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東南生態保護發展區
A. 重慶五大功能區的區劃定位
重慶是中央直轄市,但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並存,城鄉區域差距大,仍處於欠發達階段,仍屬於欠發達地區。直轄以來,重慶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隨著經濟社會形勢變化,各區縣功能定位不明確、同質化發展、招商引資無序競爭等問題凸顯。同時,重慶作為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生態環境保護責任重大、任務艱巨。
為此,我們在過去「一圈兩翼」區域發展戰略基礎上,綜合考慮人口、資源、環境、經濟、社會、文化等因素,將全市進一步細劃分為都市功能核心區、都市功能拓展區、城市發展新區、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和渝東南生態保護發展區。前三個功能區域構成今後重慶的大都市區,是城市群、城市組團發展和產業布局聯動的概念;後兩個功能區域是重慶的大生態區,主要為了在發展中加強生態保護、在增強生態涵養中加快發展。市委正在研究制定加快生態市建設指導意見。
對不同功能區域,我們採取不同的考核方式,給予不同的財政、產業等方面政策支持,以增強區域發展分類指導的科學性、針對性和有效性,促進區縣特色發展、差異發展、科學發展,實現全市一體化、區域發展差異化和資源利用最優化和整體功能最大化,加快形成全市各區域優勢互補、協調發展格局。 武陵山綠色經濟發展高地、重要生態屏障、民俗文化生態旅遊帶和扶貧開發示範區。
B. 渝東南地區的渝東南地區概況
渝東南地區是我抄市公認的生襲態環境最好的區域之一,包括黔江區、石柱縣、秀山縣、酉陽縣、武隆縣、彭水縣等6區縣(自治縣),約1.98萬平方公里。擁有眾多國家地質公園、濕地公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其森林覆蓋率達到49.4%,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8.3個百分點。
C. 重慶五大功能區的劃分意義
重慶城鄉區域的差距大,如巫溪和渝中區,人均GDP差距在9倍以上,而直轄時是10倍,這一差距雖有所縮小,但仍有差距。功能分區,就是要有序的引導不適宜生產、生活的地方,有序的梯度轉移,通過產業的發展,就業發展,市場化的引導,到適宜居住的地方生產、生活。留下來的一些老百姓,則要通過加大轉移支付能力,實現公共服務的均等化,提升政府的財力統籌全市,讓相對薄弱的環節提高起來。重慶將「一圈兩翼」的「一圈」范圍細化為都市功能核心區、都市功能拓展區、城市發展新區,是為了拓展空間格局,在更大的空間格局和區域范圍內優化資源配置。首先看都市功能核心區,核心就是要大力發展現代高端服務業,包括金融保險、現代商貿、中介咨詢業務等,大幅降低工業產值,增加服務業產值,因此各種金融業、商貿流通業、中介服務業等都將有大的發展。都市功能拓展區集中了重慶一批國家級開發開放平台,如兩江新區、兩路寸灘保稅港區和西永綜保區、國家級經開區和高新區等,這里將是未來重慶新增城市人口的重要集聚區,也是先進製造業集聚區。以兩江新區重點發展的機器人產業為例,預計到2015年,就將集聚30家以上企業,形成4萬台工業機器人整機及關鍵零部件的能力,這樣的產業規模蘊藏著無限商機。相比較而言,都市功能拓展區在產業布局上應更充分利用區域內高校眾多,智力支持強大的優勢,利用便利的交通運輸,著重發展有高科技含量的先進製造業和都市工業,如IT電子,以及物流、教育等產業。而城市發展新區則作為都市功能核心區和拓展區的有效輻射地帶,既要做好與主城的聯動,又要傳遞到周邊,應充分利用過去積累的產業基礎,著力布局發展重工業,包括重化工業、裝備製造業、機械加工業等,特別是處於渝蓉經濟區之間的榮昌、永川、潼南、銅梁等區縣,要構建成為渝蓉經濟區的城市集群。
特別是重慶將以往的「兩翼」地區提法充實為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渝東南生態保護發展區,這可以讓渝東北、渝東南兩個地區更加明確自身定位,走出一條更適合自身發展的道路。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五大功能區就是重慶未來的五朵金花,這五朵金花根植於廣袤深厚的時代土壤,根植於重慶大城市帶動大農村的客觀現實,根植於3200萬辛勤勞作的巴渝兒女的火熱心房,團結拼搏,艱苦奮斗,一定能開出五彩繽紛的花朵,讓重慶成為百花齊放的大觀園。
重慶明確五大功能區劃分 區域戰略邁入4.0時代
至此,重慶區域發展戰略邁入4.0時代。回顧重慶區域經濟發展,從直轄至今,重慶區域發展戰略經歷了「三大經濟區」1.0時代、「三大經濟區、四大板塊」2.0時代、「一圈兩翼」3.0時代、五個功能區域4.0時代四個不斷優化的時代。
D. 重慶有哪幾個區
重慶市來的行政區劃為23個市源轄區、11個縣、4個自治縣。
區劃詳情
都市區(核心區及拓展區):
渝中區
大渡口區
江北區
沙坪壩區
九龍坡區
南岸區
北碚區
渝北區
巴南區
城市發展新區:
涪陵區
綦江區
大足區
長壽區
江津區
合川區
永川區
南川區
璧山區
銅梁區
潼南區
榮昌區
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
萬州區
梁平縣
城口縣
豐都縣
墊江縣
忠縣
開縣
雲陽縣
奉節縣
