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生態圈
❶ 什麼是人工生物圈實驗
從1991年9月26日起的兩年中,美國科學界進行了人工生物圈實驗。8名男女科學家自願住進了一個由玻璃和鋼架建成的3.1英畝的人造小世界裡,從事兩年的生態實驗。除了一部電傳機和電能供給外,他們與外界完全隔離,而且,除患嚴重疾病外,任何人不得離開這個地方。這項實驗被稱為「生物圈二號」。
「生物圈二號」就像一個巨大的「生態球」,在拱型玻璃罩下,裡面有3800種動植物。此外還有湖泊、沙漠、樹林、沼澤、草地和農田、樓房以及製造人工風雨的裝置。兩年裡,8位科學家要親自飼養家禽、牧畜,種植農作物,方能維持生活。在這里,任何東西也不會浪費,都會循環使用,比如人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則正好相反。任何農葯都嚴禁使用,莊稼有病蟲害,將用瓢蟲、黃小蜂進行生物防治。
在這個生物圈裡,科學家將對生態環境嚴格控制。如果食草動物過多,將引起草地破壞,就必須獵食一些食草動物;如果一種植物滅亡了,他們將取出試管內儲存的植物細胞,重新培養。科學家們需要進行大量的實驗,才能維持生存、凈化環境,稍有不慎,生態危機就會出現。
「生物圈二號」實驗為世界矚目。可惜,到1993年,科學家無奈地宣布這項實驗失敗。這個事實再一次告訴人們,地球是人類唯一的家園,無法再造,我們更應好好保護它。
❷ 月球基地應該是什麼樣子
首先回答第2個問題:
②月球表面自然狀況?
月表無大氣,只是在月球表面幾十公分的空間范圍內有一定數量的游離態氫,鈉,鎂等元素,使得這一空間的氣壓比一般的行星際空間的壓力高3到4個數量級,達到0.0000001Pa(注:地球表面的氣壓是100000Pa).同時,由於沒有大氣散射的影響,你可以在太陽當空的情況下欣賞美麗的星星,當然也不會遇到風雨雲等天氣了.
月球赤道附近表面溫度(注:是地表輻射熱,不是氣溫,月表無大氣):白天超過120攝氏度,晚上降到-180攝氏度.
月球自傳一周是680小時,大約相當與地球的28天.也就是說,在月球上,你可以最多在14天內一直見到太陽.呵呵.
月球表面沒有液態水,至於有沒有水冰,科學界還在探測研究.表面有幾厘米厚的月球土壤,是由隕石撞擊月球表面岩石而形成,(和地球土壤形成原因不同).薄薄的土壤下面是十分堅硬的玄武岩.
無人類已知的生命形態.
大概就這些.
再回答第3個問題:
③月球上有哪些滿足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
人類的生存需要一定壓力的空氣,干凈的水,食物,能源(溫度)等.月球上的現有條件(如問題2中所示)如果不經過人類科技的改造加工的話,沒有一條能夠滿足人類生存的要求.
再回答第4個問題:
④如果想在月球上生活,人類還需要創造哪些生存條件?
如問題3中所說的,要想在月球生存,必須人工創造所有基本生存條件,如一定壓力的空氣,干凈的水,食物,能源(溫度)等.
這下可以回答第1個問題了:
①建立月球基地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基地首先要有能源,製造空氣,水,維持溫度恆定,植物生長都需要能源,沒有能源的話一切人類活動都無法進行.月球上有充足的太陽能可以使用,另外,在月球土壤中,有一種叫氦3的物質,是非常優質的核燃料.
人類生存需要空氣,月球土壤中含有一定的氧化物,分解後可用於製造氧氣,但遺憾的是月球上沒有原料去製造氮氣,目前科學界的兩種解決辦法是:
1用氦氣代替氮氣,月球上有豐富的氦元素,這種方法對人體有一定的危害.
2
從地球運輸,這種方法技術上沒問題,但成本極高.
水的話,最近的探測器結果表明,月球有極少數地方有冰存在,加熱可形成水.另一種方法是,利用月球上豐富的氫,氧元素合成水,這種方法成本十分高.
月球土壤和岩石中有大量植物所需的礦物質元素,利用現有的無土栽培技術,在上述條件滿足的情況下,可以實現植物生長.只是別忘了上月球時帶上植物種子噢.
月球基地應具有生產,生活,科研的功能,應在最大程度上實現自給自足.但建設基地初期需要的建設材料,必需從地球上帶.(因為月球上沒有).
月球上沒有地震,但小心,時不時會有隕石從天上掉下來砸壞屋頂的.:)
應該就這些了把,寫的我夠累的.祝你夢想成真.
和你有同樣夢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