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缸組裝
❶ 製作生態缸要注意什麼啊
生態缸必須抄有水草和動物。。
底沙只要為毒都可以選用。
要注意的是看你要養什麼然後砂石等裝飾物不能使PH的改變大於你要養的東西能接受的范圍。
其他就是自己裝飾了。生態缸並不一定要水陸都有的缸才算是生態缸。只要有一個鏈就可以了。好比有細菌(硝化細菌等),有水草,有魚。就可以了。
❷ 如何在家做一個生態魚缸
生態缸需要比較好的搭配,水草、生物、硝化菌要達到一個平衡點。最簡單的生態缸,你可以考慮只養水草和工具蝦,因為工具蝦吃藻類的,基本不用餵食。藻類自然生長,蝦控制藻,日常維護就是幾天加點水和液肥,如果用了長效底肥,連液肥也基本省了。
我們只能控制保持一個比較穩定的生化系統,減少平時的維護工作量。
1、新手的話,建議選擇比較好的水草底泥。推薦:五味泥、ada泥。好的水草泥能讓你事半功倍,建立信心。水草建議先選些入門級的水草,比如前景草:矮珍珠、迷你牛毛、南美叉柱花。中景草:水榕、椒草、皇冠、水蘭、圓葉。後景草:宮廷、寶塔、百葉、水芹等。
2、草缸之類是不適合養大魚的。建議養一些容易混養的燈魚類或孔雀魚,如:紅綠燈、寶蓮燈、三角燈、帝王燈。最好搭配養些工具魚和工具蝦,以控制藻類爆發,如:小精靈魚、櫻花蝦、黑殼蝦。
3、水草密植度在50%-75%左右,這樣比較容易控制藻類,同時能為小魚蝦提供足夠的躲避空間。魚的數量,控制在每1厘米魚佔1升水。水質正常控制在PH 6-6.5,GH 1-8這樣較好。水溫控制在23-27左右。有條件的話用上co2,會使水草狀態更好。
燈光大概為1升水0.6-1W的燈光。
另外,需要配一個比較好的過濾,這是至關重要的。
❸ 人工製作的生態缸需不需要外界
A、由於能量是單向流動,逐級遞減的,則生態系統必需依賴於外界能量輸入,版A錯誤;
B、自我調節能力越強權的生態系統其抵抗力穩定性往往就越高,B錯誤;
C、在製作生態缸觀察其穩定性的實驗中,生態缸耍避免陽光的直接照射,C正確;
D、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對生態系統的干擾和利用程度不應該超過其自我調節能力,D錯誤.
故選:C.
❹ 生態缸怎麼弄啊
你可以選擇不銹鋼加熱管,這樣就不怕被打破了。防爆燈管玻璃的也行,最好配個塑料防護罩。加熱管這種敏感的東西推薦進口的,像黑鑽,紅十字,雷狼等。國產的也有質量好的,像佳寶,至尊,銀升等。其他的雜牌子別購買,出了事可不是鬧著玩的。
3,一般選擇了好的加熱管,就不用溫度計了,它的控溫還是很準的。當然選擇一個溫度計更好。不過,別用玻璃的,同上一條,會被撞碎的。好的可以選電子的溫度計。
4,燈光的話看你的需要了,你是要亮一些的,還是深邃一些暗的。可以選擇兩個40W白燈管,也可以加個紅色的燈管,有人喜歡把魚照得紅紅火火的。
5,照明的話有幾個小時就夠了,為了觀賞時就開著,也就是天暗下來到睡覺那時開一會兒。也不能不開,那樣魚體色就不好了,也容易生病。
6,過濾系統的話,建議你弄兩個過濾器,因為剛才說過,地圖能吃能拉,很容易渾水。這兩個過濾器,一個是上過濾,就是魚缸里放個潛水泵,魚缸上有個過濾盒那種,一般成品剛都帶,主要是為了進行物理過濾,把魚糞便吸出來,輔助的進行生化過濾,這樣過濾盒裡面就樣放陶瓷環,生化棉,最上面鋪過濾棉,要經常更清洗換過濾棉。另一個過濾器是外置的過濾桶,這個生化過濾效果很好,不佔用缸內空間,過濾器中有大量的過率材料。只要這樣過濾系統就非常強大了,定期添加硝化細菌(魚店有賣的)完全能形成一個生態系統。
最好用 「雙魚」牌子的,可以信任
把這些東西放在角落
最好鋪一參沙子,有利於魚的健康
圖你可以上網找的
長的燈棒兩根就可以拉
光照按人體的星辰代謝時間就可以了
嘿嘿用鋪沙子,底下一層沙子,讓後可以種點水草,當然也可以放一些裝飾。魚缸上要加燈,有的水族箱帶,多開開燈,可以讓水草生長更好。水草產生氧氣,供魚呼吸。沙子可以留住魚類糞便,供草的肥料。有時候需要加熱棒,天冷的時候,可以加熱,需要一個溫度計,熱帶魚是有溫度要求的。需要過濾裝置,否則水會混濁。 一個完整的魚缸必須配有:
1.合理的過濾系統.
