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提高綠色植物的生態效益
1. 垃圾分類的知識有哪些
1、有害垃圾抄:主要包括廢電池(鎘鎳電池、氧化汞電池、鉛蓄電池等),廢熒光燈管(日光燈管、節能燈等),廢溫度計,廢血壓計,廢葯品及其包裝物,廢油漆、溶劑及其包裝物,廢殺蟲劑、消毒劑及其包裝物,廢膠片及廢相紙等。
2、易腐垃圾:主要包括相關單位食堂、賓館、飯店等生產的餐廚垃圾,居民日常生活產生的廚余垃圾,農貿市場、農產品批發市場產生的蔬菜瓜果垃圾、腐肉、肉碎骨、蛋殼、畜禽產品內臟等。
3、可回收物:主要包括廢紙、廢塑料、廢金屬、廢包裝物、廢舊紡織物、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廢玻璃、廢紙塑鋁復合包裝等。
4、其他垃圾:指出上述類別之外的其他生活垃圾。
5、廚余垃圾(上海稱濕垃圾)包括剩菜剩飯、骨頭、菜根菜葉、果皮等食品類廢物。經生物技術就地處理堆肥,每噸可生產0.6~0.7噸有機肥料。
2. 植樹有哪些好處
植樹的好處有:
一,保持水土
植樹能夠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
我國許多地方植被覆蓋率低,水土流失嚴重。特別是黃河流域,由於土質鬆散,每到雨季,雨水沖刷,大量泥沙流入黃河,致使河水變渾,河床增高,給防洪防汛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困難。而多植樹,就可以控制水土的流失。
二,抵擋風沙
風沙所到之處,田園會被埋葬,城市會變成廢墟。要抵禦風沙的襲擊,必須造防護林,以減弱風的力量。大量植樹造林,就可以形成一道道防護林,減少風的速度和力量,固定沙丘,起到控制風沙的作用。
三,清除空氣污染
據統計,一畝樹林一年可以吸收灰塵2萬~6萬千克,每天能吸收67千克二氧化碳,釋放出48千克氧氣;一個月可以吸收有毒氣體二氧化硫4千克,一畝松柏林兩晝夜能分泌2千克殺菌素,可殺死肺結核、傷寒、白喉、痢疾等病菌。
四,增加經濟收入
不少水果、葯材都是林產品;如茶葉、橡膠、新碳等都是重要的經濟樹木。
(2)為了提高綠色植物的生態效益擴展閱讀:
植樹造林不僅可以綠化和美化家園,同時還可以起到擴大山林資源、防止水土流失、保護農田、調節氣候、促進經濟發展等作用,是一項利於當代、造福子孫的宏偉工程。為了保護林業資源,美化環境,保持生態平衡,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根據本國實際情況設立了植樹節。
中國的植樹節定於3月12日。3月12日是孫中山先生逝世紀念日。孫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視林業建設。他任臨時大總統的中華民國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12年5月設立了農林部,下設山林司,主管全國林業行政事務。
1914年11月頒布了我國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1915年7月,政府又規定將每年「清明」定為植樹節。1979年2月,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根據國務院的提議,通過了將3月12日定為我國植樹節的決議。
