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生態環境
『壹』 如何保護生態環境
如何保護生態環境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環境是一個人類生存最基本的條件,如果我們破壞了環境,這等於破壞了我們生存的條件。
目前,生態環境日益惡劣,對我們影響最大的就是水資源。據有關資料報道:排水系統的鋪設和清潔劑的使用有增無減,消耗水中的氧,使魚類死亡,生態系統惡化。人類的活動會使大量的工業、農業污染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全世界每年約有4200多億的污水排入河中,污染了5.5萬億的淡水。
這是多麼讓人觸目驚心的事實啊,保護環境是人人有責的,為什麼要破壞呢?
我外婆家附近有一條小河,以前清澈見底,我的姐姐、哥哥小時候常常在小河裡游泳,和他們的小夥伴們在水中嬉戲,叔叔、阿姨們也常常在這小河中洗衣服、洗菜······,而如今,小河旁建造了一個化工廠,把生產的廢水排放到河裡,原本那清澈見底的小河漸漸變成了黑黑的散發著怪味的小河。大人們再也不去小河洗衣服洗菜了,小夥伴們也再也不去河裡嬉戲······
我多麼懷念那條清澈見底的小河啊!我想:珍惜資源,愛護環境,這些都是功在當代、力及千秋的大事啊!如果我們在這樣污染水,那我們可以用的水資源就會越來越少,我們破壞環境,就是破壞我們生存的條件。
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保護環境,不要讓淡水變成污水,保護環境,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保護環境隨手可做的100件小事
1 使用布袋
我們去商店或農貿市場購物,幾乎每樣物品都會隨贈一個塑料袋, 回到家後,這些塑料袋往往立即被扔進垃圾箱。作為垃圾,塑料袋離開了 我們的家,但是它們並沒有在這個世界上消失。在我國的大部分地區,都 是隨處可見塑料袋,遇到刮鳳的天 氣,它們就會在空中飛舞,降落在樹 枝上、河流中,影響衛生和市容。塑 料袋增加了垃圾的數量,佔用耕地, 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更為嚴重的是塑 料在自然界中上百年不能降解,若進 行焚燒,又會產生有毒氣體。僅圖一 時方便,卻把垃圾遺棄給子孫後代。 這樣做合適嗎?以北京為例,若人均 每天消費一個塑料袋(約0.4克重),每 天就要扔掉4噸塑料袋,僅原料就價 值4萬元。小小塑料袋的害處真夠大。 我們從前也是用可以重復使用的菜籃 子和布袋子購物買菜的,普遍使用塑 料袋只是近幾年的事。我們應該恢復 既往的優良傳統。德國年輕人正以挎 布袋購物為榮,讓我們也來追隨這種 「綠色時尚」吧。
2 盡量乘坐公共汽車
美國洛杉磯的居民,在1943年發現空氣中有一種微白的薄霧,有時 帶有黃褐色,刺激人眼疼痛和流淚,這種薄霧日趨嚴重,但直到10年後才 找到真正的禍首——汽車。1955年和1970年洛杉磯又兩度發生光化學煙 霧事件,前者有4000多人因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後者使全市3/4 的人患病。汽車排放的廢氣,在每年5-10月份的強烈陽光作用下,形成 光化學煙霧,引起眼病、喉頭炎和頭疼,還降低了大氣能見度,使車禍和 飛機墜毀事件增加。如今,汽車廢氣的治理已取得相當的成功,但數量的 急劇增長,使汽車仍是城市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據報道,近年國內某些 大城市也出現過光化學煙霧污染。不僅如此,製造汽車的過程中也要消耗 自然資源,也要排放污染物,汽車還產生雜訊等危害。而且日益增加的汽 車給城市交通造成重大壓力,造成交通擁堵。這些都嚴重地困擾著我們的 生活,而解決的辦法之一就是少乘小汽車,提倡乘坐公共汽車。
