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生態環境
A. 長江流域在發展過程中出現哪些環境問題或生態問題
長江流域的生態環境問題:植被破壞,水土流失,湖泊面積減少,旱澇災害頻發,環境污染加劇,水體質量下降,生態環境惡化,生物多樣性減少等。
B. 現今長江生態環境遇到哪些難題
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流域面積180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18.8%,多年平均水資源量9958億立方米,約佔全國35%,承載約佔全國32%的人口和約34%的經濟總量,是中華民族的生命河,也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重要支撐。近些年來,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形勢不容樂觀。
三是發展與生態保護矛盾突出,環境污染形勢嚴峻。長江流域內秦巴山區、武陵山區等特困地區,處於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規劃范圍,也是礦產和水資源集中分布區,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矛盾突出,一些粗放型生產企業仍在向上游地區轉移。
四是缺乏長效保護治理機制,尚未形成整體合力。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還存在流域管理法律法規不完善、流域監測體系不完整、流域規劃剛性約束不夠強等問題,其中最主要的還是跨省(市)聯合保護治理機制不健全,共抓大保護的工作格局有待形成。
C. 長江中下游地區生態環境(高分答謝)
為了三峽工程的早日建成,四川、重慶、湖北等省市做出了巨大犧牲,淹沒大片良田、搬遷成千上萬的工礦企業。
1.長江上游影響河床演變作為關鍵的造床質是礫亂卵石,不是泥沙。三峽一帶屬石灰岩地貌,這壩得怎麼建才能防止滴水穿石?那水的壓力如此之大,而三峽地區的脈形縱橫交錯,是極易發生地震的板塊擠壓地區,如此多的水聚積在一個狹長的河谷中,危險至極修壩後原來年年逐出夔門的礫卵石將一粒也排不出去,可能十年內就堵塞重慶港,並向上游逐年延伸,汛期淹沒江津河川一帶。
2.中國水資源最為豐富,在全球為第一,不是某些人說的第六。中國所缺的是有水處的耕田。水庫完成後淹地五十萬畝,將來更多,用來換取電力,實不可取。詳見《論降水川流與水資源的關系》。
3.三峽電站經濟可行性考慮到卵石沉積是不成立的,它比山區大中型電站要貴兩三倍。報告中的經濟核算是錯誤的。十八年內只有支付,沒有產出,也無以解決當前缺電的問題。
4.三峽水庫對於長江中游防洪雖有幫助,但作用不大,而其代價是使守堤防洪時期加長,和利用的電能減少,實不可取。長江中游防洪當今迫在眉睫,除應加強堤防外,必須在堤身內建穴分流,長年送沙流向兩岸,以淤高其窪地,並疏浚江槽。
5.是軍事上的,大壩開建之日便成為潛在的敵人瞄準的對象。大壩幾乎會成為被要挾的靶子。
6.是水患。說大壩一旦建成將抵禦百年不遇的洪水,長江水患一朝清除。因為98年的大水證明,長江洪水並非主要來自長江三峽之上的幹流,而是來自三峽之東的支流。長江支脈也大多在三峽之東,如漢江、清江、湘江、贛江等等,哪一條江河都不是好惹的主兒。若無這些峽東支流上的眾多水壩支持,下游照舊會受支流洪水的威脅。至於文物方面的損失則不去計算了。
7.水庫淹沒耕地,移民和城鎮遷建,會加劇本來就已十分突出的人地矛盾,並由此而可能加劇植物的破壞、水土流失和生態惡化。
8.目前庫區的工業和生活廢水年排放量已超過1Gt,沿江城市的局部江段已形成了較嚴重的污染帶。建庫後,庫區水體流速減緩,復氧和擴散能力下降,將加重局部水域污染。
9.三峽工程將改變庫區及長江中下游水生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一些珍稀、瀕危物種的生存條件進一步惡化;對四大家魚的自然繁殖也會帶來不利影響。
10.三峽水庫運行後,長江中下遊河道出現沖淤變化;對長江中游平原湖區低窪農田土壤潛育化、沼澤化有一定影響;下遊河口的海水入侵危害有可能增加。對上海的影響尤其明顯。
11.三峽建壩後,庫區水面抬高加寬,沿江部分文物古跡將被淹沒,三峽自然景觀也會收到影響。
12.三峽工程運行後,將導致重慶市江段泥沙淤積、水質下降,現有給排水設施受到影響。
13.三峽工程對局部地質災害和人群健康等也有一定影響
D. 長江生態環保集團是什麼級別
長江生態環保集團是國家一類保護級別的集團!是我國慶主要生態重點!
