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態溫泉 » 水庫排渾

水庫排渾

發布時間: 2021-01-09 02:42:16

Ⅰ 黃河小浪底水庫排沙

黃河復小浪底水庫排沙是因為制:因為黃河含沙量較大,到中游的時候淤積非常嚴重,放水排沙正好把淤積的泥沙沖到下游,這樣才不會導致決堤,基本上是每年都排,很壯觀的。

黃河小浪底水庫持續開閘排沙,裹挾著大量泥沙的水流瀑布猶如三條黃龍從排沙洞口噴薄而出,場面蔚為壯觀。黃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每年小浪底水庫調水調沙都能吸引大量遊客前來領略「黃河之水天上來」的壯觀景象。

(1)水庫排渾擴展閱讀:

小浪底水利樞紐是治理開發黃河的關鍵性工程,屬國家「八五」重點項目,工程於1997年截流,2001年底竣工。小浪底位於河南省濟源西南30公里的黃河幹流上,上距三門峽水庫130公里,下距鄭州花園口115公里,是黃河幹流三門峽以下唯一能夠取得較大庫容的控制性工程。

小浪底水庫內大量的半島、孤島、險峰,使自然景觀近有曲折蜿蜒的河灣,遠有煙色浩淼的湖面。從碼頭登舟,擊水搏浪。

出入高峽平湖,觀賞沿岸山水風光,盡情領略母親河的風采,以景觀上的美、幽、奇、勝、典滿足人們高尚的享受和回歸自然的追求。

Ⅱ 水庫是怎麼進行蓄水的

水庫蓄水有幾種:1、下雨蓄水。2、利用別的地方調水蓄水等

Ⅲ 三峽大壩是怎樣排沙的

泥沙淤積問題是三峽工程最主要的技術問題之一,設計時主要考慮通內過調節水庫容水位,「蓄清排渾」來解決。所謂「蓄清排渾」,就是利用三峽水庫巨大的入庫水量,通過大壩設有的23個低高程、大尺寸的泄洪深孔,在來水量佔全年六成、輸沙量佔全年七成以上的汛期,水庫低水位運行時,將大量泥沙由深孔泄洪排出庫外,實現「排渾」;汛末水庫蓄水至高水位運行,實現「蓄清」。三峽水庫是河道性水庫,採用「蓄清排渾」這一水庫調度運用方式,在水庫蓄水的初始階段,能將入庫來水中的部分泥沙排出;隨著時間的推移,將把絕大部分泥沙排出;最終達到泥沙的沖淤平衡,保證三峽水庫長期有效運用

Ⅳ 既然水庫的目的是調節水量,使之更穩定,為什麼又要在洪水期放水沖沙,在枯水期蓄水排渾糾結~矛盾~!

你好!
也是抄為了預防乾旱天氣造成水資源稀缺,希望採納、雜物淤積不利行洪;2我認為,避免溢壩,對您有幫助,保護環境.是為了根據降水量適當調節庫存需水量.是為了清理河道,防止泥沙。洪水期放水沖沙:該問題應辯證的分析看待。因此並不矛盾,對水利設施造成損害。枯水期蓄水排渾是為了凈化水質,造成潰壩等災害,1。呵呵
記得給問豆啊!

Ⅳ 長江三峽「蓄清排渾」,我想問:蓄清的時候為什麼蓄上

黃河沒有蓄清排渾的說法。
長江三峽「蓄清排渾」運用方式,就是汛期來版沙較多時,每年權汛期水庫水位保持在防洪限制水位145米運行,在下游防洪承受能力范圍內降低水庫水位運行,這有利於排除泥沙,即排渾水,減少淤積。汛後水中的含沙量小了,變清了,10月份水庫開始蓄水,11月末蓄到正常蓄水位175米,以充分發揮發電與航運效益。三峽水庫汛期排出"渾水"(實際上是排沙),汛後蓄滿"清水",這種運用方式就叫做"蓄清排渾」。

