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山溝水庫
『壹』 鄭州市有多少個景區.
河南
河南省位於中國中東部,因大部分地區在黃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南又被稱為「中州」、「中原」,簡稱「豫」。有「中國歷史文化的縮影」之美稱的河南省,曾長期作為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說。洛陽、開封、安陽三大古都和鄭州、南陽、商丘、浚縣四個國家級歷史名城,更是古跡繁多,名勝遍布。
中國三大石刻藝術寶庫之一的洛陽龍門石窟、千年古剎登封少林寺、太極拳之鄉溫縣陳家溝、甲骨文發現地安陽殷墟、周易發源地湯陰羑里城、炎黃子孫尋根拜祖聖地新鄭軒轅黃帝故里、雄偉壯麗的黃河小浪底等上百個旅遊景點組成了古都游、大黃河游、功夫健身之旅、尋根朝覲之旅、三國之旅等黃金旅遊線路10餘條。
·陽台宮:王屋山道教「三宮」之一
·嵩陽書院:世所罕見之地
·華夏著名景點:聞名華夏著名景點
·壯悔堂:極具內涵的景點
·南陽山陝會館:河南四大名鎮之一
·內鄉縣衙: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陝甘會館:藝術價值不菲
·上清宮:規模宏偉 殿堂巍峨
南陽:寶天曼生態旅遊區
· 信陽: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安陽:萬佛溝-最大的高浮雕塔
· 安陽:桃花谷旅遊風景區
· 安陽:林慮山國際滑翔基地
· 洛陽:孟津黃河濕地生態區
· 洛陽:龍峪灣自然保護區
· 鄭州:磅礴於世的黃河游覽區
安陽:著名的羑里城遺址
·許昌:聞名天下-鈞窯遺址
·周口:金碧輝煌-太昊伏羲陵
·鄭州:重點文物-商城遺址
·鄭州:裴李崗遺址文化旅遊區
·鄭州:大河村遺址文化旅遊區
·洛陽:二里頭宮殿遺址文化景區
·商丘:古風古韻的歸德古城
·安陽:河南殷墟遺址文化區
· 鄭州:三皇寨著名旅遊勝地
· 新鄉:京華園旅遊風景區
· 鄭州:康百萬庄園旅遊景區
· 商丘:金壁輝煌-閼伯台
· 開封:古樸典雅-天波楊府
· 開封:仿宋娛樂中心-樊樓
· 開封:龍亭-國家四A級旅遊風
· 開封:風景如畫-禹王台
· 開封:傳統風味的宋都御街
· 漯河:璀璨的紅色南街村
· 新鄉:姜太公故里之旅
· 鄭州:杜甫故里旅遊勝地
· 洛陽:玄奘故里佛家旅遊區
· 洛陽:著名的雞冠洞風景區
· 洛陽:千唐志齋藝術精品
· 洛陽:綠樹蔥蘢-關林風景區
· 開封:清明上河園-旅遊知名品牌
· 鄭州:著名的黃帝故里旅遊景區
· 鄭州:名勝古跡-少林寺
· 濟源:黃河小浪底風景名勝區
· 洛陽:中國藝術瑰寶-龍門石窟
· 鶴壁:綽約多姿-浮丘山
· 鶴壁:飛瀑流泉-雲夢山
· 信陽:避暑勝地-雞公山
· 平頂山:石人山風景名勝區
· 新鄉:萬仙山旅遊風景區
· 三門峽:巍峨雄峻-亞武山
· 駐馬店:嵖岈山旅遊風景區
· 鶴壁:大伾山風景名勝區
· 信陽:靈山生態旅遊區
· 焦作:雲台山風景名勝區
· 鄭州:三皇山桃花峪旅遊區
· 安陽:人間仙境-太行大峽
· 洛陽:豫西名寨-抱犢寨
· 洛陽:青要山自然保護區
· 駐馬店:楊靖宇將軍紀念館
· 三門峽:三門峽博物館
· 商丘:彭雪楓將軍紀念館
· 南陽:藝術寶庫-南陽漢畫館
· 鄭州:著名的黃河博物館
· 鄭州:現代化的河南博物院
· 開封:瞻仰焦裕祿烈士陵園
· 開封:宏偉壯觀-開封博物館
· 洛陽:王鐸故居旅遊景區
· 洛陽:文物庫房-洛陽博物館
· 三門峽:規模最大的虢國墓
· 新鄉:佔地面積最大的潞王陵
· 商丘:省級重點文物-陳勝墓
· 商丘:縣級文物保護-倉頡墓
· 商丘:燧人氏陵-燧皇陵
· 商丘:氣派不凡-芒碭山漢墓
· 南陽:仿漢代建築-張衡墓
· 鄭州:打虎亭漢墓遺址
· 開封:松柏蒼翠-張良墓
· 鄭州:規模最大的宋陵
· 安陽:尋根訪祖-二帝陵
· 洛陽:獨具四絕-漢光武帝陵
·平頂山:風景宜人的三蘇祠
·南陽:引人入勝-南陽武侯祠
·商丘:孔子還鄉祠
·南陽:著名的南陽醫聖祠
·濮陽:氣勢磅礴-子路墓祠
·商丘:佔地廣闊的張巡祠
·商丘:家喻戶曉的木蘭祠
·開封:清政廉潔-包公祠
鄭州:清幽雅緻-嵩岳寺塔
· 商丘:永城八景之一崇法寺
· 安陽:藝術罕見-修定寺塔
· 三門峽:寶輪寺塔風景
· 鄭州:歷代高僧墓地-塔林
· 安陽:刻工細致-文峰塔
· 開封:天下第一塔-鐵塔
· 開封:藝術的珍品-繁塔
· 南陽:桐柏水簾寺旅遊區
· 洛陽:世人所敬仰-龍馬負圖寺
· 鄭州:造型精緻-城隍廟
· 焦作:富麗堂皇-嘉應觀
· 濟源:古建築群-濟瀆廟
· 新鄉:省重點文物-比干廟
· 鄭州:氣派雄偉-中嶽廟
· 駐馬店:巍巍壯觀-南海禪寺
· 安陽:古柏蒼勁-岳飛廟
· 開封:著名道觀-延慶觀
· 開封:佛教中心-大相國寺
· 鄭州:秀麗多姿-鞏義石窟寺
· 洛陽:引人入勝-風穴寺
· 洛陽:中國第一古剎-白馬寺
具體資料和圖片到這個網站上去看吧,我覺得圖片效果還不錯,內容也挺全面的
『貳』 齊王寨景區的天柱溝
天柱溝景區位於河南省輝縣市南寨鎮柿園村。因為溝內有一山柱,巍然聳立,似一柱擎天,故稱「天柱」。此溝因此得名「天柱溝」。溝內山峰林立,巍峨壯觀,溪水長流,峽谷幽深,絕壁陡峭,奇形怪狀,怪石嶙峋,有一山酷似人類翹起之拇指,似乎在贊嘆「天柱溝」的美景,故當地人稱「拇指山」。溝深處溪水潺潺,溪邊芳草萋萋,四周山花爭奇斗艷,兩岸絕壁藤蔓盤繞,紮根石縫中的小樹隨風搖曳。中段一潭綠水,因潭側布滿白玉石,故名「白玉潭」。溝中九曲十八灣,如入迷宮,當山窮水盡疑無路時,忽然柳暗花明又一村。溝盡處,一壩橫空出世,隔斷天際,令人不可仰視。此壩為柿園水庫大堤,壩高71米,寬36米,長4公里,隔斷豫晉兩省,為兩省之界。
