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生態圈時代
㈠ 你認為為什麼大數據時代的諸多產業或者現象喜歡和生態圈這個詞結合反映了數據
生態圈這個詞也不是只有大數據材相關啊
編程語言就有生態圈,比如python的生態圈就是科學計算,PHP的生態圈就很小,僅限於web開發
要說大數據裡面的生態圈,可能用得最多的就是hadoop生態圈
㈡ 諾亞時代下了這么多的雨水,致使洪水比最高山還高,又由於地球生物圈的水是基本恆定的,所以,後來這些
海洋的面積比陸地要大,海洋平均深度高於陸地平均海拔許多。所以版理論上當海底隆起的權時候會有大量的陸地成為海洋,這個時候海洋總面積增加,而平均深度變小,總水量基本不變。
實際上這只是一個神話而已,但是理論上地球可能出現過這樣的過程,陸地上的海洋生物化石就是證明——只不過是在人類文明出現之前。
㈢ 中小企業在互聯網+時代怎麼建立自己的生態圈
中小企業在互聯來網+時代怎麼建源立自己的生態圈,首先企業要弄清楚互聯網怎麼運用,對企業來說不是建個網站就能做好的,網站要建設,還要做好其他互聯網基礎平台的優化,比如企業手機網站、微站等移動端的平台。通過完善企業的互聯網生態基礎,逐步加強對互聯網的利用,加深對互聯網的認識理解,培養企業的互聯網思維。鴨梨科技在互聯網+普及工程啟動以後,幫助企業建設互聯網生態圈,低成本接入互聯網實現互聯網化,拓寬企業發展渠道。
㈣ 提出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時代背景
1,世界提出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時代背景:
可持續發展是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一個新的發展觀。它的提出是應時代的變遷、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而產生的。1989年5月舉行的第15屆聯合國環境署理事會期間,經過反復磋商,通過了《關於可持續發展的聲明》。
可持續發展,系指滿足當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孫後代滿足其需要之能力的發展。可持續發展還意味著維護、合理使用並且提高自然資源基礎,這種基礎支撐著生態抗壓力及經濟的增長。可持續的發展還意味著在發展計劃和政策中納入對環境的關注與考慮,而不代表在援助或發展資助方面的一種新形式的附加條件。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經濟發展應建立在生態可持續能力、社會公正和人民積極參與自身發展決策的基礎上;它所追求的目標是:既要使人類的各種需要得到滿足,個人得到充分發展;又要保護資源和生態環境,不對後代人的生存和發展構成威脅;它特別關注的是各種經濟活動的生態合理性,強調對資源、環境有利的經濟活動應給予鼓勵,反之則應予擯棄。
2,中國提出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時代背景:
1994年3用25日,李鵬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第十六次常務會議,討論通過了《中國21世紀議程》(即《中國21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白皮書》),確定了可持續發展戰略。
人口、環境與發展問題越來越引起全世界的關注,成為制約各國持續發展的全球性問題。中國政府於1991年6月發起並在北京召開了發展中國家環境發展部長級會議。聯合國也於1992年6月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了環境與發展首腦會議,通過了《里約環境與發展宣言》、《21世紀議程》等重要文件,李鵬代表中國政府出席會議並作出了履行《21世紀議程》等文件的承諾。
為了履行承諾,由國家計委、國家科委等國務院52個部門共同編制了《中國21世紀議程》。它從中國國情和基本戰略出發,提出促進經濟、社會、資源、環境及人口、教育相互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總體戰略和有關政策、措施方案。可持續發展戰略成為制定中國今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重要指導原則。在1995年9月28日黨的十四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和其後八屆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中,可持續發展戰略作為重要目標的內容,得到了具體體現。
