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途生態游
A. 成都周邊一日游景點
寬窄巷子>蜀韻園
寬窄巷子是的一張有著悠久歷史成都名片,在這里您能觸專摸到歷史的痕跡,也能屬體味到成都最原滋原味的休閑生活方式,走進寬窄巷子,就走進了最成都、最世界、最古老、最時尚的老成都名片。
走進寬窄巷子推薦到蜀韻園坐坐,在這里可以一邊喝茶一邊看川劇變臉,感受成都的慢節奏生活,享受閑暇愜意慵懶漫時光~
公交車線路:寬窄巷子鄰近於天府廣場、人民公園、琴台路、百花潭公園等。可以乘坐:5路、13路、43路、47路、58路、64路、78路、81路、163路等公交車在「金河路」站下車,或乘坐62路、70路、93路、163路、340路等公交車在「長順上街」站下車。
B. 什麼是生態旅遊
生態旅遊(ecotourism)是由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特別顧問謝貝洛斯.拉斯喀瑞(Ceballas-Lascurain)於1983年首次提出。 當時就生態旅遊給出了兩個要點,其一是生態旅遊的對象是自然景物;其二是生態旅遊的對象不應受到損害。
在全球人類面臨生存的環境危機的背景下,隨著人們環境意識的覺醒,綠色運動及綠色消費席捲全球,生態旅遊作為綠色旅遊消費,一經提出便在全球引起巨大反響,短短十六年後的今天,生態旅遊的概念迅速普及到全球,其內涵也得到了不斷的充實,針對目前生存環境的不斷惡化的狀況,旅遊業從生態旅遊要點之一出發,將生態旅遊定義為「回歸大自然旅遊」和「綠色旅遊」;針對現在旅遊業發展中出現的種種環境問題,旅遊業從生態旅遊要點之二出發,將生態旅遊定義為「保護旅遊」和「可持續發展旅遊」。同時,世界各國根據各自的國情,開展生態旅遊,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態旅遊.
生態旅遊發展較好的西方發達國家首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這些國家的生態旅遊對象從人文景觀和城市風光轉為謝貝洛斯. 拉斯喀瑞所指定的「自然景物」,即保持較為原始的大自然,這些自然景物在其國內定位為自然生態系統優良的國家公園、在國外定位為以原始森林為主的優良生態系統,這就使不少發展中國家成為生態旅遊目的地,其中加勒比海地區和非洲野生動物園成為生態旅遊熱點區域。
根據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估計,1988年,發展中國家旅遊收入為5500億美元,其中生態旅遊為120億。在哥斯大黎加,每年接待的國際遊客中,幾乎半數以上是去欣賞熱帶雨林的生態旅遊者。據世界旅遊組織統計,1994年去非洲的國際旅遊者為1857.73萬人次,其中生態旅遊者占相當比例。 在西方發達國家,周末和節假日到大自然去旅遊已成為一種時尚。 西方發達國家在生態旅遊活動中極為重視「保護旅遊對象。」在生態旅遊開發中,避免大興土木等有損自然景觀的做法,旅遊交通以步行為主,旅遊接待設施小巧,掩影在樹叢中,住宿多為帳蓬露營,盡一切可能將旅遊對旅遊對象的影響降至最低。在生態旅遊管理中,提出了「留下的只有腳印,帶走的只有照片」等保護環境的響亮口號,並在生態旅遊目的地設置一些解釋大自然奧秘和保護與人類攸息相關的大自然標牌體系及喜聞樂見的旅遊活動,讓遊客在愉怡中增強環境意識,使生態旅遊區成為提高人們環境意識的天然大課堂。
過去,西方旅遊者喜歡到熱帶海濱去休閑度假,熱帶海濱特有的溫暖的陽光(Sun)、碧藍的大海(sea)和舒適的沙灘(Sand),使居住於污染嚴重、競爭激烈的西方發達國家遊客的身心得到平靜,「三S」作為最具吸引力旅遊目的地成為西方人所嚮往的地方。隨著生態旅遊的開展,遊客環境意識的增加,西方遊客的旅遊熱點從「三S」轉「三N」,即到大「自然(Nature)」中,去緬懷人類曾經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懷舊(Nostolgia )」情結, 使自己在溶入自然中進入「天堂(Nirvana)」最高精神境界。 從「三S」到「三N」標志著人類從身體享樂為主的旅遊追求轉變為以精神追求為主的生態旅遊追求。
中國的旅遊業在嘗試,並將1999年定為「中國生態旅遊年」。
生 態 旅 游 指 南
旅遊者應該:
尊重地方文化,不要把城市生活習慣帶到你所參觀的地方;
不要太靠近野生動物,同時不要去喂養它們;
不要收集受保護和瀕危的動植物和它們的樣品;
