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養魚條件
㈠ 水庫養魚的方法
水庫養魚要根據水體的具體環境與狀態而來,如果水體較肥的話,可以放養一些濾食浮游生物或者腐屑的魚類;如果較瘦可以用網箱養一些吃食性魚類,如青魚、草魚、鯉、鯽等。不過如果經濟條件允許的話,可以開發一些名貴性的魚類。如螃蟹、甲魚。養之前先進行經濟規劃,投多少魚苗,需要多少飼料,收獲多少,產值多少,效益多少,還包括人工、電費、葯費、飼料費用等。
最好參考《水庫增養殖學》等一些書籍或資料。
㈡ 水庫怎樣養魚
注意事項注意我想提醒大家的是水庫養魚與池塘養魚是兩個概念。他們的模式完全不一樣的.
水庫在放養經濟魚類之前,必須在水庫所有的進、出水口建好攔魚設施,並加強日常管理和保養維修,以防發生逃魚事故。水庫攔魚設施,主要有網攔魚設施,電攔魚設施和竹、木柵攔魚設施三種。網攔魚設施它具有攔魚效果好,設備簡單,成本低廉,安裝管理方便等優點而被廣泛使用。攔魚網的網長和網高均要比攔截處的實際寬度和深度分別增加10-15%,網目大小要因放養魚類大小而定,水平縮結系數一般取0.6-0.7,通常採用打樁式和拋錨式兩種方式安裝固定。電攔魚設施是根據魚感電後能迴避的原理設計的,當魚游向電柵,遇到一定強度的電場,即會受到電的刺激改變自己的游向,而起到攔魚作用。竹、木柵欄攔魚設施具有取材方便、建造簡便、成本低廉等優點,但經不起大流量洪水的沖擊、安全性能差,現在很少使用。
二、經濟魚類放養
1.放養種類的選定。我國大多數水庫中浮游生物數量多,因此,鰱鱅魚是主要的養殖對象,為了充分利用其它餌料資源,還可放養以食底棲動物為主的雜食性鯉、鯽和草食性的草魚、鯿魴等。
2.放養魚種的規格和質量。投放水庫中的魚種,如果規格小,入庫後常密集成團游泳,難以吃到餌料,覓食能力差,生長也緩慢,同時它們對外界環境變化適應力差,易被兇猛魚類捕食,使成活率低,回捕率不高,直接影響水庫的魚產力,反之,投放魚種的規格大些,上述情況將會明顯的改變,而且放養規格大的生長速度快,但另一方面魚種規格越大,所需生產成本越高,因此各地可根據自己的條件,水庫大小、兇猛魚類的危害程度,作適當規定。我國目前對魚種規格的要求一般是:鰱鱅11.5-13.2cm,草魚13.2-14.8cm,鯉、魴魚6.6-8.3cm。投放水庫的魚種要求規格整齊,游動活潑、體質健壯、無病無傷。
3.放養密度和搭配比例。大中型水庫因面積大、水深、庫容大、魚類的生態條件極為復雜而且又很難控制,主要依靠庫內天然餌料進行粗養,放養密度和搭配比例主要根據水庫的營養類型決定。富營養型水庫,每畝可放110-140尾,其中鰱魚佔35-40%,鱅魚佔50-55%,草、鯉、鯿等可佔5-15%;一般營養型水庫,每畝可放養80-110尾,其中鰱魚佔30-35%,鱅佔55-60%,草、鯉、鯿等可佔5-15%;貧營養型水庫,每畝可放50-80尾,其中鰱魚佔25-30%,鱅魚佔60-65%、草鯉、鯿等可佔5-15%。對小型水庫,因其面積小、養魚管理比較方便,水不深、有利於餌料生物的繁殖和魚類的生長,兇猛魚類數量少,易於清除,從事養魚生產可分為稀放粗養和密放精養兩種方式。稀放粗養方式一般每畝放養13-14cm的魚種80-100尾,其中鰱魚佔40%,鱅佔50%,草魚佔4%,鯉、編魚各佔3% 左右。