㈤ 生物圈2號的時代背景
生物圈2號(Biosphere 2)是美來國建自於亞利桑那州圖森市以北沙漠中的一座微型人工生態循環系統,為了與生物圈1號(地球本身)區分而得此名,它由美國前橄欖球運動員約翰·艾倫發起,是愛德華·P·巴斯及其他人員主持建造的人造封閉生態系統。
與幾家財團聯手出資
㈥ 未來十年最有發展前景的行業是
1、專業講師
中國夢實現,社會物質財富極大豐富,未來文化一定會繁榮昌盛。而文化行業裡面,教育培訓是重點,人們在擁有豐富的物質財富的時候,普遍會缺一種產品,那就是精神產品。
靈魂的痛苦是最大的傷,中國人普遍沒有宗教信仰,為別人提供精神上的寄託,將成為一種行業。誰在某個領域具有專長,如心理咨詢師、健康管理師,或是能給予別人精神寄託的講師,都將成為高收入階層。
2、金融分析師(CFA)
中國目前最賺錢的公司都是商業銀行,人民幣的國際化會讓人民幣未來具有現在美元的地位,成為國際性的儲備貨幣。人民幣有一天也會像美元一樣在全世界推高資產價格,通過人民幣升值再回收流動性,向全世界收取鑄幣稅。
3、AI人工智慧行業
人類的發展就是不斷地解放我們的雙手雙腳的過程,無人駕駛汽車、無人駕駛軌道車、機器人保姆、工人、售貨員,機器人統計員、律師,未來機器人無處不在,會讓很多行業的工種消失。
有人曾經做過未來十年將消失的工種預測,如:電話銷售員、客服、倉庫工人、收銀員、電話接線員、快餐店員、快遞員、洗碗工、生產線質檢員等,所以你現在正從事這些行業,可能就要為自己另做打算了。
4、收藏業
俗話說,亂世黃金,盛世收藏。未來人民幣只會越來越多,各類文物、藝術品、書畫等的收藏,將成為一個非常可觀的資本增值的行業。做收藏就是做投資,相當於把別人的時間買來賣,通過一段時間的沉澱會帶來更多的收益。當然我們還會得到文化的洗禮和修養的提升,經歷更多的體驗。
5、環保產業
圍繞個人及家庭的環保治理和健康預防相關產品和行業市場廣闊,商業模式創新將會層出不窮,都將會有巨大的吸金能力。相關行業的研究和市場拓展將具有巨大的收入潛力。
㈦ 互聯網時代"汽車生態圈" 誰才是最後贏家
備受關注的"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近日完美閉幕。來自全世界五大洲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多名政府官員、國際機構負責人以及專家、企業家等各方嘉賓圍繞"互聯互通•共享共治 ——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主題進行深入交流。
今年以來,隨著"互聯網+"話題的不斷升級,在汽車界、IT界也掀起了一輪驅動車聯網創新的多種生態模式探索之路。從全球IT巨頭蘋果造車,到泡泡網宣布與長安汽車合作,探索汽車研發決策新模式,再至樂視、小米進軍汽車領域,一時間IT企業都在積極尋求基於"互聯網"與"汽車"跨領域的創新融合,與此同時,德國知名汽車企業德國BORGWARD(寶沃)汽車也先於業界開始了"汽車工業4.0與互聯網+"的創新發展之路。
從各方積極探索汽車互聯網創新發展,到大咖們齊聚共同商議汽車互聯網發展之路,可以預見,汽車企業將面臨著全新的革新和洗牌。未來,在互聯網時代的大背景中,在汽車領域誰又將成為最後贏家?藉助本次大會舉辦契機,讓我們詳解當下互聯網時代的汽車生態。
蘋果模式:做顛覆需要投入的是更大手筆
早在今年上半年,有媒體問,蘋果是否會進入汽車領域時,蘋果高管們曾回答,汽車已經成為一種終極移動設備。雖然蘋果沒有正面回應,但在今年蘋果陸續從福特、賓士等汽車製造商及電池製造商A123Systems等公司招募頂尖研發人員,無疑證實了蘋果造車的龐大計劃。
雖然此前,戴姆勒CEO蔡澈、通用汽車集團前董事長鮑勃•盧茨等對蘋果此舉表示了懷疑。不過,也有人認為,智能化的今天,IT巨頭要比注重於機械化製造的企業更了解"智能"。正如蘋果要開發iphone時,也有一些手機移動製造商冷嘲熱諷,而今天移動終端基本上被蘋果所主宰。而蘋果曾言,將致力於讓車主安裝CarPlay系統,由軟體驅動系統所有程序,同時汽車將與手機互聯,由此也讓人想到,將蘋果IOS系統植入汽車當中,將汽車也納入到移動設備體系之下也不無可能。但蘋果能否帶來新的顛覆,從目前局面來看,蘋果似乎比傳統汽車企業更了解"智能",但是汽車製造是一個技術復雜的工程,對於蘋果來說,絕非一日之功便能將如此紛繁復雜的汽車系統吃透,所以在進軍汽車領域中,蘋果還有很多路要走。
互聯網企業:由概念向行動邁進需要的不僅僅是時間
