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建設幾大
A. 保護生態環境可以分為幾大欄
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保護和建設好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中必須始終堅持的一項基本方針。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發揚艱苦創業精神,大力開展植樹種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荒漠化,建設生態農業,經過一代一代人長期地、持續地奮斗,建設祖國秀美山川,是把我國現代化建設事業全面推向21世紀的重大戰略部署。
我國生態環境建設遵循的基本原則是:堅持統籌規劃,突出重點,量力而行,分步實施,優先抓好對全國有廣泛影響的重點區域和重點工程,力爭在短時期內有所突破;堅持按客觀規律辦事,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講求實效,採取生物措施、工程措施與農藝措施相結合,各種治理措施科學配置,發揮綜合治理效益;堅持依法保護和治理生態環境,依靠科技進步加快建設進程,建立法律法規保障體系和科技支撐體系,使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法制化,工程的設計、施工和管理科學化;堅持以預防為主,治理與保護、建設與管理並重,除害和興利並舉,實行「邊建設、邊保護」,使各項生態環境建設工程發揮長期效益;堅持把生態環境建設與產業開發、農民脫貧致富、區域經濟發展相結合;堅持依靠億萬群眾,廣泛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共同參與,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機制,多渠道籌集生態環境建設資金。
我國生態環境建設的總體目標是:用大約50年左右的時間,動員和組織全國人民,依靠科學技術,加強對現有天然林及野生動植物資源的保護,大力開展植樹種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荒漠化,建設生態農業,改善生產和生活條件,加強綜合治理力度,完成一批對改善全國生態環境有重要影響的工程,扭轉生態環境惡化的勢頭。力爭到下個世紀中葉,使全國適宜治理的水土流失地區基本得到整治,適宜綠化的土地植樹種草,「三化」草地基本得到恢復,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生態環境預防監測和保護體系,大部分地區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基本實現中華大地山川秀美。
搞好生態環境建設要抓好三個結合:
一是小流域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相結合,生態修復和小流域綜合治理都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重大舉措,在水土流失重點區,除了實施綜合治理外,在地廣人稀、降水條件適宜、水土流失輕微的地區,應實施以封育保護為主的生態自我修復工程。通過綜合治理與自然修復相結合,加快水土流失防治的步伐,調整農村產業結構,轉變農業生產方式,促進生態環境的改善和區域經濟的發展。
二是梯田建設與徑流控制相結合。梯田是農業生產的基礎工程。在有條件的地方,除發展小型水利工程外,要充分發揮徑流調控體系的作用,科學的修建水窖、澇池、蓄水池、古坊、塘壩等水土保持工程。就近攔蓄利用降水產生的徑流,為梯田林果等提供生態用水,通過梯田工程與徑流利用工程有機結合,實現基本農田的集約化經營。
三是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相結合。依據自然規律,實行山坡溝水路田統一規劃,綜合治理,優先建設坡面徑流聚集工程,魚鱗坑整地以及溝道攔蓄工程,為林草提供生長環境,達到以工程保生物,以生物護工程,通過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相結合,實現退耕還林和生態環境的改善。
B. 六大生態建設工程是什麼
林保護、華北、西北東北江 e
C. 生態建設
2、鹿和狼的故事
作者:胡勘平
20世紀初葉,美國亞里桑那州北部的凱巴伯森林還是松杉蔥郁,生機勃勃。大約有四千隻左右的鹿在林間出沒,凶惡殘忍的狼是鹿的大敵。
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很想讓凱巴伯森林裡的鹿得到有效的保護,繁殖得更多一些。他宣布凱巴伯森林為全國狩獵保護區,並決定由政府雇請獵人到那裡去消滅狼。
槍聲在森林中震盪。在獵人冰冷的槍口下,狼接連發出慘叫,一命嗚呼。經過25年的獵捕,有六千多隻狼先後斃命。森林中其他以鹿為捕食對象的野獸(如豹子)也被獵殺了很多。
得到特別保護的鹿成了凱巴伯森林中的「寵兒」。在這個「自由王國」中,它們自由自在地生長繁育,自由自在地啃食樹木,過著沒有危險、食物充足的幸福生活。
很快,森林中的鹿增多了,總數超過了十萬只。十萬多隻鹿在森林中東啃西啃,灌木叢吃光了就啃食小樹,小樹吃光後又啃食大樹的樹皮……一切能被鹿吃的食物都難逃厄運。森林中的綠色植被一天天在減少,大地露出的枯黃一天天在擴大。
災難終於降臨到鹿群頭上。先是飢餓造成鹿的大量死亡,接著又是疾病流行,無數只鹿消失了蹤影。兩年之後,鹿群的總量由十萬只銳減到四萬只。到1942年,整個凱巴伯森林中只剩下不到八千隻病鹿在苟延殘喘。
羅斯福無論如何也想不到,他下令捕殺的惡狼,居然也是森林的保護者!盡管狼吃鹿,它卻維護著鹿群的種群穩定。這是因為,狼吃掉一些鹿後,就可以將森林中鹿的總數控制在一個合理的程度,森林也就不會被鹿群糟蹋得面目全非。同時,狼吃掉的多數是病鹿,又有效地控制了疾病對鹿群的威脅。而羅斯福下決心要保護的鹿,一旦數量超過森林可以承載的限度,就會摧毀森林生態系統的穩定,給森林帶來巨大的生態災難。也就是說,過多的鹿會成為毀滅森林的罪魁禍首。
這與人們對狼和鹿的認識似乎是相悖的。在任何一個民族,凡是以動物為題材的童話,狼幾乎永遠擔著一個欺負弱小的惡名,如中國「大灰狼」的故事和西方「小紅帽」的故事。而鹿則幾乎總是美麗、善良的化身。狼是兇殘的,所以要消滅;鹿是善良的,所以要保護。羅斯福保護鹿群的政策,就是根據這種習慣的看法和童話的原則制定的。
凱巴伯森林中發生的這一系列故事說明,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間是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僅僅根據人類自身的片面認識去判定動物的善惡益害,有時會犯嚴重的錯誤。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人們必須尊重動物乃至整個生物界中的這種相互關系。
D. 黨的十八大關於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要求是什麼
黨的十八大關於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要求是: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
1、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這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思想基礎,體現了新的價值取向。我們在經濟發展中,比較注重遵循經濟規律,但對自然規律尊重不夠,一些地區不顧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肆意開發,對自然造成傷害,削弱了可持續發展能力。人類不能凌駕於自然之上,人類的行為方式應該符合自然規律,按照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要求,在生產力布局、城鎮化發展、重大項目建設中都要充分考慮自然條件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
2、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這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質,也是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出的更新、更高要求。在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各層面,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領域進行全面轉變、深刻變革,把生態文明的理念、原則、目標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貫穿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各方面和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3、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這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途徑和方式,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點任務和重要內涵。在經濟發展中,要盡可能減少單位產品的資源消耗強度和能源消耗強度,減少污染物排放,減少廢棄物產生。努力形成同傳統工業文明那種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大量佔用自然空間不同的經濟結構、社會結構和發展方式。
拓展資料: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說到底就是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生態產品的需求。不能因為我們這一代中國人要過上好日子,就不顧及我們後代的生存和發展。既要滿足當代人的需求,也不能影響後代人滿足需求的能力,這樣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全球生態系統是一個整體,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搞好生態文明建設,也是我國對地球生態安全的貢獻。
