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態溫泉 » 頂呱呱生態板

頂呱呱生態板

發布時間: 2021-01-06 18:27:12

A. 快板台詞:迎新年台詞

合:中華民族幾千年。

A:優秀文化代代傳。

B:傳到今天最燦爛,版

C:世界各地都傳遍。

D:文化權遺產要保護,

A:繼承發展闖新路。

B:重任在肩新一代,

C:颯爽英姿有氣派。

D:站在台上真自豪,

合:我們一起唱歌謠。



(1)頂呱呱生態板擴展閱讀:

快板表演方式簡單,有單口、對口、群口三種表演方式。唱詞合轍押韻自由,一段唱詞可以自由轉韻,稱為「花轍」。表演時演員用竹板或者擊打節拍,一般只表演說理或抒情性較強的短篇節目,快板書藝術形成後,也開始著重創作並表演長篇書目。

快板藝術在發展的同時,也在歷史上各個時期受地域環境、地方方言和表演風格的不同,派生出諸多分支,如:數來寶、蓮花落、竹板書、說鼓子、快板書、御板書、小快板、天津快板、陝西快板、蘭州快板、武安快板、四川金錢板、紹興蓮花落等表演形式。

B. 求一個關於保護環境的小故事

故事1:有一次放長假,我和家人一起去景區旅遊,正玩的開心,旁邊的一位阿姨吐了一塊口香糖到地上。口香糖容易粘到地上,很難清理,阿姨隨地亂丟垃圾,沒有一顆環保之心。這時在一旁的阿姨的女兒,跑到那裡把口香糖撿了起來,然後告訴她媽媽不能破壞環境,不要忽視這個不文明、不環保的習慣。那個女孩的行為是她媽媽學習的榜樣,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故事2:姑姑出去買東西從來不用塑料袋,她不管是上街買菜還是去超市購物都用布袋子。她告訴我這不僅環保,也因為用布袋比塑料袋用著放心。另外姑姑洗菜水從不浪費,都用來澆她的寶貝花草了。事雖小,影響卻特別大,她們小區的人差不多都學姑姑的做法,都成了環保市民。

故事3:媽媽總是低碳出行。生活中,近一點的路,她要麼騎自行車,要麼步行;遠的地方,經常坐公交車,很少自駕車去。這樣既節省了家庭的開支,還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我從小耳濡目染,在媽媽的影響下也形成了這個好習慣。

故事4:有一次,媽媽在院子里洗衣服,到了擦肥皂的時候,媽媽沒有及時把水龍頭關掉。我剛好放學回來,看到水龍頭的水「嘩嘩」地向外流著,就急忙跑上前,關上了水龍頭。事後我告訴媽媽這樣的行為是不對的,不能為了方便不關水龍頭,如果人人都這樣那會浪費多少水。

故事5:我經常把把沒用完的本子和紙,全都清了出來,然後把這些紙訂起來當草稿本用。後來發現有很多同學也是這樣,我們都認為這樣既節省了錢又節約了紙。我們又把用完了的草稿本賣廢品,這樣我們既賺了錢,又讓這些紙利用起來。



C. 偉業生態板和源森源生態板哪個好

有些生態板的芯板,就是細木工板做的。你說哪個好!

D. 哈尼族文化習俗對農業生態起重要作用的是

1、 傳統生活方式

(1)飲食

哈尼族常年以大米為主食,兼食少量包穀、蕎麥。蔬菜以青菜、白菜、豆類、瓜果類為主;也食蕨菜、樹頭菜、甜菜、羊奶菜、水芹菜、棠梨花等野菜。逢年過節,喜歡吃糯米飯或粑粑,喜吃酸辣,嗜煙酒茶。

從古至今,酒是哈尼族人民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飲食品。哈尼族人民不僅嗜好酒,而且能釀酒,其釀酒方法較獨特,所釀成的酒純潔馨香,十分誘人。哈尼族對酒的嗜好有著許多口碑傳說和酒歌,譬如「燜鍋酒」的傳說:

相傳很古的時候,莫咪帶著美貌如花的仙姑娘來到哀牢山上,她們邊走邊看,遠看山巒起伏,逶迤跌宕,蒼松翠柏,鬱郁蔥蔥;近看百花爭艷,溪水潺潺,怪石嶙峋,秀麗怡人,實為風水寶地。

她們正盡興欣賞景色時,忽聽「天泉」邊傳來動聽的歌聲:

……

轉來轉去唱,

唱它幾千回,

歌表情和意,

來把美女求。

仙姑娘聽了,情心萌動,但在莫咪面前,不敢向小夥子表露真情。莫咪走近「天泉」,見小夥子生得眉清目秀,又能唱動聽迷人的山歌,心裡十分喜歡,但仙女與凡人不能結為夫妻。莫咪向掌心吹了口氣,掌心上現出了一個金光閃閃的金碗。她叫仙姑娘去「天泉」中舀了一碗水,又向水吹了口氣:「小夥子,凡間美女千千萬,馬上就會現眼前。你喝下這碗水,世間的理不講你就懂;世間的事樣樣你會做。」小夥子接過水,慢慢將水喝下,揉眼一看,莫咪和仙姑娘不見了,只見「天泉」邊站滿了很多哈尼族姑娘,個個身姿苗條,美貌如花,都向他微笑點頭。小夥子向姑娘們表示歉意後,轉身去尋找莫咪和仙姑娘。說也奇怪,自此以後,經常有七隻天鵝飛到「天泉」,脫下羽翎,變成七個美女跳入「天泉」中洗澡和嬉戲,笑語歡聲,使「天泉」變得更加美,更加充滿生機。

一天,小夥子躲在叢林中,見仙女們跳入水中,就象七朵美麗的荷花開在泉中。小夥子如痴如醉,獃獃望著泉中美女,但最使他心動的是最小的仙女。他看到仙女們快上岸了,便偷偷去把小仙女的羽翎偷了藏起來,六個姐姐穿上羽翎飛走了,只有小七妹找不到羽翎,急得團團轉。小夥子突然從叢林中沖出,緊緊抱住小七妹,要她做自己的妻子。小七妹向小夥子講了很多仙人不能與凡人成親的道理,但小夥子聽不進去,小七妹深受感動,只好冒犯天規,在痴情郎的面前屈服了。

莫咪知道此事後,便將七仙女和小夥子召回天宮,擺下宴席,殷勤款待小夥子,讓他喝了三碗仙酒,小夥子醉眼朦朧,只聽莫咪道:「年青人,回凡間去吧,多釀一些好酒,思念七仙女時就多喝一些酒,一醉解千愁呵!」

小夥子醒來,見自己躺在家中的床上。神智清醒後,他背著一袋蕎子來到「天泉」,只見「天泉」邊已擺好釀酒的蒸鍋和酒罐。他用「天泉」中的水和自己帶來的上等蕎子釀出了酒。酒香傳十里,到山上砍柴、挖地的人們聞到酒香味,都跑來嘗鮮,個個都喝得眉開眼笑,忘掉了一天的勞累和煩惱。他們把酒當作消除疲勞和解愁的「仙葯」。從此,釀酒和喝酒習俗代代盛傳。若有親朋好友和異族兄弟來訪,他們就用哈尼燜鍋酒來款待客人。席間,他們就會唱起動聽的「酒歌」:

人人誇哈尼燜鍋酒好喝,

人人贊哈尼燜鍋酒味美,

釀酒的水是天然的清泉,

釀酒的料是上等的蕎麥,

你想想,

這酒怎麼不香;

你想想,

這酒怎麼不美。

喝下一杯燜鍋酒,

酒香撲鼻味甘美;

喝下二杯燜鍋酒,

心裡全是美滋味;

喝下三杯燜鍋酒,

眉開眼笑贊酒美。

在哈尼族飲食中,酒已形成獨特的飲食文化,在本民族習俗活動中,發展成為敬客酒、賀婚酒、祭鼓酒、新谷酒、祭山神酒、喪葬酒、訂姻酒、長街宴酒等等。

(2)服飾

元江哈尼族的服飾俗具有它的獨特性。哈尼族喜歡用自己親手紡織的青色或藍色小土布做衣褲。男子上身穿有領對襟短衣或無領左大襟短衣,袖長齊腕,用別致的布紐或發光的銀幣、銀珠做扣。下穿寬襠長褲,多赤足。節日期間,在青藍色的上衣下面再配上一件白內衣,袖口和領口處均勻地露出一道白邊,自織的青土布「包頭」纏繞於頭頂。