E. 長江上游,中下游地區分別存在哪些生態環境問題
一、長江上游地區的生態環境問題主要有:
1、水土流失嚴重。
長江上游大面積的森林遭到砍伐,致使每年數百萬噸的表土流失,這也是中下遊河道淤積、洪澇頻繁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2、物種滅絕危機。
長江中的白鱀豚、中華鱘、長江鱘、白鱘、鰣魚等珍稀野生魚類已經瀕臨滅絕。
二、長江中下游地區生態環境問題主要有:
1、泥沙淤積。
特別是雨季,河流處於汛期,河流水量比較大,帶來的泥沙多,泥沙淤積比較強。
2、洪澇災害。
受亞熱帶季風和台風等因素的影響,長江中下游平原區是中國暴雨多發區和暴雨強度最大的區域之一,也是暴雨洪澇災害多發區域。
3、水污染。
小城市和城鎮基本沒有污水處理廠,大量廢污水沒有經過任何處理直接排到附近江河、湖泊等水體中,雖然長江水資源總量佔全國1/3,但接受的廢污水總量接近全國的50%,水污染嚴重。
(5)長江生態環境擴展閱讀:
長江治理的水利:
1、南水北調工程:能改善我國黃河、淮河、海河流域及西北地區嚴重缺水的局面。
2、西線工程:從長江上游通天河、雅礱江、大渡河引水到黃河上游,解決西北地區缺水問題。
3、中線工程:從漢江丹江口水庫引水,向黃淮海平原西部和北京、天津供水。
4、東線工程:從長江幹流江都三江營抽水,供江蘇、山東、安徽、河北、天津等省市用水。
5、引江濟淮線工程:從長江北岸裕溪口、鳳凰頸、神塘河引水,經巢湖後跨江淮分水嶺,送水至淮河,補充兩淮地區的工農業和城市生活用水。
網路-長江
網路-長江生態系統
網路-長江綠色生態走廊
F. 長江流域在發展過程中出現哪些環境問題或生態問題
一、上游水土流失問題。造成上游的土壤越來越少,森林面積減少。
二、中、專下游平原區洪、澇災屬害問題。對中下遊人們的生活和 生命安全造成威脅。
三、生物多樣性面臨嚴峻挑戰。生物多樣性不斷減少,一些生物甚至因此而消失或者瀕危。
G. 武漢如何帶頭保護長江生態環境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也是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支撐。千百版萬年來,這條大河奔權騰不息,哺育了中華民族,孕育了燦爛中華文明。
武漢庄嚴承諾:下最大決心、花最大力氣,像保護生命、愛護眼睛一樣,將長江大保護作為生命線工程來抓,確保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
H. 修復長江生態環境將被擺在壓倒性的位置嗎
據報道,日前相關負責人表示,實施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要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導向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
通過推動沿江三大城市群錯位發展,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全面提高長江經濟帶城鎮化質量,創新協調發展體制機制,強化環境保護聯防聯治,深化市場一體化體系建設,推動公共服務共建共享,促進長江經濟帶發展優勢互補、互利共贏。
希望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同時生態環境也可以得到保護!
I. 長江生態環境下游什麼災害頻繁
長江中下游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降水多,且夏季多暴雨;地形多平原,版地勢低平,不利權於瀉洪;長江上游地區對植被破壞嚴重,導致水土流失,下遊河床抬高,泥沙淤積,泄洪能力減弱,因此長江中下游地區是長江流域洪澇災害最為集中,最為嚴重,最為頻繁的地區.
故選: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