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基因
1. 轉基因生物對生態系統和生物的影響
將人工分離和修飾過的基因導入到生物體基因組中,由於導入基因的表達,引起生物體的性狀的可遺傳的修飾,這一技術稱之為轉基因技術
轉基因對生物的影響
轉基因技術與傳統育種技術區別。它所轉移的基因則不受生物體間親緣關系的限制。而且轉基因技術操作和轉移的一般是經過明確定義的基因,功能清楚,後代表現可准確預期,大大地提高動植物品種改良的效率。
轉基因植物
把轉基因技術應用於農業生產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勞動生產率。能改變植物的某些遺傳特性,培育高產、優質、抗病毒、抗蟲、抗寒、抗旱、抗澇、抗鹽鹼、抗除草劑等的作物新品種。
轉基因動物
能育成生長周期短,產仔、生蛋多和泌乳量高,轉基因超級鼠比普通老鼠大約一倍。生產的肉類、皮毛品質與加工性能好,並具有抗病性,已在牛、羊、豬、雞、魚等家養動物中取得一定成果。(但有性生殖後代變異較大,難以形成穩定遺傳的轉基因品系。)
[編輯本段]轉基因食品
使其在性狀、營養品質、消費品質方面向人類所需要的目標轉變(從理論上講,轉基因食品是安全的。上市之前經過大量試驗和部門嚴格檢,而且轉基因食品在體內不積累)
雖然轉基因食品與普通食品在口感上沒有多大差別,但轉基因的植物、動物有明顯的優勢:優質高產、抗蟲、抗病毒、抗除草劑、改良品質、抗逆境生存等。
轉基因對生態系統的影響
干擾破壞生態系統原有的食物鏈和食物網
轉基因作物可能會導致新型病原體產生。轉基因生物可能危機生物的多樣性。打破原有的生態平衡。破壞整個生態系統的平衡。
有篇發表的文章上說:「對轉基因生物安全性進行規制和管理最為重要的就是要遵循生態規律,在認識和運用生態規律的基礎上,改造環境、促進生態良性循環。」
2. 生態基因組學和系統生物學是遺傳育種還是栽培
生態基因組學和系統生物學是遺傳育種還是栽培
「系統生物學」 (systems biology) 一詞在美國NIH 的PubMed 文獻庫最早可檢索到Zieglgansberger W 和Tolle TR 於1993 年發表的一篇神經系統疾病研究的論文摘要中,根據1968 年國際系統理論與生物學 (systems theory and biology) 會議上Mesarovic D.提出systems biology詞彙 (術語)的定義為採用系統論方法研究生物學,1989 年在美國召開的生物化學系統論與生物數學國際會議探討了生物學的系統論與計算生物學模型研究。 系統理論和系統思想對於中國知識分子並不陌生,1980 年代在中國學術界曾經流行過「三論」——系統論、資訊理論和控制論與系統科學。美籍奧地利科學家貝塔朗菲 (L. Bertalanffy) 在 1970 年代創立的「一般系統論」 (general system theory),盡管貝塔朗菲是以生物學家的身份思考、研究,並不僅適用於生命科學,而且廣泛應用於物理學、心理學、經濟學和社會科學等各門學科;因而,過去所談論的主要是在理論生物學層面上和普適性強的一般系統論,本文所要介紹的系統生物學 (systems biology),則是生命科學研究領域的一門組學、計算和轉基因系統生物技術等成熟的迅速發展學科。1924~1928 年貝塔郎菲多次發表系統論的文章,闡述生物學中有機體概念,提出把有機體當作一個整體或系統來研究,1950年發表生物學與物理學中的系統論和1952年發表抗體系統論[注 ]等開創了系統生物學,第10 屆國際分子系統生物學會議稱貝塔郎菲為第一個系統生物學家(理論層面),貝塔郎菲開創的系統生物學模型至今仍然很現代。自20 世紀60 年代系統生物學概念和詞彙的提出和60-80年代系統生態學、系統生理學的進展,90年代系統生物醫學、系統醫學、系統生物工程與系統遺傳學的概念發表,20 世紀未細胞信號傳導與基因調控的研究與系統論方法的結合,進入了分子細胞層次的系統生物學(實驗與理論結合)研究與發展時期。
3. 轉基因生物對生態環境可能造成哪些危害
轉基因來生物對生物多樣性造成的危自害可能有: 1。競爭,就是轉基因生物可能會與一會其他生物生態位發生高度重疊,若其競爭能力強,則會導致其他生物減少,甚至滅絕。 2。轉基因生物可能會與一些其他生物雜交,也許會出現新的形狀,這些新的形狀可能會對其他生物不利 3。轉基因生物使某種生物滅絕,可能造成食物鏈的破壞。導致其他幾種生物滅絕。 4.轉基因生物可能有很強的繁殖,抗逆能力,可能會大量繁殖,導致其他生物無法生存。 其潛在的危害還有許多,因為許多可能性都是事先難以想像的。所以,在轉基因食物應用前,會進行大量的實驗,確保基本無害,才可投入大量使用
