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態溫泉 » 王快水庫水位

王快水庫水位

發布時間: 2021-01-15 23:35:36

水庫水位下降數百米,發現綠色器物,專家趕到挖出了何物

我國古代幾乎所有王宮貴族去世的時候,都會在墳墓里放置大量的珍貴文物。隨著時代的不斷變遷,每一個古墓重見天日的時候,都充滿了意外性和偶然性。1977年,河南省發生大旱,很多土地都幹得裂開,給當地百姓的生活和發展,造成了很大的不良影響。有關部門對這個情況也非常重視,立刻決定開閘放水,用水庫里積蓄的水源。救濟當地的百姓。

鼎在古代是一種非常珍貴的東西,只有貴族才有資格使用。現如今,鼎已經基本退出了歷史的舞台,不過其製造工業卻對現代社會有很高的參考價值。如果能夠學會的話,對現代工業發展有很大好處。

❷ 王快水庫的技術指標

(1)流域特性:王快水庫位於大清河南支沙河上,控制流域面積3770k㎡,總庫容13.89億立方米。流域內多年平均降雨量626.4mm,多年平均水面蒸發量約1265 mm,多年平均陸面蒸發量約400 mm,多年平均徑流量為7.53億立方米,多年平均輸沙量295萬t。歷史最大入庫洪峰流量為9600 立方米/秒,發生在1963年8月7日,歷史最高洪水位200.43m(大沽高程,下同),發生在1963年8月8日。
(2)大壩:王快水庫攔河壩為粘土斜牆壩,上游設漿砌石防浪牆,下游壩坡放緩加固。
(3)溢洪道:溢洪道閘室由高堰、低堰及底孔三部分組成,堰型為駝峰堰,無閘門控制;低堰堰型為駝峰堰,堰上設升卧式平板鋼閘門,泄洪底孔位於正常溢洪道中孔堰身底部,為矩形斷面壓力洞。
(4)出水洞:出水洞包括泄洪洞和引水洞。泄洪洞設在左岸壩下,洞身為圓形,洞徑4.5m,進口高程155.75m,最大泄量311立方米/秒,進口採用弧形工作門、油壓啟閉機、平板檢修門、固定卷揚機;引水洞為圓形壓力洞,洞徑6m,進口底高程170m,洞前端設進水塔,最大引水流量53立方米/秒,進口採用平板閘門、固定卷揚機。
(5)水電站:電站位於河床右岸,裝機兩台。
(6)水庫淹沒處理:王快水庫征地高程為205.0m,淹沒耕地13723畝,移民高程為205.0m,遷移人口14051人。
(7)灌溉及供水:王快水庫原設計灌溉面積197萬畝,1973年全國水利工程大檢查審定為140萬畝,2001年完成的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初步設計按102.7萬畝控制,年灌溉用水量為5.36億立方米;九十年代初在運(河)東修建的大浪淀平原水庫,承擔著滄州市城市供水任務,在引黃河水源不能保證的情況下,需要由王快水庫向大浪淀水庫應急補水;另外,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實施前,擬建的定曲電廠提出由王快水庫負擔50%的供水任務,年供水量2256萬立方米。

❸ 王快水庫的水庫特徵值

總庫容13.89億立自方米,防洪庫容10.82億立方米,興利庫容6.52億立方米,死庫容1.09億立方米,已淤積庫容0.32億立方米,死水位178.0m,起調水位190.0m(除險加固後193.0m),汛限水位190.0m(除險加固後193.0m),正常蓄水位200.4m,設計洪水位207.5m(除險加固後208.4m),校核洪水位214.4m。

