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態溫泉 » 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紀律規定

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紀律規定

發布時間: 2021-01-06 12:31:33

① 中央環保督察點名了哪些地方犯法了

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 這地方在10天內被兩次點名

揚子醫葯西側填埋區已用防塵網隔離,地面鋪設了防雨膜。

江蘇泰州的泰興市濱江鎮天星村頭圩組,距長江不足百米的江堤東側,三個數十米見方的污泥池從南向北一字排開。池內堆放的污泥來自3公里外的泰興市濱江污水處理有限公司(下稱「濱江污水廠」),乾涸發黑,發出陣陣惡臭。

6月11日,中央環保督察組「回頭看」通報指出,2016年7月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時,有群眾舉報濱江污水廠在長江內側蘆壩港(即天星村頭圩組)違法傾倒數萬噸污泥。兩年後,問題沒有整改,污泥數量從2.3萬噸增加到近4萬噸。

僅9天後,泰興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下轄的另一問題也被中央環保督察組通報: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時有群眾舉報,開發區長江岸堤內側填埋了3萬多立方米化工廢料和其他固廢。兩年來這一問題也未整改,給周邊及長江水的環境安全造成嚴重威脅。

據澎湃新聞報道,為此,泰興市委副書記、泰興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張坤等5名幹部被問責。其中,張坤被給予黨內警告處分,泰興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王新宇被給予政務記大過處分,泰興市濱江污水處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常務副總經理曹國家被給予撤銷黨內職務處分。

「我們不迴避,不辯解,將按照中央環保督察的要求,抓緊落實整改。」王新宇說,目前,濱江污水廠的污泥正在等待鑒定、評審,之後會按科學方式處置;填埋垃圾廢料的場地也已委託專業機構進行調查,預計20個工作日內可完成綜合治理方案的編制。

曾經的承諾成為一紙空文

在天星村頭圩組西側的空地上,三個污泥池中最大的為南池,長寬均為70米。看到南池池壁由水泥砌成,黑色的污泥上覆蓋著黃色的稻草和白色的塑料薄膜。與南池相比,北側兩個污泥池略小,長寬約40米,池底和四壁鋪設了黑色防滲膜。

早在2016年7月第一輪環保督察時,中央環保督察組就接到了群眾對污泥池的舉報,並將其作為重點案件轉辦地方整改。

當年8月21日,泰興市政府官網發布《中央環保督察組交辦信訪問題泰州辦理情況》(下稱《辦理情況》)稱,泰興市環保局於7月底對此問題立案查處,三個污泥池已停止使用,11月底前將啟動污泥規范化處置。

但三個污泥池並未真的停止使用。據濱江污水廠常務副總經理曹國家介紹,所謂停止使用是針對南池,「就是不再往裡倒新的污泥」;而北側兩池內,污泥傾倒始終未停。如今,違規傾倒的污泥不僅沒有消失,反而增加了近一倍,達到近4萬噸。中央環保督察組在通報中寫道,泰興「信訪查處反饋報告中的承諾成為一紙空文」。

督察人員現場簡單測試顯示,北池中污水pH值11左右。污泥滲濾液從北池流入東側的水塘,塘邊積水pH值約9。這說明,污泥滲濾液已對周邊環境造成污染。對此,濱江污水廠常務副總經理曹國家表示,這可能是因為在池壁上打加固鋼筋時刺穿了防滲膜。

對此,泰興經濟開發區分管環保的副主任王新宇稱,之所以繼續往北邊兩個池子倒污泥,是因為沒有污泥池污水廠就不能正常運行。「濱江污水廠處理著泰興城區近40萬人的生活污水。」王新宇說,如果污水廠無法開工,不到3天,城區地下水管就會發生倒流。「作為監管部門,我們也處於兩難境地,只能讓企業更好地做好相應的防護措施。」

