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製生態蝦缸
『壹』 水族箱想做成蝦缸,各位給點建議
1、能換個瀑布當然更好,但是這樣的話,你就需要去蓋,重新買燈架,投入還是不小的。手頭不寬裕的話潛水泵先馬虎用吧,怕小蝦的話被吸進過濾,我建議你在入水口用紗布或是細不銹鋼網包起來,
2、底砂最好能用專用水草泥,不過因為價格較高,500克要10元以上。我建議你用巢湖沙或者陶瓷沙,500克3元左右。個人更喜歡巢湖沙,不過購買較陶瓷沙麻煩。直接淘寶搜就能找到。
3、你的缸我建議養30隻以內的櫻花、黑殼、黃金米。這些小型觀賞蝦是可以混養的,但是混養的話,後代會受點影響,使得品種不是很純正。藍魔蝦、白玉蝦這些是小型鰲蝦,不要和前面那幾種混養,但是小型鰲蝦之間是可以混養的。鑒於你的缸太小,建議還是櫻花蝦起手試養吧,比黑殼好看、比黃金米蝦便宜。
4、由於你的缸是成品缸,一般蓋內自帶燈管,所以如果不去蓋,自帶的燈管都是不足以養陽性水草的。所以最好種點莫絲、水榕、水蘭、水薀草、狸藻之類的,這些水草對燈光比較不苛刻。看個人喜好搭配吧。莫絲一般都是要的,用不銹鋼網鋪了當草坪。
5、養些觀賞螺沒關系,比如蘋果螺、洋蔥螺。清潔魚實際上不很需要。因為櫻花、黑殼蝦這些本身就是工具蝦,有清潔除藻的本能。如果喜歡工具魚,可以考慮買兩條小精靈魚。蛇仔愛鑽底砂會影響部分水草的種植。
6、新手的話,別起點太高,先養些便宜的入手學學經驗。然後,其實要養好,很是很燒錢的,有點心理准備哦。
『貳』 怎麼自己動手製作生態魚缸
生態魚缸就是在魚缸內裝配特製的過濾系統,這種生態過濾系統要具有物理過專濾,生物過濾,化屬學過濾三重功能。能有效處理魚缸內的魚兒的排泄物,水草的枯葉,以及魚兒末食完的魚食等等,使水質保持良好的狀態。可以達到長時間不用換水,且可以使生態魚缸達到良好觀賞效果。其實我們也可以自己動手來製作一個生態魚缸,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生態魚缸
1.設計好景觀的布局,然後將水草泥撒在缸底,將選擇好的景觀石、沉木放入水中。
2.之後就是種草的過程。配上燈光以及過濾器,一個簡單的原生態魚缸就大功告成了。種草的過程較漫長,草往往需要1-3個月才能長好。
3.想要弄好原生態魚缸,養好水族生物,就要先把水養好。將水注入擺設好的魚缸後,需要先放入活性硝化菌、水質調理劑,用於去除水中氨、氮等有害氣體。接著,用水草液肥養殖水草。3-7天之後,水就養好了。
4.水養好之後可以放置闖缸魚。所謂闖缸魚,其實就是進行試養,看看水質是否達標。試養的時間同樣需要3-7天。如無異樣就可以正式養水生動物了。
『叄』 如何在家做一個生態魚缸
生態缸需要比較好的搭配,水草、生物、硝化菌要達到一個平衡點。最簡單的生態缸,你可以考慮只養水草和工具蝦,因為工具蝦吃藻類的,基本不用餵食。藻類自然生長,蝦控制藻,日常維護就是幾天加點水和液肥,如果用了長效底肥,連液肥也基本省了。
我們只能控制保持一個比較穩定的生化系統,減少平時的維護工作量。
1、新手的話,建議選擇比較好的水草底泥。推薦:五味泥、ada泥。好的水草泥能讓你事半功倍,建立信心。水草建議先選些入門級的水草,比如前景草:矮珍珠、迷你牛毛、南美叉柱花。中景草:水榕、椒草、皇冠、水蘭、圓葉。後景草:宮廷、寶塔、百葉、水芹等。
2、草缸之類是不適合養大魚的。建議養一些容易混養的燈魚類或孔雀魚,如:紅綠燈、寶蓮燈、三角燈、帝王燈。最好搭配養些工具魚和工具蝦,以控制藻類爆發,如:小精靈魚、櫻花蝦、黑殼蝦。
3、水草密植度在50%-75%左右,這樣比較容易控制藻類,同時能為小魚蝦提供足夠的躲避空間。魚的數量,控制在每1厘米魚佔1升水。水質正常控制在PH 6-6.5,GH 1-8這樣較好。水溫控制在23-27左右。有條件的話用上co2,會使水草狀態更好。
燈光大概為1升水0.6-1W的燈光。
另外,需要配一個比較好的過濾,這是至關重要的。
『肆』 誰會做水族生態缸,就免換水,怎麼製作需要什麼,告訴我一下過程
1、只要是沒有和自然水域連通的,單獨放置的魚缸,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生態缸。
