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生態環境的觀後感
⑴ 關於環保的讀後感,400字至550字
環保讀後感
自從讀了《善待家園》這本書後,使我受益匪淺,書裡面講了如何保護地球和我們面臨著怎樣的災難。
人類的生活離不開六種主要的資源,是:淡水、森林、土地、生物種類、礦山和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和天然氣)。其中,空氣是最重要的,人連續幾天不吃飯不喝水,照樣能延遲生命,但是人五分鍾不呼吸空氣就會死亡。這么鮮明的對比,體現出了空氣對我們來說是極其的重要啊!但是,現在工廠里排放出來的廢氣嚴重的污染了空氣,汽車排放出來的尾氣包括了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使城市的上方烏煙瘴氣,使藍天變成「灰天」。所以我建議,在工廠的煙囪上安裝個煙囪過濾器,把排放出來的煙霧轉換成氧氣(釋放出來)和二氧化碳(降解為燃料),我還建議,同樣給汽車的排氣管也安裝個過濾器,這樣廢氣、尾氣就會無毒、無污染了,希望我的建議能實現。
人們常說:「一定要保護地球生態平衡!」可是人們只說到而做不到,現在生態一點也不平衡。環境污染得太厲害了,比如,過節時放的鞭炮,聲音噪雜,成為噪音污染,還有我們溫州的溫瑞塘河變得黑不溜秋、臭烘烘的,一次性泡沫碗、塑料袋漂浮在湖面上,弄得湖面全是白色的「小船,」還有飯店裡都在用一次性筷子,砍伐了多少棵參天大樹哇!可能不久的將來,我國的森林會變成荒漠……這些可怕的災難全是我們親手製造的呀!
除了以上幾點,電也對我們十分重要,一度電能為我們做很多事情:①可用吸塵器將房間清掃5遍;②可將一枚25W的燈泡點亮40個小時;③可供一台家用電冰箱運轉36小時;④可供一台空調器運行1.5個小時;⑤可供一台電扇運行15小時;⑥可將 8千克的水燒開。可想而知,在我們現在生活中是離不開電的,所以人們要好好的利用電,不浪費、不糟蹋。
現在世界上有數萬種動物瀕臨滅絕,揚子鱷就是其中一個很好的例子。因為獵人想得到鱷魚皮,大量捕殺,世界上的揚子鱷所剩無幾了。當然,其他珍稀的國家級保護動物(如老虎、穿山甲、豹……)也沒有逃過貪心、貪財的獵人手中。
救救我們的地球吧,救救我們的家園吧!千萬不要讓蔚藍的天空、碧綠的江河湖海、茂密的森林成為回憶,千萬不要讓月球成為第二個地球!
⑵ 生態環境總體改善讀後感
一個國家的美可以從很多方面看出來,比如環境衛生。只有一個好的環境,這個國家才堪稱最美,只有一個好的環境才能使留給別人的第一印象與眾不同。
環境與人類是共存的,人類自誕生起,一切衣食往行及生產,生活,無不依賴於我們所生存的這個星球,地球上的大氣、森林,海洋、河流、土壤、草原、野生動植物等,組成了錯綜復雜而關系密切的自然生態系統,這就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環境,長期以來,人類把文明的進程一直滯留在對自然的征服掠奪上,似乎從未想到對哺育人類的地球給予保護和回報,在取得輝煌的文明成果的同時,人類對自然的掠奪卻使得我們所生存的這個星球滿目瘡疤,人口的增長和生產活動的增多,也對環境造成沖擊,給環境帶來壓力。
⑶ 關於保護環境自己的感悟。100字左右
首先,這篇作文你應該先闡述什麼是環境?因為環境就是大家賴以生存的物質專條件 是地球上最基本的屬東西構成的 保護環境意義重大,特別是對於我們人類。
然後你可以寫,如何保護環境?現在的環境狀況是怎樣的?那麼眾所周知,現在的地球環境非常糟糕,由於人類不斷的繁衍,以及無序的開采,使得環境大為破壞,不論是海陸空方面水裡造成了空氣中有大氣污染。人們排的廢物也會流到地表以下對土壤造成污染。因此,提倡環保是非常有必要的東西。
最後你可以寫一下具體的。想法就是怎麼辦?那麼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我明天從珍惜一滴水,1度電開始,並且使用干凈的環保的一些生活用品。減少對地球環境的污染。
⑷ 保護環境的感想500字。作文
人是大自然中的一員,人的生存離不開大自然.大自然中的各種資源是相互聯系的,一方面遭到破壞,其他方面也會受到影響,從而直接或間接的威脅人的生存,使人類受到懲罰,所以我們要保護大自然.
