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態溫泉 » 溫泉的注意事項

溫泉的注意事項

發布時間: 2020-12-24 05:03:38

㈠ 泡日本溫泉注意事項

1、泡溫泉前必須先淋浴。

在日本,進入溫泉池前必須先沐浴沖澡,徹底搓洗干凈。這樣一來是為了保持溫泉的泉質和衛生;二來是因為如果從溫度很低的環境下直接進入熱騰騰的溫泉,對身體有害,所以必須先行沐浴來讓身體適應溫度。

另外,在非獨立隔間的沐浴處洗澡請勿站立沖洗,以免水花泡沫濺到旁人,沐浴完畢後要記得將凳子、水盆歸位,地面上的泡沫也沖洗一下。

2、進入場池時必須全裸、盤起頭發。

日本的溫泉是全裸入池,頭發必須要盤起來,以免掉入池中,披頭散發泡進去是很失禮的。

3、浴衣的正確穿著方式。

部分像是提供住宿的溫泉旅館等溫泉點會為客人准備浴衣,會先在房間換上浴衣再前往溫泉,日本浴衣的正確穿法是左襟在上、右襟在下,千萬不可穿反了。

(1)溫泉的注意事項擴展閱讀:

日本各地的溫泉蘊含豐富礦物質,有助於減輕風濕、高血壓等疾病,日本著名的溫泉有:

1、熱海溫泉(靜岡縣)

熱海以豐富的溫泉、美味的海鮮及溫和氣候而聞名。除了溫泉之外,在熱海還能選擇在傳統的日式旅館中住宿幾晚,體驗藝妓提供的頂級服務。

2、草津溫泉

以自然湧出量高達每分鍾32300公升,高居日本第一,自古以來一直是當地人放鬆舒壓的好去處。另外,鎮上也經常舉辦各種觀光活動,例如湯揉:由當地女性用長木板有節奏地攪動溫泉水並伴隨歌聲,使水溫下降的儀式。

3、鬼怒川溫泉

位於日光國立公園內的鬼怒川渓流沿岸,自然環境豐富美麗。民間自古流傳著「磕磕碰碰河水浴,燒傷燙傷鬼怒川」的說法。是日本北關東最具代表的也是深受日本人喜愛的一大溫泉觀光勝地。

