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態溫泉 » 生態原罪性

生態原罪性

發布時間: 2021-01-08 21:16:20

❶ 原罪指的是什麼

阿咪...
家園
(1)
(28)
問題:"原罪"指的是些什麼?
描述:"原罪"指的是些什麼?
liquid
回答數6 2009-01-31
原罪是人與回生具來的罪性答,是從母腹中帶來的.人成孕時就帶有罪性了,就是人的基因就帶有罪性了.驕傲,自私,貪婪,嫉恨,嫉妒,謊言,仇恨,邪淫等等.都是原罪.

❷ 什麼是七大原罪

暴食.貪婪.懶惰.羨慕.憤怒.驕傲.嫉妒

《詩篇》51:5我是在罪孽里生的。在回我母胎的時候,就有了罪答。「論到一些人」
《提摩太前書》 1:5 但命令的總歸就是愛。這愛是從清潔的心,和無虧的良心,無偽的信心,生出來的。
《提摩太前書》 1:6 有人偏離這些,反去講虛浮的話。
《提摩太前書》 1:7 想要作教法師,卻不明白自己所講說的,所論定的。
原罪(Original sin)一詞來自基督教的傳說,它是指人類生而俱來的、洗脫不掉的「罪行」。聖經中講:人有兩種罪——原罪與本罪,原罪是始祖犯罪所遺留的罪性與惡根,本罪是各人今生所犯的罪。
原罪的教義是基督教重要的基礎教義。我們的基督教清楚地告訴人們,「原罪」是由始祖亞當傳下來的。自亞當以後,人一出生就帶有「原罪」。聖經中並沒有「原罪」明確的定義,據稱它是公元2世紀的古羅馬神學家圖爾德良最先提出,並被聖

❸ 原罪是什麼有哪些

原罪-The Deathly Sin也叫七種原罪、七宗罪,最新的官方中譯為「七罪宗」,是因為亞當跟夏娃吃了分辨善內惡樹的果容子所以在他們的後裔身上遺傳著。

七罪宗分別為傲慢、妒忌、暴怒、懶惰、貪婪、貪食及色慾。

❹ 什麼是原罪

原罪和該隱沒有關系,和亞當厄娃有關。
關於原罪。
天主教會認為人是有原罪的。《舊約 創世紀》記載,天主創造了亞當、厄娃,把他們安置在伊甸園中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並吩咐他們不可吃園中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所以這果叫做「禁果」),「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參見創3:3)後來,蛇(魔鬼的化身)引誘厄娃說:「你們不會死的,因為天主知道你們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們便如天主能知道善惡。」(創3:4、5)厄娃經不住蛇的誘惑,就偷吃了「禁果」。而且讓亞當也吃了。兩人吃了「禁果」,果然眼睛明亮了,發現自己赤身露體,感到了羞恥(即能分別善惡),便用樹葉編成裙子遮蓋住自己。為此,天主懲罰了蛇,也懲罰了亞當、夏娃,把他們逐出了伊甸園,死亡和災難開始降臨到人類頭上。人違背天主的意志就是犯罪。亞當、厄娃不遵守天主的命令,偷吃「禁果」,是人類犯罪的開端,也是人類一切罪孽的根源。這罪是虧欠了天主的榮耀,是人類自己無法補償的,只好世代相傳下去,稱為「原罪」。因此人一生下來就有「原罪」,就是天主面前的罪人。天主為了救贖世人的「原罪」,制定了一個計劃,最後使耶穌降生,被釘十字架上作「贖罪祭」,替世人受死,完成救贖計劃。《聖經》就是記錄「救贖計劃」完成經過的一部「救贖史」。
對於原罪,基督新教不同教派教義不同。
部分基督新教神學家認為,人是有原罪和罪性的,原罪的存在將人類和上帝隔絕,使人類終生受苦,不得解脫。但聖經裏從沒有出現過原罪、罪性或原罪論等字眼。他們認為人自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有罪,這種罪是無法抿除的,而且是一代傳一代,永無停止,這就是「原罪」。而原罪的由來是來自人類的祖先,亞當和夏娃。
對於「原罪」,不同基督教學派對這段《聖經》記載有不同的理解,對「原罪」也有不同的理解。反對原罪論的基督徒卻認為原罪是不公平的,但上帝卻是公平的,所以不可能會有原罪出現。

