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坪鎮生態立鎮
① 神農架林區路易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怎麼樣
神農架林區路易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是2017-07-19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版資或控股),注權冊地址位於神農架林區紅坪鎮紅花村紅坪林場老林灣管理所。
神農架林區路易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429021MA490MTW9T,企業法人杜德華,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神農架林區路易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中葯材、蔬菜、苗木花卉種植及銷售;羊、雞、豬、中蜂養殖及銷售;農產品購銷;預包裝食品、散裝食品、工藝美術品銷售。(涉及許可經營項目,應取得相關部門許可後方可經營)。
通過愛企查查看神農架林區路易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② 洋溪鎮的自然資源
洋溪鎮生態良好,林產品豐富,林地總面積為1280公頃,森林覆蓋率達73%;耕地面積19200畝,專其中田15225畝,土屬3975畝,年產優質米3300噸,素有印江「米糧倉」之稱;有被稱為「水中人參」的娃娃魚,這里民風純正,人民熱情好客,山清水秀,暑天不熱、冬天不冷,是個休閑避暑的好去處。
全鎮年產優質煙1萬擔,優質有機茶1萬余畝,洋溪臘肉遠銷銅仁,小有名氣。人均純收入2558元,財政收入170萬元,洋溪鎮有豐富的重晶石礦產資源、水能資源。全鎮上下正以「生態立鎮、產業強鎮、和諧靚鎮、魅力洋溪」為目標而扎實地向前推進。
全鎮共有茶葉加工企業十餘家,其中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洋溪茶葉專業合作社、獲得市級龍頭企業、市級扶貧龍頭企業、QS食品安全認證、2014「黔茶杯」名優茶評選特等獎等榮譽和資質。生產的「凈合」牌梵凈山翠峰茶遠銷省內外,獲得一致好評。同時洋溪鎮為貴州十大最美茶鄉之一。
③ 湖北木魚鎮有哪些旅遊景點
木魚鎮地處華中第一峰——神農頂南部山麓,平均海拔1200米,作為省級旅遊度假區,鎮內有神農頂、神農壇、天生橋、香溪源等著名旅遊景點,是湖北「長江三峽、神農架、武當山」旅遊黃金線上的重要節點和遊客集散地,是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的核心板塊,是神農架旅遊接待服務中心,林區對外開放的「窗口」。曾先後被授予為「全國環境優美鄉鎮」、「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和首批「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等榮譽稱號,2013年獲得全國第一批國家衛生鎮榮譽稱號。
重要景點
神農壇、香溪源、老君山、神農頂、九沖河、小當陽
神農壇
神農架林區流傳著中華民族始祖炎帝的傳說。遠古之時,「民有疾病,未知葯石」,神農炎帝「乃味草木之滋,察寒溫之性,而知君臣佐使之義。皆口嘗而身試之,一日之間而遇七十毒。或雲,神農嘗百草之時,一日百死百生,其所得三百六十物,以應周天之數,後世輒傳為書,謂之《神農本草》」(《通志》)。相傳當時神農炎帝曾經率眾登此山采嘗百葯,救民疾病。因這里山巒高峻,崖壁陡峭,神農也得搭架而上,神農架因此得名。又據《史記補》載:「炎帝母曰女登,有媧氏之女,為少典妃,感神龍而生炎帝」,故清《興山縣志》稱此山為「神龍山」。這些美麗動人的傳說,使得神農架林區充滿神奇奧秘。
1997年10月,在這里興建了神農壇,以紀念這位中華民族的始祖。
神農壇分天、地二壇,依山而建。天壇正中聳立著炎帝神農巨型牛首人身雕像。天壇之下為地壇,辟有可容數千人之眾的廣場。廣場大圓圖案,代表天;圓心處設正方形,代表地,方形圖案中,五彩石分列表示木、火、土、金、水五行。
木魚鎮
地壇廣場的前端,有兩根高10米的如華表般的圖騰柱分立兩邊,柱上雕塑也是牛首。圖騰柱後是兩幅大型浮雕,展現了神農氏一生的豐功偉績。圖騰柱和浮雕之間設有祭壇。祭壇完全按古天子祭壇的規格設置,青銅鑄就的祭器九鼎八簋正中排放,香爐、香案、金鍾、法鼓壇前排列,庄嚴肅穆。
從地壇到天壇要經過243個台階,計分五級,自下而上,第一級為9步,稱「明九」;其餘四級依次為72、63、54、45步,皆是九的倍數,稱「暗九」。這種「九五至尊」的設計,暗含著神農的至尊地位。
登高243級台階,便來到了天壇神農雕像前的瞻仰台。仰望神農塑像,牛首人身,雙目微閉,威武古樸,似在靜靜地思索宇宙。塑像不設底座,身軀拔地而起,頭頂藍天,身披彩雲。神農雕像高21米,寬35米,相加為56米,象徵中華56個民族欣欣向榮,子孫繁衍興旺之意。
立於蒼翠群山之間的神農祭壇,如今已成為海內外炎黃子孫瞻仰祭祖的聖地。
香溪源