從山側登高上壩,偶得天橋,頓感無限風光在險峰;登高俯視,天柱溝全景盡收眼底:一面是「天柱溝」群山巍巍,一面是柿園水庫碧波盪漾,不是三峽,勝似三峽。再望,更覺山高天闊,群峰雄偉,藍天白雲,宛如一幅永不褪色的中國山水立體畫卷。(詳情請見「天柱溝」網路)
『叄』 齊王寨景區的天柱溝
天柱溝景區位於河南省輝縣市南寨鎮柿園村。因為溝內有一山柱,巍然聳立,似一內柱擎天,故稱「容天柱」。此溝因此得名「天柱溝」。溝內山峰林立,巍峨壯觀,溪水長流,峽谷幽深,絕壁陡峭,奇形怪狀,怪石嶙峋,有一山酷似人類翹起之拇指,似乎在贊嘆「天柱溝」的美景,故當地人稱「拇指山」。溝深處溪水潺潺,溪邊芳草萋萋,四周山花爭奇斗艷,兩岸絕壁藤蔓盤繞,紮根石縫中的小樹隨風搖曳。中段一潭綠水,因潭側布滿白玉石,故名「白玉潭」
『肆』 張河灣地區旅遊資源的類型
張河灣地區旅遊資源極為豐富,既有人文景觀,也有風景如畫的自然景觀。據初步研究主要包括: 水域風光 ( 水庫大壩、河跡湖泊、湖心島、河流階地等) ; 地貌景觀 ( 嶂石岩地貌、侵入體地貌) ; 生物景觀 ( 南寺掌森林公園) ; 古跡建築 ( 蒼岩山橋樓殿、龍鳳寺等) ; 煙雨景觀 ( 樂佛大山) ; 消閑避暑 ( 張河灣水庫、垂釣場、蒼岩山檀樹溝) ; 地質景觀 ( 白城 - 六廟底剖面、侵入作用、變質作用與置換作用、角度不整合、斷裂構造、火山堆積作用、火山流動構造、潮坪沉積、根劈作用) 等,簡述如下。
一、水域風光類
張河灣地區的水域風光是重要的旅遊資源之一,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經初步研究,區內主要的水域風光包括: 水庫大壩、河跡湖泊、湖心島和小型瀑布等類型。
1. 水庫大壩
張河灣水庫位於測魚鄉與蒿亭鄉交界處,庫址在張河灣村附近的甘陶河幹流上。張河灣水庫始建於 20 世紀 70 年代後期,總庫容 8647 萬立方米,最大調節庫容 6051. 6 萬立方米,電站已列入 「十五」計劃,設計裝機容量為 1600kW,防洪庫容 2755 ×104m3。
水庫大壩作為一種人文旅遊資源具有雙重含義,一方面,宏偉壯觀、氣勢磅礴的大壩和設計精巧、美觀的建築風格具有重要的觀賞價值,體現了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 另一方面,水庫坐落在古元古代甘陶河組變質火山岩之上,其樞紐建築物包括大壩 ( 擋水牆、主溢流壩、副溢流壩) 、泄水孔、排沙孔、放水孔及防滲牆等,是增長知識,了解大壩建造的教學基地。
2. 河跡湖泊
張河灣水庫是在自然地質條件控制下形成的曲狀河經人工截流而成。順河而上,河道呈蛇形彎曲,登上老爺廟向東南鳥瞰,宛如一條巨大的青蛇蜿蜒挺進。湖泊位於甘陶河蒿亭至定盤寨峽谷曲流地段,長 15km 左右,是典型的深切曲流人工湖。湖水面寬 150 ~250m,大壩附近水深 60m,水質潔凈,水色清碧,湖光秀麗,是垂釣、劃船等水上活動的理想旅遊勝地。
3. 湖心島
湖心島位於張河灣水庫西側的中部,島嶼南陡北緩,表現了河流側向侵蝕的特徵。汛期島與陸地隔絕,在清澈的湖水中形成一片璀璨的綠洲; 枯水季節,湖心島與陸地相連形成 「半島」。島的北側發育了由洪水形成的小型沙洲,直插水體,形成了完好的地質旅遊景觀。湖心島位於水庫的核心部位,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
4. 瀑布
區內瀑布主要為雨後形成的小型飛瀑,如:
滴水崖瀑布: 位於福慶寺南天門東南。此處崖高 30 余米,平時由後寺堖溝匯集的地下水滲流到此,從崖頂石縫中滴落,晶瑩如珠; 如遭大雨,洪水飛流直下,似銀河倒掛,十分壯觀。冬季崖上水滴凍結,倒懸冰錐,堪稱奇景。
迴音瀑: 位於福慶寺迴音谷盡端。崖呈弧形,高 50 多米。在弧形山崖中部有一寬 5m的溝槽。雨後,前寺堖溝的洪水在此形成落差 40 余米的飛瀑。由於瀑水的侵蝕作用,山崖下部內凹 10m 以上,平日崖頂水滴飄落,猶如晴天飛雨。人在谷中喊話,迴音滿谷,故稱 「迴音谷」。
二、地貌景觀類
1. 嶂石岩地貌的特徵
張河灣地區的地貌類型隸屬於 「嶂石岩地貌」 ( 郭康,1992) ,和其他地區相比,均以稜角鮮明的塊狀結構的粉紅色石英砂岩構成的懸崖峭壁為特徵。所不同的是: 有的雄偉高亢,懸崖陡峭,三棧階梯明顯,植被繁茂,層巒疊嶂,氣勢恢宏; 有的幽深奇巧; 有的為中低山,高度在 1000m 以上,如嶂石岩、張河灣; 有的與人文景觀巧妙結合; 有的以粗獷的自然山色獨具風騷。它整體長而成嶺,嶂谷相連成套,稜角明顯,呈巨型階梯狀。這些特徵與著名的丹霞地貌不同。「嶂石岩地貌」具體包括了四大特點:
( 1) 丹崖長牆
嶂石岩地貌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其雄偉壯觀的懸崖陡壁。由紅色石英砂岩構成的陡壁猶如一堵巨大的紅牆拔地而起,比高 500 ~700m,迎面而立,顯得十分雄偉壯觀。這一地貌景觀分為東西和南北兩帶,西起下口鎮,東至抱犢寨,南至河南林縣境內。在東西南北各路線上,嶂石岩丹崖長牆更似一道紅色長城。
( 2) 階梯狀陡崖
