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土雞散養
㈠ 如何散養土雞
雞進行散養雖然更為生態、綠色,但相對傳統的籠養模式來說,雞群受外界環境的影響也很大,所以要散養好雞,以下幾個技術要點要掌握:
1.品種的選擇
散養模式下,要求雞只能適應外界變化,包括早晚溫差變化、雨雪天氣等各種可能給雞只帶來應激的狀況。
此外,散養模式更容易形成品質優良的蛋肉產品,而且生產成本要高於規模化籠養,如果選擇那些高產蛋或高產肉的品種,由於品種本身遺傳因素的影響,其肉蛋品質差,不利於產品檔次的提升,不容易實現高投入高回報。
因此,專家建議盡可能選擇適應性強、耐粗飼、易飼養、品質優秀的品種。我國的許多地方品種都是最佳選擇,如北京油雞、海南文昌雞、山東萊蕪黑雞、綠殼蛋雞、廣西三黃雞等。
2.圈舍要求
現代化散養模式,不等同於早期的庭院散養模式,需要為雞群提供雞舍。雞舍的建築要求具備良好的保溫、隔熱、通風和光照條件。
育雛舍要求保溫性能良好,配置供溫裝置,如暖風爐、煤爐或者地暖供溫。育成舍和產蛋雞舍面積不宜過大,控制在500~600平方米以下。
育成雞每棟雞舍規模不超過5000隻,每平方米養殖密度不超過10隻,產蛋雞每棟雞舍規模不超過3000隻,每平方米養殖密度不超過6隻。產蛋雞舍內要求配置光照自動控制器,便於控制光照。
雞舍需有足夠大的出口供雞只自由出入,每100平方米雞捨出口至少應達到4米長。
雞舍外為散養場地,放養場地應足夠大,每隻雞約4平方米。場地可種植果樹、林木,夏季遮陽,也可種植牧草等供雞只啄食。四周設置圍欄,避免野獸攻擊雞群。
養殖場出入口設立消毒池,撒石灰石或者2%的火鹼,人員、車輛進出消毒。每棟雞舍門口也需放置消毒盆,進出人員進行消毒。
3.飼養管理
根據不同的生長階段,分為育雛期、育成期和產蛋期進行管理。
育雛期:雛雞抵抗力差,對外界溫度變化非常敏感,因此溫度是育雛的首要和關鍵條件。如果是春夏季育雛,當外界溫度達到18℃以上時,5周後可逐步轉到室外放養;如果是秋冬季節育雛,則一般在7~8周以後才逐步過渡到舍外放養。
放養雞只白天在舍外活動,晚上回舍內休息,如果遇到惡劣和極端天氣,如大風、雨雪等天氣,則呆在舍內不進行戶外活動。
育成期:放養的密度會影響到成活率、生長速度等。公母分群飼養,飼料逐步從雛雞料過渡到青年雞料。在野外青草茂盛季節,可適當減少補飼料量。觀察雞群情況,對弱雞和體重小的雞單獨補飼。
產蛋期:產蛋雞對鈣的需要量比青年雞要多3~4倍,開產前需提高飼料中鈣的含量,逐步過渡到蛋雞料,同時可提供貝殼、碳酸鈣顆粒等供雞自由採食。產蛋期光照應控制在16小時,光照強度為1平方米2瓦照度。
舍內設置產蛋箱,訓練蛋雞回舍內產蛋,有利於減少窩外蛋、臟蛋、破蛋比例。每天上午、下午各撿一次蛋,夏季可增加撿蛋次數。
4.疾病防控
散養模式下,由於雞只直接跟地面接觸,更多接觸各種病原微生物。如果日常管理不當,更容易發生疾病。
首先,必須做好日常消毒。可供選擇的消毒葯有火鹼、醛類、次氯酸等。雞舍外,堅持每周消毒一次,至少兩種消毒液交替使用。其次,必須做好免疫預防。根據飼養的品種和疾病流行特點,認真做好疫苗的接種。
此外,飼養員要隨時觀察雞只精神狀況,觀察採食、飲水情況,若有異常,須立即採取相應的措施及時治療。
(1)生態土雞散養擴展閱讀:
土雞是散養的,所以土雞的飲用水是附近山泉的水,吃的食物是周圍的各種植物和小蟲子,所以土雞的營養價值比較高。主要表現在:
1、相比我們飼養的肉雞,土雞的肉更加結實,肉質結構和營養比例更加合理,土雞肉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微量元素和各種營養素,脂肪的含量比較低,對於我們人體的保健具有重要的價值,是我們中國人比較喜歡的肉類製品,屬於高蛋白的肉類。
