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態溫泉 » 三峽水庫錯

三峽水庫錯

發布時間: 2021-01-09 05:27:08

⑴ 三峽水庫好處和壞處

參考網上答案,做了簡單歸納,請參考,出處:http://..com/link?url=-fB-bfRL-ce6EnX03ZZOvdBDvbF8H4E6t_

三峽工程的益處,最主要是集中在防洪、發電和航運方面。
三峽工程可以防洪,非常有效控制洪水。
三峽建壩後,滔滔江水為三峽水電站做功,發電,並為三峽至葛洲壩區間的航運梯級進行反調節,再為葛洲壩水電站做功發電,以至三峽和葛洲壩年均總發電量將達1050億度。
三峽工程修建對交通不便,三峽建壩後,將淹沒所有灘險、單航段和牽引段,航道擴寬很多,萬噸級船隊將通江達海,航運成本可以大大降低,年單向航運能力將超5000萬噸。
另外,三峽工程還對環境、南水北調、養殖等多方面具有很大的益處。

但一個決策要歷時這么久才得以決定,當中的影響因素是不可忽視的,三峽工程的興建,主要阻礙的因素是文物古跡的保護、生態保護以及大規模的移民。
三峽一帶已經被證實,埋藏著數量非常巨大的文物,很多都是極其珍貴而且是現在為止沒有發現過的文物。
在生態方面,由於三峽工程的興建,將會對當地大范圍的生態造成影響,像當地植被的破壞,氣候的變化,對各種動植物的影響都是非常大的。
還有大規模的移民。原來生活在三峽一帶的人都不得不放棄了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到新的環境去,移民帶來的社會問題如怎樣安置移民、安置到哪裡合適等並不能忽視。

總之 益處是防洪、發電和改善航運,改善環境、南水北調、養殖
弊處是破壞文物古跡,影響生態環境,移民安置問題,戰時可能成為被轟炸破壞的首要目標(這個可能性不大)

⑵ 一道關於三峽水庫的問題.

長江三峽工程建設的意義和作用

一、本課教材介紹了長江三峽工程建設的意義、作用及巨大的綜合效益。三峽工程作為當今世界上正在建設的最大水利樞紐工程,它在防洪、發電、航運、農業灌溉、城市供水、水產養殖、南水北調、開展旅遊、發展庫區經濟,以及改善中下游地區生存環境、滾動開發長江水能資源等方面,都將發揮巨大的效益。但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教材對此並沒有作面面俱到的敘述,而是有選擇地著重分析了三峽工程在防洪、發電和航運方面所發揮的作用和效益。對於三峽工程建設在其他方面的意義和作用,在教學中如果課時充裕,教師可作適當的補充。

二、為了使學生更直觀、更深刻地認識三峽工程的宏偉規模和巨大作用,本課教材一開始在簡要交待了三峽工程的具體位置後,專門安排了一段閱讀材料來介紹宏偉的三峽工程及其工程建設情況,主要供學生自學。在指導學生自學時,教師應提醒學生注意閱讀課文中的插圖和照片,特別是要把圖5.2與本單元主題圖(三峽工程全景圖)結合起來,通過兩圖對照來直觀反映三峽工程的主要設施和宏偉規模。

三、防洪是三峽工程建設的首要目標,也是本課教材內容的重點。教材通過分析長江中下游洪水災害的原因,說明了三峽工程在防洪上的關鍵性作用。

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其流域面積約佔全國陸地總面積的2/5,且大多流經我國人口稠密、城鎮集中、經濟發達的地區。但長江流域水旱災害頻繁,尤以長江中下游洪水災害最為嚴重。教材首先列舉了長江流域在20世紀發生的四次特大洪水災害(1931年、1935年、1954年和1998年),用具體數據說明了長江洪水的危害及長江防洪面臨的嚴峻形勢,反映出治理長江水災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接著,教材從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兩方面分析了造成長江水災的原因。從自然原因看,長江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特別是雨期大范圍的暴雨引起長江上游幹流和中游支流洪水同時爆發,中下游就勢必會發生特大洪水。而人為原因,如砍伐森林、圍湖造田等人類不合理的活動,則加劇了洪災的危害程度。通過分析可以看出,由於長江幹流至今無控制性水庫,並缺乏足夠的滯洪、納洪場所,因而防禦洪水僅依靠堤防和分洪措施,許多河段防洪能力明顯偏低。教材特別指出了素有「九曲回腸」之稱的荊江河段,江堤只能抵禦10~20年一遇的洪水。一旦發生江河決堤,損失將難以估量。