大自然中的一些資源是可以再生,長期給人做貢獻的,但是由於人們不加節制的開采濫用,從而加速了地球上礦產資源的枯竭.他們以為是自己的利益升高了,自己的生活會更好了,其實是給大家及自己的今後帶來了災難.大自然是多麼的美麗,既有千山萬水,高樓大廈,還有花草樹木,藍天綠草,可人們還是不甘心,為了更好的生存,就不斷的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但是,不合理的利用和改造自然是大自然遭受到了破壞,也給人類的今後帶來了災難.
大家知道,水是我們生活中一樣必不可少的資源,不僅可以發電、飲用、使用,還可以灌溉植物、哺育動物,是我們的「救心丸」,但是,我們的國家嚴重缺水,這導致一些地區沒有水用,可是,還是有一些人浪費水源,認為錢是萬能的,只要有錢,就可以買來水,那麼,在世界各地都沒有水的時候,你能用錢買來嗎?對,是買不來的.我們要趁著還有水的時候就來節約用水,不要在喝你淚水的時候才知道節約,世上什麼葯都有,就缺後悔葯,所以,我們要在水資源還未枯竭的時候就開始節約,我們國家的人口多,如果一人節約一滴水,十三億的人就要節約十三億滴水,這樣日積月累,不僅不會使我們的生活缺少什麼,我們國家的水資源也會豐富起來,這不是兩全其美的事嗎?
再說說我們地球外的臭氧層,本來也是可以不斷再生的,可是,由於人們對大自然的種種破壞,臭氧層已高的溫度使人受不了,導致人由於受陽光太多太強,而皮膚脫落,全身疼痛,甚至死亡.
我們的大自然實在是美麗,我們應盡我們的能力來保護她,只要在生活中,我們少用一個塑料袋,少扔一塊電池,少伐一棵樹木,少丟一張廣告就能使我們的地球越來越繁榮,越來越昌盛.
保護大自然就是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人人都要關心,人人都要盡力.我呼籲:保護大自然,愛護我們生存的家園吧.
⑸ 綠色生活,生態平衡《讀後感》500字
如果人口增長速度超過自然資源所能承受的程度,葉門便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水資源耗盡的國家,由此引發的沖突以及大規模人口遷移可能波及整個世界。 葉門政府和專家認為,按照當前的速度發展下去,葉門首都薩那將在大約10年後成為一個無水可用的城市。
在葉門的公路上,經常能夠看到一種汽車的身影,這就是運水卡車。它們行駛在蜿蜒的山路上,穿過茫茫沙漠,為葉門老百姓送來比汽油更為寶貴的生活物資——水。
在葉門,自來水管經常處於無水可供狀態,水越發成為只有富人能夠承受得起的「奢侈品」。其他人則只能依靠本就不足的降雨,或者將希望寄託在慈善組織身上,解決吃水問題。有時候,他們甚至為了水實施犯罪行為。
在葉門,每人每年能夠獲得的用水量在100至200立方米之間,遠遠低於1000立方米這一國際公認的嚴重缺水線。葉門地下水資源一直處於入不敷出的狀態,被抽取的速度超過自身補充速度,尤其是在薩那盆地地區。過去的時候,生活在薩那盆地的人一度可以在地下20米處發現水,現在卻增加到200米。為了獲得生活用水,當地絕大多數家庭都在屋頂安裝了用來收集雨水的水箱。
一些居民在未經當局許可情況下拼了命地挖井尋水,導致水資源短缺問題進一步加劇。在南部城市塔伊茲,自來水每45天才供應一次。在北部馬爾罕山區,婦女和兒童要爬到1500米高的山上收集泉水。為了不讓自己在長長的隊伍中等待,他們經常下半夜就動身。
葉門居民生活在嚴重缺水狀態已經有數千年歷史了。由於越來越多的當地人種植毒品作物qat,水資源短缺問題趨於惡化,原因就在於qat種植消耗了葉門多達40%的水資源。據統計,有大約70%的葉門男性每天嚼食qat葉。在乾旱地區,濃密的qat樹經常成為唯一能夠看到的綠色。
葉門計劃與國際合作部次長希斯哈姆·沙拉夫承認:「我們存在嚴重的水資源短缺問題,人們爆發沖突正是這種短缺引發的一個惡果。如果繼續將大量水用在qat種植上,薩那將在10至15年內成為一座無水可用的城市。」目前,葉門政府正在考慮建設海水淡化廠,但這是一種昂貴的解決之道,同時也可能為時已晚。另一個同時也是唯一的選擇就是減少農業用水並進口更多糧食。
