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生態區
A. 長江上游,中下游地區分別存在哪些生態環境問題
長江上游主要是植被破壞導致水土流失嚴重,中下游地區是圍湖造田導致胡波面積萎縮,當然下游還有泥沙增多導致的洪澇多發問題
B. 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對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有什麼意義 百度文庫
三江源來地區是我國重要的水源涵養地源,也是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尤為關鍵的地區。保護好三江源直接關繫到長江黃河中下游流域的生態環境和社會經濟發展。
如果三江源地區冰川不斷消退,湖泊、沼澤不斷萎縮,會對長江、黃河中下游地區帶來哪些影響? 三江源地區水源枯竭,導致黃河、長江水量減少, 影響灌溉,航運、發電等,長江中下游出現旱災,黃河斷流等問題。
如果三江源地區草場退化和水土流失加劇,會對長江、黃河中下 游地區帶來哪些影響? 會導致我國長江、黃河中下游泥沙含量增多,河 床抬高,影響航運、發電、出現洪澇、黃河斷流等問題。
C. 長江中游城市群最新消息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包括哪些市,縣
南昌市:南昌縣、新建縣、進賢縣、安義縣、東湖區、西湖區、青雲譜區、灣里區、青山湖區 景德鎮市:浮梁縣、珠山區、昌江區、樂平市 鷹潭市:余江縣、月湖區、貴溪市 九江市:九江縣、彭澤縣、德安縣、星子縣、永修縣、湖口縣、都昌縣、武寧縣、潯陽區、廬山區、瑞昌市、共青城市 新余市:渝水區 撫州市:東鄉縣、臨川區 宜春市:豐城市、樟樹市、高安市 上饒市:鄱陽縣、余干縣、萬年縣 吉安市:新干縣 區域定位折疊編輯本段 根據《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發展定位是: 1.建設全國大湖流域綜合開發示範區 2.建設長江中下游水生態安全保障區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 3.加快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帶動區 4.國際生態經濟合作重要平台 5.連接長三角和珠三角的重要經濟增長極 6.世界級生態經濟協調發展示範區 戰略目標折疊編輯本段 鄱陽湖區域規劃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規劃近期為2009年至2015年,遠期展望到2020年。2009年—2015年的任務是創新體制機制,夯實發展基礎,壯大生態經濟實力,初步形成富裕的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新模式。 近期規劃 到2015年實現區域生態環境質量繼續位居全國前列,率先構建生態產業體系,生態文明建設處於全國領先水平,實現經濟的高速發展,達到富裕的現代化水平,努力打造輻射中東部的中國經濟重要增長極。 中長期規劃 到2020年實現地區構建保障有力的生態安全體系,形成先進高效的生態產業集群,建設世界級生態宜居、經濟發達的新型城市群,打造中部崛起的象徵,中國現代化的縮影標志性區域。為到2025年前後基本實現高等現代化打下良好基礎。 現行意義折疊編輯本段 南昌高新區 加快建設國家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作為國家一項重要戰略,有利於探索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的新路,有利於探索大湖流域綜合開發的新模式,有利於構建國家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實施的新支點,有利於樹立我國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新形象。 國務院指出,要把鄱陽湖區生態經濟區規劃的實施作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貫徹區域發展總體戰略、保護鄱陽湖「一湖清水」的重大舉措,促進發展方式根本性轉變,推動這一地區科學發展。 