㈡ 泡溫泉需要注意事項

冷熱溫泉不宜交替泡 泡溫泉可驅走體內郁結的寒氣,刺激神經末梢、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和肌肉活動,是很適合冬季進行的養生活動。不過,泡溫泉也是有禁忌的,如果沒有選擇恰當的泡溫泉方式,很可能養生不成反傷身。 冷熱交替刺激心臟 北京中醫葯大學附屬東方醫院亞健康科劉洋博士告訴記者,溫泉按其溫度分為冷泉(水溫在25攝氏度以下)、微溫泉(水溫在26到33攝氏度左右)、溫泉(也就是最常見的溫泉,水溫在34到37、38攝氏度左右)、熱溫泉(水溫在38攝氏度到42攝氏度左右)、高熱溫泉(水溫在43攝氏度以上)五種。 很多人在泡溫泉後感覺很熱,因此就穿著泳衣走來走去,或是直接從溫度比較高的溫泉轉移到水溫比較低的溫泉。劉洋提醒,這些做法都不利於健康。人在泡溫泉時全身的汗孔張開,如果很快在溫差比較明顯的溫泉間轉移,或是泡溫泉後在露天行走卻不注意保暖,人受到冷刺激後很容易感冒,而且心臟在這種冷熱交替刺激下也要承受更大的壓力。 專家還表示,如果有皮膚外傷,或是發生了皮膚過敏、皮炎,都不能泡溫泉,否則會加速皮膚水分的蒸發,破壞皮膚保護層,使症狀進一步惡化。而發燒的、有急性炎症的(如感冒、嗓子疼等)人,也都不宜泡溫泉。 此外,還要注意不能餓著肚子泡溫泉,但也不能吃得太飽之後去泡溫泉,否則都可能出現頭暈、惡心、疲倦等情況。而熬夜後感覺疲憊、過於興奮或生氣,也都不宜泡溫泉。泡溫泉雖然愜意,但不能過於頻繁,一般來說,兩次中間要隔上3到7天。 「對症對體質」選姿勢 泡溫泉不只泡那麼簡單,對於不同的人來說選擇不同的姿勢很重要。一般來說,分為卧式、坐式和足浴。 專家介紹,卧式浸浴即泡溫泉者仰卧水中,頭頸部和前胸部露出水面,身體乳頭線平面以下浸入水中,可減少浸浴時對胸部的壓力,減輕心肺負荷,適用體質較弱者。 坐式浸浴是泡溫泉者坐在水中,僅下腰部、臀部、大腿根部、陰部浸入熱水中,可以改善盆腔和陰部血液循環,產生消炎止痛作用,同時還有鎮靜催眠作用,適用於有慢性盆腔炎、前列腺炎、便秘、痔瘡、脫肛、婦女月經不調、痛經、下肢風濕關節痛等的人。 足浴則只需把雙腳及踝關節浸入溫水中,有「引血下行」的作用,可以減輕高血壓患者腦部充血的現象,適用於有高血壓、失眠、月經過少以及足部風濕疼痛等的人。 慢性病泡溫泉要「限時」 雖然泡溫泉對身體有諸多好處,但專家提醒,泡溫泉也要有「度」。 北京同仁醫院呼吸科陳東寧主任醫師提醒,有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等慢性病的人以及老人,泡溫泉就要悠著點了,最好只選擇水溫在34到37攝氏度左右的溫泉,每次泡溫泉的時間最好別超過15分鍾,總的時間最好別超過30分鍾。否則由於泡溫泉時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心臟負荷加重,可能會對身體健康不利。 此外,泡溫泉時還要隨時觀察身體狀況,一旦出現心跳加速(如每分鍾心跳超過140次),或是感覺頭暈、心慌,最好趕緊從溫泉里出來。其實,最好的泡溫泉的尺度就是身體微微出汗,如果出汗比較多甚至大汗淋漓,就說明泡「過頭」了。 泡溫泉小貼士 1.皮膚乾燥的老人泡溫泉時間不宜太久。 2.下水前要先適應水溫,從低水溫逐漸過渡到高水溫,給血管逐漸擴張的時間。 3.泡溫泉後要喝水補充水分。 4.不要長時間泡得過深,要及時讓身體胸部以上露出水面或出水去休息。 5.泡溫泉時可適時用冷毛巾擦臉。 6.有人認為把溫泉里的成分留在皮膚上對身體有好處,其實不然。如果硫黃或鹼分濃度高的溫泉不沖干凈或擦乾,水分蒸發後留在皮膚上的濃度可能會增加數十倍,對皮膚的刺激很大,因此泡溫泉後要再沖一次清水

㈢ 洗溫泉的注意事項

溫泉八戒
溫泉是一種特殊的自然資源,常浸泡不僅有益身體健康,並且有醫療保健、美容養顏等多重功效。如果這些您早就知道,那您是否了解浸泡時的一些常識及注意事項呢?相信看過以下的內容,您就可以向「溫泉專家」靠攏了。

首先,下湯之前,請先閱讀並遵守各溫泉管理單位的規定,如不著衣物、不在水中擦拭身體、不
可使用肥皂等,這樣規定,主要是為防範破壞溫泉水質。接著,請先淋浴,將身體洗凈後才可進入池中浸泡,這是禮貌,也是公德。

第二,不是每一種溫泉都適合浸泡,過燙、過酸的泉不要泡,溫度以30-45度較適當。進入溫泉池中,除了不要搓洗身體外,也不要在池中運動或踢打,正確的做法,是靜靜躺在溫泉池中,享受溫泉滲入身上的感覺。