4. 結構復雜的生態系統中的基因是較易被保存還是被淘汰
應該是容易, 結構復雜的生態系統穩定,與環境適應的基因被保存
簡單的生態系統內不穩定
但我認為容基因能否被保存主要取決於其所決定的性妝能否適應變化的環境,生態結構越復雜,基因庫越多樣,越容易保存,不易發生基因漂變
簡單的生態結構很容易發生基因漂變,從而喪失一些基因
5. 生物多樣性指的是基因、物種、生態系統三個水平上的多樣性,說明三者之間的關系
保護生物多樣性,首先要了解生物多樣性的含義。根據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生物多樣性的定義是:「生物多樣性是指所有來源的形形色色的生物體,這些來源包括陸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態系統及其所構成的生態綜合體;這包括物種內部、物種之間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據化石考證,地球上的低級生命形式(細菌與藍藻)是出現在40億年前。由於生命的進化,逐漸形成了地球上的生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包括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物種及其所擁有的基因,各物種之間及其與生境之間的相互作用所構成的生態系統及其生態過程。生物多樣性是概括性的術語,通常認為有三個水平,即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有的學者認為生物多樣性還有第四個水平,即景觀多樣性。
遺傳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概念
廣義的遺傳多樣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所攜帶的遺傳信息的總和,通常談及生態系統多樣性或物種多樣性時也就包含了各自的遺傳多樣性。狹義的遺傳多樣性主要指種內不同群體之間或一個群體內不同個體的遺傳變異總和。各種栽培植物和家養動物及其地方品種、野生近緣種都擁有異常豐富的遺傳多樣性。因此物種內的多樣性是物種以_上各水平多樣性的重要來源,遺傳變異、生活史特點、種群動態及其遺傳結構等決定或影響著一個物種與其他物種及環境之間相互作用的方式。而且種內遺傳多樣性是一個物種對人為干擾能否成功地反應的決定因素。物種的遺傳變異愈豐富,對環境適應性就愈廣,也就是說群體內的遺傳多樣
性反映了物種的進化潛力。一個種群內的個體在基因上是互有差異的,由於個體具有略有區別的基因類型,因而表現出各種遺傳變異。基因是特定蛋白質編碼的染色體單位。這些略有差異的基因類型就是等位基因(alleles),同時通過突變(mutation也可以出現差異,突變發生在脫氧核糖核酸(DNA)中。由基因構成單個染色體。不相同的等位基因中的一個基因可以產生出在結構和功能.上不同的蛋白質類型,從而影響有機體的生理發育圖。因此在研究遺傳多樣性時要考慮形態多態性、染色體多態性、蛋白質多態性及DNA多態性。
物種多樣性
它指有生命的有機體即動物、植物、微生物物種的多樣化。全世界科學家對物種數量還沒有精確的估計,其變化幅度為500萬至5000萬種,甚至多達1億種。而現在已定名或描述的物種僅有1401萬或170萬種。要搞清物種數量及系統進化必須依賴於分類學、生物系統學和生物地理學的研究。分類學是對有機體進行分類的理論和實踐。生物系統學是研究有機體的類別、多樣性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科學。生物地理學是研究有機體過去和現在分布的科學。它試圖闡明有機體及其較高級分類群分布的多種多樣格局。Candello(1820)把生物地理學劃分為兩個分支,即歷史生物地理學和生態生物地理學。歷史生物地理學主要研究地球的自然地理變遷、物種的形成和滅絕、物種的散布、特有現象、分省現象、不連續性、通過古代抱粉和化石來分析生物地理歷史。生態生物地理學主要研究近代的自然環境變遷以及物種分布的限制因子等。在自然界中的物種形成不斷延續到現在,也必然會延續到將來。物種在演化過程中,種群經常在遺傳上發生變化,這種變化可能是生物學的(由於食物改變及競爭關系),或者是環境的(氣候變化、水的有效性、土壤特徵等)因素。