國務院要求,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實施要以促進生態和經濟協調發展為主線,以體制創新和科技進步為動力,轉變發展方式,創新發展途徑,加快發展步伐,努力把鄱陽湖地區建設成為全國乃至世界生態文明與經濟社會發展協調統 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經濟發達的世界級生態經濟示範區。 優勢折疊編輯本段 環鄱陽湖經濟區雄踞長三角、珠三角、閩東南三大經濟發達地區的核心位置,是連接沿海與內陸溝通的樞紐,直接面向東亞和迅速崛起的亞太經濟圈,置身於世界經濟的整體之中,擁有無限的發展機遇。是國內外公認的發展現代化工業的理想區域。 第 一、環鄱陽湖地區屬資源型經濟區域,自然資源豐富,且分布相對集中,易於開發利用。其中,能源儲量居在中國居重要地位,已探明對國民經濟有重要價值的礦產資源達100多種。環鄱陽湖經濟圈還有豐富的水利資源和漁業資源,同時是中國重要的農業和畜牧業基地,糧食產量佔全國的23%以上,牛羊養殖居中國之首。 第 二、該地區海陸空交通發達。區域內擁有20多個港口,構成了中國最為密集的內陸港口群,海運、鐵路、公路、航空運輸線路密集,形成了以港口為中心的陸海空立體交通網路,成為溝通華中、華東和華南經濟和進入國際市場的重要集散地。已初步形成以南昌為中心,以沿江開放城市為扇面,以五特大城市為支點的多功能、外向型的城市群。 第 三、該區域產業結構調整凸現新的優勢,金融環境正在改善。環鄱陽湖區已經形成了能源、化工、冶金、建材、機械、汽車、紡織、食品等八大支柱產業,同時以優勢的教育、科技資源帶動了高科技產業發展,新興的電子信息、生物制葯、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等已成為這一地區的主導產業,紅谷灘新區正在建設世界最大的金融區,並對國際金融改革提供嘗試。 第 四、該區域科技資源和人才資源高度聚集,教育資源堪稱中國最優,學科門類齊全,師資力量雄厚、科研成果豐碩。南昌的高等教育在全國有重要地位,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較集中,科技優勢明顯,科技創新能力較高。全區擁有高等院校76所。 南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華中地區最重要的研發基地,是全國五大智力密集區,12項科技成果分獲中國發明展覽金獎和銅獎,22項科技成果獲省級科技進步一等獎,申報專利1150項。清華科技園 (江西),北大科技園(江西),浙大科技園(江西),南昌大學科技園,江西省留學生產業創業孵化中心、國家南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南昌紅谷灘慧谷創業園、清華同方動漫產業園等已成為各類人才進行科技研究和創業的樂園。 產業基地折疊編輯本段 光電產業基地:以南昌為中心,重點建設硅襯底發光二極體(LED)芯江西電力系統片及器件項目、LED照明光源項目、高亮度LED顯示屏項目、LED背光源項目、有機發光器件(OLED)項目、計算機等終端電子產品項目、第三代移動通信產品研發及產業化項目。 新能源產業基地:以南昌、新余為中心,重點發展高性能且資源高效利用的高純硅材料、太陽能電池組件與發電系統、兆瓦級以上風電設備和螺桿膨脹發電機組等項目。 生物產業基地:以南昌、樟樹為中心,依託南昌生物產業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和樟樹中葯產業傳統優勢,重點推進中葯現代化,建設治療艾滋病新葯、抗癌原料葯、新型功能糖、血細胞分析儀器、磁共振成像系統等產業化項目,積極培育生物醫葯、生物農業等新興產業,形成從生物醫葯到生物醫療器械、生物醫學工程、生物農業的完整產業鏈。 銅冶煉及精深加工產業基地:以鷹潭、南昌為中心,以江銅集團為龍頭,提高銅冶煉水平,重點開發銅引線框架、銅板帶、銅箔、特種漆包線等高精度、高性能產品。 優質鋼材深加工基地:以超量或等量淘汰省內落後鋼鐵產能為前提,依託新鋼、萍鋼、南鋼現有生產能力,以區域市場需求為導向,重點發展船板、彈簧鋼、建築用鋼、線材等鋼材深加工產品,提升鋼材深加工水平。 煉油及化工產業基地:以九江為中心,實施九江石化油品質量升級工程,適時實施化肥原料路線改造項目,落實環保措施;以永修為中心,重點發展有機硅單體和有機硅系列深加工;以樟樹、新干為中心,積極開發離子南昌高新區電子工業城 膜燒鹼、純鹼以及無機氯產品和有機氯產品。