2、一個魚缸加上了過濾、增氧、照明、溫控等等設施,實際上也遠遠談不上生態。
3、低密度,少餵食,可以大量減少換水頻率,但一個真正的水族愛好者是不會把換水當作負擔的。
4、雖然無法建立完整有生態系統。但好的設備配置確實能有效調節水質狀態。
5、不同的飼養種類,對水質要求不同,魚缸及設備配置也不同。
『伍』 在家如何自己做生態魚缸
生態魚缸就是在魚缸內裝配特製的過濾系統,這種生態過濾系統要具有物理過濾,專生物過濾屬,化學過濾三重功能。能有效處理魚缸內的魚兒的排泄物,水草的枯葉,以及魚兒末食完的魚食等等,使水質保持良好的狀態。可以達到長時間不用換水,且可以使生態魚缸達到良好觀賞效果。其實我們也可以自己動手來製作一個生態魚缸,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生態魚缸
1.設計好景觀的布局,然後將水草泥撒在缸底,將選擇好的景觀石、沉木放入水中。
2.之後就是種草的過程。配上燈光以及過濾器,一個簡單的原生態魚缸就大功告成了。種草的過程較漫長,草往往需要1-3個月才能長好。
3.想要弄好原生態魚缸,養好水族生物,就要先把水養好。將水注入擺設好的魚缸後,需要先放入活性硝化菌、水質調理劑,用於去除水中氨、氮等有害氣體。接著,用水草液肥養殖水草。3-7天之後,水就養好了。
4.水養好之後可以放置闖缸魚。所謂闖缸魚,其實就是進行試養,看看水質是否達標。試養的時間同樣需要3-7天。如無異樣就可以正式養水生動物了。
『陸』 製作生態缸要注意什麼啊
觀賞魚缸首先應該清澈,分解水中有機物垃圾的細菌也應該不損害魚的健康。
渾濁發臭或黃染多數是因為異養菌種群(礦化細菌)分解不利,殘留的有機物造成的。而硝化細菌只負責化解氨和亞硝氨,對有機物渾濁無能為力。
過去的創缸方法只重視硝化細菌的培養.礦化細菌被忽視.使占很大比例的缸硝化效率不能穩定,水的品質不理想,魚的健康狀態不佳。三菌養水補充了這個技術空缺,人為加入三菌馴化使有益菌占據優勢地位,在促進魚和草健康的措施上有了保障,同時改善了水的清晰度.使觀賞養魚真正成為快樂。
發酵
適合的容器洗凈開水燙過,入涼開水.投入五片酵母片,酸奶兩勺,媽咪愛一隻,味精十克。生化棉一塊,保持25度到三十度,加氣泵充氣一到三天.發酵成功的標志是能感覺到菌液清澈無異味.有令人反感味道的是培養失敗.在清潔魚缸後投入,生化棉一塊置於過濾中。
裸缸建議增設乏氧區,至少用種草的河砂堆在魚缸一角,將發酵的菌液注射到砂下或先投菌後放砂。
消毒
投菌前需要對與魚缸有關的所有器械消毒,全部是新的則自來水沖洗干凈即可,除氯後即可投入發酵液體及生化棉.
消毒是為了使三菌占據優勢.濾材和器械消毒不徹底是創缸失敗的主要原因.高錳酸鉀沒有穿透力,不能用做舊濾材的消毒.
投菌
消毒劑還原結束或除氯後即可將發酵好的菌種液體投到過濾棉上,生化棉置於過濾棉下.
注意:
1)水溫保持在22-30度。水應當在24小時內清澈。
2)投菌種後應該盡可能大量充氧.待水體清澈後可以投入乾粉式硝化細菌,停止充氧三天,並正常運行過濾,以幫助硝化細菌迅速掛膜.然後就可以將充氧重心移向過濾槽.此時可以投入創缸魚,投喂以維持氨濃度,根據魚的體態表現隨時准備換水稀釋氨濃度,緩慢增加魚的數量.每天兩次喂飽少量的創缸魚.每天總投喂量必須按限量要求做.有條件測試no2,no3的朋友可以根據測試指標利用換水保持安全水質.
3)為過濾培養硝化能力,此時絕對不可多投喂.以最小計量投喂幾條小型魚兩次,每兩天加一倍.最好嚴格控制漸進增加投喂量,適時根據投喂量增加魚,三十天內不得投喂過量.期間味道腥臭或者魚體態不適就換水三分之一.新水注意除氯。
4)硝化細菌必須品質可靠,最好是乾粉式的.應該在水基本清澈時投入,並且每天少量重復投,不投只是稍慢而已.也沒有問題.
5)水質尚可的缸可以發酵直接投菌,但成功率不高.多數需要重復投菌維持。
6)有足夠濾材的溶氧良好的過濾很關鍵。本版有幾乎所有過濾形式的討論或實踐的帖子都可參考。
後期維護
正常情況一個月硝化系統已完全穩定,應該注意的有幾項
1)投喂量和品質盡量恆定,避免使用活餌以減少污染物.草入缸前要消毒殺蟲,魚最好檢疫後再入缸.
2)根據水的清晰度調整過濾或減少投喂.
