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態溫泉 » 有關生態環境的論文

有關生態環境的論文

發布時間: 2020-12-30 07:27:25

① 關於環境保護的論文 3000字左右

收稿日期: 2006 - 07 - 01
論工業革命以來生態環境危機的
客觀必然性及其根治途徑
畢學雲,張智婷,郝明亮,李吉利,李瑞平
(河北小五台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河北蔚縣075700)
摘要:在簡要介紹全球生態環境危機現狀的基礎上,分析了工業革命以來生態環境危機產生的客觀必然性,認為西
方式社會文化的主導、人口壓力、對生態基本規律的認識不足、傳統生存方式的缺陷、技術的濫用和自由經濟制度的弊端是
主要原因,提出根治生態環境危機的根本出路在於控制人口增長、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實施可持續生產和可持續消費。
關鍵詞:工業革命;生態環境危機;客觀必然性;根治途徑
中圖分類號: X171. 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2 - 3356 (2006) 05 - 0048 - 03
1 全球生態環境危機現狀
18世紀中葉以蒸汽機的發明所引發的工業革命,使
人類的生產水平和物質文明水平都得到了極大提高。但
與此同時,工業革命也帶來了一系列的生態和環境問題,
引發了人類史上空前的生態環境危機,對當代人類的生
存與發展構成了嚴重威脅。這些全球性的生態環境危機
主要表現為水(藍色)危機、糧食(綠色)危機、人口危機、
荒漠化、物種危機、生態死亡、臭氧層危機、大氣污染、極
地污染、核污染、生化污染、基因炸彈(人種危機) 、全球變
暖,等等。
聯合國發布的《千年生態環境評估報告》指出,過去
50a中,由於人口急劇增長,人類過度開發和使用地球資
源,一些生態系統所遭受的破壞已經無法得到逆轉。報
告說,地球自然資源每年提供價值15萬億英鎊的物產,
如新鮮的水、清潔的空氣和魚等,但是人類活動破壞大約
2 /3提供上述資源的生態環境,包括濕地、森林、菜地、河
流和海岸等。目前,地球上10% ~30%的珍稀野生動物
瀕臨滅絕; 24個生態系統中的15個正在持續惡化。大約
60%的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服務行業,如飲用水供應、漁
業、區域性氣候調節以及自然災害和病蟲害控制等,無法
進行可持續性生產,前景每況愈下。
報告認為,全球生態環境惡化危及人類健康與長久
發展。如果目前情況繼續惡化下去,生態環境就有可能
發生突然變化,將導致水資源質量發生突變,新的疾病蔓
延,沿海地球海洋生物死亡,以及地球氣候出現異常變
化。
2 生態環境危機的客觀必然性
今天當全球性的生態環境危機將人類推到生死存亡
關頭之時,只有對造成生態環境危機的原因進行深刻的
反思,方能探尋到解決環境危機的出路。關於環境危機
的主要原因,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真可謂仁者見仁,智者
見智。據巴里·康門勒(Barry Commoner)教授的歸納,主
要有這幾種見解: ①「富裕說」,認為富裕社會的廢棄物
太多,還不如雖貧窮但與環境相和諧的窮人社會。②「進
取意識說」,認為問題的原因在於人類的內在進取意識,
認為人類是地球上最殘忍的物種。③「人口說」,認為環
境危機是人口太多的緣故。④「教育說」,認為人類所受
的教育使人日益變得非人,變成不懂得為什麼要愛自然。
⑤「宗教說」,認為原因在於基督教的自然存在的唯一目
的是服務於人類的信條。⑥「需求說」,認為污染的原因
不在工業界而在公眾過旺的物質需求。⑦「技術說」,認
為原因在於以盈利為唯一目的的、失去控制的技術發展。
⑧「利潤說」,認為原因在於毀壞環境比保護環境更容易
獲得利潤。⑨「政客說」,認為由於制定和執行環境政策
的政府機關被親工業界的政客所把持,使得那些機關癱
瘓無力。⑩「社會制度說」,認為原因在於資本主義的社
會制度。
上述各說雖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都不夠全面、深
刻,不能切中生態環境危機根源的要害。筆者認為,造成
生態環境危機主要有如下這些原因:
2. 1 西方式社會文化的主導
工業革命導致的環境危機、生態沖突這些問題跟西
方式的社會文化理念有密切的關聯。西方文化有3個顯
著特徵:強調競爭與征服;漠視和諧,不僅僅漠視跟自然
的和諧,還漠視跟其它社會、其它文化的和諧;無限制地
利用物質,認為資源永遠無限。工業文明開採挖掘出地
底深處的幾百種礦產資源,將其轉化為人類可支配使用
的財富,支撐了人口新一輪的膨脹。其主要特徵是:以毀
壞自然的方式征服和利用自然;個人自由與財富消費至
上;解除宗教和倫理對人的控制等等,這些要素構成了傳
·48·
第5期 河北林業科技 2006年1 0月
統工業文明的主流意識形態。整個二十世紀,人類消耗
了1420億t石油、2650億t煤、380億t鐵、7. 6億t鋁、4. 8
億t銅。佔世界人口15%的工業發達國家,消費了世界
56%的石油和60%以上的天然氣、50%以上的重要礦產
資源,全球各國各民族間出現嚴重的不平衡。目前,全球
石油剩餘可采儲量僅為1400多億噸,按目前產量,靜態保
障年限僅40a;天然氣的剩餘可采儲量為150億立方米,
靜態保障年限僅為60a。與此同時,地球環境遭到嚴重污
染,生態系統受到嚴重破壞,森林銳減、物種毀滅、氣候變
暖、荒漠擴大、災害頻發,一場全面的危機擺在人類面前。
2. 2 人口壓力
如前所述,人類賴以生存的生物圈是一個最大的生
態系統,它有著自己的負載閾限。而處在生物圈中食物
鏈最高位的人口的迅速增長,使生物圈的負載能力已達
到了極限,難以為繼。英國經濟學家馬爾薩斯認為,如果
聽其自然,人口增長會呈現幾何圖式(2、4、8、16⋯⋯) ,而
人類所需食物的增長最多是算術方式(1、2、3、4⋯⋯) ,最
後的結局當然十分悲慘。據悉,世界人口在有公元紀元
以來的第一個1000a里,只有3億人。而在第二個1000a
里,就猛增至約60億人。在這第二個1000a里,世界人口
有過兩次大的增長。第一次發生在工業革命期間, 從
1750年到1900年的150a間,世界人口從原來的8億增至
17億。這期間的人口增長主要發生在西方工業化國家。
1950年以後,世界人口進入第二次高速增長期。從1950
年到1981年,世界人口從25億猛增至50億。31a里人口
就猛增了1倍。在此期間,人口增長主要發生在發展中
國家,發展中國家人口增長率大大高於發達國家。更有
甚者,在發展中國家,人口的增長與貧困的擴大是同步
的。
2. 3 對生態基本規律的認識不足
人類社會的發展,一時一刻也離不開地球的自然環
境。然而,人類在改造自然環境的進程中,只知道一味地
向大自然索取和掠奪,卻沒有認識到地球承載人類生存
的能力,取決於它能提供的生命支持系統和生物多樣性。
人類發展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改變「自然生態系統」的過
程,這個系統的發展既有利於人類的一面,也存在著不利
的一面,即過度耗竭自然資源和破壞自然生態系統,最終
將導致人類的不可持續發展。
人類造成的生態環境退化有三個途徑: ①非生物資
源的消耗(地球上不可更新資源是有限的,是可耗竭的) 。
②向環境的排放(污染和廢物排放往往超出環境的自凈
能力) 。③生物量的損失(可更新資源的使用速度大於更
新速度) 。
因此,可以說,是人類活動產生的總壓力超過了地球
的環境承載能力的可能性,才造成了環境危機。關於這
一點,恩格斯早在一百年前的《自然辯證法》一書中就曾
尖銳地指出:「⋯⋯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對自然界的
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
每一次勝利,在第一步都確實取得了我們預期的結果,但
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卻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
響,常常把第一個結果又取消了。」
由此可見,正是人類對生態基本規律的認識不足,對
生態資源肆無忌憚地無度揮霍,才導致生態環境的日益
惡化,從而給人類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生態性災難。因此,
人類只有善待自然,按照生態基本規律辦事,運用使發展
更少地依賴地球有限的資源,更多地與地球承載能力達
到有機協調的方式來發展經濟,才有可能躲過大自然對
人類新一輪更大范圍的懲罰。
2. 4 傳統生存方式的缺陷
我們知道,人類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形成了從自然
界索取衣、食、居住等方面的物質和能量的生存方式,使
之能夠世世代代地生存繁衍下去。但是,人類在和環境
進行了長期的抗爭和苦鬥,極大地發展了自己,增強了改
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之後,又逐步形成了以高投入、高消
耗為手段,以高速度、高發展為途徑,以高消費、高享受為
目的的生存方式。這種生存方式的後果是對環境的高污
染和高破壞,是以犧牲環境來求取發展的。在今天當環
境危機成為威脅人類生存,制約經濟發展和影響社會穩
定的直接因素,在震驚世界的公害事件頻發不斷,生態資
源遭到嚴重破壞的形勢下,人類才對這種傳統生存方式
的缺陷有了比較清醒的認識。在1989年12月22日第44
屆聯合國大會召開的環境與發展大會的決議(聯大第44 /
228號)中就一針見血地指出:「全球環境不斷惡化的主要
原因是無法長久維持的生產和消費形態,特別是工業國
家的生產和消費形態。」
當前,不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遵循著
以大量消耗自然資源為特徵的生存方式。高物質消費生
活方式驅動著高資源消耗的生產,而高資源消耗的生產
又導致了地球環境狀況的惡化。環境危機的出現無不與
這種浪費型、破壞型的傳統生存方式有著密切的關系。
人類現在每1年燃燒的礦物燃料就要自然界用100萬年
的時間才能形成。
對這種傳統的高消耗生產方式和高消費生活方式,
有識之士稱其為「發展的失敗」。具體地說,即正是傳統
的生產方式、消費方式、思維方式等幾乎所有方面組成了
威脅生態環境的社會慣性力量。因此,僅僅從其中一個
方面入手,或是以為更新的技術本身就會解決這樣的問
題,或是寄希望於一套全新的發展戰略,肯定是要失敗
的。事實上,許多生物學家、生態學家、技術專家,當然還
有各方面的社會科學家都明確認識到,如果不對人類迄
今所處的生存方式,或者說對整個工業文明進行深刻反
思,人類斷難改弦更張。
2. 5 技術的濫用