南昌世界尖端造車基地航空產業基地:以南昌、景德鎮為中心,積極參與民用飛機製造,承擔國際航空轉包生產任務,重點建設南昌中國國家航空工業城。 汽車及零部件生產基地:以環湖中心城市為重點,重點開發乘用車、商用車、特種車、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以及小型高速柴油機、汽油發動機、變速器、柴油車超低排放後處理裝置。 城市發展折疊編輯本段 南昌:全面提升中心城區的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創新、文化引領和綜合服務功能。強化昌北經濟開發區、高新技術開發區和出口加工區的引領作用,重點發展汽車、航空、醫葯食品、電子信息、新型材料等產業,全面提升先進製造業基地水平;加快發展金融、商貿、物流、會展、旅遊、服務外包等現代服務業,建設全球商貿物流、金融、旅遊集散中心,全球重要的服務外包示範基地。加快形成以南昌為中心的一小時經濟圈,聯動發展新建、安義、進賢、余干、南昌縣城和豐城、樟樹、高安市區。
D. 長江要流過的省市有什麼自然保護區
流域內的自然保護區主要分布在中上游丘陵山地,中下游平原地區較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家級和省級自然保護區具體分布如下表。
地區 自然保護區 地 點 面積(hm'2) 主要保護對象 保護區級別
上海 金山三島海洋生態 金山區 45 海洋生態系及海島中亞熱帶常綠闊葉落葉林 省級
江蘇 雨花台 雨花台區 20 雨花台組砂礫石標准剖面 省級
光福 吳縣市 61 北亞熱帶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 省級
寶華山 句容市 140 北亞熱帶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 省級
龍池 宜興市 123 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省級
浙江 龍王山 安吉縣 1200 落葉闊葉林為主的森林植被 省級
安徽 皇甫山 滁州市 3552 北亞熱帶植被、鳥類 省級
揚子鱷 宣城地區 44300 揚子鱷及生境 國家級
古牛絳 石台、祁門縣 14821 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及動物 國家級
江西 河蚌 南昌縣 2283 三角河蚌、皺紋蚌 省級
廬山 九江縣 30490 森林生態系統及自然歷史遺跡 省級
鄱陽湖候鳥 永修縣 22400 珍稀候烏及其越冬地 國家級
鄱陽湖鯉鯽魚產卵場 永修縣 35000 鯉、鯽魚產卵場 省級
桃紅嶺梅花鹿 彭澤縣 4500 南方梅花鹿等珍貴動物 省級
九連山 龍南縣 4196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省級
官山 宜豐縣 2200 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落葉林 省級
潦河大鯢 靖安縣 l00 大鯢及其生境 省級
江西武夷山 鉛山縣 5300 亞熱帶針葉林、灌木草甸 省級
井岡山 井岡山市 15469 亞熱帶常綠闊葉原始林及動物 省級
河南 老君山 欒川縣 2640 森林生態系統及珍稀動物 省級
龍池曼 嵩縣 8161 過渡帶森林生態系統 省級
石人山 香山縣 1333 過渡帶森林生態系統 省級
盧氏大鯢 盧氏縣 l000 大鯢及其生境 省級
南召寶天曼 南召縣 3147 過渡帶森林生態系統、動植物 省級
西峽老界嶺 西峽縣 13111 森林生態系統及動植物資源 省級
西峽大鮑 西峽縣 1000 大級及其生境 省級
內鄉寶天曼 內鄉縣 5412 過渡帶森林生態系統、動植物 國家級
太白頂 桐柏縣 4924 水源涵養林、珍稀動植物 省級
雞公山 信陽縣 3000 森林生態系統、野生動物 國家級
湖 北 九宮山 通山縣 4690 森林生態系統、珍稀植物種 省級
長江新螺江段白鰭豚 洪湖、蒲忻、嘉魚 13500 白鰭豚 國家級
峽東地質剖面 宜昌縣 360 震旦系地質剖面 省級
後河 五峰自治縣 2067 珍貴樹種供桐、香果樹等 省級
星斗山 利川、咸豐、恩施 850 珍稀植物研桐、水杉等 省級
利川小河水杉 利川市 60000 水杉母樹 市級
