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小型水庫
Ⅰ 臨沂市知道嗎說來聽聽。
蒙山高,沂水長,沂蒙山區好地方。素以沂蒙山區而著稱的山東省臨沂市,位於山東省東南部,轄三區九縣,面積1.72萬平方公里,人口1000萬,是山東省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行政區。
臨沂市地處東南沿海,地理位置優越,區位優勢明顯,基礎設施完善。區位上,東靠日照港、嵐山港和連雲港,屬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范疇,處於山東和江蘇兩個經濟大省的交界處,南北交匯,海陸兼濟,發展空間廣闊。經過建國後幾十年的艱苦奮斗,臨沂市已奠定了良好的發展基礎。臨沂飛機場通達全國十幾個城市,京滬高速公路、日東高速公路、新亞歐大陸橋鐵路、沿海鐵路大通道在臨沂市境內縱橫交錯,構成了一個非常便捷的陸海空立體交通主幹網,加上不斷完善的現代化通訊網,使得沂蒙大地對外聯系的時空距離大大縮短,客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在這里多緯交匯,內外雙向互動,輻射海內外,一個大開放、大交融、大發展的格局已經初步形成。
臨沂市地貌類型多樣,融北國的粗獷風光與南國的魚米之鄉風韻於一體,鍾靈毓秀,儀態萬方。北部是綿延起伏的群山,中部是逶迤的丘陵,南部是一望無際的沖積平原。北部的蒙山,以「天然氧吧」、「養生長壽」而聞名,橫亘數百里,七十二主峰、三十六洞天,集險、奧、幽、曠、奇、雄、秀於一體,遙對泰山,雄奇壯美。蜿蜒的沂河,如鑲嵌的玉帶,縱貫全境,充滿靈氣。南部的臨郯蒼平原,沃野萬頃,稻花飄香。優美的《沂蒙山小調》唱出了臨沂無限秀美的風光。
臨沂市是一塊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土地。幾十萬年前的沂河兩岸就活動著人類祖先的足跡,臨沂古城已有2400多年的歷史。聞名中外的《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竹簡就出土在這里,擁有精美的漢畫像石刻的沂南北寨漢墓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臨沂市博物館存有文物萬余件,其中國家級文物300餘件。臨沂還是一代名相諸葛亮、書聖王羲之、書法家顏真卿、算聖劉洪,以及曾子、匡衡、王祥等的故鄉。他們燦若星辰,光照千秋,折射著沂蒙大地人傑地靈、鍾靈毓秀的光輝。
臨沂市是著名的革命老區。戰爭年代,沂蒙人民為抗擊外來侵略和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和犧牲,三萬沂蒙的優秀兒女獻身疆場。車輪滾滾的支前隊伍、送子送郎參軍的動人場面、紅嫂的感人故事、名垂青史的孟良崮戰役記下了這一段光榮的革命業績。
臨沂市資源豐富,人民勤勞朴實,是一塊充滿活力的熱土。從毛澤東同志批示過的歷家寨,到全國第一個電氣化村劉團村,再到艱苦奮斗的新典型羅庄、沈泉庄、九間棚,體現了臨沂人民吃苦耐勞、自強不息的精神風貌。改革開放的春風使沂蒙大地生機勃勃,萬象更新,工、農、商、旅、交通、城建、通訊、電力及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臨沂西郊批發城聞名全國,位居全國綜合批發市場第三位,成為魯、蘇、豫、皖地區最大的商品集散地,現正致力於發展現代物流形式,建設區域性現代物流中心,一座歷史古城正在以昂揚的姿態和嶄新的面貌迅速崛起,發展成就令人刮目相看。
臨沂市也是山東省的旅遊資源大市。良好的生態環境,悠久的歷史,昌達的文化和革命老區的光榮傳統為臨沂市提供了豐富多彩的高品位的旅遊資源。立足這些旅遊資源優勢,近幾年臨沂市的旅遊業快速發展。在「十五」計劃中市委市政府又確立了具有臨沂特色的「沂蒙好風光」戰略,旅遊開發突出了「綠色沂蒙」、「紅色風情」、「文韜武略」三大主題,沂蒙旅遊的形象和品牌正在越來越鮮明,越來越突出。
【臨沂的資源】
臨沂地處魯中南低山丘陵區東南部和魯東丘陵南部,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自北而南,有魯山、沂山、蒙山、尼山四條主要山脈呈西北東南向延伸,控制著沂沭河上游及其主要支流的流向。以沂沭河流域為中心,北、西、東三面群山環抱。向南構成扇狀沖積平原。地形復雜,差異明顯,山區重巒迭嶂,千峰凝翠,丘陵逶迤蜿蜒,連綿起伏,平原坦盪如砥,一望無際,河道縱橫交差,碧水如練。山地、丘陵、平原面積各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一。山地集中分布在沂水、沂南、蒙陰、平邑、費縣、莒南等縣。地勢較高,一般海拔400米以上。山地植被比較茂密,是發展林果業、畜牧業的主要基地,黃煙、花生、小麥、地瓜等農作物亦有種植。丘陵主要分布於山區外圍,沂水、沂南、莒南、蘭山、蒼山、臨沭、郯城、平邑等地都有分布, 以沭河以東分布最廣,一般海拔200米—400米。丘陵地帶的土壤砂性大,適耕性好,土層較簿,保水肥能力差, 適宜發展防護林和經濟林,是花生、地瓜、玉米、 黃煙等作物的的主要產地。平原有沂沭河沖積平原、 山間溝谷平原、澇窪平原。沂沭河沖積平原主要分布在沂水南部、沂南東部、河東、蘭山、 羅庄、蒼山、郯城。臨郯蒼平原土層深厚,土質肥沃,是糧食和蔬菜主要產區, 素有「糧倉」之譽。 山間溝谷平原主要分布在費縣、平邑中部,蒙山前平坦谷地,蒙陰、沂南、沂水等縣的山間溝谷之中,土層深厚,質地適中,多種小麥、玉米等作物。澇窪地平原主要分布於蒼山和郯城南部,土壤粘重,排水不暢,易澇,多種小麥、水稻、 蔬菜等作物。
本市內地質構造復雜, 地層發育比較齊全,從太古界至新生界,除上奧陶統、 志錙系、泥盆系、下石炭統、三疊系及中、 下侏羅統、老第三系古新統、 新第三系地層缺失以外,其他斷裂帶經郯城北北東向延伸, 縱貫全市。
境內山脈自北而南有魯山、沂山、蒙山、尼山四條主要山脈。較大山頭800餘座,一般海拔200米至500米。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峰有500餘座,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10餘座,秀出雲表,風光壯麗。蒙山海拔1156米, 為山東第二高峰,素稱「岱宗之亞」, 古為宗教文化名山。沂山海拔1032米,古稱東鎮, 位居五鎮之首,山巒清秀,風景幽奇。 兩山久負盛名,享譽中外。馬鬃山、羽山、天寶山、文峰山、甲子山、銀雀山、馬陵山、蒙陰山、蒼山、艾山等都以各自的雄奇、勝跡、史事、人物、傳說、物產等特點聞名遐邇。 境內有不少由流水侵蝕造成的桌狀山, 當地稱為「崮」,素稱沂蒙七十二崮, 其實有百餘崮之多,百崮雄姿, 不僅在中國大地上是一大奇觀,在世界也極為罕見。 著名的有孟良崮、抱犢崮、南北岱崮、龍須崮、了陽崮、 摩雲崮、蘇家崮、石崇崮、紀王崮、 柱子崮等。解放戰爭時期, 陳毅將軍躍馬蒙山沂水間,寫下了「一片好風光, 七十二崮堪愛」的壯美詩句。
氣候為暖溫帶季風大陸型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氣侯溫和,全年平均氣溫14.1℃,極端最高氣溫36.5℃,最低氣溫-11.1℃,年降水量849毫米,全年無霜期200天以上。臨沂市境內有10公里以上河流300多條,其中,沂河境內長287.5公里,沭河境內長253公里。全市有大小水庫90座,庫容量34億立方米,水資源豐富。
土 地 資 源
全市土地總面積為1718992.74 公頃 (25784891.1畝),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10.93%。境內西部、北部為山區,東部為丘陵區。中南部為平原。山地面積313855.00 公頃(4707825.0畝),佔全市總面積的18%;丘陵為758812.00公頃(11382180.0畝)佔全市總面積的44 %; 平原窪地 46341.00 公頃(96915115.0畝),佔全市總面積的38%。土壤類型可分為:棕壤、褐土、 潮土、砂姜黑土、水稻土五類,十一個亞類。其中,棕壤面積615625.5公頃(9234382.5畝),占土壤總面積的14.2%;褐土503586.70 公頃(75535800.5畝)佔33.7%;潮土242955.30公頃(3644329.5畝),佔16.3 %; 砂姜土81217.80公頃(1218267.0畝),佔5.4 %;水稻土51261.4公頃(768921.0畝),占 3.4%。