如所周知,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在給人類物質生活
·49·
第5期 河北林業科技 2006年1 0月
帶來空前繁榮的同時,也給人類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災難。
正是科學技術的發展,才使人類具有了改造自然的能力。
它使人類能更大規模地采礦、辦工業,從而向自然界索取
更多的物質和能量,並同時向環境排出日益增多的廢棄
物。尤其是化學技術的發展,使人類能合成許多自然界
根本沒有的化學品,在排入環境後長期在食物鏈中循環,
危害人體健康。
可見,由於人類濫用科學技術向大自然貪婪地索取
和掠奪,最終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但是,科學技術是
一把雙刃劍,它既有為害人類的一面,又有造福人類的另
一面。人類只有正確使用科學技術,將其運用於環境保
護方面,大力發展節能技術、生態農業技術、以及其他一
系列技術,實行封閉的工業生態循環,採取清潔生產方
式,實現廢物的無害化、資源化,把對環境的負荷減少到
最低限度,才能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從而實現人類社會
的永續發展。
2. 6 自由經濟制度的弊端
自由經濟制度要求整個社會關系商品化,要求按照
等價交換的原則自由買賣、自由競爭、自由貿易、自由經
營。為了實現這一目的,其保障和鼓勵,甚至放縱私人自
由地無限制地從事各種創造財富的活動。然而,這些活
動大多是以瘋狂掠奪自然資源和嚴重污染環境為代價來
獲取其高額利潤的。在這種制度下,人人只圖急功近利,
不顧長遠後果。而正是這種對利潤的貪婪導致了對大自
然的嚴重破壞。自由市場經濟制度無內在目標和固定方
向,僅僅服從於供需力量的調節。在這種經濟體制下,某
些人類的共有物(即共有資源) ,如空氣、水等人類生存所
必需的物質基礎,往往被少數人或集團用做換取個人或
集團利益的犧牲品。
對此,美國著名學者巴里·康門勒(Barry Commoner)
教授曾指出:在自由市場經濟體制下,資金趨向於流向能
在最短時間內產生最大收益的生產項目及其所屬的企
業。在這種體制下,投資實際上由公司決定。而公司作
出選擇的依據是收回投資和創造利潤的周期的長短。它
們當然選擇周期短的。不幸的是,有利於環境的,同時從
長遠看經濟效率更高的項目往往需要大量的初始投資,
而且資金和利潤的回收周期長,因此不可能在自由市場
經濟體制下為投資者們所喜歡。因為自由市場經濟體制
下的資金分配不可能自發地照顧環境質量所代表的社會
效益。這就需要政府以「有形之手」加強對自由經濟活動
的干預、控制和調節,以克服自由經濟「無形之手」所無法
觸及的個人權利的濫用和資源浪費之流弊,防止共有物
悲劇的發生。
3 生態環境危機的根治途徑
環境問題是在發展中產生的。導致生態環境退化的
根源在於不可持續的生產與消費方式。發達國家在發展
中,不顧自然生態系統的承受力,消耗了地球上大量的自
然資源和能源,向環境中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導致環境
問題的加劇和環境問題的全球化。目前,世界上少數地
區的消費極高,但大部分人類的基本消費需求尚未得到
滿足。正是工業化國家的不可持續的生產和消費模式加
劇了環境退化和世界一些地區的貧困。
作者認為,要從根本上鏟除生態環境危機產生的根
源,需從控制人口增長、開發可再生能源、實施可持續生
產和可持續消費等4個方面入手。
3. 1 控制人口增長
根據世界人口學家估計,目前全球正以每年1 億人
的速度在增長,到2030年,人口將可能達到100億。地球
資源在開發利用的速度上目前已顯得趕不上人口增長的
速度。而正是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長給生態環境,尤其對
土地、水、物種等造成巨大的壓力,並造成了森林的銳減,
土壤的退化,生態的惡化,資源的浪費,物種的減少等一
系列生態環境問題。因此,為了保護地球資源和生態環
境,控制人口增長已成為人類迫在眉睫的共同任務。
3. 2 開發可再生能源
再生能源主要有水能、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生物質
能等,其最大的特點是具有自我恢復能力,人們在使用過
程中,再生能源可以從自然界中源源不斷地得到補充,取
之不盡,用之不竭,而且幾乎是零污染,對生態環境的破
壞微乎其微。因此,大力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是緩解煤、
石油、天然氣開采壓力,減輕生態環境破壞的一條重要途
徑。
3. 3 可持續生產
可持續生產是指滿足消費者對產品需求而不危及子
孫後代對資源和能源需求的生產。實行可持續生產的主
要途徑是在工業發展中推行清潔生產。清潔生產是指利
用先進的工藝、技術和管理方法,提高資源和能源利用
率,降低物耗、能耗,最大限度地減少廢棄物排物量生產
經營活動。按照聯合中巴黎工業與環境活動中心的定
義,清潔生產是:「將綜合預防的環境策略,持續應用於生
產過程和產品中,以便減少對人類和環境的風險」。
目前,世界上普遍使用的、達到清潔生產的主要途徑
是: ①調整產品結構,用無污染、少污染的產品代替毒性
大、污染重的產品。②調整原料結構,用無污染、少污染
的能源和原材料代替毒性大、污染重的能源和原材料。
③調整企業技術結構,用消耗少、效益高、無污染、少污染
的技術、工藝和設備替代消耗高、效益低、污染產生大、污
染重的技術、工藝和設備。④設計物料閉路循環,開展
「三廢」綜合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能源和原材料,實現物
料最大限度的廠內循環。⑤強化企業工業生產管理,減
少跑、冒、滴、漏和物料流失。⑥對少量的、必須排放的污
染物,採用低費用、高效能的凈化處理設備,進行最終的
處理、處置。⑦建立無廢工業區。
(下轉第54頁)
·50·
第5期 河北林業科技 2006年1 0月
小區,開展規范的濕地和鳥類保護工作,試驗性建設濕地
恢復工程。
(4)建立濕地公園。在北戴河濕地等近城市區和南
戴河、黃金海岸等旅遊區的濕地,規劃建設具有保護和開
發相協調的示範性特色濕地公園,同時發揮濕地的生態
效益和經濟、社會效益。
(5)探討建立並逐步健全濕地保護社區參與機制。
在參照國內外其它地區社區參與濕地保護成功經驗的基
礎上,探討性建立符合秦皇島沿海濕地保護實際的社區
參與機制,使沿海濕地的保護和濕地所在縣、鄉、村社區
經濟利益協調發展,讓群眾從保護濕地中得到實惠,從而
更加積極主動參與保護行動。
參考文獻
[ 1 ]國家林業局《濕地公約》履約辦公室. 濕地公約履約指南
[M ]. 北京: 中國林業出版社, 2001.
[ 2 ]國家林業局,等. 中國濕地保護行動計劃[M ]. 北京: 中國林
業出版社, 2000.
(上接第50頁)
3. 4 建立可持續的消費模式
《21世紀議程》提出,世界所有國家均應全力促進可
持續消費模式,發達國家應率先達成可持續消費模式,發
展中國家應在其發展過程中謀求可持續消費模式,避免
工業化國家的那種過分危害環境、無效率和浪費的消費
模式,工業化國家要提供更多的技術和其他援助。
政府和商業界對改變消費模式具有舉足輕重的作
用。具體手段有:運用經濟刺激,改變消費行為;調整價
格結構,使價格能夠反映出環境的價值;取消對不可持續
消費模式的保護性補貼;提高消費者的環境保護的經驗
和意識等等。
80年代以來,世界上出現了以環境標志(綠色標志)
制度為核心的綠色消費浪潮,對轉變不可持續消費模式
產生了推動作用。環境標志(綠色標志)是某一個國家依
據環境標准,規定產品從生產到使用全過程必須符合環
境保護的要求,對符合或者達到這一要求的產品頒發證
書或標志。如果商品上印製了特定的環境標志,就表明
該商品的生產、使用及處置全過程都符合環境保護的要
求,不危害人體健康,對環境無害或少害,有利於資源再
生和回收利用。
參考文獻
[ 1 ] [美]D. 米都斯,等. 增長的極限[M ]. 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4.
[ 2 ] 王進.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M ]. 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1999.
[ 3 ] 陳鴻清. 發展新思路[M]. 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2000.
[4 ] 王樣榮. 生態與環境[M ]. 東南大學出版社, 2000.
[ 5 ] [德]狄特富爾特,等. 人與自然[M ]. 三聯書店, 1993.
[ 6 ] 戴星翼. 走向綠色的發展[M ].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1998.
(上接第51頁)
吸入鼻腔才有效, 45日齡時進行第二次新城疫II系疫苗
免疫, 15日齡時翼內皮下刺種雞痘疫苗。在免疫各種疫
苗前後3天內飼料中不加抗菌素葯物。
3. 8 消毒
室內和所用設備都要定時進行消毒。
3. 8. 1 地面消毒 用1%新潔爾滅或4%來蘇兒水進行
噴灑消毒,每周進行1次。
3. 8. 2 空間消毒 在育雛前20天用熏蒸法進行消毒。每
立方米空間用42ml福爾馬林溶液倒入盛有21g高錳酸鉀的
容器中,熏蒸後密閉24~48h,然後通風換氣放出甲醛氣體。
3. 8. 3 設備消毒 我們用的溫度計、濕度計、飲水器、食
槽等設備,都要用新潔爾滅或生石灰粉等葯品沖洗,然後
用凈水洗凈,在陽光下曬干,即達到消毒效果。
4 小結
通過對褐馬雞雛雞的研究飼養,除獲得了適合雛雞生長
的基本因子的理論數據外,還得出了幾點經驗,總結如下:
4. 1 行為習性
雛雞剛能站穩行走就表現出好動、好鬥的習性,特別
愛啄抱窩雞的冠和眼, 3日齡時行走奔跑速度加快,爬坡
能力增強,在野外不易抓到。雛雞從9日齡時開始有沙
浴現象,兩周後夜間飛到架上休息,每天的上午8: 00 ~
10: 00時,下午的5: 00~7: 00時,是其活動和取食最旺盛
的時候,中午11: 00~14: 00時不愛動,也不肯取食,但這
個時間飲水較多。
4. 2 健康標志
雛雞早晨糞便的顏色、形狀基本能代表其是否健壯,
如果呈圓柱狀、條狀、棕綠色、表面有白色的尿酸鹽沉著,
說明雞健康;如果鹽成份增加,呈白色糊狀或石灰漿樣的
稀糞,多感染了痢疾;如果是黃白色、黃綠色並附有粘液、
血液等惡臭稀便,說明感染傷寒等急性病。
雞群中的啄羽、啄肛、啄趾及其它異食現象和有無軟
腿,能幫助判斷日糧中營養是否充足和平衡,以便及時調
節各種營養元素。
4. 3 生長情況
從雞群中選即將進入亞成體的5隻雞分別在6周齡、
7周齡、8周齡、9周齡測量其6個相關指標,通過計算、比
較得出:雛雞在即將進入亞成體時,也就是49日齡以後,
生長速度最快。
·54·
第5期 河北林業科技 2006年1 0月