在上面分析的基礎上,教材再引導學生認識三峽工程在防洪方面所起的關鍵性作用。三峽水庫作為長江幹流上的第一座調控水庫,它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巨大的庫容,可以有效地調蓄控制長江上游的全部洪水來量,這對於長江中游特別是荊江河段的防洪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對此,教材用了許多具體材料和數據來加以說明。最後,教材總結了三峽工程防洪作用在多方面所帶來的巨大效益。

四、長江三峽水電站是目前世界上在建的規模最大的水電站。教材通過一組數字對三峽電站的規模和發電能力作了量化。教學時,教師也可引用本單元的「參考資料」,通過三峽電站與世界主要水電站的比較來加以說明。

關於三峽水電站的發電效益,教材主要講述了兩個方面。一是社會經濟效益,即興建三峽工程對緩解華中、華東及重慶的能源供應緊張狀況,減輕煤炭供應和運輸的壓力,促進地區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它作為未來全國統一電網的中心主導電站,距各大負荷中心的位置適中,可以提高電網運行的質量和效益。二是環境效益。教材簡要說明了三峽水電站以水電代替火力發電,每年因大量減少煤炭消耗而對環境起到的保護作用。這部分教材的知識內容比較簡單,並有豐富和具體事實材料,因此教學可以採用教師提問,學生自學回答的方法。

五、關於三峽工程在航運方面的作用,主要是指它從根本上改變了川江航道的航運條件。教材首先簡要說明了長江航運的重要地位及川江航道對長江航運的限制。長江水系通航里程達7萬千米,佔全國內河通航里程的70%,年運量占內河運量的80%,歷來是我國東西交通的大動脈,號稱「黃金水道」。但長江航道從宜昌至重慶的660千米川江段,河流落差120多米,多為高山峽谷、急流險灘,通航條件差,使長江航運受到了很大限制。在此基礎上,教材用了一幅宜昌—重慶段航道剖面示意圖和一組數據,形象而具體地闡明了長江三峽水庫對改善川江航運的作用。在這幅圖中,比較直觀和形象地反映了三峽工程修建前後,川江航道航運條件的不同。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運用這幅示意圖,並把它與本單元主題圖結合起來使用,通過讀圖使學生認識三峽水庫對航道的改善作用。

六、本課的「活動1」要求分析長江洪水災害的形成原因,以及三峽工程的防洪作用,主要是訓練和培養學生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其答案可參見本課教材分析。「活動2」則是要求學生收集資料,通過具體資料來說明地理問題(答案略)。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本課教學內容涉及許多相關的中國地理知識,並需要以此作為知識鋪墊。同時,有關的新聞報道也將在近幾年中頻繁出現。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應注意聯系初中學生已學的有關知識,另一方面應注意收集相關資料,對教學內容作及時調整和補充。

⑶ 當時三峽大壩建設之前存在很多爭議,是什麼

三峽大壩建設之前存在很多爭議包括:

1、對生態與環境的影響的問題,三峽工程將會對周邊生態造成沖擊,因為有大壩阻隔,魚類無法正常通過三峽,魚類的生活習性和遺傳等會發生變異。三峽完全蓄水後將淹沒560多種陸生珍稀植物,但它們中的絕大多數在淹沒線以上也有分布,只有疏花水柏枝和荷葉鐵線蕨兩種完全在淹沒線以下。

2、庫區移民問題,移民是三峽工程最大的難點,在工程總投資中,用於移民安置的經費佔到了45%。當三峽蓄水完成後,將會淹沒129座城鎮,其中包括萬州、涪陵等兩座中等城市和十多座小城市,會產生113萬移民。

3、庫區文物問題,三峽工程600多公里長的淹沒范圍,使得如果不採取文物保護,在三峽庫區蓄水達175米以後,大量的文物古跡都將被淹沒到水下。

4、泥沙淤積問題,三峽工程極大地改變了原河道水流泥沙運動的規律。三峽樞紐工程中各種建築物有不同的要求和運行情況,如通航建築物上下游水域,要求水流平靜順暢,因此只有細顆粒泥沙有可能進入,常在引航道口門區迴流落淤,或以異重流方式潛入引航道內落淤。