當種群在遺傳上有很多變化,再也不能與產生它的原生種進行交配時,就形成了新種。這類新的物種形成被稱為系統進化(phyletio evolution)。由一個原生祖先進化為兩個或更多的新種,這可能是由於地理障礙如江河、山脈、海洋,致使該物種不能超越,妨礙了同種內不同種群間的交流,使這些種群在遺傳上適應了特定的新的島嶼、山地和深谷環境。這種地方性適應過程,並導致形成新種,稱之為適應輻射(adaptive radiation )。在正常情況下新種的起源是一個漫長過程,發生是以數千年計,至少須幾百年。新科、新屬的演化過程更慢,可能經歷幾十萬甚至幾百萬年,即使地球上不斷有新種形成,但現今物種滅絕速度大約超過新種形成速度的1000倍,這是十分嚴峻的形勢。
研究某一地區的物種多樣性時我們不僅要計算其物種數量即物種豐富度,更重要地要估算其種以上的高級分類單位屬、科、目和門等的豐富程度,也就是分類群的多樣性。在傳統地考慮物種多樣性時,對一個地區的單型的分類群給以較高的評價,如銀杏(Ginkgo biloba)在分類學上或進化上是孤立的。當物種分布范圍有一定限制時,稱為特有現象,例如銀杉屬(Cathaya)只生長在我國中南部,白鰭豚(lipotes vexillifer)只生長在洞庭湖及長江中下游,所以稱為中國的特有屬和特有種。由於動植物類群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的遷移、滅絕和進化,導致世界不同地區在動植物區繫上的多樣性、復雜性和特有性。因此在研究一個地區物種多樣性時,對該地區的特有屬和特有種亦予以充分的注意。
生態系統多樣性
生態系統多樣性是指生物圈內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以及生態系統內生境差異、生態過程變化的驚人的多樣性川。生境是指無機環境,包括氣候、土壤、地貌和水文等。生物群落是占據一定地段上生活在一起的物種,它們是存在著相互作用的群體。生物群落與其所生存的環境,發生相互作用,構成的生態綜合體稱之為生態系統。生態系統與外界環境之間不斷地發生相互作用,也就是對太陽能量的固定、分配和喪失,生物地球化學循環和水分循環等多種多樣的生態過程,並不斷發生生態系統的動態變化。
生態系統是由各種不同生物群落所組成的,生物群落多樣性是指群落的組成、結構和動態(包括演替和波動)方面的多樣化。組成生態系統的生物群落一般具有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群落的垂直結構往往由不同物種所組成。以森林生態系統為例,森林的林冠層及其亞層、灌木層、草本層、枯枝落葉層和土壤層都由不同生物所組成。它們在生態過程中發揮不同的功能。林中的枯立木或倒木常常是很多生物如鳥類、真菌、無脊椎動物的棲息地。具有復雜垂直結構的生態系統常常擁有極為豐富的物種。生態系統的水平結構常常與生態位(niche)多樣性相聯系。每一物種
為了維待它們種群的生存、繁殖,必須有一定物理環境,以此得到所需能量和營養物質,並逃避它們的天敵。每個物種在系統中所佔的位量稱之為生態位。生態位是復雜和多維的。它為物種提供所需要土資源的組合。如植物種的生態位由下列因素組成,即該種分布的土壤類型、土壤濕度及養分狀況,它接受光照的總量,它的授粉系統以及種子散布機理。動物物種生態位包括它所佔據的棲息地類型,它全年進食的食物類型,對越冬場所的需求。因此,每一物種的生態位是該種在生態系統中的生存空間。
導致生態系統多樣性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由於生態系統是由具有不同營養特點的生物所組成,也就是營養多樣性。植物是第一性生產者,是生態系統所有其他生物的食物源泉,一也是食物鏈或食物網的起點。在生態系統中存在著各種草食動物、肉食動物、雜食動物、分解者生物、互惠共生生物、附生生物、腐生生物以及共棲生物等。它們構成了生態系統復雜的食物網,這些具有不同營養特點生物對生態系統過程具有十分重要的貢獻,它們導致了能流、物流的多樣化過程,以及生物之間復雜的相互作用。
生態系統中的物種常常由不同年齡結構的種群所組成,物種的動態變化,特別是優勢種、關鍵種的變化會導致整個生態系統的動態發展。
景觀多樣性
