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生態
1. 我國政府在構建良好科研生態環境中應如何作為
構建良好創新生來態,需要自嚴格的產權和知識產權保護、透明的商業規則、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完善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發達的創業投資和風險投資等創新金融業態、優質的教育資源、充足的人力資本投資和人才供給等。我國要構建良好創新生態,必須加快建立協同創新機制,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完善資金鏈,營造開放協同高效的創新環境。應深化科研院所改革和高校科研體制改革,推動建立權責清晰、優勢互補、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產學研緊密合作機制;加強創新人才隊伍建設,健全科技人才流動機制,鼓勵科研院所、高校和企業創新人才雙向交流,完善人才分類評價激勵機制;加強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引導各類科技成果轉化主體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機制。
2.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和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到底是什麼關系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為國務院批准成立的中國科學院環境化學研究所,兩者為隸屬關系。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始建於1975年,時為國務院批准成立的中國科學院環境化學研究所,是全國性生態環境領域綜合性研究機構,隸屬於中國科學院管轄。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主要學科方向為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的環境過程與控制、環境污染的健康風險、污染水體修復與飲用水安全保障技術、人與自然耦合機制、城市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理論與對策、環境生物技術的理論與應用。
(2)科研生態擴展閱讀: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的主要機構與功能:
1、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圍繞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開展創新性、基礎性重大環境保護科學研究,致力於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環境決策提供戰略性、前瞻性和全局性的科技支撐,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中重大環境問題的工程技術與咨詢需要。
2、根據2016年1月研究院官網顯示,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通過合作研究課題、聯合申報課題、聯合培養研究生、聯合共建實驗室等方式,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十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進行了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和咨詢方面的合作。
3.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的科研條件
據2015年9月研究中心官網顯示,生態環境中心設有11個研究室(機構),包括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6個所級重點實驗室,組建有「持久性有毒污染物形態、環境過程與毒理效應」、「環境微界面過程與污染控制」、「土地利用與生態過程」、「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的環境過程與毒理效應」等4個國家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和3個「中國科學院創新研究團隊」 以及北京城市生態系統研究站。
另設有文獻信息中心、環境評價部、大型分析儀器實驗室、二惡英實驗室、水質分析實驗室。二惡英實驗室通過了實驗室認可和計量認證、水質分析實驗室通過計量認證。聯合國環境規劃署POPs分析示範實驗室落戶中心。中心與浙江嘉興市共建生態中心-嘉興市生態環境研究基地、與挪威共建中-挪環境綜合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國情研究中心設在中心。中心是農業部批準的農葯登記殘留試驗認證單位之一。
國家重點實驗室:環境化學與生態毒理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環境水質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城市與區域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環境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飲用水科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
所級重點實驗室:大氣環境科學實驗室、水污染控制實驗室、土壤環境科學實驗室、環境納米材料實驗室、固體廢棄物處理與資源化實驗室、大氣污染控制中心。 設備設施 據2015年9月研究中心官網顯示,所級中心擁有通用型前處理及分析檢測儀器設備61台/套,價值5500萬元。包括高分辨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液相色譜/質譜聯用儀、氣相色譜/聯用儀、等離子體發射光譜儀、原子吸收光譜儀、掃描探針顯微鏡、掃描電子顯微鏡、透射電子顯微鏡、X射線衍射儀、基質輔助激光解析飛行時間質譜、激光共聚焦顯微鏡、流式細胞儀等一大批大型分析儀器。
涵蓋總有機物分析、痕量持久性有機有毒污染物分析、重金屬分析、元素分析、材料結構和性能表徵及生物毒性毒理分析評價。
4.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的科研成就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創刊於1989年,主要報道保護自然資源、生態學、環境健康、環境污染方面的研究內容,被SCI、IM等資料庫收錄。
生態學報 影響因子及被引頻次
科技部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CSPTCD 2014年數據顯示本刊影響因子為1.421,被引頻次14807。
生態學學科排名:總被引頻次第1名,影響因子第2名,綜合評價指標第1名。
全國科技期刊排名:總被引用頻次列全國1989種核心科技期刊第1名。
獲獎情況
2000年中國科學院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
2002年中國科協「第三屆優秀科技期刊二等獎」;
2002年「第二屆國家期刊獎百種重點科技期刊」;
2004年「第三屆國家期刊提名獎」;
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年連續13屆CSPTCD「中國百種傑出學術期刊」;
2006、2007、2008 、2009、2010、2011、2012、2013年「中國科協精品科技期刊」;
2008科技部「中國精品科技期刊」
中國科學院科學出版基金資助期刊;
2009年獲「新中國60年有影響力期刊」
2012、2013年獲「2012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2013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 環境科學學報 《環境科學學報》是中國國內環境科學領域最有影響的學術期刊,1981年創刊,由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主辦,該刊是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多次榮獲「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中國精品科技期刊」稱號。該刊主要報道中國國內環境科學與工程領域新近取得的創新性研究成果。
另外,該刊被收錄為國家科技部「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統計刊源,被「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中國生物學文摘》、「中國生物學文獻資料庫」、「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美國《Chemical Abstracts》(《化學文摘》)、聯合國《Aquatic Sciences and Fisheries Abstracts》(水科學和漁業文摘)等收錄。