第三呢,溫泉浸泡時間視個人需要及泉溫而定,但一般而言,單次不宜超過15分鍾,且每日應以三回為限。有個說法是這樣的:一、二次是洗澡,三、四次叫享受,五、六次可養生。另有個泡溫泉的公式:每天二、三回,每回三、五次,每次三、五分(分鍾),這些都是參考值,但重點皆在提醒大家:切不可以為泡得越久或洗越多次就會越有效,這可不是正確的觀念。

第四,盡量避免飯前或飯後立即浸泡溫泉,飯後應該至少間隔60分鍾較恰當。

第五,長途跋涉後不宜馬上洗溫泉,最好先稍作休息,等體力恢復後再入溫泉池內浸泡。

第六,易失眠者以微溫的溫泉為宜,最好能稍微躺著浸泡,若感到頭痛、惡心、心悸時則不宜再浸泡。有特定疾病或有特殊生理狀況者,應自行注意泡溫泉時的安全。

第七,通常自溫泉池起來後不必再用清水沖洗,但皮膚過敏的人或泉質濃度過高時,最好還是再沖一下,才不致有反效果。

最後,為了安全起見,孩童浸泡的水溫不宜過高,大人應先行測試。

㈣ 去泡溫泉需要帶什麼東西有哪些注意事項

泡溫泉需要准備的東西:

5、患有心臟病、高血壓者應約伴一同浸泡,如有不適應立即上水靜養。

6、飢餓時不可浸泡,因空腹易致疲勞,須飯後小睡或稍休息再行浸泡。

7、酒後須熟睡養息後才能浸泡,否則沐浴刺激血行,致使體力消耗殆盡,恐生意外。

8、長途跋涉疲勞過度,不可驟然入溫泉,須稍事休息,待體力恢復後再行浸泡。

㈤ 泡溫泉的注意事項

網上那個好多資料啊。

泡溫泉注意事項
1、注意遵守溫泉單位的相關規章制度及要求,文明入浴。 2、泡溫泉以前,最好先了解溫泉的種類,並根據自身條件進行選擇,才能真正達到泡溫泉的預期目的,並可避免給身體帶來傷害。根據水質劃分,溫泉一般分為中性碳酸泉、鹼性碳酸氫鈉泉、鹽泉和硫磺泉四種。溫泉的水質不同,則對不同的病症具有不同的療效。如各種成分都有的單純泉,對於神經痛、風濕、皮膚病等有療養作用;含有二氧化碳的碳酸泉,則對治療高血壓、心臟病有好處。 3、最好不要獨自一人泡,以免發生意外。 4、避免空腹、飯後、酒後泡溫泉,泡溫泉與吃飯時間至少應間隔一小時。 5、一定要記得把身上的金屬飾品摘下來,不然首飾會被硫化成黑色。 6、選擇適應自身的高、中、低溫度的溫泉池,一般從低溫到高溫,每次不宜超過15分鍾。 7、溫泉不宜長時間浸泡,否則會有胸悶、口渴、頭暈等現象。在泉水中感覺口乾、胸悶時,就得上池邊歇歇,或喝點飲料補充水分。 8、過燙過酸的溫泉不要泡,溫度在30~45℃比較適宜。 9、皮膚乾燥者浸泡溫泉之後最好立刻抹上滋潤乳液,以免肌膚水分大量流失引起不適。 10、泡完溫泉後不必再用清水沖洗,但是強酸性溫泉和硫化氫溫泉刺激性較大,最好還是再沖洗一下,以防有副作用,皮膚容易過敏的人更要注意了。 11、有心臟病、高血壓及有動脈硬化的人,要浸溫泉之前,要先慢慢地用溫泉擦身體,再泡溫泉,不可以一下子就去泡溫泉,才不會影響血管收縮。高血壓患者出浴時不要馬上接觸冷空氣(容易造成腦中風)。 12、溫泉所含的硫磺及其它酸鹼物質可以消炎殺菌,對一般感染性或寄生性皮膚病頗有療效,但有時也會刺激皮膚傷口而造成惡化,甚至導致「溫泉性皮膚病」。 1.高血壓、心臟病患者,在規則服葯的前提下,可以泡溫泉,但每一次以不超過20分鍾為限。起身時應謹慎緩慢,以防因血管擴張、血壓下降導致頭昏眼花而跌倒。 13.部分皮膚病患者,不宜泡溫泉,民間向來盛傳泡溫泉有美膚的療效,但對於患冬季癢、濕疹、異位性皮膚炎等的人,泡在熱水中過久,由於加速皮膚水分的蒸發,破壞皮膚保護層,會惡化症狀。 14.孕婦不宜。有研究證實,「高熱」具畸胎作用。 15.泡溫泉後,人體水分迅速蒸發,要喝水補充。 16.泡溫泉時,記住合上雙眼,以冥想的心情,緩緩地深呼吸數次,才能真正地釋放身心壓力。