木林子 鶴峰縣 2133 供桐、香果樹等珍稀植物 省級
神農架* 房縣、興山、巴東 70467 森林生態系統、金絲猴等 國家級
長江天鵝洲白蹩豚 石首市 2000 白鰭豚 國家級
天鵝洲糜鹿 石首市 1567 麋鹿 省級
湖南 川陽大圍山 │澗陽市 6290 森林生態系統 省級
炎陵縣桃源洞 炎陵縣 10000 天然次生林、候鳥遷息地 省級
南嶽衡山 南嶽區 8270 森林生態系統、珍稀動植物 省級
衡南江口烏洲 衡南縣 200 烏類及棲息環境 省級
紫雲萬峰山 邵陽市 10667 銀杉、長苞鐵杉、資源冷杉群落 省級
武岡雲山 武岡市 1302 森林、樹木模式標本產地 省級
黃桑 綏寧縣 25400 中亞熱帶森林演替群落 省級
新寧舜皇山 新寧縣 12687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及珍稀植物 省級
東洞庭湖 岳陽市 190300 珍稀水禽、白暨豚及其生境 國家級
石門壺瓶山 石門縣 40847 天然次生林、黑底紅腹角雉 國家級
天子山 桑植縣 3333 森林生態系統、沙岩峰林地貌 省級
索溪峪 慈利縣 3931 森林生態系統、沙岩峰林地貌 省級
桑植八大公山 慈利縣 20000 亞熱帶森林、拱桐、雲豹、金錢豹、獼猴等 國家級
地區 自然保護區 地 點 面積(hm'2) 主要保護對象 保護區級別
湖南 東安舜皇山 東安縣 10000 森林生態系統 省級
八面山 桂東縣 4333 常綠闊葉林及華南虎、短尾猴 省級
幹家洞 道縣 5400 中亞熱帶南部亞地帶植被類型 省級
九嶷山 寧遠縣 5667 斑竹等竹類生態系統 省級
大遠源口 江永縣 10733 天然次生林、福建柏、長苞鐵杉 省級
陽明山 雙牌縣 2800 黃杉母樹林及伴生植物 省級
永順小溪 永順縣 11067 低海拔天然次生林 省級
龍山洛塔 龍山縣 20 水杉及生境 省級
廣西 海洋山水源林 全州、灌陽、恭城、靈川等 106700 水源林 省級
五福寶頂水源林 全州縣 8567 水源林 省級
貓兒山 資源、興安縣 15300 水源涵養林及珍貴鐵杉林 省級
重慶 縉雲山 重慶市 1400 亞熱帶森林 省級
金佛山 南川市 939 珍貴樹種銀杉 省級
小南海 黔江 1500 地震遺跡 省級
四川 金花 榮縣 49 桫欏及生境 省級
小寨子溝 北川縣 6725 大熊貓及森林生態系統 省級
王郎 平武縣 32297 大熊貓及森林生態系統 省級
唐家河 青川縣 40000 大熊貓及森林生態系統 國家級
馬邊大風頂 馬邊 30000 大熊貓及森林生態系統 省級
通江諾水河 通江縣 2700 河流生態系統 省級
喇叭河 天全縣 23 872 大熊貓、羚牛等珍稀動物 省級
蜂桶寨 寶興縣 39039 大熊貓及森林生態系統 省級
卧龍* 汶川縣 200000 大熊貓及森林生態系統 國家級
黃龍寺 松潘縣 40000 大熊貓及森林生態系統 省級
九寨溝 九寨溝縣 60000 大熊貓及森林生態系統 省級
白河 九和溝縣 20000 金絲猴等珍稀動物 省級
美姑大風頂 美姑縣 21864 大熊貓及森林生態系統 省級
鞍子河 崇州市 11000 大熊貓及森林生態系統 省級
龍溪虹口 都江堰市 34000 亞熱帶山地森林生態系統 省級
貴州 赤水桫欏 赤水市 13300 桫欏群落、小黃花茶等 │ 國家級
梵凈山* 江口、印江、松桃 41900 森林生態系統、黔金絲猴、珙桐 國家級
草海 威寧 12000 高原濕地生態系統、黑頸鶴等 國家級
雷公山 黔東南 47300 中亞熱帶森林及禿杉等 省級
雲南 滇池 昆明市 292000 高原湖泊、名勝古跡 省級
梅樹村 晉寧縣 580 中國震旦——寒武系界線層剖面 省級
松花壩 嵩明縣 63000 水源林及飲用水源 省級
普渡河 祿勸 11 蘇鐵群落 省級
葯山 巧家縣 10215 高山水源林及中葯材 省級
三江口 水善縣 680 原始闊葉林及珍貴樹種峨眉栲 省級
海子坪 彝良縣 22782 天然楠竹及羅漢竹、天麻 省級
駕車 會澤縣 8282 天然華山松林 省級
雞足山 賓川縣 10760 森林、佛教古跡 省級
玉龍雪山 麗江 25996 高山森林、珍稀野生動物 省級
瀘沽湖 寧蒗 8133 高原湖泊、高山森林及水禽 省級
哈巴雪山 中甸縣 21908 高山森林生態系統及滇金絲猴 省級
納帕海 中甸縣 2400 黑頸鶴等棲息地 省級
碧塔海 中甸縣 14181 高山針葉林、高原湖泊及動物 省級
白馬雪山 德欽縣 190144 高山針葉林、滇金絲猴 國家級