根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新近出版的2005年版《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環境科學學報》2004年影響因子0.954,在中國國內資源與環境類期刊中名列第2位(在環境科學類期刊中名列第1位)。 環境科學 《環境科學》創刊於1976年,是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主辦,是中國環境科學領域最早創刊的學術性期刊,並入選中共中央宣傳部、新聞出版總署和科學技術部的「中國期刊方陣」,並得到中國科學院科學出版基金的資助,2009年榮獲「新中國60年有影響力的期刊」稱號,2002-2014年連續13次榮獲「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稱號,2012年和2013年榮獲「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稱號,5次獲得中國科學院科學出版基金,連續3次榮獲「中國精品科技期刊」稱號。
另外,該刊被中國國內外一些重要檢索系統收錄,如美國醫學索引MEDLINE;美國化學文摘CA;俄羅斯文摘雜志AJ;美國生物學文摘預評BP;美國醫學索引IM;日本科學技術情報中心資料庫JICST;英國動物學記錄ZR;劍橋科學文摘(CSA):Environmental Sciences;劍橋科學文摘(CSA):Pollution Abstracts;劍橋科學文摘(CSA):Life Sciences Abstracts等;中國國內的檢索系統有中國科技論文統計與引文資料庫(CSTPCD);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維普);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CNKI);數字化期刊全文資料庫(萬方);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中國生物學文摘等。 環境化學 《環境化學》是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主辦的學術性刊物,於1982年創刊,並被美國的《化學文摘》、《中國化學文摘》、《中國化工文摘》、《中國環境科學文摘》、《中國醫學文摘(衛生學分冊)》、《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資料庫》和《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等收錄,並在《中國學術期刊資料庫》全文網上刊登。 環境工程學報 《環境工程學報》是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主辦的學術性期刊。該刊始創於1980年,原名《環境科學叢刊》,為適應學科發展的需要,曾於1993年和2000年先後更名為《環境科學進展》和《環境污染治理技術與設備》。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該刊自2007年1月起正式更改為現名。
《環境工程學報》及其前身均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是中國國內環境科學與環境工程學領域的重要期刊,並被中國國內外一些重要檢索系統和引文資料庫收錄,如美國化學會的化學文摘(CA)、荷蘭愛思唯爾(Elsevier)公司的Scopus全學科引文文摘資料庫、中國科技論文統計與引文資料庫(CSTPCD)、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CJFD)以及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等。 生態毒理學報 《生態毒理學報》是為順應環境科學與生命科學交叉的學科發展趨勢,推動中國國內環境風險研究領域的發展而創辦的,由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主辦,並獲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於2006年起正式創刊、在中國國內外公開發行。
已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CSTPCD);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CJFD);《中國學術期刊文摘》;美國化學會的化學文摘(Chemical Abstracts);美國生物學文摘(Biological Abstracts);美國生物學文摘預評(BIOSIS Previews);美國烏利希國際期刊指南(Ulrich's Periodicals Directory);英國動物學記錄(Zoological Record)等多家檢索機構收錄。據《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2014版)》統計,該刊影響因子1.518。
5. 如何在科研工作中體現生態文明的思想
一、積極探索符合生態文明要求的發展模式和機制。根據節約優先、保護優先、回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答,研究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新型關系,研究有利於環境保護的經濟社會發展模式,研究建立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和新型環境經濟政策體系。 二、扎實推進...
6. 考研 生態學專業 哪些學校或科研單位最好
全國共有20所招收生態學專業研究生的學校參與了排名,其中排名第一的是北京師范大學,排名第二的是蘭州大學,排名第三的是華東師范大學
7.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怎麼樣
簡介:中國抄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位於北京市海淀區,1998年由森林生態環境研究所和森林保護研究所合並成立。 研究所以建設和保護中國森林生態系統、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促進國家生態安全和可持續發展為總目標,以森林生態系統為主要對象,重點開展森林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規律、森林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修復和森林健康維護的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技術開發及科研技成果推廣。 據2017年1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共有在職職工116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研究員26人,副研究員、高級工程師等42人;每年在所學習的博士和碩士研究生100-120人左右;擁有2個國家林業局重點開放性實驗室、1個國家級台站、6個森林生態定位研究站、10個國家國家級研發和管理中心;設有博士後流動站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二級學科博士點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個、二級學科碩士點5個。
8. 大熊貓到底有無科研價值和生態價值
有
熊貓是在寒冷的氣候環境下生存下來的生物
雖然熊貓也是熊,但是他們吃的是竹子,沒有足夠的熱量讓他們冬眠,所以他們每年冬天都要外出覓食
還有就是熊貓生出來的熊貓寶寶,存活率非常低,所以熊貓已經成為了中國的國家保護動物也是中國的國寶
9. 、有重要生態價值、有科學研究價值的『
A、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是指具有重要的生態功能,如森林和草地對水土的保內持作用,濕地在蓄洪防旱、容調節氣候等方面的作用,A正確;
B、今天還未被利用的哪些物種在將來會有利用的價值屬於潛在價值,B錯誤;
C、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的美學價值,屬於直接價值,C錯誤;
D、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屬於直接價值,D錯誤.
故選:A.
10. 中基優化(北京)生態科學研究院怎麼樣
中基優化(北京)生態科學研究院是2016-03-24注冊成立的集體所有制,注冊地址位於北京市海淀區西四環北內路容15號605。
中基優化(北京)生態科學研究院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110108MA004B5D78,企業法人葛橋林,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中基優化(北京)生態科學研究院的經營范圍是:自然科學研究和試驗發展;工程和技術研究與試驗發展;農業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工程項目管理;城市園林綠化;水污染治理;企業管理;市場調查;技術開發、技術推廣、技術轉讓、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會議服務;公共關系服務;承辦展覽展示活動;軟體開發;設計、製作、代理、發布廣告;工程設計。(企業依法自主選擇經營項目,開展經營活動;工程設計以及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依批準的內容開展經營活動;不得從事本市產業政策禁止和限制類項目的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中基優化(北京)生態科學研究院更多信息和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