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生態
『壹』 海水與生態濕地排水能一起處理嗎
可以一塊處理,主要是控制好淡水與海水濃度,注意菌種的活躍程度,設備加快腐蝕成度
『貳』 下列行為不可能對海洋生態環境造成危害的是()A.大面積的海水養殖B.大量捕殺餌料生物C.漁業過度
大面積的海水養殖、大量捕殺餌料生物、漁業過度捕撈會對海洋生態環境造成危害,而海上定期休漁則有利於海洋生態環境保護.
故選:D.
『叄』 海洋生態系統的特點是什麼
總體上說,世界海洋就是一個連續的整體。盡管人們把世界海洋雖然人們把世界海洋劃分為幾個大洋和一些附屬海,但是它們之間並沒有相互隔離。海水的運動(海流、海洋潮汐等),使各海區的水團互相混合和影響。這是與陸地生態系不同的一個特點。大洋環流和水團結構是海洋的一個重要特性,是決定某海域狀況的主要因素。所以形成各海域的溫度分布帶──熱帶、亞熱帶、溫帶、近極區(亞極區)和極區等海域;暖流和寒流海域;水團的混合;水團的垂直分布和移動;上升流海域等,統統會對海洋生物的組成、分布及數量有很大影響。
事實上,太陽光線在海水中的穿透能力遠不及它在空氣中的力量。日光射入海水以後,衰減很快。所以在海洋中,只有在最上層海水才能有足夠強的光照保證植物的光合作用過程。在某一深度處,光照的強度減弱到能使植物光合作用生產的有機物質僅能補償其自身的呼吸作用消耗。這一深度被稱為補償深度。在補償深度以上的水層被稱為真光層。真光層的深度(即補償深度)主要取決於海域的緯度、季節和海水的混濁度。在有些透明度比較大的熱帶海區,深度能夠達到200米以上。在很混濁的近岸水域,有時深度只有數米。
海水的比熱比空氣大得多,導熱性能差。所以,海洋中海水溫度的年變化范圍不大。兩極海域全年溫度變化幅度約為5℃,熱帶海區小於5℃,溫帶海區一般為10~15℃。在熱帶海區和溫帶海區的溫暖季節,表層水溫較高,但往下到達一定深度時,水溫急劇下降,很快達到深層的低溫。這一水層被稱為溫躍層。溫躍層以上稱作混合層,原因是這一層的海水能夠上下混合。溫躍層以下的海水都很穩定。
相對於淡水而言,海水的含鹽量更高,大約是35‰,且都很穩定。
『肆』 我國海洋生態環境目前怎麼樣
19日,國家海洋局發布《2017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以下簡稱《公報》)。《公報》顯示,2017年我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穩中向好,海水質量總體有所改善,典型生態系統健康狀況和生物多樣性保持穩定,海洋功能區環境狀況基本滿足使用要求。但是,入海河流水質狀況仍不容樂觀,近岸局部海域污染依然嚴重,海洋環境風險依然突出。
並且,海洋環境風險仍然突出。河北秦皇島海域、福建南部海域赤潮發生期間,部分貝類體內檢測出麻痹性貝毒素。2017年初黃海南部海域馬尾藻暴發,對江蘇近岸紫菜養殖產生影響。此外,渤海濱海平原局部地區土壤鹽漬化有加重趨勢,砂質海岸局部地區海岸侵蝕加重。
『伍』 海水生態缸為什麼不要用自來水直接兌水
自來水中,含有微生物,如細菌之類的。雖然量很少。
『陸』 海水生態系統與淡水生態系統的差別
1,海洋生態復系統中物種種類制豐富、數量極大,而淡水生態系統中物種的種類和數量相對較少;
2,海洋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比較復雜,而淡水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相對簡單;
3,海洋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比較強,恢復力穩定性比較弱,而淡水生態系統恰恰相反;
4,海洋生態系統的無機環境和淡水生態系統的無機環境相差比較大。
希望能幫助你。^__^
『柒』 日本近海で海水の酸性化が認められたという。海の生態系に大きな影響が()遅い。早急な対策が求められる
海水酸化,等出了大影響就晚了,求早急對策。
1 是對海洋生態造成影響的原因嗎是晚了
2 會對海洋生態造成影響嗎是晚了
3 剛一出現影響的時候就晚了
4 等出了影響就晚了
『捌』 如何保護海洋
1、加強立法和海洋保護教育
制定並完善海洋生態環境監測調查和保護管理方面的技術標准和法律法規,保證海洋治理有理有法可依。同時,加大宣傳和教育力度,提高公眾對海洋資源保護的意識。
2、污水排放治理
生活污水、工業廢水的排放,會帶給海洋大量的病菌和有毒物質,導致海水富營養化。要想改善海洋環境,必須重視排放問題。
3、禁止對海洋的過度開發
填海造陸、能源開采等過度開發會破壞生物的棲息地,使生物面臨滅絕的威脅,濫捕濫殺也會造成物種數量急劇減少。
4、發展海洋科學與技術
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海洋環境污染治理的科學研究,為保護海洋生物提供技術支持。
5、保護地球整體生態環境
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過量排放溶於海水後會形成碳酸,使海水的pH值(酸鹼度)下降,出現海洋酸化的現象。據《科技日報》報道,海洋酸化會影響珊瑚、貝類等鈣化生物的正常生長,「腐蝕」它們的碳酸鈣外殼,甚至對它們造成致命的影響,進而破壞整個食物鏈,給海洋生物的生存帶來極大挑戰。
『玖』 海水養殖配合海洋生態保護可達到怎樣的捕獲量
海水養殖配合抄海洋生態保護,可在有限的海域獲得更多的海產品。放牧式的海水養殖可提高漁獲量4倍。俄羅斯因大量捕撈,其海域內的鱘魚幾乎絕跡,但經數年人工放養魚苗等手段,已恢復了原有的資源和產量。海水養殖藻類還可獲得天然氣。美國人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試辦的巨藻海洋農場,能夠年生產天然氣6億立方米,並獲肥料95萬噸,捕魚量也增加18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