這是指由不同類型景觀要素或生態系統構成的空間結構、功能機制和時間動態方面的多樣化或變異性。景觀的定義是「由一組以相似方式重復出現的,由相互作用的生態系統所組成的異質性的陸地區域」。景觀基本結構是由斑塊(patch)、廊道(corridor)和基質(marix)組成。斑塊是指動植物群落或非生命物體如裸露岩石和土壤以及建築物等。廊道是指不同於兩側基質的狹長地帶,如樹牆、防護林、河流、道路等,這些大多由人
類干擾所形成。基質是景觀中面積最大、連續性最高的景觀要素,它在景觀動態中起著重要作用。景觀的功能是指生態系統之間物種、能量和物質的流動。景觀動態是指結構與功能隨著時間的變化。自然干擾、人類活動和植被演替或波動是景觀發生動態變化的主要原因。景觀多樣性原則上為生態系統多樣性更高的等級單位,更為宏觀。
以上介紹了生物多樣性4個等級水平,人們還從生物多樣性的4個組織水平來研究生物多樣性的組成、結構和功能。生物多樣性組成有基因、物種和種群、群落和生態系統、景觀類型。結構有基因結構、種群結構、外貌和生境結構、景觀格局。功能有遺傳過程、種群統計過程和生活史、種間相互作用和生態系統過程、景觀過程、干擾和土地利用趨勢。此外還提出了文化多樣性,這是指不同文化背景下,或在同一文化背景下,對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持續利用的方式。在社會經濟驅動力和人類活動影響下,生物多樣性的價值及各種保護和利用措施會發生巨大的變化,也就是人類認識到生物多樣性在社會、倫理、信仰和民族生物學中的重要作用。
6. 菌相依腸道微生態基因檢測都有哪些特點
1.科學的實驗設計
2.雙可變區特有的引物設計
3.詳盡的分析報告
4.專業的健康建議
明確易讀、簡單易行。
7. 生態穩定是靠物種多樣性還是基因多樣性
靠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共同決定
物種多樣性
常用物種豐富度來表示。所謂物種豐富度是指一定面積內種的總數目。到目前為止,已被描述和命名的生物種有160萬種左右,但科學家對地球上實際存在的生物種的總數估計出入很大,由500萬到1億種。其中以昆蟲和微生物所佔的比例最大。
基因多樣性
不同基因的玉米圖冊
代表生物種群之內和種群之間的遺傳結構的變異。每一個物種包括由若干個體組成的若干種群。各個種群由於突變、自然選擇或其他原因,往往在遺傳上不同。因此,某些種群具有在另一些種群中沒有的基因
突變(等位基因),或者在一個種群中很稀少的等位基因可能在另一個種群中出現很多。這些遺傳差別使得有機體能在局部環境中的特定條件下更加成功地繁殖和適應。
不僅同一個種的不同種群遺傳特徵有所不同,即存在種群之間的基因多樣性;在同一個種群之內也有基因多樣性──在一個種群中某些個體常常具有基因突變。這種種群之內的基因多樣性就是進化材料。具有較高基因多樣性的種群,可能有某些個體能忍受環境的不利改變,並把它們的基因傳遞給後代。
環境的加速改變,使得基因多樣性的保護在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基因多樣性提供了栽培植物和家養動物的育種材料,使人們能夠選育具有符合人們要求的性狀的個體和種群。
生態系統多樣性
既存在於生態系統之間,也存在於一個生態系統之內。在前一種情況下,在各地區不同背景中形成多樣的生境,分布著不同的生態系統;在後一種情況下,一個生態系統其群落由不同的種組成,它們的結構關系(包括垂直和水平的空間結構,營養結構中的關系,如捕食者與被捕者、草食動物與植物、寄生物與寄主等)多樣,執行的功能不同,因而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也不一樣。
總之,物種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最直觀的體現,是生物多樣性概念的中心;基因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內在形式,一個物種就是一個獨特的基因庫,可以說每一個物種就是基因多樣性的載體;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外在形式,保護生物的多樣性,最有效的形式是保護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生態多樣性 - 特點
我國是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在全世界佔有十分獨特的地位。1990年生物多樣性專家把我國生物多樣性排在12個全球最豐富國家的第8位。在北半球國家中,我國是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國家。我國生物多樣性的特點如下。
