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口水庫
A. 邢台縣西黃村鎮寺北坡村簡介
河北省邢台市邢台縣西黃村鎮寺北坡村。
隸屬邢台縣管轄、毗連東牛庄村、東川口村。抗大觀光公路途經我村。
這里人勤物豐,天藍水清,東有天梯山景區,西有東川口水庫,可謂風景秀麗、人傑地靈。
B. 邢台縣寺北坡村的位置在哪裡
河北省邢台市邢台縣西黃村鎮寺北坡村。隸屬邢台縣管轄、毗連東牛庄村、東川口村。抗大觀光公路途經我村。這里人勤物豐,天藍水清,東有天梯山景區,西有東川口水庫,可謂風景秀麗、人傑地靈。
C. 七里河的歷史
七里河,又名百泉河,發源於邢台縣西部山區,流經邢台市區南部,下游順水河流經任縣/南和。
橫貫邢台的七里河自古以來就是一條以行洪為主的排、灌兩用河。因此,到了汛期,這條河的防汛任務十分艱巨。記憶中,要數1963年8月4日的那場洪水最大。幾天的大到暴雨,山洪暴發,七里河上游的川口水庫垮壩,洪水以每秒12000立方米的流量奔騰而下,沿河的村莊被吞沒,耕地被沖走。受災最嚴重的黃店村,被沖的幾乎房無一間,地無一壠,全村有194人遇難,京廣鐵路這條運輸大動脈也被洪水沖斷,城東王快、東汪一帶一片汪洋,受災十分嚴重。1982年、1996年、2000年,七里河先後發過洪水,雖有不同程度的災害,但都沒有1963年那次嚴重。
百泉自1984年開始乾涸,七里河除了汛期有時有水外,便常年無水,成了一條單純的行洪河。一旦洪水暴發,稍有疏忽,它仍會給人民帶來洪水災害。
傳說:
邢台七里河全長95公里,源於邢台縣西部太行山的馬跑泉。舊志載:七里河「源出城西北九十里黑龍關東口之馬跑泉」,「馬跑泉城西北九十里,七里河之源也。」據傳,有位姓穆的將軍,帶兵與吳軍作戰,由於人困馬乏,逃到黑龍關東口,穆將軍的戰馬跑地出泉。將士們飲用了甘甜的泉水,精神大振,士氣倍增,將吳軍戰敗。自此,人們將該泉稱之為馬跑泉,也有人叫馬蹄泉。
馬跑泉自西向東,常年自流不息,水質甘甜,沿途又有溝岔支流匯入,水量越來越大,就形成了一條河。該河上游常年有水,但到黃店、姚平一帶,便潛入地下,暗流45里到了城南8里百泉一帶噴涌而出。這45里,除汛期外,常年乾涸。原因自然是地質結構所致。然而在當地卻有一段美麗的傳說。說是有一次,八仙之一的張果老騎驢南下,走到姚平村北七里河處,一夥村婦在河邊洗衣服。張果老的驢來到河邊嗷嗷直叫,不肯喝水,也不肯過河。張果老覺得蹊蹺。他轉過身來,定神一看,發現原來是那伙村婦在河裡刷洗臟物,把河水染污了。張果老一氣之下,將河水打入地下。這時河神出來拜見張果老,懇求大仙指路。張果老略加思忖說:「水呀水呀莫發愁,45里以後再抬頭。」河神聽罷,鑽入水中,一直暗流45里,到城南百泉一帶又鑽出地面,出現了無數的自流泉。其中,一處最大的泉,被人們稱為百泉。人們在泉旁立戶建庄,就有了「百泉村」。
百泉常年噴珠吐玉,自流不息,經葫蘆套、鴛鴦水,又流入七里河。因此,自百泉往東也叫百泉河,後統稱為七里河。百泉往東這段七里河,過去常年水流潺潺,下游的人們紛紛引用河水灌溉農田。由於水源豐富,百泉周圍及下游葦田、稻田頗多,是當地人民群眾的重要經濟收入。百泉一帶也成為名符其實的華北江南,魚米之鄉。
七里河往東至邢台縣的河會村就一分為二。一支向東南流入南和縣界的里河,另一支向東北流入任縣的大陸澤。由於是兩支河的匯合處,所以就有了「河匯村」。因這里農歷三月十五日立了廟會,後才演變為「河會村」。該村人口四千,是邢台縣的第二大村。
D. 邢台都有哪些水庫我想去釣魚.
朱庄水庫
野溝門水庫
八一水庫
東川口水庫
邢台西部有水的地方都有人去釣魚.想結伴釣魚最好的是到漁具店哪兒有組織.
