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生態文明
A. 弘揚生態文明是什麼意思簡單回答
弘揚生態文明就是指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處良性循環,全面發展持續繁榮,為基本宗旨的文化倫理形態。
B. 弘揚生態文明 共建綠色校園徵文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為促進同學們參與生態文明建設,提高他們的生態文明意識版,近日,勝利權小學積極開展了「弘揚生態文明,共建綠色校園」活動,舉行了隆重的啟動儀式。啟動儀式上,學校大隊干代表深情地抒發著對綠色校園的暢想,同時倡議全校同學積極投入到「弘揚生態文明,共建綠色校園」活動中來,全體老師和同學還舉行了簽名活動,表達了自己共建綠色校園的決心。
與此同時,學校充分利用學校廣播、板報宣傳環保主題內容,舉行學生的環保徵文、書畫展等比賽,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結合班隊會、春遊、環境保護日、地球日等活動使學生意識到環境污染的危害性,從而懂得人人應該倡導環保意識,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減少污染,保護環境。
據悉,該校將在全校開展「給小樹掛牌」和「種植小樹苗」等活動,全校師生正以用實際行動,讓未來的勝利小學成為精神文明的校園,培養人才的學園,發展個性的樂園,優美整潔的花園,更成為環境教育的「環保園」。
C. 弘揚生態文明,從我做起 小文100字,O(∩_∩)O謝謝
現在,我聽到了城市在宣傳倡導低碳生活,我漸漸有些懂了。我開始了「低碳生活」。
首先,低碳的生活方式,就是在生活的細節上注重節能減耗。除了做作業必須開燈之外,其餘的事情都靠窗外的照明燈來相助。因為我們的客廳大,窗外的照明燈照進來都可以醒目地看到室內的一切,吃飯時,真像一桌「燭光晚餐」,這真是一大盞「天然的燈啊!」
其次,只要我洗好手,就都把水龍頭擰的緊緊地,不讓水「逃」出來,這樣,我就可以安心了。但我又擔憂爸爸媽媽會不會做好,每次看見爸爸媽媽進洗手間洗手並順其自然的把水龍頭關緊,我十分高興,我希望 「低碳家庭」會做的更好。
冰箱里放著亂七八糟的東西,媽媽說很浪費電,我靈機一動,想出了妙招:於是,我就拿起以前堆積如山的硬紙板,把它做成一個個大小不一的盒子,上面貼上了各種分類的標志,然後,按分類去整理,不一會兒,冰箱變得又干凈又整潔,煥然一新,一眼就目睹擺放整整齊齊的東西。這樣,既幫助了我們,又節省了電。
電器開著,就連小小的手電筒機池在插座上插著時都會排放出可怕的二氧化碳,只要充完電就應該將電池立刻取下。我本來以為,二氧化碳只有汽車尾氣、石炭燃燒這些會排放,沒想到糊口中處處都有微弱的「碳」在侵害著我們各人的糊口和地球。
每當我看見媽媽要把洗衣粉的桶扔掉時,我會上前去阻止。我會把它做成一個小垃圾桶,有的像個洋娃娃,粉嘟嘟的臉,令人喜愛極了!有的又的像只小動物,活矯捷現的,真像一道兒美麗的「風景」!
當天幕降臨,晚飯過後,路邊的霓虹燈為夜晚增添了一份光彩,老爸總是把家裡所有的燈都關掉,只其餘一片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中,然後,趴在窗戶上,一邊欣賞路邊的風景,一邊唱著一首歌:「玉輪代表我的心……」真是五音不全,一塌懵懂。
養花是媽媽的愛好。家裡的吊蘭、常春藤一年四序都是綠意盎然。在每一個炎炎的夏日,媽媽總會把花搬進家裡來,各人看著那些綠色,允吸這那些綠色,心裡頓時感覺絲絲的涼意,有了好空氣又養眼,真是一舉兩得啊!
這就是我的「低碳生活」!為了我們的地球,更為了我們自己,向我學習吧!