❺ 什麼叫 原罪

原罪

【問16】亞當初次犯罪,世人都和他一同墮落嗎?
【答】 神和亞當訂立契約,不是單為亞當他自己,也是為了他的後裔,所以從亞當按常例而生的人都在亞當初次的過犯中一同犯了罪,一同墮落了。
"這就如罪是從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從罪來的,於是死就臨到眾人,……"(羅五12)。
亞當既是人類的代表,若亞當站立得住的話,我們也就能站立得住了;若他墮落的話,我們就墮落了。我們在亞當里犯罪;因此經上記著說,"所有的人都犯罪了"。亞當是人類的頭,他被判有罪,我們就有罪了,就像一個叛國賊,他小孩的血也被玷污了。奧古斯丁說:"既然我們是亞當的一部分,因此所有的人在亞當里都犯了罪(Omnes unus ille Adam fuerunt)"。
既然在亞當墮落時,所有的人類就跟著墮落,那麼為什麼當一位天使墮落時,其他的天使沒有跟著墮落呢?
這兩個例子的情況是不同的。天使彼此間並沒有關系。他們被稱為晨星;這些星辰之間並不需要有彼此依附而存在的關聯;但我們的情況是不同的。我們是在亞當的身中(in Adam's loins),就像一個孩子是他父母的子脈(branch),我們是在亞當裡面;因此,當他犯了罪,我們就犯罪了。

亞當的罪如何成為我們的罪?
(1)因著罪的"歸於" (imputation)關系。古代的伯拉糾主義者(Pelagians)認為,亞當的罪僅僅只是因著行為上的模仿而禍及他的後裔,而不是因著罪的"歸於"關系。但是這節經文"在亞當里眾人都犯了罪",即駁斥了他們的論點。
(2)因著生育(progagation)的關系,亞當的罪成為我們的罪。不但亞當的罪歸於我們,他本性的墮落跟腐敗也給了我們。就像毒葯從水的源頭流到儲水器皿內一樣。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原罪。"我是在罪孽里生的,在我母親懷胎的時候,就有了罪"(詩五十一5)。亞當的麻風病,沾粘在我們身上,就像乃曼所犯的麻風病傳給基哈西一樣(王下五27)。

這原罪(original concupiscence)被稱為:
(1)"舊人"(弗四22),這里被稱為"舊人",並不是像老人般地虛弱,而是因為它的長久存在,也是因為它的醜陋。在年紀老邁的時候,美麗綻放的花朵凋零了;所以原罪被稱為"舊人",是因為他使我們原先的美麗衰殘了,讓我們在神的眼中,變為醜陋的。
(2)原罪被稱為"罪的律"(羅七25)。原罪具有律法的權力(vim coactivam),它能使人臣服而忠心為其效命。因為愛罪的心在吸引他們,且有罪的律在強迫他們,所以人必須聽從罪所吩咐他們做的。