2、土雞中含有豐富的氨基酸,氨基酸對於人體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他是構成我們人體體蛋白質並同生命活動有關的最基本的物質,是在生物體內構成蛋白質分子的基本單位,是我們生命的基本物質,與人的生命活動存在著密切的關系。
是我們人體中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土雞肉中的這些營養物質對於我們人體的生長發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3、土雞的雞肉皮中含有豐富的膠質蛋白,能夠被人體迅速吸收和利用,是一種非常好的膠質,我們在做土雞的時候就會發現土雞和我們在市場上買的雞在肉質上的差別,土雞可以作為滋補的食品,以前孕婦生產以後,用土雞來燉湯可以促進身體的恢復。
人在患病以後的康復飲食中燉土雞湯也是很好的選擇,經常吃土雞能夠增強我們人體的體質,提高我們人體的免疫能力,土雞的製作方法很多,可以用清燉、燒烤、風乾等各種製作方法,是真正的綠色無污染的肉類食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土雞
㈡ 如何散養土雞
1、雞苗應選擇對環境要求低、適應性廣、抗病力強、活動量大、肉質上乘的土雞苗內。
4、適時開料給雛雞第一次投料稱為開料。開料時間應適當推遲,最適宜時間應在雞出殼後24~36h。也可根據雛雞健康狀況和外界氣溫情況來定。
5、盡早開水雛雞第一次飲水叫開水。當雛雞運到後,盡快將它送進育雛室(冬季尤其必要)讓其自由飲水。
㈢ 怎樣防治散養土雞
動物健康狀況的任何改變都可稱之為疾病,它是由致病微生物、營養缺乏或不適宜的環境所引起。所以從總體上說,預防工作應從兩方面著手:搞好飼養管理,消除致病因素。
搞好飼養管理是為了提高整個雞群的質量,保持健康的體況,增強機體對疾病的抵抗力。所以要做的工作概括起來有三個方面:
一是營養充足,根據雞齡、品種、類型、體重、用途等喂以全價混合飼料,滿足它們對各種營養物質的需要。
二是精心飼喂,不喂霉變酸敗腐爛之料,不飲污濁不潔有毒之水,把好「病從口入」關。
三是創造環境,努力維持雞的生活環境相對穩定,要求舍內空氣流通, 密度合理,溫、濕度適宜。經常清掃洗刷,排除廢物,控制污染。全體工作人員嚴格遵守既定的各種飼養管理制度。外來人員謝絕參觀,以免帶菌入內。
(3)生態土雞散養擴展閱讀:
養雞的技巧:
1、多孵雌雞 選蛋端圓的雞蛋,孵出的多是雌雞;反之,蛋端尖的多是雄雞。
2、日產雙蛋 經常給蛋雞飼喂鈣粉、豆餅、魚粉、蠶蛹等高鈣高蛋白飼料,不僅可延長蛋雞產蛋期,而且還可使蛋雞時常日產雙蛋。
3、瘦雞速肥 取肉桂粉50%、乾薑粉20%、甘草粉9%、茴香粉7%、熟黃豆6%、硫酸亞鐵7%,混合拌勻製成「肥雞粉」。每天在飼料中添加l克,飼喂10隻雞,連喂60天,可使瘦雞體重達1.5公斤以上。
4、養雞節糧 在屋後挖長、寬、深各1米的坑,在坑中放入適量松木屑等,然後潑上米湯或淘米水,再蓋上松葉、雜草等物,一星期後坑中便會生出蟲子供雞食用。
5、不患雞瘟 在雞長到兩周齡時,用注射器吸人蒸饃用過的水往雞鼻孔滴人一滴,雞即可終身不患瘟病。
6、雞瘟急救 用縫衣針將雞腿上的一條暗紅色的靜脈血管連剌5針,然後提翅膀搓雞全身,接著給雞灌服兩湯匙蒜汁。如此重復兩次,瘟病即可痊癒。
7、讓雞抱窩 給母雞喂催乳片,每日喂兩次,每次1片,連喂3天,第4天母雞即可抱窩。
8、抱窩速醒 在母雞開始抱窩的當天喂一粒去痛片,第2天再喂一粒,即可使抱窩雞提前幾天醒抱。
9、快速閹雞 300~500克的公雞,每隻可喂五味子和白鬍椒各13粒;500克以上的公雞,每隻可喂五味子和白鬍椒各l5粒;半歲以內的公雞,每隻可喂五味子18粒、白鬍椒23粒。用葯時一次喂完。
10、雞不叫 抓雞時兩手輕輕地抱住雞的肚子,並用手按住雞翅膀內的大葯筋,再反復地按轉3次,即可使雞只動不叫 .