水 資 源
水資源豐富,水質優良,大都符合人畜飲水和工農業用水標准。多年平均年降水量824.8毫米,多年平均年地表水資源量51.6億立方米,水資源總量59.6億立方米。 平均年水資源總量54.7億立方米, 枯水年水資源總量38.2億立方米,特枯水年水資源總量 22.1億立方米,現有水利工程平水年可供水量31.8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可供水量25億立方米。1995年全市實際取用水量19.4億立方米,其中農業灌溉取用水11.5億立方米,工業取用2.7億立方米,人畜生活取用21億立方米,其他用水3.2億立方米。
境內水系發育呈脈狀分布。有沂河、 沭河、中運河、濱海四大水系, 區域劃分屬淮河流域。主要河流為沂河和沭河, 有較大支流1035條,中小支流15000餘條。10公里以上河流300餘條。沂河主源發源於沂源、蒙陰、新泰交界處的老松山北麓。流經沂水、沂南、蘭山、河東、羅庄、蒼山、郯城等縣區, 流入江蘇省境內後注入黃海,全長570公里,境內流長287.5公里,最大流量15400 立方米每秒(1957年)。較大支流有東汶河、 蒙河、柳青河、 河、涑河、李公河、 白馬河等,流域面積10790餘平方公里。沭河發源於沂山南麓,流經沂水、莒縣、河東、臨沭、 郯城等縣區,至江蘇境流入黃海,境內流長252.6公里,最大流量7290立方米每秒(1974)年。較大支流有潯河、高榆河、 湯河分沂入沭水道、夏庄河、朱范河等,流域面積5320 平方公里。 沂沭兩河流域面積佔全市總面積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屬中運河水系的河流有武河、武河引洪道、東加河、 西加河和燕子河等,都經蒼山縣境內,南至江蘇省境流入中運河。濱海水系河流有綉針河、相邸河、青口河等,皆入黃海。境內河流,均屬山洪河道, 上游支流眾多,源短流急,雨季洪水暴漲, 峰高量大,而枯水季則多數斷流,境內建有岸堤、跋山、沙溝、陡山、許家崖、唐村、 會寶嶺等大型水庫7座,中型水庫29 座, 小型水庫899座,攔河閘壩22處,總攔蓄能力34億立方米。 沂沭河下游興建了沂河沭河洪水東調工程和武河分洪工程,興利除害,河流狀況大為改善。
礦 產 資 源
礦產資源種類較多,分布廣泛。至1994年底,已發現礦產66種,其中金屬礦產17種,非金屬礦產45種,燃料礦產 1種,水氣礦產3種。佔全省已發現140種礦產的47.14%。主要礦產有鐵、鈦、銅、鉛、鋁、金、銀、金剛石、耐火粘土、白雲岩、螢石、 重晶石、明礬石、石英砂岩、陶瓷土、頁岩、粘土、花崗石、石灰岩、石膏、玄武岩、河砂煤、礦泉水、地熱及寶石、玉石、彩石、硯石等。已探明儲量的礦產25種, 佔全省探明儲量的37種礦產的34. 25%。金剛石儲量居全國第2位,石英砂岩、陶瓷土、明礬石、 白雲岩、粘土、花剛石礦產儲量居全省第3位。全市已開採的礦產37種,共有各類礦山1650個。 天然飲用礦泉水,資源豐富,質量上乘, 產地15處,礦泉水含鍶、偏硅酸、鋰、鋅、 鉬等多種元素。地熱產地2處,河東湯頭溫泉和沂南縣新王溝溫泉均為高溫熱水, 水溫分別為66度和72 度~ 74 度, 水量分別為 200 ~300m3/d和73.71m3/d。前者礦化度3.74克/升,ph值3.73,氡氣16~18埃曼, 屬裂隙氯化物鈉鈣型高溫泉水; 後者為含氟高溫礦化度硫酸鹽氯化物鈉鈣型水。都是著名的療養溫泉。
動植物資源
生物資源,全市有高等植物151科,1043種(包括變型或亞種)。其中木本植物65科,367種,主要有油松、赤松、側柏、刺槐、板栗、柿子、核桃、山楂、梨、蘋果、桃、杏、花椒、楊、柳、泡桐、馬尾松、水杉、毛竹、茶樹、紫穗槐、胡枝子、酸棗、白蠟、 荊條等;葯用植物830多種(含葯用農作物及木本植物),主要有金銀花、玄參、太子參、丹參、棗仁、靈芝、杜仲等; 主要農作物品種923個,其中小麥27個品種,玉米8 個品種,地瓜6個品種,穀子11個品種,大豆10個品種,花生22個品種,棉花7個品種,蔬菜200 個品種,稀有作物有香稻、小米豌豆、蠶豆等 10餘種。動物約14綱,1049種,其中淡水魚 15科57種,鳥類37科,171種,哺乳類7目25種。此外,還有昆蟲類動物541 種,蜘蛛類動物117種,盛產金銀花、銀杏、大蒜、板栗、山楂、黃梨、蘋果、花椒、蠶繭、白柳、 琅琊草、全蠍、蟾酥等。
【全國之最】
全 國 之 最
--------------------------------------------------------------------------------
山東金鑼集團1996年新建的日屠宰8000頭生豬的屠宰車間,是全國最大的屠宰車間。
莒南縣卧佛寺公園,是全國最大的縣級公園。該園總體規劃面積3400餘畝,總投資3000萬元,有八卦陣、凌雲閣、魔幻城等景點。
平邑縣,是金銀花產量全國第一縣。該縣金銀花栽培己有500多年的歷史,年產350萬公斤,佔全國總產的60%以上,其產量、質量均居全國之首。
常林鑽石,是規格、質量均屬國內之最的鑽石。該鑽石重158.786克拉,是臨沭縣常林村魏振芳於1977年12月21日發現的,此金剛石晶瑩透明。稜角分明。
沂河小埠東橡膠攔河壩,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橡膠壩。該攔河壩由臨沂市水利勘測設計院設計,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總部列為1999年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莒南縣大店鎮,是中國磨具第一鎮。其「大鵬」、「嶗山」、「巨鯤」牌系列磨料磨具是國內外磨具市場上的名牌產品,產量及出口量已連續9年居國內同行業首位,陶瓷磨具產量、出口量全國第一。
莒南縣南鐵牛石鐵隕石,是日前世界上最大的石鐵類隕石。該隕石坐落在莒南縣坪上鎮大鐵牛廟村。
郯城縣新村鄉,是中國銀杏之鄉,是全國最大的銀杏果、葉、苗生產基地和銷售集散地。該鄉現有銀杏結果大樹2.3萬棵。
艾曲蔬菜市場,是目前全國最大的農民自辦市場。該市場在蒼山縣。
平邑縣,是中國花崗石之鄉。其花崗石儲量為22億立方米,為全國之最。
齊魯國際罐頭城,是全國最大的果品加工基地。該基地是平邑縣地方鎮興辦的省級鄉鎮企業示範區,現有加工企業300家。
沂南縣北寨漢墓群,是目前全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漢畫像石墓。
莒南縣,是花生單產全國第一縣。
蒼山縣淡竹種植面積、產量居全國各縣之首。該縣縣城還建有全國最大的大蒜批發市場。
蒙陰縣有我國最大、最早的金剛石原生礦。
莒南縣蟾蜍產量、質量居全國第一。
我市是全國欠發達地區實現普九第一家。全市適齡兒童入學率99.97%,小學升初中率99.17%。
【歷史文化】
臨沂歷史悠久,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早在四、五十萬年以前,人類的祖先就在這塊土地上創造了遠古文明。 二十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早期的文化遺存在境內有多處發使用文字元號,現沂河和沭河流域發現的近百處細石器文化遺存,是一、二萬年前的人類所創造。早在5000年以前,這里的人類就開始掌握了釀酒技術,使用砭石治病等。商朝時期,這塊土地上就豐存過郯、莒、費諸方國。周滅商後, 魯國和齊國是周王朝控制東方的重要支柱, 臨沂地域除分屬齊、魯等國外,見於<<春秋>>的還有顓、陽、向、莒、郯、根牟、於餘丘、杞等國。 春秋時期,除上述古國外,見於<<春秋>> 的有啟陽,中丘、祝丘、費、防、台、東陽、武城、丘輿、向、次室、蒙、鄆、堂阜、蓋、 艾、紀障、密、鄢陵等20個。這些大城邑的出現,是經濟文化發達的標志。戰國時期, 域內諸封國先後為齊、楚所兼並,至戰國末期, 南部屬楚,北部屬齊。