長江支流香溪河發源於神農架境內,有東源龍口河、長坊河;西源木魚河、當陽河、九沖河。此處香溪源指的是西源。一些暗河泉流聚集為一清亮碧綠的深潭,潭水然後穿林越谷瀉入木魚河,流長68.5公里,匯入興山縣西河後注入香溪。這碧綠深潭便為著名的香溪河源頭。傳說深潭是炎帝神農采葯後的洗葯池,池水盡得神農百葯之精華,受天地日月之靈氣,水質純凈,飲用甘甜。香溪源頭周圍,奇峰競秀,霧繞雲游,泉流清澈,瀑布壯觀,古木參天,山花爛漫,溝谷中並有古代冰川的遺跡,是林壑幽美鍾靈毓秀之地,唐朝茶聖陸羽稱香溪源為「天下第十四泉」。當代著名詩人徐遲深為其景所感動,奮筆揮毫寫下「香溪源」三個大字。
香溪源位於木魚鎮域內,香溪源旅遊區總面積約498.29平方公里。主要景點有香溪源、神農壇、老君山、天生橋、魔天嶺、石人穿縫等等。
老君山
太上老君,即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時楚國苦縣人。歷史上實有老子其人,為春秋末年的思想家。後來隨著道教的發展,北魏時,始出現太上老君的稱呼(見《魏書٠釋老志》),以後太上老君便成為道教對老子的正式尊稱。
傳說太上老君曾在神農架為玉帝冶煉仙丹,為神農炎帝打制農具,故稱此地為老君山。老君山山勢雄偉,層巒疊嶂,從木魚鎮乘汽車或步行可以達到。它東起青石溝,南抵馬家山,北至大紅岩,西達烏龜峽,面積達6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963米。這里山泉廣布,是九沖河的源頭;氣候寒涼,8月降霜,10月飛雪,清人有詩贊曰:「九沖河盡老君山,翠壑凌嶒幾疊灣,絕頂冰霜少人跡,至今彷彿說函關」。主峰以南有一峰名「老君寨」,海拔2893.7米,原來建有老君觀,相傳是太上老君休息的地方,現此觀已毀,僅存殘垣斷壁。
老君山生物資源豐富,稀有樹木、珍稀葯材山間隨處可見。奇異動物也不少,如金絲猴、獼猴、金錢豹、野豬、黑熊、白熊、白獐、白蛇等,還有發現「野人」足跡的記載
神農架木魚鎮
,如清《興山縣志》記載:「山上有老君觀,觀旁有大人足跡,長一尺,廣六寸。」
老君山下,海拔1800米有天生橋。一座貌似龍頭的石山下,一洞洞穿,高17米,深10米,洞上方寬4米,下方寬5米,黃岩河河水穿洞流過,石山似一橋跨越黃岩河東西兩岸,氣勢雄偉壯觀,因非人工開鑿,故名「天生橋」。天生橋周圍,群山環抱,樹木蔥蘢,飛瀑自峭壁傾盆而下,玉珠飛濺,潭水清澈見底,潭中奇石千姿百態。
橋東北伊家坡山,山腰海拔約1500米處也有一洞。冬天,洞中暖氣融融,夏天,則寒氣襲人,並有冰凍奇觀。洞壁結冰形成各種晶瑩圖案,美不勝收。由於洞內外氣溫完全相反,故名「冷熱洞」。
神農頂
神農架林區,一般地勢在海拔千米以上,超過三千米的高峰達六座。主峰神農頂3105.5米,
神農頂
不愧「華中第一峰」的稱號。這里全年降霜半年下雪,高山風光,引人入勝。與神農頂遙遙相對的大神農架山峰,海拔3053米,奇峰怪石,裸露林立,蜿蜒匍伏的香柏插石橫縫。神農頂與大神農架,兩峰相峙,氣勢磅礴,周圍雲翻霧卷,群山逶迤,綠浪激天,碧波萬傾,十分壯觀。
神農頂周圍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復雜多樣的氣候類型,使它保存著完美的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這兒有蔥郁秀麗的森林世界,有多種多樣的動物昆蟲,這兒看得到從第三紀就已基本形成的植被類型和大批比較古老的種屬,看得到隨海拔的增高,喬木層、草本層、灌木層垂直分布的帶譜。如在紅花營,漫山遍野蔥綠的草甸上,叢叢碧綠的箭竹林中,棵棵冷杉聳天傲立,虯枝婆娑,墨綠蒼翠,冷杉身旁,簇簇木本杜鵑盛開,紅、黃、白、紫,五彩繽紛,艷麗奪目;紅花營以下,那是針葉林和落葉闊葉林混交的林帶, 萬頃碧波之間,有萬紫千紅裝點,嫵媚嬌艷,美不勝收;而紅花營以上海拔超過3000米,則只見裸露的岩石不見林木,連昆蟲也極少光顧了,完好地保存著洪荒時代的景象。這兒的一切造就了它成為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觀區,被有關專家稱之為「不可替代的世界級壟斷性旅遊資源」,素有「綠色寶庫」、「植物基因庫」、「天然動物園」、「百草葯園」、「頻危動植物避難所」的美譽。
神農頂周圍還有許多因地質奇貌形成的著名旅遊景點。如神農頂西側的風景埡,又名巴東埡,海拔2700餘米。峰奇谷秀,飛蒼聳翠。南坡下有深達千米的峽谷,經過干萬年的風刀霜劍,從埡底至埡頂,怪石林立,如柱如筍,樹木蔥蘢,蘊秀含幽,霧氣雲瀑,變幻莫測,被譽為「石林雲雨」景觀。其餘還有野人經常出沒的板壁岩、金絲猴主要活動的金猴嶺、巍峨雄壯風景優美的南天門,等等。
九沖河
九沖河,發源於神農架老君山,下游經興山縣境注入香溪。它全部流長雖只有20多公里,但因海拔高差懸殊,大小瀑布多達數十處。九沖河畔風光秀麗,兼有歷史文化遺存,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融為一體,是神農架重要的旅遊景區。據傳,當年綠林好漢駐守九沖河畔一寨堡內,官兵發起9次沖鋒才將寨堡攻破,九沖河於是得名。明末,闖王李自成之侄李來亨曾率部至九沖河一帶憑險據守,與清軍進行了血戰,後被迫撤進神農架深山與敵周旋,現「渡飢溝」、「青天袍」均是紀念李來亨留下的地名。
