和大渡河調水量則為100億立方米.
西線工程全長319公里,其中大渡河工程和通天河,雅礱江工程分開,通天河至雅礱江全長158公里,雅礱江到黃河131公里,合共289公里,全程隧道.而大渡河到黃河全長30公里,其中隧道8.5公里.
大家好!我是國家水利部的官員,為了加深大家對南水北調的認識和明白工程的迫切性,在這發報會中,讓我為大家講講工程的效益吧.
南水北調可以有以下的效益:
首先是改善黃河的斷流情況.黃河斷流的情況不斷加劇,自1997年起,黃河斷流的長度已佔下游90%以上.西線工程將會調長江水入黃河,直接增加黃河的流量.而中線和東線的工程更會調長江水到北京和天津,增加該兩區的供水量,從而改善黃河斷流的情況.另外,增加河水能有效地沖刷河內的污染物,改善黃河的質素和生態環境.
其次是加速北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和提高人民的生活質素.南水北調工程每年調水448億立方米,可大大舒緩北方缺水的現象.北部地區的城市生活,工業和農業的用水增加後,更可促進該地區的發展.
另外,調水可改善北部地區的生態環境.北部地區降雨量少,蒸發量大,荒漠化嚴重,調水可以改善植物的生長環境,對抗荒漠化的問題.
除此之外,工程更可以改善航運.東線工程將會擴闊和加深京杭運河,目的是增加運河的流量,改善航運及提升運河的運載能力.
而中線工程亦有提升防洪能力的功用.工程將會加高丹江口水壩的高度,增加蓄水和調水量.水庫加高後,能有效地提升漢江中下游地區的防洪能力,對舒緩漢北平原和武漢市的洪災有一定幫助.
最後,工程能增加就業機會.南水北調是一項龐大的工程,總投資額高達4860億,工程將歷時50年,直至2050年完工後,每年能提高中國國民生產總值百分之零點一二,並可創造十八萬個就業機會。
❹ 河北省南水北調配套工程瀑河水庫2019最新消息在
保定市境內南水北調中線上的漕河渡槽、西黑山分水口,保滄乾渠最大的地上建築物——調壓塔等重點工程都在2014年底之前完工了已經具備通水條件。瀑河水庫是建於1958年的水庫,位於河北省徐水縣西北18公里的瀑河鄉,是瀑河的幹流水庫,瀑河屬於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始建於1958年,上個世紀80年代陸續出現塌陷,從1994年起災害日趨嚴重,房屋出現傾斜。塌陷坑平面多為圓形,橢圓形;斷面呈坑狀、井狀、漏斗狀、壇子狀,直徑一般為2米-5米,深3米-5米。塌陷坑各自獨立,互不連接。塌陷坑總面積6萬平方米。由於壩基滲漏嚴重,每年庫水銳減,到2008年瀑河水庫已經枯竭。南水北調工程保定段沒提瀑河水庫。
❺ 信陽南灣湖水庫有多大
南灣湖風景區由南灣湖和南灣國家森林公園組成。森林面積2180公頃,水面約75平方公里。景區內河流港叉縱橫,湖中散布著61個小島。島上綠樹成林,蒼翠欲滴;湖中碧波盪漾,令人心曠神怡。
❻ 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結構
5.7.2.1 河流水面
河流水面指天然形成或人工開挖河流常水位岸線之間的水面,不包括被堤壩攔截後形成的水庫水面。石家莊市總面積為20118.13公頃,占石家莊市水域面積的34.81%。為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二級地類中所佔比重最大的一類用地。辛集市、井陘礦區、裕華區、新華區、橋西區無河流水面,石家莊市其他各縣(市、區)均有分布。境內的主要河流有大沙河、磁河(木刀溝)、滹沱河、洨河、槐河、羜河等。其中,滹沱河是最大的河流,為崗南、黃壁庄水庫提供主要水源。
在石家莊市各縣、市、區中,平山縣河流水面最大,達4945.84公頃,占石家莊市河流水面總面積的24.58%;其次是井陘縣,為2064.32公頃,占石家莊市河流水面總面積的10.26%。晉州市和橋東區河流水面最少,分別為45.93公頃和59.48公頃,僅占石家莊市河流水面總面積的0.23%和0.30%。