② 寫一篇關於生態文明的論文

生態文明是人類在發展物質文明過程中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成果,它表現為人與自然和諧程度的進步和人們生態文明觀念的增強。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多次鄭重提出,在建設****物質文明的同時,建設****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黨的十七大報告在闡述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時,第一次明確提出建設生態文明。搞好生態文明建設,首先應搞清生態文明的基本內涵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幾個層面。
生態文明的基本內涵
生態文明具有豐富的內容。就其內涵而言,主要包括生態意識文明、生態制度文明和生態行為文明三個方面。
生態意識文明。它是人們正確對待生態問題的一種進步的觀念形態,包括進步的生態意識、進步的生態心理、進步的生態道德以及體現人與自然平等、和諧的價值取向。
生態制度文明。它是人們正確對待生態問題的一種進步的制度形態,包括生態制度、法律和規范。其中,特別強調健全和完善與生態文明建設標准相關的法制體系,重點突出強制性生態技術法制的地位和作用。
生態行為文明。它是在一定的生態文明觀和生態文明意識指導下,人們在生產生活實踐中推動生態文明進步發展的活動,包括清潔生產、循環經濟、環保產業、綠化建設以及一切具有生態文明意義的參與和管理活動,同時還包括人們的生態意識和行為能力的培育。 生態文明建設的幾個層面
建設生態文明,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態恢復,而是克服工業文明弊端,探索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發展道路的過程。生態文明建設不僅包括人類在生態問題上所有積極的、進步的思想觀念建設,而且包括生態意識在經濟社會各個領域的延伸和物化建設。(一)經濟層面
生態文明建設的經濟層面,是指所有的經濟活動都要符合人與自然和諧的要求,主要包括第一、二、三產業和其他經濟活動的「綠色化」、無害化以及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化。這就要求我們: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資源是有限的。要滿足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就必須在全社會倡導節約資源的觀念,努力形成有利於節約資源、減少污染的生產模式、產業結構和消費方式。應大力開發和推廣節約、替代、循環利用資源和治理污染的先進適用技術,發展清潔能源和再生能源,建設科學合理的能源資源利用體系,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現代化發展戰略的重要位置,並具體落實到單位、家庭、個人。實施清潔生產。清潔生產,不僅指生產過程要節約原材料、能源並減少排放物,同時也要求最大限度地減少整個生產周期對人的健康和自然生態的損害。「預防污染」是清潔生產的本質特徵,它適宜於包括工業生產在內的第一、二、三產業。傳統生產是一種只強調物質生產而忽視生態環境保護的生產方式。改變這種生產方式,需要不斷進行清潔生產意識教育,引導人們轉變傳統生產觀念,讓清潔生產的要求和方式深入人心,使採用清潔能源、預防和減少污染成為政府、企業、社會的自覺意識和行為。
增強環保產業的職業責任意識。環保產業作為專門為改善生態環境而開發提供實用技術、商品和服務的產業,不僅是一種實體、一種市場行為,而且具有十分重大的社會責任。因此,在大力發展環保產業的基礎上,應進一步通過廣泛開展生態環境宣傳教育,不斷提高環保產業單位和從業人員的生態職業責任意識。 (二)政治層面
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層面,是指黨和政府要重視生態問題,把解決生態問題、建設生態文明作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這就要求我們:
樹立正確的發展觀和生態觀。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一項重要任務,特別是領導幹部要樹立正確的發展觀和生態觀。各級政府應發揮主導和主體作用,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製度基礎、社會基礎以及相應的設施和政治保障。把生態文明建設的績效納入各級黨委、政府及領導幹部的政績考核體系,建立健全監督制約機制。
加強生態法制建設。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建設****法治國家進程的加快,生態保護的法律法規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應調動人民群眾主動自覺地進行生態環境保護、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監督管理的積極性,明確生態環境保護的職責、權利和義務,學會運用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來維護自身的生態環境權益,並敢於對污染和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進行檢舉和控告。同時,要通過建立和實施生態環境違法違規責任追究制度,激發和強化各級領導幹部、環保執法人員、環保產業單位及其從業人員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態文明建設責任意識。
重視生態行政建設。正確引導各級領導幹部深刻認識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辯證關系,了解經濟活動對生態變化的影響及其變化規律,提高對生態質量變化的識別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建設生態文明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推進生態民主建設。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沒有人民群眾的參與熱情和主體作用的發揮,生態文明建設將一事無成。應保證人民群眾生態文明建設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讓人民群眾從生態文明建設中深切體會和明確認識自己的利益所在,從而激發其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熱情。 (三)文化層面
生態文明建設的文化層面,是指一切文化活動包括指導我們進行生態環境創造的一切思想、方法、組織、規劃等意識和行為都必須符合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這就要求我們:
樹立生態文化意識。生態文化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文化。新世紀新階段,人類已逐漸認識到長期對自然進行掠奪性索取、破壞必將遭受懲罰,一個從征服自然、破壞自然到回歸自然、珍愛自然的新理念正在形成。全民生態意識覺醒之日,就是我國生態環境改善之時。因此,進行生態教育,提高人們對生態文化的認同,增強人們對自然生態環境行為的自律,牢固樹立生態文化意識,是解決生態問題的一項重要舉措。
注重生態道德教育。生態與道德不可割裂。生態環境的優劣,反映著人們生態道德水準的高低;同時,人們生態道德水準的高低,也極大地影響著生態環境的優劣。生態道德驅動著人們的生態意識和行為的自覺性、自律性與責任感。加強生態道德教育,可以使人們自覺地承擔保護生態環境的責任和義務,同一切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作斗爭。應廣泛動員人民群眾參與多種形式的生態道德實踐活動,努力形成防止污染、保護生態、美化家園、綠化祖國的社會文明新風尚。加強生態文化建設。生態文化作為一種社會文化現象,摒棄了人類自我中心思想,按照尊重自然、人與自然相和諧的要求賦予文化以生態建設的含義。具體說來,生態文化大致包括生態哲學文化、生態倫理文化、生態科技文化、生態教育文化、生態文藝文化、生態美學文化、生態傳播學等幾個方面。
(四)社會層面
生態文明建設的社會層面,是指重視和加強社會事業建設,推動人們生活方式的革新。這就要求我們: 創造良好的社會生活環境。建立法制化、民主化和安定團結的秩序以及高效率的社會管理體系,形成以生態文化意識為主導的社會潮流,樹立以文明、健康、科學、和諧生活方式為主導的社會風氣。
優化「人居」生活環境。「人居」生活環境,直接影響著人們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質量。保持和優化「人居」生活環境,既要注重城市,也要充分考慮農村。就城市而言,主要包括在城市內部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社區,使城市內部與城市外部周圍地域形成可持續發展的生態良性循環區域。要加強生態型社會建設,努力滿足城市居民對居住環境品質愈來愈高的追求。就農村而言,要在普遍推行「生態示範區」建設的同時,重點發展一批「綠色居住區」,建設包括文化、教育、醫療以及各種服務在內的配套設施。
實現人口良性發展。繼續貫徹優生優育的方針,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使人口負擔轉變為人力資源優勢。
實現消費方式的生態化。逐步形成有利於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適度消費、綠色消費的生活方式。大力提倡節約型消費,改變「一次性消費」和「類一次性消費」。反對自私的享樂觀,拒絕揮霍鋪張、浮華擺闊等消費行為。鼓勵從點點滴滴做起,減少或杜絕生態破壞、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