陡崖階梯狀分布,在嶂石岩附近呈三級台階狀,寬者稱台,窄者稱棧,更使丹崖增加了層次感和渾厚感。台棧面均由松軟的砂、頁岩構成,其上長有松、櫟等林木。但階梯狀丹崖在蒼岩山僅發育二級,在東西線上發育一級丹崖,之上被三級翠崖與台棧所替代。
( 3) 「Ω」型嶂谷
在丹崖長牆的較大地貌單元中包含著多種多樣的次一級的地貌單元,其中發育最多的是 「Ω」形嶂谷。嶂石岩迴音壁就是一個發育在一級丹崖上的典型的弧形嶂谷,弧直徑90m,壁高 100m,形態規整,迴音效果甚好,被稱為全國最大的天然迴音壁。
( 4) 稜角鮮明的塊狀造型
嶂石岩地貌給人的第二印象就是稜角鮮明的塊狀造型。無論是數公里長的丹崖長牆,還是數以萬計的奇石怪洞,嶂石岩地貌都是以有稜有角的塊狀造型為基本地貌單元。這也是嶂石岩地貌區別於其他地貌形態 ( 如丹霞地貌) 的重要標志之一。
2. 張河灣 「嶂石岩地貌」的基本類型
區內嶂石岩地貌可分為九個基本類型,其中正地貌有單面岩壁、方山———堖、岩壁、峰叢與石柱、孤峰 ( 柱) 和石墩 ( 台) 六類; 負地貌有套谷、裂谷和岩洞等類型。
( 1) 單面岩壁
近 1000m 的單面岩壁分布在水庫的西側老爺廟和沿庄東南側,南北向的山樑上,壁面在溝頭內凹,山岬外凸。從正面看岩壁又呈階梯狀,長城系紅色石英砂岩底部與古元古界地層角度不整合處的台階為 「一棧」,「二棧」和 「三棧」 ( 由長城系常州溝組的不同岩性所組成) ,海拔高度分別為 497m、653m 和 752m。山頂稱 「頂台」,為寒武系饅頭組泥岩的剝蝕面,海拔 842m。單面岩壁是嶂石岩地貌發育早期的一種岩壁地貌。
峭壁狹棧: 即崖間有多層狹窄平台,是區內峭壁的一大特色。由溝谷流水的侵蝕和沿節理崩塌等作用形成。福慶寺內的 「絕獻回欄」和 「丹崖疊翠」兩景觀為其代表性的佳景。
絕獻回欄: 位於橋樓殿至公主祠西峰山腰,下臨百丈懸崖,上依十丈絕壁,由鑿壁修成的棧道時窄時寬,或直或曲。古人巧借峭之狹棧築殿建宇,突出了宗教的神秘色彩。
丹崖疊翠: 位於福慶寺朝陽峰北崖 ( 圖版Ⅻ - 5) 。丹即紅色之意,由鐵質石英砂岩構成的紅色岩壁和紅色岩之間。層層棧階上綠色灌木叢生,艷陽麗日,丹壁輝煌於萬綠叢中,確有丹崖疊翠之意境。
人面崖: 位於福慶寺東峰北端。從寺溝北岸蒼山賓館南里觀察,山崖線輪廓酷似猿人側面頭像,額、眼、鼻、嘴、下頜十分逼真。尤其傍晚觀察,崖脊線條更加清晰,人面側像更為動人。
( 2) 方山地貌———堖
人們習慣把頂平、崖陡的山頭稱為 「堖」,如蒼岩山風景區的巒台堖、寺堖,南寺掌風景區的玉筆堖和平安寨等。典型的是位於蒼岩山對面的巒台堖,東、南、北三面為 200多米的陡崖,堖頂由東向西微傾,有耕地上百畝,住有居民十幾戶。其成因為南北兩側溝谷發育,山崖侵蝕崩塌而成方山。這種方山平 「堖」應是嶂石岩地貌發育早期第二階段的正地貌類型之一。
( 3) 岩牆
嶂石岩地貌中的岩牆是由方山或單面岩壁沿構造帶崩塌後殘留的城牆狀岩體。岩牆規模大小不等。在南寺掌景區玉筆堖與桃花堖之間也殘留著東西向大型岩牆,成為南寺溝與王寨溝的分水嶺,形態與古長城十分相似,故被稱為 「元古代長城」。
( 4) 峰叢與石柱
岩牆進一步發育,部分牆體倒塌,成排的石柱豎立在牆基上,形成了類似喀斯特地貌的峰叢。如井陘南寺掌的駱駝峰、蒼岩山東側徐漢村南的 「老娘送閨女」等石柱群,均是長城系紅色石英砂岩風化崩塌而成的峰叢或石柱地貌。
( 5) 孤峰 ( 柱)
張河灣地區的孤峰 ( 柱) 發育,如蒼岩山東側的靈霄寶塔,平安寨上的樂佛大山,龍鳳寺的錐狀山等。這種由峰叢發育而成的孤峰 ( 柱) 是嶂石岩地貌發育到晚期的標志。
發育於石英砂岩出露區的山脊、崖嘴和支溝頂端岩之崩塌處的石柱,牛金寨最具代表性。高家峪村北的牛金寨海拔 1111. 1m,相對高度 500m 以上。山體基部為太古宇和早元古界變質岩系,上部由長城系石英砂岩組成。由於砂岩岩層產狀近水平,各層岩性不同,在地殼階段性抬升和差異風化作用下,山腰形成了八級棧階 ( 即狹窄平台) ,故整個山體如一聳立於雲霄中的 「寶塔」。類似這類石塔不此一處,規模有大有小,有單塔式、雙塔式、倒吊式等多種造型。
( 6) 石墩 ( 台)
孤峰 ( 柱) 倒塌,殘留的基座成石墩 ( 台) 。石墩是嶂石岩地貌發育到最後階段的標志之一。如蒼岩山十六景之一的說法危台、南寺掌的玉璽台等。
( 7) 套谷
套谷是嶂石岩地貌中特殊的負地貌類型之一。郭康先生稱套谷為 「Ω」形谷。從平面上看,這種套谷是向溝谷下游開口的弧形谷,如從三維空間立體上看,是一半桶狀。因多數套谷有迴音效果,故有的命名為迴音壁。蒼岩山這樣的套谷也有三處,一是 「陰崖石乳」,二是山南的 「九環套」,三是東谷 「迴音谷」。蒼岩山長城系紅色石英砂岩厚度較小,故套谷規模不大。如蒼岩山十六勝景之一的陰崖石乳,在福慶寺內的東西絕谷東南隅,崖高 20 余米,弧長約 30 多米。崖下內縮,崖頂突前,在呈弧形巨大岩壁上掛滿鍾乳石。南壁似千佛蹲坐,東崖像石流下落,北壁如水簾遮洞。
在石英砂岩中能形成這一奇異景觀,只要沿絕谷向上探尋,就可解開其中之謎。原來在距絕谷不遠的寺堖頂部,分布有石灰岩地層。石灰岩是一種可溶性岩石,易被溶解沿裂隙下沉。當含 Ca( HCO3)2的地下水滲透到弧形絕谷處時,因壓力降低,CO2析出和部分水分蒸發,使 CaCO3沉澱下來,久而久之,形成今無所見的陰崖石乳奇景。
( 8) 裂谷