5.7.2.2 水庫水面
水庫水面指人工攔截匯集而成的總庫容≥10萬立方米的水庫正常蓄水位岸線所圍成的水面。據調查匯總,石家莊市水庫水面總面積為15319.38公頃,占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總面積的26.51%。受地形和建造水庫技術要求的限制,分布極為集中,主要分布於山區7縣(市)和井陘礦區。平原區縣(市、區)均無此類水面。平山縣水庫水面最大,為9004.23公頃,占石家莊市水庫水面總面積的58.78%;其次是靈壽縣和鹿泉市,其水面面積分別為2404.58公頃和1293.39公頃,分別占石家莊市的15.70%和8.44%。面積最小者為井陘礦區,面積為2.46公頃,占石家莊市水庫水面總面積的0.02%。
據調查,石家莊市境內有大小水庫228座,塘壩1100餘座。其中,4座大型水庫為崗南水庫、黃壁庄水庫、橫山嶺水庫、口頭水庫;8座中型水庫為八一水庫(蟠龍湖)、紅領巾水庫、石板水庫、下觀水庫、燕川水庫、白草坪水庫、南平旺水庫、張河灣水庫。其中,崗南水庫位於滹沱河中游,平山縣崗南鎮西北部,控制滹沱河山區流域面積的68%,總庫容15.71億立方米,興利庫容7.8億立方米,是全省17座大型水庫之一。黃壁庄水庫位於鹿泉市黃壁庄鎮西部,控制滹沱河流域面積7500平方千米,總庫容為12億立方米,興利庫容4.64億立方米,也是全省17座大型水庫之一。橫山嶺水庫位於靈壽縣岔頭鄉馮溝村附近,總庫容2.4億立方米,興利庫容0.98億立方米。口頭水庫位於行唐縣口頭鎮北一千米處,總庫容1.06億立方米,興利庫容0.16億立方米。中、小型水庫、塘壩亦在山區佔有重要地位,在農業生產中發揮了應有作用。
5.7.2.3 坑塘水面
坑塘水面指人工開挖或天然形成的蓄水量<10萬立方米的坑塘常水位岸線所圍成的水面。石家莊各縣(市、區)的坑塘水面有自然窪地形成的,也有人工取土形成的,除橋西區外,其餘各縣(市、區)均有該地類。石家莊市坑塘水面總面積為2394.20公頃,占石家莊市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面積的4.14%。其中,鹿泉市坑塘水面面積最大,為439.57公頃,占石家莊市坑塘水面面積的18.36%。其次為平山縣和辛集市,分別為400.62公頃和240.92公頃,占石家莊市坑塘水面面積的16.73%和10.06%。面積最小者為橋東區,僅為5.36公頃,占石家莊市坑塘水面面積的0.22%。
5.7.2.4 內陸灘塗
內陸灘塗指河流、湖泊常水位至洪水位間的灘地;時令湖、河洪水位以下的灘地;水庫、坑塘的正常蓄水位與洪水位間的灘地,不包括已利用的灘地。石家莊市內陸灘塗面積10189.14公頃,占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總面積的17.63%。主要分布於河流兩岸。石家莊河流多為季節性河流,由於徑流量變幅大,河水漫流,以及上游建水庫截流,下游無水等原因,易在平坦地區形成較大面積的灘塗,滹沱河是石家莊市灘塗面積最大的區域,其次是大沙河、慈河等灘塗廣布。20世紀80年代後,由於連年乾旱,河道斷流,大多灘塗經過平整改良,整理改造成農田和林地,成為農田和林地的重要組成部分。
內陸灘塗面積在各縣(市、區)中,差異較大,面積最大者為新樂市,為2365.87公頃,占石家莊市內陸灘塗面積的23.22%,面積最小者為井陘礦區,為6.63公頃,占石家莊市內陸灘塗面積的0.07%。還有部分縣(市、區)無此類用地。
5.7.2.5 溝渠
溝渠指人工修建,南方寬度≥1.0米、北方寬度≥2.0米,用於引、排、灌的渠道,包括渠槽、渠堤、取土坑、護堤林。石家莊市有溝渠面積7919.66公頃,占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總面積的13.70%。石家莊市各縣(市、區)均有此類用地,主要分布於山區各縣(市、區)和辛集市,其餘分布在平原各縣(市、區)。
