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的水庫
① 永平鎮的介紹
永平鎮位於縣境中部偏東,鵝湖山北麓,是一個千年古鎮,2000年元月撤鄉並鎮後鎮區面版積118k㎡。權下轄16個村委會,3個居委會,1個街道,1個墾殖場,由於地處閩贛交通要道,鉛山河穿境而過匯入信江,陸路、水路運輸四通八達,自古便是商賈雲集、「四省通衢」,宛若鑲嵌在武夷山腳下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改革開放以來,歷屆鎮黨委、政府堅持科學發展觀,抓住機遇,乘勢發展,使一度沉寂的千年古鎮如沐春風,重現異彩,鑄造了「三個文明」建設的輝煌業績。
② 白雲區永平街東平村附近有水庫釣魚嗎
你確定你說的是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
③ 大理的永平到底怎麼樣啊經濟水平怎麼樣啊請當地的詳細的說說
你可以去,那算是個好地方,只是有點窮,但是有前途,你要對永平有信心,不用對政府有信心!永平縣的確太落後,政府對經濟發展可以說是有氣無力!發展速度非常緩慢!就拿永平縣城與曲洞的連接線來比較,早在八九年前就在規劃建設,平均每年前進一兩米,不知道要有幾年才能連接上!當然這與永平的具體情況有關,基礎薄,人口少,且農業人口佔全縣的百分之90以上,基本無工業和服務業。說到工業和服務業這並不是那個地方天生就存在,需要發展,在這方面我們的政府沒有自主創新和改革的能力,雖然國家對這樣一個小縣的關注是少的,但是對於中國現在來說西部大開發是實事求是的落實,對於西部既有經濟支持,更有政策支持,雖然這些支持對於永平這樣一個窮縣來說是少之又少,但是畢竟是有一定的好處,比如2000年的大寶高速路,2011年即將竣工的大瑞鐵路,為永平發展帶來了必要的基礎設施!具體來說一個農業縣的發展僅僅只靠這些是不夠的。永平縣縣委縣政府唯一的成就就是以家庭為單位,每戶收入過10萬的家庭多起來了!主要是靠大面積種植核桃獲得收入,這是林改的結果,不否認永平縣這方面的成績,然而為此確帶來了森林大面積的銳減,很多地方可以看到整隻山都是黃土,與五年前十年前相比簡直是天然之別!農民雖然富起了,並不代表,永平縣的經濟發展了,現在國家不徵收農業稅,我想縣委縣政府對財政收入和開支是傷腦筋了,對於永平縣的區位來看永平具有很好的地理位置,東有漾濞,魏山,南有昌霖縣,西有保山,北有雲龍縣怒江州,有較好的發展優勢,最具有優勢的便是杭瑞高速通過縣城和現在的大瑞鐵路也通過縣城,可以說永平處於橫跨東西的交通要道上,這對於永平來說可以說是最大的發展優勢,然而這樣的優勢永平縣政府曾經在乎過,可如今好像心不在焉。當然可以理解永平並沒有拿得出來的東西讓資本家投資,這不能怪永平這塊土地,是政府沒有開創和革新的能力!可以看現在永平向外的貿易全是粗級農產品,因為沒有人敢在永平投資,永平要發展必須要打破這一關口,這是每個政府必須突破的!我作為一個永平人,對家鄉發展是不滿的,我對政府是提出解決的質疑!但是我熱愛我的家鄉!
