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生態頭號殺手
⑴ 2070年珊瑚礁會遭受滅頂之災,導致珊瑚礁消失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導致珊瑚礁消失的主要因素是人類的破壞、海洋垃圾、全球氣候變暖等等。
三、全球氣候是否變暖
但是毋庸置疑的是,海平面在上升,海水的溫度也在上升。珊瑚對溫度的反應是極其敏感的,珊瑚的最適生長溫度在18~20℃,當在低溫下,16~17℃時,珊瑚蟲會停止生長。所以溫度過高或過低都不利於造礁珊瑚的生長或存活。
珊瑚對溫度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白化,因為藻類離開了他們的住所,他們就白了。順便帶一句,珊瑚礁的一個很重要的價值就是它能夠記錄地球的溫度變化,相當於一個體溫計。
總結一下,由於我們卻對人類價值無可估量的「寶藏」視而不見,任由其逐漸消亡。都是因為采礦、海洋污染、廢物沉積、海洋酸化等人為因素,所以只要人類依然在無窮無盡的製造著垃圾,我們美麗的海洋也會很快消失。
⑵ 全球生態的頭號殺手是大氣污染還是土地荒漠化還是水資源短缺
可以都是 可以都不是
⑶ 什麼被稱為全球生態的頭號殺手
土地荒漠化是全球生態的「頭號殺手」.
⑷ 中國的環境污染問題
近年來,中國經濟發展的步伐令世界震撼。但是,生態環境也為此付出了巨大代價。德國《明鏡》周刊對中國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進行了專訪,他說這些問題將很快引起全民關注,並將產生成千上萬「環境難民」。
污染問題令人堪憂
中國經濟以9.5%的發展速度,取得令世界眩目的成就,但同時也有隱患令人擔憂——發展中消耗了太多原材料。
比如,創造1萬美元價值所需的原料,是日本的7倍,是美國的近6倍,或許更令人尷尬的結果是,比印度還多3倍。事態不能這樣發展下去。
但是,這種觀點在國內尚未形成氣候。許多因素集中到一起:原材料稀缺,沒有足夠的土地,人口持續增長。目前,中國已經有13億人口,這個數字是50年前的2倍。到2020年,中國人口將達到15億。城市化進程伴隨著沙漠化,可居住及可利用土地都是50年前的一半。
每年中國都不斷加強自己作為一個經濟神話王國的形象。但是,奇跡將很快結束,因為環境跟不上發展的步伐。1/3的中國土地上都遭遇過酸雨的襲擊,7大河中一半的水資源是完全沒用的,而另有1/4的中國人沒有純凈的飲用水。1/3的城市人口不得不呼吸被污染的空氣。城市中只有不到20%的垃圾是按照環保的方式處理。最後一點要強調的是,世界上10個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中國佔了5個。
環境問題對經濟影響很大
空氣污染成為困擾中國城市的主要問題。由於空氣和水已經被污染,中國的GDP為此損失了8%-15%。那還沒有包括健康問題的損失。人們為此付出的代價是,北京有70%-80%的癌症和環境污染有關。肺癌成了頭號殺手。
人們對這些健康問題的反應如何?
即使到現在,中國的西部,和其他有生態壓力的地區已經很難養活居住在那裡的人口了。未來,將有22個省市1.86億居民需要安家。然而,其他省市只能收納大約3300萬人。那意味著中國將有1.5億生態移民,或者叫做「環境難民」。
政府在努力控制污染。而且在一些城市已頗見成效,比如北京的空氣質量有了很大提高。此外,現在河流和湖泊的水質比過去潔凈很多。現在,不但有更多自然保護區,還建立了一些環保模範城市。其他措施包括:退耕還林,確保法律法規執行比從前更嚴格等。
有人批評政府只關注經濟增長,而不考慮發展的持續性。現在這種思想仍是主流。對他們來說,GDP是惟一衡量政府表現的標准。但是,人們都相信經濟繁榮和政治穩定是和諧發展的。這其實是最大的錯誤。如果政治改革跟不上,那麼經濟增長越快,就越快遇到政治危機。如果貧富差距擴大,中國的一些地區和整個社會將不穩定。如果民主和法律體系落後於整個經濟發展,各個民族將不能保護他們自己的利益。
人們還有個假設也是誤區:經濟增長能解決環境、原材料和人口增長的危機。事實上,沒有足夠的錢,而且時間也來不及。發達國家人均GDP是8000美元到1萬美元,可以支付起這個代價,但中國還不行。在達到人均4000美元以前,不同的危機正以各種形式沖擊著中國。總之,中國經濟上還不夠強大,解決環境問題絕非一朝一夕之事。