Ⅵ 蓄清排渾的三峽的蓄清排渾

由於泥沙的長年淤積,古代的雲夢澤已經消亡,近代的洞庭湖也正在逐步萎縮,那麼,代替它們調蓄長江洪水的三峽水庫會不會被泥沙淤滿而失去其防洪與興利效用呢?這也就自然成為社會各界人士十分關心的一個問題。?
根據泥沙專家運用數學模型計算的結果,在三峽水庫上游不再建任何水庫的條件下(實際上完全不可能,專家們是考慮最不利條件進行計算的),三峽水庫運行100年後,水庫內的泥沙淤積和沖刷基本達到平衡時,防洪庫容仍能保留86%,興利調節庫容仍能保留92%。也就是說,三峽水庫能夠長期運用。根據規劃,三峽水庫上游在2030年以前還要建設一批大型水庫,考慮上游建庫攔沙方案後,三峽水庫運行100年的泥沙淤積量,〖JP2〗僅相當於上游不建水庫、不攔沙方案40年的淤積量。為什麼雲夢澤可以消亡,洞庭湖可以萎縮,而三峽水庫可以不受泥沙淤積的影響而能夠長期運用呢?這是因為三峽水庫採用了蓄清排渾的運用方式。
蓄清排渾是水庫的一種運用方式。三峽水庫上游來水量和來沙量在年內分配是很不均勻的,以寸灘水文站為例,每年主汛期7~9月的來水量和來沙量分別佔全年的52.3%和78.2%。根據這一來水來沙特點,每年汛期水庫水位保持在防洪限制水位145米運行,使含沙量較大的洪水(俗稱為渾水)能夠順暢地排至下游;汛後水中的含沙量小了,變清了,10月份水庫開始蓄水,11月末蓄到正常蓄水位175米,以充分發揮發電與航運效益。三峽水庫汛期排出渾水(實際上是排沙),汛後蓄滿清水,這種運用方式就叫做蓄清排渾」。
蓄清排渾是我國泥沙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從建設實踐中總結出來的、行之有效的多泥沙河流上的水庫運用方式。採用這種運用方式,可使多泥沙河流上水庫的大部或全部興利庫容得以長期保留,它已在三門峽、鬧德海、黑松林等多座水庫運用,均取得了良好的、預期的效果。現以三門峽水庫為例稍微展開說幾句。黃河上的三門峽水庫是一座高壩大庫,由原蘇聯列寧格勒水電設計院按蓄水攔沙(基本上不排沙)運用方式設計,1960年9月建成後水庫經常保持在高水位,造成泥沙大量淤積在水庫內,淤積末端向上游延伸的速度很快,影響了陝西關中平原的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到1964年10月,三門峽水庫330米水位以下的庫容已由58.9億立方米減少到22.1億立方米,損失庫容62%。這時,周恩來總理親自主持會議研究決定三門峽水庫進行改建,主要工程是將大壩內低高程的、已封堵的導流底孔打開,改建成泄洪排沙底孔。至1972年二期改建工程完成後,不僅使庫水位315米時的泄洪能力從4000立方米/秒增加到10000立方米/秒,還使入庫泥沙可以完全排出庫外,並沖刷了以前的泥沙淤積,水庫水位330米以下庫容也由22.1億立方米,恢復到31億立方米,並且一直保持到現在。1972年到現在,水庫雖然經過多次滯洪運用,水庫庫容沒再受到影響。三門峽水庫的運用實踐有力地證明,蓄清排渾是迄今惟一可行的長期保留多泥沙河流水庫興利庫容的運用方式。?
三峽水庫的特點使其具備了應用蓄清排渾運用方式的更優越的條件。一則三峽水庫是一座典型的峽谷型水庫,主要是槽庫容,灘庫容所佔比例很小,更有利於蓄清排渾方式的運用;二則長江的年徑流量和洪峰流量都要比黃河大得多,而含沙量又比黃河小得多,既便於汛期大流量排渾,也有足夠的水量能滿足汛後蓄清。