③ 求一篇關於「生態環境」的文章

近年來,欽州市各級政府和水利部門針對欽州市水土保持的實際,以科學的發展觀為指導,從構建人與自然相和諧的社會出發,切實加大工作力度,認真抓好水土預防、監督和治理等各項工作,通過一系列有力的措施,有效地遏制了水土流失,使欽州市水土保持工作走在了全區的前列。 一組心情沉重的數字 近幾年來,隨著欽州市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明顯加快,各類基礎設施建設規模不斷擴大,開山採石、挖沙取土等活動也大量增加,對地貌植被和自然景觀的破壞也隨之加重,人為造成的水土流失日趨嚴重,直接加劇了洪澇災害和生態退化,嚴重製約了欽州市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影響了群眾的生產生活。目前欽州市水土流失面積為557.49km2,占土地總面積5.14%,其中人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積395.8km2,占總流失面積的71%,人為因素所造成的水土流失讓人觸目驚心,給群眾的生產、生活帶來諸多不便。 一個良好的宣傳氛圍 為使廣大人民群眾都知曉水土保持法律法規及有關水土保持科技知識,欽州市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利用各種宣傳媒體和渠道對水土保持法進行宣傳。特別是從2003年始,全市掀起了水土保持宣傳工作熱潮,其中市本級於2003年就投入宣傳經費達20萬元訂制了211塊永久性雙向固定標語牌,通過市交通局、公路局的大力支持和各縣區水行政主管部門的協助,將這些標語牌全部豎立於市內各交通干線兩側和水土流失易發區。為全面提高欽州市水土保持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和工作水平,近年來,欽州市除採用以會代培和選派幹部參加上級舉辦的水土保持培訓班外,還積極聘請有關專家到欽州授課。 據統計,1995年以來,全市共印製水土保持宣傳單10餘萬份,樹立永久性雙向固定標語牌322塊,印製《欽州市水土保持委員會工作簡訊》近千份、《水土保持實用法律規范選編》3000本、《辦理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手續服務指南》3000本,掛歷2100份,張貼臨時性標語3萬多張,懸掛過街橫額725條,在本報等報紙刊登宣傳文章365次,利用電視、網路宣傳報道1362次。 通過多層次多方位的宣傳,得到了各級各部門領導對水土保持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各界群眾的大力支持,也使水土保持工作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一系列有力的措施 水土保持監督執法工作是鞏固和發展水土保持治理成果,推動水土保持事業不斷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為有效控制欽州市人為的水土流失, 1995年以來,全市共派出執法巡查組赴水土流失嚴重區開展水土保持監督執法巡查231次,其中市水利局配合市政府辦、市法制辦開展執法巡查三次。全市共查處了65宗違反水土保持法律法規的案件,發出水土保持違法行為通知書21份,依法制止了水土保持違法行為44起,對部分拒不編報水土保持方案,不繳交水土保持規費的單位進行了立案查處。同時,為確保水土保持法和相關法律法規的貫徹執行,欽州市依法加大了對礦山開采等水土流失易發區的綜合整治力度。據統計,五年來,欽州市共依法拆除了300多台套違法采(洗)礦機械,沒收了800多噸非法礦產品,處罰50多名違法采礦人員。 加強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編報審批管理工作是有效控制人為造成的水土流失的主要途徑。為有效防治項目開發建設過程中所造成的水土流失,欽州市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根據《欽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強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及有關規定,全面實施水土保持「三同時」制度,加強了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編報審批管理工作。據統計,至今年5月,全市已編報審批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的項目有20個,正在編制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的項目3個,編報審批水土保持方案報告表的項目近400個,水土保持方案審批後,欽州市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還不定期地派出人員對方案的落實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沒有按水土保持方案進行施工的單位當即限令其改正。 通過強化開發建設項目的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和規費徵收工作,極大地促進了各開發建設項目業主採取有效措施防治項目開發建設中所造成的水土流失,有效地保護了欽州市的生態環境。。同時,水保部門利用徵收的水土保持設施補償費投入到小流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工程中,並以此帶動周邊群眾自覺開展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初步達到了水保為社會,社會辦水保的目的。有效的措施換來了理想的成果。據最新遙感普查資料顯示,目前欽州市水土流失面積已得到初步控制,全市水土流失面積已從原686.4km2縮減至557.49 km2。 到目前止,全市共完成水土保持投資2508萬元,其中國債1664萬元,地方配套844萬元。共修建攔沙壩40座,坡改梯2475畝,種植水土保持林3.087萬畝,經濟林果0.65萬畝,封禁治理13.0325萬畝,疏殘林改造0.89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01.91平方公里。對已完成治理任務的小流域,欽州市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在抓好水土保持設施運行管理的情況下,繼續加大後續管理的力度,確保建一片,成一片,見效一片,帶動一方,改善了當地的生態環境,為當地群眾致富奔小康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欽州港是個不可多得的天然良港,是當年孫中山先生《建國方略》中規劃的中國「南方第二大港」。最近記者來到這一片寶地,專訪了中共欽州市委書記黃道偉。 黃道偉說,欽州市要做好三篇文章:第一篇文章是要建設好大港口、大工業。欽州港經過多年的建設,已經形成一定的港口規模和吞吐能力。現在正建設一條10萬噸級的大航道,使欽州成為大港口,成為大西南的出海大通道。之後,利用大港口的優勢,推動臨海工業特別是臨海大工業、大項目的建設,從根本上改善全市的經濟結構,提高全市的綜合競爭能力。 第二篇文章是以開發建設三娘灣旅遊景區為重點,抓好山海、人文和生態旅遊,構建大旅遊格局。要把三娘灣建設成具有國家4a級標準的旅遊景區,以此帶動全市旅遊景區建設,整合全市的人文、自然旅遊資源,形成具有欽州特色的大旅遊新格局,提高城市知名度和品位。 第三篇文章是以「一江兩岸」為軸心,加大城市建設和改造力度,大力發展城市經濟。通過對貫城而過的欽江的綜合整治及欽江東西兩岸的開發建設和改造,建設成以「一江兩岸」為軸心的通江達海、人居環境優美的濱海城市。 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嚴把環保關口 如何做好三篇文章?黃道偉強調,一是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要處理協調好人與自然的關系。我們提出要建設大港口、大工業、大旅遊,就是要在科學發展觀的統領下,按照國家的產業政策進行招商引資上項目,引進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項目;要注意搞好環境保護工作,把環保作為重要內容落實到城市建設、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之中。欽州港是一個新開發建設的港口,因而也還是一張白紙,有利於我們畫出美好的圖畫。為此,要做到科學決策,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理智開發,建設好臨海工業區,把它建設成沿海工業的示範區、生態工業園區。 二是要功能先定,環保先行,各居其位,協調統一。在欽州市的建設上,我們在做了總體規劃的同時,還劃出了各種功能區域,有港口工業區、旅遊區、商業區、文教區等。在功能區劃分之後,請有關部門對整個區域進行了區域環境影響評價,實行科學論證,這當時在廣西來說還是先例。在招商引資上項目上,按照城市功能區劃的要求,按照環境影響評價的結果進行布局,防止了隨意亂上項目而造成的環境問題。 第三是項目起點要高,要求嚴格。欽州市要搞大工業,上大項目,要做臨海工業的示範,不要像以前那樣上一些技術設備落後而污染嚴重的小項目;同時要對這些工業項目把好環保關,所上項目要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嚴把審批關,防止新污染源的產生而危害海洋環境。 四是引入新理念,提出新要求,拓展新領域。欽州市在建設臨海工業區中,不能停留在實行「三同時」不造成新污染就滿足了的層面上,而是要用新的理念、新思想來指導企業,比如引導企業走生態工業、循環經濟、清潔生產之路,促使企業向更高的層次發展,政府也要在政策等方面給予引導扶持。另外,在功能區劃的時候,也要注意做到一個企業產生的廢物為另一企業的生產原料,做到在區域內實現循環利用,延長產業鏈,增加附加值。 黃道偉書記最後說,欽州市做好大港口、大工業、大旅遊這三篇文章,產業結構將更合理和優化。我們要把欽州市建設成經濟發達、環境優美、社會穩定的海濱生態城市。 走進座落在群山環抱中的欽州市欽北區那蒙鎮樟木村,不僅是村莊道路的潔凈,幢幢新樓的漂亮吸引你,更讓你賞心悅目的是環抱樟木村的「那一片綠」。樟木村原是當地落後的集「臟、亂、差」為一體的「牛屎村」,2000年,該村開展了以沼氣建設為紐帶進行改廁、改廚、改路、改房、改水等生態家園建設,到2002年,全村141戶共建設沼氣池148座。從此村民告別了上山砍柴的歷史,村後那光禿禿的山上重又呈現出綠色,同時該村還通過沼氣綜合利用種植水果,使全村種植的2100多畝荔枝、香蕉等水果長勢旺盛。如今不論何時踏入樟木村,展現在你眼前的都是一片綠。「生機勃發漫山綠 ,樟木蓬春千里香」這是廣西著名的文學藝術家古笛參觀了樟木村後留下的題詞。樟木村的變化只是欽州市大力發展沼氣,打造綠色生態長廊取得成效的一個縮影。