Ⅰ、原罪具有消極面和積極面。
1、消極方面。我們缺乏了那原先我們所擁有的義(Carentioe Justiti debitoe)。我們已經失去了那靈魂曾經擁有的形象完滿精粹之光景地位,罪已經切掉了我們力量來源的原有純潔發髻。
2、積極方面。原罪污染了我們純潔的本性。它就像在羅馬人的時代里,眾水的源頭被下毒造成死亡的後果一樣。原罪已經毒害了我們本性的泉源,它已把我們原先的美麗變作醜陋的麻風病;它已把我們靈魂的蔚藍亮光變作午夜裡的幽暗。
原罪已經成為我們天然本性分不開的一部分。人生來就他的本性而言,是不能不犯罪的;就算沒有惡者去誘惑他,也沒有壞的榜樣讓他去效法,然而在他裡面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原則,讓他無法避免不犯罪(彼後二14)。人不能停止犯罪(A peccato cesare nesciunt),就像一匹跛腳的馬無法避免跛行一樣。
原罪里具有:
(1)對良善事務的厭惡敵意。人渴望快樂,但卻敵對使他快樂的東西。他憎惡聖潔,恨惡改變。自從我們墮落離開神之後我們沒有一個回轉歸向他的心志。
(2)傾向於犯罪。如果就像伯拉糾主義者所說的,人墮落之後,在人裡面仍然心存許多良善,那麼,為什麼人不是傾向於行善就像傾向於行惡一樣呢?我們自己的經驗告訴我們:我們與生俱來的傾向就是犯罪,連異教徒也可以借著普遍的啟示看出這一點。哲學家希諾克(Hiercoles)說:"犯罪是根植在我們本性里的。"人對罪就像對蜂蜜一樣,將它放在舌頭底下舔來舔去,"他們喝罪孽如喝水"(伯十五16)。就像一個患水腫的 病人,他口渴喝水,卻得不到滿足一樣;罪人也是如此,在他們裡面有一種缺水的乾旱,他們渴慕犯罪。雖然犯罪讓他們變得更吃力,但他們仍然要繼續犯罪。"他們放縱私慾,貪行種種的污穢"(弗四19)。就像一個獵人,雖然很疲憊,但是他仍然樂於追趕獵物、跟蹤他的獵物,甚至不能停止一樣(耶九5)。雖然神已經設立一些轉動發火焰的箭,來阻擋人繼續在罪惡當中,然而人仍然在繼續犯罪。這一切顯示人對於禁果有多麼強烈的慾望。

Ⅱ、為了讓我們更進一步地了解原罪的性質,我們要思想下列之事:
1、原罪的普遍性。原罪就好像毒一樣,它的毒性已經擴散到靈魂的每一個角落,每一項才能里。"已經滿頭疼痛,全心發昏"(賽一5)。如同一個病人,他的身體沒有一處器官是健康的,他的肝臟是腫的,腳是敗疽的,肺是衰竭了;我們的靈魂就好像受到如此嚴重的感染,敗疽,直到基督--他的血成為良葯來醫治我們。
(1)原罪使我們的知識敗壞了。就像神在創造世界前,"淵面黑暗"(創一2),照樣,人的知識也是如此;這個淵面在我們黑暗了,就像每一滴海水裡都有鹽、在苦艾的每一根枝葉都有苦味一樣;照樣,人的每一個部分都有罪存在。心智昏暗了,我們對有關神的事極無知,自從亞當吃了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他的眼睛明亮了之後,我們便喪失了我們的視覺。所以人的心智不但無知,甚至也有錯失和謬誤;我們的判斷力極差,我們以苦為甜,以甜為苦(賽五20)。此外,我們充滿驕傲、妄自尊大及偏見並有許多屬肉體的思想"惡念存在你心裡,要到幾時呢"(耶四14)?
(2)原罪已經污染了人的心,人的心壞到極處(耶十七9),人的心是個小地獄。在人的心裡有眾多如軍團般的私慾、剛硬、不忠實、假冒為善和許多邪惡的意圖;人的心就像大海,裡面的憤恨和復仇使它翻騰。"活著的時候心裡狂妄"(傳九3)。人心是魔鬼的工作室(Officina diaboli),所有的惡事都在此釐定。
(3)人的意志變得極頑抗、悖逆。頑抗是叛逆的根源。罪人違背神的誡命,為了滿足自己的意志,"我們定要……向天後燒香"(耶四十四17)。人的意志里深藏著對聖潔的敵意;就好像鋼鐵般的肌肉,拒絕向神屈服。既然人的意志不但不傾向於屬靈的事,反而敵擋,如此說來,那裡有自由的意志呢?
(4)情感。這些情感就好像失調的琴弦。情感就好像一個小齒輪,強烈地受到意志--這主要的齒輪所支配運轉一樣。我們的情感被豎立在一個錯誤的目標上。我們的愛緊貼在罪惡的事上,喜樂被定睛在物質的享受上。我們的情感生來就像一個病人的胃口,渴望一些有毒,會對他造成傷害的東西;他在發燒時卻想喝酒。因此我們所擁有的是污穢,肉體上的情慾,而不是聖潔的渴望。