哈尼族婦女的服飾因支系不同而略異。那諾鄉、羊街鄉一帶的哈尼族婦女,下穿寬襠長褲,褲腳鎖邊,腳纏綁腿,多赤足,上穿無領剪口左半大襟短衣,前後下擺略成箭頭狀,領前綴著一串閃閃發光的銀珠,婚後的女子須在臀部繫上一塊用青布條特製的「批甲」,走起路來左右甩擺,饒有情趣,屬禮貌性的裝飾。年輕姑娘頭戴一頂自織小布帽,帽前釘著無數小銀泡,小帽四周纏繞著兩股銀制串珠,耳畔飄散著烏黑的長發。生育後女子改纏一塊青布帕子,稱「帕常」。因遠鎮、咪哩鄉、羊岔街鄉一帶的多塔、卡多婦女,上著短衣四層,青色外衣名「合比」,灰色中衣名「合甲」,青色裡衣名「合膽」,白色或花色的對襟貼身衣名「合巴」,統稱為「合佐」。其中僅內褂有領口,外三層袖長及腕,均為剪口無領。左半大衽以一股布帶結於右腋下,使左衽在胸口呈橫斜狀。從外衣到內衣的擺邊一層比一層約長一公分,青藍色相間,安排有序,鱗次櫛比。下穿長及小腿肚的青色白褶裙,以白布和藍布相拼做裙腰,白裙腰在上,作結裙用,藍裙腰在中,正好在上衣擺邊亮出寬若手指的一圈,作姑娘體態美的點綴。裙子前方遮著一塊與裙子等長、兩側鑲有花邊的圍腰,上至小腹下,以一條寬約二指的藍布帶掛在脖上,帶子上綉滿各種草木花鳥圖紋,鑲嵌著各種形狀的白銀片。圍腰前後方各綴有兩條寬約二指的精美飄帶。多赤足,下腿裹著飾有花紋的青布綁腿,頂端系有彩色纓穗。

因遠鎮浦貴、玉嘎、水桐的梭比女子上穿無領剪口青藍布(少數也穿白布)短上衣,袖長及肘,寬窄適中,右襟在下,左襟在上,兩襟相交於胸前,呈剪口狀,以細棉繩將左襟系於右腋下。下穿長及膝蓋的、寬松碩大的青藍色白褶裙。年輕姑娘喜歡在發鬢邊沿圓圓地箍一片寬若指的潔白素雅的棕葉圓圈,梭比語稱「昌者俄帕」,類似城市姑娘的時髦發卡,以此作美的點綴、青春妙齡的象徵。而生育以後的婦女,頭上佩戴的卻是釘滿銀泡的青藍布寬頻子。在這一帶過去時尚穿木屐(木頭鞋),舞蹈時佩戴雨水帽、手持棕扇作道具,很有特色。

因遠鎮半昆、大龜池、小龜池、都貴下寨、哈浦、腳梯、哈梯、哈戛梯、路同、大同浦等村的梭比女子,穿長至膝蓋的藍布褲。已婚婦女臀部掛一塊形似棕葉的「披齊」(相似哈尼族糯美支系的「披甲」)。未婚女子不系掛。

因遠鎮、咪哩鄉一帶的碧約支系婦女下穿青色半長褲,左大襟青藍色上衣長及大腿,腰纏粉紅色或淡綠色的綵帶。卡多支系婦女頭纏龐大異常的青色土布「包頭」,與其它支系相區別。

西摩洛支系,少女戴藍布綉花的圓形小帽;生育後的婦女用長約丈余、寬約兩尺的黑布纏頭,並把發辮由正頂盤旋成螺形的「角」,故他稱為「獨角」。衣服分內外兩件,內短外長,外衣左右襟分別串著一塊綉有各種圖案的布帕,對襟不上扣,用一條兩端綉有花紋的布帶束腰,下穿一條長及膝蓋的短褲。成年女子用白布裹小腿。