秦朝統一,地方實行郡縣制, 全國分為三十六郡,臨沂地域屬琅琊郡和郯郡。 西漢時,郡國並行。臨沂地域分屬徐州之琅琊國、東海郡、城陽國和兗州之泰山郡。 東漢承西漢制度,分屬徐州之利城郡、東海郡、 琅琊郡、琅琊國和兗州之泰山郡、東莞郡、 東安郡和城陽國。三國時期,屬魏國。 至魏末,分屬東海國、琅琊國、東莞郡、泰山郡。 西晉時期,分屬徐州之琅琊國、東海郡、 蘭陵郡、東莞郡、兗州之泰山郡。 晉室南渡後,地域先後屬於後趙、東晉、前燕、後燕、 南燕、前秦和北魏。 隋朝分屬沂州(琅琊郡)泗州(下邳郡)、密州(高州郡)、 海州(東州郡)、徐州(彭城郡)。 唐朝分屬沂州(琅琊郡)、密州(高密郡)、 徐州(彭城郡)。宋朝分屬沂州(琅琊郡)、 密州(高密郡)、淮郡軍等。宋室南渡後, 分屬於金朝山東東路的沂州、莒州、邳州、 泰安州。元朝分屬兗州府和青州府。清初因之,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沂州為府, 置附郭蘭山縣,降莒州為散州。屬沂州府。 有蘭山、郯城、費縣、沂水、蒙陰、日照、莒州6縣1州。中華民國成立後,廢府撤州, 實行省、道、縣三級制。1913年撤銷沂州府, 改莒州為莒縣。1914年分山東省為4道, 改蘭山縣為臨沂縣, 臨沂地域分屬濟寧道和膠東道。1918年撤銷。1936 年劃為山東省第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抗日戰爭時期, 這里是中國共產黨創建的抗日根據地。1940年8月,在沂南縣青駝寺成立山東省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1943年9月改為山東省戰時行政委員會。1945年8月在莒南縣大店鎮成立山東省政府。 在抗日戰爭時期,這里相繼建立過30 多個縣級和縣級以上政權機構。其中屬於縣級的政權組織, 一般稱抗日民主政府, 也有一些稱作行署或辦事處。這些縣級政權組織, 都獨立的發揮縣級政府的作用,分屬魯中、魯南、 濱海3個行政區。解放戰爭時期, 行政區劃層次仍沿襲抗日戰爭時期, 只是對區劃作了某些調整。1948年7月,魯中、魯南、濱海三個行政區合並為魯中南行政區, 設魯中南行政公署(駐臨沂城),下轄7個專區,49個縣。至1949年10月1日,臨沂地域分屬沂蒙、尼山、台棗、濱海4個專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繼續對行政區劃進行調整。1950年5月,魯中南行政區撤銷。以沂蒙專區為基礎,成立沂水專區,轄9縣。以濱海專區為基礎,成立臨沂專區,轄9縣。1953年1月將原屬臨沂專區的贛榆、東海、邳縣、新縣海連市劃歸江蘇省。1953年7月,沂水專區撤銷,除日照縣劃歸膠州專區外, 所轄其餘各縣皆劃歸臨沂專區,同時, 原屬滕縣專區的平邑縣亦並入臨沂專區。1956年3月,日照縣劃歸臨沂專區。至1961年4月,臨沂專區轄臨沂、郯城、蒼山、臨沭、莒南、沂南、沂水、沂源、蒙陰、平邑、費縣、日照、 莒縣13個縣市。1989年6月12日,國務院確定,日照市升格為地級市。12月2日,國務院確定,沂源縣劃歸淄博市管轄。1992年1月,莒縣劃歸為日照市管轄。至此, 臨沂地區轄臨沂、郯城、蒼山、莒南、沂水、蒙陰、平邑、 費縣、沂南、臨沭10個縣市。1994年12月,國務院批准撤銷臨沂地區和縣級臨沂市, 設立地級臨沂市。原市級臨沂市分為蘭山、河東、羅庄3個縣級行政區。地級臨沂市轄蘭山、羅庄、河東3區和郯城、蒼山、莒南、沂水、沂南、平邑、費縣、蒙陰、臨沭9縣。
勤勞、智慧、善良、 勇敢的沂蒙山人民有著輝煌的歷史和光榮的傳統, 為中華文明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涌現出一大批享譽國內外的傑出人物。 植根於沂蒙大的沂蒙精神,如奔騰不息的沂河, 哺育著一代代沂蒙兒女,艱苦奮斗,開拓進取, 創造輝煌。特別是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寫下了光照千秋的篇章。清末, 著名的魯南幅軍配合太平軍、捻軍作戰,反抗清王朝的腐朽統治, 堅持斗爭長達15年之久,涌現出劉淑愈、 孫化祥等著名的農民起義軍首領。 中國共產黨誕生後, 沂蒙山區是山東最早建立中國共產黨組織的地區之 一。早在建黨初期,黨的創始人之一王盡美就在沂蒙山區播下了革命的種子。30年代, 中共地方黨組織領導的著名的蒼山暴動、日照暴動、龍須崮暴動、沂水暴動等,顯示了共產黨人和沂蒙人民的大無畏的革命斗爭精神、英勇獻身精神。劉之言、郭雲舫、劉曉浦、劉一夢、孫善師、 孫善帥等革命先烈的英名,永銘沂蒙大地。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 這里是著名的沂蒙山區革命根據地,是山東華東黨政軍領導指揮中心, 劉少奇、羅榮桓、徐向前、 陳毅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曾在這里戰斗工作。趙博、 羅炳輝、劉炎、陳明、李竹如、常恩多、漢斯.希伯等著名革命烈士都在這塊土地上獻出了生命。從沂蒙山區出發, 羅榮桓率雄師挺進東北;從沂蒙山區出發,陳毅率大軍直下江南。在中國革命勝利的征途上, 深深地印下了沂蒙人民支前車輪的轍印。 沂蒙人民為奪取革命戰爭勝利, 為新中國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貢獻,10多萬優秀兒女為革命獻出了生命。
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 沂蒙人民發揚光榮傳統,弘揚沂蒙精神,戰天斗地, 改造山河,發展生產,建設家園, 涌現出厲家寨、王家坊前、 高家柳溝等一大批享譽全國的先進典型。「愚公移山、改造中國, 厲家寨是一個好例」。 毛澤東主席對厲家寨的光輝批示,影響遍及全國,產生巨大動力。 改革開放春風,吹遍沂蒙大地,山河氣象一新, 城鄉繁榮興旺。國民經濟穩步發展,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人民生活普遍提高。九間棚、 沈泉庄、 羅庄鎮等一批新的先進典型為舉國所矚目。
臨沂市有著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
聞名中外的漢代帛畫和《孫子兵法》、《孫臏兵法》竹簡等,就出土在臨沂市銀雀山下.我國許多歷史文化名人,如春秋時期的曾子、子路,戰國時期的荀況,東漢珠算發明家劉洪,西漢經學家匡衡,三國時期著名軍事家諸葛亮,東晉書聖王羲之,南北朝文藝批評家劉勰,唐代書法家顏真卿、顏杲卿等,有的出生於此,有的在這里生活過,都留下了難以湮滅的印跡。
Ⅱ 臨沂都有什麼好玩的地方,或者公園
【蘭山旅遊景點簡介】 王羲之故居 :位於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洗硯池街20號(中段北側),為王羲之幼年居住處。正門上匾額由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題寫。西晉太安二年(公元303年),王羲之生於琅琊臨沂,並在此度過他的幼年時期。據《臨沂縣志·古跡》載「王右軍故宅,治城西南隅普照寺」。西亞末,「永嘉之變」(公元307年—313年),臨沂「諸王南遷,舍宅為寺。東有曬書台,南有澤筆池,一曰洗硯池,皆其遺址」(《集柳碑》)。 【羅庄旅遊景點簡介】 寶泉寺 :位於山東省臨沂市羅庄區羅庄街道辦事處朱陳村西、羅庄區段206國道西,佔地6.7萬平方米。 寶泉寺系「沂州四大古寺」之一,經考古鑒定屬古代文化遺址,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寺地周圍,怪石嶙峋,地理生態得天獨厚,古生物化石遍布其間,形成天然景觀,具有很好的考古與觀賞價值。寶泉寺公園因園中有一寶泉寺而得名,該寺高闊宏大,據1935年《續修臨沂縣志》載:寶泉寺始建於宋,有殿堂、僧墓和石塔等。 【蒙陰旅遊景點簡介】 蒙山國家森林公園(4A) :古稱東蒙、東山。位於蒙陰、平邑、費縣、沂南境內,東西綿延二百餘里,主峰海拔1156米,為山東第二高峰,素稱「岱宗之亞」。自古以來,蒙山就為封建帝王、文人墨客所矚目。孔子登臨曾發出「登東山而小魯」之感慨;李白、杜甫同游曾留下「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之佳句;清聖祖玄燁、高宗弘歷南巡中都曾游歷過蒙山。蒙山中自然風景奇妙,有龜蒙頂、鷹窩峰、八戒石、水簾洞、雨王廟、孫臏洞、百花峪、老龍潭、雲蒙峰、望海樓等幾百處景點。 蒙山森林茂密,植被覆蓋率平均達90%以上,據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1999年3月測定,有「空氣維生素」之稱的負氧離子含量為220萬個單位/立方厘米,居全國之首,屬超潔凈地區,被譽為「天然氧倉」; 蒙山水系發達,周邊有大中小型水庫150多座,山泉分布極廣,泉水甘冽,被稱為「美容元素」的偏硅酸等多種微量元素含量豐富。 [2]