石家莊市溝渠面積面最多的是辛集市,為291607.27公頃,占石家莊市溝渠面積的22.01%。其次是鹿泉市、靈壽縣和井陘縣,面積分別為996.91公頃、934.42公頃和904.90公頃,分別占石家莊市溝渠用地面積的12.59%,11.80%和11.43%。最少的是高邑縣,僅有溝渠16.07公頃,占石家莊市溝渠用地面積的0.20%。主要灌溉渠道有石津灌渠、綿右灌渠、西躍渠、綿全渠、人民渠、引崗灌渠、源泉灌渠、引黃灌渠、綿左等大型灌渠。這些渠道是石家莊市地表水輸送各地的主要命脈。
5.7.2.6 水工建築物
水工建築物指人工修建的閘、壩、堤路林、水電廠房、揚水站等常水位岸線以上的建築物用地。石家莊市水工建築物面積為1854.01公頃,占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總面積的3.21%。除橋東區、橋西區和辛集市外,石家莊市各縣(市、區)均有分布。平山縣面積最大,為277.47公頃,占石家莊市此類用地面積的14.97%;其次是新樂市和深澤縣,分別為205.98公頃和183.42公頃,占石家莊市水工建築物用地面積的11.11%和9.89%。井陘礦區面積最少,僅為0.19公頃,占石家莊市水工建築物用地面積的0.01%,其次是裕華區和新華區,分別為0.43公頃和5.26公頃,占石家莊市水工建築物用地面積的0.02%和0.28%。
石家莊市水域及水利設施類型面積及分布情況見表5.26。
表5.26 石家莊市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二級類型分布統計表單位:公頃
❼ 南方地區有哪些河流
我國南方地區有許多河流,最大的河流是長江。除了長江以外,還有珠江、閩江、版錢塘江、瀾滄江權、怒江等。
我國南方地區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還有熱帶季風氣候。冬季平均氣溫高於0度,年降水量豐富。受氣候影響,我國南方地區河流多,河流水量大汛期比較長,而且冬季不結冰。
❽ 簡析寮國南塔河地區水能資源豐富的原因
分析河流水能豐富的思路:(1)河流流經地區地勢高差大,河流落差大;版
(2)河流權流域降水豐富,河流水量比較豐富。
這兩個條件同時具備時,河流的水能就比較豐富。
寮國南塔河是湄公河支流,寮國北部山河相間,縱列分布,山高谷深。南塔河流經高山峽谷區,地勢高差大,河流落差大;這里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區,雨季降水豐富,年降水超過1500毫米,河流水量大,水能豐富。
❾ 關於南水北調
因為自然原因北方大部分地區屬於半濕潤半乾旱地區降雨量少,社會原因人口集中重工業發達生活工業用水量大。主要可以分為東,中和西三線。南水北調後,長江的流量將會減少,可能出現海水倒灌的現象,令河口地區的含鹽量上升.而中線工程將會令漢江下游的水量減少,影響丹江口水庫的發電能力和下游地區的工業和農業發展.加上丹江口水壩加高後,蓄水面積將會增加至370平方公里,有22萬居民需要被迫遷,出現嚴重的遷移問題.而在西線工程中,青藏高原的地質結構復雜,地震強烈,達七級以上,對建造200米的高壩和開鑿100公里以上的隧道有一定的困難.可見工程存有一定的難度.
可持續發展是工程的大前題
另外,環保人士指出工程對環境的影響亦很大,例如在東線工程中,江南地區的釘螺問題極有可能隨水北上.而長江下游的水質較差,污染嚴重,河水需要先加處理才能調水.中線工程加高水壩後,水庫附近多個的文物遺址亦會被淹沒,其中包括六千多萬年前的恐龍蛋化石遺址.而調水亦會令漢江下游的水位下降,藻類叢生,最後導致大量魚類死亡.另一方面,西線工程在青藏高原內進行,海拔有3000-5000 米高,氣候嚴寒,生態環境脆弱,容易受破壞,復原能力低.整體而言,調水令北部地區的水資源增加,但如果農民缺乏節約用水的觀念,最終只會令浪費的情況加劇.不善灌溉令地下水面上升,由於蒸發量大,毛細作用會將鹽分抽上地面,結果反而加速了荒漠化的現象.