這項決議的意義在於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植樹造林,加快綠化祖國和各項林業建設的步伐。將孫中山先生與世長辭之日定為我國植樹節,也是為了緬懷孫中山先生的豐功偉績,象徵中山先生生前未能實現的遺願將在新中國實現並且要實現得更好。
3. 如何使用農家肥(綠肥)種植農作物,可使作物有很好效果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說說什麼是綠肥:凡是利用植物綠色體作為肥料的,都可以被稱之為綠肥。
如果按照來源分,可以將綠肥分為人工栽培式綠肥和野生綠肥,前者利用率較高。但在農村農民一般分為豆科綠肥和非豆科綠肥,因為豆科植物有較強的固氮性,具有其它類型綠肥所不由的特徵。目前常見的綠肥有紫雲英和黃豆、大豆等,今天咱們就來說說綠肥的用法。
綠肥施用的前提是綠肥的選擇,不同的綠肥有著不同的作用,我們在使用時要結合主要農作物特徵和當地生態環境,選擇最優質的綠肥。當然如果是以提高經濟效益為目的種植綠肥,那麼還得考慮綠肥的價值性。
4. 園林\道路綠化有哪些植物
城市道路綠化植物的選擇,主要考慮藝術效果和功能效果。
1.喬木的選擇。喬木在街道綠化中,主要作為行道樹,作用主要是夏季為行人遮蔭、美化街景,因此選擇品種時主要從下面幾方面著手:
(1)株形整齊,觀賞價值較高(或花型、葉型、果實奇特,或花色鮮艷,或花期長),最好葉秋季變色,冬季可觀樹形、賞枝幹;
(2)生命力強健,病蟲害少,便於管理,管理費用低,花、果、枝葉無不良氣味;
(3)樹木發芽早、落葉晚,適合本地區正常生長,晚秋落葉期在短時間內樹葉即能落光,便於集中清掃;(4)行道樹樹冠整齊,分枝點足夠高,主枝伸張、角度與地面不小於30度,葉片緊密,有濃蔭;(5)繁殖容易,移植後易於成活和恢復生長,適宜大樹移植;(6)有一定耐污染、抗煙塵的能力;(7)樹木壽命較長,生長速度不太緩慢。目前應用較多的有雪松、國槐、合歡、欒樹、垂柳、饅頭柳、杜仲、白蠟等。
2.灌木的選擇。灌木多應用於分車帶或人行道綠帶(車行道的邊緣與建築紅線之間的綠化帶),可遮擋視線、減弱雜訊等,選擇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枝葉豐滿、株形完美,花期長,花多而顯露,防止過多萌孽枝過長妨礙交通;
(2)植株無刺或少刺,葉色有變,耐修剪,在一定年限內人工修剪可控制它的樹形和高矮;
(3)繁殖容易,易於管理,能耐灰塵和路面輻射。應用較多的有大葉黃楊、紫葉小櫱、月季、紫蔽、丁香、紫荊、連翹等。
3.地被植物的選擇。目前,大多數城市主要選擇冷季型草坪作為地被植物,根據氣候、溫度、濕度、土壤等條件選擇適宜的草坪草種是至關重要的;另外多種低矮花灌木均可作地被應用,如棣棠等。
4.草本花卉的選擇。一般露地花卉以宿根花卉為主,與喬灌草巧妙搭配,合理配置:一、二年生草本花卉只在重點部位點綴,不宜多用。
道路綠化中行道樹種植設計形式
(1)樹帶式。交通、人流不大的路段,在人行道和車行道之間,留出一條不加鋪裝的種植帶,一般寬不小於1.5米,植一行大喬木和樹籬,如寬度適宜,則可分別植兩行或多行喬木與樹籬;樹下鋪設草皮,留出鋪裝過道,以便人流或汽車停站。
(2)樹池式。在交通量較大,行人多而人行道又窄的路段,設計正方形、長方形或圓形空地,種植花草樹木,形成池式綠地。正方形以邊長1.5米較合適,長方形長、寬分別以2米、1.5米為宜,圓形樹池以直徑不小於1.5米為好;行道樹的栽植點位於幾何形的中心,池邊緣高出人行道8厘米--10厘米,避免行人踐踏,如果樹池略低於路面,應加與路面同高的池牆,這樣可增加人行道的寬度,又避免踐踏,同時還可使雨水滲入池內;池牆可用鑄鐵或鋼筋混凝土做成,設計時應當簡單大方。
