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羅維發利溫泉
『壹』 捷克有什麼特產急!
一、波希米亞水晶
又名波西米亞玻璃是一種來源於波希米亞和西里西亞地區生產的玻璃,這兩個地方現在(1993-今)是捷克共和國的一部分。 憑借著其高品質,精湛的工藝,美感和時尚創新的設計,使它擁有了數百年悠久的歷史和國際知名度。
二、黑山啤酒
黑山酒廠坐落於摩拉維亞地區的黑山市,根據歐洲啤酒的歷史規范,著名的酒廠都是以坐落地的地名命名的,只有在該地區最有聲望的酒廠才能以地名命名。在歐洲關於啤酒的文字記載的文獻上,捷克黑山啤酒被記錄的日期是1298年,有700多年的歷史。
三、提線木偶
捷克提線木偶,如今木偶的手工工廠已經不多了,小木偶幾百到幾千人民幣不等,有的眼睛舌頭還可以動,需要兩個人操控才行 。
四、捷克隕石
捷克隕石的形成約在一千五百萬年前,由於大爆炸產生了高溫與高壓,而將這顆隕石與周圍的石頭融合成如浪花般的玻璃狀物質,所以英文就以Moldavite命名,中文為捷克隕石。主要分布在捷克波西米亞和摩拉維亞兩地, 非常稀有, 價值不菲。
五、貝赫洛夫卡酒
貝赫洛夫卡酒是一種由豐富的草葯混合卡羅維發利的溫泉水釀制而成的開胃酒,已經有200年的歷史。當地人親切地稱它為「十三泉」。貝赫洛夫卡酒是捷克著名的開胃酒。
『貳』 Karlsbad是什麼意思 《法語助手》法漢
Karlsbad,卡羅維發利。卡羅維發利(捷克語:Karlovy Vary;德語:Karlsbad,曾經以卡爾斯巴德著稱)是捷克西部波希米亞地區卡羅維發利州的一座溫泉城市,位於奧赫熱河(德語為Eger)和Teplá兩條河流的匯合處。該市名稱Karlsbad得名於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波西米亞國王卡爾四世,他在1370年建立城市。
在19世紀,卡羅維發利成為一個受歡迎的旅遊勝地,尤其是國際名人來此進行溫泉治療。該市還以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和流行的捷克liqueurKarlovarská Becherovka著稱.玻璃製造廠商莫瑟玻璃,位於卡羅維發利。
『叄』 從布拉格去卡羅維發利在哪個車站下車
推薦卡羅維發利(Karlovy Vary),在奧赫熱河畔,布拉格以西120公里,是著名礦泉療養地。
『肆』 各國電影節
1.國際電影節之父———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1932年8月6日,義大利在旅遊勝地水城威尼斯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因而被譽為「國際電影節之父」,至今已有七十多年歷史了。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在二戰期間停辦,直到戰後的1946年才恢復。上世紀五十年代是該電影節的黃金時期,逐漸成為世界電影藝術家顯露才華和進行學術探討的場地。
我國從1971年開始,多次選送影片參加該電影節的活動。故事片《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陽光燦爛的日子》都在電影節拿過大獎。
2. 最權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戛納國際電影節
二戰結束後,1946年9月20日,在法國旅遊城市戛納舉行了第1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電影節定為每年5月舉行,最高獎是「金棕櫚獎」。
被選中參加電影節的導演和影片,都享有極大的榮譽。電影節越辦越紅火,成為最權威性的國際電影節之一。各國電影界人士以能在此奪冠為榮。
我國故事片《菊豆》、《霸王別姬》、《活著》、《搖啊搖,搖到外婆橋》、《荊軻刺秦王》等都在「戛納國際電影節」上獲過獎項。
3.東西方電影對話的橋梁———柏林國際電影節
柏林國際電影節,原名「西柏林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51年。自東、西德統一後,改名「柏林國際電影節」。
柏林電影節對東西方電影的對話、交流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在國際上的影響也越來越大。
我國影片《紅高粱》、《香魂女》、《我的父親母親》在柏林電影節上拿過大獎。鞏俐還被邀請擔任5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
4.電影節的電影節———倫敦國際電影節
由英國電影協會和《星期日泰晤士報》於1957年聯合創辦。每年11月至12月初舉行一次,為期兩周左右,因為要求參加的影片必須是參加過其他國際電影節並獲獎的作品,故有「電影節的電影節」之稱。
我國影片《鄰居》、《駱駝祥子》、《天雲山傳奇》、《城南舊事》、《黃土地》等曾先後多次參加了電影節的活動,受到熱烈的歡迎。
5.為了和平與友誼———莫斯科國際電影節
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於1959年由蘇聯電影委員會、蘇聯電影工作者協會聯合舉辦。電影節的口號是:「為了電影藝術的人道主義,為了各國人民之間的和平與友誼!」