Ⅲ 臨沂人工水庫有哪些
1、山東臨沂沂南縣高湖水庫:屬於高山水庫,水質特好,無污染。高湖水庫三面環山,依山向而建,環境優雅,空氣清新,富含氧離子,是休閑垂釣的好去處。水域環境:高湖水庫建於50年代末,蓄水量3000多萬立方米,有5000餘畝的水面,屬中型水庫。主要有鯉魚、鯽魚、白條等。
2、平邑安靖水庫:安靖水庫位於平邑縣卞橋鎮金線河上,集蒙山龜蒙頂東麓水源,域面流積35.1平方公里,興利水位935萬立方米時相應水面面積為1.61平方公里。該水庫漁業養殖方式為人工投放大規格魚種10噸左右,依靠濾食天然餌料浮游生物,年產商品魚190噸左右。該水庫位於蒙山腳下,周圍無工廠,無污染源,是生產無公害水產品的良好基地,2007年12月批准為無公害水產品生產基地,2008年6月該庫鱅魚申報為無公害產。主要有鯉魚、草魚、鯽魚、鰱魚、鯿魚、鱅魚。
3、跋山水庫:跋山水庫位於山東臨沂沂水縣城西北15公里,水庫最寬處1200米,總庫容5、2億立方米,為山東省第三大水庫,被譽為「沂蒙母親湖」。跋山水庫旅遊區旅遊資源豐富,以「大湖(跋山水庫)、大山(大跋山)、大河(沂河)、大島(金牛島)」為代表,特色十分突出。
4、蒙陰雲蒙湖:雲蒙湖位於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城東15公里,原名岸堤水庫,始建於1959年,它佔地4200公項,蓄水7.82億立方米,壩高29.8米,壩長1665 米,流域面積160公頃,灌溉面積10.7萬公頃,每年平均向下游供水3.79億立方米,為山東省第二大人工湖,我國北方大型人工湖之一。現在,雲蒙湖已發展成為集灌溉、防洪、養殖、觀光為一體的旅遊開發區。裡面的魚主要是鯽魚、鯉魚、花白鰱等。釣魚的地方主要分布在以下幾個地方:1、蔣家溝,2、月亮灣。
5、雙海水庫:雙海水庫位於山東臨沂蒼山縣風景優美的抱犢崮景區,從臨沂去的釣友,可以沿著解放路一直往西到達費縣新莊後,順沂蒙公路南行至車網鎮,在鎮北有一西向路,路標標著大爐方向,順路直奔大爐,然後順大爐奔下村方向,快到下村的時候,就可以看到路的右邊有一個水庫,這就是下村水庫也叫雙海水庫。裡面主要垂釣的魚種有2種,一種就是鯉魚,一種就是這個水庫特有的魚種——紅尾巴鰱魚,這是跟黃鯝魚一樣刺激過癮的一個魚種,垂釣這種魚可以在岸邊垂釣,但最好的釣點卻是在水庫中間網箱邊上,可以租船前往,釣魚票1天10元。
6、橋張庄水庫:從市區沿解放路西行,過了京滬高速公路後直行至一奔蒼山縣城路口向南,約前行6-7KM左右有一路口左拐,沿路經過村莊直奔水庫北岸,每天10元,不限竿。
7、費古水庫:費古水庫水質優良,水資源及周邊環境沒有污染,自然條件優越。水庫中的湖心島更是為古城水庫增添了幾分情趣,受到廣大垂釣愛好者的青睞,成為人們觀光、休閑、度假的好地方。
費古水庫位於費縣方城鎮向北3公里左右,距臨沂40公里開車1小時即可到達。屬中小型水庫,庫內有鰱,鯉,草,鯽,鯿,翹嘴鮊等大量魚種。個人承包,收費每人10元/天。
比較好的釣點:
1、大壩,兩邊最好,中間次之。
2、小壩,水庫最東邊楊樹下也是不錯的釣位。
3、東沿網箱處,屬於新釣點,水深在2米多,一馬平川。
4、西沿采砂處,有幾個釣位。
5、水庫最北邊上游凹進來的島西沿,有大石頭的地方都不錯。
8、臨沭凌山頭水:此水庫環境優美!魚種豐富!凌山頭水庫位於臨沭縣城北6公里處、是一個中型水庫!水庫始建於1968年!聽老輩人說最早以前那裡是個湖!然後建成水庫!水庫南北長、東西窄!
路途:沿新327國道東行!到達臨沭縣城{縣城西邊有條北去的路、不要走那條}北外環、有條朝北去的公路、路口北邊是臨沭縣殯儀館、就是那個路口朝北走!大約3公里路東邊有村碑「凌山頭」、沿路東去就看見大閘!沿路走!過了自來水凈化廠有條北去的路直行、不遠就看見有個岔子口!那就是其中一個很好的釣點!然後沿路北上!北邊有個朝陽村{也叫曹界前}!不知道路的問問去朝陽村怎麼走!走到他們村頭、路西有片松樹林{墳地}、林子前面有條東西路,沿著路朝西去!就看見有個很大的岔子口,這個地方就是凌山頭最好最好的釣點!人們都叫『釣魚台』!
一個在西岸的中段!有一個揚水站,那個地方還不錯、有道東西深溝。
9、費縣上冶水庫:上冶水庫是一座中型水庫,養魚水面2400餘畝,該水庫風景秀麗,群山環繞,魚種豐富,曾捕獲金鏞魚!主要魚種鯉魚,鯽魚,鰱鱅!於2009年從新疆引進雅羅魚魚種進行網箱養殖試驗,通過2年多的養殖,現已獲得成功。近日經過打標測評,平均個體1.12公斤,最大個體達到1.6公斤。 雅羅魚是鯉科雅羅魚亞科的一個屬,最大個體僅達4千克。3 齡以上開始性成熟。卵粘性。雅羅魚為冷溫性魚,常有由湖溯河產卵洄遊現象。養殖過程中,網箱養殖、池塘管理、投喂等技術,均可參照養殖鯉魚的技術。該魚食用口感好、營養高,極具推廣價值。
費縣上冶水庫,位於上冶河上游。控制流域面積77平方公里,總庫容3638萬立方米,興利庫容1433萬立方米。水庫灌區於1961年11月開發,現有乾渠1條,長21.1公里,支渠9條,30公里,設計灌溉面積4.7萬畝,全灌區地勢平坦,土質肥沃,是費縣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之一。
10、許家崖水庫:費縣許家崖水庫是一個大型水庫,庫容量2億多,裡面大魚很多,就是很難遇到,在許家崖水庫釣魚斷線是經常的事情,由於水庫比較大,南北長10多公里,所以釣點也很多,由於水庫大,找不到釣點,釣不到魚也很正常,比較好的釣點有這樣幾個:
1、王劍坡。這里經常遇到大鯉魚,平時鯽魚很多,是一個溝叉,沿著解放路一直往西,到了新莊,再往西走到收費站東100米,往北走,直接到王劍坡村,釣位不多,釣效很好。
2、漫水橋東東小石橋,在柱子山附近,有一個溝叉,裡面有個小石橋,上面是釣鯉魚的最好的釣點
3、涼山頭村西釣位
4、涼山頭北面釣位,放水樓南面,那是一個網箱集中養殖區,大魚集中,特別是大鯽魚經常出沒
5、溫和魚館北面的釣位,高壓線下面,那個地方也是垂釣鯉魚的釣點
6、溫和魚館北面陡崖下面,那個地方鯉魚比較多,其中鱖魚也不少,並且不小7、大壩西岸彎子,釣位很少,但釣效很好,過去大壩就是,在彎子南面樹下垂釣,是釣鯉魚的釣點,在彎子西面釣,是鯽魚釣點
許家崖水庫每天收費10元,有水利局統一印製的釣魚票,魚竿不限。
11、費縣石嵐水庫:自然風貌,西岸是山,中型水庫,我去幾次都是免費,無需找人,庫內以垂釣鯉魚鯽魚為主。魚個頭不大,收獲尚可。風景秀麗,不失為休閑垂釣好去處。
12、臨沭蛟龍鎮龍潭水庫:臨沭蛟龍的龍潭水庫我去過幾次,可惜沒照相,水庫很大,裡面魚種很多。白天收費10元,晚上好像要20,但是我去晚上都給10塊,老闆很好說話,不限桿子。
13、旋子水庫:旋子水庫位於莒南縣朱蘆鎮與文疃鎮交接的大山深處,水庫位於半山腰上,已經有30多年的歷史了。水庫面積約150畝,周邊是採石場,群山環繞,沒有任何污染,水質非常清澈,出的魚兒也非常漂亮。該水庫由私人承包養殖,不開放收費,但是老闆比較好說話,只要不偷釣花白鰱,一般釣底層鯉魚鯽魚是允許的。
14、王家水庫:王家水庫面積約60畝左右,屬於小型水庫,以承包養殖為主,主要放養花白鰱,水庫管理比較嚴。水庫鯉魚比較多,屬於釣友嚮往的地方,一般鯉魚在二三斤到七八斤都有。鯽魚不多,白條不少,比較鬧,釣魚需要打窩慢慢守候,一般不會空手的。
15、金礦水庫:金礦水庫釣場在洙邊東部,水面遼闊,魚類豐富,是一處天然的好釣場!每年的春天,臨沂、連雲港等地的釣友開車前來休閑垂釣!春天從來不收費!