所以在整體計劃推行之前,我們必須先做到「先節水後調水,先治污後通水,先環保後用水」的原則,所以我們需要一個具體的節水,治污和生態保育的計劃,才能令我們的中國可以達致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全中國年平均降雨量約650毫米,總量達28000億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佔全世界百份之六的水資源.但由於人口多,人均水資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只是世界平均數的1/4,在世界排列第八十八位,屬缺水國家.
中國的降雨主要由地形雨和季候風造成,令南方沿海地區水多,北方內陸地區水少.長江流域及其以南河流的徑流量佔全國的80%以上,屬富水區.相反黃河,淮河和海河三大流域和西北內陸的水資源總量只有全國的12%,屬缺水區.嚴重影響了北方地區工業,農業和城市的發展.
另外,北方地區的天然資源相當豐富,但由於缺乏水資源的關系,嚴重影響了采礦業的發展.而北方地區由於長期乾旱,荒漠化嚴重.在西部大開發和改善西北地區生態環境的大前提下,實有南水北調的需要.
我是東線工程的總經理,不如讓我簡介一下東線工程的內容吧.
東線工程利用江蘇省已有的江水北調工程,逐步擴大調水規模並延長輸水的線路,向黃淮海平原東部和膠東地區供水.從長江下游揚州引長江水,利用京杭大運河及分段提高水位將水調到北方,並連通洪澤湖,駱馬湖,南四湖和東平湖作為調蓄水之用.出東平湖後分兩路輸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經隧道穿過黃河,通過黃河後河水可以自流到天津北大港水庫;另一路是向膠東地區輸水,經濟南輸水到煙台及威海.
東線全長1150公里,其中黃河以南651公里,穿黃河段9公里,黃河以北490公里.輸水河道90%利用現有河道.而向膠東地區的分段干線總長740公里.
大家好!我是中線工程的管工,現在就讓我簡單地講解中線工程的計劃好嗎
中線工程從長江支流漢江上的丹江口水庫引水,沿伏牛山和太行山山前平原開渠輸水,終點為北京.長遠來說,可以考慮從長江三峽或以下長江幹流引水增加北調水量.由於中線工程的水質較佳,覆蓋面大,加上可自流輸水,大大節省了輸水和處理污水的成本.
我是西線工程的顧問,故十分了解西線工程的內容.西線工程在長江上游金沙江,雅礱江和大渡河上游築壩建庫,開鑿穿過長江與黃河的分水嶺巴顏喀拉山的輸水隧道,調長江水入黃河上游.西線的平均調水量約170億立方米,而最大可調水量約200億立方米,其中從長江上游通天河調水100億立方米,雅礱江和大渡河調水量則為100億立方米.
西線工程全長319公里,其中大渡河工程和通天河,雅礱江工程分開,通天河至雅礱江全長158公里,雅礱江到黃河131公里,合共289公里,全程隧道.而大渡河到黃河全長30公里,其中隧道8.5公里.
大家好!我是國家水利部的官員,為了加深大家對南水北調的認識和明白工程的迫切性,在這發報會中,讓我為大家講講工程的效益吧.
南水北調可以有以下的效益:
首先是改善黃河的斷流情況.黃河斷流的情況不斷加劇,自1997年起,黃河斷流的長度已佔下游90%以上.西線工程將會調長江水入黃河,直接增加黃河的流量.而中線和東線的工程更會調長江水到北京和天津,增加該兩區的供水量,從而改善黃河斷流的情況.另外,增加河水能有效地沖刷河內的污染物,改善黃河的質素和生態環境.
其次是加速北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和提高人民的生活質素.南水北調工程每年調水448億立方米,可大大舒緩北方缺水的現象.北部地區的城市生活,工業和農業的用水增加後,更可促進該地區的發展.
另外,調水可改善北部地區的生態環境.北部地區降雨量少,蒸發量大,荒漠化嚴重,調水可以改善植物的生長環境,對抗荒漠化的問題.
除此之外,工程更可以改善航運.東線工程將會擴闊和加深京杭運河,目的是增加運河的流量,改善航運及提升運河的運載能力.
而中線工程亦有提升防洪能力的功用.工程將會加高丹江口水壩的高度,增加蓄水和調水量.水庫加高後,能有效地提升漢江中下游地區的防洪能力,對舒緩漢北平原和武漢市的洪災有一定幫助.