九沖河東岸有五指山,如巨掌撐天,直插雲霄,氣勢十分壯觀。大拇指上,古木參天,古藤纏繞。過了「虎口埡」石鑿小徑,險峰絕壁上奇松怪怕,如龍似虯。食指和中指間有一天橋,橋下萬丈深淵,橋上50米便是中指尖,明朝時這最高峰巔上有一廟,名曰「凌雲寺」。站在中指尖上,無名指、小指近在咫尺,腳下雲煙繚繞,山深澗碧,使人心曠神怡。清代詩人高廷榜曾有詩贊曰:「五峰突兀翠相連,巨手撐開界大千。每向掌中飛日月,卻從腕底走雲煙。仙人凌漢常聯袂,玉女拈花笑拍肩。野鶴欲招招不得,崚嶒空有碧摩天。」
九沖河西岸,與五指山遙遙相對,有一陡峭的山嶺,形似刀刃,懸崖之上,古時建有天觀廟,故此山稱為廟嶺。山崖凹處,至今仍保存著一大二小3幅摩崖石刻佛像,身著帶袖天衣,袒胸露腹,端坐於蓮花寶座,是神農架發現的唯一的一處摩崖石佛。
小當陽
小當陽北距木魚鎮6公里,此處四周群山環抱,樹木蔥蘢,奇峰異嶺,聳蒼滴翠,木魚河、黃岩河在這里匯合成當陽河悠然南去。小當陽處除了建有神農祭壇外,還建有古老植物園。園內保存著很多古老的孓遺植物活株,如珙桐、銀杏、香果、鵝掌楸,以及100餘種珍稀中草葯,如頭頂一顆珠、江邊一碗水、文王一支筆、七葉一支花等等。園內還存活著許多千年古樹,有的枝丫縱橫,有的老態龍鍾,有的糾結盤錯,有的遒健昂舉,特別引人注目的是屹立於後山坡的千年鐵堅杉。古杉高46米,胸圍7.5米,樹身遍綴苔痕,堅似青銅,叩之錚錚作響,枝繁葉茂,遮天蔽日,宛若一綠色巨塔。鐵堅杉遍歷宋、元、明、清,凝聚了千載風霜。古杉舊有奇聞趣錄,說古人為求福免災,曾在其基部樹穴中供奉炎帝神農像,後因古杉生長旺盛,樹穴合縫,金像被裹在樹干中了,很是神奇。
天生橋
天生橋景區位於老君山下,是一個集奇洞、奇橋、奇瀑為一體的休閑健身、探險攬勝的生態旅遊區。天生橋景區海拔1800米,總面積20平方公里。天生橋飛瀑自峭壁傾盆而下,似銀河瀉地,玉珠飛濺,展出萬種風情;天潭地潭,清澈見底,潭中奇石千姿百態,結伴成群的魚兒自由穿梭,令您心曠神怡。 天生橋山岩疊嶂,長滿野花綠樹,因遍生蘭草,幽香四溢,起名為蘭花山,蘭花為花中四君子之一,屬蘭科植物。據統計,神農架蘭科植物60多種,包含蘭草、金釵、天麻、獨蒜等。其蘭草按氣候類型分為:亞熱帶、濕熱帶和熱帶蘭草。由於神農架屬亞熱帶季風氣候,蘭草多以薈蘭、春蘭居多,花色淡雅,清香撲鼻,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有花香必有鳥語,不知大家注意沒有,在景區周圍的一些樹上,掛著一些竹筒,那裡便是為鳥類准備的食物。神農架是鳥類的王國,現存鳥類200多種,比較常見的有太陽鳥、杜鵑鳥、吉祥鳥(喜鵲)、相思鳥(我哥回)、愛情鳥(梁山泊、祝英台)、啄木鳥等。啄木鳥號稱「森林醫生」一隻啄木鳥每天可啄食害蟲百餘只,保護森林30多畝,神農架多年沒發生過森林病蟲害,啄木鳥是功不可沒的。從岩石上流下的飛瀑,急奔而下,如花飛濺,如鼓似筍,交融兩岸的鳥語聲,宛如一部峽谷奏鳴曲。
④ 請問神農架潮水河漂流後有去紅坪鎮的班車嗎紅坪鎮有去武當山方向的班車嗎幾點發車
旅遊城市化是以旅遊為主要推動力帶動區域內相關產業協同發展,並進而引發區域內人口結構、經濟結構、地域空間以及居民生活方式轉變的區域城市化發展模式。在對湖北省神農架紅坪鎮的資源條件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指出可在該區域推行旅遊城市化發展模式,並提出了紅坪鎮實施旅遊城市化發展模式的具體路徑。神農架林區紅坪鎮發展現狀 2007年,是全鎮上下全面謀劃和開創「旅農林生態產業鏈」建設系統工程,著力加強「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面推進「平安紅坪、富裕紅坪、文明紅坪、和諧紅坪」建設的關鍵一年。全年共完成農村經濟總收入2824萬元,比2006年增長23%;農民人均純收入3122元,比2006年凈增455元;財政收入完成95萬元,佔下達計劃的144%;固定資產投資計劃505萬元,完成1220萬元,占計劃的237.6 %;年度扶貧搬遷工作任務全面完成,其他各項經濟指標均實現預期目標。 ——「旅農林」生態產業鏈建設取得全新突破。成立了旅農林產業鏈建設綜合協調領導小組,制定了《紅坪鎮旅農林生態產業鏈建設實施方案》,並嚴格按照規劃組織實施。推出旅農林產品5個,分別為「紅坪畫廊牌」土豆、核桃、板栗、熏臘肉、蜂蜜。先後成立「紅坪蔬菜協會」、「紅舉養蜂協會」、「官封乾果協會」、「板倉養豬協會」和「神農架林區而紅蔬菜產銷合作社」、「溫水葯材產業合作社」等6個協會及合作組織。吸納各類會員982戶,覆蓋全鎮70%以上的農戶。 ——六大經濟板塊建設工程啟動。全年共發展蔬菜基礎7000餘畝、板栗基地8000餘畝、核桃基地4000餘畝、養蜂基地4000餘箱、商品豬3120頭、土雞30000餘羽、山羊2320餘只,板塊經濟初顯生機,基地建設不斷加強。以紅坪綠色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為代表的農業龍頭企業和市場營銷大戶生產的大白菜、甘藍、土豆、蘿卜、包菜等7個蔬菜品種已經省農業廳產品認定,並確認為無公害農產品。種植面積每年達到7000餘畝,產量達到20000噸,全部銷往本省大中城市及華東各大中城市。 ——重大項目庫建設及項目工作進展順利。