(3)三峽水庫錯擴展閱讀

1992年4月3日,七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和通過《關於興建長江三峽工程決議》時,在贊成的1767票之外,仍有177票反對,664票棄權,還有25人到會卻未按表決器。

對於這些不同的聲音,從一開始有關方面就採取了完全科學的態度,都完全做到虛心聽取,進行認真的分析、研究和試驗,拿出切實可行的、有充分說服力的解決方案,樣樣都盡可能地做到萬無一失,以確保工程在各個方面的成功。

⑷ 三峽水庫最深多少米

最深有320米。三峽水庫,是三峽水電站建成後蓄水形成的人工湖泊,總面積1084平方千米,范圍涉及湖北省和重慶市的21個縣市,串流2個城市、11個縣城、1711個村莊。

水庫抗旱調度能力主要依靠枯季增加的下泄流量,即考慮上游三峽上游水庫74-189億立方米調節庫容,枯水期平均出力499-530萬千瓦。

枯季中下游平均可以增加流量1660立方米/秒,枯季平均增加流量2390立方米/秒。這些增加的流量由於受上游水庫運行、三峽水庫枯季運行水位和電網運行調度的限制,並不能保證在短時間內增加更大的下泄流量。



(4)三峽水庫錯擴展閱讀:

在現有水庫特徵條件下,三峽水庫解決中下游乾旱缺水問題的潛力就在於165立方米億的興利庫容在6-7個月內如何分配,如果均衡下泄,可以增加1660-2390立方米/秒。

如果在某時段多增加泄量,可以明顯改善中下游水流條件,但需要改變正常的發電計劃,可能影響水庫發電和航運的保證率。

三峽水庫,其中有150多處國家級文物古跡,自宜昌三斗坪至重慶650千米江段及支流河谷將增添一批可作為旅遊景點的島湖風光,其中湖泊11個、島嶼及半島14個。如著名的白帝城湖泊環繞、水鳥棲息的白帝島,石寶寨變成石寶島。

⑸ 三峽工程的負面影響除了生態環境問題還有哪些

三峽工程的負面影響除了生態環境問題還有人文影響。

在水庫滿蓄水後,三峽的峽谷感將會受到一定程度削弱,同時三峽周邊在古代是巴文化和楚文化的交匯地。水庫淹沒區已探明的文物點有1200多個,從1992年起文物部門便開始進行搶救性發掘,預計可在2009年蓄水完成前搶救、保護完畢。

此外,政府還對其中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其他重要古建築文物設立專案、撥給專款予以保護。

(5)三峽水庫錯擴展閱讀:

環境影響

三峽工程影響環境來自於水庫的污染。三峽兩岸城鎮和遊客的排放的污水和生活垃圾,都未經處理直接排入長江。

在蓄水後,由於水流靜態化,污染物不能及時下瀉而蓄積在水庫中,因此已經造成了水質惡化和垃圾漂浮,並可能引發傳染病,部分城鎮已在其他水源採集生活用水,同時大批移民開墾荒地,也加劇了水體污染,並產生水土流失的現象。

對此,當地政府正在大力興建污水處理廠和垃圾填埋場以期解決污染問題,如果發現污染過於嚴重,也可能會採取大壩增加下泄流量來實現換水。

三峽工程將會對周邊生態造成沖擊,因為有大壩阻隔,魚類無法正常通過三峽,它們的生活習性和遺傳等會發生變異。三峽完全蓄水後將淹沒560多種陸生珍稀植物,但它們中的絕大多數在淹沒線以上也有分布,只有疏花水柏枝和荷葉鐵線蕨兩種完全在淹沒線以下,現均已遷植。