3 不要過分追求穿著的時尚
4 不進入自然保護核心區
5 倡步行,騎單車
6 不使用非降解塑料餐盒
7 不燃放煙花爆竹
8 雙面使用紙張
9 節約糧食
10 拒絕使用一次性用品
11 消費肉類要適度
12 隨手關閉水龍頭
13 一水多用
14 盡量購買本地產品
15 隨手關燈,節約用電
16 拒絕過分包裝
17 使用節約型水具
18 拒絕使用珍貴木材製品
19 拒絕使用一次性筷子
2O 盡量利用太陽能
21 盡量使用可再生物品
22 使用節能型燈具
23 簡化房屋裝修
24 修舊利廢
25 不隨意取土
26 多用肥皂,少用洗滌劑
27 不亂佔耕地
28 不焚燒秸桿
29 不幹擾野生動物的自由生活
3O 不恫嚇、投喂公共飼養區的動物
31 不吃田雞,保蛙護農
32 提倡觀鳥,反對關鳥
33 不撿拾野禽蛋
34 拒食野生動物
35 少使用發膠
36 減卡救樹
37 不穿野獸毛皮製作的服裝
38 不在江河湖泊釣魚
39 少用罐裝食品、飲品
4O 不用聖誕樹
41 不在野外燒荒
42 不購買野生動物製品
43 不亂扔煙頭
44 不亂採摘、食用野菜
45 認識國家重點保護動植物
46 不鼓勵製作、購買動植物標本
47 不把野生動物當寵物飼養
48 觀察身邊的小動物、鳥類並為之提供方便的生存條件
49 不參與殘害動物的活動
50 不鼓勵買動物放生
51 不圍觀街頭耍猴者
52 動物有難時熱心救一把,動物自由時切莫幫倒忙
53 不虐待動物
54 見到誘捕動物的索套、夾子、籠網果斷拆除
55 在室內、院內養花種草
56 在房前屋後栽樹
57 節省紙張,回收廢紙
58 垃圾分類回收
59 舊物捐給貧困者
60 回收廢電池
61 回收廢金屬
62 回收廢塑料
63 回收廢玻璃
64 盡量避免產生有毒垃圾
65 使用無氟冰箱
66 少用紙尿布
67 少用農葯
68 少用化肥,盡量使用農家肥
69 少用室內殺蟲劑
70 不濫燒可能產生有毒氣體的物品
71 自己不吸煙,奉勸別人少吸煙
72 少吃口香糖
73 不追求計算機的快速更新換代
74 集約使用物品
75 優先購買綠色產品
76 私車定時查尾氣
77 使用無鉛汽油
78 不向江河湖海傾倒垃圾
79 選用大瓶、大袋裝食品
80 了解家鄉水體分布和污染狀況
81 支持環保募捐
82 反對奢侈,簡朴生活
83 支持有環保傾向的股票
84 組織義務勞動,清理街道、海灘
85 避免旅遊污染
86 參與環保宣傳
87 做環保志願者
88 認識草原危機
89 認識荒漠化
90 認識、保護森林
91 認識、保護海洋
92 愛護古樹名木
93 保護文物古跡
94 及時舉報破壞環境和生態的行為
95 關注新聞媒體有關環保的報道
96 控制人口,規勸超生者
97 利用每一個綠色紀念日宣傳環境意識
98 閱讀和傳閱環保書籍、報刊
99 了解綠色食品的標志和含義
100 認識環保標志
『貳』 紅茶有哪些種類
紅茶的種類有下列幾類:
一、紅碎茶:
按其外形又可細分為葉茶、碎茶、片茶、末茶,產地分布較廣,遍於雲南、廣東、海南、廣西,主要供出口。另外,世界很多地方均出產紅茶。
二、小種紅茶:
1、正山小種,產於崇安縣星村鄉桐木關一帶,所以又稱為「星村小種」或「桐木關小種」。
2、外山小種,主產於福建的政和、坦洋、古田、沙縣等地,2013江西的鉛山一帶也有出產。
三、紅茶茶珍:
是茶葉的一種加工品,用純天然茶葉原料,通過現代生物科技,將茶葉中的精華成分萃取濃縮,再經乾燥噴霧而成的納米級顆粒狀固體,能迅速溶解於水中的固體飲品。