最後,工程能增加就業機會.南水北調是一項龐大的工程,總投資額高達4860億,工程將歷時50年,直至2050年完工後,每年能提高中國國民生產總值百分之零點一二,並可創造十八萬個就業機會。
滿意請採納。
❿ 達令河的簡介
大安娜河(流離梅寧迪〔Menindee〕湖下方,注入墨瑞河)和塔利亞沃克小溪(Talyawalka Creek,在威爾坎尼亞〔Wilcannia〕附近流離,在梅寧迪附近注入達令河下游80哩處)是這種匯合分流(即河流分離後又重新與主流匯合)的典型例子。全部達令河系統流域面積650,000平方公里(250,000平方哩),在梅寧迪處年平均放水量為102立方米/秒(3,600立方尺/秒)。該河平均傾斜度為1哩1寸。達令河的主要源頭通常認為是塞文(Severn)河,塞文河以下依次為德梅里斯克(Dumaresq)河、麥金泰爾(Macintyre)河、巴爾旺(Barwon)河,最後稱為達令河。主流的下游支流有庫爾戈阿(Culgoa)、沃里戈(Warrego)、帕魯(Paroo)、圭迪爾(Gwydir)、納莫伊(Namoi)、麥誇里(Macquarie)和博根(Bogan)等河流,排水有漲有落,而造成旱災和洪水。由於達令河道大部流經大面積的鹽鹼草原,年平均降雨量不足250毫米(10寸),河水因蒸發所失去的水量多於從支流補充的水量,許多支流有時未能到達主流。分流離開主流後就消失在內陸盆地中。但是有些則流入鹽淺灘,在多雨年分能形成河流,重新匯入母河。
達令河的源頭自1815年起逐漸由放牧人開拓。1828年新南威爾士州長達令(Ralph Darling)爵士派探測員斯特爾特(Charles Sturt)去探查麥誇里河的下游水路。他湊巧先探測了博根河,然後於1829年初,探測了巴爾旺-庫爾哥阿匯流成的達令主流。19世紀下半葉,該河在航行上很重要,但是現在水道運輸早已被鐵路所替代。 達令就是darling,英文意為親愛的。同義詞 beloved dear precious 不過darling較為口語化。
澳大利亞最大的、唯一發育完整的水系。由墨累河及其數十條支流組成。達令河是其最大支流,其次為馬蘭比吉河。從達令河源頭起算,總長3750千米。水系流貫大陸東南部中央低地區,流域面積約105.7萬平方千米,包括昆士蘭州南部、維多利亞州北部和新南威爾士州大部地區。發源於濕潤多雨的東部山地,流向西部半濕潤地區,然後再經半乾旱的內陸平原南部,奔流入海,其有效集水面積只有40萬平方千米。在長距離的緩慢流程中,蒸發量漸次增加,河流水量不大,部分河道甚至已趨乾涸。全水系入海處年平均流量715立方米/秒,年平均徑流總量236億立方米。
幹流墨累河長2600千米,發源於新南威爾士州南部的雪山西南的派勒特山南坡,在峽谷間北流約200千米,漸轉向西,經休姆水庫至奧爾伯里,自此向西北流經支流眾多、沼澤遍布的泛濫平原。在斯旺希爾與羅賓韋爾之間,馬蘭比吉河自右岸匯入,至文特沃思,達令河自右岸匯入,續向西進入南澳大利亞州境。自斯旺希爾以下,河流進入半乾燥的桉灌叢地區,過南澳大利亞州界至摩根突轉向南,經亞歷山德里娜湖注入因康特灣。
達令河自河源至墨累河匯流點長2700千米,發源於昆士蘭州東南部大分水嶺西坡,上游自芒金迪以上河道為昆士蘭、新南威爾士兩州分界,大部支流集中在芒金迪至伯克以上河段,右岸有穆尼、巴朗、卡爾戈阿等河;左岸有卡斯爾雷、麥誇里、博根等河。自伯克以下 ,河道坡降平緩,周圍是半乾旱地區,除沃里戈、帕魯兩條間歇性河外,基本上無支流,主河道有時還形成分流,並在數百或數十千米外重合。在梅寧迪附近有一系列水窪,匯合成7個湖泊,建為重要水利設施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