16、虎園水庫:莒南虎園水庫建於1952年,是莒南最早的水庫之一。佔地8平方公里,儲水1.8億立方,是莒南縣城的飲用水源,水質清冽,無污染,多次被檢測為優質飲用水源。東壩水庫周邊坡度小,釣位不多,沙場是最好的釣位。每年的4月開始,每天都聚集了大量的釣友,這里的鯽魚,鯽魚花白鰱都很多,水庫老闆僱傭了大量的工作人員進行巡邏,但是只要不釣花白鰱,大多還是讓你滿意而歸!
Ⅳ 臨沂的旅遊景點有哪些
1、蒙山國家森林公園
蒙山國家森林公園被譽為「天然氧吧」、「超潔凈地區」,茂密的松林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為每立方厘米854167萬個,其是北京地區的195倍,居全國之首;
美麗的森林風光,清潔的空氣質量,是廣大遊客戶外鍛煉、運動休閑的最佳選擇;登山對人的視力、心肺功能、四肢協調能力、體內多餘脂肪的消耗、延緩衰老等各個方面有直接的益處。
2、天上王城景區
其位於沂水縣城西北40公里處,地處沂蒙山腹地的沂水、沂源、蒙陰三縣交匯點,主體景區紀王崮處在周圍60多座山崮的環抱之中,被譽為沂蒙七十二崮之首;
紀王崮海拔577.2米,面積為4平方公里,呈南北走向,長達數公里,四周峭壁高達二、三十米,地貌奇特,山勢陡峭,雄偉挺拔,十分險要,是歷代兵家相爭之地,也是七十二崮中居住人數最多的山崮。
3、蘭陵國家農業公園
蘭陵國家農業公園共分為十個功能區:農耕文化、科技成果展示區、現代農業示範區、花卉苗木展示區、現代種苗培育推廣區、農耕採摘體驗區、水產養殖示範區、微滴灌溉示範區、民風民俗體驗區、休閑養生度假區、商貿服務區等十個功能區;
已完成了農展館、農展廣場、遊客中心、現代農業展示區、有機蔬菜推廣和採摘體驗區等項目建設,知青文化園、鬱金香博覽園、蘭花苑等項目正有序推進,景區旅遊元素正逐步豐富完善。
4、沂蒙紅色影視(黨性教育)基地
沂蒙紅色影視(黨性教育)基地位於馬牧池鄉常山村,由山東沂蒙紅色影視基地旅遊開發公司投資開發,聘請山東省旅遊規劃設計院規劃設計;
基地共由《紅嫂紀念館》、《古山村》、《古縣城》、《山鄉夢度假村》四部分組成,佔地1129畝,總投資2.6億元,為國家3A級旅遊區,計劃兩年內建成4A級旅遊景區。
5、蒼馬山旅遊度假區
蒼馬山旅遊度假區位於臨沭縣城北3公里處,國家AAA級景區、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森林公園,「蒼山迭翠」自古被譽為「琅琊八景」之首,景區內不僅植被茂盛、樹木繁多,而且名人遺跡眾多,逸聞趣事動人;
蒼馬山旅遊度假區旅遊區主要有鳥語林、歡樂國兩個主題樂園和慧濟寺宗教區、青檀谷景區、山花爛漫觀賞區三個游覽體驗區及雲溪休閑度假酒店。
Ⅳ 臨沂沂河在哪裡,還有相關介紹說一下
http://ke..com/view/52281.html?tp=1_01 這里是沂河復的網路,制你看下,我想這個比誰說的都准確都詳細。希望我的答案可以幫到你。
Ⅵ 臨沂三區九縣分別指的哪裡
臨沂市現轄蘭山、羅庄、河東3個區和郯城、蒼山、莒南、沂水、蒙陰、平邑、費縣、沂南、臨沭9個縣及臨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臨沂經濟開發區、臨沂市臨港產業區,共計180個鄉鎮辦事處,7151個行政村,1022.7萬人。 臨沂市位於山東省東南部,地近黃海,東連日照,西接棗庄、濟寧、泰安,北靠淄博、濰坊,南鄰江蘇。地跨東經117度24秒─119度11秒,北緯34度22秒─36度22秒,南北最大長距 228公里,東西最大寬度161公里,總面積17184平方公里,是山東省面積最大的地級市。地理位置優越,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境是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10餘座。氣候為溫帶季風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全年平均氣溫14.1℃,年降水量849毫米,全年無霜期200天以上。區位優勢明顯,基礎設施完善。區位上,東靠青島港、日照嵐山港 和連雲港,屬於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范疇,處於山東和江蘇兩個經濟大省的交界處,南北交匯,海陸兼濟,發展空間廣闊。經過建國後多年的艱苦奮斗,臨沂市已奠定了良好的發展基礎。臨沂飛機場通達全國十幾個城市為國家二級機場,京滬高速公路、日東高速公路、新亞歐大陸橋鐵路、沿海鐵路大通道在臨沂市境內縱橫交錯,構成了一個非常便捷的陸海空立體交通主幹網,加上不斷完善的現代化通訊網,使得沂蒙大地對外聯系的時空距離大大縮短,客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在這里多緯交匯,內外雙向互動,輻射海內外,一個大開放、大交融、大發展的格局已經初步形成。 【面積】面積1萬7184平方公里,是山東面積最大的地級市。 【人口】 臨沂市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區,共有1022.7萬人。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顯示,有漢、回、滿、朝鮮、壯、蒙、藏、苗等45個民族, 除漢族以外的其他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0.44%。 【臨沂區號】 0539 【汽車牌照】 魯Q [編輯本段]自然地理 臨沂地處魯中南低山丘陵區東南部和魯東丘陵南部,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自北而南,有魯山、沂山、蒙山、尼山四條主要山脈呈西北東南向延伸,控制著沂沭河上游及其主要支流的流向。以沂沭河流域為中心,北、西、東三面群山環抱。向南構成扇狀沖積平原。地形復雜,差異明顯,山區重巒迭嶂,千峰凝翠,丘陵逶迤蜿蜒,連綿起伏,平原坦盪如砥,一望無際,河道縱橫交差,碧水如練。山地、丘陵、平原面積各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一。山地集中分布在沂水、沂南、蒙陰、平邑、費縣、莒南等縣。地勢較高,一般海拔400米以上。山地植被比較茂密,是發展林果業、畜牧業的主要基地,黃煙、花生、小麥、地瓜等農作物亦有種植。丘陵主要分布於山區外圍,沂水、沂南、莒南、蘭山、蒼山、臨沭、郯城、平邑等地都有分布, 以沭河以東分布最廣,一般海拔200米─400米。丘陵地帶的土壤砂性大,適耕性好,土層較簿,保水肥能力差, 適宜發展防護林和經濟林,是花生、地瓜、玉米、 黃煙等作物的的主要產地。平原有沂沭河沖積平原、 山間溝谷平原、澇窪平原。沂沭河沖積平原主要分布在沂水南部、沂南東部、河東、蘭山、 羅庄、蒼山、郯城。臨郯蒼平原土層深厚,土質肥沃,是糧食和蔬菜主要產區, 素有「糧倉」之譽。 山間溝谷平原主要分布在費縣、平邑中部,蒙山前平坦谷地,蒙陰、沂南、沂水等縣的山間溝谷之中,土層深厚,質地適中,多種小麥、玉米等作物。蒙陰,沂水多產蘋果和桃等水果,現在銷往上海等地居多。澇窪地平原主要分布於蒼山和郯城南部,土壤粘重,排水不暢,易澇,多種小麥、水稻、 蔬菜等作物。 本市內地質構造復雜, 地層發育比較齊全,從太古界至新生界,除上奧陶統、 志錙系、泥盆系、下石炭統、三疊系及中、 下侏羅統、老第三系古新統、 新第三系地層缺失以外,其他斷裂帶經郯城北北東向延伸, 縱貫全市。 [編輯本段]地區特產 莒南綠茶、費縣奇石、蒙山全蠍、郯城銀杏、金銀花、沂蒙煎餅、八寶豆豉、天寶黃、沂蒙山楂、莒南板栗、蒙陰光棍雞、沂蒙潘湖狗肉、蘭陵美酒、糝 [編輯本段]地形地貌 臨沂市地貌類型多樣,融北國的粗獷風光與南國的魚米之鄉風韻於一體,鍾靈毓秀,儀態萬方。北部是綿延起伏的群山,中部是逶迤的丘陵,南部是一望無際的沖積平原。北部的蒙山,以「天然氧吧」、「養生長壽」而聞名,橫亘數百里,七十二主峰、三十六洞天,集險、奧、幽、曠、奇、雄、秀於一體,遙對泰山,雄奇壯美。蜿蜒的沂河,如鑲嵌的玉帶,縱貫全境,充滿靈氣。南部的臨郯蒼平原,沃野萬頃,稻花飄香。優美的《沂蒙山小調》唱出了臨沂無限秀美的風光。 境內山脈自北而南有魯山、沂山、蒙山、尼山四條主要山脈。較大山頭800餘座,一般海拔200米至500米。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峰有500餘座,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10餘座,秀出雲表,風光壯麗。