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帶柏楊村生態移民
Ⅰ 成都龍 泉區洛帶鎮有什麼好耍的
概況2008年底,入選第四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洛帶鎮位於成都市東部,屬於成都市東郊。行政屬於成都市龍泉驛區。距市中心約18公里。與龍泉驛區同安街辦、西河鎮、黃土鎮、洪安鎮、萬興鄉接壤。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6-17℃,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宜人,水質、空氣均達國家標准,全年均適宜旅遊。與成都市東城十陵街辦的明蜀王陵同為龍泉驛區境內的文化古跡。地處成都市「二圈層」經濟圈,是四川省打造「兩湖一山」旅遊區的重點之一。
位於四川成都東山的洛帶鎮是一個客家古鎮,於三國時期建鎮,原名甄子場,傳說是因蜀漢後主劉禪的玉帶落入小鎮旁的一口八角井(該井現在位於鎮內洛帶中學高中部教學樓東後側)而得「落帶」之名,後演變為「洛帶」。唐宋時,隸屬成都府靈泉縣,排名東山「三大場鎮」之首。洛帶鎮位於成都平原與龍泉山脈的交接處,南距成都市龍泉驛區人民政府所在地龍泉街道8公里 ,西距成都市主城區15公里、距雙流國際機場43公里、距離成渝高速陽光城入口3公里、距洪安火車站6公里。現在是成都市向東發展的主體區域。成環路繞洛帶而過,2009年經過龍泉驛區「『四路』拓寬改造工程」的成洛大道龍泉驛段已變成雙向八車道(不含非機動車道在內),是成都市的城市主幹道,將洛帶鎮與成都市區連為了一體。
四百多年前,一群客家人隨著「湖廣填四川」的移民潮從沿海地區遷到了成都市東郊的洛帶鎮。在此之後,洛帶鎮逐漸發展成為我國西部客家人最為集中的小鎮,而被稱為「西部客家第一鎮」。
幅員面積43平方公里,鎮域人口30479人。90%以上為客家人,講客家話,沿襲客家習俗。洛帶鎮內傳說眾多、古跡遍地,場鎮老街以清代建築風格為主。湖廣、川北等四大客家會館、客家博物館和客家公園坐落其中,又被人們稱為「客家名鎮」、「會館之鄉」。現為國家AAAA級景區。鎮中發展迅速,現鎮上有許多特色小吃與土特產,如:傷心涼粉、古鎮老臘肉、天鵝蛋等,深受廣大遊客喜愛。客家文化 客家人
客家,在客家語與漢語廣東方言中均讀作「哈嘎」,原有「客戶」之意,系與當地土著居民的對稱,後相沿成為自稱。以洛帶鎮為中心,周圍十幾個鄉、鎮、街道還聚居著約50萬客家人,約占當地人口總數的八成以上,他們以是否會說客家話、祖先神位寫法和家族來源作為文化認同的標志。
客家人的先民原居住我國中原一帶,因社會變動及戰爭等原因,曾有五次大規模的南遷,逐漸形成客家民系,成為漢民族八大民系中重要的一支。第四次遷徙在清康乾之際,客家人因人口繁衍,而居處又山多地少,遂自贛南、粵東、粵北向川、湘、桂、台諸地以及粵中和粵西一帶遷徙,被稱之為客家移民史上的「西進運動」,四川客家即基本上來源於這次西進運動。
洛帶的客家主要習俗
客家人喜唱山歌,內容豐富多彩,全面反應客家人的生產、生活和情感世界。唱腔婉轉優美,唱詞生活氣息濃郁,且在每年端午節有斗山歌的傳統,男女對歌尢為吸引人,其中不乏即興之佳作,如《情妹放牛》、《情嫂收衣》、《昨天趕場酒吃醉》等,皆為難得之精品。
客家菜有多成系列,最著名為九斗碗,釀豆腐,鹽焗雞等。現洛帶鎮內的供銷社飯店的油燙鵝、新民飯店的野山菌全席和客家酒樓的水酥、面片湯等特色菜已成為洛帶客家餐飲的特色菜,遠近聞名。尢其是夏季,人工無法栽培的野山菌(當地人稱「雞肉菌」)出山之際,慕名前往嘗鮮的食客更是絡驛不絕。
四川省是全國五大客家人聚居省之一,客家人的數量在200萬人以上,其中多數是清初廣東、福建、江西一帶移民的後裔,主要聚居在川西的成都東山區域,學術界統稱「東山客家」。至今仍有150餘萬人能講客家語言,並保持客家的風俗習慣。