④ 一篇關於生態文明的論文,謝謝

生態文明一直都是我們人類不可缺少的生活,生存,生產的條件。和藹可親,美麗的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作為「地球村」的一員,人類的一員,我們堅持以草木蔥蘢,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空氣清新為一個夢寐以求,美麗的目標。
這幾年,我們一直向著這個目標所努力,可是因為人們濫砍伐樹木,不知有多少的小鳥無家可歸,不知有多少的地區因為沒有樹木擋風沙而不斷黃沙連連;可是因為人們無節制的浪費水,不知有多少清澈的小河失去了軀體,變成了乾巴巴的土地,也不知有多少小魚因為失去了家園而死在了乾巴巴的土地上;可是因為泥土,磚瓦覆蓋的煙囪噴出有毒的氣體,以往那個令人懷念的,蔚藍的,清新的天空被抹上了一層總是掉不下去的「黑紗」,那些帶著各種香甜氣味的空氣也變得無影無蹤;可是因為一片一片,一堆一堆的白色塑料袋,飄在了樹枝上,飄在了草地上………不知有多少外國遊人搖著頭,離開了只剩下一群面色尷尬的人的旅遊景點;可是因為多少雙伸向小動物的「魔爪」,不知有多少小動物因為失去家人而默默流淚,不知有多少動物學家因為世界上僅剩下的幾萬種動物而不斷搖頭;可是因為人類沒完沒了的向大自然索取一切,不知大自然是如何懲罰貪婪的人類,不知地球是如何數著自己剩下的年歲而嘆氣;因為人類隨意破壞我們的家園,違反了自然規律,不知電視上出現了多少幕令人掉淚的場景,不知地球是如何大發雷霆,用各種自然災害來懲罰貪婪,無知的人類…………..
如果把無限,未知的宇宙空間比做一片大海,那麼地球就是這片汪洋大海中的一艘孤孤單單的,唯一一條載有幾億人生命的航船。我們每個人都擁有駕駛它的鑰匙,駕駛它的資格,作為一名合格的乘客,我們要齊心協力幫助這艘船,不管前方的海嘯多麼猛烈,不管前方是冰山還是土地,我們只要齊心協力就能做到一切!如果當船漏水了,誰能說拯救地球與我無關?可能你們會說,什麼草木蔥蘢,什麼綠樹成蔭,什麼鳥語花香,什麼空氣清新,一切都只是一個遙遠的幻想而已了吧!不,朋友,難道你已經放棄了對地球的一切希望?難道你已經放棄了對人類的一切希望?難道你已經打算松開地球母親那雙溫暖的手?難道你已經放棄了那雙駕駛這艘船的鑰匙,將它徹底拋入了那片海中嗎?是的,雖然那隻是一個遙遠的夢想,只是一個不可實現的幻想,但是我要否決你。我始終相信,就算地球已經崩潰,我還是依然相信,它給了我們一切;即使人類已經滅亡,但我還是依然相信,人類的故事會變成一粒種子,深深紮下結實的根;即使地球母親那雙溫暖的手再也牽不住我們的手,但是我會牢牢抓住她的手;即使人類全部放棄了那把鑰匙,但是我會保管好我的鑰匙;即使你已經不再相信任何和你有關的東西,那你可以等待地球滅亡的那天,但我會告訴你,我不會等待地球滅亡的那天,因為沒有那天!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我能告訴你們,這個無限的宇宙空間,已經沒有我們的第二個地球了。倡導生態文明,健康綠色,無水,空氣,白色污染,就是要掌握好全人類手中那根細細的「生命線」。總有一天,當人類不再相信地球,不再握緊那根生命線,而是等待死亡,那根線,總會被人剪斷。但是,總有一天,全人類鼓起了信心,減少了一切污染,勤勞的保護地球,那根生命線,我相信,你們也相信,那根線,會越變越粗,每一次發出的摩擦聲就是對滅亡的挑戰。
長江黃河,哺育我們的母親河,而現在,不知黃河底積累了多少黃沙,真不愧是「黃河」了,以往那個總是笑著迎接我們的母親河,如今卻變得愁悶不堪,還總是默默的流淚,她還愛著炎黃子孫;芝塔龍河,那個藍色的河,是多久以前的樣子了?從此,那個美麗的河,一去不返了,只留下了滿堆滿堆的垃圾。即使大家再怎麼呼喚她,清理她,她依然還在沉睡者;亞穆納河,印度首都新德里58%的垃圾廢物都傾倒在亞穆納河裡。政府雖然開出了1700億盧比的河流治理費用,可是她那面目全非的樣子一點也沒有變,大家這才意識到她有多重要;孟加拉共和國伯利康加河是城市的主要河流,如今,水中的生物,死的死,逃的逃,水中生物早已盪然無存。前來參觀她美麗的一面的遊客不禁大吃一驚;馬里勞河處處可見塑料包裝袋,橡膠拖鞋,香蕉樹干,被河水泡到臃腫的腐爛的動物屍體……如此可怕的情景讓世人吃了不少驚,從此那麼美麗的馬里勞河真的消失的無影無蹤了嗎………..
愛護地球,保護地球。這不僅僅是一個口號,還是一個需要實際行動來證明的目標。讓我們一起保護地球,保護生態環境吧!