6.北美洲的電影節———蒙特利爾世界電影節
創辦於1977年的蒙特利爾世界電影節,由加拿大政府、魁北克省政府、蒙特利爾市政府大力支持及一些私人企業的資助舉辦的。
在第7屆(1983年)電影節上,我國和日本合拍的《一盤沒有下完的棋》,奪得「最佳故事片」大獎。
7.我國影片獲獎最多的電影節———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
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是捷克斯洛伐克於1946年創辦的,前四屆在馬里安溫泉舉行,第5屆以後改在療養勝地卡羅維發利舉行,並以「卡羅維發利」定名,每兩年舉行一次。電影節的最高獎品是「水晶地球儀獎」,並附設其他各單項獎。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影片於1950年便參加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並屢屢在電影節上獲獎。如故事片《中華兒女》、《祝福》、《聶耳》、《女大學生宿舍》、《芙蓉鎮》等等。可以說,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是我國影片歷來所參加過的國際電影節中獲獎最多的。
8.亞洲最大的電影節———東京國際電影節
這是日本舉辦的第一個大規模的國際電影節。首屆電影節於1985年5月31日由東京國際影像文化振興會和東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聯合主辦。電影節每兩年舉辦一次。
我國故事片《老井》獲得第2屆(1987年)電影節大獎和「東京都知事獎」及最佳男演員獎(張藝謀);《過年》獲第4屆(1991年)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及最佳女演員獎(趙麗蓉)。
9.非洲最有影響的電影節———開羅國際電影節
開羅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76年,由埃及政府、電影家和評論家協會主辦,是目前為止非洲最大和最有影響力的國際電影節。
10.全球最有名的電影節———奧斯卡金項獎
奧斯卡金像獎(Oscar Awards)的正式名稱叫「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Academy Awards),奧斯卡只是一個名,這個名稱的來歷說法不一,較為可信的是,一九三一年,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圖書館的女管理員瑪格麗特·赫里奇在仔細端詳了金像獎座之後,驚呼道:「啊!他看上去真像我的叔叔奧斯卡」!隔壁的新聞記者聽後寫道:「藝術與科學院的工作人員深情地稱呼他們的金塑像為奧斯卡。」從此,這一別名不脛而走。
另外還有韓國釜山國際電影節,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法國南特國際電影節,美國聖丹斯獨立電影節等等!!
『伍』 布拉迪斯拉發能直接到卡羅維發利嗎
。而已
『陸』 卡羅維發利有什麼值得去的景點
由於礦泉水能夠治療疾病,卡羅維發利每年都要吸引數量眾多的遊人來此療養旅遊。旅遊經濟已成為這里的支柱產業。為吸引遊客,除建築各種必要的旅遊設施,遊客到此可買到一個製作精美的小瓷壺(價格在2美元左右),用它逐一品嘗不同溫度的礦泉水。從1950年開始,捷克每兩年在這里舉辦一次「國際電影節」,中國影片《芙蓉鎮》在1988年第26屆卡羅維發利電影節上獲大獎——水晶玻璃地球儀獎。
克拉科夫市的重要資源是鹽礦,卡羅維發利的主要礦產是熱礦水,二市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將旅遊文化產業置於重要位置,因而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可見,礦業城市經濟轉型一定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卡羅維發利的精美小瓷壺,價值雖然不高,給人留下的印象卻意味深長。
『柒』 卡羅維發利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哪些景點必去
1、卡羅維瓦利2、市場溫泉迴廊
推薦理由:採用的是瑞士木造風格,點綴著無數版星芒狀的雕飾,非權常的精緻
3、普普大飯店
推薦理由:號稱全東歐最豪華的高級飯,詹姆斯·邦德電影《007大戰皇家賭場》的取景地
4、磨坊溫泉迴廊
推薦理由:卡羅維發利的傳統標志之一,出自約瑟夫‧季迪克之手,被譽為是最美的溫泉迴廊
5、泰普拉河
推薦理由:穿城而過,街道沿河興建,洋溢著維多利亞時代風格
6、熱溫泉迴廊
推薦理由:是當地內部最大、水溫最熱的古老溫泉,以泉水噴出最高而聞名,水溫高達攝氏七十三度
7、公園溫泉迴廊
推薦理由:緊鄰德弗札克花園
8、米爾溫泉長廊
推薦理由:一條長達132米、氣勢不凡的石造建築,長廊里設有5口泉眼
9、聖瑪麗教堂