但防護並未做好。「當時承諾的規范化處置,其中一項是指做好防雨淋、防揚散措施。」王新宇說,當時現場檢查發現,濱江污水廠已經鋪設了防護欄、防滲膜等裝置,在安全管理和防滲效果上可以達標。只要再搭個防雨棚並對污泥表面進行覆蓋,就能彌補防雨淋、防揚散方面的不足。但經過第三方鑒定,污泥池附近不適合建雨棚,所以就只在污泥表面加蓋了稻草、薄膜和泥土。

了解到,濱江污水廠曾委託福斯特惠勒(河北)工程設計有限公司蘇創分公司設計三個污泥池的鋼結構雨棚。後者於2016年9月24日出具的情況說明顯示,污泥池因跨度大、地質條件復雜、靠近江邊風大等原因,不宜設計鋼筋結構雨棚。

此外,《辦理情況》還提到了污泥淋雨後發酵產生異味的問題。對此,開發區管委會要求濱江污水廠在污泥中添加抑味劑。2018年6月24日,在現場發現,污泥產生的異味,在相距500米左右的村子裡已不明顯。

過多算了經濟賬,忽視了生態

違規堆放的污泥,生成於污水處理的過程。

據王新宇介紹,目前,濱江污水廠每天處理6萬噸生活污水、2萬噸工業廢水,產生2噸多物化污泥、17噸左右的生化污泥。而污泥池中堆放的,均為生化污泥。

曹國家告訴,生化污泥是利用生活污水中的微生物處理污水後產生的污泥,含有微生物;物化污泥是指工業廢水絮凝沉澱後產生的污泥,其中含有有機物、膠體等不溶於水的物質。

「物化污泥屬於危險廢棄物,要直接送到園區內有危廢處理資質的公司焚燒處理。」王新宇說,生化污泥可能屬於危廢,也可能屬於一般固廢,要鑒定後再做處置。從2010年起,未經鑒定的生化污泥就被堆放到了天星村的污泥池。

2008年5月,泰興市環境科學研究所做出的《泰興市濱江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報批稿)》指出,濱江污水廠的污泥中含有金屬亞鐵離子、鈣離子以及大量細菌等,屬於危險固廢,應全部按照危廢標准處理。

「但一般固廢的處理費用每噸大概四五百元,危險固廢至少需要四五千元。」曹國家告訴,之所以沒把生化污泥直接按照危廢處理,是出於節約成本的考慮。「先暫存,按照環保部的要求做完鑒定再決定。」

曹國家所說的「環保部的要求」,是指該部2010年發布的《關於污(廢)水處理設施產生污泥危險特性鑒別有關意見的函》。函件要求,應對含有工業廢水產生的污泥進行危險特性鑒別。王新宇說,鑒別後才能按照一般固廢或危險固廢的不同標准處置污泥。

事實上,2013年泰興市環保局也要求濱江污水廠先對污泥進行危險性鑒別,再做處置。

「當年污水處理量還不到現在的一半,池子里的污泥也就不多,我們覺得堆放在這里只是暫時的。」曹國家說,直到2015年8月,濱江污水廠才委託江蘇南大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對生化污泥進行了危險特性預評估。《辦理情況》顯示,預評估結論為「該生化污泥不屬於危險廢物」。

為確保結果准確,2016年8月、2018年3月,濱江污水廠又分別委託江蘇南大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常州南大高新環保產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檢測堆積的生化污泥、剛出廠的新鮮生化污泥。兩次鑒定結果均顯示,該廠生化污泥為一般固廢。

有了一般固廢的鑒定結果,濱江污水廠本想將生化污泥賣給當地的一家企業制磚。但那家磚廠沒有處理污泥的資質,開發區管委會沒有同意。

「其實我們也想盡快把污泥處理掉,但是為了節約運輸成本,總想在泰州附近找,就近處理,但一直沒找到能夠接收污泥的單位。」曹國家說。

對此,王新宇承認,開發區內工業廢棄物處理能力非常有限,設施跟不上。《泰興市「十三五」環境保護規劃》中也提到,泰興「本地或周邊的廢物處置能力不能滿足經濟開發區對固廢處置的要求」。