行道樹種植時,應充分考慮株距與定干高度。一般株行距要根據樹冠大小決定,有4米、5米、6米、8米不等,若種植干徑為5厘米以上的樹苗,株距應定為6米--8米為宜;從車行道邊緣至建築紅線之間的綠化地段,統稱為人行道綠化帶,為了保證車輛在車行道上行駛時,車中人能夠看到人行道上的行人和建築,在人行道綠化帶上種植樹木,必須保持一定的株距,一般來說,株距不應小於樹冠的2倍。
城市幹道的植物配置
城市幹道具有實現交通、組織街景、改善小氣候的三大功能,並以豐富的景觀效果、多樣的綠地形式和多變的季相色彩影響著城市景觀空間和景觀視線。城市幹道分為一般城市幹道、景觀遊憩型幹道、防護型幹道、高速公路、高架道路等類型。各種類型城市幹道的綠化設計都應該在遵循生態學原理的基礎上,根據美學特徵和人的行為遊憩學原理來進行植物配置,體現各自的特色。植物配置應視地點的不同而有各自的特點。
(1)景觀遊憩型幹道的植物配置
景觀遊憩型幹道的植物配置應兼顧其觀賞和遊憩功能,從人的需求出發,兼顧植物群落的自然性和系統性來設計可供遊人參與游賞的道路。有「城市林蔭道」之稱的肇嘉浜路中間有寬21米的綠化帶,種植了大量的香樟、水杉、女貞等高大的喬木,林下配置了各種灌木和花草,同時綠地內設置了遊憩步道,其間點綴各種雕塑和園林小品,發揮其觀賞和休閑功能。
(2)防護型幹道的植物配置
道路與街道兩側的高層建築形成了城市大氣下墊面內的狹長低谷,不利於汽車尾氣的排放,直接危害兩側的行人和建築內的居民,對人的危害相當嚴重。基於隔離防護主導功能的道路綠化主要發揮其隔離有害有毒氣體、噪音的功能,兼顧觀賞功能。綠化設計選擇具有耐污染、抗污染、滯塵、吸收噪音的植物,如雪松、圓柏、桂花、珊瑚樹、夾竹桃等,採用由喬木群落向小喬木群落、灌木群落、草坪過渡的形式,形成立體層次感,起到良好的防護作用和景觀效果。
(3)高速公路的植物配置
良好的高速公路植物配置可以減輕駕駛員的疲勞,豐富的植物景觀也為旅客帶來了輕松愉快的旅途。高速公路的綠化由中央隔離帶綠化、邊坡綠化和互通綠化組成。中央隔離帶內一般不成行種植喬木,避免投影到車道上的樹影干擾司機的視線,樹冠太大的樹種也不宜選用。隔離帶內可種植修剪整齊、具有豐富視覺韻律感的大色塊模紋綠帶,綠帶中選擇的植物品種不宜過多,色彩搭配不宜過艷,重復頻率不宜太高,節奏感也不宜太強烈,一般可以根據分隔帶寬度每隔30~70米距離重復一段,色塊灌木品種選用3~6種,中間可以間植多種形態的開花或常綠植物使景觀富於變化。
邊坡綠化的主要目的是固土護坡、防止沖刷,其植物配置應盡量不破壞自然地形地貌和植被,選擇根系發達、易於成活、便於管理、兼顧景觀效果的樹種。
互通綠化位於高速公路的交叉口,最容易成為人們視覺上的焦點,其綠化形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大型的模紋圖案,花灌木根據不同的線條造型種植,形成大氣簡潔的植物景觀。另一種是苗圃景觀模式,人工植物群落按喬、灌、草的種植形式種植,密度相對較高,在發揮其生態和景觀功能的同時,還兼顧了經濟功能,為城市綠化發展所需的苗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4)園林綠地內道路的植物配置
園林道路是全園的骨架,具有發揮組織游覽路線、連接景觀區等重要功能。道路植物配置無論從植物品種的選擇上還是搭配形式(包括色彩、層次高低、大小面積比例等)都要比城市道路配置更加豐富多樣,更加自由生動。