蒙山海拔1156米, 為山東第二高峰,素稱「岱宗之亞」, 古為宗教文化名山。沂山海拔1032米,古稱東鎮, 位居五鎮之首,山巒清秀,風景幽奇。 兩山久負盛名,享譽中外。馬鬃山、羽山、天寶山、文峰山、甲子山、銀雀山、馬陵山、蒙陰山、蒼山、艾山等都以各自的雄奇、勝跡、史事、人物、傳說、物產等特點聞名遐邇。 境內有不少由流水侵蝕造成的桌狀山, 當地稱為「崮」,素稱沂蒙七十二崮, 其實有百餘崮之多,百崮雄姿, 不僅在中國大地上是一大奇觀,在世界也極為罕見。 著名的有孟良崮、抱犢崮、南北岱崮、龍須崮、了陽崮、 摩雲崮、蘇家崮、石崇崮、紀王崮、 柱子崮等。解放戰爭時期, 陳毅將軍躍馬蒙山沂水間,寫下了「一片好風光, 七十二崮堪愛」的壯美詩句。 沂河風光如此多嬌 [編輯本段]氣候特徵 氣候為暖溫帶季風大陸型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全年平均氣溫14.1℃,極端最高氣溫36.5℃,最低氣溫-11.1℃,年降水量849毫米,全年無霜期200天以上。臨沂市境內有10公里以上河流300多條,其中,沂河境內長287.5公里,沭河境內長253公里。全市有大小水庫90座,庫容量34億立方米,水資源豐富。 [編輯本段]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全市土地總面積為1718992.74 公頃 (25784891.1畝),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10.93%。境內西部、北部為山區,東部為丘陵區。中南部為平原。山地面積313855.00 公頃(4707825.0畝),佔全市總面積的18%;丘陵為758812.00公頃(11382180.0畝)佔全市總面積的44 %; 平原窪地 46341.00 公頃(96915115.0畝),佔全市總面積的38%。土壤類型可分為:棕壤、褐土、 潮土、砂姜黑土、水稻土五類,十一個亞類。其中,棕壤面積615625.5公頃(9234382.5畝),占土壤總面積的14.2%;褐土503586.70 公頃(75535800.5畝)佔33.7%;潮土242955.30公頃(3644329.5畝),佔16.3 %; 砂姜土81217.80公頃(1218267.0畝),佔5.4 %;水稻土51261.4公頃(768921.0畝),占 3.4%。 水體資源 水資源豐富,水質優良,大都符合人畜飲水和工農業用水標准。多年平均年降水量824.8毫米,多年平均年地表水資源量51.6億立方米,水資源總量59.6億立方米。 平均年水資源總量54.7億立方米, 枯水年水資源總量38.2億立方米,特枯水年水資源總量 22.1億立方米,現有水利工程平水年可供水量31.8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可供水量25億立方米。1995年全市實際取用水量19.4億立方米,其中農業灌溉取用水11.5億立方米,工業取用2.7億立方米,人畜生活取用21億立方米,其他用水3.2億立方米。 境內水系發育呈脈狀分布。有沂河、 沭河、中運河、濱海四大水系, 區域劃分屬淮河流域。主要河流為沂河和沭河, 有較大支流1035條,中小支流15000餘條。10公里以上河流300餘條。沂河主源發源於沂源、蒙陰、新泰交界處的老松山北麓。流經沂水、沂南、蘭山、河東、羅庄、蒼山、郯城等縣區, 流入江蘇省境內後注入黃海,全長570公里,境內流長287.5公里,最大流量15400 立方米每秒(1957年)。較大支流有東汶河、 蒙河、柳青河、 河、涑河、李公河、 白馬河等,流域面積10790餘平方公里。沭河發源於沂山南麓,流經沂水、莒縣、河東、臨沭、 郯城等縣區,至江蘇境流入黃海,境內流長252.6公里,最大流量7290立方米每秒(1974)年。較大支流有潯河、高榆河、 湯河分沂入沭水道、夏庄河、朱范河等,流域面積5320 平方公里。 沂沭兩河流域面積佔全市總面積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屬中運河水系的河流有武河、武河引洪道、東加河、 西加河和燕子河等,都經蒼山縣境內,南至江蘇省境流入中運河。濱海水系河流有綉針河、相邸河、青口河等,皆入黃海。境內河流,均屬山洪河道, 上游支流眾多,源短流急,雨季洪水暴漲, 峰高量大,而枯水季則多數斷流,境內建有岸堤、跋山、沙溝、陡山、許家崖、唐村、 會寶嶺等大型水庫7座,中型水庫29 座, 小型水庫899座,攔河閘壩22處,總攔蓄能力34億立方米。 沂沭河下游興建了沂河沭河洪水東調工程和武河分洪工程,興利除害,河流狀況大為改善。 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種類較多,分布廣泛。至1994年底,已發現礦產66種,其中金屬礦產17種,非金屬礦產45種,燃料礦產 1種,水氣礦產3種。佔全省已發現140種礦產的47.14%。主要礦產有鐵、鈦、銅、鉛、鋁、金、銀、金剛石、耐火粘土、白雲岩、螢石、 重晶石、明礬石、石英砂岩、陶瓷土、頁岩、粘土、花崗石、石灰岩、石膏、玄武岩、河砂煤、礦泉水、地熱及寶石、玉石、彩石、硯石等。已探明儲量的礦產25種, 佔全省探明儲量的37種礦產的34. 25%。金剛石儲量居全國第2位,石英砂岩、陶瓷土、明礬石、 白雲岩、粘土、花剛石礦產儲量居全省第3位。全市已開採的礦產37種,共有各類礦山1650個。 天然飲用礦泉水,資源豐富,質量上乘, 產地15處,礦泉水含鍶、偏硅酸、鋰、鋅、 鉬等多種元素。地熱產地2處,河東湯頭溫泉和沂南縣新王溝溫泉均為高溫熱水, 水溫分別為66度和72 度~ 74 度, 水量分別為 200 ~300m3/d和73.71m3/d。前者礦化度3.74克/升,ph值3.73,氡氣16~18埃曼, 屬裂隙氯化物鈉鈣型高溫泉水; 後者為含氟高溫礦化度硫酸鹽氯化物鈉鈣型水。都是著名的療養溫泉。 生物資源 全市有高等植物151科,1043種(包括變型或亞種)。其中木本植物65科,367種,主要有油松、赤松、側柏、刺槐、板栗、柿子、核桃、山楂、梨、蘋果、桃、杏、花椒、楊、柳、泡桐、馬尾松、水杉、毛竹、茶樹、紫穗槐、胡枝子、酸棗、白蠟、 荊條等;葯用植物830多種(含葯用農作物及木本植物),主要有金銀花、玄參、太子參、丹參、棗仁、靈芝、杜仲等; 主要農作物品種923個,其中小麥27個品種,玉米8 個品種,地瓜6個品種,穀子11個品種,大豆10個品種,花生22個品種,棉花7個品種,蔬菜200 個品種,稀有作物有香稻、小米豌豆、蠶豆等 10餘種。動物約14綱,1049種,其中淡水魚 15科57種,鳥類37科,171種,哺乳類7目25種。此外,還有昆蟲類動物541 種,蜘蛛類動物117種,盛產金銀花、銀杏、大蒜、板栗、山楂、黃梨、蘋果、花椒、蠶繭、白柳、 琅琊草、全蠍、蟾酥等。 [編輯本段]臨沂經濟 臨沂市資源豐富,人民勤勞朴實,是一塊充滿活力的熱土。從毛澤東同志批示過的厲家寨,到全國第一個電氣化村劉團村,再到艱苦奮斗的新典型羅庄、沈泉庄、九間棚,體現了臨沂人民吃苦耐勞、自強不息的精神風貌。改革開放的春風使沂蒙大地生機勃勃,萬象更新,工、農、商、旅、交通、城建、通訊、電力及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臨沂西郊批發城聞名全國,位居全國綜合批發市場第三位,成為魯、蘇、豫、皖地區最大的商品集散地,現正致力於發展現代物流形式,建設區域性現代物流中心,一座歷史古城正在以昂揚的姿態和嶄新的面貌迅速崛起,發展成就令人刮目相看。 工業已建立起門類較為齊全的綜合體系,形成了以輕工、紡織、機械、化工、建材、冶金、煤炭、食品、黃金、醫葯等為主工業體系(臨沂目前是中國最大的膠合板生產基地),是山東省的建材和黃金生產基地。 由臨沂市人民政府主辦的「魯南經濟帶住宅產業博覽會暨首屆臨沂國際新型生活方式展」、「臨沂住宅產業博覽會」,將於每年9月30日—10月3日在臨沂人民廣場舉行。這也極大程度上促進了臨沂房地產業的發展,使得臨沂成為有一個房產開發的「黃金地帶」。 全市商業發達,有各類專業批發市場965處,其中專業批發市場189處,集貿市場76處,1997年成交額為290億元。臨沂批發城共有各類批發市場53處,擁有攤位2.5萬個,1997年成交額為177億元,連續三年躋身全國十大批發市場前三名。 現在僅次於浙江義烏,居全國第二。 2008年,全市國民生產總值1950億元 2008中國城市投資吸引力排行榜第67位 2008年11月24日,在中國商業聯合會主辦的中國市場大會暨中國商品市場30年成就展覽會上,山東臨沂、浙江義烏等5地市榮獲「中國市場名城」稱號。