「盡管有客觀上的條件限制,但總體還是思想上不夠重視。」王新宇認為,濱江污水廠過於糾結按一般固廢還是危險固廢處理污泥,「過多算了經濟賬,忽視了生態賬。」

今年5月21日,濱江污水廠向泰興環保局再次申請,希望將生化污泥作一般固廢處置。但泰興環保局認為開發區產業機構復雜,污水存在不確定性、不穩定性,所以生化污泥要按「危險廢物」高標准處置。泰興市環境執法局局長郭建說,「生態環境部(2018年3月機構改革後設立)華東督察中心也要求按危廢管理。」

污泥池啟動未經環評

從一開始,濱江污水廠的污泥池就不該存在。郭建告訴,上述三個污泥池均未經過環評,也未向環保部門申請審批。

據曹國家介紹,2001年濱江污水廠一期工程由泰興市政府投資建成。早期,每天產生的污泥量不足4噸。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污水廠的二期工程一階段、二階段相繼建成。

泰興市環境科學研究所做出的《泰興市濱江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報批稿)》顯示,濱江污水廠一期改造於2008年上半年完成,此後所有污泥統一送往有危廢處理資質的公司處置。

但曹國家說,2010年以前,廠里的生化污泥被當作一般固廢,直接送到附近的一家磚廠拌在煤里燒掉。對此,郭建和王新宇均表示不知情。「如果磚廠沒有燒一般固廢的資質,污水處理廠這么做也是不符合要求的。」王新宇說。

據曹國家介紹,2010年啟用三個污泥池中的南池,可能與磚廠被拆遷關停有關。

根據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建設貯存、利用、處置固體廢物的項目,必須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但獲取的文件顯示,2008年7月、2013年7月,江蘇省環保廳、泰興市環保局分別對濱江污水廠二期工程、濱江污水廠總廠擴建工程進行了環評。但環評報告均只限於廠區范圍,未涉及距離廠區約3公里左右的三個污泥池。

「三個坑(污泥池)是企業自己啟用的,沒有經過批准。」郭建告訴,環保部門不會批准異地建設污泥堆放場。

曹國家則表示,他不清楚2010年啟用南池、2016年啟用北側兩池時為何沒審批,「公司之前的負責人已經過世了。」

據郭建回憶,三四年前有群眾舉報天星村的污泥池,泰興市環保局這才知道池子的存在。不過,環保局當時並未要求關閉污泥池,只讓濱江污水廠盡快作污泥危險性鑒定,暫存期間要做好防雨淋、防滲透、防揚散等防護措施。

後來,泰興市環保局多次督促濱江污水廠整改,僅2016年以來就檢查了10次。郭建說,10次檢查中5次涉及污泥處置,「在一時找不到合適的處置方式之前,我們只能讓企業盡快做好防護,減少對周邊的影響」。

注意到,今年6月6日,濱江污水廠曾因約3000噸污泥表面未做好遮擋,被泰興市環保局罰款10萬元。

3萬立方米的填埋區里藏了什麼?

此次「回頭看」期間,中央環保督察組還在泰興經濟開發區發現了一處固廢填埋區未整改。填埋區位於泰興揚子醫葯化工有限公司(下稱「揚子醫葯」)西側,距離長江僅60米。其內部填埋物中不僅有一般固廢,還有化工廢料等危險廢物。填埋區體積約3萬多立方米,約合15個標准泳池大小。

6月15日,督察組調來挖掘機,僅下挖半米左右,沙土層下就現出了黑色的化工廢料,刺激性氣味強烈。

據中央環保督察組6月20日通報,2016年7月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期間,群眾反復舉報此填埋區。信訪轉辦後,泰興市僅對地表垃圾進行了簡單清理,之後便反饋完成了整改任務。