Ⅶ 簡述「蓄清排渾」的工作原理

「蓄清排渾」介紹:蓄清排渾,是治理黃河泥沙的一種技術方法。黃河是世版界上含沙量最高權的河流,黃河難治,根在泥沙。黃河三門峽工程經歷數年探索,摸索出了獨特的"蓄清排渾"運用方式。
蓄清排渾的工作原理:
"蓄清排渾"是水庫的一種運用方式。三峽水庫上游來水量和來沙量在年內分配是很不均勻的,以寸灘水文站為例,每年主汛期7~9月的來水量和來沙量分別佔全年的52.3%和78.2%。
根據這一來水來沙特點,每年汛期水庫水位保持在防洪限制水位145米運行,使含沙量較大的洪水(俗稱為渾水)能夠順暢地排至下游;汛後水中的含沙量小了,變清了,10月份水庫開始蓄水,11月末蓄到正常蓄水位175米,以充分發揮發電與航運效益。三峽水庫汛期排出"渾水"(實際上是排沙),汛後蓄滿"清水",這種運用方式就叫做"蓄清排渾"。

Ⅷ 三峽工程的負面影響除了生態環境問題還有哪些

三峽工程的負面影響除了生態環境問題還有人文影響。

在水庫滿蓄水後,三峽的峽谷感將會受到一定程度削弱,同時三峽周邊在古代是巴文化和楚文化的交匯地。水庫淹沒區已探明的文物點有1200多個,從1992年起文物部門便開始進行搶救性發掘,預計可在2009年蓄水完成前搶救、保護完畢。

此外,政府還對其中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其他重要古建築文物設立專案、撥給專款予以保護。

(8)水庫排渾擴展閱讀:

環境影響

三峽工程影響環境來自於水庫的污染。三峽兩岸城鎮和遊客的排放的污水和生活垃圾,都未經處理直接排入長江。

在蓄水後,由於水流靜態化,污染物不能及時下瀉而蓄積在水庫中,因此已經造成了水質惡化和垃圾漂浮,並可能引發傳染病,部分城鎮已在其他水源採集生活用水,同時大批移民開墾荒地,也加劇了水體污染,並產生水土流失的現象。

對此,當地政府正在大力興建污水處理廠和垃圾填埋場以期解決污染問題,如果發現污染過於嚴重,也可能會採取大壩增加下泄流量來實現換水。

三峽工程將會對周邊生態造成沖擊,因為有大壩阻隔,魚類無法正常通過三峽,它們的生活習性和遺傳等會發生變異。三峽完全蓄水後將淹沒560多種陸生珍稀植物,但它們中的絕大多數在淹沒線以上也有分布,只有疏花水柏枝和荷葉鐵線蕨兩種完全在淹沒線以下,現均已遷植。