四、工夫紅茶:
1、祁門工夫:主產安徽省祁門縣一帶,與其毗鄰的石台、東至、黟縣及貴池等縣也有少量生產。
2、滇紅工夫:據中國紅茶網介紹滇紅工夫茶,屬大葉種類型的工夫茶,主產雲南的臨滄、保山、鳳慶等地,是我國工夫紅茶的後起之秀。
五、越紅工夫茶:
是浙江省出產的工夫紅茶,產於紹興,諸暨嵊縣等縣。越紅工夫以條索緊結挺直,得實勻齊,鋒、苗、顯,凈度高的優美外形稱著。越紅工夫茶索緊細挺直,色澤烏潤,外形優美,內質香味純正,湯色紅亮較淺,葉底稍暗。越紅毫色銀白或灰白。
六、川紅:
川紅工夫產於四川省宜賓等地,是本世紀50年代產生的工夫紅茶。30多年來,川紅的代表有"林湖"牌、"宮殿"牌、"節日之夜"牌產品。川紅工夫外形條索肥壯圓緊、顯金毫,色澤烏黑油潤,內質香氣清鮮帶橘糖香,滋味醇厚鮮爽,湯色濃亮。葉底厚軟紅勻。
川紅問世以來,在國際市場上享有較高聲譽,多年來暢銷蘇聯、法國、英國、德國及羅馬尼亞等國,堪稱中國工夫紅茶的後起之秀。
『叄』 關於旅遊業的專業有哪些
有關旅遊業專業分旅遊管理類、餐飲管理與服務類等兩類專業。專業分支如下:
旅遊管理類:旅遊管理、涉外旅遊、導游、旅行社經營管理、景區開發與管理、酒店管理會展策劃與管理、歷史文化旅遊 、旅遊服務與管理 。
1、旅行社經營管理培養目標:培養掌握現代旅行社管理及導游服務的基本理論和技能,從事旅行社經營管理和導游接待服務的高級技術應用性人才。
2、旅遊服務與管理培養目標:使學生掌握導游服務、旅行社基層管理、酒店服務與管理的基本知識和專業技能;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漢語和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具有良好的服務意識、禮儀禮節和較強的應變能力。
3、景區開發與管理培養目標:培養掌握現代景區開發與管理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從事旅遊景區、景點開發與管理和導游接待服務的高級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
4、酒店管理培養目標:酒店管理專業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中等職業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要求學生掌握經濟管理基礎理論,酒店、餐飲與旅遊基礎知識,具備酒店基本管理與服務能力。
5、歷史文化旅遊培養目標:培養具有從事旅遊文化相關部門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備較快適應管理、服務第一線崗位需要的工作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餐飲管理與服務類 :餐飲管理與服務、烹飪工藝與營養、西餐工藝 。
1、餐飲管理與服務培養目標:培養掌握現代餐飲管理的基本知識和服務技能,從事餐飲業經營管理和服務的高級管理人才與高級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
2、烹飪工藝與營養培養目標:培養掌握現代烹飪、營養、餐飲管理的基本知識,具有較強烹飪技術,能從事烹飪操作、營養分析與營養配餐,以及餐飲業管理的高級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
