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標記
❶ 生態文明的標志是什麼
生態文明的標志是世界倫理社會化。依據當代人學思想家張榮寰年在《生態文明》中提出:「生態文明的標志是世界倫理社會化,標志著全生態世界觀的覺醒,全生精神的成長,全邏輯的廣泛應用,生態文明福利生活化。生態社會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人類社會與自然生態協調發展、互利共生,人們積極開展生態建設、充分享受生態成果的高度文明的社會形態。生態文明是生態社會的最基本標志,具體表現為生態原則成為資源配置基本依據,生態生產成為社會生產基本內容,綠色消費成為社會主體消費方式,生態法製成為社會基本行為准則,生態意識成為社會主流觀念。」
「生態文明運行規律是人類文明在歷經人學文明、神學文明、哲學文明、科學文明後以全生態世界觀的覺醒,融匯全邏輯思想,發展出具有全息性、還原性、演化性、再生性的生態文明環流發展維度的人類共同體文化而運行發展的世界倫理社會化的文明形態,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發展規律的正確選擇。」
在《生態文明論》中給生態文明下的定義:「生態文明的定義是世界倫理社會化的文明形態,具有共生、共通、共一、共榮、共演的的上升特性。生態文明的崛起是一場涉及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的世界性革命,是不可逆轉的世界潮流。中華民族生態文明發展模式戰略實施中:要以提升人格文明、生態文明、產業文明上升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現在讓生態意識成為社會主流觀念還為時尚早。
❷ 生態食品的標志
綠色食品標志由三來部分構成,即自上方的太陽、下方的葉片和中心的蓓蕾。標志為正圓形,意為保護。整個圖形描繪了一幅明媚陽光照耀下的和諧生機,告訴人們綠色食品正是出自純凈、良好生態環境的安全無污染食品,能給人們帶來蓬勃的生命力。綠色食品標志還提醒人們要保護環境,通過改善人與環境的關系,創造自然界新的和諧。
❸ 去掉小米生態標記的華米還能走多久
華米運動手錶京東雙11智能手錶品類銷量第一,紅色款華米運動手錶京東智能手錶單品TOP1。
❹ 生態保護環境標志的資料
建設規劃
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組織有關部門編制《全國生態環境建設規劃》,經國務院常務會議審通過,於1998年11月公布實施。《規劃》要求從現在起到2010年堅決控制住人為因素產生新的水土流失,努力遏制荒漠化的發展。生態環境特別惡劣的黃河長江上中游水土流失重點區以及嚴重荒漠化地區的治理初見成效。從2011年到2030年,在遏制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的基礎上,大約用20年的時間,力爭全國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爭取全國60%以上適宜治理的水土流失地區得到不同程度的治理,黃河長江上中游等重點水土流失區治理大見成效,治理荒漠化土地面積4000萬公頃,新增森林面積4600萬公頃,全國森林覆蓋率達到24%以上,各類自然保護區面積占國土面積達到12%,新增人工草地、改良草地8000萬公頃。重點治理區的生態環境開始走上良性循環的軌道,從2031年到2050年,再奮斗20年,全國建立起基本適應可持續發展的良性生態系統,全國生態環境有很大改善,大部分地區基本實現山川秀美。
保護措施
保護生態環境,防止土地荒漠化
實施綠色工程,保護生態環境,防止土地荒漠化是當前一項緊迫的任務。保護長江黃河源頭,嚴禁在江河源頭採金、挖草(甘草、蟲草、發菜);加強長江黃河上中游森林植被建設、「三北」防護林建設;嚴格實施生態脆弱區的禁采禁伐、禁漁、禁獵,實施退耕還林、退耕還草、退耕還湖還海,封山育林、風沙區造林植草。
建立適合現階段生態環境建設的自然保護區管理體制。
自然保護區是近代人類為保護生態環境、野生動植物、生物多樣性、自然遺跡的一大創舉,是人類文明進步的象徵。自然保護區制度盡可能地保護了典型的生態,保護了動植物種質遺傳資源。截至1997年底。中國已建成各類自然保護區926個,總面積76.98萬km2,占國土面積的7.64%。其中14個自然保護區加入人與生物圈網路,6個被列人國際重要濕地名錄。因此,進一步加強適合中國國情的自然保護區管理體制,必將為中國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做出貢獻。
正確對待自然生態資源,實行綠色經濟。
發展模式生態環境的破壞是人類追求超額回報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付出的慘重代價。生態環境的恢復需要比所得回報數倍乃至數十倍的付出,同時還得忍受數十年甚致上百年的生態災難。為此,人類必須改變傳統的無償佔有、掠奪式的經濟發展模式,實行綠色經濟模式。承認並正視生態環境資源的資本的屬性,在經濟成本核算中要提取「折舊」費,要提生態資源稅,還要分得相應紅利——即利潤中的台理分額,以保證生態環境的保護、修復以及改善有充分的經濟基礎。
提倡綠色消費,節約物質資源。
綠色消費是人類在確保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提高生活水平的消費方式。綠色消費應盡快取代目前一味追求享樂的高消費而毫無節約的消耗自然資源的消費觀。當前,應提倡適度消費,要減少一次性消費,要加強資源的重復利用,要把地球上的其他生命物種看作維系人類社會發展的基礎和夥伴。綠色消費就是不影響子孫後代的生存和發展,為他們留下青山綠水,留下豐富的可供永續利用的生態環境資源。
如果有幫到您,點擊【採納為滿意答案】按鈕即可,如果還有問題 請發帖重新提問哦
❺ 綠點標記 是什麼意思,在什麼情況下使用
以下是你要找到的相關資料,希望對你有用
什麼是網友專家?
