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箱多長
1. 我想做個生態魚缸,最小的尺寸是多少啊需要配備什麼東西
50x50x100。需要溫度計,過濾器,恆溫加熱棒,三種底砂,水草,水草燈,興根肥,黑水,凈水劑,水質穩定劑大概就這些吧。如果需要建立生化過濾就需要單獨配備各種生化濾材。
2. 生態魚缸規格一般多少
生態魚缸復只是個概念,一般制是指在有限的空間內,集照明、凈化、溫控、增氧、補碳、培菌等功能於一體,依據生態學原理,將生態系統中的魚、蝦、螺、植物和水等基本元素進行組織,構建成人工微型生態系統。這個生態系統中的每個環節,環環相扣,相互支持。比如植物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可供魚蝦呼吸,魚蝦的糞便排在缸中又可為植物生長提供養分。
所以生態魚缸並不是魚缸的種類,自然也就不會分規格大小,一般常見魚缸都可以把它做成生態魚缸。
個人看法是魚缸越大越容易維持良好的生態,當然成本也會較高。當然如果太小的話,市面上的過濾器和照明都是不適用的,長度30厘米以上或水體在30L以上相對容易上手,太小的缸一是造景選材難,二是水質容易崩,三是配件往往不適用。
市面上魚缸常見的長度有20/30/40/60/80/90/100/120/150/180/200(厘米)。
3. 80長35寬的生態魚缸需要高度多少
養水龜、半水龜30-40就行
養草缸,養珊瑚,高度40-45可以了
養發財,養三湖,高度45-55不錯
養金魚,沒要求,淹過就行。
4. 高中生物課本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生態缸要經過多長時間才能到達比較穩定狀態為什麼
這個過程的核心內容是建立完整的生物(細菌)過濾系統。它需耗費的時間,淡水缸大約是2周到1個月,海水缸即使是初步建立起該系統就需1個月,而整個系統穩定則需2-3個月。
為什麼要那麼長的時間?有沒有快一點的方法呢?
其實這個時間就是硝化菌生長繁衍並逐步達到穩定所需的時間。細菌的生長繁殖特點與我們所熟悉的宏觀動植物完全不同,它們一般行分裂生殖,其數量的增長按一而二、二而四、四而八……的指數方式增加(理論上的增長方式,忽略了由於細菌死亡所導致的數量減少,其實死亡與增殖是同時存在的)。在理想條件下,單一菌落的增殖會經歷3個主要階段:
1.漫長的增長前期,這段時間細菌逐漸適應環境,開始分裂,但由於原本數量較少,增加的細菌數也相對較少,這個階段細菌總數是不多的。
2.快速增長期,當經過增長前期,細菌數累積達到一定程度後,由分裂所增加的細菌數也隨之猛增,其增長的幅度是以對數指數表現的,所以又稱對數增長期,在這個階段,細菌總數將數十倍、上百倍的增加。
3.平台期或衰退期,細菌經過對數增長期後,盡管仍繼續分裂,但同時也有相當多的細菌死亡(死亡原因很復雜,這里不詳述),如果此時有良好的營養供應,細菌增殖的數量與死亡的數量將達到平衡,細菌總數不再增加,形成穩定的菌落,稱為平台期,但如果營養供應跟不上細菌的消耗速度,則由於營養耗竭而進入衰退期,大量細菌死亡,總數下降。我們想達到的就是平台期的效果。
但是,我們的水族箱並非「理想條件」,硝化菌也不只是單一的菌種,水生生態系統中常見的硝化菌至少就有8種。有些廠家的硝化菌廣告說搭配的細菌有相互增益的效果,事實上細菌之間的關系並非那麼簡單,共存共榮只是一方面,而競爭則是永遠的主題。在局部,當一種或幾種細菌表現強勢,那麼其它細菌一定會被抑制,而當條件發生變化時,原本弱勢的菌種可能會變為強勢,反而抑制原先的強勢菌種(這就是為什麼穩定的水族箱不容易發生魚病,而新缸或環境劇變的缸容易爆發疾病的原因);即使是共生的細菌,之間也必須達到一定的數量平衡才能發揮最佳作用。在新設水族箱里,環境十分不穩定,又缺乏細菌增殖所需的營養,細菌增殖得很緩慢。特別是增長前期,原本細菌增殖的數量就不多,又有相當的細菌不適應環境而死亡,要達到進入快速增長期所必需的菌數,就要花費很長時間。加之各個菌種間相互適應、相互協調也需要時日,所以整個過程就進行得非常緩慢。
至於要縮短這個過程的方法不是沒有,但對新手意義不大。最可靠的方法就是用已含有大量穩定菌群的材質,包括穩定使用過的底沙、各種濾材以及礁岩缸用的活石頭等,他們的量越大系統穩定得越快,但如果只是少量的話就沒有什麼大的作用了。因為足夠的穩定菌群可以迅速改善水體質量,量少不但不能穩定水質,在環境改變後菌群自身也會發生很大變化,一樣需要時間來重新適應,其作用類似於加硝化菌(新手一般很難從老手那裡要到大量成熟的材質,除非那位老手不想養魚了)。而且即使使用大量成熟材質,也需要一定時間來達到新的平衡,決不是立即就可以放魚的。(源自網路)
5. 生態魚缸長1.1米寬40厘米高1.2米用多大的泵
過淲泵要看流量,你的缸容積是528升水,每小時循環5次的話,就須要一個流量在2600至3000的泵,3000的比較好一點,同等流量的泵選功率W數小的省電,另外注意一下