㈥ 泡溫泉有哪些要注意的事項

泡溫泉前注意事項:
1.泡湯之前,應取下佩戴的金屬飾品,否則會與溫泉里的礦物質產生化學反應,造成佩飾變色。

2.空腹或太飽時請勿入浴,以免出現頭暈、嘔吐、消化不良、疲倦等症狀。

3.高血壓和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在規則服葯或經醫生允許的前提下,可以泡溫泉,但以每次不超過20分鍾為宜。並注意:入水前,先用溫泉緩慢的擦拭身體,待適應後再進入,以免影響血管正常收縮;出水時,緩慢起身,以防因血管擴張、血壓下降導致頭昏眼花而跌倒,誘發腦中風或心肌梗塞。

4.癌症、白血病患者,不宜泡溫泉,以防刺激新陳代謝,加速身體衰弱。

5.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較好、體征比較穩定的情況下,可以泡溫泉。如果血糖不穩定,會因為在溫泉中容易出汗,造成脫水,引起血糖變化。

此外,大多數糖尿病患者,都伴有周圍神經病變,手掌、腳掌感覺異常,溫度敏感度較差,容易因為長久浸泡造成燙傷而不知。

6.皮膚有傷口、潰爛或黴菌感染如香港腳、濕疹的患者,都不適合泡溫泉,以免污染水質,引起傷口惡化。過敏性皮膚疾病患者也不適合浸泡在高溫的泉水中,以免由於加速皮膚水分蒸發、破壞皮膚保護層而引發蕁麻疹。

7.女性生理期來時或前後,懷孕的初期和未期,都最好不要泡溫泉。

8.睡眠不足、熬夜之後、營養不良、大病初癒等身體疲憊狀態下,都不適合泡溫泉,以免因為突然接觸過高溫度引起腦部缺血或休克。

9.獨自一人最好不要泡溫泉,以免發生意外。

泡溫泉中注意事項:
1.入水時,應從低溫到高溫,逐次浸泡,每次15-20分鍾即可。

2.泡溫泉的時間,應根據泉水溫度來定,溫度較高時,不可長久浸泡,以免出現胸悶、口渴、頭暈等症狀。

3.泡溫泉時,應多喝水,隨時補充流失的水份。

4、泡溫泉時,由於臉上的毛孔會釋放大量自由基而損傷皮膚,最好敷上面膜,或用冷毛巾敷面,同時閉上雙眼,以冥想的心情,配合緩慢的深呼吸,真正舒緩身心壓力。

5.泡溫泉時,如果感覺身體不適,應馬上離開,不可勉強繼續。

泡溫泉泡後注意事項:
1.泡完溫泉後,一般不必再用清水沖洗,但如果是浸泡強酸或硫化氫溫泉,則最好沖洗,以免刺激皮膚,造成過敏。

2.泡溫泉後要注意保暖,迅速擦乾全身,特別是腋下、胯部、肚臍周圍和四肢皮膚的皺褶處,及時塗抹滋潤乳液,鎖住皮膚水分。

3.泡溫泉後,人體水分大量蒸發,應多喝水補充。

㈦ 泡溫泉注意事項

泡溫泉注意事項:

1、肚子餓時,不可以馬上浸溫泉,因為空著肚子泡溫泉很容易會有頭暈,想要吐及疲倦的情形。

2、如果坐了很久的車或是走了很遠的路,非常的累了,不可以馬上去浸溫泉,不然會越泡越累。

3、睡眠不足或是熬夜,如果突然浸溫度很高的溫泉,可能會發生休克或是腦部缺血情形。

4、心情很興奮或是很生氣,心跳變快的時候,也不適合浸溫泉。

5、剛吃飽飯或是喝完酒,不可以馬上去浸溫泉,不然會有消化不良及腦溢血的情形。

6、營養不良或是生病剛好,身體很差時,千萬不可以去浸溫泉。

7、有心臟病、高血壓及有動脈硬化的人,要浸溫泉之前,要先慢慢地用溫泉擦身體,再泡溫泉,不可以一下子就去泡溫泉,才不會影響血管的收縮。

8、有癌症、白血病的人,不適合浸溫泉,因為容易刺激新陳代謝,使身體很快變衰弱。

9、如果有得到急性感冒、急性疾病及傳染病的人,最好不要去浸溫泉。

10、女生生理期來時或前後,懷孕的初期和未期,最好暫時不能浸溫泉。

11、浸溫泉的時間,要用溫泉的溫度來看,太熱時不可以泡太久

12、如果在浸溫泉的時候,感覺身體不舒服時,就應該離開,不可以繼續的在浸溫泉。

(7)溫泉的注意事項擴展閱讀:

溫泉是一種天然資源,其特殊的水質被用做保健養身的好療法,溫泉中各種礦物質各具不同的功能與療效。泡溫泉的步驟如下:

泡溫泉前先沐浴清潔全身,以便泡時皮膚能吸收溫泉中的礦物質,完成沐浴後就可以正式開泡了。

先暖後熱 泡湯時身體要緩緩進入池中,先浸泡到腹部的位置,再慢慢浸至胸口。

掌握時間 一般溫泉浴可分次反復浸泡,每次為20至30分鍾,如果感覺口乾、胸悶,就爬上池邊歇一歇,做一做舒展體操運動,再喝一些蒸餾水以補充水分。有些人喜歡讓全身泡得通紅,但要注意是否會出現心跳加速、呼吸困難的現象。

按摩配合 適當的穴位按摩會加強溫泉保健的功效,對一些疾病有明顯的治療作用。

清水沖身 溫泉水中含豐富的礦物質,泡過溫泉後盡量少用沐浴液,用清水沖身更有利於保持附在皮膚上的礦物質。

㈧ 泡溫泉的注意事項 泡溫泉需要帶什麼 怎麼正確泡溫泉

1.溫泉浴可抄反復浸泡,每隔20分鍾應襲上池邊歇歇,喝點飲料補充水分。
2.在熱騰騰的溫泉池裡,愛美的女性可以敷上面膜,或用冷毛巾抹抹臉,更有利於美容。
3.溫泉水中含礦物質,泡過溫泉後盡量少用沐浴液,用清水沖身更有利於保持附著在皮膚上的礦物質。
4.泡溫泉時可合上雙眼,以冥想的心情,緩緩地深呼吸數次,達到釋放身心壓力的效果。
5.泡溫泉前一定要把身上的金屬飾品摘下來,否則首飾會被泉水中的礦物質"染黑"。
6.進入溫泉池前,腳先入池,先泡雙腳,再用雙手不停地將水溫潑淋全身,適應水溫後才全身浸入。
7.泡溫泉時不要同時按摩。因為泡溫泉時身體的血液循環和心臟的跳動次數都加快,如果同時按摩會加大了心臟的負擔。

