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行業生態
1. 什麼是產業生態化
產業生態化是指產業自然生態有機循環機理,在自然系統承載能力內,對特定地域空間內產業系統、自然系統與社會系統之間進行耦合優化,達到充分利用資源,消除環境破壞,協調自然、社會與經濟的持續發展。
實施產業生態化要求我們在生產中大力推廣資源節約型生產技術,建立資源節約型的產業結構體系,減少對環境資源的破壞,倡導綠色環保消費。產業生態思想借鑒的是生態系統中的一體化模式,它不是考慮單一部門與一個過程的物質循環與資源利用效率,而是一種系統地解決產業活動與資源、環境關系的研究視角。
2. 生態環境產業發展
生態環境產業化的發展是必須的,是大勢所趨!
環境有其特殊性,他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關繫到我們的身體健康和社會穩定。但是本身的經濟效益出的慢,導致了經濟發展初期乃至中期很少有人能重視他。而且,生態環境產業化所涉及的行業過於廣泛,生物工程、化學工程、土木工程等一系列復雜的專業重視都融合其中。這些都導致了生態環境產業化發展初期的緩慢以及發展方向的不確定性。
3. 什麼是生態產業
生態產業是按生態經濟原理和知識經濟規律組織起來的基於生態系統承載能力,具有高版效的生態過程及和權諧的生態功能的集團型產業。不同於傳統產業的是生態產業將生產、流通、消費、回收、環境保護及能力建設縱向結合,將不同行業的生產工藝橫向耦合,將生產基地與周邊環境納入整個生態系統統一管理,謀求資源的高效利用和有害廢棄物向系統外的零排放。以企業的社會服務功能而不是產品或利潤為生產目標,謀求工藝流程和產品結構的多樣化,增加而不是減少就業機會,有靈敏的內外信息網路和專家網路,能適應市場及環境變化隨時改變生產工藝和產品結構。工人不再是機器的奴隸,而是一專多能的產業過程的自覺設計者和調控者。企業發展的多樣性與優勢度,開放度與自主度,力度與柔度,速度與穩度達到有機的結合,污染負效益變為資源正效益。生產產業建設需要在技術、體制和文化領域開展一場深刻的革命。
望採納謝謝
4. 產業生態圈是什麼
「產業生態圈」是由綠野資本首先提出的,指產業集群中處於上、中、下游版層次的企業,因投權入產出關系所形成的類似於食物鏈的產業生態鏈,這些產業生態鏈的有機組合就形成了產業生態圈。產業生態圈由於生成了良好的生態梯級層次,使物流、人流、資金流、信息流在生態圈內形成了最經濟的互動,從而為圈內企業提供了強勁的市場競爭力。
5. 生態產業的基礎
生態產業是按生態經濟原理和知識經濟規律,以生態學理論為指導,基於生態系統承載能力,在社會生產活動中應用生態工程的方法。突出了整體預防、生態效率、環境戰略、全生命周期等重要概念,模擬自然生態系統建立的一種高效的產業體系,可持續發展是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一個新概念。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在《我們共同的未來》報告中第一次闡述了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共識。可持續發展是指既滿足現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後代人滿足需求的能力。換句話說就是指經濟、社會、資源和環境保護協調發展,它們是一個密不可分的系統,既要達到發展經濟的目的,又要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大氣、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資源和環境,使子孫後代能夠永續發展和安居樂業。很明顯生態產業不同於「傳統產業」及「現代產業」,但又是「傳統產業」及「現代產業」的繼承和發展。
通過自然生態系統形成物流和能量的轉化,形成自然生態系統、人工生態系統、產業生態系統之間共生的網路。生態產業,橫跨初級生產部門、次級生產部門、服務部門,包括生態工業、生態農業、生態服務業(第三產業)。
生態產業的理論基礎是產業生態學。產業生態學也是一門「研究可持續能力的科學」產業生態學起源於20世紀80年代末。R.Frosch等模擬生物的新陳代謝過程和生態系統的循環再生過程所開展的「工業代謝研究」。工業代謝是模擬生物和自然生態系統代謝功能的一種系統分析方法。其實現代工業生產過程就是一個將原材料能源和勞動力轉化為產品和廢物的代謝過程。1991年美國國家科學院與貝爾實驗室共同組織了首次「產業生態學」論壇,對產業生態學的概念、內涵和方法以及應用前景進行了全面系統的總結。貝爾實驗室的C.Kumar認為:「產業生態學是對產業活動及其產品與環境之間相互關系的跨學科研究」,是繼經濟技術開發、高新技術產業開發發展的第3代產業。生態產業是包含工業、農業、居民區等的生態環境和生存狀況的一個有機系統。
6. 什麼是行業生態型B2B網站