由紅色石英砂岩沿節理崩裂而成的裂谷或裂隙。蒼岩山十六景中的 「懸雲蹬梯」,是紅色石英砂岩中的小型斷層裂谷,走向 NWW295°,谷底寬 2. 5 ~4m,谷深 38m。兩壁直立如削,站在谷底向上望去,只見一線青天,故稱為 「一線天」奇觀。古人在洞底砌石作登山石階,稱為 「懸雲蹬梯」。澗間之上飛架橋樓,成 「橋殿飛虹」之奇觀。明代遊人喬宇曾發出過 「誰使神手劈雙岩」之驚嘆。其實,該裂谷是沿近東西向正斷層長期侵蝕而形成的。
( 9) 岩洞
長城系紅色石英砂岩中發育的岩洞是沿斷裂或裂隙發育的岩洞,如蒼岩山的老虎洞也屬於此類岩洞,但規模較小。老虎洞位於福慶寺東峰西崖下。洞口朝向北東,洞寬 1 ~1. 4m,高 2. 5 ~ 3. 5m,洞長 26m。洞道延伸方向與區內石英砂岩中兩組節理走向吻合,說明此洞是沿砂岩裂隙發育而成。傳說南陽公主騎虎上山削發為尼以後,老虎鑽入此洞,故名老虎洞。
千佛洞位於七獅村北甘陶河西側千佛崖畔。該洞口海拔 420m,高出河床 120m,從抬升的高度看,其形成時代應在新近紀晚期至第四紀初期。洞口朝向 120°,主洞長 34m,走向與洞口朝向一致。最大洞高 5m,前狹後闊。底寬 2 ~ 7m 不等,南壁有古代石佛雕像。主洞頂端分出兩條支洞,北側支洞向 340°方向延伸,長約 20m,末端縮窄,人不能進,洞口高出主洞底近 3m,洞底有較大石筍四個和崩塌的岩石; 南側支洞與北支洞走向一致,說明是沿同一走向的構造裂隙發育的。洞內有石柱一根。該溶洞是區內較大型喀斯特溶洞,現已基本停止發育,但仍可見到小型石筍、石柱,並有古代石佛造像。千佛洞無論從文物觀賞還是進行地質考察,皆有一定價值。
綜上所述,長城系紅色石英砂岩形成的正地貌和負地貌都是在巨厚而堅硬的砂岩、下覆泥岩及構造節理十分發育、經多期構造運動的改造的結果。內外動力地質作用導致了岩壁後退,形成了不同發育階段的正地貌及特有的負地貌。
三、生物景觀類
區內林木景觀可分為森林、古木和灌草山花等。
1. 南寺掌森林公園
主要分布於南寺掌一帶的陰坡和半陰坡,以玉筆堖和桃紅堖生長面積最大。
森林中主要有樟木、杉木、落葉松、柏樹、白楊和黃櫨等,以及五彩繽紛的灌草山花。樹木參天簇擁,枝繁葉茂,遮天蔽日,四季常青,素有 「山崖千重秀,林木十里深」之美稱。
森林具有調節氣候、凈化空氣、吸收粉塵等功能。作為一種風景資源,具有 「森林浴」的特殊醫療之功效,目前已成為人們返歸自然所追求的主要情趣之一。森林浴是指包括登山觀景、林中逍遙、蔭下散步和郊遊野餐等廣泛接觸森林環境的活動。主要目的是通過自然環境調節精神,解除疲勞,抗病強身。森林的隔音效果會使人感到特有的寧靜;綠色的環境和優美的風景能給人以安謐舒適的感覺; 森林空氣中負氧離子很多,能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提高人體免疫力。是度假、野營的好去處。除了旅遊功能,南寺掌森林自然保護區也是教學科研的重要基地。
2. 古木
蒼岩山十六景中,由古木構景的佔有三景: 即 「碧澗靈檀」、「山腰綺柏」和 「岩關鎖翠』。生長在福慶寺內的白檀和古柏,樹齡有的已有千年。
白檀生長在洞間谷底,林木蔥郁,是謂 「碧澗」。白檀其根、其形、其干千姿百態,獨具神韻,是謂 「靈檀」。千姿百態的白檀樹層層疊疊、密密麻麻遮蓋了幽谷,在大地回春、鳥語花香的季節里,站在橋樓殿鳥瞰深谷,青翠欲滴的檀樹葉隨風飄擺,宛如水上浮萍。白檀無心無皮,通身銀白素潔,樹根須繞岩石,猶如龍爪抓地、錦蛇盤石,樹干亭亭玉立,樹條光滑柔潤,翠葉繁茂如蓋。古詩贊道: 「選勝重來手自捫,椏槎拔地抱雲根,何年剝落凡皮相,修的梅山石上魂」。
步入幽谷,首先看到的是粗壯的白檀———迎客檀 ( 又稱虛心老人檀) ; 前面為由十八棵白檀組成的羅漢檀、巨人檀; 向幽谷深處依次可見抱石檀、鴛鴦檀 ( 姊妹檀) 、壁虎檀、金蟾檀、素心檀、龍爪檀、劈石檀、卧虎檀、莽檀、鹿角檀等。姿態萬千、名目繁多的壁澗靈檀猶如天然盆景。
古柏依山腰峭壁生長,有的從危崖石縫中橫生側出,凌空欲飛; 有的倒掛懸崖,欲墜不脫。古柏與青檀疊翠,蒼岩獨秀太行。蒼岩山是一類寓意深刻,藝術觀賞價值極高的風景林,最易使人獲得豐富的意境和多種美感。
四、古跡建築
區內的古跡建築以蒼岩山的橋樓殿獨樹一幟。殿堂底部石橋建於隋朝,它坐西朝東,橫跨在兩側的橋壁之間,橋體為敞肩拱式,翼角高翹,流蘇彩繪,代表了隋代磚石結構的建築風格。巍峨獨特的橋樓殿堂坐落在石橋之上,以精美的藝術造型,堅固的木質結構,表現了我國獨特的建築體系和藝術造詣。特別是橋樓殿建於重山疊翠,峽谷一線之處,形成 「橋殿飛虹」的天下奇觀,為蒼岩山三絕之一。
據初步調查,除橋樓殿、福慶寺、天王殿為木石建築以外,其他各景點多為磚石建築或混合建築。這些豐富多彩的建築珍品,不但是科普旅遊的基礎,也是教學、科研的重要基地。
五、煙雨景觀
煙雨景觀屬於氣象旅遊資源的范疇,蒙蒙煙雨能給遊客帶來情緒上的遐想和朦朧的詩意。如有幸趕上陰雨天氣,宏偉壯觀的平安寨籠罩在雲霧煙雨之中。茫茫雲霧瞬息萬變,虛無縹緲; 慈祥的大佛面帶微笑,傲視東方,在似波濤洶涌的雲霧煙雨中時隱時現,真乃情景交融,美不勝收。
六、消閑避暑
張河灣水庫是石家莊地區少有的避暑勝地,海拔 500 ~1200m,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庫區年平均氣溫 12. 80℃,夏季 7 月份最熱,月平均氣溫 24 ~26℃。中午溫和,夜間涼爽,空氣清潔新鮮,湖光秀麗,景色宜人,環境優美。景區文化娛樂及服務設施齊全,賓館整潔寬敞,管理完善,交通方便。
垂釣場建立在湖心島的北側,坐在陽光和煦的垂釣場,你不但可以一覽氣勢宏偉的「嶂石岩地貌」景觀,領略碧波千傾,湖光瀲灧的美景,還可以享盡垂釣休閑的另一番情趣。