E. 96年獻縣泄洪區每秒水量多大
1996年8月,這是海河流復域的老百姓,尤其獻制縣人民永世不會忘記的。8月4日至18日,獻縣泛區三鄉及其它8個鄉鎮,在洪水的滅頂之災中接受了大自然和人與自然斗爭的隆重洗禮。這是繼1963年8月特大洪水之後的第二次抗洪斗爭。1963年8月1日至10日,滹沱、滏陽兩河上游連降暴雨,7日降雨量2051㎜。滹沱河,崗南水庫泄流量812m³/s。黃壁庄水庫下泄6150 m³/s。滏陽河上東川口、賀羊峽、水門峽、前坪峽、桃柯坪、五座水庫四座崩壩。尤其是東川口水庫,因建有原壩頂增建的8米高副壩,造成超量蓄水,徹底崩塌,故滹陽洪魔,尤其兇猛。水到處堤防俱毀,平地行洪,寬達百里。滹沱洪水爭相肆虐,滾下太行東坡,漫過京廣鐵路,洪流千里,直撲東海。經過獻縣時,總流量為78000 m³/s。
F. 到邢台縣寺北坡村乘坐幾路車可以到
河北省邢台市邢台縣西黃村鎮寺北坡村。隸屬邢台縣管轄、毗連東牛庄村、回東川口村。抗大觀光答公路途經我村口。這里人勤物豐,天藍水清,東有天梯山景區,西有東川口水庫,可謂風景秀麗、人傑地靈。
自駕游:開車沿抗大路起點行駛5里路,第二個小村落就是。村口豎立著一個大牌子,很明顯。
公交:室內乘坐7路公交車,南會站或者黃店站下車,沿抗大公路徒步2.5公里就到。
G. 張清的個人經歷
1951年抗美援朝期間,張清不僅積極參加捐獻,還兩次赴朝,搶修飛機場,並立功授獎,表現出極大的愛國熱情。
1952年畢業後留校任教,被分配到施工教研室,當時我國的高等教育全面學習前蘇聯,新開設了很多我國從未開設過、教師也從未學過的課程,他剛到教研室,即被分配擔任「保安與防火」課程的教學,他竭盡全力,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1957年10月調入北方交通大學(現北京交通大學),從事隧道與岩石力學專業方面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在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張清參加過許多工程項目的設計和施工工作,先後參加過青龍橋大爆破工程的設計和施工、三堡復線大爆破工程設計和爆破准備工作、躍進渠大爆破設計與施工、車川口水庫定向爆破築壩工程爆破准備工作、朋頭水庫定向爆破築壩工程設計、南水水庫定向爆破築壩的設計和試驗工作等。
張清還積極參與科學研究和試驗工作。1959年在三門峽復線大爆破開挖路塹工程中,積極參加工作和研究,寫出多篇論文;他負責均勻介質(黃土大爆破實驗研究)的專題研究,該專題為鐵道部組織協作項目,北方交通大學為主持單位,通過現場試驗及實驗,他分析整理出技術資料;1966年參加成昆鐵路會戰2201戰斗組,完成了研製傳力油頂的設計製造工作及油頂耐壓、耐漏等專項試驗,後因其他原因研究工作被迫終止。
1984年被選拔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做訪問學者,在美國的一年時間里,他充分利用寶貴的出國機會,廣泛吸收國外的先進技術和思想,大量搜集有關研究資料,不僅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而且敏銳地發現了一個新的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即人工智慧技術在岩石力學與工程中的應用。回國後,他迅速組織人員開展研究,很快就取得了初步成果。在國際上率先把人工智慧技術引入到岩石力學與岩石工程,得到了國際同行的高度贊譽。他研製的「鐵路隧道圍岩分類專家系統」、「隧道及地下工程岩溶災害預報專家系統」、以及基於CASE-BASED REASONING 系統的「隧道支護設計系統」,特別是把「人工神經元網路」引入岩石工程,獲得了國際岩石力學學會機關刊物「國際岩石力學與礦業科學」雜志主編J.A.Hudson教授的好評。上述成果對國內運用人工智慧技術解決本學科的技術問題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多年來他在國內外雜志上和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55篇。張清在人工智慧與隧道工程進行學科雜交方面做出了創造性的成就並有顯著應用成果,曾獲得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
1986年張清晉升為教授,並作為教育部批準的博士生導師開始指導博士研究生。他誨人不倦,教書育人,一生培養了大量研究生和博士生,編寫出版教材和譯著3本。張清還在1994年被授予鐵道部部級優秀教師,1995年被授予鐵道部科技先進工作者,並獲政府特殊津貼,1997年獲詹天佑成就獎。
張清曾擔任北京市第六屆和第七屆政協委員,為北京市的建設獻計獻策。在學術組織中先後擔任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理事及第四屆理事會常務副理事長、國際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中國小組秘書長、中國土木工程學會隧道與地下工程分會理事以及鐵道工程學會理事等學術兼職,在岩石力學、隧道工程學科享有很高的聲譽。
H. 邢襄古鎮的發展史是怎樣的
邢襄古鎮在邢台城西,自邢台南上東呂高速大約半小時的車程就可到達。「古鎮」位於山專谷中,四面環山。說屬是古鎮,實際都是仿古建築,新建如舊,仿古不古。整體工程尚未完工,一些建築還在施工,但已有了「古鎮」的雛形,看上去確實有了古鎮的意味。
I. 邢台寺北坡老魏庄園好玩嗎都有哪些項目
你好,俯瞰來寺北坡村。
J. 邢台縣寺北坡村的具體位置在哪裡
河北省邢台市邢台縣西黃村鎮寺北坡村。隸屬邢台縣管轄、毗連東牛庄村、東川口村,這里人勤物豐,天藍水清,東有天梯山景區,西有東川口水庫,可謂風景秀麗、人傑地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