3、西餐工藝培養目標:適應全面發長的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學生應在具有必備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重點掌握從事本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能在餐飲及食品加工企業從事生產和管理的應用性高級職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
(3)北美生態環境擴展閱讀:
1、在旅遊類專業中,比較熱門而且好就業的專業是旅遊管理專業。
2、旅遊類專業中的旅遊管理專業是隨著我國旅遊經濟的發展、旅遊產業的發育而建立的一個新型學科。
3、在我國,這門學科的產生只有二十年的時間,但已成為工商管理學科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的學科部門,培養具有旅遊管理專業知識,能在各級旅遊行政管理部門、旅遊企事業單位從事旅遊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肆』 美樂家靠譜嗎
美樂家抄靠譜,美襲樂家是全球最大的郵購環保超市,由范德士於1985年創立,總公司位於美國愛達荷州愛達荷市。
(4)北美生態環境擴展閱讀:
美樂家的優質產品可分為四大類:
第一,生命活力營養輔助食品系列,全效的營養補助品,獨家的,循環保健品組合,有效的體重管理組合。
第二、是家用清潔系列,天然、非腐蝕性的洗滌清潔用品,締造安全的居家環境和生態環境。
第三、是優質生活身體保養系列,採用天然配方的個人清潔與口腔護理產品,呵護你的肌膚,口腔及秀發健康等。
第四、護膚系列,水貝娜肌膚保養系列,採用天然維生素礦物質,植物萃取物來促進肌膚的健康,與美容的護膚與彩妝的用品結合先進的勝肽技術植物萃取物的護膚美顏配方,讓肌膚綻放青春光芒。
『伍』 北美環境問題及保護措施
隨著世界經濟發展和全球范圍內環境保護浪潮的興起,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國際社會的共版識.環境問題正日權益得到國際社會、各國政府及人民的關注.各國政府在積極行使環境管理職權之處,紛紛採取公眾參與的有效形式,達到環境保護的目的.北美自由貿易區在這一方面做了成功的探索。
『陸』 什麼是「現代化」
現代化的基本詞義:
(1)成為具有現代特點的,成為現代的,適合現代需要;
(2)大約公元1500年以來出現的新特點、新變化。
現代化是進步,不是退步;是動態的,不是靜止的;是一個過程,也是一種狀態。
現代化包括:
管理現代化:採用現代管理理論和方法;
教育現代化:建立現代教育體系,採用現代教育理論和方法;
企業現代化: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採用先進科學技術和現代經營管理方法;
政府現代化:建立現代政府結構,採用現代行政管理理論和方法;
現代化城市:具有現代基礎設施、現代城市管理系統、採用現代生活方式等的城市;
現代化農村:具有現代基礎設施、現代行政管理系統、採用現代生活方式等的農村;
現代化學校:具有現代基礎設施、採用現代教育理論、教材和方法等的學校等。
(6)北美生態環境擴展閱讀:
現代化是一個「集大成」的過程
現代化的核心內涵:善於吸取眾長之和,以適應現代狀況,並順應未來趨勢的過程。善於吸取眾長之和,用中國一句古語概括,就是「集大成」的過程: 過去與現代之長我採集;過去與現代之短我拋棄;順應未來之長我獨持。
二、現代化是一個嚴整多層的體系
1、心靈,就是思想現代化。即把思想之眾長「集大成」(或日集思廣議)。
