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氣象學
❶ 物候學這門科學接近生物學中的生態學和氣象學中的農業氣象學中的接近有什麼作用
物候學和氣象學的含義不 同:
物候學比較籠統、模糊,指的范圍比較大:指版的是農民根據物權候變化的現象而研究出來的一門科目,就類似於是語文、數學一般,並不是一種知識,而是一種知識的歸納。有很多例子:星星起床,必定晴天。這樣的諺語很多,這比氣象學缺少了嚴謹性、嚴密性、科學性。相比而言,物候學用俗話來說就是:經驗的歸納
氣象學指的雖然比物候學清晰、清楚的多,范圍也比較小,指的是:大自然轉變的規律,例如:從天氣晴朗轉變到雨天,首先要轉變為陰天再轉變成雨天,沒肯能直接從天氣晴朗轉變到雨天。所以說,氣象學比物候學更具有嚴謹性、嚴密性、科學性的特點。相比而言,氣候學用俗話來說就是:科學的歸納
❷ 國內研究生氣象學用的是什麼教材還有生態學用的是什麼教材
入門的書籍不好來說,對物理要求高自是對的,難度介於普通非物理專業和物理專業之間。對力學、電磁學、理論力學等物理知識要求一般,【熱學】和【流體力學】相對更重要。
你要通過看「入門」的書籍,達到什麼效果呢?略知一二的話,高中地理課本里就有,鋒、氣團、氣壓帶等等這些知識是有的。要是對這個學科有一個整體的了解的話,去網路查就行了。
我們最開始學用的教材有《大氣物理》、《天氣學原理》,有一本北大出版的《天氣學》,錢維宏編著的,內容很好,但要自己看明白,有些難度。
❸ 氣象學估演算法
氣象學估演算法,是利用氣象資料估算陸面蒸發量,比較簡便,精度較儀器測量法低,主要用於區域或流域的大尺度陸面蒸發量的估計。
國內外許多學者致力於利用氣象資料來估算陸面蒸發量,建立了許多估算公式,可分為飽和陸面蒸發和非飽和陸面蒸發兩類。下面介紹幾種常用的估算方法。
1.飽和陸面蒸發量估算公式
是H.L.Penman.(1948,轉引自張朝新,1995)在英國南部依據熱量平衡和湍流擴散原理,利用無水汽平流輸送時可能產生的蒸發,提出的估算公式。
生態水文地質學
式中:E為自由水面可能蒸發量(mm/d);υ為絕對濕度計算公式中的常數,υ=0.486;Ea為湍流擴散項(動力蒸發項):
生態水文地質學
式中:ea,ed分別為氣溫為Ta的空氣飽和水汽壓和實際水汽壓(mm);U2為2.0m高度的平均風速(m/s),根據地面風速廓線,可以近似地取U2=U10或U2=2 3U10,U10為10m高度的日平均風速(m/s)。
Δ為平均氣溫為Ta時飽和水汽壓隨溫度的變化率:
生態水文地質學
生態水文地質學
式中:A為短波輻射平衡;BL為長波輻射平衡(有效輻射):
生態水文地質學
生態水文地質學
式中:RA為天文輻射或最大可能輻射[4.1868J/(cm2·d)];n/N為日照百分率;σ為斯蒂芬-波爾茲曼常數[8.16×1011×4.1868J/(cm2·min·k4)];a為水的反射率,取0.05。
2.非飽和陸面蒸發量估算公式
非飽和陸面蒸發量也稱為陸面實際蒸發量,陸面蒸發能量受平衡、飽和差、風速以及土壤濕度等因子影響。奧里捷科普(1911)和布德柯(1948)依據陸面熱量平衡和水量平衡方程擬合出含有實際蒸發、可能蒸發及降水量的關系式(布德柯法):
生態水文地質學
式中:P為年降水量,ET為年蒸發力,用下式計算:
生態水文地質學
式中:T為月平均氣溫;La為緯度修正系數。
生態水文地質學
生態水文地質學
3.傅抱璞公式
傅抱璞根據國內資料提出,一定地區和一定蒸發條件下,陸面蒸發量E對降水變率隨著(Em-E)增加而增加,隨降水量P增加而減小;在一定降水量條件下,陸面蒸發量對蒸發能力的變率隨(P-E)的增加而增加,隨日蒸發能力增加而減小,推導出下式:
生態水文地質學
該公式使用時必須用實測資料求出m值,然後用到無資料的相似地區。一般來說,徑流條件好的地區m值小,徑流狀況差的地區m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