洛帶每年會舉行水龍節,火龍節,在2008年開始起舉行客家祭祖活動。[編輯本段]洛帶古鎮 一街七巷子
洛帶古鎮古街 洛帶古鎮景區內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四大會館(廣東會館、江西會館、湖廣會館、川北會館)、千年老街、客家民居、客家博物館、客家公園、燃燈古寺均保存完好,總面積達20000餘平方米,是我國古代建築「大觀園」中的一支奇葩;景區核心部分呈「一街七巷子」(分別為北巷子、鳳儀巷、槐樹巷、江西會館巷、柴市巷、馬槽堰巷和糠市巷)格局,空間變化豐富,街道兩邊商鋪林立,屬典型的明清建築風格。整個「一街七巷子」是一個完整而封閉的防禦體系,若將所有巷子和街道的大門全部關閉,裡面的人是完全無法出來的。這是客家先民長達千年遷徙智慧的結晶,是客家圍樓建築特點的演變、發展和傳承,這在全國所有客家古鎮中是絕無僅有、獨一無二的。「一街七巷子」、「五館一園一寺」形成了整個洛帶古鎮的旅遊觀光畫面,融合了移民、會館等元素的客家文化是洛帶文化的主流:客家人、客家話、客家建築、客家風俗……一起構築了一道獨特的文化風景線。洛帶古鎮正以「天下客家第一鎮」的形象,受到海內外客家人和越來越多遊客的關注。目前洛帶古鎮景區正在創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古鎮二期工程
2007年8月,龍泉驛區旅遊局了宣布,近期相關部門將再投入1億元,啟動洛帶古鎮二期整治工程,給洛帶注入文化。
打造酒吧一條街
洛帶正在加大力度尋找、選擇引進大公司、大集團參與洛帶古鎮二期綜合整治建設。為全面啟動古鎮二期綜合整治工作,也為二期工作提供人力、財力資源保障,目前洛帶古鎮和成都一家公司的合作洽談已進入實質性階段。雙方前期准備工作也基本就緒,洛帶即將進入新一輪的發展高潮。
洛帶古鎮二期整治包括對八角井街、黃家河片區的綜合改造;對古鎮核心區特色院落打造、「財神大道、三百神梯」等旅遊景點及附屬設施建設、南幹道延伸段進行建設。此外還將對以古鎮基督教堂為核心的廣場片區進行改造,該教堂是目前保存最為完整的鄉村教堂。
目前二期整治項目的規劃設計已通過相關部門的評審,施工設計也已基本完成。古鎮的一期工程主要是對基礎設施進行改造,二期工程則將對古鎮注入更多的文化色彩。預計2008年初將全面完成整治。古鎮將打造出「女子街坊」、酒吧一條街等全新的亮點。
新建5座星級公廁
洛帶相關部門正加緊落實成都私家收藏博物館集群項目,以及國際濃園公共藝術村項目、福建會館、湖南會館和客家鄉村會館、醋博物館等項目落地情況,進一步做好協調服務,解決征地拆遷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推動項目啟動。
洛帶鎮加快推動古鎮至金龍湖景區道路、水杉路、南幹道西段啟動前各項工作,以此改善旅遊景區環境,推動產業發展。
洛帶鎮今年還將新建5座星級公廁。其中,古鎮上場口新建120平方米四星級公廁1座;鳳儀巷新建70平方米的三星級公廁1座;八角井整治新建3座公廁,面積約300平方米。並改造利用位於區二醫院、新民飯店、洛帶糧站內3個單位內部公廁,滿足節假日遊客需要。
啟動客家民居建設
大力發展文化旅遊產業,引進就業崗位多的項目。全力啟動客家民居建設,推動農民向城鎮集中。龍泉驛區將結合洛帶鎮城鎮建設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將客家民居點位確定在成洛大道以北(柏楊村七、八組),總計劃用地面積412.8畝,可吸納約3000戶,10000餘人。
設計方案於今年3月通過了龍泉驛區規委會的審查,一期佔地面積100畝,凈地68.2畝,建築面積6680餘平方米,已完成拆遷、勘測、三通一平和打圍工作,2007年5月破土動工,預計2008年2月主體封頂,6月全面完工。建成後可讓已征地「過渡期」農民全部住新房,新征地農民「即拆即住新房」。 [編輯本段]燃燈古寺 千年古寺
八角井街燃燈古寺