郭建對此解釋稱,當年從接到信訪督辦函到上報調查結果僅有24小時,開發區工作人員不清楚填埋區范圍,也沒有仔細核查填埋區的歷史垃圾,只看到了表面。而地表裸露的垃圾主要是一些木薯渣和拆遷建築垃圾,屬於一般固廢。

據王新宇介紹,這處填埋區原為早年修建江堤時留下的大溝塘,從上世紀90年代起開始填埋固廢。「那時候這邊還比較荒涼,只有幾家工廠和一些居民。大家都把生活垃圾、建築垃圾往裡倒,不排除有些企業也在此偷倒工業廢料。」

填埋了20多年垃圾後,地下有哪些污染物、是否會產生有害氣體等情況並不明確。王新宇表示,要先把這些問題調查清楚,才能確定處置方案。

為查清問題,2016年九十月間,開發區管委會委託中環昌泰(北京)環境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中環昌泰」)對填埋區附近14平方公里區域展開調查。

2018年1月,中環昌泰做出初步報告,確認垃圾填埋量約3.195萬立方米,且表層已被建築物、水泥地面、填土覆蓋。

2月,中環昌泰又對污染物進行了詳細化驗,發現填埋區土壤中鋅、鉛、鎘等9種金屬元素超標。此外,土壤中共檢出有機污染物72種,污染較為嚴重。

中環昌泰的報告還顯示,填埋區內大部分地下水取樣點顏色發黑、且伴有刺激氣味,污染明顯。其中,化學需氧量、揮發酚、鉛等19項無機指標超標;萘、甲苯等15項有機污染物指標超標。

「根據我們的調查結果,這里填埋的是混合垃圾。但還不能判斷具體是化工垃圾多,還是生活垃圾多。」參與調查的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原副總工程師孫繼朝告訴,如果要確定是否含有危險工業垃圾,以及污染源溯源,還需進一步詳細調查。

好在填埋區的水文地質條件不利於污染擴散,不利於污染物在地下水中遷移。所以迄今為止擴散並不明顯。報告顯示,填埋區域下游5米處,地下水污染狀況明顯好轉。「目前還是可控狀態,趕快採取措施處置,以減少產生的危害。」孫繼朝說。

事實上,早在2016年4月,泰興市環保局就曾考慮調查那些歷史上可能存在污染的場地,主要就是指這塊填埋區。當年10月,中央環保督察兩個月過後,泰興市環保局就規劃出了治理思路。之所以拖到現在,是因為一直在等最終的場地調查結果。而中環昌泰的最終調查結果,於今年6月17日才完成。

「這其實是歷史遺留問題。以前要求沒那麼規范,在農村地區垃圾都往溝塘倒,全國各地都如此。」郭建說,現在就是要揭開歷史的蓋子。

違法企業或將被追責

6月27日下午,在天星村的污泥池看到,10台壓濾機和一套污泥固化設備正對污泥進行脫水干化、固化處理。壓濾機安置在剛修建的水泥槽里,以確保濾液不會外滲。

處理過的污泥被裝進一個個白色袋子,即將運往有資質的危廢倉庫暫存。王新宇表示,8月15日前將完成全部污泥轉運工作。

「我們已經委託了江蘇省環保廳下屬的江蘇環境科學研究院,對污泥做進一步檢測和鑒定,看是一般固廢還是危廢。最終污泥會根據鑒定結果進行處置。」王新宇告訴,預計8月25日可以做出鑒定報告。

據王新宇估計,處理近4萬噸污泥以及後期的場地生態修復,費用不會低於3億元。「按照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企業應該承擔主體責任。」王新宇表示,考慮到濱江污水廠75%的污水都是生活污水,具有一定公益屬性,政府也會承擔相應費用。

對於揚子醫葯西側垃圾填埋區的追責相對困難。目前,泰興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已委託環保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進行場地調查,編制綜合治理工作方案。污染場地土壤和地下水的檢測與鑒定、行政比對、生態修復方案等,都將包括在內。