2、原罪的緊貼性。它緊緊地粘著我們,好像黑色緊貼於衣索匹亞人的皮膚一樣,我們無法擺脫它。保羅曾經甩掉過他手上的毒蛇,但是我們無法甩掉我們與生俱有的腐敗。它可以被比擬為在牆壁上成長的無花果樹一般,雖其根已被拔起,但仍有一些樹的須根纏繞在牆壁的石頭縫隙中無法盡除,並且將會再發芽,直到牆被拆成碎片為止,才能將之盡除。原罪不像是一個客旅,只停留一晚,卻是一位永久的居留者。"住在我里頭的罪"(羅七17)。
原罪是邪惡的靈(a malus genius),不管往哪裡走,它必如影隨形地跟隨著我。"迦南人偏要住在那地"(書十七12)。

3、原罪妨礙並攔阻我們對神的敬拜操練。信仰上的遲鈍,呆滯是從何而來的呢?這就是原罪的果實。在我們該盡的本分上搖晃,使我們沉睡。"故此,我所願意的善,反不做"(羅七19)。罪被比喻成重擔(來十二1)。就好像一個人被秤錘的砝碼綁在身上,跑不快一樣。就好像皮里紐(Pliny)所說一條粘在船底的海鰻,阻撓了此艘船航行時的速度。

4、原罪,雖然潛伏在靈魂里,卻像地底湧出的泉源一樣,在無法預期的時刻,就噴涌而出。基督徒,你們無法想像,設若神離你們而去的話,在你們心中的邪惡是會如何突然的奔涌而出啊!"你僕人難道是一條狗嗎?焉能行這大事呢"(王下八13)?哈薛(Hazael)不相信在他心裡有苦毒的根源,使他剖開孕婦的肚子,摔死嬰兒一樣。你的僕人難道是一條狗嗎?是的,當裡面的原罪被攪動時,是遠不如狗的。如果當時有人去找彼得說:彼得,在幾個鍾頭之內,你將否認基督。他必定會說,"你的僕人難道是狗嗎?"哎呀!彼得不了解他自己的心,亦不知在他里頭的敗壞是會勝過他的。海,也許平靜,看來清澈;但是當風吹動時,其浪是何等地波濤洶涌啊!照樣,雖然你的心現在看似良善的,然而,當誘惑鼓勵時,原罪會如何顯露它自己,讓你心裡的情慾和激情洶涌澎湃。誰會想到大衛的心裡隱藏著姦淫、挪亞隱藏著酗酒、約伯隱藏著咒詛呢?只要神任憑一個人而去,這個世上即便是看來最聖潔的人,他內在的原罪必定會在突然之間顯露它猙獰的面目啊!

5、原罪與我們該盡的本分和所蒙的恩賜相混著。
(1)在我們該盡的本分上。就像一隻癱瘓或中風的手,因它缺乏某種內在的力量,所以無法避免顫抖一樣;照樣,因為我們缺乏原來義性的原則,因此我們無法活出任何無罪的善行。就像一個麻風病人,任何這個人所觸及的都成為不潔凈了;原罪就像麻風病,它污染了我們的禱告和眼淚。它就好像在我們書寫之時無法避免不弄臟一樣。雖然我並不意味著重生者聖潔的行為和善行的本身是罪,因為這么說,就等於是指責基督的靈,因為這是借著他所完成,運行的工作。但,我是說,即使敬虔者最好的善行,仍然有罪緊貼著它們。而唯獨基督的血才可以成為我們聖潔善行的挽回祭。
(2)我們的恩賜。不信與信心、不冷不熱與熱心、驕傲與謙卑,摻雜在一起。就好像一個不健康的肺,造成氣喘或者是呼吸急促不順一樣;照樣,原罪使得我們的心受到污染,使得我們的恩賜氣息短促虛弱。