紅河流域治理、電力扶貧、鄉鎮文化站建設項目已按項目建設方案加緊施工,在建的板倉電站、湘江河電站等工程項目進展有序,項目儲備工作全面啟動,全鎮共儲備各類大中型項目37個。 ——民生工作扎實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穩步進行。完成板倉、官封通村公路建設33.5公里,維修了紅河、溫水、塔坪村級公路63公里,加寬改造紅花村級公路9.8公里;新建紅河、紅舉、塔坪三個村委會辦公樓,有2個村委會已經通過檢查驗收,完善了村務公開等工作;解決溫水、紅河、紅舉、紅花四個村的人畜引水困難問題,共埋設引水管道4700米,新建維修蓄水池18口,總容量達280立方米;投入44萬元解決板倉小集鎮和劉家屋場生態移民小區897人居民用水問題;安排資金13萬元,新建集鎮下水道0.5公里;對1.5公里城鎮過境公路進行罩面;爭取資金改造並成功申報三星級旅遊公廁1個,新增垃圾桶40餘個,安放景觀花盆100個,新安裝路燈6盞,進一步完善城鎮功能,認真推進「美化、亮化、綠化、凈化」工程。 ——農民增收亮點頻增。新增蔬菜面積2000畝,共計增收24萬元,人平增收50元;新增乾果收入83萬元,人均增收178元;牲畜人均出欄新增0.2頭,人均增收60元;新增打工人員200人,新增收入60萬元,人均增收120元;新增奇石收入40萬元,人均增收60元。全年人平增收共計455元。 ——經濟社會安定祥和。實行資源整合,建立治安戶互聯互防網路,把創建「平安神農架」列入重要議事日程,開展了「平安鎮」、「平安村」、「平安單位」和「平安社區」創建活動;以加強農村人口,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為重點,切實加強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全面落實計劃生育獎勵撫助政策;「四五」普法工作通過全面驗收,「五五」普法穩步推進;全面落實「全面、全員、全程」的大安全觀,堅持定期檢查與不定期檢查相結合,扎實簽訂目標責任書;群眾生活得到妥善安置,五保供養全面落實;精神文明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省級衛生文明城鎮」創建工作卓有成效,「綠色社區」建設工作不斷深入;文化、教育、衛生工作得到全面發展,「兩免一補」全部落實,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達到94%以上;信訪工作進一步加強,維穩工作得到落實。 ——機關管理嚴肅有序,幹部培養穩步進行。逐步提高政府機關幹部職工福利待遇,關心和改善干群生活及工作條件,關懷退休職工生活;高度重視幹部人才隊伍培養,先後依照規定選派年輕幹部赴武漢、仙桃、宜昌等地掛職鍛煉、黨校學習、業務培訓;著力改善辦公交通條件,更換陳舊機動車輛,提倡工作安全;盡力豐富干群文化體育生活,關心干群身體素質。%D%A
⑤ 木魚鎮的介紹
木魚鎮地處華中第一峰——神農頂南部山麓,平均海拔1200米,作為省級旅遊度假區,鎮內有神農頂、神農壇、天生橋、香溪源等著名旅遊景點,是湖北「長江三峽、神農架、武當山」旅遊黃金線上的重要節點和遊客集散地,是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的核心板塊,是神農架旅遊接待服務中心,林區對外開放的「窗口」。全鎮轄8個村,2個居委會,總人口10841人,國土總面積437平方公里。曾先後被授予為「全國環境優美鄉鎮」、「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和首批「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等榮譽稱號,2013年獲得全國第一批國家衛生鎮榮譽稱號。1木魚鎮區位優越,交通便捷。鎮域東南與興山縣接壤,西南與巴東縣相鄰,西與下谷鄉相連,西北與紅坪鎮、東北與宋洛鄉連接,209國道、當陽河流域縱貫全境,鎮區距宜巴高速最近入口50公里,到宜昌市區2小時車程,距神農架距飛機場75公里,距自然保護區入口13公里,距林區政府所在地80公里,距興山縣60公里,距神農架國際滑雪場35公里。2001年2月,省政府批准建立木魚省級旅遊度假區(副處級),與木魚鎮合署辦公,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模式。1木魚鎮特產有:有機茶、核桃、獼猴桃、板栗、香菇木耳、蜂蜜、葯材。
⑥ 貴州省遵義縣永樂鎮是貧困地區嗎
不是。
永樂鎮(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永樂鎮)
中國有機辣椒第一鎮--永樂鎮,位於遵義市東部,東鄰湄潭縣,南接三渡鎮,西界新舟鎮,北抵綏陽縣。距歷史文化名城遵義中心城區70公里,離遵義新舟機場15公里、蝦子辣椒市場35公里,全鎮鎮域面積222.2平方公里,轄13個村(居)276個村民組,總人口42411人。
基本概況
中國有機辣椒第一鎮--永樂鎮,位於遵義市紅花崗區東部,東鄰湄潭縣,南接三渡鎮,西界新舟鎮,北抵綏陽縣。距歷史文化名城遵義中心城區70公里,離遵義新舟機場15公里、蝦子辣椒市場35公里,全鎮鎮域面積222.2平方公里,轄13個村(居)276個村民組,總人口42411人。