,所謂行政比對,就是要將檢測出的污染物與園區內企業的產品、原料進行比對,排查可能的涉事企業;之後再根據生態損害評估進行追償。

「南京環科所的檢測結果估計與中環昌泰差不多。但前者具有司法鑒定資質,檢測結果可以作為後期追責或者起訴的證據。」王新宇說,這塊場地的修復同樣需要至少3億元,管委會希望找到違法企業。

由於填埋行為年代久遠,許多早期企業或搬離或關停。要想找到責任主體,難度很大。

6月27日,在垃圾填埋區看到,場地四周已用綠色防塵網隔離,地面也鋪上了黑色防雨膜,斜坡上正在修建明溝,防止雨水滲漏。西側道路已經封鎖,禁止通行。

現場工作人員告訴,他們將在場地北側和靠近江邊的西側打12米的防滲鋼板樁,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填埋區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在最新的處理方案出來之前,我們能做的就是加強對現場的保護措施。」王新宇說。

太可惡了。

消息來自網易新聞。

② 中央環保督察由查企變為什麼了

從以查企業為主轉變為「查督並舉,以督政為主」。

中央環保督察的主要目標是推動落實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督察的對象主要是各省級黨委和政府及其有關部門,並下沉到部分地市級黨委和政府,通過督促地方黨委、政府切實落實環保主體責任,加快解決突出環境問題,推動發展方式向綠色低碳轉變。

中央環保督察強調督察結果的應用。督察結束後,重大問題要向中央報告;督察結果要向中央組織部移交移送,作為被督察對象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考核評價任免的重要依據。這樣的力度,直接促使地方領導幹部提高對環保的重視程度。

(2)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紀律規定擴展閱讀:

中央環保督察的成就:

1、天津市靜海區水務局在接受督察組問詢及調閱資料過程中,提供虛假材料,被督察組調閱時當場發現。經查,靜海區水務局相關負責人擅自指使其分管的工作人員虛構事實,將編造的文檔歸入迎檢材料。作為行政主要負責人,靜海區水務局局長被免職。

2、老乾媽公司是貴陽的名片,也是當地財稅部門的「心頭肉」,但其油煙問題影響周邊環境,百姓屢次投訴不見整改。「老廠區是我們的發家之地,下定決心搬遷真的不容易,投入也會很大。中央環保督察組一到,明確指出問題,要求立即整改。

在市委、市政府的幫助指導下,我們相信通過技術改造和廠區搬遷,企業的發展前景會更好。」老乾媽公司有關負責人李貴山坦言。

3、內蒙古呼倫貝爾市北方葯業自建廠以來被不斷投訴,異味擾民問題突出,僅中央督察期間就收到群眾舉報80餘次。督察組專門赴現場調查,結果顯示群眾反映的問題基本屬實。在督察組督辦下,企業7名相關責任人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企業整改不到位堅決不允許恢復生產。

③ 環境督察的定義是什麼

開展環保督察巡視,嚴格環保執法」是「十三五規劃」建議中「加大環境治理力度」的重要內容。先期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明確和強調了「環境問題突出、重大環境事件頻發、環境保護責任落實不力的地方,將被先期督察,黨政領導有可能被同時追究責任」。

十八大以來,巡視工作高歌猛進,中央巡視組在各省市、中央單位、央企、高校一路打虎拍蠅。再看環保督查工作,早在2004年,國家就已開始在地方試點設立環境保護督查中心,開啟了國家環境督政體制的改革。那麼,「十三五」期間,環保督察巡視能否像紀檢巡視那樣給治污不力的地方和部門以震懾?