2005年10月13日重新恢復,開放的燃燈寺距今1400多年,是歷史時期就著名的古寺。為成都樂郊歷史上一大名寺,影響遍及川北。隋代以來,建有山門(含東樓)、川主殿、鍾鼓樓、娘娘殿、大雄寶殿(羅漢堂)、觀音殿、燃燈古佛殿等,規模宏大、庄嚴巍峨。
燃燈寺歷史悠久,早在隋開皇(公元581—600年)年間。四川青城縣黑水溪人氏褚信相(女、公元581—604)自幼尚佛,樂善好施,選中三峨山為其結廬修煉處。當地時遇大災,飢民遍野,褚鼎力布施,並親持「龍頭小鐺,散粥而施之,日救飢民千餘,又其平日常為大眾治病」,深得民心,被當地人稱為「活菩薩」。圓寂後,「奉之者指其故地置祠」,初名「信相祠」,又傳號曰「米母院」。
會昌元年(841年),唐武宗詔令全國來佛廢寺(史稱「會昌法難」),該祠也在其中。
唐大中九年(公元855年),丞相白敏中(著名詩人白居易之堂弟)自奉節至蜀,「首謀興建,尋得法潤禪師主之」,於原址上重修,並「刻舊塔石繪其遺像」。唐咸通(公元860—873年)中,悟達知兀國師由長安入蜀,於此僑隱也繼任住持。
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成都府府主任中正聆其顯跡,上奏朝廷,宋真宗欽賜寺名曰「瑞應禪院」,由此名聲大振,香火盛及一時。其後歷經興廢,至明萬曆年間,「寺已殘破」。
清代已降,隨著客家移民的大批到來,禮佛之風盛行,佛寺又得以恢復和維修重建。清代中葉後,因信士有感,供奉後鐵然燈佛一尊,其身108個穴位處,各鑄有一窩狀大孔,孔內置燈芯,加油悉數點燃時,渾身通亮,信徒身體每有不適,在其對應之處的穴位點燃其燈,消災祛病,甚是靈驗,因而遠近聞名,該寺因此更名「燃燈寺」,沿襲至今。
現寺院保存有大量清代碑刻,主要有《重鐫古跡舊志碑》,內容包括《聖山母祈雨詩並序》、《靈泉縣瑞應禪院祈雨記》、《重鐫聖母山瑞應禪院古跡記》和《信相聖母碑記》等。這些碑記,主要記載褚信相應化事跡及燃燈寺的歷史沿革。
在寺院大雄殿內,陳列有本寺所鑄明宣德鍾一口,造型古樸、音質洪亮。燃燈寺內還有不少歷代留下的楹聯,有的已為《全蜀藝文志》及《蜀中名勝記》等收錄。著名詩人流沙河曾撰聯雲:「玉帶落井流到東海,鐵鍾在亭叩響西川」。
燃燈寺氣勢雄偉的屹立在新型旅遊古鎮——湖廣會館,江西會館,集客家文化重鎮——洛帶鎮的八角井街上(洛帶公園對面),是國內外信眾最信奉寺院。
燃燈古佛
燃燈寺又名錠光佛,在佛教中是過去古佛之一。
相傳他生時身體光亮如燈,所以名燃燈。後來成佛示燃燈為號。
據佛教傳說釋迦牟尼在過去曾名儒童,當時起碼是燃燈佛在世為教主之時,有一天,儒童看見一個叫瞿夷的女子嚴持七支青蓮,心生喜歡,因此用五百金錢買其五支,瞿夷見他花高價買青蓮,覺得奇怪,就問他,買青蓮有何用,儒童回答;用以供佛。儒童來到燃燈佛處供七青蓮,又見地上泥濘容易污染佛足,因此脫下衣服鋪在地上,見還不夠,又解開頭發,以發鋪地讓燃燈佛履其衣發而過泥濘,燃燈佛因而對儒童受記說,由於你這一次敬佛的功德,所以過了九十劫即彼成佛。你一定會成佛名為釋迦牟尼如來,按照輩份,燃燈佛是釋迦牟尼前事的啟蒙老師,因為燃燈佛的輩份最高,法力最大,故深受民間秘密宗教【如白蓮教】的敬仰,成為最受膜拜的偶像之一。
燃燈佛身上108個穴位處,各鑄有一窩狀大孔,孔內置燈芯,加油悉數點燃時,渾身通亮,信徙身體每有不適,在其對應之處的穴位點燃其燈,消災祛病,甚是靈驗,因而遠近聞名,補叫做燃燈古佛。
洛帶鎮金龍長城金龍長城
金龍長城位於洛帶鎮(原龍泉驛區長安鄉)境內。該長城距離洛帶古鎮景區較遠,在洛帶客運中心站乘坐公交車即可到達。攀登金龍長城不用買票,即可登上。在山腳下放眼望去:青磚、條石、烽火台;垛口、射口、望口……此「長城」似乎除了「高矮胖瘦」與彼長城不太一致,「長相」上還真沒有太大的區別。
一路望去,「長城」內外風景宜人。特別是順山脊上至山峰,兩邊全是鬱郁蔥蔥的樹木,高大的野生植物上還掛滿了鮮紅誘人的果子。也不失為成都市民生態休閑的一個「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