從哈尼族各支系婦女不同的服飾中,可分辨出:未成年人、成年人、已婚、未婚、已生育、未生育。這是哈尼族特定歷史和生產環境的產物,是服飾文化的重要特徵。

(3)梯田與農事

元江哈尼族居住的山區,山有多高,水有多高,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他們擅長山區種稻,把一座座土山改造成直達天際的「梯田」。但耕作粗放,單產較低。普遍種植包穀、豆類、蕎子、小麥、小米等雜糧;並種植經濟作物茶、花生、棉花等。

使用農具有砍刀、斧頭、山鋤、板鋤、鐮刀、犁、耙等。加工大米一般用碓舂(過去)。

勞動分工十分明顯,男子負責犁耙田地、打穀、鏟埂、搬運糧食。婦女負責栽秧、收割、砍柴、家務等。

特別有趣的農事活動是「開秧門」。陽春三月,按照哈尼人的傳統習俗,歌手和老者們開始唱「春耕歌」了,人們聽到後,都忙著下田做活。田做好以後,人們在觀測天象,推測吉日,准備開秧門了。

「秧門」一開,全寨子就開始栽秧了。哈尼山寨的栽秧是最熱鬧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全部出動,從梯田頭栽到梯田尾。不管栽哪家的田,人們都相互幫助,各盡其能。若在相幫的人群中有歌手,主人家便請他在田邊為栽秧的人唱歌,以此增進友誼、增強活力、鼓足干勁、解除疲勞。

「開秧門」這種傳統習俗,現在更加發揚光大了,即使鰥寡孤獨,從春耕到秋收,均有眾人無償相幫,將金黃的穀子收進倉。表現出哈尼族團結互助、仁義道德之高尚風格。

2、 習俗禮儀

(1)、 婚俗

哈尼族,從古至今實行一夫一妻的血緣外婚制,嚴禁同宗、同姓配偶。

糯美支系未婚男女青年享有充分的社交自由,他們常利用歡樂的節日來談情說愛,選擇對象。節日中的對歌,是青年男女相互認識、試探對方誠意和加深感情的橋梁,是撮合愛情的媒介。青年男女一旦建立感情,私下確定關系後便轉告自己的父母。男方請媒人到女方家說親,經多次反復後才能訂婚。結婚當天,新郎要在本家族人中邀請一位父母健在的童男做「伴郎」,在一群親屬的陪伴下到女方家接親;新娘也要在同姓人中邀請一位父母健在的童女做「伴娘」,在離開娘家時,要唱「哭嫁歌」,感激父母養育之恩。

迎親者一見新娘到來,便在路的上下邊分別插上兩根帶葉的金竹竿,竹竿之間橫拉一股白線,新娘過來、跨越、扯斷白線,始為男方人。新娘進入夫家,先向「供桌」上方象徵祖先歇腳處的篾笆磕頭,然後要吃下新郎親手遞送的一碗半生飯,表示心甘情願,海枯石爛不變心。當晚,新娘與陪婚女郎在丈夫家的「公房」過夜,拒絕與新郎同房。第二天雞叫頭遍,新娘手抓一把米,在丈夫的姐妹帶領下,要到村外井裡背一背泉水。到了井邊,將米撒進井水中,表示新娘已成為喝這眼井水的人。全家老少喝上了新娘背回的泉水,感到無比清涼、甘美。

哈尼族傳統的「哭嫁歌」獨具特色。在出嫁前夕和接親來臨時兄妹之間互相傾吐肺腑之言的對唱,隨情而歌,沒有固定的唱詞,但曲調一致,其詞內容是相互安慰、勉勵之類的唱詞。從表現上,姑娘哭得越傷心,說明越喜愛父母和哥弟姐妹、捨不得離開家門和同伴們。唱「哭嫁歌」時,新娘的夥伴陪同,有時新娘獨唱式的哭,哭(唱)聲感動了小夥伴,小夥伴也隨之入唱(哭);這時兄長怕哭壞妹妹的身體,要來相勸而歌。如兄妹對唱:

(妹)哥哥喲,

吃了酒肉訂下了姻緣,

吃了雞肉訂下了婚期,

姑娘就象糯谷不算糧,

姑娘就象家中不值錢的東西,

長大了要把我扔出家門,

讓我不能同親人團聚。

(哥)妹妹喲,

不是親生的爹媽不疼你的心,

難為哥哥愛你的意。

「哭嫁歌」曲調深沉,聽來憂傷,令人感動。那會不會給來做客的人們不安呢?絕對不會,反而使婚宴增加了氣氛和色彩,豐富了嫁娶雙方的樂趣。婚禮上就是要有這樣的儀式,只有這樣的哭聲,才能表現出這個婚禮隆重、體面、有排場。否則,當地人就會恥笑新娘之父母教育無方或說新娘無孝心等誹言流語。

阿梭支系,初婚期間,新娘每輪(為12天)可在夫家住上二至三天,其餘時間均在娘家,過一兩年後,方到婆家長住。

白宏支系的婚嫁聯姻,不講門第高低,家道貧富、人貌美醜、本事大小,只要勤勞,會做活,五官不缺,名聲不壞就行了。

說親一般是男方相中誰家的姑娘,就請媒人上門提親,若女方家同意,就確定一個吉日定婚,男方家要帶幾十元錢,首飾銀鐲之類一兩件東西作為定婚禮物。結婚日期需一年半載或三年五載,由男女雙方家商議決定。

在舉辦婚事的頭兩天里,男方家還專門派年輕人上山打鳥、下河撈魚,婚宴上非有鳥、魚肉不可。

娶親日迎親送親的隊伍將要出發的時候,女方要組織幾個得力的男子守在堂屋門口,把新娘拚命推回屋裡,男方迎親的人也狠命從屋裡推出來,如此折騰幾次,雙方都累得汗流浹背,氣喘吁吁,才放姑娘出門,以此表示女方家對姑娘的眷戀,表示男方家對新娘的喜歡。

新娘迎進家,拜過天地後,第一件事叫新娘去抬甑子,去拉磨,然後才進新房。

碧約支系在選定的結婚日期,女方家負責將新娘送到男方家,男方不派人接。這時由新娘的哥哥將妹妹背出房,新娘的父母直接參加送親。在舉行婚禮後,新娘就可以返回娘家長住,要回夫家時,再由新娘的母親送回去。

多塔、卡多支系,求婚由男家派人帶煙、酒到女方家說媒,女方家同意便收下煙酒,「訂姻酒」在女方家舉行,男方的父母參加。來時挑著米、酒和肉,在女方家舉辦酒宴,並向女方家送禮錢。在雙方選定的吉日,男方家派人來女方家迎親。女子嫁到寨外,先由哥哥、堂兄、表弟背出寨,女方村寨的姑娘躲在路邊,有用橄欖擊打男方迎親者的習俗。

梭比支系在婚前一般是自由社交,若男女雙方相戀後,就要互送信物,男方以親手製作的雕花背板送給女方,女方則以親手縫成的白土布汗衫回贈男方。若雙方愛情已經成熟,男方將用銀手鐲送女方作定情物,女方收下,就表示肯定了婚姻。出嫁日,新娘有哭嫁的習俗。

西摩洛支系在結婚的當天,女方的送親與眾不同,必須由新娘的阿媽和舅舅相隨,並帶領其他男女送親者24人(3桌人數),若不足數,可在途中邀人湊足,以示本宗族人丁興旺。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貫徹《婚姻法》,舊式婚俗禮儀逐漸有所改變。男女青年不僅社交自由,挑選自己心愛的情侶,成婚也自由了,不再受父母包辦;即使有媒妁,也做到雙方情願,訂婚後,到鄉政府領取「結婚證」才結婚。