"蘋果要造車"發布不久,國內一些互聯網巨頭也紛紛曝出投身智能汽車領域的消息,互聯網造車再次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從互聯網領域向需要繁冗復雜的汽車製造業進軍,讓人們看到的是互聯網企業的"豪氣"和"勇氣"。但汽車製造業與互聯網不同在於,它需要巨大的研發投入,研發周期長。互聯網汽車不是簡單地把手機功能集成到汽車上,更不是搞電子商務。互聯網汽車的前提是智能安全和完全電動化,目標是完全自動駕駛和高度人工智慧。因此,在互聯網企業進軍汽車領域後,更重要在於運用智能互聯思維與傳統汽車成熟的製造工藝完美結合。因此要在汽車行業取得成功,只有互聯網思維還遠遠不夠,互聯網企業能否成功關鍵在於互聯網巨頭們如何將汽車製造這一關吃透。
寶沃:傳統汽車"互聯網化"簡單更易行
創建於1919年的德國BORGWARD(寶沃)汽車曾以革命性的技術、全面的產品譜系、超過當時德國60%的出口份額成為德國第三大汽車生產製造商。在德國BORGWARD(寶沃)汽車集團的榮光歲月中,它給德國人的印象始終是將創新精神融入其血脈的汽車企業。在今年的法蘭克福車展中,德國BORGWARD(寶沃)汽車發布了其創新產品BX7,此款產品基於BSP平台打造,裝載B-Link行車互聯體驗,盲區監測系統、搭載ELSD電子限滑差速器等,同時還向公眾宣布"資源鏈合、互聯共享"的創新商業模式,這種模式是以智能製造為主導,以互聯網為依託,藉助大數據將汽車工業4.0與互聯網+進行無縫融合,完成從供應鏈透明化、智能物流、柔性化生產、大規模個性化定製、互聯網營銷、車聯網服務的全產業鏈的智能化。
如果說IT領域造車更多得益於智能互聯思維,那麼德國BORGWARD(寶沃)汽車則更多地是在智能互聯思維下,依託傳統汽車平台,運用精湛的德國製造工藝而研發,擁有創新的生產技術及商業模式。總體來看,德國BORGWARD(寶沃)汽車的創新商業模式主要分兩部分:一是『智能工廠』,通過CPS(Commodity Promotion Solution)系統的建設,重點打造智能化生產體系,以及物聯網化的生產設施;二是『柔性製造』,主要體現在建立敏捷製造體系,為實時響應市場變化及客戶個性化需求提供最大可能性。
德國寶沃汽車"互聯網+",從消費者層面來看,主要是以互聯網為依託,整合移動社交、智慧車聯、智能服務、會員生態,全面滿足用戶多樣化汽車生活需求;從產業鏈層面來看,則更是實現社交化品牌傳播、O2O渠道建設、數字化產品體驗、零距離服務、以及互聯網金融、保險等全互聯網化服務的多元化信息平台。"
德國BORGWARD(寶沃)汽車雖然是以"互聯網"為思考原點,但在實施中,卻是憑借著傳統汽車技術、汽車工藝、汽車品質的資源積淀,尋求向互聯網平台的綜合跨越。從造車實力上來看,德國BORGWARD(寶沃)汽車要遠遠超越於互聯網企業。德國BORGWARD(寶沃)汽車開啟的模式更多的是基於互聯網資源化的整合,是對互聯網平台的綜合運用,而這種運用則更有助於精準掌握用戶需求,同時更便於為用戶提供更加契合需求的解決方案。通過德國BORGWARD(寶沃)汽車的發展路徑來看,德國BORGWARD(寶沃)汽車無疑是運用互聯網的思維模式對傳統汽車的全新升級。這種全新的互聯網思維模式將有助於推動傳統汽車企業實現新的商業革新。
互聯網時代,讓許多不可能的事情變為可能。但對於汽車而言,無論是IT企業介入汽車領域,還是汽車企業向"互聯網"領域延伸,雙方的實質都是基於互聯網理念和汽車生產經驗進行的全新融合。畢竟汽車領域已經發展了一百年,而一個汽車企業的建立和持續是經過數十年的積淀,絕非朝夕之間便能進行新的替代。對於蘋果而言,創新性的思潮是驅動其革新的動力,未來創新之車我們可以用時間去等待去驗證;對於互聯網汽車,我們仍堅持,吃透汽車、了解汽車、了解用戶的需求;對於寶沃,將成熟的汽車製造實力與現有的多元化互聯網平台融合,這種結合無疑是將最優質的資源進行充分的利用,這既可以驅動汽車企業在互聯網思潮中進行不斷自我革新,同時還可以迎合用戶需求,提供更加滿意和便捷的多元出行體驗。
㈧ 搜索引擎發展史的第五代:生活生態圈搜索時代
第五代搜索引擎應該是基於物聯網的搜索,物聯網搜索擁有更廣闊的搜索空間,現在內能預容測到物聯網一個最典型的應用就是:找東西!比如遠程看管小孩、老人,或搜索走失小孩,包括精確到厘米的GPS定位,比如你去一個陌生的地方,找廁所,找窗口,甚至找警察。同時,不僅僅是你找東西,甚至還有可能東西找你,比如泊車後超過某個時間點,讓車主動呼叫你,飯煮好了,電飯堡呼叫你,提前打開的空調使用室溫保持到預定溫度後,空調呼叫你等等。
㈨ 中小企業怎麼進入互聯網+新時代
其實你只要做了互聯網把自己的產品加一點互聯網元素你就算是互聯網加了
㈩ 跪求初一至初二生物和地理的總復習提綱!!!!拼生地會考!!!!