E. 十八大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論述主要有幾個方面
(一)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國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空間載體,必須珍惜每一寸國土。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 生態環境,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
(二)全面促進資源節約。節約資源是保護生態環境的根本之策。要節約集約利用資源,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加強節能降耗,推進水循環利用。
(三)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良好生態環境是人和社會持續發展的根本基礎。擴大森林、湖泊、濕地面積,保護生物多樣性。加快水利建設,增強城鄉防洪抗旱排澇能力。加強防災減災體系建設,提高氣象、地質、地震災害防禦能力。
(四)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制度。積極開展節能量、碳排放權、排污權、水權交易試點。
(5)生態建設幾大擴展閱讀
生態文明建設其實就是把可持續發展提升到綠色發展高度,為後人「乘涼」而「種樹」,就是不給後人留下遺憾而是留下更多的生態資產。生態文明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內容,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事關「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先後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重大進展和積極成效。
F. .十九大提出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堅持的方針是什麼
十九大提出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堅持的方針是: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
這一方針充分體現了生態文明建設規律的內在要求,准確反映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面臨突出矛盾和問題的客觀現實,明確指出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著力方向,是我們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指導方針。
(6)生態建設幾大擴展閱讀:
新發展理念
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
1、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
3、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4、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
5、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6、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G. 六大生態建設工程是什麼
十八大報告提出: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這四個領域,不知道你指的那個領域。
H. 環境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哪個范圍更大
當然生態文復明的范圍要大於環境制建設的范圍。
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生態文明建設其實就是把可持續發展提升到綠色發展高度,為後人「乘涼」而「種樹」,就是不給後人留下遺憾而是留下更多的生態資產。
生態文明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內容,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事關「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先後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重大進展和積極成效。
I. 我國建國以來,生態文明建設具體可以分為哪幾個階段,要大階段,不用分的很細,環保科技的發展分為哪幾個
一、我國建國以來,生態文明建設具體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1949--1978 沒有任何環保概念,不過當時有防風固沙、防止水土流失等治理環境的方式。
第二階段,1978--1996 隨著環境的污染加劇,開始有了環保概念。當時環保科技,也沒有得到發展,環保產品更無從談起。
第三階段,1996--2008 以皇明太陽能成立為標志,中國開始了環保科技的真正開發、環保產品的真正生產。從此,除了環保餐具之外,綠色能源(包括太陽能熱水器、光伏產品、綠色染料、生態農業)科技開始走進人們的生活。
第四階段 2008年--至今。汶川地震,驚醒了很多人。奧運會在中國的召開為契機,中國真正開始在環保科技上進行大規模的投入。
二、環保科技有:
磁懸浮列車 :減少廢氣排放,避免燒煤燒油.
燃氣汽車 :減少廢氣排放,節省汽油.
電磁爐 :減少燒煤燒氣.
電瓶車 :減少廢氣排放,節省汽油 .
生物發電 :減少廢氣排放.
核能發電 :減少廢氣排放.
納米技術 :作用廣泛.
太陽能熱水器 :避免燒煤燒油.
太陽灶 : 避免燒煤燒油.
(9)生態建設幾大擴展閱讀:
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任務
一是優
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要按照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控制開發強度,調整空間結構,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給農業留下更多良田,給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
加快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推動各地區嚴格按照主體功能定位發展,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
二是節
全面促進資源節約。要節約集中利用資源,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加強全過程節約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強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支持節能低碳產業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發展,確保國家能源安全。
加強水源地保護和用水總量管理,建設節水型社會。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嚴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強礦產資源勘查、保護、合理開發。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生產、流通、消費過程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 。
三是保
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要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推進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加快水利建設,加強防災減災體系建設。
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以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強化水、大氣、土壤等污染防治。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公平原則、各自能力原則,同國際社會一道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四是建
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要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建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完善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水資源管理制度、環境保護制度。
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和稅費改革,建立反映市場供求和資源稀缺程度、體現生態價值和代際補償的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
加強環境監管,健全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追究制度和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形成合理消費的社會風尚,營造愛護生態環境的良好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