2、技巧,就是技術現代化。即把技術之眾長「集大成」。
3、管理妙,就是管理現代化。即把管理之眾長「集大成」,使物物之長和而不相斥,人人之長和而不相欺,人物之長和而不相抵。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4、環境好,主要是指政經現代化。即把政治和經濟之眾長「集大成」,使得政治公平高效,經濟繁榮富強,從而為現代化提供良好的宏觀服務和有力的後勤保障。
總之,現代化是一個嚴整的體系:思想現代化是其靈魂,管理現代化和技術現代化是其雙輪和兩翼,而政經現代化則是其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同時,由於客觀和主觀條件的制約,眾長之和的集成有高低之分,從而使現代化具有多種層次。一般地說,「集大成」可稱之為專業現代化。相應地,「集小成」可稱之為基礎現代化。而介於二者之間的「集中成」,可稱之為專業基礎現代化。
參考資料:現代化-網路
『柒』 談一談維持生態平衡的意義,為了維持生態平衡,保護環境,你該如何去做 簡短一點 謝謝
環保和維持生態系統平衡都是對於人類而言的,並不是什麼保護地球。
因為地球是沒有生命的,環境再差、生態系統再不平衡,地球也不會有任何感覺,照樣轉下去。
所以破壞環境和破壞生態平衡都是短視者在葬送包括他們自己在內的全人類的前途。
維持生態平衡就是維持生態系統內兩個方面的穩定:一方面是生物類的組成和數量比例相對穩定;另一方面是非生物環境保護相對穩定。應該多種樹,不用危害性的化學物質及材料,少用塑料袋,合理運用不可再生的資源,保護動物等等。
維護生態平衡是社會先進生產力發展的必然要求。
還有, 生態平衡是十分重要的歷史證明,由於人類的盲目自大,破壞了生態平衡,屢屢招來毀滅人類自己的生態災難。破壞生態平衡的誘因歸結為三類:一、破壞環境:由於環境是生態系統的成分之一,它的改變會影響生態系統的穩定。由於破壞環境打破生態環境平衡的例子很多,諸如:湖沼富營養化的形成;日本汞中毒事件;氟化物破壞了臭氧層;阿斯旺水壩生態環境惡化;「六六六」、「DDT」施用後的惡果;地球的「濕室效應」等。二、破壞植被,以森林為主體的植被是陸地生態平衡的杠桿,地球上由於破壞植被導致的生態災難最多,如1934年發生在美國西部的黑風暴,毀掉耕地4500餘萬畝;1963年發生在前蘇聯農墾區的大風暴,毀田3億多畝;同樣因森林的破壞,使古老的巴比侖文明滅亡;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的塔爾平原,因森林破壞淪為沙漠,沙漠面積達65萬平方公里;中國黃河流域生態條件的變壞,源於其中上游森林植被的破壞,當今長江將變成第二條黃河;東北林區生態條件變壞,主要原因是對西南林區和東北林區森林的不合理採伐和過度採伐。三、破壞食物鏈:破壞食物鏈打破生態平衡的例子如:因過量捕殺害蟲的天敵引發林木病蟲害;印度曾大量捕殺水獺使病魚增多,魚產量下降;牧業發達的澳大利亞,因牛糞覆蓋草地成災引發蜣螂解救的例子更為新鮮。當然在生物圈內往往是幾種誘因並存的。還有很多例子,比如我們書上在西班牙鬧事的螃蟹,澳大利亞的蟾蜍,和美國的兔災…………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們人類破壞生態平衡造成的!具我統計世界上已有 593種鳥、400多種獸、209種兩棲爬行動物以及2萬多種高等植物瀕於滅絕!而世界上已滅絕的動物有:
渡渡鳥於1681年滅絕;
白令海峽的史德拉海牛於1768年滅絕;
恐鳥於1800年以後滅絕;
白足澳洲林鼠於十九世紀初滅絕;
西非獅於1865年滅絕;
阿特拉斯棕熊於1870年滅絕;