初一上冊地理復習提綱
1、地圖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
2、在地圖上確定方向:有指向標的地圖,指向標箭頭指向北方;沒有指向標的地圖,通常採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確定方向。
3、比例尺就是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之比,一般來說,所畫范圍大,內容簡單,選用比例尺小,反之,所畫范圍小,內容詳細,選用比例尺大。比例尺是個分數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4、地球是一個兩極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0°緯線又叫赤道,赤道就是0°緯線,赤道周長約為4萬千米,是地球上最長的緯線。緯度向北向南各有90°,分別用N和S表示。0°經線又叫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各有180°,分別用E和W表示。地球的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
5、以赤道為界把地球分為南、北半球;以20°W和160°E為界把地球分為東、西半球。
6、緯度范圍:0° 30°NS為低緯度;30° 60°NS為中緯度;60° 90°NS為高緯度。
7、比較經線和緯線的特點:
名稱 形 狀 長 度 指示方向
經線 半圓(弧形) 相等 南北方向
緯線 都是圓(極點除外) 有長有短 東西方向
8、地球表面,陸地面積佔29%,海洋面積佔71%,所以有形象地稱地球為「三分的陸地,七分的海洋」。
9、七大洲的名稱按面積依次為: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注意看P23圖2-19和圖2-20)
亞洲和歐洲連成一塊合稱亞歐大陸,中國位於亞洲上。
南極洲是世界上跨經度最多的大洲;亞洲是面積最大的大洲。
10、四大洋分別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經度最多的大洋。
11、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是: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和土耳其海峽(溝通黑海和地中海)。
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溝通地中海和紅海)。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巴拿馬運河(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12、地表各種高低起伏的形態,總稱為地形。通常分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種基本類型。
13、地形圖上用海拔來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綠色表示平原、藍色表示海洋、黃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14、五種基本地形的特點:
平原:海拔較低,地面平坦;
高原:海拔較高,地面坦盪,邊緣陡峻;
山地:海拔較高,峰巒起伏,坡度陡峻;
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度和緩;
盆地:周圍高,中間低。
15、地球表面形態處於永不停息的運動與變化之中。地球表面千姿百態的地形是地球內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結果。
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塊組成即亞歐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
16、一般來說,板塊內部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處有張裂拉伸、有碰撞擠壓、地殼比較活躍,最容易發生火山和地震。
17、世界上的地震和火山主要集中分布在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山火山地震帶上。
18、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總數已超過60億。人口的自然增長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決定的(人口的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19、一般來說,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較慢;經濟發展水平低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較快。
20、世界人口最稠密地區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東部。原因是這些地區處在中低緯度地區、氣候溫和多雨的平原和盆地,或是臨海地帶。
21、人口增長過快、過慢都會帶來嚴重的問題:
人口增長過快帶來了就業、居住、教育、醫療等難以解決等問題;
人口增長過慢造成了勞動力短缺、人口老齡化等問題。
22、人口的增長應與資源、環境相協調,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
23、城市問題主要表現在:交通擁擠、住房緊張、工業污染、雜訊干擾、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等。
24、世界三大人種分別是:黃色人種、白色人種、黑色人種。
黃色人種分布在:亞洲東部、南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也屬黃色人種。