巫山縣
巫溪縣
渝東南生態保護發展區:
黔江區
武隆縣
石柱土家族自治縣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
E. 試論推進五大功能區域建設還需進一步完善哪些政策
會議指出,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是全市「五位一體」現代化建設的綜合性載體和平台。市委四屆三次全會部署實施以來,全市上下認識統一、全力推進,呈現出各功能區域特色發展、差異發展、聯動發展的良好態勢,促進了全市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市委、市政府在工作部署和推進中,堅持條塊結合,既研究出台產業布局、財政扶持、土地、人口、環保等配套措施,又立足各功能區域功能定位和實際基礎,統籌資源配置,出台具體措施,扎扎實實推動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落到實處,努力實現全市一體化、區域發展差異化、資源利用最優化和整體功能最大化。
《實施意見》按照「面上保護、點上開發」的思路,針對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和渝東南生態保護發展區發展中的薄弱環節和短板領域,加大對兩個區域的政策支持力度,統籌整合公共資源,著力完善基礎設施,著力改善社會民生,著力加強生態建設,著力發展特色經濟,加快構建生態良好、特色突出、人口適度、基本公共服務滿足需求、城鄉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發展格局。《實施意見》涵蓋了基礎設施、基本公共服務、社會保障、人口、扶貧、生態建設、特色發展、商貿、金融、土地、財稅等方面。
會議指出,要堅持全市一盤棋,切實把扶持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和渝東南生態保護發展區發展作為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立足功能定位,集中力量、整合資源,挖掘潛力、拓展空間,加大支持扶持傾斜力度,在發展中加強生態保護、在生態涵養中加快發展。要科學制定扶持政策,切實推動政策落地。堅持問題導向,找准發展的薄弱環節和制約因素,有針對性地配置公共資源等,加強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教育發展水平,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引導人口合理流動,加大扶貧幫困力度,加大生態補償力度,增強金融融通支持,施行「不取多予」財政政策等。渝東北、渝東南各區縣要充分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立足自身功能定位,搶抓機遇、主動對接、改革創新,不等不靠不觀望,把政策用好用活用夠,在「面上保護、點上開發」上找出路、想辦法、添措施、建機制,努力實現科學發展、加快發展。
《實施方案》立足城市發展新區功能定位,按照規劃引導、適度超前,政府主導、多方參與,分級負責、量入為出的原則,提出一批城市發展新區需要統籌布局的鐵路、高速公路、國省道干線、港口碼頭及航道整治、電網、通信、成品油、天然氣、水利等重點領域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推動城市發展新區提速發展。
會議指出,城市發展新區是全市工業化城鎮化的主戰場,既要承接、服務於都市功能核心區和拓展區,又要接納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和渝東南生態保護發展區的人口轉移,在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中具有承接聯通、輻射帶動的重要作用。要抓緊完善重大基礎設施,提高城市發展新區承載能力和對內對外聯通能力,推動城市發展新區加快發展,促進五大功能區域聯動發展。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把握節奏、注重實效,深化項目前期研究,加強項目儲備,規劃建設一批必需的、急需的項目,突破制約城市發展新區的「瓶頸」,為城市發展新區乃至全市發展打牢基礎、增強後勁。要深化ppp等投資體制改革,用改革的思路和市場的辦法,做好規劃、引導、服務和監管工作,充分調動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創造性,最大限度地撬動社會資源,加快推進項目建設。要堅決防止一哄而上、盲目鋪攤子,堅決杜絕「面子項目」,堅決防止盲目舉債、過度舉債,確保資金安全高效使用、項目順利推進。
F. 重慶分多少個區
重慶轄26個區、8個縣、4個自治縣;204個街道、611個鎮、193個鄉、14個民族鄉,政府回駐渝中區人民答路232號。
都市功能區: 渝中區 、 大渡口區 、江北區 、沙坪壩區 、九龍坡區 、南岸區 、北碚區 、渝北區 、巴南區
城市發展新區: 涪陵區 、綦江區 、大足區 、長壽區 、江津區 、合川區 、永川區 、南川區 、璧山區 、銅梁區 、潼南區 、榮昌區
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 萬州區 、開州區 、梁平區 、城口縣 、豐都縣 、墊江縣 、忠縣 、雲陽縣 、奉節縣 、巫山縣 、巫溪縣