(2)、 生育

孕婦必須在大房火塘面前分娩,而且身向必須直對屋脊,不能偏斜。嬰兒呱呱墜地後,除在門頭懸掛起象徵避邪的黃泡刺以外,又將筍葉剪成的人像懸掛在母子床鋪的上面,表示護嬰。胎盤多埋於火塘下或房內地下。嬰兒降生的當天早晨或次日早晨,嬰兒家蒸出數甑噴香的糯米飯,宰殺幾只老母雞,舂出一些煮熟的老鼠豆面,然後將糯米飯捏成無數大如拳頭的飯團,在飯團上撒上舂碎的老鼠豆面,並在其中較大的飯團上插上一隻雞翅膀肉,將所有飯團整整齊齊地擺在篾桌上,讓村人來取食。嬰兒若屬男性,便從同宗人中邀請一名家中無死於非命而父母健在的童男,用小鋤頭在母子站立的前面挖三鋤地,表示男嬰長大後會栽田種地。嬰兒若屬女性,便從同宗中邀請一名聰明可愛而父母健在的童女,手提小砍刀,在屋外的大樹上砍三刀,表示女孩長大會砍柴割草。禮俗畢,便擺出豐盛的酒菜,敬請村裡長輩男子前來喝酒。席間,同宗輩份最高的男長者,將嚼細了的一丁點雞肉用食指喂入嬰兒口中,長者口中念誦著吉祥祝詞,隨即取下名字。

(3)、 喪葬

哈尼族在歷史上曾普遍經歷過漫長的火葬時期。據清乾隆《開化通志·風俗·人種》卷九載:「窩尼喪無棺、吊者擊鑼鼓搖鈴,頭插雞尾跳舞,名曰『洗鬼』,忽飲忽泣三日,采松為架,焚而葬其骨。祭用牛羊,揮扇環歌,拊掌踏足鉦鼓蘆笙為樂」。直至清代中葉以後,火葬習俗才逐步演變為木棺土葬。

哈尼族多半要選擇一座離寨子不遠而又看不見村寨的向陽山樑作同宗的公共墳山。但禁止擴大墓地。他們認為墓地是鬼住的地方,擴大墓地就等於擴大鬼魂住的地方,與人不利。凡正常死亡者,都要送到同宗的公共墳山埋葬。選墳墓一般不看風水,只用左手向地下拋擲一個雞蛋,以雞蛋破裂處為墳基,挖穴下葬。

凡有人在家中正常死去,都要向親友報喪,一般貧窮人家,只殺雞或一頭小豬,向死者祭獻後,即可送葬入土。出殯當天,全村人停止一切生產勞動,坐家陪喪。凡為死者宰殺三頭以上喪牛的人家,即可舉行隆重的「莫搓搓」葬禮。「莫」為老,「搓」為跳,意思是為死亡的人跳舞。

要舉行「莫搓搓」的人家,老人斷氣後哭喪時,放三響土炮,向四鄰報告「莫搓搓」的信息,同時派人向各地親友報喪。在出殯前的日子裡,喪家男女老幼一律脫鞋脫帽,不梳頭,夫妻不同房,表示對死者的沉痛哀悼。每晚前半夜,死者的兒媳、孫媳以及同宗的眾女子團團圍住死者靈柩,傷心的唱輓歌。靈柩停放長的人家,每12天要舉行一次隆重的守靈儀式。當天午餐要殺雞宰羊,請村裡的男性長輩和外村的近親到家裡來吃喝,唱送葬酒歌。當晚,男女青年聚集在喪家的房前屋後,跳「莫搓搓」舞。鋩鼓通宵達旦,擂鼓不止。

「莫搓搓」儀式極為隆重,貝瑪吟唱著娓娓動聽的古歌和送葬歌,全村男女老少和村外來參加「莫搓搓」的群眾,搖著扇子跳「莫搓搓」舞。整個行列圍繞喪家房屋團團游轉。土炮聲不斷,大號嗩吶長鳴,敲鋩擊鼓,哭的哭,唱的唱,直至將靈柩抬出「寨門」為止。

更為奇特的是西摩洛支系的喪俗,父母死喪日,其女兒時興背父母靈魂到夫家供奉。象徵靈魂的是死者的衣冠,女兒將衣冠蓋在篾簍上面,哭訴著從娘家背到夫家,然後在夫家堂屋裡釘一竹篾笆架當供台,早、晚獻飯,表示對生身父母的孝敬。

3、 節慶

哈尼族的支系中,多數節日與漢族相同,只有糯美、糯比支系的 「十月年」、「黃飯節」、「苦扎扎節」、「新谷節」及多塔支的「春節」,梭比支的「三月節」等,獨具本民族特色。