白色人種分布在:歐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亞洲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
黑色人種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三大人種的具體分布到P46圖3-8識記)
25、目前被聯合國確定為工作語言的是: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其中使用范圍最廣的是英語;使用人數最多的是漢語。
26、世界的三大宗教:
基督教:產生於公元1世紀,經典為《聖經》,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傳最廣的宗教,主要分布在歐洲、美洲和大洋洲。
伊斯蘭教:產生於公元7世紀,經典為《古蘭經》,主要分布在亞洲西部和東南部、非洲北部。
佛教:產生於公元前6世紀,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
27、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鄉村。
28、天氣和氣候概念和區別:
概念 特點
天氣 某個地方短時間內發生的陰、晴、冷熱等變化 多變、不穩定
氣候 某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 相對穩定
29、氣候的兩個要素:氣溫和降水。
30、在北半球,最熱月出現在7月,最冷月出現在1月。
一天當中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後2點(14時),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
31、世界氣溫分布的規律:由低緯度(赤道)地區向高緯度(兩極)地區逐漸降低。
32、降水形成的條件:空氣中含有足夠的水汽;空氣溫度下降到能夠凝結出來的程度。
降水的主要類型有:對流雨、地形雨、鋒面雨。
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
33、世界降水的分布規律:
赤道附近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
中緯度地區大陸的西岸降水多於東岸和內陸地區;
南北回歸線穿過的大陸西部或內陸地區降水少。
34、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有:地球的形狀、地球的運動、海陸分布、地形地勢、人類活動、緯度位置、洋流因素
七年級上冊地理中的關鍵詞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2.地球儀、地軸、北極、南極、經線、緯線,經線和緯線的特點
3.經度、緯度、經度和緯度的劃分、赤道、本初子午線、北回歸線、南回歸線、北極圈、南極圈、東經、西經、北緯、南緯,字母代號
4.五條分界線:南北半球、東西半球、東經和西經、北緯和南緯、低中高緯,經緯網
5.地球自轉:旋轉中心、方向、周期、產生的結果,晝半球、夜半球、晝夜更替
6.地球公轉:旋轉中心、方向、周期、產生的結果,地球公轉的特點,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晝夜長短變化,極晝、極夜,季節變化
7.五帶:北寒帶、北溫帶、熱帶、南溫帶、南寒帶,極晝、極夜,四季分明
8.地圖的三要素、方向(一般地圖、經緯網地圖、指向標地圖)、比例尺(線段式、數字式、文字式)、圖例和注記
9.地圖(政區圖、交通圖、地形圖、旅遊圖、電子地圖、人口圖和氣候圖等)、絕對高度(海拔)、相對高度、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形圖(等高線地形圖、分層設色地形圖、地形剖面圖)、等高線地形圖(山峰、窪地、斷崖、鞍部、山谷、山脊、陡坡、緩坡
10.海陸分布(71%、29%)、北半球、南半球、陸半球、水半球;東半球、西半球;幾個概念(洋、海、海峽、陸地、大陸、島嶼、大洲);七大洲(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分界線(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
初一生物期中復習提綱
第一單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認識生物
地球表層生物和生物生存的環境構成了生物圈
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斷地從外界獲得營養物質,維持生存。
生物能進行呼吸:絕大多數的生物需要呼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
生物能排除身體內產生的廢物
生物能會外界的刺激做出反應:生物能夠對來自環境中的各種刺激做出一定的反應
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除病毒外,生物是由細胞構成的。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地殼內部是不可能有生物存在的
地球上是和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實只有它的表面一薄層
生物圈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大氣圈的空氣有多種氣體組成
水圈包括地球上的全部海洋和江海湖泊
岩石圈是地球表層的固體部分
生物的生存需要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還有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生存空間
影響生物生活的環境因素可以分為兩個大類:非生物因素和0生物因素
當環境中的一個或幾個因素發生急劇變化時,就會影響到生物的生活,甚至導致生物的死亡
生物因素是指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在自然環境中,各匯總因素影響著生物,生物在生存發展中不斷適應環境,同時影響和改變著環境。