1949年為茅坡鎮。1952年改置7鄉。1958年合並建茅坡公社。1961年析建茅坡、永樂、官田、工農、驪龍、民群、飛雲7公社。1984年改置1鎮、6鄉。1992年合並置永樂鎮。有中小學33所。鎮人民政府駐地茅坡,在黃泥坡下。海拔940米。因山得名。清代發展成鄉場。設農貿集市。小辣椒有名。新舟-茅坡公路終點。
自然地理
永樂,土地肥沃,氣候宜人。全鎮海拔在739至1588米之間,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4.5℃、降雨量1100毫米、日照1110小時、無霜期271天,鎮內可耕地面積達10.6萬畝,常用耕地面積4.9萬畝,特別適合辣椒、烤煙等農作物生長,打造的「茅坡」牌有機辣椒已成為全國首家有機干辣椒。
永樂,山川秀麗,生態良好。境內山巒疊翠起伏,丘崗連綿逶迤,森林覆蓋率50.6%,空氣質量上乘,是遵義縣東部的「天然大氧吧」,原生態的永樂水庫是洗肺避暑的好地方,令人心曠神怡,留連忘返。
永樂,資源豐富,人文俱佳。境內礦產、水能和旅遊資源較為豐富。以煤礦、鐵礦、大理石等為主的礦產資源儲藏量大;以永樂水庫為代表的小型水庫5座,蓄水量600餘萬立方米;有以茅官河、永樂水庫和水巴石電站為主的自然風景旅遊資源,還有以清朝甘肅都司陶光秀故居和清朝咸同年間古軍事囤堡-山虎城為主的歷史人文旅遊資源,蘊藏開發潛力。
社會經濟
近年來,永樂鎮黨委、政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團結和帶領全鎮人民,認真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按照「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財政增長、農村和諧」的總體目標和「優化結構促增收、搶抓項目強基礎、改善民生構和諧、抓好黨建促發展」的工作思路,解放思想、搶抓機遇,攻堅克難、奮力拚搏,鎮域經濟較快增長,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新農村建設扎實推進,民生保障明顯增強,社會事業不斷進步,黨的建設、民主法制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進一步加強,一個開放、富裕、文明、和諧的新永樂已曙光初露。2010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46億元,同比增長15%;實現地方財政收入768.8萬元,同比增長27.3%;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398萬元,同比增長45.6%;完成鄉鎮企業總產值1.5億元、鄉鎮企業增加值5517萬元,同比分別增長21.2%、44.7%,完成規模工業總產值9449萬元、規模工業增加值4091萬元,同比分別增長22.7%、50.6%;農民人均純收入4811元,同比增長15.7%.
發展目標
「十二五」時期,是實現永樂富民強鎮升位目標的關鍵期、機遇期和黃金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高舉發展、團結、奮斗的旗幟,按照「增比、進位、突破」的要求,以「奮力提速趕超,推動翻番跨越」為主基調,以「強一攻二興三,富民強鎮升位」為主戰略,以「生態立鎮、旅遊興鎮、辣椒強鎮」為主旋律,以「思想解放、結構調整、環境改善、隊伍建設」為突破口,圍繞「優化結構促增長、搶抓項目強基礎、改善民生構和諧、抓好黨建促發展」的工作思路,強化措施,克難攻堅,狠抓落實,奮力推進永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努力把永樂建設成為現代農業強鎮。
永樂特產
永樂大理石
永樂鎮是一個多山的鎮,鎮內到處是山,經有關專家鑒定,鎮轄內大理石儲藏豐富,早在80年代,該鎮就開有一間設備齊全、成規模的大理石廠,正常經營五、六年後,由於經營不善、加工技術落後等多方原因,導致企業停產,致使永樂大理石資源未得到最合理、最有效的開發。在永樂鎮建大理石廠,可就地取材,大大減小材料的開采、運送成本,隨著近年永樂交通的飛速發展,生產出的大理石外運也顯得順暢便利。
永樂鎮薯類
永樂鎮是一個典型的農業老鎮,鎮內地貌以中山谷地為主,平均氣溫13.4-14.5℃,年積溫5000-5500℃,無霜期240-271天,年降雨量1000-1100mm,很適合薯類植物的生長。全鎮擁有耕地總面積49725畝,其中田30135畝、土19590畝,林業用地18.6萬畝。
全鎮農民主糧以生產稻穀、玉米為主,而馬鈴薯、紅苕種植則是當地農民種植最為普遍的作物,據不完全統計,全鎮每年種植馬鈴薯1.5萬畝,可產2.7萬噸;種植紅苕1.4萬畝,可產2.8萬噸。除去農戶自食和留種部分,全年可出售馬鈴薯1.8萬噸、紅苕2萬噸。
⑦ 湖北神農架的社會事業基礎設施