(1)十月年

「十月年」,哈尼語為「美收扎」(或「米索扎」、 「年收扎勒特」)。節日從十月的第一個辰龍日開始,至申猴日結束,歷時五、六天。

年節的頭天拂曉,在一陣陣悠揚的鑼鼓聲中,村村寨寨的婦女們忙著舂糯米粑粑和團子面,男人殺豬宰雞,烹制各種美味佳品。

節日早上,在村中廣場上架起高大的鞦韆,無論男女老少,都要盪一盪。此外,人們還喜於盪磨秋、轉秋。

年節期間,鑼鼓聲不斷,人們相互探親訪友,趕場聚會。

年節里,凡出嫁了的姑娘都必須回娘家來恭賀,外甥向舅舅討壓歲錢。姑媽、娘娘和姐夫妹夫是尊貴的上賓,娘家的同宗親屬都要以好酒肉設宴款待,並要送一塊寬圓的大粑粑和一個煮熟的雞蛋。

哈尼人素來熱情好客。過年期間,宴請附近其它民族的親家好友來作客,客人回去時要送上一大塊粑粑和一包用芭蕉葉包著的腌肉、酥肉、豆腐圓子之類的食品。

(2)、 春節

多塔早支系已跟漢族同時過春節,但年節的內容與活動方式卻較多地保持著本民族固有的特色。奇妙的「資烏都」就是獨具特色,饒有風趣的活動。

從年節的第三天開始,直到第五天的三天內,全村按戶分作三大組,一組輪一天,每天下午要舉行盛大的「資烏都」活動。「資」是酒,「烏」是盛大、歡樂的意思,「都」為喝,意為全寨人同飲歡樂幸福酒。按照傳統規矩,當太陽稍為偏西,輪到的各戶當家男子,在一片歡樂的鑼鼓聲中,將烹制好的各種美味佳餚和燜鍋酒,用小篩子端到街道上,順序擺在早已鋪墊好的長長的篾墊上。有的宴席竟長達數十米(即為長街宴),場面極為熱烈、壯觀而神奇。「資烏都」開始,一對由群眾推舉產生的「阿窩」(「資烏都」的主持者)在宴席上方就坐,隨即全村各戶當家男子沿著宴席四周長長地盤腿圍座就宴。當「阿窩」在宴席上念誦幾句簡短的祝詞後,全席眾人便庄嚴而粗獷地發出一陣陣「沙――收――啰」的呼喊聲,表示除舊迎新,祝賀五穀豐登,人畜康泰。隨即,一位長輩男子手持鼓捶,有節奏地擂擊牛皮鼓,鋩鑼敲擊伴奏,兩「阿窩」手持棕扇,踏著古樸雄渾的鼓點,扭動臀部和腰桿,風趣地聳肩甩臂,盡情舞蹈。繞席一圈後,眾人離席起舞,宴席變成了歡樂的「舞海」。這種「資烏都」活動一直流傳至今,並不斷發揚光大。