「綠色GDP」是一個模型,它包括經濟增長的成本,如環境污染,還有正在和德國探討的一個話題:中國官員的表現不僅通過經濟增長來衡量,而且還要通過他們是如何解決環境問題和社會問題等方面來綜合評估。
如何降低環境犯罪
許多人擔心嚴格的環境法會使經濟發展放緩。也有一些人認為中國還不能擔負起創造一個更潔凈的環境應付出的代價。
近年來,中國已經叫停30項工程,包括幾個能源站——其中有一個在三峽。法律強制關閉一些公司,原因是他們的投資項目對環境有害。不幸的是,其他的工程還在進行。他們只要支付一小筆罰金——和它們的投資相比是九牛一毛。
這就是為什麼法律法規需要改革。即使環保部門權力很小,也要制止非法工程,包括經濟利潤高的行業,如鋼鐵、水泥、鋁合金製造和造紙廠。許多違反環境保護的人通常都是手持大把現金或以其他方式要求政府官員通融。但是,人民、媒體和科學都向著正義的一方。事實上,環保的壓力正是提出「綠色GDP」的初衷。
中國缺乏一次全民的環境運動。到目前為止,一般公民很少有機會站出來反對有爭議的工程。法院有時甚至不接受人們的環保訴訟。
政治上的共同決議應該是任何社會民主的一部分。然而,當下並不是要上演一出外人看來民主的鬧劇,而是需要一個法律制度能為公眾撐腰,特別是在處理環境問題的項目時。如果這樣做是可行的,那麼各方都會從中受益。
⑸ 土地荒漠化已成為全球生態的「頭號殺手」。全世界受荒漠化危害的國家達110多個,10億人口受到直接威
解:15【(1/16x1/3)+(1/6x1/4)】等於15(1/48+1/24)等於15x3/48等於15/16答:不能
⑹ 什麼是全球生態"頭號殺手"
土地荒漠化已成為全球生態的「頭號殺手」。 地球大氣層中的臭氧層是地球生命的保護傘。人類消耗石化燃料,會增加大氣層中二氧化碳的濃度,使得地球表面溫度升高 許多環境問題是人類活動造成的,所以我們要更加保護好這個唯一的地球! 加油··· 直接採納 哈哈
⑺ 什麼已成為全球生態的「頭號殺手」
書上說據調查「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積已經達到3600萬平方千米,占陸地總面回積的1/4,而且答每年仍以5萬至7萬平方千米的速度在擴展。土地荒漠化已經成為全球生態的「頭號殺手」。全世界受荒漠化危害的國家達110多個,10億人口受到直接威脅。...
⑻ 全球生態的「頭號殺手」是大氣嚴重污染還是土地沙漠化
應是土地沙漠化,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積已經達到3600萬平方公里,占陸地總面積的1/4,成為全球生態的「頭號殺手」,而且每年仍以5萬至7萬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擴展;全世界受荒漠化危害的國家達110多個,10億人口受到直接威脅。這意味著,地球上已有1/4的土地基本失去了人類生存的條件。而大氣污染是指能使空氣質量變差的物質都是大氣污染物。大氣污染物目前已知的約有100多種。有自然因素(如森林火災、火山爆發等)和人為因素(如工業廢氣、生活燃煤、汽車尾氣等)兩種,並且以後者為主要因素,尤其是工業生產和交通運輸所造成的。主要過程由污染源排放、大氣傳播、人與物受害這三個環節所構成。影響大氣污染范圍和強度的因素有污染物的性質(物理的和化學的),污染源的性質(源強、源高、源內溫度、排氣速率等),氣象條件(風向、風速、溫度層結等),地表性質(地形起伏、粗糙度、地面覆蓋物等)。防治方法很多,根本途徑是改革生產工藝,綜合利用,將污染物消滅在生產過程之中;另外,全面規劃,合理布局,減少居民稠密區的污染;在高污染區,限制交通流量;選擇合適廠址,設計恰當煙囪高度,減少地面污染 ;在最不利氣象條件下,採取措施,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中國已制訂《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並制訂國家和平共地區的「廢氣排放標准」,以減輕大氣污染,保護人民健康。按其存在狀態可分為兩大類。一種是氣溶膠狀態污染物,另一種是氣體狀態污染物。氣溶膠狀態污染物主要有粉塵、煙液滴、霧、降塵、飄塵、懸浮物等。氣體狀態污染物主要有以二氧化硫為主的硫氧化合物,以二氧化氮為主的氮氧化合物,以二氧化碳為主的碳氧化合物以及碳、氫結合的碳氫化合物。大氣中不僅含無機污染物,而且含有機污染物。並且隨著人類不斷開發新的物質,大氣污染物的種類和數量也在不斷變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