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學建築
1. 簡述建築生態學的定義,研究對象及內容,發展動因
從生態學的學科定義來、生態學自的發展現狀、城市生態學的發展歷史與現狀、城市生態學未來發展趨勢的出發
,認為將城市生態學定義為「研究城市及其群體的發生、發展與自然、資源、環境之間相互作用的過程和規律的科學」
,既能涵蓋城市生態學已有的內容
,也能指導城市生態學未來的發展。城市生態學的研究中
,城市與自然、資源、環境相互作用的具體機制應全面深入地展開
,城市生態系統的研究應更為精確
,城市生態學應參與可持續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保護、全球變化的研究。結合城市生態學的發展經驗和目前面對的挑戰
,案例研究與理論研究相結合、現場觀測資料與統計資料相結合、對比研究與定位研究相結合、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相結合、並充分利用現代新技術和數理模型分析方法應該是城市生態學研究的主要方法。
2. 例舉一傳統綠色民居建築對其地域特點及生態學方向進行具體分析
傳統綠色民來居建築的特自點主要是採用了自然採光和自然通風,節能而且舒適;同時很多老建築都是用木料或者磚土來建的,都是本地材料,沒有粘合劑,密封劑,甲醛,VOC等化學物質,污染小,環保,希望對你有啟發。
可昆
2012年12月3
3. 建築學專業的生態建築
所謂生態建築學(Acologies)或稱建築生態學(Arcology),是建立在研究自然界生物與其環境共生關系的生態學(Ecology)理論基礎上的建築規劃設計理論與方法;或者換過來說,是探索地球上生命活動功能均衡發展的生態學延伸於建築學領域的一個分支,反映出現代建築思潮的價值取向。
根據現代科技的成就,生態建築學在依據自然生態系統創造人工生態系統過程中,應實現能量和物質流的平衡,即生態平衡原則。所謂能量流,即能量流動,應包括太陽輻射的平衡,溫度的平衡及風能、水能的集聚與轉化等;而物質流,即物質循環,應包括一切自然資源,如土地資源、水資源、森林資源等。
風水學理論認為,自然有其普遍規律即「天道」,它的存在與運作,乃「作為天之祖,為孕育之尊,順之則亨,逆之則否」(《黃帝宅經》),而「山川自然之情,造化之妙,非人力所能為」(《葬經翼》);質言之,即「天不可得而為之」。「蓋古有尋龍之伎術,而無造龍之匠工。功高大禹,導洪水必因山川」(《管氏地理指蒙》)。
人是自然的有機組成部分,人倫道德或行為准則即「人道」,亦應與「天道」一致:既不能違背天道行事,更不能仗持人力同自然對抗,卻可以而且必須認識,把握和順應天道並以之為楷模而功加運作,達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滿足人生需要。有謂:「人與天地並立為三,非天地無以見生成,天地非人無以贊化育」;「尋龍擇術,天道必賴於人成」(《管氏地理指蒙》);蓋「陰陽變化,自然之道也,循而窮亡,雖山川詭異,莫能逃焉」(《葬經翼》);「故而不曰人而曰天,務全其自然之勢,期無違於環護之妙耳」(《管氏地理指蒙》)。
人類生存基本行為之一的居住環境經營,被稱為「宅」,其系人與自然的中介。「宅,擇也,擇吉處而營之也」(《黃帝宅經》;「宅是外物,方圓由人,有可為之理,猶西施之潔不可為,而西施之服可為也」(《答釋難宅無吉凶攝生論》);「夫宅者,乃是陰陽之樞紐,人倫之軌模,非博物明賢者未能悟斯道也」;「宅者,人之本。人以宅為家,居若安,則家代昌吉」;「人因宅而立,宅因人得存,人宅相扶,道天地,故不可獨信命也」(《釋命》)。
風水學也按照中國古代陰陽五行、八卦九宮一類的宇宙圖式來規劃經營宅居環境,表徵天人合一或天人感應的信仰,形成了中國古代建築的顯著性格和基本精神。「皇宮、廟宇等重大建築當然不在話下,無論城市裡集中的或是散布於田園中的房舍,都常常顯現出一種對宇宙圖案的感覺,以及作為方位、節氣、風向和星宿的象徵主義。 綜上所述,當代生態建築學是從整體有機聯繫上以生態規律來揭示並協調人、建築與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相互關系。其實施手段,更以當代科學技術的物質條件為重,來實現人在自然生態系統下構建人工生態系統,以其間的具體的、物質的交流,爭取達到最優關系。