Ⅸ 小浪底水庫的水庫簡況

黃河小浪底水利風景區位於黃河中游最後一段峽谷的出口處,南距河南省洛陽市40公里(小浪底大壩位於洛陽市孟津縣小浪底村,距離洛陽市孟津縣縣城7公里),北距河南省濟源市30公里。310國道、207國道、連霍高速和正在建設中的太澳高速從景區邊緣通過,隴海鐵路、焦枝鐵路、洛陽林。南岸黃鹿山為該景區最高點,從這里可俯視大壩全景,又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麗景色。小浪底風景區景色優美壯觀。機場近在咫尺,交通十分便利。景區又處在國家黃金旅遊線路河南「三點一線」的中心部位,該景區地跨南北兩岸,南岸為崤山的東北余支,西接汾、渭盆地,東臨華北平原。北岸有太行山和王屋山,景區是以小浪底工程為依託,以山、水、林、草為特色的生態園。
小浪底水利樞紐是治理開發黃河的關鍵性工程,屬國家「八五」重點項目,工程於1997年截流,2001年底竣工。小浪底位於河南洛陽以北40公里的黃河幹流上,上距三門峽水庫130公里,下距鄭州花園口115公里,是黃河幹流三門峽以下唯一能夠取得較大庫容的控制性工程。
小浪底水庫位於穿越中條山、王屋山的晉豫黃河峽谷中,庫區全長130公里,總面積278平方公里。小浪底大壩截流後,晉豫黃河峽谷與庫區的柏崖山、紅崖山、黃鹿山等20多個風景點及雄偉的水庫大壩交相輝映,形成湖光山色、千島星布、「高峽出平湖」的自然景觀,使得小浪底水庫同時成為由山水自然風光和水利工程組成的大型旅遊區。
小浪底小浪底水庫內大量的半島、孤島、險峰,使自然景觀近有曲折蜿蜒的河灣,遠有煙色浩淼的湖面。從碼 頭登舟,擊水搏浪,出入高峽平湖,觀賞沿岸山水風光,盡情領略母親河的風采,以景觀上的美、幽、奇、勝、典滿足人們高尚的享受和回歸自然的追求,在風格上既有田園風情的古樸典雅,又有現代時尚的豪華氣魄。
黃河三峽是小浪底與王屋山所孕育的精華,位於小浪底水庫大壩上游20公里處,總面積40平方公里, 是小浪底風景區的精華所在。八里胡同位於黃河中下游最窄處,兩岸斷壁如削,中間河水奔涌,三條峽谷各具風采:孤山峽鬼斧神工,千切壁立;龍鳳峽盤龍走蛇,曲折迂迴;大峪峽開闊舒展,氣象萬千。特別是九蹬蓮花棧,九蹬九級,次第升高,望之若蓮花盛開,似出水芙蓉,號稱「鯀山禹斧」。而且還有隋唐古棧道、陳謝大軍黃河渡等多處豐富的文化勝跡,自然人文景點多達60 余處,是我國北方少有的山水景觀,完全可以和長江三峽媲美。
小浪底水庫截流後,已經吸引了大量慕名而來的觀光遊客,他們對壯美秀麗的景色贊嘆不已,小浪底譽為「小千島湖」,認為小浪底集三峽之險與灕江之秀於一體,成為新興的旅遊目的地。
游覽小浪底,可以由山西、河南兩側進入景區。小浪底庫區總面積278平方公里,涉及山西的垣曲、夏縣、平陸三個縣,其中,垣曲縣正位於水庫回水區中段,水域面積佔到庫區總面積的60% 小浪底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是小浪底景區內最具特色的風景線之一。小浪底大壩位於洛陽孟津縣小浪底鎮,距離濟源市30公里。小浪底大壩不僅是中國治黃史上的豐碑,而且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最具有挑戰性的傑作,也是我國跨世紀第二大水利工程。總裝機容量為180萬千瓦(6台30萬千瓦混流式發電機)地下發電廠房,高160米,長1667米的粘土斜心牆堆石壩,巍峨的進水塔,壯觀的出水口,在不足一平方公里范圍內擁有縱橫交錯的108條洞群等,使小浪底具備了防洪、防凌、發電、排沙等多項功能,是旅遊者觀賞黃河滄桑巨變的一大景觀。一年一度的調水調沙活動,氣勢雄偉,媲美錢塘潮。水庫蓄水後在大壩上游所形成的浩淼水面、曲折河巷與雄偉山勢競相生輝,構成了「北國山水好風光——黃河小浪底」。
黃河三峽,融小浪底與王屋山和荊紫山的山水文化與歷史文化於一體,是景區精華之一。位於小浪底水庫大壩上游20公里處,總面積40平方公里。三條峽谷各具風采:八里峽位於黃河中下游最窄處,兩岸斷壁如削,中間河水奔涌;孤山峽鬼斧神工,千仞壁立;龍鳳峽盤龍走蛇,曲折迂迴。特別是九蹬蓮花棧,九蹬九級,次第升高,望之若蓮花盛開,似出水芙蓉,號稱「鯀山禹斧」。峽谷景觀獨特,兼具我國山水風光中「南雄北秀」兩大特色。
河洛文化是小浪底風景區黃河歷史文化的代表。位於小浪底大壩下游15公里處。河洛文化景區由漢光武帝陵、龍馬負圖寺、王鐸故居等景點組成。王鐸故居收藏有王鐸書法代表作品《擬山園帖》石刻90幀,綜合展示了王鐸書法藝術。龍馬負圖寺又名「伏羲廟」,是中華人文之祖、人根之祖伏羲氏的祭祀地,更是河洛文化源頭,每年吸引著大批遊客前來尋根問祖。漢光武帝陵是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的陵園,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園內現存隋唐古柏1458株,其獨有的「四絕三奇」,千百年來為觀者稱奇樂道。小浪底黃河小浪底風景區是以黃河中下游水利樞紐工程、峽谷河流為主要特色,體現黃河山水風光和歷史文化的大型山嶽湖泊型風景區,是開展觀光、休閑、度假旅遊的最佳場所。
全國一流生態旅遊精品,國家水利風景區,河南省十大旅遊熱點景區,北國山水好風光——黃河小浪底,熱情歡迎您的到來。 三門峽工程的失敗,主要表現在其原始設計的主要目的沒有能夠實現。其負面影響主要表現在;大壩抬高水位後降低了流速,加速上游淤積,從而加劇了上游渭河地區的水災。黃河小浪底大壩工程又是黃河三門峽工程失敗後的補救。
小浪底工程的設計和調度仍然充分汲取了三門峽工程的經驗教訓。三門峽工程在泥沙問題上的一貫經驗教訓是對上游水土保持攔沙作用估計過分樂觀。在三門峽工程論證時,對入庫泥沙量就不考慮上游水土保持和水庫的作用。三門峽工程的第二個教訓是在多沙河流上的水庫,不能採用高水位蓄水運行方式,而採用「蓄清排渾」的方式,在汛期低水位時,建築物要有足夠的泄洪排沙能力。三峽工程汲取了這個重要經驗,汛期運行水位控制在145米,比正常蓄水位低30米,同時大壩在較低高程設置了大量永久泄水建築物,在水位為145米時的泄流能力可達64200立方米/秒,使汛期水庫基本處於暢瀉狀態,可大大減少泥沙在水庫的淤積。水庫蓄水選擇在汛後10月,個別年份還要延長到11月。三門峽工程的第三個經驗教訓是沒有處理好水庫末端渭河河谷的淤積問題。三峽水庫在泥沙量大的汛期在145米運行,水庫末端在涪凌的藺縣附近,水庫基本保持天然河道狀態,重慶港區則完全處於天然河道暢瀉狀態。

