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農業與
❶ 生態農業是一種()與()相結合的整體農業。
生態農業是一種傳復統農業的精華制和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的整體農業。生態農業,是按照生態學原理和經濟學原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成果和現代管理手段,以及傳統農業的有效經驗建立起來的,能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現代化高效農業。
(1)生態農業與擴展閱讀:
生態農業要求把發展糧食與多種經濟作物生產,發展大田種植與林、牧、副、漁業,發展大農業與第二、三產業結合起來;
利用傳統農業精華和現代科技成果,通過人工設計生態工程、協調發展與環境之間、資源利用與保護之間的矛盾,形成生態上與經濟上兩個良性循環,經濟、生態、社會三大效益的統一。隨著中國城市化的進程加速和交通快速發展,生態農業的發展空間將得到進一步深化發展。
❷ 什麼是生態農業
生態農業是指以生態學原理為指導,應用現代科學技術和方法所建立和發展起來的一種多層次、多結構、多功能的集約經營管理的綜合農業生產體系。它具有生產率高、穩定持續、綜合性、有機性和效益性特點。生態農業建設的基本內容包括:調整農業生態結構;提高生物能的利用率和廢物循環轉化率;保護並合理利用與增殖自然資源:防治農業生態環境污染;加強農村能源建設;擴大綠色植被面積,提高森林綠地覆蓋率:保護生物多樣性等。目前,我國生態農業的主要類型有:①農村立體結構:②水陸交換物質循環生態系統:③農漁禽水生生態系統;④生物物種共生生態系統;⑤污水自凈工程系統;⑥山區綜合開發的復合生態系統:⑦庭園經濟生態系統;⑧多功能農工聯營生態系統;⑨物質和能量多層利用系統等。當前我國生態農業建設中的實用技術有沼氣利用技術、太陽能利用技術、細綠萍養殖及綜合利用技術、稻田養蟹技術、食用菌栽培技術、病蟲害的生物防治技術等。生態農業不同於傳統農業和現代農業,它廢棄了石油農業的弊端,總結、吸收了傳統農業的精華。它具有能量多級利用和物質循環再生的生態系統主要功能,因而使其太陽能的利用率、生物能的轉化率和有機廢物的再生率都較高。
❸ 中國生態農業與西方生態農業有何異同
相同點:生態農業吸收了傳統農業的精華,借鑒現代農業的生產經營方式,以可回持續發展為基本指答導思想,實現農業經濟系統、農村社會系統、自然生態。
區別:
一、採用的原理不同
1、中國生態農業:中國生態農業是按照「整體、協調、循環、再生」的原理建立的。
2、西方生態農業:按照農業生態系統內物種共生,物質循環,能量多層次利用的生態學原理。
二、特點不同
1、中國生態農業:對農業結構的優化,體現出系統性、整體性和綜合性,有利於生物種間互利作用的發揮,有利於提高外部投入的效率。
2、西方生態農業:因地制宜利用現代科學技術與傳統農業技術相結合,充分發揮地區資源優勢,依據經濟發展水平及「整體、協調、循環、再生」原則,運用系統工程方法,全面規劃,合理組織農業生產。
三、作用不同
1、中國生態農業:生產、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同步,通過對可再生資源的利用及各種促進土壤肥力提高的生物學措施,提高系統的自我維持能力――農業持續發展的內部機制,從而形成與常規農業所不同的運行機制,實現生態和經濟的良性循環。
2、西方生態農業:實現農業高產優質高效持續發展,達到生態和經濟兩個系統的良性循環和「三個效益」的統一。
❹ 生態農業和有機農業的區別是什麼
生態農業和有機農業的區別:
1、性質不同
生態農業:生態農業是按照生態學原理和經濟學原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成果和現代管理手段,以及傳統農業的有效經驗建立起來的,能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現代化高效農業。
有機農業:有機農業是在生產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農葯、生長調節劑和畜禽飼料添加劑,而採用有機肥滿足作物營養需求的種植業,或採用有機飼料滿足畜禽營養需求的養殖業。