㈨ 溫泉旅遊的注意事項

1、一定要記得把身上的金屬飾品摘下來,不然你會很難過地發現自己心愛的首飾已經被硫化成黑色的了。
2、避免空腹、飯後、酒後泡溫泉,泡溫泉與吃飯時間至少應間隔一小時。
3、選擇適應自身的高、中、低溫度的溫泉池,一般從低溫到高溫,每次15—20分鍾即可。
4、溫泉不宜長時間浸泡,否則會有胸悶、口渴、頭暈等現象。在泉水中感覺口乾、胸悶時,就得上池邊歇歇,或喝點飲料補充水分。
5、皮膚乾燥者浸泡溫泉之後最好立刻抹上滋潤乳液,以免肌膚水分大量流失引起不適。
6、過燙過酸的溫泉不要泡,溫度在30~45℃比較適宜。
7、最好不要獨自一人泡,以免發生意外。
8、泡完溫泉後不必再用清水沖洗,但是強酸性溫泉和硫化氫溫泉刺激性較大,最好還是再沖洗一下,以防有副作用,皮膚容易過敏的人更要注意了。
9、根據水質劃分,溫泉一般分為中性碳酸泉、鹼性碳酸氫鈉泉、鹽泉和硫磺泉四種。溫泉的水質不同,則對不同的病症具有不同的療效。如各種成分都有的單純泉,對於神經痛、風濕、皮膚病等有療養作用;含有二氧化碳的碳酸泉,則對治療高血壓、心臟病有好處。所以泡溫泉以前,最好先了解溫泉的種類,並根據自身條件進行選擇,才能真正達到泡溫泉的預期目的,並可避免給身體帶來傷害。 在咸寧溫泉節舉行的國際溫泉旅遊文化高峰論壇上,六位中外專家縱論溫泉文化,直陳當前中國溫泉旅遊的三大隱憂——缺乏特色、缺乏規范和缺乏保護。專家疾呼要從改變觀念入手,否則溫泉旅遊這個朝陽產業很可能在短期的極盛後走向衰敗。
缺乏特色——處處是溫泉,都是一張臉
中國旅遊協會溫泉分會副會長張永康指出:2008年,中國溫泉旅遊2130萬人次,創收40.7億。這巨大商機的背後,卻存在一個嚴重的問題——中國溫泉行業產品雷同,缺乏特色。十多年前,中國溫泉大多是原始的泡池,近年來紛紛改以園林建設,日式庭院風格最為流行。在泡池名目上,基本上家家都有中葯浴、鮮花浴、紅酒浴等,看不出溫泉景區的本地特色。
中國溫泉旅遊營銷專家朱躍東說,產品的同質化必然導致市場惡性競爭,目前中國溫泉行業急需產品更新換代,尋求差異化。就溫泉旅遊而言,可以細分為休閑-養生復合型、主題公園型、會議休閑型、美容美體SPA型等,沒有必要大家都在一條道上拼個你死我活。
缺乏規范——泡的啥溫泉,不知其成分
日本溫泉專家德村志成表示,世界上有11種溫泉分類,因此日本有嚴格規定,每個溫泉都應註明成分標示,讓遊客在泡之前心中有數。但遺憾的是,中國溫泉沒有做到這點。
中國旅遊協會溫泉分會副會長張永康說,這不是某個景區的問題,而是整個行業都缺乏規范,十分混亂。有些溫泉景區甚至用熱水來代替溫泉,極大地傷害了消費者的感情。應該建議政府盡快出台相應法規,對溫泉質量、成分都有相應的認定與標示。
缺乏保護——一味上規模,需索應有度
台灣溫泉旅遊協會會長陳俊庭說,溫泉資源當然需要保護和妥善利用。台灣對溫泉的開采使用地下鑽探與監測井,做到合理化科學開采。而且台灣的溫泉開發,規模都較小,追求精緻服務。有次北京一開發商找到他,說要開發800個泡池的溫泉景區。陳俊庭一聽就搖頭,「800個泡池,別說溫泉水不夠,就連衛生也達不到標准。」
陳俊庭表示,他在咸寧泡溫泉感覺水質真的很好,只泡了25分鍾,就有在台灣泡兩天的皮膚滑適度。他真誠希望,咸寧能多做好溫泉資源的保護與永續利用,讓它成為永遠的財富。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