6、原罪是存在我們裡面的一個旺盛、主動的原則。它不會安靜地躺著,而是不斷地激動、蠱惑我們去犯罪;它就好像一個被囚禁,不安穩的犯人。"我所恨惡的,我倒去做"(羅七15)。保羅怎麼會這樣做呢?這是原罪攪動、激發他這樣做的。原罪就好像一直在動,不安定的水銀。當我們睡覺時,罪仍在綺想的意念中醒著。原罪使我們的思想不斷地在圖謀行惡,並使我們的雙手將之實踐出來。在它裡面沒有安定的(quietis)原則,而是一個不安定的原則(principium motus);就好像一直不斷地跳動的脈搏一樣。

7、原罪導致一切的本罪。原罪是點燃罪惡的火引(fomes peccati),它是所有實際罪愆懷胎的地方。它是一切謀殺、姦淫、掠奪的來源。雖然實際的罪愆(本罪)與原罪比起來,較為聲名狼籍,但原罪更是可憎的;肇始的起因是更甚於其結果的。
8、原罪在今世是無法完全得到醫治的。雖然恩典能克服罪,但卻沒有完全地將它除去。雖然我們像基督,有聖靈初熟的果子,但是另一方面,我們仍然不像他,因為我們有肉體上的殘渣。有兩個國在腹中。原罪就像在但以理書四章23節里的那棵樹,雖然樹枝和樹干已經被砍掉,但樹根仍然存在。雖然聖靈使得敬虔者的罪不斷地變得虛弱,但是原罪的根,仍然殘留著。它是一個在今世決不幹涸的大海。
但是,為什麼在我們重生之後,神仍然允許原罪殘留在我們裡面呢?如果他願意的話,他可以把它除掉。
(1)他這樣做是要在最軟弱的信徒身上彰顯出他恩典的大能。恩典將勝過腐敗的急流。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腐敗是我們的,而恩典是神的。
(2)神允許原罪留在我們身上好讓我們渴慕天堂,因為在那兒沒有污染的罪,也沒有試探人的惡者。當以利亞被帶到天上去的時候,他的外袍掉了下來了;照樣,當天使帶我們到天上去的時候,這原罪的外袍也必掉落下來。我們將不再哀嘆頭疼,也不再有一顆不信的心了。

【運用一】既然原罪遺傳給了我們,並且在我們還活在這世上的時候住在我們內心。因此,這駁斥了放縱派(Libertines)及貴格派(Quakers)的主張,因為他們說:他們沒有罪。他們主張完全成聖主義(perfection),認為人可以在今世到達完全的程度;他們顯露出極大的驕傲與無知;實際上,我們看到原罪的種子仍然存留在最優秀的義人身上。"時常行善而不犯罪的義人,世上實在沒有"(傳七20)。保羅哀嘆一個"取死的身體"(羅七24)。雖然恩典煉凈了我們天然的本性,但是卻沒有使它到達完美的程度。
然而,使徒保羅難道不是說過信徒們的"舊人已經釘十字架了"(羅六6);而且他們已"向著罪死了"嗎(羅六11)?
的確,基督徒在幾方面是死的。

(1)在屬靈上,他們向著罪的罪刑(reatus)是死的;並且他們也在罪所統治的權勢上(regnum)死了;他們愛罪的心已經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了。
(2)基督徒在法律上向著罪是死了。就好比一個被宣判死刑的人,在法律上他是死的一樣;照樣,基督徒在律法上 向著罪是死的。神已向罪宣判了死刑。它必定要死,並被扔入墳墓里;但在今世,神仍允許罪苟延殘喘地留在我們身上。除了身體的死亡外,沒有任何東西可以讓我們完全脫離這取死的身體。