2、發展背景不同
生態農業:20世紀初以來,為了克服常規農業發展帶來的環境問題,許多國家發展了多種農業方式以期替代常規農業,如「生態農業、生物農業、有機農業」等,其生產的食品稱為自然食品、有機食品和生態食品等。
有機農業:20世紀70年代以來,越來越多的人注意到自然生態系統遭到破壞,土地生產能力持續下降。為探索農業發展的新途徑,各種形式的替代農業的概念和措施,如有機農業、生物農業、生態農業、持久農業、再生農業及綜合農業等應運而生。
3、特點不同
生態農業:生態農業強調發揮農業生態系統的整體功能,以大農業為出發點,按「整體、協調、循環、再生」的原則,全面規劃,調整和優化農業結構,使農、林、牧、副、漁各業和農村一、二、三產業綜合發展,並使各業之間互相支持,相得益彰,提高綜合生產能力。
有機農業:有機農業可向社會提供無污染、好口味、食用安全環保食品,有利於人民身體健康,減少疾病發生。可以減輕環境污染,有利恢復生態平衡。有利提高我國農產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增加外匯收入。有利於增加農村就業、農民收入,提高農業生產水平。
❺ 生態農業和有機農業的區別是什麼
生態與有機是兩個不同類型的概念,有機(是一種生產方式)的概念重點在於純天然,不添加人工合成的農葯化肥等;生態(是一種生產體系)的概念重點在於模仿自然生態的過程,是可循環的,往往是種植和養殖相結合,如種植業種植農作物,農作物的副產品作為飼料給養殖業,養殖業的副產品動物糞便再給種植業作為肥料。生態農業的產品可以是有機的,也可以不是。
生態農業簡稱ECO,是按照生態學原理和經濟學原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成果和現代管理手段,以及傳統農業的有效經驗建立起來的,能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現代化高效農業。
通過適量施用化肥和低毒高效農葯等,突破傳統農業的局限性,但又保持其精耕細作、施用有機肥、間作套種等優良傳統。
有機農業(Organic Agriculture)是指在生產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農葯、生長調節劑和畜禽飼料添加劑,而採用有機肥滿足作物營養需求的種植業,或採用有機飼料滿足畜禽營養需求的養殖業。
❻ 綠色農業,生態農業與有機農業有什麼區別
這是從不同緯度去闡述農業的,就好比闡述電動車,新能源車與跑車的區別一樣,並非互相包含整體,但也有部分可結合。
其中綠色農業,是從環保的角度去理解,作物的一系列耕種收污染評價;
生態農業,是從整體生態鏈的角度去理解,作物從耕種收直至餐桌,有高效的現代農業操作環節蘊含其中;
有機農業最好理解了,是從種植物本身的基因角度去理解,比如經常見到的有機蔬菜、水果等,這一類作物的耕種收就是有機農業的發展了。
個人愚見,還望採納。
❼ 生態農業和休閑農業是同一個概念嗎
不一樣。
生態農抄業,是按照生態學襲原理和經濟學原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成果和現代管理手段,以及傳統農業的有效經驗建立起來的,能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現代化高效農業。它要求把發展糧食與多種經濟作物生產,發展大田種植與林、牧、副、漁業,發展大農業與第二、三產業結合起來,利用傳統農業精華和現代科技成果,通過人工設計生態工程、協調發展與環境之間、資源利用與保護之間的矛盾,形成生態上與經濟上兩個良性循環,經濟、生態、社會三大效益的統一。
休閑農業是利用農業景觀資源和農業生產條件,發展觀光、休閑、旅遊的一種新型農業生產經營形態。也是深度開發農業資源潛力,調整農業結構,改善農業環境,增加農民收入的新途徑。在綜合性的休閑農業區,遊客不僅可觀光、采果、體驗農作、了解農民生活、享受鄉土情趣,而且可住宿、度假、游樂。
❽ 什麼是生態農業
隨著我國農業進入新階段,農業生產從注重數量轉向注重質量和效益。在這種背景下,生態農業越來越受到社會關注。那麼,何謂「生態農業」?它有什麼特點?