生物都具有與周圍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和生活方式
在一定的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的整體叫做生態系統
在一個生態系統中,往往有很多條食物鏈,他們彼此交錯連接,形成了食物網
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就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有毒物質能夠眼食物鏈積累。
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調節能力
書p27
生物圈中的生態系統由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
? 森林生態系統分布在較濕潤的地區,動物種類繁多
? 草原生態系統分布在乾旱的地區,動植物種類相對來說較少
? 海洋生態系統有海洋和海洋生物組成,動植物種類繁多
? 淡水系統有河流、湖泊或池塘等淡水水域和淡水生物組成
? 濕地生態系統是在多水和過濕的條件下形成的,動植物種類繁多
? 農田生態系統是人工的生態系統,動植物相對來說較少
? 城市生態系統中人類其重要的支配作用,植物的種類相對來說較少
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園
第二單元 生物和細胞
第一章 觀察細胞的結構
從目鏡內看到的物象是倒像。目鏡與物鏡的放大倍數的乘積就是顯微鏡放大倍數
切片——從生物體上切取的薄片製成
塗片——從液體的生物材料經塗抹製成
裝片——用生物體上撕下或挑取得少量材料製成
最外層是一層透明的薄壁,叫細胞壁。起保護和支撐細胞的作用
緊貼細胞壁內側的一層膜,非常薄,叫細胞膜,保護裡面的物體,控制物體進出
植物細胞內有一個近似球狀的細胞核
細胞膜以內,細胞核以外的結構,叫做細胞質。
細胞質理由液泡。在植物體綠色的部分,細胞之內還有葉綠體
植物細胞的各種結構分別具有各自的功能,它們協調配合,共同完成細胞的生命活力
人的細胞和動物的細胞的基本形狀和結構一樣
人體和動物的各種細胞雖然形態不同,基本結構且是一樣的,都有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
第二章 細胞的生活
水和糖類都是細胞中的重要物質、
細胞中的物質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分子比較小的,一般不含碳,如鹽、無機鹽、氧等,這類物質叫無機物;一類是分子較大的,一般含有碳,如糖類、脂類、蛋白質和核酸,這類物質是有機物。
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
葉綠素和線粒體都是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
遺傳信息在細胞核內
遺傳信息的載體是一種叫做DNA的有機物 呈螺旋狀
DNA的分子很長,它可以分為很多片段,每一個片斷具有特定的遺傳信息,這些片段就叫做基因
染色體是由DNA和蛋白質兩種物質組成的
染色體的數量的的恆定對生物的正常的生活和傳種接代都是非常重要的
細胞核中有染色體,染色體中有DNA,DNA上有遺傳信息
細胞分裂時,細胞質分為兩份,每份中含有一個細胞核。兩個細胞的染色體形態和數目相同,新細胞和原細胞酸寒的遺傳物質也一樣
第三章 細胞怎樣構成生物體
動物和人體的生長發育都是從一個細胞開始的,這個細胞就使受精卵
在發育過程中,這些細胞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它們在形態上、結構上逐漸發生了變化,這個過程叫做細胞的分化
細胞分化產生了不同的細胞群,每個細胞群都是由形態相似、結構、功能相同的細胞聯合在一起,這樣的細胞群叫做組織
人體的四種基本組織是上皮組織、肌肉組織、神經組織、結締組織。
上皮組織由上皮細胞構成,具有保護、分泌等功能
肌肉組織主要由肌細胞構成,具有收縮、舒張功能
神經組織主要有神經細胞構成,能夠產生和傳導興奮
結締組織的種類很多,骨組織、血液都屬於結締組織。結締組織有支持、連接、保護、營養等功能。
不同的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結合在一起構成器官
能夠共同完成幾種或一種的生理功能的多個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結合在一起構成系統
人體內有八大系統,它們是運動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畢鳥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
綠色植物是由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大器官組成的。
在成熟的主物體內,總保留著一部分不分化的細胞,它們始終保持分類能力,這種的細胞群構成的組織,叫分生組織
植物的主要組織有保護組織、營養組織、輸導組織、營養組織、分生組織
生物圈中還有一些生物,它們的身體只有一個細胞,稱為單細胞生物
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病毒不能獨立生活,根據它們的寄生的細胞不同,可以分為三大類:專門寄生在人和動物細胞內的動物病毒;專門寄生在植物細胞里的植物病毒;專門寄生在細菌細胞體內的細菌病毒,也叫噬菌體
細胞的結構很簡單,有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沒有細胞結構。
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細胞體內
靠自己的遺傳物質中的遺傳信息,利用細胞內的物質,製造出新的病毒,這就是它的繁殖/
第三單元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綠色植物
生物圈中的已知的綠色植物,可以分為4大類:藻類、苔蘚、蕨類和種子植物
藻類植物沒有根、莖、葉等器官的分化
苔蘚類植物的莖和葉中沒有輸導組織,,植株一般都很矮小
蕨類植物的根莖葉中都有輸導組織。