D. 《弘揚生態文明,共建美麗桂林》徵文1500字
生態文明是農業文明、工業文明發展的一個更高階段;從狹義的角度講,生態文明與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是並列的文明形式,是協調人與自然關系的文明。在生態文明理念下的物質文明,將致力於消除經濟活動對大自然自身穩定與和諧構成的威脅,逐步形成與生態相協調的生產生活與消費方式;生態文明下的精神文明,更提倡尊重自然、認知自然價值,建立人自身全面發展的文化與氛圍,從而轉移人們對物慾的過分強調與關注;生態文明下的政治文明,尊重利益和需求多元化,注重平衡各種關系,避免由於資源分配不公、人或人群的斗爭以及權力的濫用而造成對生態的破壞。生態文明是對現有文明的超越,它將引領人類放棄工業文明時期形成的重功利、重物慾的享樂主義,擺脫生態與人類兩敗俱傷的悲劇。 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生態文明,是和諧社會的基礎和前提。自然界為人類生存和發展提供了前提條件,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人類健康持續發展的需要。現在,人與自然關系的和諧,已成為一個全球關注的重大問題。人類只有一個地球,生態與和諧相輔相成,沒有生態,就不可能有完整意義上的和諧社會。面對嚴重的全球性生態危機,倡導生態文明是人類做出的一次理性抉擇。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政府曾多次鄭重提出,在建設物質文明的同時,還要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物質文明是人類在社會發展中改造自然的物質成果,它表現為物質生產的進步和人們物質生活的改善,生態文明是人類在發展物質文明過程中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成果,它表現為人與自然和諧程度的進步和人們生態文明觀念的增強。
倡導生態文明,重構自然、社會與人有機進化的合理秩序,是我們思考經濟社會發展問題,推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一種新視角、新境界。所以我們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採取各種形式,大力宣傳以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為基礎的文明發展的重要性,增強全民的參與意識和責任意識。建立社會公民參與機制,切實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是當務之急。我們應結合我省實際,認真推進生態功能區、自然保護區、生態脆弱區建設,大力推動以「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環境優美村鎮」等為主要內容的「綠色文明」創建活動,鼓勵企業、單位、家庭承擔社會責任,參與生態文明建設,樹立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社會風尚,促進公民的生態意識,使人們對生態環境的保護轉化為自覺的行動。
建設生態文明有很重要的意義,。「生態文明」寫入十七大報告,是我們黨首次把「生態
E. 弘揚生態文明共建美麗雙牌作文
保護環境,愛護公物,共建美好家園 優美和諧的自然環境,必然為我們帶來了身心的愉悅和無限樂趣.「保護環境,愛護公物,共建和諧美好家園」的話題傳遍了大街小巷,這也是我們每個人必須遵守的社會道德行為規范. 清晨,當你跨入校園,會聞到花草樹木的清香;步入公園,會看到清脆欲滴的草坪和微波盪漾的湖水;進入廣場,會聽到輕松悅耳的音樂.這些美好的環境給我們每個人帶來新鮮的空氣和快樂的感覺. 這么美麗的環境得靠我們攜手合作,來保護環境,愛護公物.才會堅持下去的.個別人破壞環境的行為,將會給大自然帶來巨大的損壞.對於學生來說,要養成保護環境,愛護公物的好習慣.每一個人都應該做——保護環境,愛護公物的小衛士. 現在,我們學校或社會中,不保護環境,破壞公物的人越來越多.在廣場上,人們在噴泉里亂跑、甚至把垃圾就扔在噴泉里;在學校里,有的同學踩踏草坪;在教室里,有的同學在雪白雪白的牆壁上亂寫亂畫 …… 大家心裡應該明白,這些行為是不對的.古人說:「人無德不立」.一個小學生是否愛護公共設施,從小處反映了一個人的良好品質,從大處反映了國家的文明程度. 為了使我們的國家更加美麗,為了使我們的孝義更加美麗.希望同學們作到:看見贓物撿起來,看見踩踏草坪的去阻止,不破壞公物…….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 單單有環保意識還不夠,我們必須自覺「維護環境衛生 」,做環境保護的主人. 俗話說的好:「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養成良好的環保的習慣,並非易事.讓我們人人都有一顆善良、高尚的心靈,成為保護環境的主人.只有這樣,學校才會更美麗,大家才會更高興,社會才會更美好,國家才會更強大!