3)有測試條件的根據硝酸鹽酸鹼值的測試數據變化,掌握投喂換水對測試值的變化規律,最後用酸鹼值測試結果指導換水頻率.
消毒參考
我們在建缸開始,需要對魚缸、過濾器材和掛膜填料等進行消毒,(新缸新配置清水洗凈即可,不必消毒)常用的消毒劑包括高錳酸鉀和次氯酸(就是氯水、漂白粉等的有效成分)。高錳酸鉀和次氯酸鈉都有消毒的作用,他們都能在水中放出活性氧,快速殺滅水中的細菌和微生物。高錳酸鉀和次氯酸在消毒使用中有各自的特點:
高錳酸鉀:其氧化性弱於次氯酸,透過性不好,殺滅性弱,且容易在魚缸和其他器材表面附著,使其出現紅色,影響美觀。但高錳酸鉀在被還原後,其生成物會吸附水中的氫氧根離子而沉澱,殘留物少對水質影響小。
次氯酸:其氧化性強,消毒效率高,且透過性強。無色,不會對影響魚缸和過濾器材的顏色。由於次氯酸無色,一般難以判斷其是否被除氯劑完全分解,次氯酸的若未被完全還原,其殘留物對微生物仍有很強的殺滅作用,影響3菌建立速度,並對魚有一定的刺激性。
由於次氯酸的氧化性大於高錳酸鉀,可以考慮採取這樣的消毒方式:
把過濾系統組裝好,按比例加入合適濃度的次氯酸(具體依照說明書)打開過濾泵,連同玻璃環一起消毒30min,然後加入少量高錳酸鉀,以可以看到紅色為准。然後溶解2-3粒維生素c到小杯子里,在打開造流泵的狀況下,緩緩加入維生素c溶液,看到紅色退去後,再投入半粒維生素c,此時次氯酸和高錳酸鉀被完全還原。為了去掉水中的還原雜質,可以在過濾中加入一包活性碳,過濾1-2小時,此時水質可以達到建缸的需要。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如果使用市場上銷售的「84消毒液」,需要在消毒後大量清水沖洗,因為其中含有一定的洗滌劑,這些表面活性劑用還原劑難以去除。
這樣的消毒方式比單獨使用高錳酸鉀徹底,且免去了用高壓鍋消毒過濾環的麻煩,並用高錳酸鉀指示還原劑的使用量,避免還原劑使用過量。此外,用活性碳吸附氧化-還原過程中的反應產物,提高水質。(高錳酸鉀還原會變成渾濁的紅色繼而無色)
『柒』 養龜自己做的生態缸,有一些問題!
養龜的缸盡量不要用硝化細菌,沒用的,掌握不好劑量反倒會使水質變壞。說一下我內做水龜生態缸容的經驗,首先是空間一定要足夠大,我的是1.5*0.5的缸,但只養兩只深水蛋龜。既然想做生態缸,那過濾我覺得底濾或上置過濾要比滴濾效果好得多,我用的是上置,便宜啊。濾盒容積約是缸體積的十分之一,裡面濾棉、陶瓷環、生化球、活性炭一樣都不能少。然後就是缸裡面的植物要選擇生命力強,比較好養的品種,水龜對水草的破壞行不容小覷。養草龜的話最好放一塊大點的沉木,能讓它出水曬背。還有就是天熱了,一定要定期換水,我基本是一到兩周換一次。烏龜的排泄量很大的。你現在這個缸,別看水很清澈,下面的各種排泄物已經堆積很多了。最後說一下腐皮,草龜的話一定要有曬背的場所,出現輕微腐皮了就要注意下水質了,可以每天拿出來曬一下太陽(切記暴曬),它自己會痊癒的。希望能夠幫到你。
『捌』 自製永不換水生態魚缸擺放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光說擺放的話,就是別陽光直射。散射。
『玖』 如何自製生態魚缸
生態魚缸就是在魚缸內裝配特製的過濾系統,這種生態過濾系統要具有物理過濾版,生物過濾,化學過濾三重功權能。能有效處理魚缸內的魚兒的排泄物,水草的枯葉,以及魚兒末食完的魚食等等,使水質保持良好的狀態。可以達到長時間不用換水,且可以使生態魚缸達到良好觀賞效果。其實我們也可以自己動手來製作一個生態魚缸,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生態魚缸
1.設計好景觀的布局,然後將水草泥撒在缸底,將選擇好的景觀石、沉木放入水中。
2.之後就是種草的過程。配上燈光以及過濾器,一個簡單的原生態魚缸就大功告成了。種草的過程較漫長,草往往需要1-3個月才能長好。
3.想要弄好原生態魚缸,養好水族生物,就要先把水養好。將水注入擺設好的魚缸後,需要先放入活性硝化菌、水質調理劑,用於去除水中氨、氮等有害氣體。接著,用水草液肥養殖水草。3-7天之後,水就養好了。
4.水養好之後可以放置闖缸魚。所謂闖缸魚,其實就是進行試養,看看水質是否達標。試養的時間同樣需要3-7天。如無異樣就可以正式養水生動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