推薦理由:是當地最美麗的巴洛克式教堂建築,藍色屋頂白色牆壁,出自丁岑霍費之手
10、卡羅維發利
還有178條相關問答,更多卡羅維發利新奇玩法,點擊查看
『捌』 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的基本簡介
1946年(第1屆)至1949年(第4屆)在捷克斯洛伐克的馬里安溫泉舉行。 1950年(第5屆)起改在療養地卡羅維發利舉行。1958年以前,除1953年和1955年未舉行外,每年舉行一次。1959年蘇聯創辦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後,為了與之交替舉行,便改為兩年一次,在6~7月之間舉行,為期兩周。94年之後又改為每年一次。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為和平、為人類幸福、為各國自由而斗爭,同不道德的影片作斗爭。1948年起正式授獎。最高獎為「水晶地球儀」(分為大獎和主要獎),其次有評委會特別獎、「利迪策玫瑰獎」。此外,還有導演獎、男女演員獎,編劇獎、攝影獎、榮譽獎、世界進步獎、為新人斗爭獎、自由斗爭獎、國際友誼獎等.。
每屆電影節都有30-40個國家參加,放映大量影片。電影節的主要目地是為和平、為人類幸福、為各國自由而斗爭,與不道德的影片作斗爭。主要活動項目有:舉行評獎工作;舉行觀摩映出並召開座談會;舉辦回顧展;開辦電影市場、推銷影片。卡羅維發利電影節的最高獎是「水晶地球儀獎」。其次有評委會特別獎和「利迪策玫瑰獎」。利迪策是捷克斯洛伐克的一個村莊名字,1942年德國法西斯屠殺了該村的居民並燒光全村。電影節組織者為了紀念反法西斯的勝利而設立此獎。這些獎分別授予最佳影片、導演、男女演員、編劇、攝影等。中國從1950年起參加並多次獲獎。這是中國最早參加的一個電影節。1988年,中國導影謝晉執導的影片《芙蓉鎮》在第26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上獲大獎。 卡羅維發利電影節競賽於1948年第一次舉行。1951年開始,由國際評委會對參賽影片進行評選。而在之後的1956年,國際電影聯合會(FIAPF)將卡羅維發利電影節選為國際A級電影節。從電影節開始不久,電影節的最高獎項就是水晶地球儀獎。水晶地球儀獎的獎杯形狀經過了多次改動。最新的水晶地球儀獎的獎杯是從2000年開始啟用的。
電影節競賽單元的主要獎項有:
最高獎——水晶地球儀獎(獎金$20,000)
評委會特別獎
最佳導演獎
最佳男演員獎
最佳女演員獎
紀錄片獎項有:
長度30分鍾及以下最佳紀錄片獎
長度30分鍾以上最佳紀錄片獎
每年的電影節上還會頒發「世界電影突出成就獎」
其他獎項:導演獎、男女演員獎,編劇獎、攝影獎、榮譽獎、世界進步獎、為新人斗爭獎、自由斗爭獎、國際友誼獎等。 第1屆-第4屆(1946年-1949年)在捷克斯洛伐克的馬里安溫泉舉行。
第5屆(1950年)起改在療養地卡羅維發利舉行。
1958年以前,除1953年和1955年未舉行外,每年舉行一次。
1959年蘇聯創辦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後,與之交替舉行,改為兩年一次,在6-7月之間舉行,為期兩周。
卡羅維發利電影節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電影節之一。1946年二戰結束後,一群熱心於電影事業的電影人在瑪利亞溫泉和卡羅維發利兩地創辦了卡羅維發利電影節。第一屆電影節並不是競賽性質的,共有來自7個國家的影片參展。開始幾屆電影節,為了「照顧」新生的該國電影,捷克斯洛伐克本土電影獲得了大部分獎項。之後的1948年2月,由於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在捷克斯洛伐克取得了政權,電影節開始由捷克斯洛伐克國家電影部主辦。
捷共當政後,電影節很大程度上需要為共產主義宣傳服務。以至於不管是參選影片的甄選、獎項的頒發還是參賽嘉賓的邀請都要遵循這一原則。因此在之後的數十年期間,電影節的各大獎項大多為社會主義國家出品的電影所包攬。這一原則某種程度上還體現在電影節的舉辦上。從1946年到1958年期間,除1953年和1955年未舉行外,電影節一年舉行一次。而在1959年以後,由於蘇聯創辦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為了方便與之交替舉行,卡羅維發利電影節改為兩年舉行一次,直至1994年重新改回為每年舉行一次。不過在這段時間里,也有不少西方電影參與了電影節,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在電影節中也出現了很多的優秀作品。
1989年的天鵝絨革命徹底改變了這一狀況。在1990年的卡羅維發利電影節上,多部之前被禁止放映的捷克本土電影被獲准在電影節中播放。而之後幾屆中,多名國際著名電影人,特別是之前因布拉格之春被迫流亡美國的捷克著名導演米洛什·福爾曼的參加,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電影節的受歡迎程度和人氣。而之後幾年,參賽影片的質量日益提高,風格也日趨多元化,這些都提升了卡羅維發利電影節的形象,奠定了其世界優秀電影節的地位。 電影節的最主要的項目是長片競賽。根據國際電影聯合會的規定,參加競賽的長片事先不得參加其它國際電影節。另外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紀錄片競賽。電影節同時也為各國的獨立電影提供了很多放映和競賽機會。