園林道路分為主路、次路和小路。主路綠化常常代表綠地的形象和風格,植物配置應該引人入勝,形成與其定位一致的氣勢和氛圍。如在入口的主路上定距種植較大規格的高大喬木如懸鈴木、香樟、杜英、櫸樹等,其下種植杜鵑、紅花木、龍柏等整形灌木,節奏明快富有韻律,形成壯美的主路景觀。次路是園中各區內的主要道路,一般寬2~3米;小路則是供遊人在寧靜的休息區中漫步,一般寬僅1~1.5米。綠地的次幹道常常蜿蜒曲折,植物配置也應以自然式為宜。沿路在視覺上應有疏有密,有高有低,有遮有敞。形式上有草坪、花叢、灌叢、樹叢、孤植樹等,遊人沿路散步可經過大草坪,也可在林下小憩或穿行在花叢中賞花。竹徑通幽是中國傳統園林中經常應用的造景手法,竹生長迅速,適應性強,常綠,清秀挺拔,具有文化內涵,至今仍可在現代綠地見到。
城市道路綠化的布置形式
城市道路綠化的布置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其中斷面布置形式是規劃設計所用的主要模式,常用的城市道路綠化的形式有以下幾種:
(1)一板二帶式。這是道路綠化中最常用的一種形式,即在車行道兩側人行道分隔線上種植行道樹。此法操作簡單、用地經濟、管理方便。但當車行道過寬時行道樹的遮蔭效果較差,不利於機動車輛與非機動車輛混合行駛時的交通管理。
(2)二板三帶式。在分隔單向行駛的兩條車行道中間綠化,並在道路兩側布置行道樹。這種形式適於寬闊道路,綠帶數量較大、生態效益較顯著,多用於高速公路和人城道路綠化。
(3)三板四帶式。利用兩條分隔帶把車行道分成三塊,中間為機動車道,兩側為非機動車道,連同車道兩側的行道樹共為四條綠帶。此法雖然佔地面積較大,但其綠化量大,夏季蔽蔭效果好,組織交通方便,安全可靠,解決了各種車輛混合互相干擾的矛盾。
(4)四板五帶式。利用三條分隔帶將車道分為四條而規劃為五條綠化帶,以便各種車輛上行、下行互不幹擾,利於限定車速和交通安全;如果道路面積不宜布置五帶,則可用欄桿分隔,以節約用地。
(5)其它形式。按道路所處地理位置、環境條件特點,因地制宜地設置綠帶,如山坡、水道的綠化設計。
道路綠化作為城市中的主要組成部分,在現代城市建設中的作用日益突出,道路綠化也直接關繫到一個城市的精神內涵,因此,城市的道路綠化是應作為城市建設的一個重點問題,相信只要我們能在這個問題上多努力,我國的城市道路建設將出現新的面貌,城市景觀得以發展,城市內涵也會得到提升。
5. 城市綠地的功能有哪些
城市綠地的功能:
1.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 (不同類型城市綠地光合作用效應比較)
理論上,每人所需要面積為10m2的樹林或25m2草坪的綠地。 世界環保局:每人就應有50㎡城市綠地,300 ㎡郊區綠地。
2、吸收有害氣體:有害氣體雖對植物生長不利, 但在一定條件下, 有許多植物對他們具有吸收和凈化作用
在散發有害氣體的污染源地區附近, 選擇與其相應的具有高吸收和強抗性能力的樹種進行綠化, 對於防止污染、凈化空氣是有很大意義的。
3、吸滯煙塵和粉塵: 植物, 特別是樹木對煙塵和粉塵有明顯的阻擋、過濾和吸附作用。這一方面由於枝葉茂密, 具有強大的減低風速的作用; 另一方面也由於葉子表面粗糙、有絨毛或黏性分泌物, 當空氣中的塵埃經過樹木時, 便附著於其葉面及枝幹上。
4、減少空氣中的含菌量:綠地可以減少空氣的含菌數量, 這一方面是由於綠地上空灰塵減少, 從而減少了黏附其上的細菌; 另外一方面還由於許多植物本身具有分泌殺菌素的能力, 如懸鈴木、檜柏、白皮鬆、雪松等都是殺菌能力較強的綠化樹種
5、凈化土壤
植物的根系能吸收大量有害物質, 從而具有凈化土壤的能力。
(5)為了提高綠色植物的生態效益擴展閱讀
城市綠地是指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為主要存在形態的城市用地。
它包含兩個層次的內容:
一是城市建設用地范圍內用於綠化的土地;
二是城市建設用地之外,對城市生態、景觀和居民休閑生活具有積極作用、綠化環境較好的區域。
心理功能
植物對人類有著一定的心理功能。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不斷深化對這一功能的認識。在城市中使人鎮靜的綠色和藍色較少,而使人興奮和活躍的紅色、黃色在增多。因此,在綠地的光線則可以激發人們的生理活力,使人們在心理上感覺平靜。
綠色使人感到舒適,能調節人的神經系統。植物的各種顏色對光線的吸收和反射不同,青草和樹木的青、綠色能吸收強光中對眼睛有害的紫外線。對光的反射,青色反射36%,綠色反射47%,對人的神經系統、大腦皮層和眼睛的視網膜比較適宜。
6. 能表徵土地利用生態效益的指標是()1綠色植物覆蓋率2單位耕地馬力數3建築密度4土地墾殖率
這個題目如果是選擇題,我覺得該選4
7. 怎樣種好樹莓
溫度:在抄15-20℃的地方均可種植;光照:充足陽光;水分:乾旱季節人工灌溉;土壤:在pH5.0-7.0的土壤,必須要透氣;施肥:常用有機肥料或腐殖質、動物糞便、油餅都是對其生長有益處。此外,還要修剪枝條和雜草處理。
樹莓一般指山莓。山莓(學名:RubuscorchorifoliusL.f.),又名樹莓、山拋子、牛奶泡、撒秧泡,三月泡、四月泡、龍船泡,大麥泡、泡兒刺,刺葫蘆、饅頭菠、高腳波、山泡,直立灌木,高1-3米;枝具皮刺,幼時為柔毛。單葉,卵形至卵狀披針形,多生在向陽山坡、山谷、荒地、溪邊和疏密灌叢中潮濕處。
8. 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三者之間的異同
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區別為:性質不同、質量標准不同、生產不同。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都是健康安全的食品。
一、性質不同
1、無公害農產品:無公害農產品是指產地環境、生產過程、產品質量符合國家有關標准和規范的要求,經認證合格獲得認證證書並允許使用無公害農產品標志的未經加工或初加工的食用農產品。
2、綠色食品:綠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按照特定生產方式生產,經專門機構認定,許可使用綠色食品標志商標的無污染的安全、優質、營養類食品。
3、有機食品:有機食品是指來自有機農業生產體系,根據有機農業生產要求和相應標准生產加工,並且通過合法的、獨立的有機食品認證機構認證的農副產品及其加工品。
二、質量標准不同
1、無公害農產品:無公害農產品質量標准參照國內普通食品衛生標准。
2、綠色食品:綠色食品質量標准參照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標准。
3、有機食品:有機食品質量標准參照歐盟和國際有機運動聯盟(1POAM)的有機農業和產品加工基本標准。
三、生產不同
1、無公害農產品: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必須在良好的生態環境下,遵守無公害農產品技術規程,可以科學、合理地使用化學合成物。
2、綠色食品:綠色食品生產是將傳統農業技術與現代常規農業技術相結合。
3、有機食品:有機食品生產必須採用有機生產方式,絕對禁止使用農葯,化學色素和防腐劑等化學物質,不使用基因工程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