⑤ 關於保護環境的小論文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有了它,才構成了這個蔚藍的星球;有了它,整個世界才有了生命的氣息;有了它,我們的世界才變得生機盎然;有了它,我們才有了秀美的山川,清澈的溪水,湛藍的海洋……我們才有了一切。
生物需要水、生命離不開水。那麼一點兒水,早晚會用光的。況且,生活中人們對水的浪費是那麼的肆無忌憚。洗手時,為圖一時的方便而在抹肥皂時不關上水龍頭;刷牙洗臉時讓水嘩嘩流個不停……這在某些人看來,又是多麼的「平常」啊。讓我為大家算一筆賬吧:一個水龍頭每秒鍾漏一滴水,一年便是360噸,一個可怕的數字啊!據不完全統計,僅城市坐便器水箱漏水,每年就損失上億立方米的水,加上各種浪費水源現象的存在,全國每年浪費的水可達100億立方米以上,匯集起來,是何等波瀾壯闊的一條大河啊。這龐大的數字,怎能不令人觸目驚心呢?
當今世界正面臨著全球性的水危機。據統計,目前全世界已經有80多個國家和地區因缺水威脅到人民的健康和經濟發展。我國已經被聯合國列為13個最缺水的國家之一。我國人均水量僅佔世界平均水量的四分之一。在1668個在建城市中,有近400座城市缺水,100多座嚴重缺水。在這種情況下,誰有理由不珍惜水、節約水呢?如果再不節約用水,那麼世界上最後一滴水將是人的眼淚!我們的子孫後代必將遭受大自然的嚴厲懲罰!
我們每個人都必須提高節水意識,從點滴做起。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家裡普遍裝上了空調。在使用空調降溫的過程中會產生滴水,一晚上使用空調,滴下的水能接一桶,有好幾公斤。這些水往往白白浪費了。是否能把空調滴水管引進陽台或家裡,把水接到桶里盆里?有空調的家庭以及企事業單位都能採取這個辦法,充分利用空調滴水變廢為保的話,節約的水將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由於用水需要交費,現在一般家庭還是比較注意節約用水的。但在一些單位就不是這樣了,有的單位水龍頭壞了,長時間無人過問,任清水長流。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就是很多人認為「公家」的水不用自已花錢買,浪費不浪費與自己無關。對這種現象,一方面要提高幹部、職工的公德意識,培養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另一方面要通過宣傳教育,使人們深刻認識到,水是人類共有的珍貴資源,浪費越來越少的水資源,無異於「慢性自殺。
水是生命之源,缺水甚於貧血。一滴普通的水,滋潤著生命的純真,用虔誠的態度去感恩水,在平凡之中時時撥動節水的音符。讓我們用真誠的聲音呼籲人們:節約用水,你就塑造了一個生命!節約用水,你就多了一方寶貴的空間!節約用水,我們居住的藍色星球將仍細水長流,不絕「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壯麗和「小橋流水人家」的詩情畫意!
保護水資源,從你我做起;節約用水,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讓我們用心珍愛生命之水,以節水為榮,隨手關緊水龍頭,千萬不讓水空流。只要我們時刻有著節水意識,一水多用,讓洗菜、淘米、洗衣服、洗手後的水用來澆花、沖廁和擦地板……如果能長期堅持,養成良好的節水習慣,那麼,每一個渺小的我,就為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保護人類的共同家園,做出應有的貢獻!
節水並不是一句口號,她更體現在行動上。為了我們共同的家園,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也必須有勇氣站起來,對大自然做出庄嚴的承諾——用我們的雙手,使地球母親恢復青春容顏,用我們的行動,來感動大自然這個人類的上帝。但承諾自然並不僅僅是承諾,更應以行動來實現我們的承諾。
珍惜水就是珍愛生命。有了每個人對水的珍惜,才可能有人類社會的生生不息;有了每個人對生命的珍愛,人類才可能有幸福美好的家園。
願每個人都成為滋養人類文明的一滴水。

些年來。我們國家受到了嚴重的環境污染,特大沙塵暴在我國一次又一次發生,它將會掩埋草地、吞毀家園,嚴重地影響了人民的生活,使我們難以生存。綠色的草地將會變成沙漠,大樹將會永遠卧倒在地,而我們也不會快樂生活:幸福沒有了,親人沒有了,連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也會在茫茫宇宙中粉碎,就像玻璃摔在地上一樣。然而這不僅是沙塵暴帶來的災難。
現在,連南極也遭到了污染破壞。因此,地球上失去了最後一塊凈土。泰山原來是被人們觀賞的好地方,居然也成了保護區。
而我們,難道就只能袖手旁觀嗎,難道我們只能看著這美麗而脆弱的地球永遠消失在人間嗎?從此,我們能看到風吹草地見牛羊,白雲下面馬兒跑的那種景象嗎?雖然我們只是小學生,但是我們還可以為家鄉做出一點貢獻,讓定西在希望中崛起。
有些同學可能知道在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有個羅布泊,那是一個生機勃勃的綠洲,一年四季都會有新鮮的空氣,令人嚮往的環境,綠茵環繞、叢林掩蔽的環境讓那裡的生活的極少數人對著一片沙漠中的綠洲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可是有誰能夠知道,長達幾百甚至幾千年的聖地,竟然被那裡愚蠢的人們將它消失了、毀滅了。死亡人數陸續增加,更 因為腐爛的屍體沒有埋葬,森林已經受到了嚴重的空氣污染,森林一天一天地消失。透過羅布泊幾乎烤焦地皮的陽光,我們依稀可以看見羅布泊的痛!它在懷念,懷念昔日的牛馬成群,青山綠水;它在嘆息,嘆息今朝的黃沙萬里,枯樹殘枝;它在渴望,渴望生命之源,萬物之根.然而,人類這個巨大的吸水鬼,斷絕了它的最後一絲希望.於是,用對生命的渴望壘起的綠色長堤轟然倒塌……
每當4月22日,這是地球的節日,至今已經30年了,就因為「三廢」污染(廢水、廢氣、廢渣)和「十大污染」,每年造成了全世界的一大部分人患病、殘廢、甚至死亡。然而,白色污染已經有了自由,它在天空中胡作非為,把空氣哥哥和臭氧層弟弟的衣服扎破,他讓沙漠上的沙子飛得永遠不得停息,攪亂了人民的生活。大自然叔叔不敢與它作對,匆匆忙忙的離開了人們。
如果我們再不能夠制止,白色污染會給人類嚴重的懲罰,到了最後,不僅是珍稀的動植物,就連我們人類,最終將會滅絕在沙漠上。
同學們,我們離不開賴以生存的地球,共同的命運把我們聯系在一起,大自然叔叔多麼盼望它能回到家園,地球母親把重任託付在人類的身上,因為只有我們才能挽回地球和人類的幸福:讓綠色不再嘆息,大自然不再哭泣,讓地球母親的傷痕消失,讓明天的地球更加美麗、堅強、可愛!

現在的地球,都是黃色,綠色大量減少,這是怎麼了?原來這是因為人們大量的砍伐樹木,這不僅讓鳥兒沒了家,還造成了崩塌,洪水等。沒有了樹,我們的地球就好像少了一根支撐的樑柱。
現在各個商店都跟著我們的嗜好,大量生產汽水,而汽水的「外衣」就是罐子,罐子更是一種污染,馬路,公園甚至連學校都成了它們的家。罐子有的是鋁做成的,鋁也是對人體有害的。
你知道嗎?廢舊電池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屬污染物——鉻、鉛、汞等。由廢舊電池所產生的污染,危害作用是緩慢的也是深遠的。當它們和普通的家庭垃圾混合後,在一定的條件下,會慢慢發生一系列化學反應,釋放出有毒物質,這些有毒物質焚燒時會污染大氣,滲入地下時污染地下水或江河湖泊;一旦進入土壤水源,將會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損害人的神經系統、造血功能、腎臟和骨骼。因此,它屬於危險垃圾。試驗表明:一支汞電池污染的水量超過一個人一生用水量的總和。
以前小河清澈見底,能看見小魚,現在工廠為了提高效率,竟把小河當成了排放污水的好地方,小河被污水弄得骯臟不堪,過路的行人都飛快的離開。
節約用水是在保護我們的環境,就是節約資源。我們要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保護環境,最簡單易行的就是從自己做起,注意節約用水,如:用完水籠頭後隨時關掉水籠頭;把洗菜的水用來澆花、涮拖把、沖廁所。不要以為水籠頭滴幾滴水算不了什麼,一個水籠頭每秒鍾滴一滴水,一年就是白白流掉36方水。如果一家一戶每月節約一方水,全國一個月會節約多少水呢?
幸虧現在人們都領悟到了地球以被污染,大家都已經行動起來了,我希望那些沒行動起來的人們,都彎一下腰把地上的紙撿起來,讓我們的明天更加美麗,整潔!
參考資料:再添加一點自己的感想
參考資料:你再自己改一改