行業生態型的B2B網站其實可以理解為第三方經營的B2B網站的一個特例,也就是定位與糧食行業內企業間電子商務的網站,有時也稱為垂直門戶或者糧食門戶網站。與綜合型的B2B網站相比,其特點是專業性強,並通常擁有糧食行業資源的背景,更容易集中行業資源,吸引行業生態系統內多數成員的參與,同時也容易引起國際采購商和大宗買主的關注,因此,近一個時期以來,垂直網站成了企業間電子商務中更受推崇的發展模式。
7. 產業鏈和生態鏈的區別
一、概念角度不同
1、產業鏈
是從經濟或產業布局的角度來講的一個概念。產業鏈本質上描述的是一個具有某種內在聯系的(社會分工不同)的企業群落,是個較為宏觀的概念。
2、生態鏈
是從一個更宏大的角度來講的一個概念。狹義的生態鏈可以理解為產業鏈,廣義的生態鏈是生物與其生存環境及生物與生物之間的相互作用,通過物質循環、 能量流動和信息交換形成一個不可分割的自然群體。而企業生態鏈就是企業在一個大的經濟環境中的生存發展狀態。
二、對應企業鏈條側重點不同
1、產業鏈
是在面向生產的狹義產業鏈基礎上盡可能地向上下游拓展延伸。產業鏈向上游延伸一般使得產業鏈進入到基礎產業環節和技術研發環節,向下游拓展則進入到市場拓展環節。產業鏈的實質就是不同產業的企業之間的關聯,而這種產業關聯的實質則是各產業中的企業之間的供給與需求的關系。
2、生態鏈
企業生態鏈側重強調的是良性循環,可以讓企業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比如就信息通信業而言,和諧生態鏈應指遵循開放、有序、合作、共贏的原則,為信息社會及數字世界的發展創造更好的生態環境,讓身處其中的各個成員共存共榮,最終實現整個鏈條及系統的和諧發展。
(7)各行業生態擴展閱讀:
產業鏈的分布特點
1、完整性
產業鏈是相關產業活動的集,其構成單元是若干具有相關關系的經濟活動集合,即產業環或者具體的產業部門;而產業環(產業部門)又是若干從事相同經濟活動的企業群體。
2、層次性
產業鏈是產業環逐級累加的有機統一體,某一鏈環的累加是對上一環節追加勞動力投入、資金投入、技術投入以獲取附加價值的過程,鏈環越是下移,其資金密集性、技術密集性越是明顯;鏈環越是上行,其資源加工性、勞動密集性越是明顯。
3、指向性
優區位指向引導產業環或者集中或者分散地布局在不同的經濟區位,表現為產業環具有明顯的空間指向性。
8. 生態能源產業都有什麼
我認為所謂生態能源產業,是為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構建生態環境提供動力的產業。主要有:清潔能源(太陽能、風能、等)、綠色發電、綠色礦山(煤炭)、高效環保節能產品、生物燃料、化石能源的替代品等。
9. 什麼是生態產業鏈
生態產業鏈是指依據生態學的原理,以恢復和擴大自然資源存量為宗旨,為提高資源基本生產率和根據社會需要為主體,對2種以上產業的鏈接所進行的設計(或改造)並開創為一種新型的產業系統的系統創新活動.[1]
生態產業鏈概念的4個要素
(1)增大自然資源存量
使自然資源存量增大,是生態產業鏈設計與開發活動的宗旨,即所設計與開發的生態產業鏈的最高目標是在求得經濟發展的同時,推動生態系統的恢復和良性循環。使生態圈產生出更豐富的自然資源,不斷提高和擴大自然生產力的水平與能力.
(2)提高資源生產率
生態產業鏈系統是為提高生產率而設計的,但這一生產率要用「資源基本生產率」的概念來評價,即從資源的原始投入對生態圈的作用算起,到產品退出使用、回到生態圈為止,全面和全過程地測度其生產率由於在生產轉換過程中,人力資源的勞動生產率問題已得到廣泛的注意,因此,它更側重於通過產業鏈的鏈接與轉換過程的設計、開發和實施,使生態資源在原始投入和最終消費方面提高效率,進而從可持續發展的層面上,全面持久地提高生產率.
(3)社會性長期需要
生態產業鏈應該具備社會性,即它建立的是依社會長期需要為主體的商業秩序與環境,它在生產、交換、流通和消費過程中所建立的秩序既要使商家及產業鏈上各方獲取利潤,而且要與自然生態系統保持著長期的友善與協調.
(4)系統創新活動
生態產業鏈是一項系統創新工程,它要以技術創新為基礎,以生態經濟為約束,通過探討各產業之間」鏈」的鏈接結構、運行模式、管理控制和制度創新等,找到產業鏈上生態經濟形成的產業化機理和運行規律,並以此調整鏈上諸產業的「序」與「流」,建立其「產業鏈層面」的生態經濟系統;再以該系統為牽動,在相關產業內部,調整其「流」與「序」,形成「產業層面」的生態經濟系統;最終,生態產業鏈應該是這兩個層面上系統的交集,它要通過鏈的設計、開發與實施,將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制度創新有機地融為一體,開創一種新型的產業系統。
10. 產業生態圈是什麼
產業生態圈是指某種(些) 產業在某個(些)地域范圍內業已形成(或按規劃將要內形成) 的以某(些) 主導產容業為核心的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和產業可持續發展特徵的地域產業多維網路體系,體現了一種新的產業發展模式和一種新的產業布局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