㈢ 怎樣管理養魚的小型水庫
採取綜合養殖模式。水庫綜合養殖主要建立一個以魚、蚌為主,畜禽為輔的水陸有機結合的生態體系。實行庫邊建舍養豬、鴨、雞或鵝,水中養魚、育蚌的立體綜合利用。豬、鴨糞入庫肥水,可增加水中有機物含量,促進浮游生物的繁殖生長,為魚、蚌提供豐富的餌料,使物質能量得以多重利用和形成良性循環。一般每畝養魚350尾,吊養育珠蚌1000隻,養豬7頭,養鴨20羽。
科學放養魚種。投放大規格、多品種、足量的優質魚種是水庫養魚獲得高產的關鍵。
1.投放大規格魚種。其規格為:鰱、鱅魚50~75克/尾,草魚70~100克/尾,鯉、鯿魚50克/尾,鯽魚30克/尾。
2.多品種混養。根據魚類彼此間食性和生活水層的不同進行選擇和搭配。其搭配比例為:鰱、鱅魚50%,草、鯿魚26%,鯉、鯽魚24%。
3.魚種放養量。要根據水庫條件而定,但不要超過水體的承受能力。實行魚、蚌混養的水庫,一般每畝放養300~400尾魚種;單一養魚的水庫放養量可大些,畝均在400尾以上。
合理投餌和施肥。小型水庫養魚要獲得高產、高效,單靠水庫中的天然餌料是不夠的,必須增投人工餌料。施肥時,豬、鴨糞一般不直接施放,要先經發酵,但少量的豬糞可採用水力沖入庫內。
建好攔魚設施。攔魚設施要建好,否則會造成水庫魚類大量逃逸,影響成魚回捕率。水庫攔魚設施可用尼龍網、竹梢、鐵絲網、鋼筋柵等建造,其網目或間距視放養魚種的規格而定。
做好魚病防治工作。一是堅持用生石灰清庫消毒。二是魚種下庫前用5%食鹽溶液清洗魚體5分鍾,草魚種需注射疫苗進行免疫預防。三是定期潑灑葯物。四是投喂葯餌和食場掛簍等。
實施輪捕輪放。小型水庫實行輪捕輪放,一般採取一次放足,分次捕撈,捕大留小,邊捕邊放。
㈣ 小型水庫能否養魚
可以養魚
你那水再怎麼不好 只要不是被污染過的 你放下去什麼魚不 能活啊版
利用資源 別浪費
用來養一些四權大家魚 草魚 鰱魚 鯉魚 軍魚
不同泳層的魚來 不同習性的魚類
可以放點雜食性魚 非洲鯽魚
也可以放點黑魚
價格又高 對水質又不要求
投放的飼料 上面的魚吃不到 可以給鯰魚和鯉魚 底面魚類吃
科學一點養法就行
我朋友父親養在一個小池塘里 那池塘才130平米 最深才2米 都是淤泥
放了3千魚苗 過了一年半 抓了2萬元 只不過他只丟草 沒放飼料
希望對你有幫助
㈤ 水庫養魚技術指南
有沒有影響就要看農田裡的水是不是往你水庫里排了·這幾年由於農葯中回毒的事件也答不是少數,建議主要養殖花白鰱之類的上層魚類·優點是易捕撈·河南好像鯉魚是比較有市場的··建議再放點鯉魚· 套養模式· 置於清塘可以採取,逐段分級捕撈,如果方便的話可以直接干塘
㈥ 水庫最適合養什麼品種的魚,水庫養魚有什麼技巧么
水庫養魚一般都是四大家魚:鰱魚、鯉魚、鯽魚、草魚。
㈦ 水庫養魚最佳方案
箱網養殖 !!!!!