❹ 興建水利工程對海河流域地表水環境影響

一、水庫對海河流域地表水分布影響

海河流域現有大型水庫30座,總庫容221×108m3,控制山區面積83%。新中國成立後,最早修建了永定河上的官廳水庫和陡河上的陡河水庫。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全國掀起了空前規模的水利建設高潮,先後興建了潮白河密雲水庫、大清河西大洋和王快水庫、滹沱河崗南水庫和黃壁庄水庫及漳河的岳城水庫等20 多座。20 世紀70~80年代又興建了灤河潘家口、大黑汀、沙河朱庄等水庫,這些水庫大多興建在出山口。其中灤河流域的廟宮、潘家口、大黑汀等水庫的控制面積為35100km2,占流域山區面積47070km2的79.65%;海河流域北系的丘庄、於橋、海子、雲州、密雲和官廳水庫的控制面積為63308km2,佔北系山區面積66887km2的94.76%;海河流域南系的安各庄、龍門、西大洋、王快、口頭、橫山嶺、黃壁庄、臨城、朱庄、東武士和岳城水庫的控制面積為53166km2,占海河南系山區面積75216km2的70.68%。這些水庫對所控制流域地表水分布影響的基本情況見表13-1。

表13-1中統計的23座水庫控制了全流域總面積的54.11%,控制全流域山區面積的70.56%。加上其他水庫的作用,使得華北平原山區修建的許多大中型水庫中有73%以上的地表徑流被截蓄,滹沱河等河流的流量減少了65%~88%(盧耀如,1991),除灌溉及大洪水時由灌渠放水外,華北平原上水庫下遊河道一般無水,只有在遭大洪水威脅時,開閘泄溢,河道里才有河水。這樣長期使河道乾枯暴露,加上平原區廣泛大量開采地下水,使包氣帶深度由一般1~4m變為10~30m深,使許多喜水和喜濕植物基本消失,沙化不斷發展。這些都是人類修建水庫對地表水體分布規律的影響而導致的後果。

表13-1 海灤河流域部分大型水庫對地表水分布影響的基本情況

二、修建水庫對湖泊窪淀影響

(一)華北平原湖泊窪淀的基本情況

華北平原中部及海濱平原分布著許多湖泊窪淀。這些湖泊窪淀在地質構造上屬渤海凹陷的一部分。由於海河水系和古黃河的長期輸沙淤積,各河自山區流出匯合後洪水宣洩不暢,在山前平原邊緣地帶形成了不少湖泊窪淀,如大陸澤、寧晉泊、白洋淀等。而在海濱澙湖相沉積與河湖相沉積交錯地帶形成了大浪淀、南大港、團泊窪等窪地。這些主要湖泊窪淀的基本情況見表13-2。歷史上這些湖泊窪淀在緩洪滯瀝、蓄水灌溉、漁葦生產及改善生態環境等方面曾發揮過很大的作用。如在1963年,海河流域的特大洪水曾利用白洋淀、文安窪、賈口窪、團泊窪、寧晉泊、大陸澤等窪淀滯蓄洪水,為抗洪發揮了巨大作用。

表13-2 華北平原湖泊窪淀的基本情況

(資料主要來自《天津市防汛手冊》和《河北省水情手冊》)

近年來,由於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的雙重影響,來水量減少,用水量增加,這些平原窪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有些窪淀已乾涸多年,現已經改造為農田,一般年份不再用於滯蓄,如寧晉泊、團泊窪、黃庄窪、大陸澤等;有些大水年蓄些洪水、瀝水,一般年份無水可蓄,滯水面積已大為縮小,如大浪淀、南大港等;還有些窪淀,經人工調節,一般年份可維持一定水面面積,但在特殊乾旱年或連續乾旱年也將乾涸,如白洋淀、千頃窪等。

(二)人類水利工程等活動對湖泊窪淀蓄水的影響

華北平原地區窪淀眾多,在20世紀50~60年代,這些窪淀大多有水,但自60年代後期開始,特別是到了80年代,由於人類活動與氣候變化的影響,經常有水的窪淀已寥寥無幾。平原上最大的淀湖白洋淀,1982~1988年出現了連續5a多干淀的現象。

對於平原窪淀的這些劇烈變化,除了氣候因素外,人類活動的影響無疑是至關重要的。白洋淀區面積大,流域情況復雜,在華北地區具有典型意義,因而本節將以白洋淀為例,探求人類活動對華北地區窪淀的影響。