大多數的「知道」用戶都會有這樣的體會吧:「知道」的每個分類下幾乎都有些專精於此的「答手」,每天都勤勤懇懇地在自己所擅長的領域為大家釋疑解惑。
為了鼓勵這些確有專長的用戶,「知道」推出了「網友專家」計劃——對各位網友在二級分類下所得積分的統計和排序(只計算每周的上升積分),每個二級分類都會產生「網友專家排行榜」。試運行階段, 在排行榜前10位的用戶即被授予「網友專家」稱號。
通過一周的試運行,收到了廣大網友的好評,同時,根據用戶的反饋,也為了更好的保證網友專家的質量,我們將原方案中排行榜前 10 名用戶授予專家稱號的策略,調整為排行榜前 5 名的用戶授予專家稱號。排行榜每周更新一次。
網友專家在知道上的答題方式與普通用戶並無區別,但在顯示上將突出其專家身份。
當然,違反「知道原則」的人是不能獲得「網友專家」稱號的。
什麼是專精分類?
在不同的二級分類下會產生不同的網友專家。每個網友專家所對應的二級分類也就是他的專精分類。
對於某些高手來說,他可能在多個二級分類下都能成為網友專家,那麼其專精分類就會有很多個。
哪裡可以查看網友專家?
1. 在各個二級分類目錄頁的右側有分類網友專家列表,列出該二級分類下的5位網友專家。
2. 在每個用戶的個人中心和用戶信息中心裡查看積分,其中有對網友專家和專精分類的標記。
❻ 中國環境保護標志是什麼樣
外部造型為圓形,象徵地球,上端圖案的綠色橄欖枝既代表和平安寧,又代表一切植物和生態環境,象徵綠色的呼喚,圖形中的藍色塊,代表藍天與碧水,也泛指大地與水體。
太陽代表宇宙空間,山與水借用中國象形文字,並把它圖案化,從形象上增強中國特色,圖案基本色調採用明快,潔白的顏色,代表潔凈無污染的大氣,下端ZHB為"中國環保"漢語拼音的縮寫,表明這是中國環保徽。
(6)生態標記擴展閱讀
中國環境保護徽可在中央及地方各級環境保護機構的建築物上懸掛;可在各級環境監測站、各級環境科研單位及有關環境保護單位使用;可在各類環境保護會議上懸掛;可在各種環境保護報刊的報頭、雜志的封面上使用,亦可噴塗於環境監測車、船及飛機上。
(1)中國環境保護徽是中國環境保護的標志,象徵地球,說明地球只有一個,這是我們全人類賴以生存的大環境,人們要共同保護它。
(2)徽標上端圖案基本結構與組合同聯合國環境保護徽相近,說明環境保護事業是全球性的,它被全世界所關注。在當今時代,日益惡化的環境告誡人們:環境保護事業與全人類生存休戚相關。
(3)上端圖案綠色橄欖枝,既代表和平、安寧,又代表一切植物和生態環境,象徵綠色在召喚,人們應當知道:綠色的消失,就會使生態失去平衡,就是對人類生存的嚴重威脅。
❼ 在食品包裝上標注原生態字樣是否可以
在食品包裝上標注原生態字樣是可以的,關鍵是你這個是要保證質量,就沒有問題的啊,經過檢測就可以
❽ 形態標記是指什麼
形態標記是遺傳標記的一種,指肉眼可見的或儀器測量動物的外部特徵(如毛色、體型版、外形、權皮膚結構等),以這種形態性狀、生理性狀及生態地理分布等特徵為遺傳標記,研究物種間的關系、分類和鑒定。形態學標記研究物種是基於個體性狀描述,得到的結論往往不夠完善,且數量、性狀很難剔除環境的影響,需生物統計學知識進行嚴密的分析。但是用直觀的標記研究質量、性狀的遺傳顯得更簡單、更方便。
❾ 生態標志認證和中國環境標志認證有什麼區別
生態標志認證即生態標簽制度,是歐共體一種自願性認證。法規歸口European Union Eco-labeling Board,歐盟生態標識委員會;
建立生態標簽體系的初衷是希望把各類產品中在生態
保護領域的佼佼者選出,予以肯定和鼓勵,從而逐漸推動各類消費品的生產廠家進一步提高生態保護,使產品從設計、生產、銷售到使用,直至最後處理的整個生命周期內都不會對生態環境帶來危害。
中國環境標志認證屬於體系認證一種,法規歸口單位為國家環境保護部環境認證中心。
對產品從設計、生產、使用到廢棄處理處置,乃至回收再利用的全過程的環境行為進行控制。
區別:前者是歐共體認證,後者是國內認證;認證及監管機構不同;
❿ 如何用經濟術語表達生態
「經濟」與「生態」同源
「經濟」的來歷