臨沂成為山東惟一獲此殊榮的城市。臨沂商城進入第五代市場。 [編輯本段]飲食文化 浩浩沂蒙,綿延八百餘里,中部有蒙山勝景,層巒疊翠,景色秀美,古來為道家養生之地;東部有沂水拖藍的沂河,兩岸土地肥沃,稻麥飄香,漁歌唱晚。數千年來,勤勞純朴的沂蒙人民在這片廣饒的土地上辛勤耕耘,並受孔子「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烹飪思想的影響,繼承儒家的文化體系,創造了燦爛廣博的飲食文化。 古老的沂蒙山區,以其優美的自然風光和獨有的飲食文化,吸引了無數的文人墨客來一展才華,吟詩作賦。在孔子「登東山(蒙山)而小魯」之後,李白、杜甫攜手翩然而來,寫下了「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的千古詩句,李白更是為蘭陵鎮的美酒佳餚而吸引,樂不思蜀,以至醉卧蘭陵「不知何處是他鄉」,醉出一段極致。歷史上,諸葛亮、王羲之等名人都出生在這里,他們為沂蒙飲食文化的進一步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物產的豐富、食俗的久遠、使沂蒙人民流傳下來許多獨具特色的食品,如:糝、八寶豆鼓、民間伏醬、六姐妹煎餅、莒南鍋餅、沂水豐糕、郯城挎包火燒等都是沂蒙獨有的地方小吃;能登大雅之堂的沂蒙菜有:光棍雞、蒜泥魚、燴肉絲魷魚、蒙山全蠍、莒南爐肉等都是土生土長的民間特色菜;檔次較高的飯店流行的新潮菜有:果味銀杏、燈籠蝦片、龍珠鮑翅、清湯烏穗、桃源燜魚頭、甲魚丸子等已成沂蒙美食的新族。沂蒙名廚在全省及全國各類烹飪大賽中製作的氽芙蓉黃管、氽西施舌、龍舟鮑翅、雪蛤銀杏等分別獲得金、銀、銅獎。這些獲獎菜無疑都成為沂蒙珍饌風味中的「陽春白雪」。 當前,沂蒙烹飪老字型大小的飯店多保持特色傳統,如臨沂老酒店、沂州老菜館、琅琊大酒店等。後來大批新建的飯店起點較高、菜式新穎。如陶然居大酒店、榮華大酒店等星級賓館。整體上是北方氣息濃厚,近年來受川、粵菜系的影響,出現了多菜系共存的局面。近年來,沂蒙廚師對過去史書記載的古老菜系、烹飪方法,進行了挖掘整理,恢復了一些歷史名吃;同時,注意外學內創、刻意求新,結合地方風味,創造了一些新式菜,為古老而又具有濃郁鄉土氣息的沂蒙菜增添了新的內容。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除蘭陵老字型大小的蘭陵酒外,還有沂蒙老曲、銀麥啤酒、金銀花茶等頗具特色的美食,為沂蒙山區悠久的飲食注入了新的活力,使之具有了豐厚的文化內涵。 獨特的沂蒙飲食文化,是辛勤的沂蒙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勞的雙手實踐的結果。但上千年的飲食文化、技藝,其史料多數散亂不全,傳統技藝頗多失傳,將其搜集整理,並系統歸納絕非易事,該書編者本著認真負責的態度,對沂蒙美食的過去和現在進行了一次科學的總結,由於受時間、資料、水平限制,不足之處在所難免,但本書編者志在弘揚沂蒙傳統飲食文化,使之不斷得到繼承和完善,這無疑是為沂蒙飲食業的繁榮做出了一大貢獻。 臨沂小吃 咸豆粥 是臨沂大眾化粥食,多為早餐供應。此粥製作細膩、口味香美、消渴利尿、營養豐富、易於消化。喝此粥配食熱油條口味尤佳。【製法】黃豆和小米用水泡開,分別磨成豆漿和米漿,各自過濾出渣;鍋加水燒開,下豆漿燒開後,再下米漿,開鍋盛入粥碗內。另取少量黃豆放鍋中炒熟後加水和鹽煮至皮起皺,撒在碗中粥面上即成。 糝 ,臨沂地區的風味小吃。因其香辣可口、肥而不膩、祛風除寒、開食健胃實為眾人所喜愛,早晨喝糝系臨沂傳統食俗。「 糝 」(臨沂方言中念sa二聲)在文字上講是用肉作成的湯羹,僅在臨沂或臨沂人的飯店中才能見到。相傳是古代西域回族的一種早餐食品。最初由元朝大都一對回民夫婦來臨沂經營,當時叫「肉糊」,後來仿製者越來越多,明朝時期定為「糝」。 據臨沂縣志記載,糝是明朝末年臨沂人創造的,幾經演變改進逐步形成獨具一格的沂州名吃。解放前臨沂城有八家著名糝鋪,今已發展至百家專營糝鋪。喝糝有四大講究,即熱、辣、香、肥。一碗熱糝配以油條、燒餅、烤牌等食用是美好的早餐享受。糝有牛肉糝、羊肉糝、雞肉糝三種,以牛肉糝最為普遍,雞肉糝為珍。下面是以雞肉糝為例介紹,其它糝基本相同。 原料:凈肥老母雞10隻(約18千克),大麥仁2千克,水70千克,蔥、姜、細葯料包、醬油、鹽、胡椒粉、味精、麵粉等各適量。製法:甑鍋加水和老母雞旺火燒沸,撇去浮沫,下入大麥仁、料包、蔥、姜小火煮2小時,雞熟撈出晾涼;雞肉撕成絲放碗中。雞骨架放入鍋中同麥仁等再小火煮2-3小時;雞湯揀去骨架、蔥姜、葯包,下入醬油、鹽、蔥姜米,以稀面水勾成薄羹,盛入放有雞絲的碗中,澆入醋、香油即成(約200碗)。上述做法理論上可以做出地道的糝,但是各家糝鋪都有自己的獨特方法,屬於秘方。 臨沂煎餅 是沂蒙山區民間傳統家常主食,也是久負盛名的地方土特食品。臨沂煎餅歷史悠久,相傳孟姜女哭長城,所帶食物即煎餅。清代蒲松齡在其《煎餅賦》中寫到,「煎頭則合米豆為之,齊人以代麵食」,「圓如銀月,大如銅缸,薄如剡溪之紙,色如黃鶴之翎,此煎餅之定製也。」食用煎餅需要較長時間的咀嚼,因而可生津健胃,促進食慾,促進面部神經運動,有益於保持視覺、聽覺和嗅覺神經的健康,延緩衰老,不失為一種保健食品。購買指南:煎餅的特點是:圓形,呈浮白(如大米、麥子煎餅)、淡黃(如小米、玉米、穀子煎餅)、淺棕(如地瓜干、高粱煎餅)色,營養豐富,松酥柔軟,便於存放,易於攜帶。 [編輯本段]歷史文化 臨沂市古稱琅琊郡、沂州府,其歷史可上溯至2480多年前,為山東省歷史文化名城。 臨沂市是一塊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土地。幾十萬年前的沂河兩岸就活動著人類祖先的足跡,臨沂古城已有2400多年的歷史。聞名中外的《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竹簡就出土在這里,擁有精美的漢畫像石刻的沂南北寨漢墓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臨沂市博物館存有文物萬余件,其中國家級文物300餘件。臨沂還是一代名相諸葛亮、書聖王羲之、書法家顏真卿、算聖劉洪,以及曾子、匡衡、王祥等的故鄉。他們燦若星辰,光照千秋,折射著沂蒙大地人傑地靈、鍾靈毓秀的光輝。銀雀山漢墓出土的孫子,孫臏兵法竹簡是中國20世紀百項考古大發現之一。沂南北寨漢畫像石墓,屬全國少有。市內著名文化旅遊景點有:王羲之故居,諸葛亮文化旅遊區,荀子墓,銀雀山漢墓竹簡博物館,北寨漢畫像石墓等。依託燦爛歷史文化,臨沂已成功舉辦了書聖文化節( http://xi.lywww.com/) ,諸葛亮文化旅遊節等大型文化活動。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臨沂市是著名的革命根據地,山東解放區的首府。這里曾是中共中央華東局、山東分局、山東軍區、山東省政府、八路軍115師、新四軍軍部、抗日軍政大學一分校等黨政軍機關駐地,劉少奇、徐向前、羅榮桓、陳毅、粟裕、羅炳輝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里戰斗、生活過,留下了大量的革命遺跡。 [編輯本段]風景名勝 臨沂市也是山東省的旅遊資源大市。良好的生態環境,悠久的歷史,昌達的文化和革命老區的光榮傳統為臨沂市提供了豐富多彩的高品位的旅遊資源。立足這些旅遊資源優勢,近幾年臨沂市的旅遊業快速發展。在「十五」計劃中市委市政府又確立了具有臨沂特色的「沂蒙好風光」戰略,旅遊開發突出了「綠色沂蒙」、「紅色風情」、「文韜武略」三大主題,沂蒙旅遊的形象和品牌正在越來越鮮明,越來越突出。
Ⅶ 現在越來越多的水庫被私人承包了,這樣做合法合理嗎
水庫的主要作用是防洪、發電、灌溉、供水、養殖、旅遊等。目前,我國有水庫超8.4萬座,總庫容達4900多億立方米。
水庫按照《水利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洪水標准》劃分為大型、中型、小型水庫。小型水庫包括小(1)型、小(2)型水庫。因興建人不同,分為國有水庫(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興建的水庫)、自建水庫(電力、供水以及其他單位興建的水庫)和集體水庫(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興建的水庫)幾種。
編輯搜圖三、破壞水庫大壩向哪裡舉報?