1.白洋淀流域的情況

白洋淀位於河北省中部平原,保定市以東45km,是一個以緩洪滯瀝為主,兼具養殖、水產、旅遊等綜合利用功能的平原大淀泊。四周主要以堤為界,東西長39.5km,南北寬28.5km,總面積362.8km2

白洋淀屬大清河水系,其控制范圍為大清河的中上游地區,總面積31199km2,佔大清河流域總面積的69.1%。流入白洋淀的大清河水系按河系入淀位置,可劃分為清南、清北兩支,兩支水系按地貌條件又可分為平原和山區兩部分。因此,將白洋淀以上流域劃分為南支山區、北支山區、淀西清南平原和淀西清北平原4個部分(表13-3)。

表13-3 白洋淀流域分區面積表(km2

白洋淀以上水系河流呈扇形分布,其中南支諸河直接匯入白洋淀。這些河流有:瀦龍河、孝義河、唐河、府河、漕河、瀑河、萍河,北支僅為白溝引河。這些河流將上游的洪水、瀝水匯入白洋淀,通過淀區調節,由棗林庄節制閘及十方院溢流堰控制下泄,經過趙王新渠、獨流減河,穿北大港入海。

2.人類水利工程建設對白洋淀蓄水的影響

新中國成立40多年來,白洋淀流域的水利工程建設,對淀區蓄水影響較大的大致分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1958~1963年。在以蓄為主的方針指導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山區修建了一大批的大、中、小型水庫。30 多年來,這些蓄水工程在攔蓄洪水、興利除害方面發揮了巨大效益。目前,白洋淀流域山區已建成安各庄、龍門、西大洋、王快、橫山嶺、口頭等6座大型水庫,中小型水庫已達128座,總庫容36.2×108m3。大清河南支山區水庫控制面積為10187.7km2,佔南支山區面積的88.3%。大清河北支山區除安各庄水庫控制面積476km2外,沒有大型控制工程。大、中、小型水庫控制面積之和也只有799.6km2,僅佔北支山區面積的11.0%。6座大型水庫基本情況見表13-4,入淀河流山區控制工程情況見表13-5。蓄水工程的建設使農田灌溉事業有了很大的發展。

表13-4 白洋淀流域大型水庫基本情況

表13-5 入淀流域山區水庫控制工程基本情況

(表中數據主要取自白洋淀國土經濟研究會編《白洋淀國土經濟初步研究》)

第二階段是20世紀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平原以發展灌溉為中心的大規模經濟建設。目前,僅保定地區機井就達9萬多眼,連同原有的磚井及已建成的灌區,有效灌溉面積已達62.7×104hm2(1987年),使農業生產有了一定的保障。與此同時,1969年開挖了白溝引河,使大清河北支拒馬河的水直接向南引入白洋淀,使白洋淀流域面積增加了近1/3。

3.入淀水量和棄水量

前已敘述,白洋淀的入淀河流較多,可分為南支與北支。北支1970年開挖白溝引河,引水入淀。60年代後期以來,由於南支幾個大型水庫發揮正常作用,一般年份白洋淀的入淀水量主要是北支無控制工程的山區徑流量。白洋淀以上流域條件復雜,入淀水量的地區組成可分為山區大型水庫控制區、無控山區和淀西平原3個部分。70年代初,在對白洋淀的規劃中,提出了「緩洪滯瀝、蓄水灌溉、漁葦生產、綜合經營」的方針,並規定了運用指標。白洋淀十方院汛限水位8.0m,相應容積為2.36×108m3。汛後最高蓄水位8.3m,相應容積3.0×108m3。汛期水位超過8.0m,棗林庄閘開啟泄洪,超過9.0m,十方院溢流堰開始放水,周邊停止引用淀水的水位為7.3m。

