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生態護岸
『壹』 適合在平原地區流速較慢河道的生態護岸有哪幾種類型
1原生態型治理模式
原生態型治理模式就是利用天然材料來進行護坡,通過專具有喜水特性和根系發達的植物來進屬行草皮護坡、土壤生物工程,如:喜水特性的植物主要有白楊、柳樹、蘆葦、菖蒲等,適宜種植在水中來加固河岸。
2自然型治理模式
自然型治理模式不僅利用天然植被,而且採用原石、木材等材料進行護岸,而不採用混凝土等人造材料。這種接近原生態型的治理模式在我國傳統的園林設計中有著很好地體現,例如,坡岸上以喬灌草相結合為主,水下採用石籠、木樁等。而木樁型護岸是我們在實踐中使用最為廣泛的一種生態護岸方法
『貳』 河道整治生態護岸施工技術措施有哪些
1)預制混凝土鉸鏈排
預制混凝土鉸鏈排由預制混凝土塊與鉸鏈排連接件兩個內部分組成容(圖1)。預制混凝土塊規格:598mm×443 mm×120 mm、中間開孔、開孔率為20%;重量:每塊40 kg,每平方為4.1 塊,一個標準的塊為15.6 m2,預制混凝土塊的抗壓強度(凈面積)≥35MPa。鉸鏈排連接件材質為鍍鋅鋼索或不銹鋼索。鋼索直徑根據矩陣面積配置最低為5.5 mm。捻法為右互動式,每平方米矩陣鋼索用量不低於4 m,鋼索破拉力≥19 kN,公稱抗拉強度≥1 600 MPa。
預制混凝土鉸鏈排具有高度的適應性,抗沖刷能力強,高速水流以及其他惡劣環境下保持完整的面層,不讓下面的土體被侵蝕。具有其他柔性鋪面材料所有的優點如空隙率高,透水性好,各獨立塊之間和單塊內的空隙內可以植草,能美化環境的同時形成自然坡面改善生態環境。施工方便,可以人工鋪設也可以採用機械施工,並可以在水下施工。最陡的邊坡坡度可達1∶1,並且可以在高速水流引起的高切應力下安全地工作。
『叄』 河道生態護坡的設計原則
生態護坡系統將植物生長基質固定在袋體內,同時利用植物根系的「 錨固版」 作用而使護坡更穩定和具有權抗沖刷能力,同時生態護坡還具有造價低、能美化環境的獨特效果,在國外已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國內也有一些應用。生態護坡設計的基本原則為:
1) 生態邊坡必須能夠營造一個適合陸生植物、水陸兩生植物、水生動植物生長的生命環境;
2) 生態護坡應滿足渠道功能和堤防的穩定要求,並降低工程造價:
3) 盡量減少剛性結構,增強護坡在視覺中「 軟效果」,美化工程環境:
4) 進行水文分析,確定水位變幅范圍,結合植物調查結果,選擇合適的植物:
5) 盡量採用自然的材料,避免二次環境污染:
6) 布置時考慮人們的親水要求。
『肆』 河道生態護坡的主要結構形式
專業護坡砌石施工隊15086285646~18085697737陳工
『伍』 河道治理提倡生態護坡,生態護坡有哪些常見的方法
河道湖泊是一種重要的自然資源,承載著各自然要素間的能量流、物質流和信息流,發揮著重要的生態功能。河道的生態功能主要有以下5個方面:①通道功能,與交通干線等人工廊道相類似,河道起到不同板塊間運輸和連接通道的作用。②生境功能,即棲息地作用,為各類水生、陸生和兩棲類動、植物以及微生物提供棲息、繁衍和避難的場所。③「源」的功能,能夠提供水源,生命的根本。④「匯」的功能,吸收、聚集和積累了大量的物質。
一旦外界對於河道湖泊水體的干擾超過了河流自身的環境恢復功能之後,河流就會出現水質變差、顏色變暗、溶解氧下降等問題,使河道湖泊生態系統發生破壞,從而使食物鏈上與之密切聯系的其他水陸兩棲及陸地生物的生存受到威脅,進而影響到整個生態系統。