由於考核制度和地方利益的驅動,於公於私,一些地方黨政部門都不願意下大力氣抓環保,而且部門間各自為政。要加快解決環境問題,必須切實落實地方黨委和政府在環境保護方面的主體責任。

應該通過環保督查巡視,督查地方政府的組織領導、規劃編制、責任落實、任務完成、考核獎懲、政府整改情況,體現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的意志,落實環境保護「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重大問題向中央報告,督察結果移交移送上級組織人事部門,作為被督察對象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考核評價任免的重要依據。對於環境問題十分突出、環境質量明顯惡化、國家下達的任務沒有完成、領導幹部在環境保護方面不作為和亂作為、失職瀆職、濫用權力等情形,需要追究黨紀政紀責任的,應移送紀檢監察部門。

用好環保督察巡視這把利劍,是嚴格環保執法的重要前提。首先,繼續完善頂層設計,把中央精神落實到操作層面,制定完善的環保督察巡視原則,成立相應機構,明確督察巡視范圍和內容,規范工作方式和許可權,嚴格工作程序,並有紀律和責任程序;其次,考慮在條件成熟時環保督察巡視機構應與組織、紀檢部門形成聯動機制,真正體現環保督察巡視的作用;再次,重視環保民間組織作用,發揮其監督功能,為環保督察巡視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④ 環境保護督察巡視首次提出

「開展環保督察巡視,嚴格環保執法」是「十三五規劃」建議中「加大環境治理力度」的重要內容。先期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明確和強調了「環境問題突出、重大環境事件頻發、環境保護責任落實不力的地方,將被先期督察,黨政領導有可能被同時追究責任」。
十八大以來,巡視工作高歌猛進,中央巡視組在各省市、中央單位、央企、高校一路打虎拍蠅。再看環保督查工作,早在2004年,國家就已開始在地方試點設立環境保護督查中心,開啟了國家環境督政體制的改革。那麼,「十三五」期間,環保督察巡視能否像紀檢巡視那樣給治污不力的地方和部門以震懾?
由於考核制度和地方利益的驅動,於公於私,一些地方黨政部門都不願意下大力氣抓環保,而且部門間各自為政。要加快解決環境問題,必須切實落實地方黨委和政府在環境保護方面的主體責任。應該通過環保督查巡視,督查地方政府的組織領導、規劃編制、責任落實、任務完成、考核獎懲、政府整改情況,體現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的意志,落實環境保護「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重大問題向中央報告,督察結果移交移送上級組織人事部門,作為被督察對象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考核評價任免的重要依據。對於環境問題十分突出、環境質量明顯惡化、國家下達的任務沒有完成、領導幹部在環境保護方面不作為和亂作為、失職瀆職、濫用權力等情形,需要追究黨紀政紀責任的,應移送紀檢監察部門。
用好環保督察巡視這把利劍,是嚴格環保執法的重要前提。首先,繼續完善頂層設計,把中央精神落實到操作層面,制定完善的環保督察巡視原則,成立相應機構,明確督察巡視范圍和內容,規范工作方式和許可權,嚴格工作程序,並有紀律和責任程序;其次,考慮在條件成熟時環保督察巡視機構應與組織、紀檢部門形成聯動機制,真正體現環保督察巡視的作用;再次,重視環保民間組織作用,發揮其監督功能,為環保督察巡視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⑤ 2018年中央巡視組環境保護求助方式

進駐各個省的電話不一樣的。

2018年6月1日,中央第一、第二、第四環境保護督察組分別進駐河南、寧夏、江西開展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工作並公布舉報電話。

根據安排,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進駐時間為1個月,督察組每天8:00~20:00受理進駐省份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來電舉報,並專設舉報信箱。其他不屬於受理范圍的信訪問題,將按規定交由被督察地區、單位和有關部門處理。

進駐河南期間設立專門值班電話:0371-65603600,專門郵政信箱:鄭州市70號專用郵政信箱,郵編:450044。

進駐寧夏期間設立專門值班電話:0951—5986000,專門郵政信箱:銀川市第18004號郵政信箱。

進駐江西期間設立專門值班電話:0791-88918612,專門郵政信箱:南昌市3622郵政專用信箱。

(5)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紀律規定擴展閱讀:

2018年夏天,中央環保督察,風暴再起。

專注揚塵治理。

至6月7日,第一批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正式進駐10省份,除了廣西,還有河北、河南、內蒙古、寧夏、黑龍江、江蘇、江西、廣東、雲南。「回頭看」為期一個月,這也是自2015年開始中央環保督察之後,首次啟動「回頭看」。