據農業專家解釋,生態農業是指在保護、改善農業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態學、生態經濟學規律,運用系統工程方法和現代科學技術,集約化經營的農業發展模式。生態農業是一個農業生態經濟復合系統,將農業生態系統同農業經濟系統綜合統一起來,以取得最大的生態經濟整體效益。它也是農、林、牧、副、漁各業綜合起來的大農業,又是農業生產、加工、銷售綜合起來,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現代農業。
生態農業要求農業發展同其資源、環境及相關產業協調發展,強調因地、因時制宜,以便合理布局農業生產力,適應最佳生態環境,實現優質高產高效。生態農業能合理利用和增殖農業自然資源,重視提高太陽能的利用率和生物能的轉換效率,使生物與環境之間得到最優化配置,並具有合理的農業生態經濟結構,使生態與經濟達到良性循環,增強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
生態農業建設的主要內容有:通過調查統計掌握生態與經濟的基本情況,進行農業生態經濟系統診斷和分析,進行生態農業區劃和農業生態系統的工程優化設計;調整土地利用結構和農業經濟結構;優先保護農業生態環境,建設生態工程,合理利用與增殖農業資源,改善農業生態環境;按照生態學原理和農業生態工程方法,從當地資源與生態環境實際出發,設計與實施適宜的生態農業模式;發展太陽能利用、小型水利水電、風力發電、沼氣等清潔能源;使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對其進行多層次綜合、循環利用,實現無污染的清潔生產;對農業生態經濟系統進行科學調控,實行現代集約化經營管理等。
❾ 現代農業與生態農業的區別
現代農抄業是廣泛應用現代科學技術為主要標志的農業,主要是相對於傳統農業而言,側重於經濟化、機械化和科技化;生態農業是指根據生態學和經濟學原理,利用傳統農業有效經驗及現代化科技及管理知識,以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及生態效益,側重於可持續發展、環境保護和生態和諧方面。按咨詢機構中金產業的理解,現代農業強調的是高能源投入、高度機械化、高度社會化運作及經濟效益最大化,在發展過程中對生態環境產生過不同程度的破壞,而生態農業則強調是農業發展對生態環境的保護,現代科技與傳統經驗結合,現在國內打造生態農業產業園就是從人和自然和諧的角度出發,避免因急功近利導致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失衡,最終影響整個效益。
❿ 生態農業與中國有什麼關系
生態農業指主要或完全依靠生物生產的有機物來提高產量的耕作制度,源於傳統的有機農業。
生態農業的推廣,不僅可以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資源,有效地提高農業生產力,而且可以保護農業生態環境,促進良性循環的形成,從而獲得生產發展、生態環境保護、能源的再生利用、經濟效益四者統一的綜合效果。中國自古以農業立國,在農業生產歷史上遺留下許多優良傳統和生產經驗,其中許多是符合生態農業原則的。如精耕細作,通過輪作、間作、套種提高單產;充分用地,施用農家肥料,種植綠肥,用地養地結合;循環利用,低能消耗;以種植業為主,農牧結合;充分利用太陽能、風能、水能等自然能源,改善生產條件;以生物防治為主,防治病蟲害等,這些都為建立中國式的生態農業提供了有利條件。
20世紀80年代初,針對農業生態環境和自然條件日益惡化的趨勢,在總結國內外農業發展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提出建設中國生態農業的發展道路,並開展了大量理論研究和試點示範工程。北京大興區留民營村,第一個開始了生態農業建設的實驗。今天,生態農業建設已從生態農業戶、村(場)、鄉發展到農業縣,全國生態農業試點已經達到2000多個,其中約有300多個是生態農業試點示範縣,遍布全國30個省、直轄市、自治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