Ⅹ 三峽水庫的蓄清期和蓄水期是怎麼回事

蓄清期:

指的是水庫的水不出不進,相對而言,自然澄清過程的時期;目前,我國三峽水庫的蓄清期在冬季,因為我國多為季風性氣候,冬季是降水相對較少的季節。少水,或無水進入水庫,有利於水庫的蓄清。

蓄水期:

蓄水期是指到枯水期再把清水蓄起來,既可發揮效益又可大大減少水庫淤積量。三峽水庫蓄水期一般都是在當年11月開始蓄水。

原因是長江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4月份是枯水期,大壩蓄水到175米,主要是為了改善宜昌至重慶的航道,使上游水位變深、江面加寬、水流變緩,航運能力加強,萬噸級船隊可直達重慶,同時增加發電。洪水期時,三峽工程可以加大泄水流量,以給中下游補水。

(10)水庫排渾擴展閱讀:

排渾期:

指的是開閘放水,把渾濁的水排放出去,引進新的水源,以保證水質。

水庫的防洪作用:

水庫是我國防洪廣泛採用的工程措施之一。在防洪區上遊河道適當位置興建能調蓄洪水的綜合利用水庫,利用水庫庫容攔蓄洪水,削減進入下遊河道的洪峰流量,達到減免洪水災害的目的。水庫對洪水的調節作用有兩種不同方式,一種起滯洪作用,另一種起蓄洪作用。

1、滯洪作用

滯洪就是使洪水在水庫中暫時停留。當水庫的溢洪道上無閘門控制,水庫蓄水位與溢洪道堰頂高程平齊時,則水庫只能起到暫時滯留洪水的作用。

2、蓄洪作用

在溢洪道未設閘門情況下,在水庫管理運用階段,如果能在汛期前用水,將水庫水位降到水庫限制水位,且水庫限制水位低於溢洪道堰頂高程,則限制水位至溢洪道堰頂高程之間的庫容,就能起到蓄洪作用。蓄在水庫的一部分洪水可在枯水期有計劃地用於興利需要。

當溢洪道設有閘門時,水庫就能在更大程度上起到蓄洪作用,水庫可以通過改變閘門開啟度來調節下泄流量的大小。由於有閘門控制,所以這類水庫防洪限制水位可以高出溢洪道堰頂,並在泄洪過程中隨時調節閘門開啟度來控制下泄流量,具有滯洪和蓄洪雙重作用。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