不要購買受保護和瀕危的動植物或它們的製品;
將所有廢物丟入垃圾桶,不要污染水和土壤;
在參觀一個地方之前,要了解當地的自然和文化特點;
通過訪問,對你的日常生活與環境的關系取得更清楚的認識;
通過你的旅遊經歷,要生活得和大自然更接近,並且保持自己的生活方式更利於自然保護。
旅行社和導游應該:
帶著自然旅遊和有益於環境的目的來制定計劃;
選擇可以開展生態旅遊的旅遊景點;
在計劃階段,聽取專家、保護組織和當地社區的意見;
每個旅行團最好不要超過20人;
培訓導游,使他們理解和執行生態旅遊的概念;
盡量安排熟悉當地自然和文化的地方導游;
盡量選擇由當地人經營的旅館,並向旅遊者建議購買對環境有益的紀念品;
盡量鼓勵旅遊者與當地人進行交流;
向當地社區和旅遊者徵求意見以改進下一次旅行的組織安排。
飯店、旅店應該:
選擇對環境產生最小影響的地方為旅遊者提供食宿;
建築物的設計應盡量減少對當地自然和文化的影響;
時刻注意如能源利用和排水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不要給旅遊者提供不必要的舒適和服務;
盡量向旅遊者介紹當地的自然和文化;
盡量和當地的自然愛好者、環境保護團體和旅遊者中心及教育機構交流信息;
盡量利用當地產品提供食品和紀念品;
與當地社區保持溝通;
盡量參加與保護自然以及保留當地文化有關的教育活動。
保護區管理者應該:
研究保護區的適宜遊客量,以便控制和阻止過度利用旅遊資源;
限制對自然有負面影響的活動並推薦對自然影響最小的活動;
建立一種機制,以便使旅遊獲得的利潤用於保護區的保護;
建立環境教育設施,例如遊客中心、知識講解標牌;
提供有關自然和地方文化的信息和教育工作者教育材料;
收集科學數據作為生態系統管理和環境教育的依據;
對生態旅遊組織者或導游提供學習和培訓的機會;
配合非政府組織和志願團體開展環境教育活動;
把生態旅遊作為保護區管理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監測旅遊的影響,並通報給經營者、自然保護團體及地方社區,並監督協調在保護區內及周邊地區的旅遊經營活動;
建立生態旅遊示範區。
C. 生態農業旅遊的模式
農業資源占優勢的特色產業帶動模式(觀賞+學習+參與型)
對於那些擁有特色農產品的生態農業區來說,可以以農產品為核心,進行圍繞某一種或幾種特色農產品展開的主題輻射發展模式。也就是指在一個鄉或村的范圍內,依據所在地區獨特的優勢,圍繞特色的生態農產品或產業鏈,實行專業化生產經營,一村一業發展壯大來帶動鄉村綜合發展的一種新模式。專業村鎮是這種模式的代表,需要三個基本條件:具有生產某種特色生態農產品的歷史傳統和自然條件;有相應的產業帶動,市場需求旺盛;需要有帶動者通過產業集群形成一定的規模 。
例如:我們把以果園、育種種植為主題的農業生態旅遊推向市場,把果品作為核心,關聯帶動果園的觀光休閑、科技園區果苗培育種植的科技學習、農家的果品品嘗節、工廠的加工包裝參觀等果旅消費,這樣不僅可以打通果品銷售的呆滯環節,也盤活了所有資源和資產,帶動了當地農副產業的快速發展。桂林永福縣的羅漢果就可以借用其「羅漢果之鄉」的美名,打造一條「三高」生態農業與旅遊相聯動的模式。桂林恭城瑤族自治縣的生態農業建設從1983年就開始起步了,這20多年來,通過抓沼氣建設來解決農村能源問題,通過科學探索找到了沼氣與養殖、種植的內在聯系,最終建成了「三位一體」的生態農業模式。恭城瑤族自治縣開展以「三位一體」生態農業為重點和核心的生態示範區建設,較好地解決了經濟和環境保護的問題,符合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在西部大開發中要「切實搞好生態保護和建設」的要求,對廣大農村特別是西部農村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借鑒意義。2000年5月,聯合國國際能源署「可再生能源研討會」在桂林召開,37個國家和地區的70多位專家到恭城參觀,稱贊恭城縣生態農業為「發展中國家農村生態經濟發展的典範」。近幾年,恭城縣把生態農業的發展與旅遊開發結合起來,又被有關部門連續列為「科技進步先進縣」、「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國家級生態農業試點縣」「國家級農業旅遊示範點」等等。當地從生活到生產,從種植到養殖,從農業到副業都達到了高科技、高產量、高效益的三高標准,應該充分挖掘生態農業的觀賞性、學習性、參與性,讓現有生態農業資源的利用價值最大化。