2.溫度調節系統:例如加熱棒.
3.合理適量的定時定量換水.
加熱棒個人推薦雷狼,恆溫能力強.誤差小.
溫度計最好配一個.以0.1精確度的電子式為優.
燈照時間要根據魚與草需要的光量來控制.
過濾系統科學說起來就比較復雜.要根據魚缸大小.魚與植物種類等適當來設置
地圖是大吃大拉的魚,不建議放沙子
過濾設置的問題可以留言給我. 簡單的說,地圖魚適合裸缸養,就是不+水草和底沙,水草容易遭到破壞,底沙容易存糞便不利於過濾(地圖魚太不講衛生。。。)
具體多大缸就看你要養多少條了。我家1200MM缸養8條。可選佳寶上過濾水族箱箱體帶彩燈和白燈管各一隻(地圖每天需要3小時以上的光照)恆溫器一隻(最好另配一隻備用)溫度計一隻,潛水沖浪泵1台,如魚多最好配佳寶5層外置過濾泵1台,內加生化球,活性碳,陶瓷環,這樣可保持魚缸一直清澈透明,只需半個月清洗一次濾材。
❺ 怎麼自己動手製作生態魚缸
生態魚缸就是在魚缸內裝配特製的過濾系統,這種生態過濾系統要具有物理過專濾,生物過濾,化屬學過濾三重功能。能有效處理魚缸內的魚兒的排泄物,水草的枯葉,以及魚兒末食完的魚食等等,使水質保持良好的狀態。可以達到長時間不用換水,且可以使生態魚缸達到良好觀賞效果。其實我們也可以自己動手來製作一個生態魚缸,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生態魚缸
1.設計好景觀的布局,然後將水草泥撒在缸底,將選擇好的景觀石、沉木放入水中。
2.之後就是種草的過程。配上燈光以及過濾器,一個簡單的原生態魚缸就大功告成了。種草的過程較漫長,草往往需要1-3個月才能長好。
3.想要弄好原生態魚缸,養好水族生物,就要先把水養好。將水注入擺設好的魚缸後,需要先放入活性硝化菌、水質調理劑,用於去除水中氨、氮等有害氣體。接著,用水草液肥養殖水草。3-7天之後,水就養好了。
4.水養好之後可以放置闖缸魚。所謂闖缸魚,其實就是進行試養,看看水質是否達標。試養的時間同樣需要3-7天。如無異樣就可以正式養水生動物了。
❻ 製作生態缸要注意什麼啊
觀賞魚缸首先應該清澈,分解水中有機物垃圾的細菌也應該不損害魚的健康。
渾濁發臭或黃染多數是因為異養菌種群(礦化細菌)分解不利,殘留的有機物造成的。而硝化細菌只負責化解氨和亞硝氨,對有機物渾濁無能為力。
過去的創缸方法只重視硝化細菌的培養.礦化細菌被忽視.使占很大比例的缸硝化效率不能穩定,水的品質不理想,魚的健康狀態不佳。三菌養水補充了這個技術空缺,人為加入三菌馴化使有益菌占據優勢地位,在促進魚和草健康的措施上有了保障,同時改善了水的清晰度.使觀賞養魚真正成為快樂。
發酵
適合的容器洗凈開水燙過,入涼開水.投入五片酵母片,酸奶兩勺,媽咪愛一隻,味精十克。生化棉一塊,保持25度到三十度,加氣泵充氣一到三天.發酵成功的標志是能感覺到菌液清澈無異味.有令人反感味道的是培養失敗.在清潔魚缸後投入,生化棉一塊置於過濾中。
裸缸建議增設乏氧區,至少用種草的河砂堆在魚缸一角,將發酵的菌液注射到砂下或先投菌後放砂。
消毒
投菌前需要對與魚缸有關的所有器械消毒,全部是新的則自來水沖洗干凈即可,除氯後即可投入發酵液體及生化棉.