2008年,林區基礎設施建設重點項目相繼啟動,項目數量之多、金額之大、工期之高山濕地--大九湖緊均是前所未有。武神公路的動工,吹響了構建「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的號角;飛機場立項及配套公路的動工,使神農架開辟空中通道的夢想即將變為現實;松柏過境公路的建設拉開了清楊河南岸新區開發的序幕;杜陽公路、麻線坪公路建設進一步優化了我區路網結構;通村公路的不斷延伸,使農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木魚客運站各項前期工作已基本就緒,將極大的提高我區旅遊配套設施水平。同時,各項環保設施建設穩步推進,木魚垃圾處理場准備進入試運行階段,木魚污水處理廠已於2008年4月20日開始試運行。
科技發展
2008年,林區科技工作體系逐步形成、科技發展環境不斷優化、可持續發展創建工作穩步推進、科技合作空間不斷擴展、科技興農作用日益顯現、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不斷加強、全民科學素質不斷提升,科技服務能力逐步提高。
教育事業
2008年末,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適齡少年入學率達99.6%,小學學生實現了「零輟學」率;初中在校學生輟學率為0.75%,小學畢業升初中的直升率達90.6%。農村學生繼續享受「兩免一補」政策。2008年普通高中入學率達64.18%。
幼兒教育:全區共有4所幼兒園(其中民辦2所),佔地面積3125平方米,校舍面積3223平方米。在園人數592人,教職工35人。
小學:全區共有小學30所,佔地面積217966平方米,校舍面積114467平方米,在校學生3364人,教職工495人。
初中:全區共有普通中學7所。學校佔地64787平方米,校舍面積32365平方米。初中在校學生2560人,專職教師225人。
高中:全區共有高級中學1所。學校佔地面積25123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15354平方米。在校學生1480人,專職教師126人。
會仙台職業教育:全區有職業中專1所。開設有機電班、旅遊班。學校採取與武漢機電工程學校聯合辦學,與林區電力公司等企業聯合辦班,此外還開展「陽光工程」等培訓。
成人教育:教師進修學校(與林區黨校、行政學校合署)1所,教職工8人,專職教師3人,學校佔地面積3730平方米;省級示範成人文化技術學校3所,專職教師4人,學校佔地面積3810平方米;區級示範成校1所,專職教師4人,佔地面積500平方米;其它鄉鎮成校4所,主要職能是服務當地經濟,開展各類農民實用技術培訓,推廣科技,為「三農」服務。
衛生發展
林區醫療衛生保健事業不斷進步。截止2012年底為止,全區現有醫療衛生機構75個,其中區級醫療衛生機構5個(第一人民醫院、衛生監督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婦幼保健院、林區中醫醫院),中心衛生院2個(陽日、下谷),一般衛生院4個(紅坪、宋洛、新華、九湖),衛生所3個,企事業單位衛生室、門診部4個,村級衛生組織57個,醫療機構現有床位數197張。醫療衛生機構覆蓋了全區87%的行政村。
全區衛生系統現有在職職工368人,其中衛生專業技術人員328人,佔在職人員總數的89.13%。衛生技術人員中,高級職稱8人,佔2.44%,中級職稱104人,佔37.71%,初級職稱181人,佔63.28%。
文化宣傳
2008年,全區共有藝術歌舞團1個,文化館1個,群眾藝術館1個,博物館2個,圖書館1個,電子圖書累計23000冊,公共藏書量達4.95萬冊。完成了「知識資源共享工程」區級分中心設備安裝工程;爭取到省級「農家書屋」建設工程項目8個,完成了松柏鎮八角廟村、盤水村兩個省級「農家書屋」試點單位的規劃、建設以及圖書配送工作。完成了紅坪鎮綜合文化站、10個行政村的農民健身工程建設。民間文藝家協會在全區8個鄉鎮成立了分會。
體育發展
2008年是舉國上下籌備和舉辦北京奧運會,揚眉吐氣的一年,也是我區體育工作借籌備和舉辦北京奧運會之機謀求快速發展的一年。成功組織了一系列以「全民健身與奧運同行」為主題的健身活動,舞龍舞獅培訓、「慶五一、迎五四」萬人長跑活動、「中國·神農架高山杜鵑花節系列活動—攀登神農頂」比賽、全區「信合杯」職工男子籃球比賽、「移動杯」全區老幹部運動會、兩省周邊八縣市地稅系統乒乓球比賽以及交通、衛生、審計局、公安、水電等單位開展的全民健身活動豐富多彩,精彩紛呈。體育行業協會管理、與周邊縣市的體育單項交流得到加強,群眾體育活動的相互滲透、相互交流、互相得到提高。林區文化體育局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全民健身活動先進單位」榮譽稱號。體育健身場地建設逐步完善。投入100餘萬元的室內全民健身中心開工建設,10個行政村實施了農村全民健身工程建設,為2個行政村安裝了全民健身路徑,農村居民的體育健身環境得到改善。競技體育和體育人才培養取得新突破。組隊參加了「華普杯」2008年湖北省青少年田徑競賽以及湖北省青少年武術年度比賽。一名運動員被評為全省武術新苗獎,舉辦體育裁判員培訓班1期,集中的培訓體育裁判150餘。老年體育工作步入新的發展階段。建立晨晚練點11處,農村健身氣功習練點2處,城鎮及農村老年朋友老有所樂、老有所為工作進程進一步加快。體育產業發展進展順利。積極籌措資金實施體育場地維修,提高體育場地利用效率,不斷加強體育市場管理培育力度,支持滑雪、漂流、山地自行車等戶外運動項目的開展,增強體育事業發展後勁。體育彩票發行和宣傳工作進一步規范化、科學化,體育彩票銷售穩中有升。