七、地質景觀
嚴格地講,上述六種旅遊景觀無一不具有地球科學的屬性,無論是水域景觀、地貌景觀、生物景觀,還是古跡、氣候、環境等都是地球科學研究的重要領域,它們也是地質公園的基本要素組成。而地質旅遊景觀則是地質公園獨特的旅遊資源,它既是一個天然的「地質實驗室」,也是普及地質知識的大課堂。初步研究表明,本區大致包括標准地層剖面、構造運動與接觸關系、侵入作用、火山堆積作用、火山流動構造、變質作用與置換作用、斷裂構造、潮坪沉積、根劈作用、河流階地等景觀。下面就本區內的一些地質景觀按剖面簡述如下。
1. 標准地層剖面
張河灣旅遊區主要出露古元古代、中元古代和古生代的沉積地層,其中以峪溝水庫 -至六廟底古元古代和福慶寺中元古代的地層剖面發育最好,是太行山地區研究程度較高,層序較為完整、地質現象豐富的典型剖面。特別是福慶寺剖面,地質景觀和旅遊景觀極為豐富,是一條不可多得的地質旅遊路線。
福慶寺岩石圈旅遊路線
該路線中不但可以觀察到 25 億 ~6 億年期間的物質組成、特徵地質現象,而且還可以看到在這期間所發生的地質事件的遺跡。
景點 1: 古老的記錄
在地質科學研究中,地質年代可分為始太古代、古太古代、中太古代、新太古代、古元古代、中元古代、新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等。該景點是本區出露的最早的地質體,隸屬於新太古代五台群石家欄組。主要岩性為一套遭受中級區域變質作用及不同程度的混合岩化作用的變質岩系,由黑雲母斜長片麻岩、角閃斜長片麻岩、條帶狀混合岩與混合花崗岩組成。其片麻理產狀大致為走向近南北,傾向西或北北西,傾角介於45° ~60°之間。
石家欄組為一套變質表殼岩,主要原岩類型包括: 砂岩、粉砂岩、泥質岩、碳酸鹽岩、含鈣鎂硅鐵質岩和基性 - 中酸性火山岩岩系。經 Rb - Sr 等時線方法測定,同位素年齡為 23. 39 億年,採用 K - Ar 法測得年齡為 23. 7 億年以上,大致與華北地區五台系( 23. 5 億年,劉敦一,1989) 相當。
景點 2: 侵入作用
組成地殼的岩石按成因主要有三大類: 岩漿岩、變質岩和沉積岩。其中太古宇主要由變質岩組成,元古宇主要由沉積岩和變質沉積岩組成,古生界主要由沉積岩組成。侵入作用熔融的岩漿貫入到地表以下的圍岩中,稱為內動力地質作用。本景點的偉晶岩岩牆就是侵入作用的一例。酸性的岩漿沿著裂隙侵入到太古宙片麻岩之中結晶,形成直立的岩牆。
偉晶岩岩牆主要由乳白色石英和肉紅色鉀長石組成,中心粒度粗大,邊部粒度較小,反映了在不同溫度下結晶而成。脈體與片麻理方向一致,圍岩具冷凝邊。根據與圍岩的關系和脈體的穿插關系分析,認為偉晶岩岩牆的形成時代應為太古宙。
景點 3: 阜平運動
構造運動是地質發展演化的重要過程,沒有構造運動我們就無法領略群山峻嶺,也就不能直接觀察古老的地層。阜平運動就是地質歷史時期中一系列構造運動之一,它是太行山地區最古老的一次構造運動,發生在 25 億年左右。表現為太古宙地層的變質、褶皺變形和混合岩化作用,以及中酸性岩漿的侵入作用。阜平運動之後,太古宙片麻岩經歷了長期的風化剝蝕等夷平過程。古元古代地層覆蓋在太古宙片麻岩的不同層位之上,形成角度不整合。因而該不整合面也就是阜平運動的重要證據。
景點 4: 交錯層理
古元古代地層主要為一套淺變質的沉積岩。由變質砂礫岩夾千枚狀絹雲母石英片岩,兩者組成小旋迴,每一個旋迴的底部由變質砂礫岩組成,具有醒目的斜層理,細層由黑色磁鐵礦組成,它是由流水作用沉積而成。黑色斜層理花紋與肉紅色砂礫岩組成了漂亮的圖案。
福慶寺山門、寺內山門、書院及碑亭坐落在古元古代地層之上。蒼岩山景區的三絕之一古檀也主要生長在古元古代地層表層的鬆散沉積物之上。
景點 5: 呂梁運動
呂梁運動就是太行山地區的又一次構造運動,發生在距今 18 億年左右。表現為古元古代地層的低級變質、褶皺變形作用。呂梁運動之後,古元古代地層也經歷了長期的風化剝蝕等夷平過程。近水平的中元古代地層覆蓋在古元古代地層的不同層位之上,形成角度不整合。因而該不整合面也就是呂梁運動的重要證據。
中元古代地層主要由石英砂岩組成,自不整合界面向上拔地而起,形成了約 160m 的丹崖景觀,稱為嶂石岩地貌。受近東西向斷裂的影響,自此向西形成了寬 2 ~ 45m 的峽谷,兩壁直立如削,站在谷底向上望,只見一線青天。明代遊人喬宇曾發出 「誰使神手劈雙岩」之驚嘆。
景點 6: 岩石旅遊
踏上懸雲蹬梯,觀看兩側峭壁,可見到厚層的紅色粗粒石英砂岩,石英渾圓,如同顆顆珍珠,散落在峭壁之上。厚層石英砂岩與薄層砂岩組成小旋迴,每個旋迴 3 ~5m,反映一次海水的進退。岩層中層理發育,有平行岩層面的平行層理,也有斜交岩層面的斜層理。沿雲梯上行,可見 「足蹬沙灘」 ( 波痕) 和 「腳踩枯地」 ( 泥裂) 。到峭壁狹窄處,在岩壁上可見藕狀鍾乳和 「北京烤鴨」( 鍾乳石) ,以及大型斜層理等自然奇觀。
景點 7: 棧道
在中元古代砂岩中,由於膠結物的不同,岩石的強度也不同。在峰迴軒處,砂岩岩層較薄,主要由褐鐵礦膠結長石或石英等顆粒,和硅質砂岩相比強度大大降低,經長期的風化剝蝕形成了階梯棧道,以及凹形岩壁。由於節理的影響,部分凹形岩壁崩塌脫離,殘留下來形成石柱、石墩。「說法危台」就是殘留下來的一個石墩。
2. 河流階地
甘陶河自山西省昔陽縣由南向北流過本區,經蒿亭、沿庄流向下游。河床坡降 8‰,部分為 10% ,張河灣水庫壩址以上,河谷較窄,兩側呈條狀分布有河漫灘。沿庄以下,河谷開闊,河漫灘發育,高出河槽 1 ~2m,多被辟為農田,但在較大洪水時會被淹沒。在河流的拐彎處,流水的侵蝕堆積作用顯而易見。