1.物種高度豐富 我國有高等植物3萬余種,僅次於世界高等植物最豐富的巴西和哥倫比亞。
2.特有屬、種繁多 我國高等植物中特有種最多,約17 300種,佔全國高等植物的57%以上。581種哺乳動物中,特有種約110種,約佔19%。尤為人們所注意的是有活化石之稱的大熊貓、白鰭豚、水杉、銀杏、銀杉和攀枝花蘇鐵,等等。
3.區系起源古老 由於中生代末我國大部分地區已上升為陸地,在第四紀冰期又未遭受大陸冰川的影響,所以各地都在不同程度上保存著白堊紀、第三紀的古老殘遺成分。如松杉類植物,世界現存7個科中,我國有6個科。動物中的大熊貓、白鰭豚、羚羊、揚子鱷、大鯢等都是古老孑遺物種。
4.栽培植物、家養動物及其野生親緣種的種質資源異常豐富 我國有數千年的農業開墾歷史,很早就對自然環境中所蘊藏的豐富多彩的遺傳資源進行開發利用、培植繁育,因而我國的栽培植物和家養動物的豐富度在全世界是獨一無二、無與倫比的。例如,我國有經濟樹種1 000種以上。我國是水稻的原產地之一,有地方品種50 000個;是大豆的故鄉,有地方品種20 000個;有葯用植物11 000多種等等。
生態多樣性圖冊
5.生態系統的類型豐富 我國具有陸生生態系統的各種類型,包括森林、灌叢、草原和稀樹草原、草
甸、荒漠、高山凍原等。由於不同的氣候、土壤等條件,又進一步分為各種亞類型約600種。如我國的森林有針葉林、針闊混交林和闊葉林;草甸有典型草甸、鹽生草甸、沼澤化草甸和高寒草甸等。除此之外,我國海洋和淡水生態系統類型也很齊全。
6.空間格局繁復多樣 我國地域遼闊,地勢起伏多山,氣候復雜多變,從北到南,氣候跨寒溫帶、溫帶、暖溫帶、亞熱帶和熱帶,生物群落包括寒溫帶針葉林、溫帶針闊葉混交林、暖溫帶落葉闊葉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熱帶季雨林。從東到西,隨著降水量的減少,在北方,針闊葉混交林和落葉闊葉林向西依次更替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化草原、草原化荒漠、典型荒漠和極旱荒漠;在南方,東部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分布於江南丘陵)和西部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分布於雲貴高原)在性質上有明顯的不同,發生不少同屬不同種的物種替代。
8. 生態系統生物基因生物種類的多樣性怎麼維護
A、由分析可知,生物多樣性的內涵通常包括三個方面,即生物種類的多樣內性、基因的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容的多樣性.故A錯誤.
B、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包括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和生活環境的多樣性,因此,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受到影響時,會影響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和基因的多樣性.因此,保護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有利於維護基因的多樣性.故B正確.
C、基因的多樣性導致了生物種類的多樣性,生物種類的多樣性組成了不同的生態系統,因此生物的種類越豐富,生態系統往往就越穩定.故C錯誤.
D、不同物種(兔和小麥)之間基因組成差別很大,同種生物不同個體之間之間(如兔,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別,.故D錯誤.
故選:B.
9. 研究 生態和進化基因組學的 導師 哪個個比較強
研究 生態和進化基因組學的 導師 哪個個比較強
懸賞分:0 - 離問題結束還有 14 天 17 小時
北京院校~~~~
10. 生態基因騙我幾千元怎麼辦
如果他騙你錢的話還是很好解決的,你直接打電話報警吧,最好留好證據,這樣的話很容易把他們抓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