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子水庫養殖
Ⅰ 水庫養鴨養魚要怎麼預防
在水庫里養殖魚養鴨,只要平時多注意給鴨子消毒就可以了,還有就是要給鴨子注射疫內苗,至於魚這一塊. 你水面容多寬?大的話不用,它自凈就可以了,小的話 。40畝的水面,2到8米深,有小股水流進入.
注意生態平衡就行了。
Ⅱ 水庫養鴨對魚的好處
魚塘養鴨,魚鴨結合(即水下養魚、水面養鴨)是推廣的一種生態養殖模式,它主要有以下好處:
1 魚塘養鴨可為魚增氧。魚類生長需要足夠的氧氣。鴨子好動,在水面不斷浮游、梳洗、嬉戲,一方面能將空氣直接壓入水中,另一方面也可將上層飽和溶氧水攪入中下層,有利於改善魚塘中、下層水中溶氧狀況。這樣,即可省去用活水或安裝增氧機的投入。
2 有利於改善魚塘內生態系統營養環境。魚塘由於長期施肥、投餌和池魚的不斷排泄,容易形成塘底沉積物。這些沉積物大都是有機物質,鴨子不斷攪動塘水,可促進這些有機物質的分解,加速泥塘中有機碎屑和細菌聚凝物的擴散。為魚類提供更多的餌料。
3 鴨可以為魚類提供上等餌料。鴨糞中不僅有大量未被吸收的有機物,而且含有30%以上的粗蛋白,都是魚類的上等餌料。即使不能為池魚直接食用的鴨糞,也可被細菌分解,釋放出無機鹽,成為浮游生物的營養源,促進浮游生物的繁殖,為鰱、鱅提供餌料。
4 有利於鴨寄生蟲病的防治。鴨是雜食性家禽,能及時攝食漂浮在魚塘中的病死魚和魚體病灶的脫落物,從而減少病原擴散蔓延,鴨能吞食很多魚類敵害,如水蜈蚣等;鴨還能清除因清塘不夠徹底而生長的青苔、藻類;魚塘中有鴨群活動,有害水鳥也不敢隨意在水面降落;鴨子游泳洗羽毛,使鴨體寄生蟲和皮屑脫落於水中,為魚食用,又減少了鴨本身寄生蟲的傳染。
Ⅲ 我想養2000隻鴨子養鴨的環境非常優越 我自己家的水庫水庫上面就能建養殖棚有專家指點下嗎
要在有水的地方養,哪裡不用飼料,有魚蝦的地方最好
Ⅳ 水庫養鴨技術
看起來不需要技術,一放入水庫就行,其實它的很多注意的地方。比如
1、水庫的流速,不要放在太急的地方
2、最好是山塘型的水庫
3、建設有養鴨子臨時棲息的地方
4、定期對水庫進行消毒
5、對鴨子的防疫不可大意
Ⅳ 水庫面積70畝,能飼養8000隻鴨子,對水有污染嗎
水庫面積70畝,水面積64畝,能飼養8000隻鴨子;
如果放養,對水有污染。
Ⅵ 小水庫養鴨違法嗎
肯定違法,水庫是保證水質的,你私自養鴨,污染水質,要受到處罰的,還要罰款,所以不要有此想法。
Ⅶ 水庫養鴨好嗎
飲用水的水庫應該不會讓你養鴨子吧,我們這邊水庫養魚和螃蟹都不讓喂飼料
Ⅷ 水庫養殖如何防止公鴨啄母鴨
可以不建鴨鵬。 稻田放鴨管理 一、入田時間 稻田養鴨需注意下田時間,雛鴨孵出二0天,體重約一00克以上,水稻拋秧一5天,移栽一二天以上,可放入大田。成年鴨應適當推遲二-三天下田。 二、田間飼養設施准備 ①每稻田准備優質尼龍中國二.5公斤左右,不規則稻田和狹長稻田應准備多些。在田的四周用三指尼龍中國圍成防逃圈,圍中國高陸0cm,每隔一.5-二米樹一支撐桿。 ②在田的一角按每一0隻鴨一個平方米的大小折算建一鴨舍,舍項需遮蓋,以避日曬雨淋,三面作檔,但必須通風透氣,舍底用木板或竹板平鋪,舍下挖一個二倍於鴨舍的大小50-陸0cm深的水函。 ③稻田間開挖三5cm寬、三0cm深的豐產溝若干條,在放鴨期間始終滿水,供鴨子嬉水。 三、放養密度大鴨為每畝一5羽左右,幼鴨可根據情況適當增加。 四、鴨在育雛期間沒有放牧的習慣,下田前的應進行採食訓練。稻田放鴨,主要採食稻田裡的雜草、昆蟲和水生動物等食物。先調教採食落地穀子後,將穀子撒入淺水中,讓鴨去啄食,多次後形成條件反射,此後放入稻田會主動尋找食物。 5、每天每隻鴨用50-一00克稻穀、玉米、飼草等飼料補飼,注意定時,定點飼喂,就注意視情況增減飼喂量,不可過足或過少。杜絕用發霉、發臭的飼料及發臭、生蛆的動物飼料喂養。 陸、合理安排放牧時間。 ①根據氣溫和水溫確定放牧時間。稻田放牧,通風程度不如江河、池塘,因水淺,易被曬熱,氣溫超過三0Cº時,不宜下田放鴨。