【運用二】讓我們慎思存留在我們身上原罪的事實,並且要因此而謙卑下來。它就好像疾病一樣地緊貼在我們身上,它在我們心裏面是一個活生生的旺盛原則(active principle),攪動我們去犯罪。原罪比一切的本罪更壞,泉源是更勝過支流的。有些人認為,只要他們循規蹈矩,表面上行善就足夠了;唉呀!但是人的本性已經中了毒。一條河的表面也許會有清澈的流水,但其底部卻是污穢的。你身上戴了一個污穢的地獄,你自己污穢了你一切所行的;你的心,就像泥濘的地,污染了至清澈的流水。甚至,雖然你已重生了,但是在你這新人里,仍有舊人的存在。哎呀!原罪應當使我們大大的謙卑!這就是為什麼神仍然把原罪存留在我們身上的一個主要原因,因為他讓原罪成為我們肋旁的刺,為要使我們謙卑。就像亞歷山大(Alexandria)的監督,當那裡的百姓接受基督教時,毀壞了他們所有的偶像,只留下了一個,好在日後提醒他們先前拜偶像的行徑,因而恨惡自己;照樣,神仍把原罪留在我們身上,為要拔除我們驕傲的翎羽。在我們銀色恩典的翅膀之下,我們有一雙污黑的腳。

【運用三】讓原罪這個事實,使我們每日向神求幫助。我們當懇求基督的寶血來潔凈我們的罪,並求聖靈來治死邪惡的勢力;懇求恩典更多的加添(gratiam Christi eo obnoxiam ambiamus)。雖然恩典暫時不能將罪剔除盡凈,但卻使罪不能在我們身上掌權;雖然恩典暫時無法除去罪,但它卻能抑制它。只要恩典在你身上與罪爭戰,死後你必定完全勝過它,這是基督徒極大的安慰。

【運用四】讓原罪這個事實使我們儆醒地行事為人。我們本性里罪就好比一頭沉睡中的獅子,任何至輕微使它蘇醒的事情都會使它的獸性大發。縱然我們本性里的罪看似安靜,卻如同隱藏在炭里的火,些微引誘蠱惑便將它點燃,它便會立刻地燃燒邪惡的丑聞!因此我們總要儆醒地過日子。"我對你們所說的話,也是對眾人說,要儆醒"(可十三37)。一顆流盪、偏邪不定的心,需要一雙儆醒的眼目。

❻ 為什麼性是原罪

誰說的性是原罪?
原罪一詞來自基督教的傳說,它是指人類生而俱來的、洗脫不掉的「罪行」。聖經中講:人有兩種罪——原罪與本罪,原罪是始祖犯罪所遺留的罪性與惡根,本罪是各人生所犯的罪。

❼ 為什麼人人都有原罪

原罪(Original sin)一詞來自基督教的傳說,它是指人類生而俱來的、洗脫不掉的「罪行」。聖經中回講:人有兩種罪—答—原罪與本罪,原罪是始祖犯罪所遺留的罪性與惡根,本罪是各人今生所犯的罪。
原罪的教義是基督教重要的基礎教義。我們的基督教清楚地告訴人們,「原罪」是由始祖亞當傳下來的。自亞當以後,人一出生就帶有「原罪」。聖經中並沒有「原罪」明確的定義,據稱它是公元2世紀的古羅馬神學家圖爾德良最先提出,並被聖

❽ 「原罪性」和「宿命性」分別是什麼意思

原罪說,即基督宗教中認為任何人天生即是有罪的,他們的罪先天的來自其祖先——專亞當與夏娃。他們違背與上屬帝的約定,吃了分辨善惡樹的果子,這種悖逆帶來了罪,也帶來了罪惡感和羞恥感。基督教原罪的觀點主要由北非神學家奧古斯丁根據聖經內容建立起來,主張人受到亞當犯罪的影響,生來帶著罪性,只有相信承擔世人罪孽的耶穌基督,才能從罪中被拯救出來。

宿命,漢語詞彙。本意星宿運行各有命令。地球在宇宙中的綜合運動,以天體為坐標,歸類民情,驗其禍福。因決定果,前生決定後世,前因決定後果,福禍之因,皆自圓成。借指生來註定的命運。