消毒是為了使三菌占據優勢.濾材和器械消毒不徹底是創缸失敗的主要原因.高錳酸鉀沒有穿透力,不能用做舊濾材的消毒.
投菌
消毒劑還原結束或除氯後即可將發酵好的菌種液體投到過濾棉上,生化棉置於過濾棉下.
注意:
1)水溫保持在22-30度。水應當在24小時內清澈。
2)投菌種後應該盡可能大量充氧.待水體清澈後可以投入乾粉式硝化細菌,停止充氧三天,並正常運行過濾,以幫助硝化細菌迅速掛膜.然後就可以將充氧重心移向過濾槽.此時可以投入創缸魚,投喂以維持氨濃度,根據魚的體態表現隨時准備換水稀釋氨濃度,緩慢增加魚的數量.每天兩次喂飽少量的創缸魚.每天總投喂量必須按限量要求做.有條件測試no2,no3的朋友可以根據測試指標利用換水保持安全水質.
3)為過濾培養硝化能力,此時絕對不可多投喂.以最小計量投喂幾條小型魚兩次,每兩天加一倍.最好嚴格控制漸進增加投喂量,適時根據投喂量增加魚,三十天內不得投喂過量.期間味道腥臭或者魚體態不適就換水三分之一.新水注意除氯。
4)硝化細菌必須品質可靠,最好是乾粉式的.應該在水基本清澈時投入,並且每天少量重復投,不投只是稍慢而已.也沒有問題.
5)水質尚可的缸可以發酵直接投菌,但成功率不高.多數需要重復投菌維持。
6)有足夠濾材的溶氧良好的過濾很關鍵。本版有幾乎所有過濾形式的討論或實踐的帖子都可參考。
後期維護
正常情況一個月硝化系統已完全穩定,應該注意的有幾項
1)投喂量和品質盡量恆定,避免使用活餌以減少污染物.草入缸前要消毒殺蟲,魚最好檢疫後再入缸.
2)根據水的清晰度調整過濾或減少投喂.
3)有測試條件的根據硝酸鹽酸鹼值的測試數據變化,掌握投喂換水對測試值的變化規律,最後用酸鹼值測試結果指導換水頻率.