根據《水庫大壩安全管理條例》的相關規定,水庫大壩(以下簡稱大壩)及其設施受國家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毀壞。大壩管理單位應當加強大壩的安全保衛工作。禁止在大壩管理和保護范圍內進行爆破、打井、採石、采礦、挖沙、取土、修墳等危害大壩安全的活動。那麼,破壞水庫大壩向哪裡舉報呢?
根據《水庫大壩安全管理條例》第二十九條的相關規定,在大壩管理和保護范圍內進行爆破、打井、採石、采礦、取土、挖沙、修墳等危害大壩安全活動的,由大壩主管部門責令其停止違法行為,賠償損失,採取補救措施,可以並處罰款;應當給予治安管理處罰的,由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Ⅷ 臨沂的環境,氣候特點
臨沂不錯。但是那些剛進城的年輕人,能不能別亂丟垃圾?那些漂亮的景點,到處內都是果皮、紙屑、蛋殼、容塑料袋。人民廣場就是一個臟亂的匯聚地。一些看上去時髦的年輕人在坐凳上吃完後,滿地垃圾。讓人感覺不到這個城市的文明和教養。無語了!!!!
Ⅸ 臨沂屬於哪個市
臨沂是地級市,屬於山東省,是國務院批復確定的魯東南地區中心城市、具有濱水特色的現代工貿城市和商貿物流中心,臨日都市區核心城市 。
臨沂位於山東省東南部,地近黃海,東連日照,西接棗庄、濟寧、泰安,北靠淄博、濰坊,南鄰江蘇。地處長三角經濟圈與環渤海經濟圈結合點、魯南臨港產業帶、海洋產業聯動發展示範基地和東隴海國家級重點開發區域。
截至2016年底,臨沂總面積17191.2平方公里,人口1124萬人,是山東省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轄蘭山、羅庄、河東3個市轄區和郯城、蘭陵、沂水、沂南、平邑、費縣、蒙陰、莒南、臨沭9個縣。
(9)臨沂小型水庫擴展閱讀:
歷史沿革
臨沂歷史悠久,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
50萬年以前,人類的祖先就在這塊土地上創造了遠古文明。
20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早期的文化遺存在境內有多處發現使用文字元號,現沂河和沭河流域發現的近百處細石器文化遺存,是一、二萬年前的人類所創造。
5000年以前,這里的人類就開始掌握了釀酒技術,使用砭石治病。
商朝時期,這塊土地上豐存過郯、莒、費諸方國。
周滅商後,魯國和齊國是周王朝控制東方的重要支柱 ,臨沂地域除分屬齊、魯等國外,見於《春秋》的還有顓、陽、向、莒、郯、根牟、於餘丘、杞等國。
春秋時期,除上述古國外,見於《春秋》 的有啟陽、中丘、祝丘、費、防、台、東陽、武城、丘輿、向、次室、蒙、鄆、堂阜、蓋、艾、紀障、密、鄢陵等20個。
戰國時期,戰國時期,域內諸封國先後為齊、楚所兼並,至戰國末期,南部屬楚,北部屬齊。
秦朝統一,地方實行郡縣制,全國分為三十六郡,臨沂地域屬琅琊郡和郯郡。西漢時,郡國並行。臨沂地域分屬徐州之琅琊國、東海郡、城陽國和兗州之泰山郡。
東漢承西漢制度,分屬徐州之利城郡、東海郡、琅琊郡、琅琊國和兗州之泰山郡、東莞郡、東安郡和城陽國。
三國時期,屬魏國。至魏末,分屬東海國、琅琊國、東莞郡、泰山郡。
西晉時期,分屬徐州之琅琊國、東海郡、蘭陵郡、東莞郡、兗州之泰山郡。晉室南渡後,地域先後屬於後趙、東晉、前燕、後燕、南燕、前秦和北魏。
隋朝分屬沂州(琅琊郡)泗州(下邳郡)、密州(高州郡)、海州(東州郡)、徐州(彭城郡)。唐朝分屬沂州(琅琊郡)、密州(高密郡)、徐州(彭城郡)。
宋朝分屬沂州(琅琊郡)、密州(高密郡)、淮郡軍等。宋室南渡後,分屬於金朝山東東路的沂州、莒州、邳州、泰安州。
元朝分屬兗州府和青州府。清初因之,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沂州為府,置附郭蘭山縣,降莒州為散州。屬沂州府。有蘭山、郯城、費縣、沂水、蒙陰、日照、莒州6縣1州。
中華民國成立後,廢府撤州,實行省、道、縣三級制。1913年撤銷沂州府,改莒州為莒縣。1914年分山東省為4道,改蘭山縣為臨沂縣,臨沂地域分屬濟寧道和膠東道。1918年撤銷。1936 年劃為山東省第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解放戰爭時期,1948年7月,魯中、魯南、濱海三個行政區合並為魯中南行政區,設魯中南行政公署(駐臨沂城),下轄7個專區,49個縣。至1949年10月1日,臨沂地域分屬沂蒙、尼山、台棗、濱海4個專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5月,魯中南行政區撤銷。以沂蒙專區為基礎,成立沂水專區,轄9縣。以濱海專區為基礎,成立臨沂專區,轄9縣。1953年1月將原屬臨沂專區的贛榆、東海、邳縣、新縣海連市劃歸江蘇省。1953年7月,沂水專區撤銷,除日照縣劃歸膠州專區外,所轄其餘各縣皆劃歸臨沂專區,同時,原屬滕縣專區的平邑縣亦並入臨沂專區。
1956年3月,日照縣劃歸臨沂專區。至1961年4月,臨沂專區轄臨沂、郯城、蒼山、臨沭、莒南、沂南、沂水、沂源、蒙陰、平邑、費縣、日照、莒縣13個縣市。1989年6月12日,國務院確定,日照市升格為地級市。12月2日,國務院確定,沂源縣劃歸淄博市管轄。1992年1月,莒縣劃歸為日照市管轄。臨沂地區轄臨沂、郯城、蒼山、莒南、沂水、蒙陰、平邑、費縣、沂南、臨沭10個縣市。
1994年12月,國務院批准撤銷臨沂地區和縣級臨沂市,設立地級臨沂市。原市級臨沂市分為蘭山、河東、羅庄3個縣級行政區。地級臨沂市轄蘭山、羅庄、河東3區和郯城、蒼山、莒南、沂水、沂南、平邑、費縣、蒙陰、臨沭9縣。2014年1月8日,經國務院批准,蒼山縣復名為蘭陵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