㈣ 山林放養散養農家土雞 土雞蛋可選 擇嗎
土雞蛋指的是農家散養的土雞所產的蛋,食物大多是以草、蟲子、谷類為主版。每百克雞權蛋含蛋白質12.8克,主要為卵白蛋白和卵球蛋白,其中含有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並與人體蛋白的組成極為近似,人體對雞蛋蛋白質的吸收率可高達98%。
每百克雞蛋含脂肪11~15克,主要集中在蛋黃里,也極易被人體消化吸收,蛋黃中含有豐富的卵磷脂、固醇類、蛋黃素以及鈣、磷、鐵、維生素A、維生素D及B族維生素。這些成分對增進神經系統的功能大有裨益,因此,雞蛋又是較好的健腦食品。
一個雞蛋所含的熱量,相當於半個蘋果或半杯牛奶的熱量,但是它還擁有8%的磷、4%的鋅、4%的鐵、12. 6%的蛋白質、6%的維生素D、3%的維生素E、6%的維生素A、2%的維生素B、5%的維生素B2、4%的維生素B6。
這些營養都是人體必不可少的,它們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如修復人體組織、形成新的組織、消耗能量和參與復雜的新陳代謝過程等。在地物產,發掘不一樣的家鄉!
㈤ 散養土雞一畝多少只
一畝地可以養多少只土雞,跟飼養方法、飼養技術、飼養環境都有關系,飼養過專程中還要考慮損耗,包括屬死亡率等。目前,專業土雞養殖戶,多採用自由放牧的方式,一般每畝養殖土雞200-500隻。而採用生態鏈圈養放牧方式,經益生菌處理,一般每畝可以養殖500-1000隻左右,以800隻為宜。土雞需要放養。養土雞的缺點是佔地面積較大。但由於安全、無污染,味道好,價格比飼料雞高出2倍以上,產蛋數量也比圈養雞價格高出2倍以上,且供不應求,非常暢銷。對於我國廣大農村人員說,養土雞佔地面積大就不是什麼缺點,在農村的林地、草地、果園、沙地、荒地都可以養,但一定要注意防止老鼠等天敵。放養地控制在7畝為宜,每畝放養成雞500-800隻為最佳。3畝為房舍用地,為幼雞飼養,產蛋,人工操作用地。大致成本:在農村承包10畝土地,以每畝100元計算,每年1000元;管理、工人成本每年1.2萬元左右;雞苗購買3000隻需要10000元。飼養一隻雞的成本在12-14元,即3000隻成本在4-4.5萬元,一年養3批。市場較好,因為現在提倡綠色食品;但要盡量有自己的品牌。年利潤正常情況應該在12萬元左右。
㈥ 散養土雞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土雞要選擇生態環境優越的天然草原、天然山地、果園田野等適合放牧的場地飼養。要求專場舍周圍5公里范屬圍內沒有大的污染源,有豐富的草料,且有小溪、山泉水最佳,其山地坡度以不超過25°為宜,且背風向陽、綠樹成蔭、水源充裕、取水方便。規模養殖還要求道路交通和電源有保障,便於飼料和產品運輸和加工。雞舍和運動場的大小設計標准,一般雞舍按照每隻雞0.1平方米,運動場按每隻雞1平方米計算,運動場周圍最好用竹籬和塑料網圍起來。
養殖季節:土雞的飼養必須選擇合適的育雛季節,以利於生態雞的放牧飼養。按照各地山區的氣候特點,一般最好選擇3—6月份育雛。因為這一時段氣溫由低到高,光照充足,有利雞的生長發育,有利育雛成活率的提高。
需要營養:在育雛和育成階段,要按照雞生長階段的營養需要,保證雛雞、育成雞和成年雞的飼料供給和補充。一般放牧前要求每日飼喂5—6次,同時保證充足清潔飲水。進入放養期並具有較強的自由捕食能力後,人工補料可逐漸減少到每日2—3次,並注意早晨少喂,晚上多喂。
㈦ 如何散養土雞,土雞生態養殖方法