藻類、苔蘚、蕨類植物都是不結種子的
由種子發育成的,這種植物統稱為種子植物
種子的表面有一層種皮,裡面是胚。胚實際上就是幼小的生命體,包括胚芽、胚軸、胚根和子葉;有的還有胚乳。種皮是幼小的胚得到保護。子葉或胚乳里含有豐富的營養組織
種子植物之所以更適應陸地環境,成為陸生植物中占絕對優勢的類群,能產生種子的一個重要原因
圖p85
松的種子是裸露的,外面沒有保護它的果皮,這樣的植物稱為裸子植物
種子被包在果實之中,這樣的植物成為被子植物
果實有果皮和種子組成
果實可以保護種子免受昆蟲的叮咬,以及外界環境中其它不利因素的危害
被子植物裸子植物更適應陸地生活,在生物圈中分布更廣泛,種類更多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經歷生長、發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的過程
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氣都是種子萌發所需要的條件
當一粒種子萌發時,首先要吸收水分。子葉或胚乳中的營養物質轉運給胚根、胚芽、胚軸。隨後,胚根發育,突破種皮,形成根。胚軸伸長,胚芽發育成莖和葉
根生長最快的部位是伸長區
枝條是芽發育成的。芽中有分生組織。芽在發育時,分生組織的細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條,它是由幼嫩的莖、葉、芽組成的
植株的生長需要的影響物質——水、無機鹽和有機物
根向下生長,從土壤中吸收水的無機鹽;莖向上生長,並向上長出綠葉,通過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
肥料的作用主要是給植物的生長提供無機鹽
植物的生長需要多種無機鹽,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含磷和含鉀的無機鹽。
被子植物生長到一定時期就會開花,花是由花芽發育成的
一朵花是由花托、萼片、花瓣、雌蕊和雄蕊等組成的。雄蕊裡面有花粉,雌蕊下部的子房裡有胚珠。
圖p102
花葯成熟後會自讓裂開,散放出花粉。花粉從花葯落到雌蕊柱頭上的過程,叫做傳粉
花粉落到柱頭上以後,在柱頭上黏液的刺激下開始萌發,長出花粉管。花粉管穿過花柱,進入子房,一直到達胚珠。花粉管中的精子隨著花粉管的伸長而向下移動,最終進入胚珠內部。胚珠裡面有胚細胞,它與來自花粉管的精子結合,形成受精卵。
圖p102
子房發育成果實。子房壁發育成果實,子房裡面的胚珠發育成種子,胚珠裡面的受精卵發育成胚
初一歷史復習提綱
第一課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文化代表 距今時間 體質形態 工具製造 火的使用 觀念 社會組織 生產活動
元謀人 約170萬年 打制石器 會使用火 採集、狩獵
北京人 約70-20萬年 保留猿特徵 打制石器 會使用火保存火 原始群居 採集、狩獵
山頂洞人 一萬八千年 和現代人基本一樣 打制石器 磨光、鑽孔 人工取火 審美 氏族 採集、狩獵、捕魚
1、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的人類是元謀人 2、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是製造工具
3、我國歷史最早可以上溯到170萬年前
第二課 原始的農耕生活
原始居民 地域 距今時間 生產工具 房子 畜牧 手工業
河姆渡居民 長江流域 約七千年 磨製石器 耒耜 干欄式 家畜 紡織 陶器
半坡居民 黃河流域 約五六千年 磨製石器骨箭頭 半地穴式 豬狗 紡織 彩陶
1、我國較早種植粟的是半坡居民 2、我國較早種植水稻的是河姆渡居民
3、我國早期文字的雛形源於半坡彩陶 3、河姆渡原始居民用耒耜耕地,種植水稻;
半坡原始居民用石刀收割莊稼,主要糧食作物是粟。
第三課 華夏之祖
炎黃部落聯盟—→華夏族—→漢族——→中華民族
黃帝——→人文初祖
1、我國原始社會結束在禹時期 2、我國奴隸社會開始於公元前21世紀
3、部落聯盟民主推選首領的制度叫「禪讓」制。首先實施該制度的是堯推選舜為繼承人,結束該制度的是禹。夏朝的建立,標志著奴隸制度開始了。
第四課 夏、商、西周的興亡
夏的都城在陽城,統治中心地區,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帶。
夏朝的國家機構,是奴隸主階級壓迫平民和奴隸的工具
朝代 暴君 亡國之君
夏朝 夏桀 夏桀
商朝 紂 紂
西周 周厲王 周幽王
西周為什麼要實行分封制?分封制的內容是什麼?起了什麼作用(見《課課練》126頁 )
商朝曾幾次遷都,直到商王盤庚遷都到殷,統治才穩定下來。後來又稱商朝為殷朝。
約公元前1600年,湯戰勝桀,夏滅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戰。商滅,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又稱鎬京,歷史上叫西周。
第五課 燦爛的青銅文明
1、夏、商、西周是以農業為主的社會。那時候,農業上以知道選種、施肥和治蟲害。
2、、於商周同期,我國西南地區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種獨特的青銅文化,這就是舉世聞名的「三星堆」文化。
3、、我國古代稻、黍、粟、麥、豆被稱為五穀。
時期 青銅器鑄造情況
原始社會晚期 出現青銅器
夏 朝 青銅器種類逐漸增多
商 朝 青銅器生產規模大,品種多,工藝精美
西 周 青銅器種類更豐富,大量用於祭祀
第六課 春秋戰國的紛爭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史稱「東周」。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
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積極改革內政,發展生產;同時改革軍制,組建強大的軍隊,以「尊王攘夷」。
公元前7世紀中期,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
公元前7世紀後期,晉楚雙方在城濮大戰,晉軍勝。晉文公成為中原霸主。後來,楚莊王做了中原霸主。
戰國七雄按東南西北到中間的順序排列為齊、楚、秦、燕、趙、魏、韓.