⑹ 三峽水庫的垃圾問題

2014年9月,由於長江上游發生持續強降雨,該年的長江2號洪峰在上游形成。
2014年9月20日,三峽樞紐迎來該年最大的洪峰,入庫流量高達55000立方米每秒。
受洪峰過境以及三峽樞紐新一輪175米試驗性蓄水影響,長江上游及支流內大量漂浮垃圾、樹木、渣草湧入三峽庫區,在庫區的江面上形成一條條巨型漂浮帶。這些漂浮垃圾的存在,不僅會影響水庫水質、往來船舶的正常航行,也對三峽樞紐發電機組安全運行形成威脅。
洪水逐漸消退後,三峽集團以及庫區沿江各地環保部門開始加緊清理漂浮垃圾。湖北宜昌軍分區也組織現役官兵和民兵預備役人員近千人次,組成水上清漂隊,操作多型裝備器材協助在三峽庫區秭歸段開展漂浮物清理工作。庫區秭歸段,是攔截上游漂浮垃圾進入三峽大壩發電機組的最後一道屏障,也是漂浮物清理的關鍵水域。
截至2014年9月24日凌晨,三峽集團、沿江環保部門以及官兵們已累計打撈各類漂浮垃圾超過1700噸。由於仍有大量垃圾需要清理,清漂人員仍在一線進行打撈作業。
2014年9月24日,長江2號洪峰過境,正處於新一輪175米蓄水期的三峽水庫出現巨型垃圾漂浮帶,對庫區水質、通航以及樞紐機組發電安全形成威脅。三峽集團以及庫區沿江各地環保部門正加緊進行清漂工作,截至24日凌晨,已累計清理垃圾超過1700噸,仍有大量垃圾有待清理。
2014年10月,國慶節期間,正處於新一輪175米蓄水期的三峽水庫多處可見連片漂浮垃圾帶,近壩水域也聚集了大量漂浮物。
垃圾聚集主要是因為三峽水庫正處於新一輪175米試驗性蓄水過程中,隨著庫區水位的逐漸抬高,原本在江岸邊的大量垃圾進入江水之中,並順流而下形成漂浮帶。另一原因在於,2014年9月中下旬有洪水過境庫區,也從上游帶來了大量漂浮垃圾。「三峽庫首第一縣」秭歸縣江段,大量樹枝、塑料、生活垃圾在茅坪港附近形成了漂浮帶。幾艘清漂船正在忙碌作業,打撈漂浮垃圾裝船運走。水庫上游多處水域也看到帶狀漂浮垃圾。

⑺ 三峽水庫被炸了會怎麼樣

第一三峽大壩身處腹地,各種雷達導彈空軍基地地面防滲透里三層專外三層,如果屬敵軍還能突防並能用常規武器對鋼筋鐵骨的超級大壩造成毀滅性破壞的話,有兩種可能,被打的國防已然崩潰讓人為所欲為或者科技碾壓到導彈能無視跨越大半個國家的防空陣地並源源不斷的打擊。能完成這倆其中任一的國家隨便摧毀世界任何一個城市或國家如探囊取物,國家都不保了還何談大壩的存亡。第二如果對方使用核武器了,不怕一起毀滅開始核戰爭,說實話大壩是好是壞就更無足輕重了,反正全人類都會走向滅亡,全都得死。所以常規武器幾乎不可能摧毀而用核武中國又一定會不惜一切代價進行核反擊,所以為此擔心的意義並不是很大。後果嘛就是周邊被淹嘛,但也還好這種防禦能力的超級大壩受到攻擊也不可能被整體破壞垮掉,損傷很有限最多也就幾個缺口,再說地勢復雜水勢不會那麼兇猛,下游還有攔截壩等措施,到達下游之前可以做好充足的防洪准備止損和撤離。

⑻ 三峽大壩對環境的破壞。要權威點的

1、對水體的污染

三峽兩岸城鎮和遊客的排放的污水和生活垃圾,都未經處理直接排入長江。在蓄水後,由於水流靜態化,污染物不能及時下瀉而蓄積在水庫中。

因此已經造成了水質惡化和垃圾漂浮,並可能引發傳染病,部分城鎮已在其他水源採集生活用水,同時大批移民開墾荒地,也加劇了水體污染,並產生水土流失的現象。

2、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三峽工程將會對周邊生態造成沖擊,因為有大壩阻隔,魚類無法正常通過三峽,它們的生活習性和遺傳等會發生變異。