民政優撫
截止2009年3月,林區享受城鎮低保1840戶、4136人,支出低保金550萬元;農村低保2007戶,4362人(含孤兒41人),支出低保金186萬元,城鄉大病醫療救助340人次,支出救助金66萬元;高等教育救助154人,支出救助金 37萬元;流浪乞討人員救助50人次,支出救助金5萬元;元旦、春節期間,慰問城鄉低保貧困戶、五保戶、優撫對象3070戶、9210人,支出慰問金240萬元。啟動臨時救助政策,救助155人,發放救助資金19萬元。
截止2009年3月,民政救災救濟工作下撥救災款423萬元,救助災民1.2萬餘人次,發放救災棉被、毛毯665床、棉衣1045件、救災帳篷21頂,災後重建房屋194戶,364人。危房改造完成100戶,下撥危房改造資金40萬元。
2008年「八一」期間,民政部門組織各鄉鎮對全區186名重點優撫對象進行走訪慰問並召開座談會;優撫對象撫恤補助金按時足額發放,全年發放撫恤金40.3425萬元;為38名困難優撫對象解決了「生活難、住房難、看病難、子女上學難」問題,支出救助資金15萬元。妥善安置城鎮退伍軍人8人,發放自職業一次性經濟補助費15.6萬元。
我區現有農村福利院8個、社會福利院1個。供養五保對象913人,其中:集中供養260人,分散供養653人。全年需財政轉移支付資金125萬元。2008年,又向省民政廳申報兒童福利院和社會福利院項目各1個。
社會保障
神農架林區勞動局是1989年勞動人事局分家後成立的正科級局,是林區政府的職能部門,2001年機構改革後更名為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神政辦〔2001〕127號),主管全區勞動就業、社會保險、勞動工資、勞動保障執法、勞動爭議仲裁等工作。下屬3個二級單位:林區勞動就業局、林區社會保險事業管理局、林區社會保險基金結算中心(2002年成立)。2007年,農村養老保險由民政劃歸勞動部門。2008年6月,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劃歸由勞動保障部門統一管理,社會保險事業局明確為正科級單位,更名社會保險管理局。
編輯本段旅遊景點
神農架地圖神農架也是湖北境內長江與漢水的分水嶺,也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重要的水源涵養地,是三峽庫區最大的天然綠色屏障,作為全球同緯度地區唯一的綠色奇跡而備受關注。1980年,神農架成立自然保護區;1986年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森林及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199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接納為人與生物圈計劃「世界生物圈」保護網成員,受到全球環境基金(GEF)資助,成為「亞洲生物多樣性保護示範區」;2012年神農架生態旅遊區由國家旅遊局授予國家5A級旅遊景區。
神農架主要旅遊景點:神農架神農頂·天燕原始生態旅遊區·神農架紅坪·神農架·燕子埡·小龍潭野考站·板壁岩·燕子洞·風景埡·神農架旅遊滑雪場·神農架動植物標本館·武山湖·天門埡·香溪源·神農祭壇·六道峽·金猴嶺·小當陽·湖北老君山·杉樹坪·古犀牛洞·大九湖·宋洛風光·龍門河國家森林公園·瞭望塔·松香坪·古梭羅樹·神農架自然博物館 ·天生橋·官門山·神龍洞。
金猴嶺
金猴嶺海拔3019米,南連紅岩洞,北臨小龍潭,這里山勢緩平,氣候寒冷,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有瀑布飛瀉。生長有巴山冷杉、華山松、山櫻桃、銳齒櫟、山柳、扇葉槭、箭竹、獼猴桃、高山杜鵑等。
編輯本段旅遊攻略美食
泡菜 。香茹燉土雞。懶豆腐。苞谷酒
特產
神農架特產有:神農茶葉、香菇、中草葯、木菜板、絞股藍、野生蜂蜜、紅樺樹汁、根雕、野生動物標本、水晶石、野生核桃、板栗等。
住宿
柏鎮、木魚鎮,兩鎮是神農架林區較為繁華的城鎮, 木魚鎮和神農祭壇晚上一般都會舉辦篝火晚會(120元/人),遊客可觀看當地老百姓的歌舞表演。晚會結束時,遊客還可跑到篝火旁,與眾人爭搶現場烤的全羊肉。
小貼士
神農架最佳旅遊季節為5至10月。5月20日左右,杜鵑花開,觀賞到雲海的概率也相當的大。神農架原始森林很大,交通不發達,很多地方不對遊人開放,為防止在森林中迷路,最好請一名導游,每天的費用在150元上下,
⑧ 徑山鎮的經濟建設
徑山鎮現有工業企業34家,行業以食品、塑料為主等九大類。具體分為「管子」、「腸子」、「瓶子」、「帽子」、「葉子」、「墊子」、「帶子」、「粒子」等8「子」。2002年1-3月份完成產值55243萬元,增長24%;銷售43942萬元,增長17%;利潤1152萬元,增長15%;出口交貨值7141萬元,增長2%,工業經濟總量排列全區第六位。全鎮通過加快結構調整,推動科技進步,產品和行業結構得到優化,工業總量大幅增長,經濟效益穩步提高,規模企業不斷增多,年產值超千萬元的企業達18家,其中超億元的企業有3家。