揚程
看你的水須要抽多高。
6. 生態魚缸多久換一次水
一般應當是一個星期換一次,每次換水換魚缸的1/5到1/3比較合適,如果多換以後,水質回就發生變化了,魚和缸里的植物受答不了。
一般來說,缸中鋪砂種草、開過濾器、定時添加有益菌對凈化水質是有很大作用的。不過,盡管我們的水族箱可以建立起較好的生態過濾系統,但這個生態環境還畢竟太小,比起天然水域魚的密度又太大,因此,「生態平衡」更容易遭到破壞。
水質、水環境發生轉化,主要是由於魚糞、殘鉺沉積,水質混濁,有機物耗氧,產生硫化氫有害氣體;或者藻類旺盛,水草的光合作用受影響;水的理化性質因水分蒸發或有機物增多而發生變化等等。
(6)生態箱多長擴展閱讀:
生態魚缸 就是在魚缸內裝配特製的過濾系統,這種生態過濾系統要具有物理過濾,生物過濾,化學過濾三重功能。能有效處理魚缸內的魚兒的排泄物,水草的枯葉,以及魚兒末食完的魚食等等,使水質保持良好的狀態,可以達到長時間免換水,且可以使生態壁畫達到良好觀賞效果。
現在水族的生態魚缸不僅水質處理技術達到這種要求,而且在魚缸里加裝了恆溫系統,照明系統,並可以選擇遙控開關,或觸摸屏智能魚缸管理系統使生態魚缸的功能更為完善。
7. 電影《生態箱》的寓意呢
《生態箱》是由Lorcan Finnegan執導的電影,於2019年5月18日在戛納國際電影節影評人周單元首映,影片向人們展示了一定的寓意。波茨和艾森伯格飾演一對情侶,他們跟隨一個神秘的房地產經理到了一個新開發的住房區,兩人被困在了迷宮一樣的、造型都一模一樣的房子里,每天有吃的喝的,就是出不去。天空永遠是蔚藍的,白雲都是一模一樣的,房子更是一模一樣的。當他們縱火燒毀房屋的時候,房子又還原了。
其實,被大氣層包裹的地球何嘗不是一個生態箱,不是一個囚籠呢?
總體來說,《生態箱》算是一部極富意義的懸疑科幻片,導演通過獨特的拍攝手法把人生的劇幕縮小播放,以此引發觀眾對人生的思考:我們前赴後繼的闖進世界定律的生活,要想在其中找尋到生命的意義,那就需要我們找准方向,突破自我。
8. 生態魚缸2.4米長,0.8米寬,1.2米高大概多少錢
不建議,裝滿水+箱體有2噸多重。
淘寶店 ※ 森森LED照明 ※
9. 生態缸的設計要求
1.生態缸必須有生態系統的生物成分和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特別要注意要有足夠的分解者。
2.有合適的食物鏈結構,形成一定的營養結構,必須能夠進行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在一定時期保持穩定。
3.不宜太大,應留一定空間儲存空氣。生物數量不宜過多且適應力強,並且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齊全。
4.必須透明,這樣做既可以保證太陽能輸入,又便於觀察。
5.應採用散射光,這么做防止水溫過高殺死生物。
示例:准備一個120*70*50的長方體玻璃缸,一定量的自來水、沙土、細石子、土質較好的土壤。收集或購買小烏龜3到4個,蝸牛7到8隻,蚯蚓2條。蕨類植物2株,3棵仙人球。觀察兩到三周,予以記錄。
注意:不可讓其暴露在陽光之下,選擇通風,可見自然光即可。
10. 魚缸的標准尺寸是多少
魚缸沒有標準的尺寸,根據環境和養魚的種類有多重規格。
傳統家居觀賞魚缸經驗所得深度最大不超過60cm,以人的手掌摸到缸底為宜,成年人站立可以勉強操作魚缸,便決定了傳統魚缸與底座的總體高度為人的腋下高度,不超過1.2m-1.3m,有的高達1.5m,那是給特殊的養魚愛好者。
由於傳統魚缸的高度是受操作限制的,所以市面上通常所說的家居魚缸以長度定規格,比如1.2m、1.5m、2m的魚缸,等等,那麼其高度通常只有1.2-1.3m。
壁掛式魚缸的規格,比如:1.25m×0.6m×0.10m的生態壁畫,可以看出壁掛魚缸的高度普遍限制在80cm以內。
常見的魚缸規格有:
長60cm,深30-35cm,高40-45cm;
長80cm,深35-40cm,高45-55cm;
長100cm,深40-45cm,高50-60cm;
長120cm,深45-55cm,高50-60cm;
長200cm,深50-80cm,高50-70cm。
(10)生態箱多長擴展閱讀:
魚缸的種類:
1、按外觀藝術分: 中式、歐式;現代、古典。
2、按水質分:海水缸、淡水缸。
3、按所養生物分:魚缸、草缸、珊瑚缸、龜缸、生態缸等。
4、按安裝方式分:屏風缸、通頂缸、壁掛缸、嵌牆缸、角缸、窗戶缸、桌麵缸等。
5、按大小分:大型缸(海洋館)、小型缸(水族館)、家居魚缸、微型缸(迷你缸)等。
6、按技術原理分:正壓缸(傳統缸)、負壓缸(倒立式魚缸、真空缸、太空缸、神奇魚缸、互動魚缸);全封閉、電子魚缸(無水魚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