渝東南生態保護發展區: 黔江區 、武隆區 、石柱土家族自治縣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
G. 重慶下面的區縣有什麼發展前景
重慶將劃分為都市功能核心區、都市功能拓展區、城市發展新區、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渝東南生態保護發展區五個功能區域。 都市功能核心區
范圍:
渝中區全域和大渡口區、江北、沙坪壩、九龍坡、南岸區5區處於內環以內的區域。
定位:
集中體現政治經濟、歷史文化、金融創新、現代服務業中心功能,展現歷史文化名城、美麗山水城市、智慧城市和現代大都市風貌,建成高端要素集聚、輻射作用強大、具有全國性影響的大都市中心區。
任務:
不過多考慮經濟增速,但強調結構調整和功能優化,工業總產值比重將大幅下調,服務業增加值比重大幅提高;
路徑:
完善城市功能,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現代都市形象,適當疏解人口、精細化城市管理、保護生態環境。
都市功能拓展區
范圍:
包括大渡口區、江北區、沙坪壩區、九龍坡區、南岸區處於內環以外的區域以及北碚區、渝北區、巴南區全域,約5275.5平方公里。
定位:
集中體現國家中心城市的經濟輻射力和服務影響力,是全市科教中心、物流中心、綜合樞紐和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先進製造業集聚區,主城生態屏障區,以及未來新增城市人口的宜居區。
任務:
此區域在優化結構調整時,更強調經濟體量的快速增長。到2020年,都市功能拓展區要實現GDP10700億元,工業總產值22000億元,分別佔全市的37.5%和44%。同時,還要形成21個大型人口聚集區,未來10年新增人口約400萬人。
路徑:
有序拓展城市空間,組團式規劃布局,產城融合發展,保護好與都市核心功能區和城市發展新區之間過渡帶的生態環境。
城市發展新區
范圍:
涪陵區、長壽區、江津區、合川區、永川區、綦江區、南川區、大足區、銅梁區、璧山區、潼南區、榮昌區、及萬盛、雙橋經開區,約2.32萬平方公里。
定位:
全市未來工業化城鎮化的主戰場,集聚新增產業和人口的重要區域,全市重要的製造業基地,「四化」同步發展示範區和川渝、渝黔區域合作共贏先行區,是解決好大城市病的關鍵區域。
任務:
到2020年,城鎮化率提高到63%,常住人口達到1200萬,佔全市總人口的36%,實現工業總產值22500億元,佔全市的45%。
路徑:
把發展工業經濟作為首要任務,堅持「四化」同步發展,城鄉統籌先行,充分利用山脈、河流、農田形成的自然分割和生態屏障條件,建設組團式、網路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大產業集聚區和現代山水田園城市集群。
H. 渝東南地區的介紹
重慶市渝東南抄地區的「一區五縣」———黔江區和石柱、彭水、酉陽、秀山及武隆縣。地處四川盆地東南部大婁山和武陵山兩大山系交匯的盆緣山地,渝鄂湘黔四省市結合部,是我市唯一集中連片、也是全國為數不多的以土家族和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區。渝東南地區自然山川秀美、生態環境優良、民族風情濃郁、民俗鄉風淳樸、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是重慶市旅遊業又好又快發展的主要後勁所在。
I. 重慶有38個區市縣有哪些
重慶有38個區市縣如下:
都市區(核心區及拓展區)9個如下:
渝中區、大渡專口區、江北區屬、沙坪壩區、九龍坡區、南岸區、北碚區、渝北區、巴南區;
城市發展新區12個如下:
涪陵區、綦江區、大足區、長壽區、江津區、合川區、永川區、南川區、璧山區、銅梁區、潼南區、榮昌區;
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11個如下:
萬州區、梁平縣、城口縣、豐都縣、墊江縣、忠縣、開縣、雲陽縣、奉節縣、巫山縣、巫溪縣;
渝東南生態保護發展區6個如下:
黔江區、武隆縣、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
重慶,簡稱巴和渝,別稱巴渝、山城、渝都、橋都,霧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世界溫泉之都、長江上游地區經濟中心、金融中心和創新中心,政治、文化、科技、教育、藝術等中心,國務院定位的國際大都市。中西部水、陸、空型綜合交通樞紐。
J. 重慶市多少個區縣
2015年4月28日,重慶市部分區劃調整:潼南、榮昌撤縣設區獲國務院批復,重慶市的行政區回劃變為23個市轄區、答11個縣、4個自治縣。
都市區(核心區及拓展區)
渝中區
大渡口區
江北區
沙坪壩區
九龍坡區
南岸區
北碚區
渝北區
巴南區
--------------------
城市發展新區
涪陵區
綦江區
大足區
長壽區
江津區
合川區
永川區
南川區
璧山區
銅梁區
潼南區
榮昌區
----------------
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
萬州區
梁平縣
城口縣
豐都縣
墊江縣
忠縣
開縣
雲陽縣
奉節縣
巫山縣
巫溪縣
----------------------
渝東南生態保護發展區
黔江區
武隆縣
石柱土家族自治縣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