南極狼於1875年滅亡;
南非擬斑馬於1878年絕跡;
美國緬因洲海鼬於1880年滅亡;
牙買加倉鼠於1880年滅絕;
中國白臀葉猴於1882年滅亡;
斑驢於1883年滅絕;
澳洲小兔猼於1890年滅絕;
昆士蘭毛鼻袋熊於1900年滅絕;
聖誕島虎頭鼠於1900年滅絕;
澳米氏彈鼠於1901年滅絕;
南加利福尼亞貓狐於1903年滅絕;
紋兔袋鼠(澳洲大陸)於1906年滅絕;
亞洲獅於1908年滅絕;
西袋狸於1910年滅絕;
東袋狸於1940年滅絕;
北美白狼於1911年滅絕;
基奈山狼於1915年滅絕;
佛羅里達黑狼於1917年滅絕;
馬里恩象龜於1918年滅絕;
堪查加棕熊於1920年滅絕;
新墨西哥狼於1920年滅絕;
中國犀牛於1922年滅絕;
澳豚足袋狸於1926年滅絕;
澳花袋鼠於1927年滅絕;
澳巨兔袋狸於1930年滅絕;
北美旅鴿於1930年滅絕(數十億只不到一個世紀時間絕種);
新南威爾士白袋鼠於1930年滅絕;
澳洲塔斯馬尼亞狼於1933年滅絕;
澳洲袋狼於1934年滅絕;
塔斯曼尼亞虎於1936年滅絕;
巴厘虎於1937年滅絕;
巴基斯坦沙貓於1940年滅絕;
大海雀於1944年滅絕;
亞洲獵豹於1948年滅絕;
喀斯喀特棕狼於1950年滅絕;
中國豚鹿於1960年滅絕;
墨西哥灰熊於1964年滅絕;
德克薩斯紅狼於1970年滅絕;
台灣雲豹於1972年滅絕;
西亞虎於1980年滅絕;
爪哇虎於1980年滅絕;
瓜地馬拉䴙䴘於1987年滅絕;
加拿大黑足雪貂於90年代滅絕;
這些滅絕的動物難道還不能告訴我們保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嗎?
『捌』 「斑點怪魚」原產北美,如今「佔領」黃河,為何專家卻說是個好事
全球化的發展推動各國的經濟,其實只要抓住機會,基本上都會碩果累累。早在上個世紀的時候,各國不斷引進一些外來物種,就像美國引進中國的四大家魚以及鯽魚、鯉魚等,經過漫長歲月,這些魚類卻成了一個「炸彈」,不斷入侵到當地河流當中,對生態造成巨大影響。然而亞洲鯉魚的確對美國造成不小的經濟損失,並且美國也為了亞洲鯉魚投入大量資金、人力等。可是物種入侵是相對的,既然美國能引進中國的物種,我們也能引進他們的物種。
虹鱒魚能來到黃河更是對它的一種挑戰,根據了解,虹鱒魚棲息環境較為嚴格,喜歡水流充沛、較為清澈的地區,也就是說對水質要求較大,因此虹鱒魚能在黃河中生存下來,代表黃河近些年來的水質還算不錯,至少沒有像以前傳說中的那樣污染嚴重。另外作為經濟物種,虹鱒魚也屬於一個較為名貴的魚類,一般情況下,一些黑心商家為了節約成本,不惜將其虹鱒魚代替成三文魚將其售賣。對於虹鱒魚,你們有何新的看法?
『玖』 世界上已經滅絕的動物。(圖和介紹)
1、中國犀牛
中國犀牛是生長在中國的三種犀牛(印度犀、蘇門犀、爪哇犀)的種群統稱,一般體長在2.1-2.8米,高1.1-1.5米,重1噸。
曾廣泛分布在中國的華中地區和華南地區,棲息在接近水源的林緣山地地區。皮膚有又硬又黑呈深灰帶紫色,上面附有鉚釘狀的小結節;在肩胛、頸下及四肢關節處有寬大的褶縫,使身體看起來就像穿了一件盔甲。雄性鼻子前端的角又粗又短,而且十分堅硬,所以人們又稱之為「大獨角犀牛」。
犀牛角是一種珍貴的清熱涼血中葯材,其皮和血也可以入葯,在中國宋朝就有用犀牛角的記載,但由於人類的活動和過度開發,使得它們的棲息地逐年減少。
它們頭部的犀角的經濟和葯用價值極高,使它們從遠古時代便受到人類的大肆獵殺,且被捕殺數量離近代越近越多,就這樣它們終於在20世紀初在中國幾乎蹤跡全無,並於1922年在中國徹底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