三峽完全蓄水後將淹沒560多種陸生珍稀植物,但它們中的絕大多數在淹沒線以上也有分布,只有疏花水柏枝和荷葉鐵線蕨兩種完全在淹沒線以下,現均已遷植。

3、地質災難

三峽庫區是一個狹長的河道型水庫岸線長5972km(長不足10km的支流未計),由於長期地殼運動活躍、頻繁,加之河床與地下水沖刷、切割的侵蝕,庫區地質條件破壞強烈。

經詳細地質調查平均線變形破壞密度為0.19個/公里,平均線變形破壞模數為120萬立方米/公里。庫區干支流庫岸穩定性較差或穩定性差的有140多段,約403公里,占整個庫岸線的6.8%。

泥石流易發處8條15處;全壩區已調查到的2490處滑坡體,方量約139.5億立方米,單體可達數百萬立方米。三峽庫區地質為災害多發區,有些地質災害歷史上多次發生或復活。

(8)三峽水庫錯擴展閱讀:

三峽工程主要有三大效益,即防洪、發電和航運,其中防洪被認為是三峽工程最核心的效益。

1、防洪

歷史上,長江上遊河段及其多條支流頻繁發生洪水,每次特大洪水時,宜昌以下的長江荊州河段(荊江)都要採取分洪措施,淹沒鄉村和農田,以保障武漢的安全。

在三峽工程建成後,其巨大庫容所提供的調蓄能力將能使下游荊江地區抵禦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也有助於洞庭湖的治理和荊江堤防的全面修補。

2、發電

三峽工程的經濟效益主要體現在發電。該工程是中國西電東送工程中線的巨型電源點,所發的電力將主要售予華中電網的湖北省、河南省、湖南省、江西省、重慶市,華東電網的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以及南方電網的廣東省,可緩解我國的電力供應緊張局面。

截至2012年底,三峽電站歷年累計發電量達到6291.4億千瓦時,相當於減排二氧化碳4.96億噸,減排二氧化硫595萬噸,為節能減排做出了積極貢獻。

2018年12月21日8時25分21秒,三峽工程在充分發揮防洪、航運、水資源利用等巨大綜合效益前提下,三峽電站累計生產1000億千瓦時綠色電能。

據統計,1000億千瓦時綠色電能,相當於節約標煤0.319億噸,減排二氧化碳0.858億噸。如果按照每千瓦時電量產生12元GDP計算,1000億千瓦時電量可以支撐我國1.2萬億元GDP[27]。

3、航運

三峽蓄水前,川江單向年運輸量只有1000萬噸,萬噸級船舶根本無法到達重慶。三峽工程結束了「自古川江不夜航」的歷史,三峽幾次蓄水使川江通航條件日益改善。

2009年,通過三峽大壩的貨運量有7000萬噸左右。自2003年三峽船閘通航以來,累計過壩貨運量突破3億噸,超過蓄水前22年的貨運量總和。

⑼ 考古學家在三峽庫區發現了許多過去的古文物這句話有什麼錯誤嗎

重復。
「過去」和「古」必須刪掉一個。

⑽ 三峽水庫的修建對中國有什麼好處與壞處

三峽工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也是中國最大的工程。它是綜合治理長江中下游防洪問題的一項關鍵性措施。並兼有發電、航運、灌溉、供水和發展庫區經濟等巨大的綜合經濟效益,對加快我國現代化進程,提高綜合國力具有重要意義。

三峽工程壩址在湖北省宜昌縣三斗坪鎮,距宜昌市40多公里。工程主要由大壩、兩岸電站廠房和26台機組、雙線五級通航船閘等建築物組成。工程攔河大壩全長1983米,壩頂高程185米,最大壩高175米。水庫正常蓄水位175米,總庫容393億立方米。水電站總裝機容量1786萬千瓦,年發電量840億千瓦小時,相當於1991年全國發電量的八分之一,是葛洲壩工程發電量的六倍,其工程量則是葛洲壩工程的兩倍。三峽工程的裝機容量幾乎超過當今世界最大的巴西伊泰普水電站的一倍,它的26台單機容量68萬千瓦水輪發電機,差不多每一台都抵得上一座大型水電站。

三峽工程將採用水庫正常蓄水位175米,大壩壩頂高程185米和「一級開發、一次建成、分期蓄水、連續移民」的建設方案和分三期進行建設的施工方法。

工程效益:

防洪:水庫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能有效控制上游進入中下游平原的洪水,遇百年一遇洪水,可在不動用荊江分洪區的情況下控制荊江河段的流量在安全范圍以內,遇千年一遇洪水或1870年型洪水,可控制枝城站流量不超過80000立方米/秒。是解除長江中游洪水威脅,防止荊江河段發生毀滅性災害最有效的措施。

發電:電站裝機容量1768萬千瓦,平均年發電量840億千瓦小時,可供電華中、華東以及川東地區。每年約可替代煤炭5000萬噸,可減輕上述地區的煤炭運輸壓力,並可減輕因火電燃煤引起的環境污染。

航運:三峽工程建成後,水庫回水形成660公里長的深水航道,可改善重慶以下的航道條件。由於險灘淹沒,航深增加,坡降變緩,流速減小,船舶的運輸效率將明顯提高,運輸成本可較目前降低35%~37%,必將大力加速長江航運事業的發展。

但是問題更是不少:
為了三峽工程的早日建成,四川、重慶、湖北等省市做出了巨大犧牲,淹沒大片良田、搬遷成千上萬的工礦企業。

1.長江上游影響河床演變作為關鍵的造床質是礫亂卵石,不是泥沙。三峽一帶屬石灰岩地貌,那水的壓力如此之大,而三峽地區的脈形縱橫交錯,是極易發生地震的板塊擠壓地區,如此多的水聚積在一個狹長的河谷中,危險至極修壩後原來年年逐出夔門的礫卵石將一粒也排不出去,可能十年內就堵塞重慶港,並向上游逐年延伸,汛期淹沒江津河川一帶。

2.中國水資源最為豐富,在全球為第一,不是某些人說的第六。中國所缺的是有水處的耕田。水庫完成後淹地五十萬畝,將來更多,用來換取電力,實不可取。詳見《論降水川流與水資源的關系》。

3.三峽電站經濟可行性考慮到卵石沉積是不成立的,它比山區大中型電站要貴兩三倍。報告中的經濟核算是錯誤的。十八年內只有支付,沒有產出,也無以解決當前缺電的問題。

4.三峽水庫對於長江中游防洪雖有幫助,但作用不大,而其代價是使守堤防洪時期加長,和利用的電能減少,實不可取。長江中游防洪當今迫在眉睫,除應加強堤防外,必須在堤身內建穴分流,長年送沙流向兩岸,以淤高其窪地,並疏浚江槽。<br>

5.軍事上的,大壩開建之日便成為潛在的敵人瞄準的對象。大壩幾乎會成為被要挾的靶子。

6.是水患。說大壩一旦建成將抵禦百年不遇的洪水,長江水患一朝清除。因為98年的大水證明,長江洪水並非主要來自長江三峽之上的幹流,而是來自三峽之東的支流。長江支脈也大多在三峽之東,如漢江、清江、湘江、贛江等等,哪一條江河都不是好惹的主兒。若無這些峽東支流上的眾多水壩支持,下游照舊會受支流洪水的威脅。至於文物方面的損失則不去計算了。

7.水庫淹沒耕地,移民和城鎮遷建,會加劇本來就已十分突出的人地矛盾,並由此而可能加劇植物的破壞、水土流失和生態惡化。

8.目前庫區的工業和生活廢水年排放量已超過1Gt,沿江城市的局部江段已形成了較嚴重的污染帶。建庫後,庫區水體流速減緩,復氧和擴散能力下降,將加重局部水域污染。

9.三峽工程將改變庫區及長江中下游水生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一些珍稀、瀕危物種的生存條件進一步惡化;對四大家魚的自然繁殖也會帶來不利影響。

10.三峽水庫運行後,長江中下遊河道出現沖淤變化;對長江中游平原湖區低窪農田土壤潛育化、沼澤化有一定影響;下遊河口的海水入侵危害有可能增加。對上海的影響尤其明顯。

11.三峽建壩後,庫區水面抬高加寬,沿江部分文物古跡將被淹沒,三峽自然景觀也會收到影響。

12.三峽工程運行後,將導致重慶市江段泥沙淤積、水質下降,現有給排水設施受到影響。

13.三峽工程對局部地質災害和人群健康等也有一定影響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