這類農業資源占優勢的地區在今後的發展中應更加註重農業新技術的引進和推廣力度,全面改造傳統種養技術,發展更完善的生態農業,在大力扶持和發展旅遊的同時一定不能脫離了農業這一根基;並且從旅遊開發的角度發展未來的生態農業,使傳統經濟型農業向現代旅遊型生態農業轉變。游覽區內的農業科技示範園、生態農業示範園、科學普及示範園,應該以濃縮的典型農業模式,展示農業發展的歷史與現實,展示特色農業生產景觀與經營模式,讓遊客了解足夠系統的農業生產進步的知識,使遊客與當地農業文化之間建立起一種情感聯系。
自然旅遊資源占優勢的「觀光+體驗」模式
對於那些擁有一定的農業資源,和其他地方相比特色不夠鮮明規模也存在著差距的地方,如果擁有較好的自然旅遊資源稟賦(清新的山水自然環境、美麗的田園風光、整潔舒適的鄉村居住環境等),就可以通過觀光游的模式將旅遊作為創造更高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途徑。游覽區內的農田果園、花卉苗圃、動植物飼養場應精心包裝,讓遊客找到返歸鄉村的真實感受,在優美的田園風光和勃發的自然生機中享受回歸自然的快感。
桂林陽朔是我國發展鄉村旅遊最早的縣城之一,「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堪稱甲桂林,群峰倒影山浮水,無水無山不入神」,精闢地概括了陽朔自然風光的特徵。 依託陽朔及周邊各鎮的自然田園風光來滿足遊客回歸自然,返璞歸真的需求,如歷村、福利古鎮、興坪漁村等,都可以滿足體驗型遊客的要求,「住農家屋,吃農家飯,干農家活,享農家樂」;體驗農事活動,組織遊客與農民一同採摘品嘗,或參加四時農事活動;農家訪問,考察生態農業生態村等活動。
當地鄉村的特色民居、鄉村工藝作坊、鄉村農事活動場所應為遊客提供能夠深入鄉村生活的空間,使遊客參與農耕活動、學習農作物的種植技術、農機具的使用技術、農產品加工技術以及農業經營管理等,親身體驗農產品生產過程。游覽區內提供的可採摘的直銷果園、農產品集市等,既讓遊客有機會購買鄉村旅遊產品,又充分體驗收獲的愉悅。
D. 請問生態游的含義
生態游的內涵應該包括三個方面:
1、體驗和感受自然生態環境
2、保護生態環境
3、發展當地經濟
E. 長沙市周邊一日游必去景點
長沙市周邊一日游必去景點有:楊開慧烈士紀念園、大圍山、長沙生態動物園、溈山風景名勝區、洋湖濕地景區。
1、楊開慧烈士紀念園
楊開慧烈士紀念園位於長沙市東北部,地處長沙、平江、汨羅三縣交界的開慧鎮,距離長沙市區約55公里,修建於1966年,現為副縣級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屬於長沙縣委管理的一級機構,承擔著文物保護、旅遊開發、宣傳教育、對外接待等功能。
2、大圍山
大圍山位於湖南省瀏陽市東北部,距省會長沙148公里。它以森林茂密,資源豐富,風景秀麗,氣候宜人,被稱為湘東綠色明珠。1992年經林業部批准為國家森林公園。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面積7萬余畝,頂峰海拔1607.9米.境內群山環抱,立峻挺拔,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植被豐富,種類繁多。
5、洋湖濕地景區
洋湖濕地景區位於長沙西南部、洋湖國際生態新城內,是兩型社會建設范圍內的長沙大河西先導區中的重點建設地區。北依嶽麓山、東臨湘江,地處連接長株潭的瀟湘大道西側,位於長沙市二環線和三環線之間,與湖南省人民政府隔江相望。
F. 生態游步道是什麼,有什麼標准
游步道是真正引導遊人深入景點、引人入勝的道路,在山巒、峽谷、水崖、小島專、叢林、水屬邊、花間和草地上均有鋪設,是完全融入大自然景觀的道路,採用的寬度為1-2.5米,也有小於1米的。游步道不僅是景觀的組織與聯系紐帶,同時由於其蜿蜒曲折或跌宕起伏帶來的景觀變化,從而帶給遊人不同的視覺體驗與遊憩享受。
游步道設計的原則
1、滿足基本功能的原則
2、審美原則
3、因地制宜、適地適路原則
4、安全舒適原則
生態游步道就應該是更加自然的吧
G. 旅遊對生態的影響都包括哪些