把養雞地點轉到山上(或果園),遠離村莊,疾病少,節省飼料,生長加快,但要注意以下四點 一、選址 雞場宜選在背風向陽的山凹處,有草有樹,樹可遮蔭乘涼,草可採食。在乾燥處建成冬暖夏涼的簡易雞舍 二、飼養 在家養30~45天,再移到山上飼養,成活率更高。白天放雞活動,曬太陽,覓食。早、中餐可喂半飽,發揮雞覓食的積極性,晚餐喂飽。食槽底大口小,口上釘上內卷邊,既可防雞嘴鉤出飼料,又可防雞進槽拉屎、扒出飼料。夏天晚上從天黑到夜裡10點鍾,在雞舍平地上1米高處吊盞電燈,誘蟲喂雞。無電,可掛盞煤油燈。給足清潔飲水 三、管理 雞舍要冬暖夏涼。要格外注意「倒春寒」的侵襲。晚上要讓雞回舍過夜。每天早上清掃雞糞。可養狗防野獸 四、防疫 小雞出殼7天,用新城疫ⅱ系疫苗滴鼻,每隻雞鼻孔各滴1滴;養60天,用新城疫ⅰ系疫苗和霍亂疫苗打針,每隻雞1毫升,預防雞瘟、霍亂。用食醋和涼開水各一半,或1片痢特靈溶於500克涼開水,讓雞飲;也可把黃豆塞入新鮮豬膽內,扎緊管口,風干。1月齡雞每雞半粒,2月齡雞每雞2~3粒,交替使用,防治白痢病的效果很好
㈧ 散養土雞一畝地能養多少只
散養土雞一畝地能養30-77隻。
1、林地面積
因地制宜。規模化養雞,林地面積盡量大,一般面積不小於30畝。在林地面積很大、養雞規模較大時,可以根據飼養數量劃分成若干小塊,一小塊面積在10畝左右,進行分批飼養。
2、放養密度
養雞的密度和規模需要根據林地、果園或山地面積大小、林地內野生飼料資源的多少、雞的品種、養殖季節等而確定,按宜稀不宜密的原則,確定合適的飼養密度和規模。
一般667平方米(1畝)林地面積放養數量為20~75隻。植被情況良好,飼養密度可適當大些;剛開始放養時,雞的體重小,採食量少,飼養密度可大些,隨著雞體重的增加,採食量加大,飼養密度也要相應降低。
飼養密度還要考慮雞的品種。飼養農大3號節糧型蛋雞一定要注意密度不要太大,因為該品種雞有很強的食草性,它們對草的需求量很大,無論青草還是樹葉都會採食,放養密度大可使果園光禿一片。一定不要盲目高密度養雞,否則會造成過牧,甚至導致養殖失敗。
一般,果園按35~50隻/畝,林地30~40隻/畝,山地20~50隻/畝,草場22~77隻/畝。
3、養殖規模
合理安排養殖規模,應根據養殖雞的品種(個體大小、體型特點)、林地面積和種類、林地所處階段、林地草木覆蓋和生長等情況具體確定。
林地飼養的規模還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條件,如有無養雞經驗,養雞技術水平的高低,現有經濟條件、人力資源狀況等靈活掌握,不應照搬照抄。
養殖規模要與配套利用的資源條件相適應,如果規模過大,造成林地的植被、蟲草等不足,容易造成過牧,影響雞的正常生長發育;規模過小,浪費林地資源,不能體現應有的生態效果。
林地面積較小的雞場,根據面積第1年可養500~1000隻,有經驗以後再逐步擴大飼養規模。初次開始時規模不宜過大。較大的雞場可採用小群體、大規模的方式,一般以每群500~1000隻為宜,不應超過2000隻。採用全進全出制。
不要盲目貪求大規模,在未能落實銷售的情況下,大量飼養,造成壓欄時間過長,飼養成本提高;規模過小(100~200隻),不能充分利用林地資源,管理粗放,也不能有很好的收益。
㈨ 一畝地可以散養多少只土雞
一畝地可以養多少只土雞,這和你的飼養方法,飼養技術,以及你的飼養環境有很大回關系答。
目前,全國的專業土雞養殖戶,多採用自由放牧的方式,一般每畝養殖土雞200-500隻。而採用我們的生態鏈圈養放牧方式,經益生菌處理,一般每畝可以養殖500-1000左右,以800隻為宜。
土雞需要放養,從以上可以看出,養土雞的缺點是佔地面積較大。但由於生態、安全、無污染,味道好,價格比飼料雞高出2倍以上,所產蛋也比圈養雞價格高出2倍以上,且供不應求,非常暢銷。
對於我國廣大的農村人員說,養土雞佔地面積大就不是什麼缺點,在農村的林地、草地、果園、沙地、荒地都可以養,但一定要注意防止老鼠等天敵。放養地控制在7畝,每畝可放養成雞500-800隻為最佳。3畝為房舍用地,為幼雞飼養,產蛋,人工操作用地。成本大致:在農村承包10畝土地,以每畝100元計算,每年1000元;管理,工人成本每年1.2萬元左右;雞苗購買3000隻,需要10000元。飼養一隻雞的成本在12-14元,即3000隻成本在4-4.5萬元,一年養3批。市場較好,因為現在提倡綠色食品;但要盡量有自己的品牌。年利潤正常情況應該在12萬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