中國古代風水學,盡管受到當時落後的科學和物質技術手段的限制,仍然追求順應自然,並有節制地改造和利用自然,追求人與自然協調與合作的意境,早於西方現代文明幾千年登上了天人合一的審美理想的高峰。中國風水學可稱其為中國古代的生態建築理論。
4. 列舉一公共生態建築從生態學上對其進行具體分析
最好的例子莫過於 湖北宜昌的 三峽大壩工程。
主要從消長帶對物種的影響、水體對氣候的影響等分析就好。
5. 風水學與生態建築學有什麼區別和聯系
簡單說下來風水學與生態建築學,生源態建築學在現代科學的意義上,關注人與建築自然的關系,同中國風水學的「天人合一」宇宙觀,有著根本的一致。 所謂生態建築學(acologies)或稱建築生態學(arcology),是建立在研究自然界生物與其環境共生關系的生態學(ecology)理論基礎上的建築規劃設計理論與方法;遠景設計研究院致力於生態建築設計的研究,涵蓋生態園區、城市街區、市政等各類型景觀方向,在生態建築設計方面優勢明顯。經過長期經驗的總結以及對建築設計發展趨勢的研究,不斷豐富和優化設計思路,逐步形成建築主題化、動感化、本土化、游樂化、生態化、情境化的設計理念。
6. 綠色建築,生態建築,節能建築,可持續建築的區別是什麼啊
綠色建築是指在建築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 ,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築。(摘自《綠色建築評價標准》GB 50378)
生態建築 英文名稱:ecological building 定義:基於生態學原理規劃、建設和管理的群體和單體建築及其周邊的環境體系。其設計、建造、維護與管理必須以強化內外生態服務功能為宗旨,達到經濟、自然和人文三大生態目標,實現生態健康的凈化、綠化、美化、活化、文化五化需求。
節能建築 英文名稱:energy-saving building 定義:設計和建造採用節能型結構、材料、器具和產品的建築物;在此類建築物中部分或全部利用可再生能源。
可持續建築的理念就是追求降低環境負荷,與環境相接合,且有利於居住者健康。其目的在於減少能耗、節約有水、減少污染、保護環境、保護生態、保護健康、提高生產力、有利於子孫後代。 實現可持續建築,必須反映出不同區域的狀態和重點,以及需要根據不同區域的特點建立不同的模型去執行。
7. 什麼是生態建築
在人類全部能源消耗中,建築耗能占據了80%,而且現代建築的發展中忽視能源消耗,比如裝有玻璃幕牆表面的摩天大樓就是最典型的耗能建築。夏季太陽輻射透過玻璃造成的室溫升高完全要靠空調來降溫,而冬季又透過玻璃向外界釋放大量熱量。生態建築的出現正是國際建築界對這些問題作出的積極反應。
所謂「生態建築」,其實就是將建築看成一個生態系統,通過設計建築內外空間中的各種要素,使物質、能源在建築生態系統內部有秩序地循環轉換,獲得一種高效、低耗、無廢、無污、生態平衡的建築環境。
許多國家,特別是一些發達國家對生態建築非常感興趣,逐漸回歸大自然,日本、荷蘭、英國、美國、瑞典等紛紛開展生態建築計劃。
早在20世紀80年代的時候,美國芝加哥就建成了一座雄偉壯觀的生態大樓。樓內沒有磚牆,也沒有板壁,而是在原來應設置牆壁的位置上移種植物,用植物牆把每個房間隔開,人們稱之為「綠色牆」、「植物建築」。人們生活在這種植物建築里,每天都樹木蔥郁、綠草如茵,空氣清新,景色宜人,彷彿置身於美麗的大自然中。
生態建築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尤其是生態住宅更是如此。生態住宅力求自然、建築和人三者之間的和諧統一。它利用自然條件和人工手段來創造一個有利於人們健康的舒適生活環境,又要控制對自然資源的使用,實現向自然索取與回報之間的平衡。
生態住宅首先要滿足的是人的生活舒適性,例如適宜的溫度、濕度,充足的日照,良好的通風,以及無輻射、無污染的室內裝飾材料等。其次,生態住宅還要與自然景觀相融合,與大自然保持和諧的關系,盡可能減少對自然環境的負面影響,如減少有害氣體、二氧化碳、固體垃圾等污染物的排放,減少對環境的破壞。
8. 生態建築設計專業和生態學有關聯嗎
前者是將生態理念應用於建築設計中 後者是純理論的生態學
9. 生態學能考二級建築師嗎
恐怕 不能 你不是相關專業畢業的 我同學今年去資格審查的時候 說有學行政回管理 神馬的答專業(與建築專業不對口)都來報名 結果被打回去了 當然也建議你去碰碰運氣 也許能通過資格審查也說不定 但是今年不行了 各地的報名應該都截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