、破壞生態平衡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自然因素如水災、旱災、地震、台風、山崩、海嘯等。由自然因素引起的生態平衡破壞稱為第一環境問題。由人為因素引起的生態平衡破壞稱為第二環境問題。人為因素是造成生態平衡失調的主要原因。 人為因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使環境因素發生改變。如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活動產生大量的廢氣、廢水、垃圾等,不斷排放到環境中;人類對自然資源不合理利用或掠奪性利用,例如盲目開荒、濫砍森林、水面過圍、草原超載等,都會使環境質量惡化,產生近期或遠期效應,使生態平衡失調。 (2)使生物種類發生改變。在生態系統中,盲目增加一個物種,有可能使生態平衡遭受破壞。例如美國於1929年開鑿的韋蘭運河,把內陸水系與海洋溝通,導致八目鰻進入內陸水系,使鱒魚年產量由2000萬公斤減至5000公斤,嚴重破壞了內陸水產資源。在一個生態系統減少一個物種也有可能使生態平衡遭到破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我國曾大量捕殺過麻雀,致使一些地區蟲害嚴重。究其原因,就在於害蟲天敵麻雀被捕殺,害蟲失去了自然抑制因素所致。 (3)對生物信息系統的破壞。生物與生物之間彼此靠信息聯系才能保持其集群性和正常的繁衍。人為地向環境中施放某種物質,干擾或破壞了生物間的信息聯系,有可能使生態平衡失調或遭到破壞。例如自然界中有許多昆蟲靠分泌釋放性外激素引誘同種雄性成蟲交尾,如果人們向大氣中排放的污染物能與之發生化學反應,則雌蟲的性外激素就失去了引誘雄蟲的生理活性,結果勢必影響昆蟲交尾和繁殖,最後導致種群數量下降甚至消失。
H. 什麼叫生態觀光型農家生態游
所謂觀光型農家生態旅遊,就是利用農村的基本設備與田園景觀、農業生產場地、農業產品、農業經營活動、自然生態、農業自然環境、農村人文資源等,經過規劃設計,以發揮農業與農村休閑旅遊功能,增進旅遊者對農村、農業和農民的體驗,提升旅遊品質,並提高農民收益,促進農村發展的一種新型農業。田園環境是農業景觀中最主要的構成部分,是觀光農業景區建設的基礎。遊客不僅可觀光、采果、體驗農作、了解農民生活、享受鄉土情趣,而且可住宿、度假、游樂。此種觀光型的旅遊活動一般時間較短,多為「走馬觀花」。
生態觀光型農家生態旅遊是以農業活動為基礎,農業和旅遊業相結合的一種新型的交叉型產業。這種「農業+旅遊業」性質的農業生產經營形態,既可發展農業生產、維護生態環境、擴大鄉村游樂功能,又可達到提高農業效益與繁榮農村經濟的目的。
典型案例 成都龍泉驛——花果山傳奇憑借著毗鄰成都這座以休閑之風聞名的大城市的優勢,龍泉驛以生態農業觀光為主打的農村旅遊業發展得紅紅火火。每年一度的「中國成都國際桃花節」都在龍泉驛舉辦,巨大的節慶效應、優越的地理位置、長期穩定的客源,讓龍泉驛成為全國農村旅遊中叫得響的地方。
龍泉驛發展農村旅遊的資源可謂得天獨厚,生態環境良好,環境優美;生態農業特色明顯,類型多樣;人文景觀豐富,極富開發潛力和價值。龍泉驛的生態農村旅遊雖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其生態農業觀光旅遊以賞花、采果休閑等項目吸引遊客,旅遊產品比較單一,旅遊活動僅停留在吃農家飯、住農家房的層面上,缺乏對景區內生態農業資源和民俗文化內涵的深入挖掘,不利於當地農村旅遊的可持續發展。
I. 旅遊生態足跡怎麼計算
計算方法
汽油:____公升×轉換系數2.7=____KgCO2
用電:____度×轉換系數0.785=____KgCO2
食肉:____kg×轉換系數1.24=____KgCO2
飛機里程
短途(小於200km):____km×轉換系數
0.275=____KgCO2
中途(200-1000km):(____km-200)×轉換系數
0.105+55=____KgCO2
中途(200-1000km):(____km-200)×轉換系數
0.105+55=____KgCO2
長途(大於1000km):____km×轉換系數
0.139=____KgCO2
什麼是「碳足跡」?
·「碳足跡」來源於一個英語單詞「Carbon Footprint」。
·它標示一個人或者團體的「碳耗用量」,是指一個人的能源意識和行為對自然界產生的影響。
·在林林總總的碳足跡計算器中,我們選取了北京市林業碳匯工作辦公室監制的個人碳足跡計算器,可以從個人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分別進行碳排放計算。
·那麼,你每年的碳排放是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