F. 弘揚生態文明共建綠色家園為主題的徵文
倡導生態文明,建設綠色家園
生命是綠色組成的,綠色帶給我們快樂,讓我們幸福生活,可是這綠色正在大片大片的消失……
在遠古時代,地球氣候溫暖濕潤,空氣清新,水源豐富,植被茂密,鳥語花香,是人類理想的棲息之地。可是近年以來,隨著地區人口增加,土地被大量開墾,人們又多以木材為燃料,致使森林大量減少,造成水土流失,導致河床堵塞等多種惡果。
森林過去曾是動物們的天然綠色的居住場所,它們可以在那兒悠閑自在地生活。但是好景不長,這「風水寶地」被人類發現了,他們把森林開辟出來,用來造房子、工廠。從這以後,這里就變成人類的棲息地,動物的集中營,動物們只好千方百計逃亡。可他們逃到哪兒呢?在食物鏈中植物(即生產者)是最重要的一環,要是這一環出現嚴重問題,就等於割斷了動物的命脈。從而導致動物們無法生存,讓動物們瀕臨滅種。別忘了,人也只是所謂「高等動物」。
人類生活所需的森林資源本來是可以再生,為人類長期做貢獻的。可是因為人類亂砍伐樹木,用來造紙、做傢具、修鐵路、造房子……森林資源逐日變得供不應求了。樹木的作用廣泛,於是人們便大量採伐,越來越多的樹木進入了加工廠,以至於一些樹種漸漸絕跡了。人們大肆地亂砍濫伐樹木,還造成水土流失,洪水泛濫。雖然有有公德心和環保意識的人會去制止他們這樣做,但是幾乎於事無補:還是有一些人打著「需求」的旗號去砍伐樹木,而去還不是少數。有人認為,一個地球上森林面積那麼廣,砍一些也沒有關系。這種說法,在遠古時代可以這么說;而在現在,就大錯特錯了。你砍「一些」我砍「一些」,森林資源只會越來越少,沙漠的面積只會日益增加,也許不久的將來,地球就會變的光禿禿的。
古語雲:「地力之生物有大數,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取之無度,用之無節,則常不足。」這難道還不清楚嗎?開發是要度的,你超過了這個度是會成惡果的。不過還得請你自己吞下這枚苦果。
除此之外樹木還可以凈化空氣。這就是為什麼城市的空氣質量總是沒山區好了:車多人多但樹少,樹木也忙不過來呦。
現代社會,幾乎每家都有車,車要排放廢氣,廢棄會污染環境,會危害人的健康,樹葉可以吸附灰塵,從而減少了空氣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在綠樹的環繞中,人們可以鎮定神經,降低血壓,也容易解除疲勞。樹木還能製造氧氣,l公頃闊葉林1天可以吸收1噸二氧化碳,釋放出 0.73噸氧氣。樹木是殺菌能手。許多樹木在生長過程中會分泌出殺茵素,殺死由粉塵帶來的各種病菌。據調查,每立方米空氣中的含菌量百貨大樓為400萬個,林蔭道上為58萬個,公園里為100個,而林區只有55個。林區與百貨大樓空氣中的含菌量相差7萬多倍。可見樹木的重要性有多大。此外,樹木還可以調節氣候、防風降噪、蓄水防旱,是人類最好的朋友。
樹木對我們的人類有這么大的幫助,它可以讓我們更好的生活,你還會無情的去砍伐它們嗎?植樹節就要到了,伴隨著春天,我們把一粒粒樹種放在泥土中,給予它們養料,讓它們長成一片鬱郁蔥蔥的森林!