1.
地球上的水儲量很充足,有著三分陸地七分水之說,那為什麼還要再三強調「節約每一滴生活用水」「不要讓眼淚成為最後一滴水呢」?有必要麼?有,當然有。所謂的「三分陸地七分水」,是包含了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河流水等許多水體。海洋水佔了地球總水量的96。53%,因為是鹹的,所以不適合飲用及生活用水,我們所利用的只不過是淡水資源而已。淡水資源佔地球總水量的,在這2。53%中又有68。69%的冰川水和30。06%的地下淡水,由於技術的原因,淡水資源中又只有極小的一部分被我們所利用:湖泊淡水、河流水、淺層地下淡水等。所以真正能被我們所利用的淡水資源是微乎其微的,也難怪黨中央號召我們節約用水了。近年來,由於人類活動的增強,大量排放污水,使水體遭受污染,又減少了我們的用水量。
就拿黃河來說吧!它本來不叫黃河的,叫大河,與長江一樣是我們的母親河。由於黃土高坡上樹木的砍伐,導致其水土流失,從唐朝起就開始變黃,到了我們現在就是「一碗黃河水半碗沙」了。
與黃河相似,家鄉的水本來也是很清冽的。在我爸爸小時候,河水還是清明澄澈的,游魚細石,直視無礙。夏天時候,爸爸與夥伴嬉戲其中,攀比水上功夫。這幾年,家鄉辦起了廠,大家也都蓋起了新房。生活水平是提高了,可這素質卻不如往日了,污水亂排,垃圾亂倒,好好的一條河硬是整成了臭水溝。所以,誰也不會來這里洗菜、洗衣服了,只會來清洗一下農葯瓶之類的骯臟物品罷了。以前的那條鄉間小河離去了,我記得有一回,爸爸曾寫過一篇名為《逝去的夢》的作文,講的就是這條河。
人類是大自然的精靈,自以為是萬物之主宰,可以任憑改造自然。大自然經過多少億年才建立起來的和諧,人類只用了不到一百年的時間,就弄了個一塌塗。要知道,其他動物也有生存的權利。而水是所有生命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物質之一,要想保護地球上的生物,最主要的一點是先保護好水,我們的生命之水。
將保護水資源當成我們最光榮的使命去完成,去實現吧!

2.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園,森林是野生動物的家園,池塘是小魚兒的家園,天空是小雲朵的家園,而地球是我們人類共同的家園。
地球給了我們水源與森林,給了我們美麗的環境,也給了我們清新的空氣。可我們人類又是怎樣對待自己的家園的呢?
聽爸爸媽媽說,以前的地球是很美的,到處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空氣十分清新,使人心曠神怡。可是現在,地球變成什麼樣了呢?由於人類的自私自利,他們對森林.水源巧取豪奪,毫不珍惜,慷慨大方的揮霍,而且濫用化學葯品,造成一系列的生態災難。據我所知,目前全世界的工廠和電廠每年排入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有50億噸;二氧化硫.碳氧化物等有害氣體的排放量也相當大。進入大氣中的廢氣種類很多,已經產生危害而引起人們的注意的就有一百多種。大量的廢氣進入大氣層中,必然破壞大氣原有的化學組織和性質,對人類的環境產生很大的危害,它能讓我們患肺癌而死,使全球面臨變暖危險,使冰山融化,使整個地球禿頂既減少,使大量農作物隨氣候變化而遷移,造成許多農作物減少。總之,大氣污染對於人類是一場大災難。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我們現在雖然還只是小學生,不可能為全人類的環境作出特別大的貢獻,但我們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保護學校的環境做起。同學們,我們是21世紀的主人,環保意識是現代人的標志。我們要有時代責任感,為美化校園凈化校園作出我們應有的努力,「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讓我們共同努力,保護珍愛地球——我們共同的家園,讓清風常拂綠柳,碧水永伴蒼山!

3.
陣陣狂風捲起沙塵在天空中肆意打著滾兒,揚起的塑料袋被狂風任意地擺弄著。心總是想著:請給我一個綠色的家園吧!好嗎?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有了它,才構成了這個蔚藍的星球;有了它,整個世界才有了生命的氣息;有了它,我們的世界才變得生機盎然;有了它,我們才有了秀美的山川,清澈的溪水,湛藍的海洋……我們才有了一切。
生物需要水、生命離不開水。那麼一點兒水,早晚會用光的。況且,生活中人們對水的浪費是那麼的肆無忌憚。洗手時,為圖一時的方便而在抹肥皂時不關上水龍頭;刷牙洗臉時讓水嘩嘩流個不停……這在某些人看來,又是多麼的「平常」啊。讓我為大家算一筆賬吧:一個水龍頭每秒鍾漏一滴水,一年便是360噸,一個可怕的數字啊!據不完全統計,僅城市坐便器水箱漏水,每年就損失上億立方米的水,加上各種浪費水源現象的存在,全國每年浪費的水可達100億立方米以上,匯集起來,是何等波瀾壯闊的一條大河啊。這龐大的數字,怎能不令人觸目驚心呢?
當今世界正面臨著全球性的水危機。據統計,目前全世界已經有80多個國家和地區因缺水威脅到人民的健康和經濟發展。我國已經被聯合國列為13個最缺水的國家之一。我國人均水量僅佔世界平均水量的四分之一。在1668個在建城市中,有近400座城市缺水,100多座嚴重缺水。在這種情況下,誰有理由不珍惜水、節約水呢?如果再不節約用水,那麼世界上最後一滴水將是人的眼淚!我們的子孫後代必將遭受大自然的嚴厲懲罰!
我們每個人都必須提高節水意識,從點滴做起。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家裡普遍裝上了空調。在使用空調降溫的過程中會產生滴水,一晚上使用空調,滴下的水能接一桶,有好幾公斤。這些水往往白白浪費了。是否能把空調滴水管引進陽台或家裡,把水接到桶里盆里?有空調的家庭以及企事業單位都能採取這個辦法,充分利用空調滴水變廢為保的話,節約的水將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由於用水需要交費,現在一般家庭還是比較注意節約用水的。但在一些單位就不是這樣了,有的單位水龍頭壞了,長時間無人過問,任清水長流。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就是很多人認為「公家」的水不用自已花錢買,浪費不浪費與自己無關。對這種現象,一方面要提高幹部、職工的公德意識,培養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另一方面要通過宣傳教育,使人們深刻認識到,水是人類共有的珍貴資源,浪費越來越少的水資源,無異於「慢性自殺。
水是生命之源,缺水甚於貧血。一滴普通的水,滋潤著生命的純真,用虔誠的態度去感恩水,在平凡之中時時撥動節水的音符。讓我們用真誠的聲音呼籲人們:節約用水,你就塑造了一個生命!節約用水,你就多了一方寶貴的空間!節約用水,我們居住的藍色星球將仍細水長流,不絕「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壯麗和「小橋流水人家」的詩情畫意!
保護水資源,從你我做起;節約用水,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讓我們用心珍愛生命之水,以節水為榮,隨手關緊水龍頭,千萬不讓水空流。只要我們時刻有著節水意識,一水多用,讓洗菜、淘米、洗衣服、洗手後的水用來澆花、沖廁和擦地板……如果能長期堅持,養成良好的節水習慣,那麼,每一個渺小的我,就為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保護人類的共同家園,做出應有的貢獻!
節水並不是一句口號,她更體現在行動上。為了我們共同的家園,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也必須有勇氣站起來,對大自然做出庄嚴的承諾——用我們的雙手,使地球母親恢復青春容顏,用我們的行動,來感動大自然這個人類的上帝。但承諾自然並不僅僅是承諾,更應以行動來實現我們的承諾。
珍惜水就是珍愛生命。有了每個人對水的珍惜,才可能有人類社會的生生不息;有了每個人對生命的珍愛,人類才可能有幸福美好的家園。
願每個人都成為滋養人類文明的一滴水。