地球只有一個,它屬於全人類,屬於我們的子孫後代。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我們人類自己。
希望這些對你有幫助哦
⑹ 生態保護讀後感
讓孩子樹立熱愛大自然、保護地球家園的高尚情操,擁有對環境負責任的精神,懂得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的理念,讓他們------
熱愛自然、保護環境從小事做起
國家級綠色學校、杭州求是教育集團 競舟小學 常務副校長 賴愛娥
環境意識、生態文明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青少年來說,必須具備一定的環境素養,才符合現代社會對每個人基本素質的普遍要求。從這個意義上講,環境教育是現代素質教育的基本內容之一。
環境教育就是要引導孩子關注環境問題,讓少年兒童在受教育、學知識、長身體的同時,樹立熱愛大自然、保護地球家園的高尚情操和培養對環境負責任的精神;掌握基本的環境科學知識,懂得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的基本理念;學會如何從自己開始,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積極參與保護環境的行動,在頭腦中孕育可持續發展的思想萌芽……
我們認為環境教育中,家庭教育是最經常最直接最有效的,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而家庭環境教育就滲透在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
1、 在家庭日常生活中,時時處處都可以進行環境教育。
節約能源是家庭環境教育的最重要的內容。水是生命之源,在家裡要特別要教育孩子節約用水:教育孩子打開水龍頭用水時,水龍頭不要一下子擰得很大,出水量要適度,夠用即可;用完後擰緊水龍頭,不要讓「細水長流」;洗澡多用淋浴,比用浴缸洗澡可以節約好多水;努力做到重復使用水,洗完菜、米的水可以澆花,洗衣服後的水可以拖地板、沖廁所……另外,也要教育孩子節約用電:我們可以在冰箱門上貼上卡通畫,提醒孩子少開冰箱,隨手關冰箱門;在電器開關處,貼個笑臉,提醒孩子隨手關燈……
在家裡,一般不使用一次性的物品,比如一次性茶杯、一次性檯布、一次性餐具等。平時,教育孩子多使用小手帕、小毛巾,少用餐巾紙。超市購物拿回來的袋子可以分類存放,分類使用,非常干凈的袋子用來外出或者整理東西時盛放東西;不太干凈的可以用作家裡的垃圾袋,這樣不僅省去了購買垃圾袋的錢,同時也減少了白色污染……
城市的擁擠與喧囂,使綠色與我們的越離越遠,家長可以利用家裡的陽台、露台有限的空間,帶著孩子一起種一些花草。如果有條件,甚至可以在家園附近開辟一塊菜園、花園,和孩子一起勞動,一起收獲。種養的同時,教孩子感受植物對生活的美化,引導孩子觀察植物的形態、顏色以及生長狀況,了解植物的生長條件以及生長特性等。我們還可以結合家庭實際情況,帶著孩子一起飼養小鳥、金魚、小狗、小貓等各種小動物。孩子們可以親眼看到小動物在自己的照料下,不斷長大。孩子們在付出汗水與心血的同時,對動植物的關注會越來越多,對動植物的親密友善的情感也會自然而然產生。
2、 帶領孩子經常進行戶外活動,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中進行環境教育。