消毒參考
我們在建缸開始,需要對魚缸、過濾器材和掛膜填料等進行消毒,(新缸新配置清水洗凈即可,不必消毒)常用的消毒劑包括高錳酸鉀和次氯酸(就是氯水、漂白粉等的有效成分)。高錳酸鉀和次氯酸鈉都有消毒的作用,他們都能在水中放出活性氧,快速殺滅水中的細菌和微生物。高錳酸鉀和次氯酸在消毒使用中有各自的特點:
高錳酸鉀:其氧化性弱於次氯酸,透過性不好,殺滅性弱,且容易在魚缸和其他器材表面附著,使其出現紅色,影響美觀。但高錳酸鉀在被還原後,其生成物會吸附水中的氫氧根離子而沉澱,殘留物少對水質影響小。
次氯酸:其氧化性強,消毒效率高,且透過性強。無色,不會對影響魚缸和過濾器材的顏色。由於次氯酸無色,一般難以判斷其是否被除氯劑完全分解,次氯酸的若未被完全還原,其殘留物對微生物仍有很強的殺滅作用,影響3菌建立速度,並對魚有一定的刺激性。
由於次氯酸的氧化性大於高錳酸鉀,可以考慮採取這樣的消毒方式:
把過濾系統組裝好,按比例加入合適濃度的次氯酸(具體依照說明書)打開過濾泵,連同玻璃環一起消毒30min,然後加入少量高錳酸鉀,以可以看到紅色為准。然後溶解2-3粒維生素c到小杯子里,在打開造流泵的狀況下,緩緩加入維生素c溶液,看到紅色退去後,再投入半粒維生素c,此時次氯酸和高錳酸鉀被完全還原。為了去掉水中的還原雜質,可以在過濾中加入一包活性碳,過濾1-2小時,此時水質可以達到建缸的需要。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如果使用市場上銷售的「84消毒液」,需要在消毒後大量清水沖洗,因為其中含有一定的洗滌劑,這些表面活性劑用還原劑難以去除。
這樣的消毒方式比單獨使用高錳酸鉀徹底,且免去了用高壓鍋消毒過濾環的麻煩,並用高錳酸鉀指示還原劑的使用量,避免還原劑使用過量。此外,用活性碳吸附氧化-還原過程中的反應產物,提高水質。(高錳酸鉀還原會變成渾濁的紅色繼而無色)
❼ 生態缸的設計要求
1.生態缸必須有生態系統的生物成分和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特別要注意要有足夠的分解者。
2.有合適的食物鏈結構,形成一定的營養結構,必須能夠進行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在一定時期保持穩定。
3.不宜太大,應留一定空間儲存空氣。生物數量不宜過多且適應力強,並且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齊全。
4.必須透明,這樣做既可以保證太陽能輸入,又便於觀察。
5.應採用散射光,這么做防止水溫過高殺死生物。
示例:准備一個120*70*50的長方體玻璃缸,一定量的自來水、沙土、細石子、土質較好的土壤。收集或購買小烏龜3到4個,蝸牛7到8隻,蚯蚓2條。蕨類植物2株,3棵仙人球。觀察兩到三周,予以記錄。
注意:不可讓其暴露在陽光之下,選擇通風,可見自然光即可。
❽ 生態缸怎麼設計
1)生態缸可製作成封閉型,也可製作成開放型(即不加蓋)。前者對生態系統的基本成分及其比例有著更嚴格的要求。
2)生態缸中放置的生物必須具有較強的生活力,放置生物的數量要合適。
3)為了使生態缸內的沙地保持乾燥,可在沙土下鋪墊一張塑料布,以防止缸中水(氣)滲透上來。
4)生態缸製作完畢後,應該貼上標簽,在上面寫上製作者的姓名與製作日期。
5)實驗時間的安排,最好實驗課中在討論的基礎上,由學生完成實驗設計和實驗裝置,實驗部分全部安排在課外或家中進行,因此實驗的地點可不作統一要求,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安排在校內進行實驗。
6)讓學生設計一份觀察記錄表,內容包括植物、動物的生活情況,水質情況(由顏色變化進行判別)及基質變化等。
7)定期觀察,同時做好觀察記錄。
8)如果發現生態缸中的生物已經全部死亡,說明此時該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已被破壞,記錄發現的時間。