④ 永平街道的行政區劃
永平街是原同和鎮撤抄鎮建街襲,從農村管理體制轉為城市管理的新街,於2001年7月10日正式掛牌成立。
轄區地域主要為原同和鎮永泰、東平兩條行政村的范圍。
轄內劃分為元下田、官廳窿、集賢庄、新南庄、磨刀坑、東恆、平中、白雲堡、雲山居、春庭、頤和山莊、松濤北苑、集賢苑、蝶雲天、雲泉居、解放庄、新興白雲花園、雲山詩意、倚雲天等19個社區居委會。
⑤ 2020年10月5日大理永平逃脫的嫌疑人抓到了嗎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
據雲南省大理州永平縣公安局10月8日通報,10月4日19時許內,犯罪嫌疑人尤廷能(男容,漢族,42歲,雲南尋甸人,涉嫌運輸毒品罪)在送醫檢查中脫逃。永平縣公安局迅速組織警力開展搜捕,經4個晝夜連續工作,於10月8日19時25分將尤廷能抓獲。目前,相關工作正在抓緊開展中。
⑥ 七台河永平水庫在哪
在勃利縣雙河鎮附近
⑦ 江油可以釣魚的地方
可以去大梅沙釣魚。
新修了一條海濱棧道,可以海釣,很多人釣魚。
還有一個地方也是大梅沙,在萬科新總部外圍的人工湖,可以釣魚。平時都看見不少人釣。
⑧ 江谷水庫的簡介
四會市中3點一線旅遊區之一,佛山碧桂園房地產計劃在此建立度假村。
江谷水庫庫區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工程景觀相結合,山與水相映,水與島相依,共同勾勒出一幅壯麗的山水美景,在目前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的情況下,難能可貴的是庫區仍保持著一方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對遊客有相當吸引力。
江谷水庫位於肇慶市四會西北部,座落在四會市江谷鎮佛仔坪。水庫壩址上游集流發源於廣寧縣十排山,徑流長度31.2公里,流經廣寧潭布、古樓到四會的江谷鎮。水庫於1958年10月動工興建,1960年建成正式投入運用。總集雨面積136.5平方公里,總庫容7031萬立方米,其中有效庫容3270萬立方米,水庫按50年一遇洪水標准設計,設計水位57.7米,1000年一遇洪水標准校核,校核水位59.84米。水庫設計灌溉面積7.9萬畝,實際灌溉面積2.7萬畝。水庫建有壩後電站,機組四台,總裝機容量2090千瓦,是一個集防洪、灌溉、發電、供水等綜合利用的中型水庫。1963年正式成立江谷水庫管理處,現有幹部職工66人,負責水庫的工程管理、灌區運行、發電及綜合經營生產等工作任務。 據江谷鎮鎮長冼永平介紹, 江谷水庫樞紐工程由主副壩、溢洪道、輸水涵、發電站和灌區等建築物組成。其中主壩一座,壩長320米,副壩兩座,壩長435米,壩頂高程62.05米;開敞式溢洪道一座,寬36米,堰頂高程53.50米,最大溢洪流量921m⒊/S。灌區工程受益鎮有江谷、下茆、地豆、龍甫四個,主要建築物是左、右乾渠及其渠系建築物,其中左乾渠長12公里,右乾渠長13公里。
⑨ 杉陽鎮的水利