親近大自然是孩子們發展的需要,他們需要鳥語花香的世界,渴望到大自然中摸一摸小草、抱一抱小動物,渴望與大自然交流。我們要盡量利用節假日,帶領孩子們到郊外遠足踏青。我們教孩子感受大自然給予人的裨益,引導孩子欣賞大自然的神奇美麗,同時指導孩子認識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和鳥獸蟲魚。除了郊外,動物園、植物園是動植物比較集中的地方,我們不妨帶孩子們在那兒多了解一些動物植物。在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和諧相處中,培養孩子們熱愛大自然、尊重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在這樣的活動中,我們還可以有意識地進行保護環境行為習慣的培養。比如,出行時我們自覺地帶上垃圾袋,讓孩子把自己產生的垃圾隨手放進垃圾袋,投進垃圾箱;我們教育孩子不攀折花木,不隨意踩踏草坪,不戲弄動物,不在公共場所不亂圖亂畫……
3、購物消費時,大人以身垂範,追求實用,崇尚綠色消費。我們帶著孩子去菜場買菜,自覺地拎上一個菜籃子,就可以讓孩子感受到減少白色污染原來每天可以做。帶著孩子一塊兒去超市商場購物,不買過度包裝的商品,讓孩子知道簡單包裝的商品不僅省錢,更重要的是節約了能源。
家庭環境教育其實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只要我們做有心人,環境教育就存在於點滴的生活細節中。
環境教育是牽手未來的事業,相信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下一代更會倍加珍惜環境,保護環境,用心呵護人類的母親——地球。
⑺ 對我國生態環境的現狀感想
我對森林的感想是:每棵樹都和人一樣,都有生命,大家一塊來保護樹吧!保護樹就等於保護大自然,保護我們的生活環境吧!!!一塊行動起來吧!!!這里有樹的作用,看看你就會知道樹有多大本事!
森林作為地球上可再生自然資源及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在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歷史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新世紀即將到來之際,不斷增長的經濟和人口對森林造成的壓力越來越大。
人們對森林消失和森林破壞的關注,已成為國際環境問題的重要方面。
在綠色植被中,森林有地球之肺之稱。
這是因為森林大量地吸收二氧化碳,製造人類和其他生物所需的氧氣。
樹木是氧氣製造廠、樹木是粉塵過濾器、樹木還是天然蓄水庫和天然空調……
樹木帶給我們無窮無盡好處……保護森林和植被
一、森林的作用
森林是孕育人類的母親;
森林是人類的資源寶庫;
森林能保護土壤;
森林能涵養水源;
森林能調節氣候,製造氧氣;
森林能凈化空氣;
森林能消除雜訊。
二、一棵樹的價值
一棵樹到底值多少錢?印度加爾各答農業大學的一位教授,對一棵樹算了兩筆不同的帳:一棵正常生長50年的樹,按市場上的木材價值計算,那麼最多值300多美元,但是如果按照它的生態效益來計算,其價值就遠不止這些了。據粗略測算,一棵生長50年的樹,每年可以生產出價值31250美元的氧氣和價值2500美元的蛋白質,同時可以減輕大氣污染(價值62500美元),涵養水源(價值31250美元),還可以位鳥類及其他動物提供棲息環境(價值31250美元),等等。講這些價值綜合在一起,一棵樹的價值就不是300美元了,而是20萬美元了。
近年來,不少國家都在著手研究森林的間接效益。自1971起,日本用了3年時間對森林的見解效益進行了測算。日本有森林2500萬公頃,每年能儲存雨水2200萬億噸,防止水土流失57億立方米,棲息鳥類8100萬只,產生氧氣5200萬噸。翌年間接效益總值和人民幣1280億元,相當於日本1972年全年的總預算。芬蘭的森林一年生產木材的價值僅為17億馬克,而森林在環境中的見解效益所產生的價值則為53億馬克。美國森林的間接效益價值為木材價值的9倍。我國雲南省林業調查隊,對全省的森林效益進行過測算,結果是森林的生態效益的總價值占森林總效益價值的94%,直接效益僅佔6%。由此可見,評價森林的作用,不能單純看它能生產多少木材和其他林產品,更重要的是要看她對蓋上生態環境、促進農牧業生產等方面的間接效益。