漢語「經濟」的原義是「經國濟民」,義近「政治」。《晉書》:「起而明之,足以經濟。」《宋史》:「以文章節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經濟為己任。」
現代意義的「經濟」,系指國民經濟或部門經濟以及經濟活動,包括生產、流通、分配和消費以及金融、保險等活動或過程,亦有概指其為「社會物質生產和再生產的活動」。近代啟蒙思想家、翻譯家嚴復早年在介紹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原富》)時,稱「經濟學」為「計學」。當時也有人將其譯作「生計學」等。據現有資料,在中國,「經濟(學)」一詞最早是1908年朱寶綬先生在翻譯美國人麥克凡的《經濟學原理》一書時使用。近代經濟學名詞的積累,大致起源於20世紀30年代國人對歐洲經濟學著作的翻譯,其中涉及經濟學原理、經濟史以及經濟思想史等。這一時期的中國,曾經掀起過出版經濟學辭書的熱潮。那時節,中國知識界跟隨世界發展的步伐,在「經濟學」詞彙的引進和傳播方面並不落後。
英文表達的「經濟」economy有三個義項:(1)(金錢、力氣、時間、資源等的)節省、節約。(2)理財。(3)(國家的)經濟管理;經濟制度;或一個社區的財富和資源,尤指通過商品和服務的生產、消費體現出來的經濟情況,以及節約、節省、簡練等等。economic也是「經濟」,也有三個義項:(1)[作定語]經濟學的;經濟的。例如thegovernmenteconomicpolicy(政府的經濟政策);又如economicde鄄velopment(經濟發展),economicsanctions(經濟制裁)。(2)[作定語]與貿易和工業有關的,例如:economicgeography(經濟地理)。(3)為獲取利潤的;有利可圖的。例如ane鄄conomicrent(有利可圖的租金)。還有常用作形容詞的economical:經濟的;節約的;節儉的;省時間的。另一單詞economics對應中文為:(1)經濟學、經濟原則;(2)國家的經濟狀況;而economist則表示為經濟學研究者、經濟學家,應該是那些關心人類福祉、傾心於追求經濟學術真理的人們。
但是,economy究竟出於何處?其原始意義是什麼?弄清楚「詞源」,有助於我們對單詞和作為術語的「經濟」本意的理解。
「經濟」的「生態」屬性
除了economy、economical、economics、economist,英文中還有ecocide(生態毀滅,生態滅絕)、ecoclimate(生態氣候)、eco-friendly(生態友好的,對生態有益的)、eco-lable(生態產品標記,環境產品標識)、ecology(生態;生態學;環境生態學;人類生態學)、ecological(生態的;生態學的)、ecologist(生態學研究者;生態學家)、ecotourism(生態旅遊,尤指為支持環保而組織的旅遊)、eco-terrorism(生態恐怖主義:指環保分子使用暴力手段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從構詞角度看,這些單詞有相同的成分:eco-。這個構詞成分通常用來構成名詞,例如:生態的、生態學的。常用詞彙有ecosystem(生態系統)、ecotype(生態型,生態活動)等等。在宇宙中包括星球等適合生命生存的區域稱為ecosphere(生物圈;生態圈)。
細想起來,生態與經濟的確是密不可分。發展經濟離不開工業生產,從事工業生產的工廠排出的化學物質,可以改變工廠所在地整個地區的生態。工業對生態的危害,可以表現為對空氣、河流等的污染等等。現在人們常用的生態經濟學在英文中表示為eco-economics,前面六個字母竟是兩組eco連寫,也可算是頗有趣味的巧合。
據《牛津現代英漢雙解詞典》、《新簡明牛津英語大詞典》,economy在法語和拉丁語中分別表示為économie和oeconomia,它們都來源於希臘語的oikonomia,意為householdmanagement,系由oikos(house)+nemo(manage)演變形成。