特別在炎熱的夏季,應在上午9時前和下午涼爽的時候進行。 ②適當輪流放牧。同一片稻田不宜多次重復放牧,適當休閑幾天再放。稻田不同生長期和收獲期,最好進行搭配。 ③水稻收割後,田中有大量遺粒,這時可集中放牧。 漆、稻鴨共棲,放鴨有很長一段時間在炎熱的夏天,因此,鴨舍在防止鼠害的基礎上,保持鴨舍通風,並設置一此遮蔭樹枝或小涼棚。豐產溝應滿水,讓鴨多嬉水,起到防暑降溫的作用。 吧、結合治蟲進行放鴨。先摸清蟲情,如蟲害較重時,減少補料,讓鴨處於半飢餓狀態,大量採食害蟲,充分發揮防治害蟲的目的。 9、水稻噴葯前,把鴨子引誘在鴨舍圈住。 一0、後期管理。 ①水稻乳熟期收鴨、以防鴨吃稻穗。為方便收鴨,平時喂養時就養成鴨子聽到某種聲音集攏的習慣。 ②收回的鴨子可收回家中或圍於田間舍內
Ⅸ 鴨子如何養殖
一、了解雛鴨的生理特點
雛鴨一般指0~4周齡的小鴨。剛出殼的雛鴨絨毛短,調節體溫的能力差,常需要人工保溫;雛鴨的消化機能尚未健全,飼養雛鴨時要喂給容易消化的飼料;雛鴨的生長速度快,尤其是骨骼生長很快,飼養雛鴨時一定要供應營養豐富而全面的飼料。雛鴨嬌嫩,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差,易感染疾病,因此,育雛時要特別重視防疫衛生工作。
二、做好准備工作
首先,要檢修好育雛舍,准備好加溫、採食、飲水等育雛的工具,並連同育雛舍一起進行徹底的清洗消毒(可按每立方米空間用14克高錳酸鉀和28毫升福爾馬林熏蒸)。接著,要准備足夠的飼料、葯品,地面飼養的還要准備足夠數量的乾燥清潔的墊料,如刨花、木屑或切短的稻草等。進雛鴨前還要調試好加溫設備,做好加熱試溫工作,一般要提前1天將育雛舍的溫度升高到30℃左右。
三、採用合適的育雛方式
育雛方式一般有3種情況,即地面育雛、網上育雛和立體籠育。地面育雛是在育雛舍的地面上鋪上5~10厘米厚的松軟墊料,將雛鴨直接飼養在墊料上。缺點是雛鴨直接與糞便接觸,羽毛較臟,易感染疾病。網上育雛是指在育雛舍內設置離地面30~80厘米高的金屬網、塑料網或竹木柵條,將雛鴨飼養在網上,這種方式雛鴨不與地面接觸,感染疾病機會減少了,房舍的利用率比地面飼養增加1倍以上,提高了勞動生產率,節省了大量墊料。立體籠育是指將雛鴨飼養在特製的多層金屬籠或毛竹籠內,既有網上育雛的優點,還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缺點也是投資較大。
四、及時給雛鴨「開水」和「開食」
剛孵出的雛鴨第一次飲水稱「開水」,第一次餵食稱「開食」。飼養雛鴨要做到「早飲水、早開食」,且要先「開水」、後「開食」。雛鴨出殼後原則上應在12~24小時內「開水」,運輸路途較遠的,待雛鴨到達育雛舍休息半小時左右應立即供給添加多維素和1%葡萄糖的水,供其飲用。飲水時要防止雛鴨嬉水,以免弄濕羽毛而感冒。飲水15~30分鍾後即可開食。雛鴨開始貪吃,要注意少喂多餐。
Ⅹ 在水庫養鴨子需要注意哪些要素
水庫養鴨子,需來要注意一下問題源:
1、溫度,剛出殼的雛鴨絨毛稀少,體溫調節機能差,要注意保溫。一般的控制方法是頭3天溫度控制在33°C-35°C,以後每天降1°C,直降到自然溫度。
2、濕度,鴨子雖然喜水,但飼養環境濕度太大或太小也不適應。一般控制在:第一周濕度70-75%,第二周65-70%,第三周60-65%,第四周及以後50-60%即可。
3、飼養密度,鴨子的飼養密度過大,擁擠,會導致濕度大,空氣混濁,不利於鴨子的生長發育。一般控制在:第一周20-25隻/平方米,第二周10—15隻/平方米,第三周8—10隻/平方米,以後按6—8隻/平方米飼養。所以在水裡養鴨子,要注意好生長發育問題。
4、衛生、消毒等常規工作:要搞好鴨舍及活動場的衛生,舍內勤換墊草,對鴨舍、活動場及周邊定期使用不同的消毒葯進行消毒,每天進行通風換氣,保持鴨舍空氣清新。每天供給鴨子全價的鴨飼料和青飼料及充足的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