甘陶河兩岸發育有一、二、三級階地,其中二、三階地殘缺不全,保留較少。一級階地分布在南蒿亭、北蒿亭及壩軸線附近,由河流沖積次生黃土狀亞砂土組成,階面傾向下游,高出河床 5 ~8m。沿庄、測魚鎮等建於一級階地之上。平涉公路建於二級階地之上。之下由黃土組成。
『伍』 我想知道貴州有那些好玩的地方和那些著名景點拜託各位大神
弘福寺 弘福寺,座落在市西北的黔靈公園內,創建於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弘福寺是全國重點開放的寺觀之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全省最大的佛教叢林。寺內殿宇恢宏,布局嚴謹,金碧輝煌的古建築掩映於綠樹濃蔭中,分外雄偉壯麗和莊重肅穆。 婁山關 遵義婁山關風景名勝區地處貴州省北部,以全國歷史文化名城遵義市(今紅花崗區)為中心,南北貫穿遵義縣和桐梓縣境,總面積350平方公里,南距貴陽167公里,北距重慶330公里。 風景區以人文景觀取作畫,文物古跡眾多,既有舉世聞名的遵義會議會址,又有統治播州700多年楊氏土司各類建築遺址。景區分為烏江渡、播雅天池、紅花崗區、鳳凰山、海龍屯、婁山關、天門洞、夜郎鎮等8個景區和8個獨立景點,面積350平方公里。 黔靈公園 地理位置:黔靈公園位於貴陽市中心區西北,黔靈公園南接棗山路,東近八鴿岩路,東北有市北路,北至關刀岩、小關水庫,西連長坡嶺林場、七沖嶺、三橋村及聖泉。黔靈公園距市中心1.5公里,面積426公頃,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大型綜合性城市公園之一。 景區簡介:佛教聖地--黔靈山位於貴陽市市區西北隅的黔靈山,由火車站可乘坐1路、2路公共汽車、中巴車或"的士"可直達。相傳於清康熙11年(公元1672年),由弘福寺開山祖師赤松和尚在山上倒插古松而存活,因此,得名黔靈山,意為"集黔之靈氣於此,必是人傑地靈之地",黔靈山是貴州著名的風景區,佔地5平方千米,其核心景區黔靈公園佔地約3平方千米。 黔靈公園是國家AAAA級旅遊區,黔靈公園以明山、秀水、幽林、古寺、聖泉、靈猴而聞名遐邇。公園建於1957年,園內峰巒疊翠,古木參天,林木蔥籠,古洞清澗,深谷幽潭,景緻清遠,自古是貴州高原一顆璀璨的明珠,有"黔南第一山"的美譽。 黔靈山開發已600餘年,歷代文人墨客多有題詠,山中有許多名勝古跡,如弘福寺、麒麟洞、九曲徑、動物園、紀念碑、黔靈湖、瞰築亭等,其中,弘福寺、瞰築亭、九曲徑、麒麟洞、黔靈湖是其精華部分。 黔靈山主要由象王嶺、白象嶺、檀山、馬鞍山、貴山、關刀岩、大羅嶺、獅子岩、杖缽峰、寶塔峰和北峰 等群山峻嶺組成。峰巒疊翠,起伏連綿,氣勢磅礴,溝谷縱橫,幽壑錯雜,地形多變。整個地勢北高南低,地貌上稱為帶狀峰林谷地區。 黔靈山是貴陽向斜西翼上的一個次級背斜構造。由晚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地層組成,主要是中生代三疊系白雲質石灰岩和晚古生代下二疊系石灰岩組成。在這里褶皺、斷層、泉水、溶塌角礫、峰林、谷地、盆地等齊全,植物達1000種以上,又是地學、生物學科研及教學的理想場所,吸引著眾多的海內外學者、專家。 黃果樹 黃果樹風景名勝區以其雄奇壯闊的大瀑布、連環密布的瀑布群而聞名於海內外,並享有「中華第一瀑」之盛譽。黃果樹風景名勝區位於貴州西線旅遊中心安順市西南45公里處,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境內,東北距貴州省會貴陽市150公里。景區以黃果樹瀑布為中心,以瀑布、溶洞、地下湖為主體。風景區內有雄奇壯闊的黃果樹大瀑布中心區、石頭寨景區、天星橋景區、滴水潭瀑布景區、壩陵河峽谷訪古景區、郎宮景區。外圍有關腳瀑布,犀牛洞、觀音洞等獨立景點。 著名的黃果樹大瀑布,是貴州第一勝景,中國第一大瀑布,也是世界最闊大壯觀的瀑布之一。風景區內瀑布成群,洞穴成串,峰巒疊翠,植被奇特,伏流、溶洞、石林、石壁、峽谷比比皆是,呈現出層次豐富的喀斯特山水旖旎風光。黃果樹瀑布落差74米,寬81米,河水從斷崖頂端凌空飛流而下,瀑布對岸高崖上的觀瀑亭上有對聯曰:「白水如棉不用弓彈花自散,虹霞似錦何須梭織天生成」,此乃是黃果樹瀑布的真實寫照。但黃果樹瀑布的形態因季節而有變化,冬天水小時,它嫵媚秀麗,輕輕下瀉;到了夏秋,水量大增,那撼天動地的磅礴氣勢,簡直令人驚心動魄。有時瀑布激起的雪沫煙霧,高達數百米,漫天浮游,竟使其周圍經常處於紛飛的細雨之中。瀑布後的水簾洞相當絕妙,134米長的洞內有6個洞窗,5個洞廳,3個洞泉和1個洞內瀑布。遊人穿行於洞中,可在洞窗內觀看洞外飛流直下的瀑布;每當日薄西山,憑窗眺望,犀牛潭裡彩虹繚繞,雲蒸霞蔚,蒼山頂上緋紅一片,迷離變幻,這便是著名的「水簾洞內觀日落」。 遵義會議會址 遵義會議會址位於遵義老城子尹路上,是幢磚木結構,中西合璧的兩層樓房,建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 1935年1月,在長征途中舉行的遵義會議,便是在紅軍危急的時候召開的,在會上確立了毛主席的領導地位,勝利地完成長征,打開中國革命的新局面,這在黨的歷史上是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因此,它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意義。 