水體的生態平衡是其他生態平衡的重要保障。所以要恢復生態系統整體的平衡,就要認真考慮平衡的基礎條件——河道湖泊水體的生態平衡。城市內河特別是中心區域城區河道是人類活動與自然過程共同作用最為強烈的地帶之一。「渠化」和「硬化」等工程手段及污水直排到水體,造成了自然生態破壞、環境質量惡化、服務功能下降等不良後果。具體表現在:①減少了河道植物成分,降低了水體的環境承載力和自凈能力;②河道形狀「直線化」、「平面化」嚴重,減少了生境的空間異質性,導致生物多樣性降低;③河道的三面硬質襯砌阻斷了水陸間物質、能量交換,破壞了生境條件和生態系統完整性,嚴重時導致河道所在的局部生態系統癱瘓;④景觀協調性差,不能滿足現代人類期望親近自然的要求。因此,城市河道湖泊生態修復已經成為我國中長期城市環境治理中的重點任務之一。
『陸』 河流健康評價如何與河流生態護岸評價有效地結合起來
目前生態系統健康評價尚存在分歧,因要評價的生態系統類型各異,故產生了多種評價方法和指標, 包括生態特徵、水資源狀況、河流基本狀況、功能整合、社會政治環境及社會經濟指標等。
其中生態指標是在生態系統水平和群落層次上設計的指標。你所說的生物密度和生物量是河流生態系統健康評價的重要指標。
主要的生態指標有:
⑴河岸及河床邊緣植被:主要研究植被受擾狀態及蓋度變化,定性與定量相結合;
⑵河道沖刷/淤積:反映河道的穩定狀況及泥沙的淤積程度,定性與定量相結合;
⑶水質:河道及沼澤地水質,以《地面水環境質量標准》(GB3838—2002)中Ⅲ 類水域水質標准評定;
⑷水量:以現有水量同歷史資料相比較的變化率來表示;
⑸水源保證或補給:以水源保證或補給率來計量;
⑹水生生物多樣性:用評價區域動物或植物種數占所在生物地理區域動物或植物種數的百分比表示;
⑺動物個體尺度或規格:以魚類在同一地區個體的平均尺度或大小來衡量,同歷史資料相比較的變化率;
⑻植物個體尺度:以優勢植物的平均高度來衡量,同歷史資料記錄的數據相比較,求其變化率;
⑼生物量:以動物或植物的生物量來計算,求其歷史時段內的變化程度;
⑽河流受脅狀況:以河流生態系統內人類的各種擾動為基礎,包括過度漁獵、割草、撿鳥蛋、墾殖等脅迫因子;
⑾相關濕地面積的減少或退化:以現有濕地面積減少或退化濕地面積的百分比來表示,退化可以濕地的鹽鹼化、沙化、植被退化面積來衡量,定性與定量相結合;
⑿水土流失面積比例;
⒀鹽鹼化面積比例;
⒁景觀恢復力和景觀多樣性指數。
『柒』 河道生態護坡的植物選擇
在栽種植物以前,應首先進行上程區域的植被調查,然後根據植被調查結果,充分考慮到栽版種植物與權周邊環境的協調、景觀、安全性、地域適應性及生態平衡的問題,並按以下條件進行嚴格的選擇:
1) 適合氣候、氣象條件的樹種;
2) 土壤要求低;
3) 原有品種;
4) 抗病蟲害能力強,對周圍環境的危害性小;
5) 壽命或者效果發揮時間長;
6) 具有能夠美化環景的效果;
7) 容易維護管理;8) 具有市場性。
『捌』 河道生態護坡的介紹
生態護坡所涉及的范圍很廣泛.目前國內外對其還沒沒有明確的定義,絕大多專數人認為岸坡上種屬植植物就是生態護坡,這是一個錯誤的概念。筆者認為生態不僅僅包括植物,它應是一個系統的含義。生態河道護坡應該包括兩方面的含義:首先是護坡。特別是水位變動區的水土保持,其次是生態,這二者的高度統一才是真正的生態邊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