三、森林的危機
森林的危機主要是由人類引起的。人口的增長,農業用地不斷擴展,大量森林、草場被破壞。掠奪是的開采使得全世界的森林越來越少。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統計,目前地球上每分鍾就由20多公頃的森林被毀掉,1950~1985年,短短的30多年時間,全世界的森林面積就減少了一半。人類活動造成的環境污染也給植物帶來了災難。
⑻ 關於環保的電影的觀後感
環保紀錄片《難以忽視的真相》觀後感
《難以忽視的真相》(英文:An Inconvenient Truth)是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派拉蒙家庭視頻公司等七家公司於2006年聯合發行的一部環保紀錄片。以下是小編帶來的難以忽視的真相觀後感,歡迎閱讀。
難以忽視的真相觀後感(一)
《難以忽視的真相》是一部有關氣候變遷的紀錄片,其中特別關注全球變暖現象。片中揭露了氣候變遷的資料並對此做出預測,同時也在電影中穿插了前美國總統戈爾的演講。透過巡迴全球的簡報發表,戈爾指出全球變暖的科學證據、討論全球變暖經濟和政治的層面,並闡述他相信人類製造的溫室氣體若沒有減少,在不久後全球氣候將發生重大變化。電影包含許多段落是為了反駁認為全球變暖不明顯或尚未被證實的人。例如,戈爾探討了格陵蘭或南極洲冰床溶解的風險,可能使全球海平面升高近6公尺,沿海地區將會被淹沒,也會讓約一億人因此成為難民。格陵蘭冰雪融化後的水鹽分含量較低,可能會中斷灣流而造成北歐地區氣溫驟降。為了解釋全球變暖現象,電影引用了對南極洲冰層中心樣本在過去六十萬年間的溫度和二氧化碳含量數值的檢測。
颶風卡特里娜也被用來推論9-14公尺高的海浪對沿岸地區造成的破壞。戈爾在紀錄片的最後說到,若是盡快採取適當的行動,例如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並種植更多植物,將能阻止全球變暖帶來的影響。
記得最早知道「全球變暖」這一詞語是在我初中時所看的一部影片《後天》。如今相信沒有人會對全球變暖感到陌生,尤其是近年來越來越詭異的天氣彷彿昭示著全球氣候變暖時代的來臨。在影片中我看到了北極熊在海面上漂了60英里只為了尋找冰面,聽到了人們已經發現了被淹死的北極熊,我猛然發覺原來一直以來全球變暖都在影響著我們生活的環境,影響著人類共同的家園——地球。
據統計,北極冰面將在50到70年內融化,這將是一個多麼嚴峻的考驗呢!試想一下,當北極變成了汪洋大海,海平面上升,沿海的陸地都將變成海底,人們幾百年甚至上千年創造的財富都將被大海所淹沒,真的等到那時候我們人類又該何去何從呢?單就我們國家來說,中國這兩年遇到的都是百年難見的洪水和乾旱,各種極端天氣的頻現並不是運氣的問題,而是我們所作所為導致的。再這樣下去,生態環境會隨著溫度升高被破壞,大量的動植物會因為來不及適應飛速改變的生態壞境而滅絕。更多疾病會蔓延開來,更多的威脅會出現在我們身邊。而其中最嚴重應該是北極和南極的冰川融化,冰川融化後海平面會上升,許多海拔過低的國家或者城市會被海水所淹沒。有人就曾預言,著名的島國-馬爾地夫將在50年內被海水完全淹沒。而這僅僅是冰川融化所會帶來的嚴重後果之一,北極的冰川消失後,太陽光會更多的被地球所吸收,全球變暖的速度可能會翻倍的加快,海水的循環會受到影響,從而導致一部分地方會進入冰河時代。還有很多的影響是我們所未知的,而現在已知的這些每一個都是相當致命的。