紅楓湖景區 紅楓湖風景名勝區,位於貴州省中部清鎮、平壩境內,貴黃公路與清(鎮)畢(節)公路交叉處,距離貴陽20公里,為貴州省最大的人工湖,素來就有「高原明珠」之稱。 紅楓湖邊有座紅楓嶺,嶺上及湖周多植楓香樹。深秋時節,楓葉烈紅似火,景色優美,故此得名「紅楓」。景區內湖面遼闊,湖水清澈,湖汊蜿蜒,以岩溶地貌和湖光山色為特色。 紅楓湖景區由北、南、中、後湖四部分組成。北湖以島聞名:鳥島、蛇島、龜島等諸多島嶼如散落的珍珠一般點綴在萬頃碧波之上,形成了獨特的景觀;南湖以洞著稱:將軍洞、打魚洞、水下洞等幽谷洞穴蔚為奇異。尤其是將軍洞,水漲時形成獨特的「洞中湖」。洞內鍾乳石柱五光十色,琳琅滿目。盡頭處有一幅十多米高、二十多米寬的晶瑩閃爍大石幔,恰似一幅巨瀑從懸崖直瀉而下,甚為壯觀;北湖與南湖之間,有中湖連接。中湖狹窄,兩岸森嚴峭壁,山勢險峻,景色俊美;後湖灣汊眾多,河道縱橫交錯,往往能給人以柳暗花明的驚訝美感。 甲秀樓 位於貴陽市城區之南,在南明河中一塊稱為鰲磯石的巨石之上。甲秀樓是貴陽市的一個象徵,始建於明代萬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後屢遭兵燹,經修葺或重建。 甲秀樓是一座木結構閣樓,三層三檐四角攢頂,總高22.9米,底層以十二根石柱托住檐角,四周以白色雕花石欄圍護,頂層額題「甲秀樓」三字,雅秀非常。 樓前建有九孔玉橋,有兩埋於路面下,橋比閣樓建得稍晚,先稱江公堤,後改名為浮玉橋。橋頭建有涵碧亭,橋下水流循環。 甲秀樓建得秀雅並致,飛檐揚翹,輔以玉帶流水,景色娟秀。登樓遠眺,遠觀黔靈橫黛,蒼翠逶迤;近觀城郊氣象,生機勃勃。 南江大峽谷 南江峽谷靜靜地毫立在貴陽市的東北面,碧綠的江水緩緩流動,人行走在峽谷,不知不覺被感染,讓你氣定神閑,是個修身養性的世外桃源。然而,你絕對想像不到,這樣一個幽靜美麗的地方竟然還是個體育健身旅遊的絕佳地方。"靜若處子,動若狡兔"是南江大峽谷的寫照。 南江峽谷在喀斯特岩溶分布地區,長達40多千米,現在已經開發的有18.5千米。兩岸峰巒疊嶂、奇峰插天,最深處有320米。時而寬谷相間,時而懸崖蔽日,極為奇秀。石抱樹、古藤、奇花異草點綴其間,獼猴、鴛鴦和野鴨水中嬉戲,充滿了生機和靈氣。 花溪公園 花溪公園地處黔中,位於省會貴陽市中心西南17公里,一向以優美的景色而著稱。公園風光天然俊朗,清澈溪流蜿蜒而過,四周阡陌交錯,村寨相鄰,民族風情濃郁,被譽為「黔中明珠」。 花溪公園內的風景尤以麟、鳳、龜、蛇四山為最。麟山是花溪公園主峰,外型酷似兇猛的麒麟,腳踏峰石,仰天長嘯,故而一向有「雲卷青麟」之名。麟山頂端,懸岩峭壁,狀如麟角崢嶸。其上修有「倚天亭」,蒼拔挺翠,直指蒼穹,大有玉樹臨風之態。登山而望,公園美景盡收眼底。另外,鳳、龜、蛇三山之上亦是怪石嶙峋,古藤漫徑,樹出石隙,獨具別樣風韻。 龍宮 龍宮風景區位於安順市區西南27公里處,距離黃果樹瀑布有30多公里,以山奇、水奇、洞奇見長,被譽為「亞太奇觀」。 龍宮以水溶洞、洞穴瀑布和旱溶洞為景觀主體要素,並有山野風光、石林奇趣、田園村寨等景觀旁左參與,可謂旅遊景觀多樣。龍宮從整體上可分為中心景區、漩塘景區、油菜河景區、螞蟥菁景區四個分景區,融瀑布、峽谷、峰叢、絕壁、湖泊、溪河、民族風情、宗教文化於一體,景色奇美,堪稱一幅怡然自得的人間仙境畫圖。 織金洞 織金洞風景區位於貴州西部的織金縣境內,距省會貴陽152公里,距安順122公里,距織金縣城23公里。景區分為織金古城、織金洞、結河峽谷、洪家渡等四部分。織金洞則是該景區的精華。 織金洞又名打雞洞,屬於高旱位溶洞,是一多層次、多階段、多類型的岩溶洞穴,為目前世界上已經開發為旅遊溶洞的佼佼者之一,素來被人譽為「第一洞天」、「溶洞之王」。 遵義鳳凰山 遵義鳳凰山在市區中部,巍峨矗立著一座蒼翠的高山,它就是被譽為「綠色明珠」的鳳凰山。由小龍山、螺螄山、獅子山等20多個大小山頭組合成,面積約3.5平方公里。山巒起伏,湘江繞山麓穿城而過。登上海拔1057.9米的主峰,全城盡收眼底。
『陸』 嵩山路線請教
昨天剛去了一趟嵩山,告訴你,你到了登封以後,打一個的,讓他把你帶到嵩山,告訴他你是去嵩山爬山(因為嵩山和嵩山少林寺是不在一起的,因為嵩山連著很大一片的山,少林寺並不在我們常說的嵩山的山峰上,他們倆是分開的),到了嵩山腳下後,你還要順著石鋪的路往上爬一段時間才能到售票處,票價50(中小學生學生證半價,但是大學學生證不給打折,我們就是拿著大學學生證的,他不給打折,你就和他磨,到最後說不定就半價賣給你了,我們花了30元買大的,這已經是磨了好久了,呵呵)。
你也可以從旁邊的小路繞過售票處上山,但是不建議,雖然小路省錢,但是你不熟悉路,容易走錯了,容易錯過三皇廟,還有就是容易被人家流動查票的查到。
三皇廟就在你順著大路往上走的地方,具體哪裡我也忘了,但是就在路邊,到時候你每個廟都進去看看就不會錯過了(裡面真的好多廟,除了山就是廟)。
順著大路爬到山頂後,不要原路返回,從另外一邊的路下山,不久之後就能看到去盧崖瀑布的指示牌了。當時我們實在是太累了,所以我們一看上面寫著「距盧崖瀑布還有××千米」就虛了,我們去的比較晚所以爬的比較急。
還有就是下午7點下山時,售票處關門了,也沒人查票了,也就是說這是不用門票就能進了,據此推算早上7點之前應該也會不用買門票………… 呵呵
少林寺確實沒啥看的,就只有名頭,一百的門票還不售學生票。不去也罷。挺多地方都是少林德槍手在打廣告(我這么感覺),名頭吵得挺響亮罷了。
我這正是自己的心的啊,純手工製作,望有所幫助!