「回頭看」十餘天以來,至昨日已曝出14起敷衍整改、虛假整改的問題,涉及此次「回頭看」的全部省份。

生態環境部多次在通報中使用「督察現場令人震驚」「真相變本加厲」等措辭,語氣嚴厲。

針對發現的敷衍整改、虛假整改等問題,生態環境部將按照有關規定嚴肅處理。

這次督察實際上是「回頭看」加專項督察,兩件事一起干,既緊密聯系,又各有側重。中央巡視「回頭看」是看巡視發現的問題有沒有整改,當時的承諾有沒有落實,督察「回頭看」也要這么干,就是把原來問題的整改情況盯住了。

督察組「回頭看」進駐後,跟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一樣,督察組公布值班舉報電話和郵政信箱,接收社會各界舉報。

據悉,針對發現的敷衍整改、虛假整改等問題,生態環境部將按照有關規定嚴肅處理。

第一批「回頭看」結束後,今年還將按照中央部署,啟動第二批「回頭看」。「我們不會覆蓋所有省份,而是聚焦再聚焦,盯著你,把問題解決。」國家環保督察辦相關負責人說。

⑥ 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發現的主要問題有哪些

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看到了督察取得的明顯成效,也發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對領導幹部不負責不作為甚至充當「保護傘」、企業虛假整改等問題,要嚴肅問責,不搞「下不為例」

「生態環境保護能否落到實處,關鍵在領導幹部。」這次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發現的不少問題背後,都有領導幹部不負責不作為甚至充當「保護傘」的現象。一些地方領導幹部在生態環境保護上,仍然存在「說起來重要、喊起來響亮、做起來掛空擋」的情況。作為「關鍵少數」,地方各級黨政領導幹部要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歷史責任,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徹底扭轉GDP至上的政績觀,在千頭萬緒的各項工作中,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來源:人民日報

⑦ 環保督察如何督促領導幹部

環保督察絕不是一陣風,不僅是生態環境的保衛戰,也是一場轉型升級的持久戰

環保部最近公布,第四批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完成對吉林、浙江、山東等8個省(區)的督察進駐工作。至此,自2015年底從河北試點開始的中央環保督察巡視,兩年內覆蓋全國31個省(區、市),督察范圍不可謂不廣;超過1.5萬人被問責,問責力度不可謂不大。就像一家企業負責人所說,「原來治污就像打一巴掌,這次感覺手術刀真的架在了病灶上」,環保督察被視為「刮骨療毒」,其催生的「化學反應」有目共睹。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環保督察絕不是一陣風,也不是最終目的,問責是為了督促各地根治環境污染的民生之患,回應綠水青山的民心之盼。人人都做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踐行者,才能走出一條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發展新路。

保護環境,是每個人都要做出的努力。

⑧ 為什麼要加強生態環保督察執法

我來回答為什麼要加強生態環保監察執法,這也是為了保護生態環境,是還世界一片綠洲。

⑨ 新一輪中央環保督察將從何時開始

5月15日,北京、上抄海、湖北、廣東、重慶、陝西、甘肅7省市公開中央環境保護督察整改落實情況,截至4月底,7省市督察整改方案明確的493項整改任務已完成357項,其餘正在推進中。

劉長根表示,生態環境部將持續推進環保督察工作,組織開展第一輪督察「回頭看」,從2019年開始第二輪督察,並將有關部門和國企納入督察范圍統籌安排;同時針對污染防治攻堅戰一些關鍵領域,開展機動式、點穴式專項督察。在總結第一輪督察工作的基礎上,推進督察法規建設,將環保督察納入法制化、規范化軌道。不斷研究完善督察體制,配合有關部門推進督察體制建設,完善中央和省級兩級環境保護督察體系,在實踐中逐步培養形成一支專業化的督察隊伍。來源:人民日報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