魚類的養殖設施可在陸上,亦可以在水中,前者包括池塘、水道式養殖池(raceways)、水槽及圓柱式水塔,後者包括圍水灣(enclosures)、圍欄(pens)及箱網。 箱網的大小及設計種類繁多,箱網高度多樣化的結構,便利其在各種不同情況下使用。今日箱網有四種基本形態:固定式、浮式、可沈式及沈底式,形狀多為方形、長方形以及圓形等。 現今箱網很少利用天然纖維作為材料。因為它們有不少缺點,主要是它易於腐蝕,並隨即失去它原有的強度。現代的『網』以人造合成纖維編制而成,而合成纖維乃是以煤碳或以石油為原料製成的,最普遍的合成纖維種類有:聚醯胺(PA)、聚酯(PES)、聚乙醯(PE)及聚丙烯(PP),但由於商業因素,交易上使用很多不同的名稱。 而台灣適合發展箱網養殖的原因有三: 1.水溫高,終年可養殖。 2.海流略高,使魚的排泄物、殘餌易沖敵,不會造成赤潮及養殖埸老化。 3.相關產業發達:如種苗業、網具業、飼料業等等。 箱網養殖目前面臨的問題: 1. 夏、秋二季多台風:易造成網具變形或流失。 2. 海上流木多:造成網具的破壞。 3. 魚病處理不易:箱網魚病以寄生蟲病為主,包括吸蟲、魚虱、指環蟲、車輪蟲、卵圓鞭毛蟲,其中以吸蟲、魚風最嚴重。 4. 附著物阻礙水流:造成網內水質交換差,容易感染寄生蟲,造成大量死亡。 5. 飼料投飼費人力:由於養殖面積大,投飼又在海上,操作困難。 6. 漁業權保障問題:箱網養殖漁場,常與傳統漁場作業漁民起衡突。 7. 產量大,魚價易崩跌:目前大陸沿海的箱網數約為台灣10倍,放養魚種與台灣類似,競爭力強。 二、箱網養殖的展望(建議方案,未來發展) 1.開發可浮沈之箱網:避免台風來襲的損失,而可浮沈箱網須成本低操成容易。 2.箱網結構設計的改進:改善流木的沖擊。 3.魚病的防治:預防重於治療,故須加強寄生蟲生活史之研究及避免魚體的研究。 4.附著生物的清除:市售的抗生物防著劑,效果不錯,但可能造成環境污染,故須建立抗生物附著劑的管理制度。 5.開發高效能的乾性粒狀飼料及自動投餌設備。 6.漁業權保障問題:由政府與漁會規畫箱網養殖區,建立海洋養殖之證照制度,加強管理及輔導。 7.建立完整的產銷制度:海上箱網養殖的產量大,易造成生產過剩價格崩跌,因此,Ⅰ. 需事先掌握市場動向 Ⅱ. 建立行銷網及銷售點。 8.其它:強化周邊設備:如搬運船專用碼頭、 養殖技術突破:如高經濟魚之養殖。 現今主要養殖魚種有海鱺、紅魽、點帶石班、嘉臘、鯛類、龍占等。其中以海鱺Ⅰ. 成長最快,一年達6~8斤,二年可達15公斤 Ⅱ. 抗病力強 Ⅲ. 國際市場接受性高,因此可比美挪威箱網養殖之大西洋鮭魚。 未來可能成為箱網養殖的魚種:黑鮪魚、龍膽石班。
㈧ 國家水庫是不是不可以養魚了
國家水庫可以養魚,水質的要求不同,可以養的魚也有差別。農用灌溉水庫可以養大部分的魚,一類飲用水水庫,只能養凈化水質的魚,還要控制數量。
㈨ 水庫是否可以養魚
魚類是水生態系統中的重要一環,適當養魚對保證水質是有利的;漁業水產養殖回是水庫效益的一部分。答 水庫養殖污染問題比較突出的是「集約化養殖」帶來的負面效應,以「大規模」和「高密度」為特點,污染來自於飼料殘餌及養殖業用葯。 水質污染,一方面直接影響到養殖者自身效益,另一方面,《水污染防治法》有規定:從事水產養殖應當保護水域生態環境,科學確定養殖密度,合理投餌和使用葯物,防止污染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