按照英語構詞規則,economy是由詞根eco加後綴-nomy構成,其原始含義是管理家庭成員和家庭事務,如監督僕人和管理家庭開支等,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其含義逐漸演變為管理一個社團的資源(如財務資源)、對資源合理利用、減少支出和節約開支等。
因此,經濟實際上是由兩個成分構成:管理和資源。對資源的管理,就是對資源合理利用;節約開支或減少開支,就是對資源的消耗的控制和管理。而管理是其核心。可以說,經濟的核心就是管理。如何合理利用資源其實是一門管理科學,是管理藝術。「經濟」是對「家」的管理
本意的「經濟」是對「家」和家中「資源」的管理。推而言之,環境就是生存所需的資源,經濟就是對這些資源的管理。為節約資源、減少資源損耗、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而管理,就是經濟。-nomy作為構詞成分,來自希臘語的本義是「分配」「安排」「管理」,或者與法律或政府有關的,如:astronomy(天文學);economy(節約,節省,經濟);taxonomy(分類法)。
有趣的是,從英語「經濟」一詞的本意,容易使人聯想起美國的「經濟」和看起來很「不起眼」的白宮。在美國,各級政府辦公大樓都向公眾開放。作為美國總統府的白宮每星期二到星期六對外開放,大概是世界上唯一定期向公眾開放的國家元首官邸。據統計,每年前往參觀的人數達150萬人。遊人看白宮,不僅會對這座歷史性建築有更多直觀的了解,對美國政治中心的好奇心也會得到滿足。許多參觀了白宮的朋友說,想不到大名鼎鼎的白宮這么不起眼。白宮的造型的確十分簡朴,這與美國建國者的民本思想息息相關。據說,美國建國之初,當時的國務卿傑弗遜就對首都的規劃設計方案提出異議。原方案的總統府猶如庭院深深的皇宮。傑弗遜認為,基於美國民主建國思想,總統府應該與百姓的家一樣,只不過是一幢蓋在馬路邊的簡朴住宅。他的這一方案成為美國民主思想的象徵。從一座簡朴的白宮,可以洞見美國人的「經濟」,他們守著e鄄conomy的古訓,仍然延續了「對家庭」的管理。中國人講究「返樸歸真」,「經濟」也該如此。
「生態」與「經濟」的異同
英文當中的economy來源於希臘文「oikos」,是對「家」的管理。生態學(ecology)一詞同樣來源於希臘文「oikos+logos」,oikos表示住所和棲息地,logos表示學科,原意是研究生物棲息環境的科學。生態學(ecology)和經濟(economy)在英文中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同一希臘文詞彙:iokos——住所和棲息地,家(house)。它們來自同一根源。說明經濟和生態原本具有密不可分的內在含義。
在術語意義上,生態應理解為生物和生境的組合,即:生態=生物+生境。生物意指具有生命的動物、植物,也包括細菌和各種微生物;生境則是這些生物賴以生存、生產和消費的環境。術語意義上的「生態」,或生態系統是自然界固有的存在,具有自組織性質。在「生態系統」中「生物」從「生境」獲得資源,通過自組織方式進行資源分配,實現維持、繁殖、修復的動態平衡。在其本質意義上,「生態」並不強調「人類活動」的作用。「人」只是動物或生物中的一類成員。
「經濟」則另有不同。相對於「生態」而言,作為術語的「經濟」更側重於強調「人」的作用。「經濟」的本質意義是節約,被「節約」的主體是「資源」,而實現資源節約目的的手段即是「管理」,對「家」或者「棲息地」的管理。這就是「經濟」的本來意義。隨著人類環境意識的覺醒,「家」這一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發生了潛移默化的改變。現今人們已經認識到:地球,不過就是一個被叫做「地球村」的小村莊,是人類的唯一家園。正是基於這樣的詞語背景,「生態」與「經濟」才會從同一源頭的同一點出發,分門立戶,各自發展,最終卻又殊途同歸,形成「生態經濟」(eco-economy)這樣具有微妙特色的「新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