9)依據觀察記錄,對不同生態缸進行比較、分析,說明生態缸中生態系統穩定性差異的原因。
10)實驗結束之後,教師要教給學生認真分析實驗結果,科學處理實驗數據的方法,如盡量用列表式表示。還要引導學生利用實驗事實進行科學推理,得出相應的結論,最後完成實驗報告。課題報告完成之後,教師應組織學生進行交流。教師在組織學生交流報告時,不但要讓學生交流自己所做的實驗報告,還要讓學生匯報完成本課題的體會,如經驗、教訓、克服困難的方法等。
2 材料用具
按100cmx70cmx50cnl的標准製作生態缸框架。
製作生態缸的材料主要包括3部分,一是非生物的物質;二是植物;三是動物。具體為:水(放置48 h以上的自來水足量或無污染河水),黃土(酸性,10 kg)、沙土(8—10 kg)、花土(鹼性,含腐殖質較多,40-50 kg)、鵝卵石或小石塊;田雞草、黑藻、蕨類、浮萍和一些低矮雜草,仙人掌或仙人球(2—3株);田螺、蝸牛(5—7隻)、蚯蚓(8—10條)、鯽魚(2條)、小甲魚(1~2隻)、蝌蚪(5—10隻)(按季節選擇)、劍水蚤、其他小魚蝦若干。
1)製作一個玻璃缸 製作一個玻璃缸,長100 CHI,寬70 om,高50 om。[教師請學生思考:為什麼要用玻璃材料?提示:生態缸必須是透明的,既讓裡面的植物見光,又便於學生進行觀察 ]
2)堆放生態缸的土層 在玻璃缸底部約1/2范圍,先放人數塊小石塊。在小石塊上面鋪上花土,形成一個坡面,坡高約10 CHI,坡的最底處約高5 Sill;在花土一側上面鋪』:一層沙土高約10 ClTI,另一側鋪上一層高約10 cm的黃土。[教師請學生思考:為什麼要加入黃土?提示:水生動物最適宜在pH為5.5-6.0的水中生活,由於花土呈鹼性,因此必須加一些酸性黃土 ]
3)種植植物 開始種植植物,在沙土層上種上仙人掌和仙人球;在黃土或花土層上種植各種蕨類和陰生植物並種上一層田雞草。 [提示:觀察各類光合藻類和綠色植物的數量,如果其數量不足,適當加大光照;反之,適當減少光照 ]
4)放鵝卵石或小石塊 在土層的下沿鋪上一圈鵝卵石或小石塊.防止滑坡。
5)加水 先測試pH,測量結果在6.5-7.5以外的,應再加入一些黃土(酸性)或花土(鹼性),攪拌。用杯子把水舀人生態缸,水深以8 gm為宜。[提示:用河水。在河水面以下5~10 cm的水樣中取,測pH值,一般情況,其pH值為6.5-7.5之間即可。如果在這個范圍之外,可用稀鹽酸或稀氫氧化鈉溶液調整,直到合適的pH值。調整氮和磷的含量:在自然河流中,總氮和總磷的含量較低。如果總氮的含量超過0.2mg/L,總磷的含量超過0.02mz/L時,即達到富營養化狀態。富營養化是一種水體受到污染的狀態。岡此,建議人工生態缸中總氮和總磷分別控制在0.1 mg/L和0.01 mg/L左右。(用有機銅和硝酸銀來調整)M請學生思考:水為什麼不能太深?提示:水深將影響生物的生存環境,使系統朝池塘生態系統轉變
6)投放動物和水生植物 在土壤和水中加入各種動物及水生植物。[請學生思考:為什麼不能放人過多的小甲魚?提示:小甲魚是該生態系統的最高營養級生物,按照能量金字塔原理,它分配的能量最少,所以應該放得最少一些。]
7)加蓋封口 幾天之後,各種生物生活正常,即可對生態缸進行封閉。封閉使用凡土林油膏塗抹沿口,蓋上平板玻璃,完成製作。[請學生思考:為什麼要加蓋封口?提示:所形成的生態系統必須是封閉的。]
8)粘貼標簽,放置玻璃缸 在生態缸外面貼上標簽,寫上製作者的姓名與日期,然後將它放在通風,有光但並非直射(較強散射光)的室內。另外,在整個實驗過程中,不要隨意移動生態缸的位置。[請學生思考:為什麼不能將生態缸放在陽光能直射到的地方?提示:否則會導致水溫過高,而使水草死亡。]
9)觀察記錄 每個星期觀察一次生態缸內的生物種類與數量變化,並做好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