倒流河是永平縣的主要河流之一,也是杉陽的「母親河」,流經8個村委會,全長17公里。由專於歷史屬原因,倒流河兩岸植被遭到嚴重破壞,泥石流、山體滑坡、洪災等自然災害十分頻繁。近年來,杉陽鎮加大對倒流河治理力度,累計投資近500萬元,建成永久性河堤7.5公里,同時進一步加強林政管理,逐步恢復兩岸植被,大大提高了倒流河的防汛能力。海子汪水庫是永平縣兩個小(一)型水庫之一,2003年10月,投資1645萬元完成了海子汪水庫擴容工程,庫容量從原來的240萬立方增加到450萬立方。完成了仁壽東大溝、大河至四角田引水大溝、高普大溝、岩洞大溝、窯沖大溝、小寨大溝等一批關系國計民生的農灌溝建設;完成了集鎮一、二期人畜飲水工程,供水范圍擴大到仁壽、興隆兩個村委會,並成功實施了供水設施承包管理。以上工程的實施,解決了杉陽大部分群眾的生產生活用水困難,增強了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維護了地方穩定,促進了經濟社會的發展。
⑩ 濰坊哪個水庫好玩
峽山水庫好玩,我也濰坊的 (一)自然風光 1、峽山。峽山位於峽山水庫北岸,象一隻猛虎傍水而卧,俗稱卧虎山、斜山。海拔171.1米,前後均為峭壁,東南稍坡,山勢雄偉,風光綺麗。山上建有玉皇廟、娘娘廟,山腰有呂祖洞、伯溫洞,相傳明朝劉伯溫在此隱居。 2、野溝河。野溝河源於太保庄鎮永望屯村,向東經丈嶺、北孟流入膠新河,全長約15公里,是一條保護較好的原生態河流。目前,在丈嶺以西1000米處開發建設了漁池湖休閑娛樂風景區,修建了攔河壩、漁池湖山莊,湖面拓展到200畝,目前已初具規模。 3、石坑河。西連濰河,東接膠新河,全長20公里,流經太保庄鎮、北孟的部分村莊。因河道比較窄,部分河段被填平或改造。有些河段原生態面貌保護比較好。 4、七里蘭島。七里蘭島位於峽山水庫南端,總面積約100畝(水位高時約60畝)。島上樹木叢生,具有很大的開發價值。 5、渠河、濰河下游水面寬闊,濰河新老河道之間的夾河套面積較大,風景秀麗,具有開發旅遊的良好條件。 (二)水利風景 峽山水庫。峽山水庫1958年11月動工興建,1960年9月基本建成,是一座集防洪、工業及生活用水、灌溉、發電、水產養殖等綜合利用的大(Ⅰ)型水庫,素有「齊魯第一庫」之稱。水庫樞紐工程主要由大壩、溢洪閘、放水洞、水電站組成。大壩總長32.91公里,壩頂高程為44米,興利庫容5.50億立方米,相應水位37.40米。水庫水面面積144平方公里,水域廣闊,碧波萬頃,水天一色,景色壯觀。 峽山水庫位於濰坊市區東南50里、昌邑、高密、安丘3縣交界處的濰河河道上。它始建於1958年11月,1960年10月竣工,是山東省最大的一座水庫。 (三)人文景觀 1、太保庄萬畝生態林。位於濰河與引黃濟峽工程之間的夾河套,土地面積約12000畝。目前,林木種植總面積達到5000多畝,真正形成了「遙望一碧萬頃,近看綠樹成蔭」的美麗景象。 2、王家莊萬畝生態林。位於水庫西岸淺灘地帶,總面積10000畝,目前已建成6000畝,林帶與水庫相映,庫內碧波萬頃,庫外綠樹一望無際。 (四)歷史文化名人與文物古跡 1、 四公 在濰水沿岸,自古就流傳著冰雹不打四公之說。這四公系指黃公、蓋公、鄭公、狄公。後是指這四公所在的四座山,即趙戈鎮的黃公山、蓋公山、礪埠山和狄山。 黃公,名黃石公,戰國時著名兵家。在朱子村後隱居此山,去世後人們把他安葬在該山的最高處,並把該山改稱「黃公山」,以茲紀念。之後,又在他講學的舊址建黃公祠(祠內黃公偶像端坐其中,韓信、張良置身其兩側,均為木雕),並派人看管。現不復存在。 蓋公,生於本鎮,是秦漢間有名的大賢,創立了「蓋公之道」。晚年隱居朱子村南之山,逝後人們將其安葬在該山之巔,並將該山定名為「蓋公山」,後又立祠紀念。現不復存在。 