❾ 原罪是什麼意思都有哪些原罪

原罪一詞來自基督教的傳說,它是指人類生而俱來的、洗脫不掉的「罪行」。

原罪包括:饕餮、貪婪、懶惰、淫慾、嫉妒、暴怒、傲慢。

原罪是基督教最重要的教義之一。基督教神學倫理學中的重要概念。根據聖經「創世紀」的記載,亞當夏娃受到蛇的誘惑,違背了上帝的禁令,偷吃了伊甸園里的智慧果,因而犯了罪。根據基督教神學論證,亞當和夏娃是人類始祖,因而這一罪過便傳給亞當夏娃的後代,成為人類一切罪惡和災難的根源,故稱原罪。因此,引伸出人生而有罪,人性本惡,人生就是贖罪的過程。

(9)生態原罪性擴展閱讀

原罪從我們的根源而來,不是聖經的名詞(*奧古斯丁創作出來的),但卻是罪的現實性在我們的靈性中有力的焦點。原罪的說法,並不是說神造我們的時候,人性就有了罪,也不是說在人出生的過程中就有了罪,乃是說:

(1)出生以來,每個人都有罪的痕跡,人就有動機上的扭曲的心(心術不正),很容易犯任何動機上的罪;

(2)這內在的罪性乃是一切實際上犯罪的根源;

(3)這是用一種神秘的方法,由亞當傳遞給我們的,他是我們在神面前頭一個代表。原罪的說法就是:我們不是因為犯了罪才成為罪人,乃是因為我們是罪人,所以才犯罪,人生來就有受罪奴役的性情。

❿ 人類的七種原罪都是些什麼./

原罪 ----(Original sin)一詞來自基督教的傳說,它是指人類生而俱來的、洗脫不掉的「罪行」。聖經中講:人有兩種罪--原罪與本罪,原罪是始祖犯罪所遺留的罪性與惡根,本罪是各人今生所犯的罪。
原罪應該有七種.
「Seven」在宗教上是個神秘的數字,上帝用七天造亞當,取出亞當的第七根肋骨造了夏娃。撒旦的原身是有七個頭的火龍,同時共有七名墮落天使被稱為撒旦,所以基督教用撒旦的七個惡魔的形象來代表七種罪惡(七宗罪,the seven deadlysins):饕餮(Gluttony)、貪婪(Greed)、懶惰(Sloth)、淫慾(Lust)、嫉妒(Envy)、暴怒(Wrath)、傲慢(Pride)

傲慢之罪為路西華(Lucifer),貪欲為瑪蒙(Mammon),好色為阿斯蒙蒂斯(Asmodeus),憤怒為撒旦(Satan),暴食為貝魯賽巴布(Beelzebul),懶惰為貝利亞(Berial),而利衛旦(Leviathan)為嫉妒之罪。(對於七宗罪所指的人物說法不一,以上只是其中的一種。)

聖經中說:「暴怒的人,必受刑罰,你若救他,必須再救。」

聖經上說:「懶惰使人沉睡;懈怠的人,必受飢餓。」

原罪 ----(Original sin)一詞來自基督教的傳說,它是指人類生而俱來的、洗脫不掉的「罪行」。聖經中講:人有兩種罪--原罪與本罪,原罪是始祖犯罪所遺留的罪性與惡根,本罪是各人今生所犯的罪。
原罪應該有七種.
「Seven」在宗教上是個神秘的數字,上帝用七天造亞當,取出亞當的第七根肋骨造了夏娃。撒旦的原身是有七個頭的火龍,同時共有七名墮落天使被稱為撒旦,所以基督教用撒旦的七個惡魔的形象來代表七種罪惡(七宗罪,the seven deadlysins):饕餮(Gluttony)、貪婪(Greed)、懶惰(Sloth)、淫慾(Lust)、嫉妒(Envy)、暴怒(Wrath)、傲慢(Pride)

傲慢之罪為路西華(Lucifer),貪欲為瑪蒙(Mammon),好色為阿斯蒙蒂斯(Asmodeus),憤怒為撒旦(Satan),暴食為貝魯賽巴布(Beelzebul),懶惰為貝利亞(Berial),而利衛旦(Leviathan)為嫉妒之罪。(對於七宗罪所指的人物說法不一,以上只是其中的一種。)

聖經中說:「暴怒的人,必受刑罰,你若救他,必須再救。」

聖經上說:「懶惰使人沉睡;懈怠的人,必受飢餓。」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