當我們正坐在涼爽的空調房裡吃著冰激凌,玩著電腦的時候,沒有人會注意到南極與北極正一天一天的融化著,頻繁的颶風,海嘯,洪水還有大面積的水土流失正悄悄的向人們逼近。現在的我們就如同那泡在溫水裡煮的青蛙,在危險不斷靠近時還在那裡怡然自樂,直到沸點來臨的那一刻才感到恐慌。如果真到了那個時候,我想諾亞方舟也救不了人類。而這一切的一切都是人們自己造成的。近幾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已經將歷史的排放量遠遠拋開,這也是造成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保護地球,人人有責。其實我們能做的很多很多,很多生活小事,比如出門坐公交、坐地鐵,上班騎自行車,既環保又能鍛煉身體。
讓我們都行動起來吧,為了我們的環境,為了幾十年以後上海、廣州那些沿海城市不會成為歷史,為了我們的家園,一起行動起來吧,趁著還不太晚。
難以忽視的真相觀後感(二)
以前看過《後天》這個片,拍得很宏偉巨大,看後就是感慨,可是誰也不會太在意,因為大家都覺得這不過是小說,至少這一切並不是發生在我們的身上,現在也看不到。與我們無關的想法。但這次看了這部電影《難以忽視的真相》後,我們都陷入了沉思。
由於全球變暖,我們地球上的南、北極的許多浮冰漸漸融化了,當北極熊下海找尋食物時,要游很長一段距離才能游到另一塊浮冰上。有時候由於浮冰彼此之間的距離太遠,可愛的北極熊沒有足夠的力氣游到另一塊浮冰上而被淹死了!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大量北極熊淹死的事件!
世界各地的冰川大多都融化了,世界各地的湖泊也變小了,比如非洲查德湖,現在基本上乾涸了。人們賴以生存的水源也越來越少。沒有河流,沒有了水,以後的人們怎麼辦呢?我們以後怎麼辦呢?
關於全球變暖這一事實,戈爾不但通過圖片對比,引用大量的科學數據表格和分析來駁斥有的科學家說這是人類整個氣候變化中一個正常現象,我們不用擔心的說法。戈爾用種種數據說明,這些大氣,水分,溫度的異常變化與人類活動密切相關,而不是簡單的自然現象,他勇敢地把最後一層遮羞布扯去,讓我們直面這殘酷而又嚴俊的人為災害及其後果。而且還巧妙的把這些現象與自己的歷史,以及他長期以來致力於警示和改善全球變暖現象的行動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部具有強烈震撼力的紀錄片。作為一名資深的環保主義者,戈爾先生在本片中站在一個具有思考深度和令人注目的方式,向大家展示了大量有關全球變暖給人類帶來巨大危害的,無可爭議的事實和信息。「戈爾先生在本片中完全脫離了政治性演講的外殼,充分地展示了他的個人魅力,以一種幽默而又客觀的態度給觀眾們羅列了種種事實,讓我們自己去得出結論。到了最後,我們都被這些讓人難以忘懷的畫面深深打動,以至於我們都在座位上坐不住了」,我想我們真的不應該把頭再埋進沙子里,對於這些與我們,更與我們下一代人相關的事情裝成視而不見,或與我無關。繼續高枕無憂。
我們忙來忙去,不但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自己的後代而努力,可是,如果我們發現人們所做所為結果反而是在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我不知人們做何感想。所以,我們們應該去宣傳,推薦別人看這個電影。在自己的生活中養成環保的好習慣。多種樹,少開汽車,節約紙,節約能源,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這樣就能防止溫室效應了。
地球是我們每一個人的,保護地球,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讓我們一起來保護地球吧!使你我和這個地球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⑼ 作文我對生態環境的一點看法
這是一篇想像作文,但很好地揭露出了主題,值得借鑒!