陝西 洋縣朱䴉 洋縣 22968 朱䴉 省級
佛坪 佛坪縣 29240 大熊貓及自然生態系統 國家級
牛背梁 柞水縣 16418 羚牛及生境 國家級
甘肅 白水江 文縣、武都縣 213750 大熊貓、金絲猴、羚牛及森林 國家級
斗二三灘 隴南地區 31930 羚牛、紅腹錦雞等珍稀動物及山地森林生態系統 省級
黑河 兩當縣 3495 紅樺林及生態系統 省級
香山 禮縣 11330 森林及野生動物 省級
尖山 文縣 10040 大熊貓、藍馬雞、羚牛等動物 省級
青海 隆寶 玉樹縣 5000 黑頸鶴等水禽及棲息地 國家級
*為聯合國人與生物圈保護區間。 註:根據國家環保局1994年10月統計資料。
在這里 http://cq.qq.com/a/20060610/000003.htm
E. 至2009年12月,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後,我國長江沿岸形成了六大經濟開發區。讀長江沿岸經
(1)水稻種植業(1分)亞熱帶季風氣候,冬暖夏熱(熱量充足),降水充沛;土壤(或紫色土)比較肥沃;人口稠密,勞動力豐富;農業歷史悠久,基礎較好;為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有國家政策支持。(4分,答對4點即計全分) (2)有色金屬浙贛滬杭(3分) (3)D (4)滬寧杭能源和礦產資源(2分) F. 從整體性的角度解析長江綜合整治對該區域生態環境的積極意義 運用地圖分析地 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課標解讀】本條標准旨在通過地理環境的地域分專異規律,認識地理屬環境的差異性。從課標要求來看,首先應通過閱讀;世界陸地自然帶分 布圖;,認識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其次,通過分析自然帶的分布,歸納出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 G. 長江上游地區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是()A.水土流失B.洪澇災害C.沙塵暴D.水污
近幾十年來長江流域出現了多種生態問題主要表現在:上游毀林開荒、陡專坡墾殖、造成嚴重的屬水土流失、土壤貧瘠;中游地區人口密集工業發達,污染較為嚴重;宜昌以上的干支流,再加上眾多的湖泊,在雨季時間較長的情況下,下游容易出現頻繁的洪澇災害. H. 長江上游,中下游地區分別存在哪些生態環境問題 一、長江上游地區的生態環境問題主要有: 1、水土流失嚴重。 長江上游大面積的森林遭到砍伐,致使每年數百萬噸的表土流失,這也是中下遊河道淤積、洪澇頻繁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2、物種滅絕危機。 長江中的白鱀豚、中華鱘、長江鱘、白鱘、鰣魚等珍稀野生魚類已經瀕臨滅絕。 二、長江中下游地區生態環境問題主要有: 1、泥沙淤積。 特別是雨季,河流處於汛期,河流水量比較大,帶來的泥沙多,泥沙淤積比較強。 2、洪澇災害。 受亞熱帶季風和台風等因素的影響,長江中下游平原區是中國暴雨多發區和暴雨強度最大的區域之一,也是暴雨洪澇災害多發區域。 3、水污染。 小城市和城鎮基本沒有污水處理廠,大量廢污水沒有經過任何處理直接排到附近江河、湖泊等水體中,雖然長江水資源總量佔全國1/3,但接受的廢污水總量接近全國的50%,水污染嚴重。 (8)長江生態區擴展閱讀: 長江治理的水利: 1、南水北調工程:能改善我國黃河、淮河、海河流域及西北地區嚴重缺水的局面。 2、西線工程:從長江上游通天河、雅礱江、大渡河引水到黃河上游,解決西北地區缺水問題。 3、中線工程:從漢江丹江口水庫引水,向黃淮海平原西部和北京、天津供水。 4、東線工程:從長江幹流江都三江營抽水,供江蘇、山東、安徽、河北、天津等省市用水。 5、引江濟淮線工程:從長江北岸裕溪口、鳳凰頸、神塘河引水,經巢湖後跨江淮分水嶺,送水至淮河,補充兩淮地區的工農業和城市生活用水。 網路-長江 網路-長江生態系統 網路-長江綠色生態走廊 I. 長江中下游地區生態環境(高分答謝)
為了三峽工程的早日建成,四川、重慶、湖北等省市做出了巨大犧牲,淹沒大片良田、搬遷成千上萬的工礦企業。 熱點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