電影節的所有活動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
長片競賽(Competition of feature-length films):由報名的長片進行的競賽。所有電影之前都不得在其他國際電影節上放映。
紀錄片競賽(Documentary Film Competition):由兩種紀錄片分別進行競賽。分別是長度為30分鍾內的短片和30分鍾以上的長片。
視野(Horizons):試映各個地區的新片,並播放在其他電影節上獲獎的電影。
另一種視角(Another View):放映各種實驗性質以及採用非常規手法的影片。
獨立電影論壇(Forum of Independents):放映各國的獨立電影。
東方陣營(East of the West):放映前社會主義國家的電影。
捷克電影(Czech Films):回顧前一年的捷克電影。
回顧展(Retrospectives):對具國際影響力的電影人,特殊的電影流派或時代,或按特定標准選擇的電影進行的回顧展。 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為和平、為人類幸福、為各國自由而斗爭,同不道德的影片作斗爭。1948年起正式授獎。最高獎為「水晶地球儀」(分為大獎和主要獎),其次有評委會特別獎、「利迪策玫瑰獎」。此外,還有導演獎、男女演員獎,編劇獎、攝影獎、榮譽獎、世界進步獎、為新人斗爭獎、自由斗爭獎、國際友誼獎等。
利迪策是捷克斯洛伐克的一個村莊名字,1942年德國法西斯屠殺了該村的居民並燒光全村。電影節組織者為了紀念反法西斯的勝利而設立此獎。這些獎分別授予最佳影片、導演、男女演員、編劇、攝影等。中國從1950年起參加並多次獲獎。這是中國最早參加的一個電影節。1988年,中國導演謝晉執導的影片《芙蓉鎮》在第26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上獲大獎。
『玖』 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的中國獲獎
第五屆(1950年) 最佳女主角獎:石聯星《趙一曼》
第六屆(1951年) 特別榮譽獎:《白毛女》;導演特別榮譽獎:史東山《新兒女英雄傳》
第七屆(1952年) 編劇獎:王震之
第八屆(1954年) 音樂片獎:《梁山伯與祝英台》
第十屆(1957年) 評委會特別獎:《祝福》第11屆(1958年)青年演員獎:王曉棠
第12屆(1960年)傳記片獎:《聶耳》
第13屆(1962年)短片特別獎:《大鬧天宮》
第24屆(1984年)導演處女作獎:史蜀君《女大學生宿舍》
第25屆(1986年)國際評論家獎:《良家婦女》;最漂亮女明星獎:張偉欣《良家婦女》
第26屆(1988年)「水晶地球儀」大獎:《芙蓉鎮》
第30屆(1995年) 女演員獎:歸亞蕾《女兒紅》
第38屆(2003年) 展映單元:《尋槍》《天下無雙》
第40屆(2005年)國際電影評論家獎《中國人》(丹/中)、 觀眾評審團獎《中國人》(丹/中)
第42屆(2007年) 展映單元:《圖雅的婚事》 《三峽好人》
華語電影
歷史上,從影片《白毛女》1951年獲特別榮譽獎開始,華語電影共在11屆電影節上獲得21個獎項。華語電影中唯一一次獲得卡羅維發利電影節的最高獎是在1988年的第26屆電影節上。當時,謝晉導演的《芙蓉鎮》榮獲該屆電影節的水晶地球儀獎。華語電影最近的一部入圍「卡羅維發利電影節」競賽單元的影片是2008年由中國大陸導演張弛編劇並執導的《地下的天空》,這部影片也成為繼《芙蓉鎮》之後,唯一一部入圍該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華語影片。
『拾』 捷克卡羅維法利國際電影節的介紹
捷克卡羅維法利國際電影節 (Karlovy Vary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捷克斯洛伐克第一個國際電影節,世界上歷史最久版的電影節之一。權1946年(第1屆)至1949年(第4屆)在捷克斯洛伐克的馬里安溫泉舉行。 1950年(第5屆)起改在療養地卡羅維發利舉行。1958年以前,除1953年和1955年未舉行外,每年舉行一次。1959年蘇聯創辦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後,為了與之交替舉行,便改為兩年一次,在6~7月之間舉行,為期兩周。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為和平、為人類幸福、為各國自由而斗爭,同不道德的影片作斗爭。1948年起正式授獎。最高獎為「水晶地球儀」(分為大獎和主要獎),其次有評委會特別獎、「利迪策玫瑰獎」。此外,還有導演獎、男女演員獎,編劇獎、攝影獎、榮譽獎、世界進步獎、為新人斗爭獎、自由斗爭獎、國際友誼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