來自各方的參議員千里迢迢,跋山涉水,來到了會議的主辦地——春暉公園的長椅上,它們這次來的目的是什麼呢?開的是什麼會?別急別急,咱們先來聽聽它們的談話吧! 首先一個洪亮的嗓門說:「老兄你現在過得好嗎?」
原來它是一隻燕子。它剛說完,周圍頓時哀聲四起。老樟樹嘆著氣說:「哎,我們原本美麗的家園自從有了人類之後不知成啥樣了,原來這兒鳥語花香,流水潺潺,像是世外桃源,而現在呢,人類把它改造成了公園,專供人們遊玩,而我們這些老樹也只有被人們從那麼老遠的地方運過來,這里一切都變了,那清澈見底的小河已被人類扔滿了垃圾,人類扔的垃圾毀掉了那甘甜的泉水。水面上漂著很多垃圾,還發出陣陣惡臭,使得鳥兒也不在光臨了,我多麼想回到原來生我養我的地方。哎..........」
小河接著說:「老樟樹說的對呀,我原本是多麼的美麗,多麼的干凈,而現在,鳥兒見了我避之千里;草兒見了我落慌而逃;花兒見了我連連白眼;就連人類見了我也捏著鼻子連連稱惡心,這一切的一切都是人類把塑料袋扔到我身上,嗚..........」塑料袋馬上為自己辯護:「喂喂喂,可不要把什麼罪名往我身上扣,這又不是我自願的,還不是人類乾的好事!哼.......。」
它們你一言我一言,你一句我一句地說開了。它們的話是多麼地有道理,一句句都直刺人類。人類的惡習,人類的丑惡,都被這些大自然的「小精靈」披露了出來。再從人類自身想想,人類為了金錢而不惜破壞我們家園,為了眼前的蠅頭小利,為了一時的榮華富貴,而大肆破壞生我們養我們的家園。 現在人類已經意識到事態的嚴重,並呼籲全人類保護生態環境,大自然做好朋友。
⑽ 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讀後感1000字
每每聽到這樣的呼聲,我的心就如同在洗衣機里洗過的衣服一樣,揪在一起。是的,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她是人類的母親,是生命的搖籃,是萬物的創造者,她是如此的美麗壯觀、和藹可親。曾經的我對這句話感觸不是很大,但當我看完《只有一個地球》這篇文章,我受到了震撼。
受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秘書長莫里斯·斯特朗委託,芭芭拉·沃德和勒內·杜博斯為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召開的人類環境會議提供的一份非正式報告《只有一個地球》。雖然它只是一份非正式報告,卻起了基調報告的作用,其中的許多觀點被會議採納,並寫入大會通過的《人類環境宣言》。從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地球所擁有的自然資源有限而又被不加節制地開采或隨意毀壞等方面,說明地球面臨著資源枯竭的威脅;然後用科學家研究的成果證明,當地球資源枯竭時,人類目前無法移居到第二個適合的星球上;最後告訴讀者:人類應該精心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
人類生活所需要的水資源、森林資源、生物資源、大氣資源,本來是可以不斷再生,長期給人類作貢獻的。公元前50萬年至前一萬年,人類崇拜自然,聽天由命;公元前一萬年至18世紀,人類改造自然,大規模改造自然;公元18世紀至20世紀末,人類開始征服自然,人地矛盾迅速激化,人地關系惡化;而直到20世紀末以後,人類才意識到要善待自然,謀求可持續發展。這是多麼的可悲啊!
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這是宇航員遨遊太空目睹地球時發出的感嘆。 無數無數的人都會講要保護地球,可是都只停留在口頭行動上,實際行動呢,卻又在破壞地球,濫砍濫伐、污水的不達標排放、溫室氣體和酸性氣體的過度排放等造成了很多全球性的環境問題。人類的這種愚蠢的行為何時會停止呀!
其實,從我們身邊的小事做起,就可以保護地球。現在馬路上的汽車越來越多,綠色出行是最理想的交通方式。汽車的尾氣對空氣有非常大的危害,而乘公交或是騎自行車對保護大氣有很大的好處。在家中,要使用無氟冰箱,要節約用水。保護地球,人人有責。從我們身邊的小事做起,也許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英國哲學家波普爾曾經說過:科學進步是一種悲喜交集的福音。現在人們的生活質量越來越高,自從新航路的開辟,西方國家完成工業革命後,中國也不甘落後,全世界科學技術不斷提高,我們生活在了五光十色的舒適生活中。但是,事物的發展都有它的兩面性,高科技滿足了我們的生活,卻帶來了嚴重的環境問題,這樣子值得嗎?所謂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