G. 弘揚生態文明,共建綠色校園
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綠色校園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樹木和樹人,都是一個國家基礎性的、長遠性的事業。校園綠化,既是樹木,又是育人。我們要通過校園綠化,讓學校綠樹成陰、校在林中,為師生營造優美宜人的學習生活環境;我們要通過校園綠化,讓廣大學生積極參與綠色實踐,培養同學們熱愛勞動的品質、熱愛自然的情趣和改善環境的意識;我們要通過校園綠化,大力推動生態文明教育,使學校和廣大師生成為建設生態文明的自覺實踐者。綠化與美好同在,綠色與文明同步,讓我們的校園綠起來、美起來,更加富有生機和活力,使每一所學校都成為城市和鄉村的美麗風景。
師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力量
綠色是生命的象徵、是文明的標志。有了綠色,我們的世界就會生機盎然,我們的環境就會更加優美,我們的未來就會充滿希望。然而,隨著人類對森林和濕地的過度利用,氣候變暖、土地沙化、濕地縮減、水土流失、乾旱缺水、洪澇災害、物種滅絕等全球生態危機日益加劇,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攜手應對生態危機,維護全球生態安全,共建人類綠色家園,已成為世界各國的共同追求。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生態建設。通過實施重點生態工程,廣泛開展植樹造林活動,全國森林面積已達到26億畝,森林覆蓋率提高到18.21%,人工林保存面積達到8億畝,居世界第一位,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森林資源增長最快和人工林吸收二氧化碳最多的國家。但從總體上看,我國仍然是一個缺林少綠、生態脆弱的國家,國土綠化工作任重道遠。黨的十七大報告作出了建設生態文明的重大戰略決策,明確提出到2020年要使我國成為生態環境良好的國家。廣大校園是國土綠化工作的重要領域,廣大師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力量。全國綠化委員會、教育部、國家林業局、中國生態文化協會決定聯合在全國開展「弘揚生態文明,共建綠色校園」活動,就是要引導廣大師生積極參與生態文明建設,進一步做好校園綠化,努力營造良好的教書育人環境,加速實現綠化祖國的目標。這是繼綠色奧運之後的又一次大型綠色行動,是建設生態文明的一項生動實踐。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衷心地希望,通過開展「弘揚生態文明,共建綠色校園」活動,廣大師生把校園裝扮得更加美麗,讓綠色延伸到學校的每一個角落。同時,我也衷心地希望廣大青少年通過參加這項活動,牢固樹立熱愛自然、保護生態的生態文明觀念,自覺投身生態文明建設的偉大實踐。讓我們共同行動起來,積極投身校園綠化,讓樹木與樹人在每一所學校完美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和樹木一起健康成長,將來都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
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要建設生態文明,為我國生態建設指明了方向。全國綠化委員會、教育部、國家林業局、中國生態文化協會聯合在全國開展「弘揚生態文明,共建綠色校園」活動,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有利於提高廣大青少年的生態文明意識,在全社會形成植綠、愛綠、護綠、興綠的良好社會風尚。
學校擔負著培養和造就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代新人的神聖使命,更是弘揚生態文明的主課堂、主渠道和主陣地。老師和學生作為生態文明的宣傳者、實踐者和監督者,也是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力量。創建綠色校園,既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也是生態文明教育的一種有效方式。我們一定要積極響應全國綠化委員會、教育部、國家林業局和中國生態文化協會的號召,大力弘揚生態文明,攜手共建綠色校園,為打造青山綠水的優美環境作出積極貢獻。我相信,在全省廣大師生的共同努力下,通過大力開展「弘揚生態文明,共建綠色校園」活動,綠色校園、生態校園建設一定會取得圓滿成功!
生態文明是人類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達到的社會進步狀態。生態文化是反映人與自然關系的文化,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價值取向。
我國古代哲學思想家老子2000多年前就倡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生態文化哲理。近代著名生態思想史家唐納德
H. 弘揚生態文明是什麼意思
弘揚是大力宣揚
定義1:
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在自然與社會生態關繫上的具專體體現。包括對天屬人關系的認知、人類行為的規范、社會經濟體制、生產消費行為、有關天人關系的物態和心態產品、社會精神面貌等方面的體制合理性、決策科學性、資源節約性、環境友好性、生活儉朴性、行為自覺性、公眾參與性和系統和諧性。
所屬學科:
生態學(一級學科);城市生態學、生態工程學和產業生態學(二級學科)
定義2:
指人們在改造客觀物質世界的同時,以科學發展觀看待人與自然的關系以及人與人的關系,不斷克服人類活動中的負面效應,積極改善和優化人與自然、人與人的關系,建設有序的生態運行機制和良好的生態環境所取得的物質、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總和。
所屬學科:
資源科技(一級學科);資源生態學(二級學科
I. 弘揚生態文明 共建美好校園手抄報內容
綠色是生命的象徵、是文明的標志。今年春天,我校對校園進行了大面積的綠化,我們要通過校園綠化,讓學校綠樹成陰、校在林中,為師生營造優美宜人的學習生活環境;我們要通過校園綠化,讓廣大學生積極參與綠色實踐,培養同學們熱愛勞動的品質、熱愛自然的情趣和改善環境的意識;我們要通過校園綠化,大力推動生態文明教育,使學校和廣大師生成為建設生態文明的自覺實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