工業園區化是實現土地、基礎設施等資源配置最優化的有效途徑,也是推動徑山工業經濟快速增長的重要措施。2003年將在批准250畝園區用地的基礎上,再完成徵用900畝。入園項目控制投資強度不低於50萬元/畝。已有10家企業落戶園區。徑山農庄、陸羽泉山莊、舊城改造等都已全面啟動。招商引資會上有杭州汽輪動力集團有限公司、杭州成宏彩印包裝有限公司等8家投資商參加簽約儀式,總簽約資金達1.72個億,這對「生態立鎮、工業強鎮、旅遊靚鎮」注入新的活力。
園區的擴大,將有助於工業各大指標任務的超額完成,確保產值27.2億元,銷售5.2億元,利潤一個億元,出口繳貨值5億元,投入1.2億元五大指標的完成。 徑山鎮以市場為導向,以特色農業、品牌農業為龍頭,抓住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這個「牛鼻子」不放,做深做透生態農業、觀光農業、效益農業這篇大文章,從而走出了「一優二高」的農業新路子,農民在山、田、水中捧到了「聚寶盆」。2002年全鎮農民的人均收入達5455元。
在耕地上,從原來的單一種植糧食作物,轉變為多種經營。群除種植4208 6畝糧食作物外,12871畝菜園香氣四溢,還種植了2670畝的豆類作物、7490畝的油菜仔、710多畝的甘蔗、2255多畝的西瓜,還有近9700畝的其它經濟作物,即使耕地的復種指數達到了150%,又使全鎮的40422畝耕地五艷六色、五穀豐登。全鎮的種植收入達13743萬元。
徑山鎮有118044畝山地,根據這一優勢,全鎮上下揚長避短地念好「山字經」,種茶栽竹植樹常抓不懈,使座座小山成了青山綠山,金山銀山;茶葉是全鎮的一大支柱產業,種植面積13280畝,總產量達3015噸;62709畝竹筍鬱郁蔥蔥,1236畝果木累累……同時還開發了5700多畝的毛竹筍材兩用林等,2002年有5000多畝的早竹進行了冬季保溫覆蓋孵育,效益成倍增加。
在牧業上,從千家萬戶飼養逐步轉為集約型、規模型,2002年生豬的出欄數為18147頭,比上年增加32.3%,年終存欄數為14700頭,比上年增加54.90%,羊、牛及家禽的發展勢頭更猛。其中國家級特色農業項目已投資550萬元,面積1500畝種草養羊的華英羊業有限公司的萬頭波爾山羊基地於藍天生態農業園區已基本建成,並被列為杭州市農業產業化基地和餘杭區科技示範項目。2002年全鎮的畜牧業總產值近8477萬元。
徑山鎮在原有2699畝魚塘的同時,還對近千畝的低窪田改走了水路,並改變了清一色養普通魚的狀況,甲魚、黑魚、異育銀鯽等高檔水產品紛紛在徑山「安家落戶」、繁育「子孫後代」。2002年全鎮的漁業產值1977萬元,比2001年1128萬元增長15%。徑山農業風光無限。 餘杭區徑山鎮地處杭州市西北部的半山區,區域面積157.08平方公里,山清水秀,土壤肥襖,生態環境優越。雲霧撫摩著蔥郁的茶園,茶園吮吸清蒓的露水,熏陶著花的芳香,獨特的生長環境鑄就了品質極致的徑山佳茗。徑山茶歷以「崇尚自然,追求綠色,講究真色、真香、真味」著稱,宋時徑山茶被列為貢品。
自1979年以來,在中共餘杭區委、區政府的關懷與重視下,徑山茶得以恢復開發,現已名聲遠播,1997年被第三屆中國農業博覽會認定為名牌產品,1999年又獲浙江省人民政府頒布的首批優質農產品金獎,2001年又再度被中國國際農博會認定為名牌產品。
徑山鎮是徑山茶的主產區,茶葉是全鎮的一大支柱產業。全鎮擁有茶園面積13280畝,2002年茶葉產量達3015噸,年生產名優茶80噸,茶葉總產值9648萬元,占農業增加值33.8%。以徑山茶場和四嶺名茶廠為龍頭的名茶生產企業20餘家,已形成徑山毛峰、徑山龍井、徑山玉露三大系列產品。以申樂茶業有限公司為龍頭的蒸青茶生產企業18家,從日本進口和部分國產的蒸青茶生產流水線23條,年生產蒸青茶3240餘噸,2002年11月還專門成立了「餘杭區徑山鎮蒸青茶業協會」,徑山鎮已成為中國主要的蒸青茶出口加工基地之一。
⑨ 神農架泥石流受災怎麼解決
宜昌市興山縣消防大隊稱,2011年8月22日,受強降雨影響,宜昌市興山縣昭君鎮(原名高陽鎮)、峽口鎮、古夫鎮等6個鄉鎮受災,多處發生泥石流災害。其中,209國道昭君鎮一處路段有房屋和車輛被泥石流掩蓋,由於道路被阻斷,上百人被困,無法確認是否有人員傷亡。 湖北省興山縣神宜生態旅遊公路的車輛受阻
神農架林區稱,22日凌晨起,當地開始強降雨,上午9時半左右,209國道神農架林區當陽河路當陽河橋、青岩洞隧道口等多處發生泥石流和塌方,泥土伴隨雨水從山坡上沖流而下,致使道路損毀,交通中斷。
災害發生後,興山縣委、縣政府立即啟動抗災搶險預案,公安、消防、交通、通信等部門搶險隊伍迅速趕到事發現場施救轉移遇險人員,全力進行道路清障、交通疏導等工作。但因國道沿線多處路段被泥石流和滑坡阻斷,清障工作面臨困難,個別路段甚至一度難以進入。
記者另從神農架林區獲悉,昨日凌晨起,當地開始強降雨,上午9時半左右,209國道神農架林區當陽河路當陽河橋、青岩洞隧道口等多處發生泥石流和塌方,致使道路損毀,交通中斷。神農架南部的木魚鎮、下谷鄉、九湖鄉、紅坪鎮等4個鄉鎮受災最為嚴重,最大降雨量達到159毫米。
截至昨晚,據不完全統計,暴雨導致1.1萬人受災,50戶民房倒塌或損壞,紅花中小學後山山體松動,200多名師生緊急轉移到安全地帶。目前,搶險工作還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