些年來。我們國家受到了嚴重的環境污染,特大沙塵暴在我國一次又一次發生,它將會掩埋草地、吞毀家園,嚴重地影響了人民的生活,使我們難以生存。綠色的草地將會變成沙漠,大樹將會永遠卧倒在地,而我們也不會快樂生活:幸福沒有了,親人沒有了,連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也會在茫茫宇宙中粉碎,就像玻璃摔在地上一樣。然而這不僅是沙塵暴帶來的災難。
現在,連南極也遭到了污染破壞。因此,地球上失去了最後一塊凈土。泰山原來是被人們觀賞的好地方,居然也成了保護區。
而我們,難道就只能袖手旁觀嗎,難道我們只能看著這美麗而脆弱的地球永遠消失在人間嗎?從此,我們能看到風吹草地見牛羊,白雲下面馬兒跑的那種景象嗎?雖然我們只是小學生,但是我們還可以為家鄉做出一點貢獻,讓定西在希望中崛起。
有些同學可能知道在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有個羅布泊,那是一個生機勃勃的綠洲,一年四季都會有新鮮的空氣,令人嚮往的環境,綠茵環繞、叢林掩蔽的環境讓那裡的生活的極少數人對著一片沙漠中的綠洲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可是有誰能夠知道,長達幾百甚至幾千年的聖地,竟然被那裡愚蠢的人們將它消失了、毀滅了。死亡人數陸續增加,更 因為腐爛的屍體沒有埋葬,森林已經受到了嚴重的空氣污染,森林一天一天地消失。透過羅布泊幾乎烤焦地皮的陽光,我們依稀可以看見羅布泊的痛!它在懷念,懷念昔日的牛馬成群,青山綠水;它在嘆息,嘆息今朝的黃沙萬里,枯樹殘枝;它在渴望,渴望生命之源,萬物之根.然而,人類這個巨大的吸水鬼,斷絕了它的最後一絲希望.於是,用對生命的渴望壘起的綠色長堤轟然倒塌……
每當4月22日,這是地球的節日,至今已經30年了,就因為「三廢」污染(廢水、廢氣、廢渣)和「十大污染」,每年造成了全世界的一大部分人患病、殘廢、甚至死亡。然而,白色污染已經有了自由,它在天空中胡作非為,把空氣哥哥和臭氧層弟弟的衣服扎破,他讓沙漠上的沙子飛得永遠不得停息,攪亂了人民的生活。大自然叔叔不敢與它作對,匆匆忙忙的離開了人們。
如果我們再不能夠制止,白色污染會給人類嚴重的懲罰,到了最後,不僅是珍稀的動植物,就連我們人類,最終將會滅絕在沙漠上。
同學們,我們離不開賴以生存的地球,共同的命運把我們聯系在一起,大自然叔叔多麼盼望它能回到家園,地球母親把重任託付在人類的身上,因為只有我們才能挽回地球和人類的幸福:讓綠色不再嘆息,大自然不再哭泣,讓地球母親的傷痕消失,讓明天的地球更加美麗、堅強、可愛!

現在的地球,都是黃色,綠色大量減少,這是怎麼了?原來這是因為人們大量的砍伐樹木,這不僅讓鳥兒沒了家,還造成了崩塌,洪水等。沒有了樹,我們的地球就好像少了一根支撐的樑柱。
現在各個商店都跟著我們的嗜好,大量生產汽水,而汽水的「外衣」就是罐子,罐子更是一種污染,馬路,公園甚至連學校都成了它們的家。罐子有的是鋁做成的,鋁也是對人體有害的。
你知道嗎?廢舊電池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屬污染物——鉻、鉛、汞等。由廢舊電池所產生的污染,危害作用是緩慢的也是深遠的。當它們和普通的家庭垃圾混合後,在一定的條件下,會慢慢發生一系列化學反應,釋放出有毒物質,這些有毒物質焚燒時會污染大氣,滲入地下時污染地下水或江河湖泊;一旦進入土壤水源,將會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損害人的神經系統、造血功能、腎臟和骨骼。因此,它屬於危險垃圾。試驗表明:一支汞電池污染的水量超過一個人一生用水量的總和。
以前小河清澈見底,能看見小魚,現在工廠為了提高效率,竟把小河當成了排放污水的好地方,小河被污水弄得骯臟不堪,過路的行人都飛快的離開。
節約用水是在保護我們的環境,就是節約資源。我們要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保護環境,最簡單易行的就是從自己做起,注意節約用水,如:用完水籠頭後隨時關掉水籠頭;把洗菜的水用來澆花、涮拖把、沖廁所。不要以為水籠頭滴幾滴水算不了什麼,一個水籠頭每秒鍾滴一滴水,一年就是白白流掉36方水。如果一家一戶每月節約一方水,全國一個月會節約多少水呢?
幸虧現在人們都領悟到了地球以被污染,大家都已經行動起來了,我希望那些沒行動起來的人們,都彎一下腰把地上的紙撿起來,讓我們的明天更加美麗,整潔!
參考資料:再添加一點自己的感想
參考資料:你再自己改一改

⑥ 關於生態環境的作文

保護地球,從我做起

古往今來,地球媽媽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無數代子孫。原來的她被小輩們裝飾得楚楚動人。可是,現在人類為了自身的利益,將她折磨得天昏地暗。人類只有一個地球;而地球正面臨著嚴峻的環境危機。「救救地球」已成為世界各國人民最強烈的呼聲。

我為周圍環境的惡化而感到心痛,我想:作為未來接班人的青少年,如果不了解人類環境的構成和環境問題的嚴重性,無視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不去增強環境保護意識,自覺履行保護環境的義務的話,我們的生命將毀在自己的手中,老天將對我們作出嚴厲的懲罰。為此我下定決心要從我做起愛護環境,保護我們這個賴以生存的家園,做一個保護環境的衛士。

在剛過去的一年中,我積極參加學校開展的植樹活動,帶領我們初一(6)中隊的班幹部創立了「綠色天使」植綠護綠小組,鼓勵隊員們在校園里認養了一棵小樹苗,利用課余時間給它梳妝打扮,為它長成參天大樹打下了基礎。在學校組織的「讓地球充滿生機」的簽字活動中,我鄭重地在上面簽下自己的名字,並寫下了自己對環保的決心和期望,對美好未來的憧憬。我積極參加學校在世界環境日舉行的有獎徵稿,認真查閱、收集各類資料,進行社會調查,撰寫有關環境治理設想方面的文章,我經常去參加學校組織的環保講座,觀看環保方面的錄相帶,積極參預環保知識問答調查活動,認真填寫每一項提問。我參與了「紅領巾植綠護綠隊」的網站建設,在上面發布大量的環保圖片和環保知識,以及關於環保的各方面的法律知識,我國在環保方面發展動向、世界各國的環境保護情況;每個月我都利用網路、報紙,查找一些最新的不同的專題和板塊「環保資訊」來告訴大家;還定期製作一些宣傳板來宣傳環保知識和生活中的環保常識。提高了大家的環保意識;號召同學們從不同的方面來關愛自己的家園,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為周圍的環境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積極動員身邊的人一起來依法保護和建設人類共有的同樣也是僅有的家園,為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為人類的文明做出貢獻。我還和同學們共同發起「養一盆花,認養一棵樹、愛惜每一片綠地,讓我們周圍充滿綠色」和「小用塑料袋不使用泡沫飯盒和一次性筷子,讓我們遠離白色污染」的倡議。讓我們放下方便袋,拿起菜籃子,讓我們共同走向美好的綠色的明天,走向輝煌、燦爛的未來!

據我收集到的一份報告說:「環境問題是由於人類不合理地開發和利用自然源所造成的。觸目驚心的環境問題主要有大氣污染、水質污染、雜訊污染、食品污染、不適當開發利用自然資源這五大類。」一個個鐵一樣的事實告訴我們,它們像惡魔般無情地吞噬著人類的生命。它威脅著生態平衡,危害著人體健康,制約著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它讓人類陷入了困境。為此我作出宣告:「只要我們——人類有時刻不忘保護環境的意識,有依法治理環境的意識,地球村將成為美好的樂園」。未來的天空一定是碧藍的,水是清澈的,綠樹成蔭鮮花遍地,人類可以盡情享受大自然賦予我們的幸福。

「真正檢驗我們對環境的貢獻不是言辭,而是行動。」雖然我現在做得只不過是一些微小的事,但是我堅信要是我們人人都有保護環境的責任心,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攜手保護我們的家園,自然會給人類應有的回報。在溫暖的搖籃——草原上小憩;在慈祥的笑臉——天空下成長,在愛的源泉——河流中沐浴

黃色星期天

天賢粱粕

⑦ 保護生態環境的論文

地球是人類的母親,是我們生命的搖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我們每人都有責任來保護她。近幾年人們已經越來越意識到環境的重要性了,無論在電視,廣播里,報紙上經常會見到關於換進保護的話題,也經常會見到由於環境破壞給人們帶來的自然災害,所以作為地球村的小公民,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從小事做起,從身邊事做起,來保護我們的環境,保護我們的家。現在水資源的缺乏越來越嚴重,所以我們建議的大家節約水,早晨洗臉時把水龍頭擰小點,生活重要循環利用水。現在正是春天,我們阜新地區的風多而且大,不時就會看塑料帶隨風飄舞,所以我們要地形媽媽買菜時不要用塑料帶方便袋,以減少白色污染,再有我們這里刮風時塵土飛揚,經常會眯眼睛,我希望每年春天我們能親手種植一棵小樹,讓它和我們一起茁壯成長,來抵禦那討厭的風沙。還有我們不使用一次性餐快,因為它是用樹木做的。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吧,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沒有了地球我們無處可去,相信只要我們努力,地球會重新煥發生機,更加美好的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