發生於公元前260年,秦、趙之間決定性戰役是長平之戰。
第七課 大變革的時代
鐵農具:春秋出現,戰國推廣
牛耕:最遲春秋末年使用,戰國推廣。
1、戰國是我國封建制度的確立時期。 2、我國農業發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牛耕。
3、戰國時期,李冰為秦國修築的都江堰是舉世聞明的防洪灌溉工程。
都江堰修建後,獲得「天府之國」美稱的是成都平原。
戰國時期,秦國經過商鞅變法,發展成為戰國後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戰國時期各國為什麼會開展變法運動?(見《課課練》127頁)。
商鞅變法的內容和歷史作用是什麼?內容是:①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②獎勵耕戰,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③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了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增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第八課 中華文化的勃興(1)
1、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
2、商朝人刻在龜骨或獸骨上的文字,稱為「甲骨文」。
3、商周青銅器上鑄刻的文字,叫 「金文」,也稱「銘文」。西周晚期,有人將文字整理成「大篆」。
4、今天的農歷又稱「夏歷」,據說來源於夏朝。
5、扁鵲是春秋戰國之際的名醫。他能用針刺、按摩、湯葯治療疾病。他總結出來的望、聞、問、切四種診斷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醫沿用。
6、屈原代表作《離騷》,離:遭遇 騷:憂愁
7、春秋戰國盛行「鍾鼓之樂」,其中以整套編鍾最為珍貴。
8、《詩經》記載公元前776年9月6日發生日食,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有確切日期的日食現象。
第九課 中華文化的勃興(2)
姓名 時期 著作 主要思想 備注
孔子 春秋晚期 《論語》 提出「仁」的學說,主張「愛人」,「為政以德」 《論語》由孔子弟子整理編寫
老子 春秋晚期 《道德經》 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能夠相互轉化。 由戰國時期道家學派整理而成
墨子 春秋戰國時期 「兼愛」「非攻」,反對以大欺小、以強凌弱,支持正義戰爭
孟子 戰國 「春秋無義戰」,反對一切戰爭。「仁政」治國,輕徭薄賦,保護環境
韓非 戰國末期 主張改革,反對空談仁義,提倡法制
孫武 春秋晚期 《孫子兵法》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第十課 「秦王掃六合」
1、從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陸續滅掉六國,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定都咸陽。
2、規定我國的最高統治者稱皇帝始於秦朝。
3、秦朝興建的溝通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工程是靈渠。
1、創了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
4、秦始皇為了 2、統一貨幣、度量衡、文字
鞏固統治 3、焚書坑儒
4、北築長城,抵禦匈奴
5、南鑿靈渠,開發南疆
5、秦統一後在地方上推行郡縣制度。
6、秦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
7、秦朝疆域廣大,東至東海,西到隴西,北到長城一帶,南達南海。
8、秦統一六國的年代是公元前221年。
第十一課 「伐無道,誅暴秦」
秦的 1、徭役繁重 1、陳勝、吳廣起義,公元前209,大澤鄉
暴政 2、賦稅嚴重 引發農民起義 在陳建設政權,陳勝為王。
3、刑法殘酷 起義失敗
4、秦二世更加殘暴 2、項羽取得巨鹿之戰(前207)勝利
3、劉邦進逼咸陽,秦朝滅亡
秦末農民起義爆發的時間是公元前209年。
秦滅時,正式接受秦朝統治者投降的農民軍領袖是劉邦。
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歷史上稱為西漢。劉邦就是漢高祖。
第十二課 大統一的漢朝
文景時期,重視「以德化民」,國家富裕,歷史上稱這一時期統治為「文景之治」。
被皇帝譽為「強項令」的東漢敢於執法的廉吏是董宣。
我國封建社會歷史上的第一個盛世出現在西漢。
西漢的首都在長安,東漢的首都在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