鄭公(鄭玄),名玄,字康成,東漢時人,著名經學大師。鄭晚年被袁紹脅迫去隨軍,半道而亡,葬在他母親的家鄉,即現在的青州市鄭母村,後又移葬其家鄉濰水東岸的礪埠山上(此山在鄭公管區鄭公後殿村。)東漢末年,在其墓前立鄭公祠,後經唐、清、民國和1987年四次整修,供遊人瞻仰。現佔地5畝多,有三間二層結構房屋,另有偏房,有人看護。 宋渭春墓 (縣級) 民國 岞山鎮張百戶屯 於蔭堂故居 (縣級) 清--民國 岞山西下灣村 膠濟鐵路岞山站(縣級)近代 岞山鎮岞山村 岞山遺址 (縣級) 商周 岞山鎮岞山山前 西北院遺址 (縣級) 周 岞山鎮西下灣村西北 明鎬冢 (縣級) 王家莊子鎮朱子村 祖塋碑刻群 (縣級) 清 岞山鎮西下灣村東 龍柏 2棵 樹圍1.2米 岞山鎮東章村 國槐 1棵 樹圍3.9米 岞山鎮東章村 國槐 1棵 樹圍2.62米 昨山鎮馬家屯村 小葉朴 1棵 樹圍3.85米 丈嶺鎮下坡村 國槐 1棵 樹圍3.65米 丈嶺鎮牛脊埠村 原安邱市的王家莊子鎮朱子村附近與趙戈鎮石頭崖村交接地段有法林寺遺跡;蓋公山、黃公山、韓信濰水戰,朱子祠等遺跡;黃旗堡鎮杞城一帶,汶河,濰河沿岸是原始社會文物密集區;原王家莊子鎮李家古城村一帶有故城遺跡、墓葬群。金線村抗戰戰場,諸城市的前涼台一帶,特別是靠濰河地段,是文物重點調查地域。 (2)部分文物古跡簡介 孫猛冢、昌安故城和鄧襲墓,朱子村的三寶塔、法林寺、朱子祠和明鎬冢等。 孫猛冢。孫猛是秦朝的一員大將,在與齊國的軍隊作戰時戰死。作戰地點就在本鎮孫孟村。孫猛戰死後,葬於此地。後受人尊敬,其墓漸大,稱為孫猛冢。現不復存在。 昌安故城和鄧襲墓。現李家古城村為原昌安縣故城遺址。昌安縣,漢置,唐初省入安丘。唐乾元二年,安丘縣治徙此。北宋初安丘縣治遷走,城遂廢。昌安城作為縣城前後歷時八百餘年,現尚存土城牆遺址一段,長約五百餘米(後因村民建房屋用土被整平)。漢明帝永平元年(公元58年),封鄧襲(鄧禹之子)為昌安侯,食邑於此。李家古城村北半里許有古冢,相傳即昌安侯鄧襲墓。現不復存在。 三寶塔、法林寺、朱子祠和明鎬冢,均在朱子村。朱子村很早即為塔寺並存的佛教聖地。三寶塔,何時所建,不詳。但從重修三寶塔記事碑得知,該塔在北周建德三年(公元574年),周武帝宇文邕發起的滅佛運動中被毀,隋朝開皇八年重修。這個被毀的年代,比人們稱之為塔祖的西安大雁塔還早近百年。 法林寺。何時建的說法不一。明萬曆《安丘縣志》載,金崇慶元年(1212年)建,而清末《安丘鄉土志》載,明正德二年(1507年)建。究竟建於何時,沒有定論。 法林寺前面的石龜長2.8米,闊1.44米,高0.94米。其大,為全國廟宇石龜之冠,比孔廟內的石龜還大。因年久風化,其體多處裂璺,為搶救這一歷史文物,在濰坊市文化局暨安丘市文化局的支持下,於2003年6月29日將其北移至高處,並建亭等加以保護。 朱子祠。宋朝慶元三年,大儒朱熹曾在法林寺一古槐下講學,後為紀念朱熹,在槐之北建朱子祠。新中國成立後,這棵古槐依然奇特壯觀,其粗難以用抱計量。下部環樹有三個大枯洞,每洞可容人入出,上部繞樹有大小不等的九個小枯洞,人稱三門九窗。樹上枝葉茂密,樹下綠蔭宜人,與朱子祠渾為一體,珠聯璧合,相得益彰,不少文人曾來此憑吊。 明鎬冢。在朱子村後,為縣級文物。該冢與黃公山上的黃公冢和蓋公山上的蓋公冢,方位 成品字形,人稱「三冢鼎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