(3)、 黃飯節

每年陽春三月,哈尼族在布穀鳥的叫聲中,約定在一個屬羊的日子裡過「黃飯節」。

這天,家家戶戶都備辦美味佳餚,用「染飯樹」汁水浸泡糯米,蒸出噴香的黃色糯米飯,煮好紅鴨蛋,向報春的布穀鳥虔誠敬獻。

這天,村村寨寨的小夥子和姑娘們,會聚在一個適中的山野草坪上,歡慶一年一度的「黃飯節」。男女青年藉此良機,相互嬉戲,唱山歌,吹樹葉,藉以選擇對象,談情說愛。

(4)、 「苦扎扎」節

每年農歷五月的第一個申猴日起,哈尼族就要歡度傳統的「苦扎扎」節,歷時三至五天,是預祝「五穀豐登,人畜興旺」的隆重節日。

節日的第一天,各村寨要從高山頂上砍回一棵標直的青松樹,在村外的草場上安起磨秋。又用栗木和藤條架起轉秋、鞦韆,給小夥子和姑娘們娛樂用。

從第二天起,凡是較大的中心寨子外的秋場上,人山人海,歡騰一片,人們騎磨秋,盪鞦韆,跳鼓舞和扇子舞,彈三弦,吹笛子、吹嗩吶、吹樹葉,盡情歡樂。

節日期間,村村寨寨殺豬宰牛,舂糯米粑粑,宴請親戚及其它民族的好友。

節日最後一天下午,各戶當家的男子,用小篩子抬著酒肉佳餚到磨秋場上會餐。人們團團圍在秋樁周圍,相互敬酒、敬食,預賀吉祥豐收。

傍晚,家家戶戶點燃一把用九片松明紮成的火把,在屋內進行驅邪除惡,然後將火把送至村外路旁,以先來後到為序,齊齊地放在地下。有的卻將火把送至村頭的一座小山丘上,集中燃燒。

(5)、 「新谷酒」節

每年八月,哈尼族的各村寨,均由老者或貝瑪擇定吉祥日過「新谷酒」節,謂之「卡奴抽扎」節。

節日的當天,各家各戶從田裡割回一把即將成熟而又顆大粒多的谷把,用稻索捆紮後,倒掛在堂屋右方後山牆上部的一塊小篾笆沿邊,然後勒下穀粒百十粒,放進酒瓶內泡酒。

午餐要宰殺一隻大雞,備辦一桌美味可口的飯菜,互請鄰居長者到家裡喝「新谷酒」,意在向長者討吉祥的祝福。

這餐飯人人都要吃得飽飽的,傳說只有這樣飽餐,來年才會糧食滿倉,禽畜滿廄。

這種習俗相傳至今,已被哈尼人賦予它「慶豐收,喝美酒」的新意了。

(6)、 三月節

哈尼族的梭比支和糯美支一樣,大年為「十月年」。即農歷十月為正月;冬月為二月;臘月為三月。

元江因遠鎮哈浦等地的哈尼族梭比支系,到了櫻桃花盛開的臘月,就要過傳統並獨特的節日「三月節」。這個節日主要是祭祖。節日前,各家出動1至2人下河捕魚,同時要到山中去捕一隻白鷳鳥,認為這是最清秀的祭品,來祭獻祖先。

節日三至五天,男女老少穿著節日盛裝,主祭人兩耳掛著紅色的白鷳鳥腳,白天黑夜坐守在祭台上,眾人則滿身插上鮮紅的櫻桃花,鋩、鼓伴奏,於台前邊歌邊舞,表示祭祖的虔誠心願。

4、 禁忌

(1)、 年節禁忌

在哈尼族的每一個節日里,都有紛繁的宗教祭典活動,在這些活動中,充滿了很多神秘而嚴肅的禁忌。最為典型的禁忌有以下幾種:

①哈尼族的「十月年」、「黃飯節」、「苦扎扎節」,開始的第一天,所有村寨都禁止本村寨以外的人來做客。即使有外客,也不準客人吃這一天用以祭奠而殺的牲口(包括出嫁的姐妹或女兒也在被禁之例)。

②年節里插在自家門頭或大門左右的那團粑粑,是家人團結和睦的象徵,禁止任何人挪動它。

(2)生活禁忌

①、 男女青年成婚後不能吃以下食物:

不吃腳趾殘缺、禿尾、少羽毛的飛禽;

不能吃會自食其兒的鳥、蛇等物,也不能吃不會自孵小鳥的鳥;

不能吃孤鳥、孤魚、孤獸肉;

不能采獨花,不能食獨果。

他們認為,若吃了上述食物,就會生怪胎、生獨兒或養不活兒女。

②、 嚴禁在火塘面前吐痰。他們認為這樣做是欺火神。

③、 嚴禁在家中或村裡談論生六指,雙胞胎、缺嘴的事。在家中談論要遭家長的責罵;在村中談論要罰款作祭祀公用。

④、 忌諱在日蝕月蝕時結婚。認為日月蝕均為一種不祥的象徵。在這個日子裡成婚,以後生的兒女會有生理缺陷。

⑤、 忌諱用毒葯到河裡毒魚。他們認為這樣做會惹怒河神,引來無窮的水災或旱災。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