『柒』 淇濱區的風景名勝
淇河
淇河古稱淇水,歷史悠久,曾是商朝和春秋戰國時衛國的京畿之河;描寫淇河及淇河流域的古詩在1000首以上,其中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收錄有39首,占《詩經》收錄總數305首的12.8%;中國四大古典文學名著中都曾提到淇河。
淇河大峽谷
淇河大峽谷位於大河澗鄉境內,全長約5公里,峽谷內河床寬10米~100米,河谷深15米~60米,河床呈「U」型,坡度大,淺灘與深槽交替出現,峽谷兩側岩壁較陡,有些近於直立。其中七里溝段景色秀麗,正進行旅遊開發。
天然太極圖
天然太極圖位於上峪鄉境內淇河南山段,淇河在這里由東向西形成鮮明的反「S」形流向,兩岸山地形成了兩條鮮活明亮的陰魚陽魚,酷似一幅陰陽太極圖。整個天然太極圖縱渾然天成:盪盪淇河水呈反S型環繞陰陽二魚,陰魚昂首向西,甩尾東北,陽魚仰面向東,擺尾西南。
牟山
牟山位於大河澗鄉西部,距淇濱區25公里,乘車沿壺台公路可直達山底。牟山主峰海撥763.5米,為鶴壁第一高峰。
沿淇諸山地
雞冠山
雞冠山位於大河澗鄉西南部,盤石頭水庫庫區,因山峰形似雞冠而得名。山上綠樹成蔭,四周峭壁直立如刀削一般,素有「小華山」之稱。雞冠山自然形成的奇特山峰長期以來不斷吸引著大批遊人前往游覽。
九龍戲鳳
九龍戲鳳位於鶴壁市淇河段七里溝與弓家莊的交匯處。淇河北岸,山峰陡峭,山勢峻拔,並排直立的九道山樑,酷似九條昂首的蒼龍。淇河南岸一座山峰如展翅高飛的鳳凰。中間淇河內有八個似縮頭縮尾的石鱉,水勢小時探出水面,水勢大時,沒入水中,時隱時現,時沉時浮,給人一種神幽莫測之感覺。飛翔的仙鶴,時常棲息在石鱉身上覓食戲水。相傳古時被玉皇大帝打入凡間的九個天神化為九條龍,正值被貶到人間化作鳳凰的仙女,他們相遇相戲相約,永世立在山峰頂端,祈求人間平安。
上峪火山地幔窗口
上峪火山地幔窗口位於上峪鄉境內,是中國迄今發現的3個「地幔窗口」之一。「地幔」物質是地球的地殼與地核之間2900公里厚的固體圈層,一般距地表70公里~80公里。地幔物質一般不易為人們所見,但此地幔窗口卻將地球深處的奧秘完整地展現在人們面前。此處是一個距今已有300多萬年的古火山口,地幔物質裸露地表,地幔現象暴露較為完整。這里不僅有各種橄欖岩類的深厚包體,而且數千年的物質也隨處可見,從這里不僅可看到上地幔、下地幔到地表大約幾百公里到2900公里的地幔物質,還可以看到從地幔到地表各個地層物質,有被熔岩漿包圍的石灰岩,有被燒酥變成的石灰。
千年古檀
千年古檀位於大河澗鄉弓家莊村村前高坡石岸上。檀樹一般生長於南方,北方特別是中原地區十分罕見。
盤石頭水庫
盤石頭水庫位高度262米,庫容6.79億立方米,聚水面積13平方公里。
黑山
黑山又名金山,位於龐村鎮蔡庄村和後小屯村西。黑山因山上的玄武岩呈灰黑色而得名。主要由岩漿岩、火山等灰堆積而成,曾是一個較大的火山口。黑山動物化石較多,被地質學家稱之為「熱帶動物化石寶庫」。
金山嘉祐禪寺
金山嘉祐禪寺位於龐村鎮西北金山(黑山)。有專家考證,《白蛇傳》的故事源於鶴壁金山。雷峰塔遺址、金山寺、與之相距不足5公里的淇河、許家溝村、青岩絕白蛇洞構成了傳說所需的相關要素,至今在周圍村莊流傳著白蛇鬧許仙的美麗傳說。
寒坡洞位於淇濱區龐村鎮西南2公里處,西臨淇河,東靠大白線公路,佔地6000多平方米。
『捌』 豐梅嶺水庫位於長沙縣北山鎮
「豐梅嶺」本叫「峰梅嶺」,位於長沙縣北山鎮境內,地處長沙森林公園黑糜峰之南,因盛產青梅,所以又名豐梅嶺。水庫不大,但在群山懷抱之中顯得格外悠靜。水庫水質不錯,離長沙市區較近,是一個休閑娛樂的好地方。
線路1:由長沙出發至伍家嶺走長湘公路過撈刀河------彭家巷------檀木嶺-----沙坪-------北山------豐梅嶺,單程約30公里。
路況:彭家巷靠市區一段路況較差,好在不長。從彭家巷出去到豐梅嶺路面平整較好,且一路樹木成蔭,是一條不錯的騎行路線。
驛站:北山鎮上有一家「鴻都食府」飯菜不錯,一般10/人;水庫裡面有一家土菜館,可以坐船進去用餐。如果不起想進去,船家大媽也會做好了再送出來給你享用哦!
線路2:長沙------伍家嶺------史家坡------簡四毛農家樂-------蘇家托-------漢回------金沙------沙坪------北山------豐梅嶺,單程約35公里。
路況:這條路線到沙坪走的多是鄉道,水泥路面很是平整,基本上沒什麼汽車。
注意事項:
線路1彭家巷至水庫的道路雖是縣道,但車輛還是較多,須小心騎行;
線路2為新修路面,基本沒樹蔭,夏日騎行注意防曬!
『玖』 湖北省最大的水庫
湖北省最大的水庫是青山水庫。
湖北省崇陽青山水庫位於崇陽縣城西南10公里處的青山鎮,青山水庫於一九六七年底動工興建,一九七三年基本建成。
該水庫壩高127.5米,壩長507米,頂面寬60米,承雨面積441平方公里,總庫容4.48億立方米,年均來水量3.72億立方米,平均水面18平方公里。
具有防洪、發電、灌溉、航運、養殖等綜合效應。
(9)檀山溝水庫擴展閱讀:
青山水庫自1967年籌建,至1985年工程全部竣工,累計完成土方353.79萬立方米,石方28.84萬立方米,混凝土5.47萬立方米,漿碼石1.84萬立方米,標工2830萬個。
國家撥款1792.86萬元,自籌144.87萬元。
在修建青山水庫和開鑿發電隧道的過程中,有舒勝侯等22位同志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的名字和事跡同水庫工程永垂青史!
在東副壩的坡上,用毛澤東字體書寫著忒大的「青山水庫」四字,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放光。有人作詩曰:
巍巍大壩矗山間,夕照平湖起紫煙。
毛體題名輝日月,豐碑一座映長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青山水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