1)入淀水量

白洋淀歷年來逐年入淀水量系列見表13-6。1952~1988年的37a間,白洋淀實際入淀水量454.9×108m3,平均每年12.3×108m3。單從量上看,這些水量對維持白洋淀生態平衡綽綽有餘,但實際上,這些水量在年際變化和年內分配上都極不均勻。入淀水量最多的1964年為53.8×108m3,而最小年入淀水量為0(1984、1985、1986年)。37a間,年入淀水量超過16.0×108m3的共有9a,入淀水量共計276.5×108m3,佔37a 入淀量的60.8%。而小於2.0×108m3的有9a,入淀水量總共只有6.8×108m3,佔37a 入淀量的1.5%。此外,由於白洋淀承接的大部分是上游洪瀝水,故年內分配相當集中,37a中7、8、9、10月的4個月入淀總量為348.1×108m3,佔全年入淀量的76.5%。而8月份1個月的入淀水量要佔全年的45%。這種情況與本流域降雨和徑流的年際變化及年內分配是一致的,只不過變化幅度更大。入淀水量的這種年際、年內不均勻變化,是造成白洋淀在豐水年份大量棄水、平枯年份蓄量減少甚至於乾涸的主要原因之一。

表13-6 白洋淀歷年來逐年入淀水量

從表13-6的入淀水量系列上可以看出,20 世紀50~60年代是白洋淀流域的豐水段,降水量及徑流量較大,加之當時出山口各大型水庫還沒有正常運行,雖然僅靠大清河南支供水,但入淀水量也是比較大的。1952~1970年19a間,平均年入淀水量17.26×108m3。進入70年代,特別是80年代以來,由於淀上游各大型水庫開始使用,雖然開挖了白溝引河,北支各河的水量相繼入淀,但入淀水量還是急劇減少。從1971~1988年的18a間,總入淀水量127.1×108m3,平均年入淀水量為7.06×108m3。除去6個豐水年外,其餘12a的平均年入淀水量僅1.97×108m3。特別是1984、1985、1986年連續3a的入淀水量為0,使白洋淀連年乾涸,出現了近幾十年最為嚴重的情況。

2)棄水量

白洋淀汛期運行方式歷年變化不大。1956~1988年歷年棄水量見表13-6。白洋淀33a間總共棄水299.4×108m3,平均每年棄水9.07×108m3。棄水量最多的是1964年,為51.1×108m3,最小的為0。33a中,1956、1959、1963、1964、1973、1977、1979年棄水量較多,7a共棄水207.9×108m3,占總棄水量的70%。而1981~1987年的7a間的棄水量均為0。從棄水系列來看,1970年來水較豐,棄水也較多,15a平均棄水14.7×108m3。而1970年後白洋淀雖然增加了北支的來水,但除個別幾年棄水較大外,大多數年份棄水量很少。

白洋淀作為大清河中下游的一個平原窪淀,主要接納南北支的洪瀝水。中小水年入淀水量少,不僅無水可棄,甚至無水可蓄。

4.水利工程對白洋淀引用水量的影響

白洋淀流域地表水利用量以農業用水為主,逐年農業引用水量見表13-7。1956~1988年,全流域引用地表水量為201.7×108m3,平均每年6.12×108m3。其中,1970年以前,平均每年引用水量3.23×108m3(南支);1970年以後,平均每年引用水量為8.24×108m3(南北支合計)。這些引用水量中,大、中型水庫以下平原地區引用量,占總引用量的89%。平原引用量中,1970年前,由於出山口大中型水庫及下游灌區有些還未充分發揮效益,引用量相對較小。1970年以後,引用量增加顯著。以白洋淀南支為例,1956~1969年14a間,平均每年農業引用水量2.77×108m3。1970~1988年,盡管包含一個連續枯水年組,地表水可利用量減少,但19a間,年平均引用量達到5.7×108m3,是前者的兩倍多。北支平原由於上游山區除了安各庄水庫外,沒有大型攔蓄工程,年引用量較小。到1988年,平均每年引用量為1.62×108m3,不足南北支平原引用量的1/4。

表13-7 白洋淀流域農業用水量統計表(104m3

山區農業引用量較少,南支山區1956~1988年平均每年引用量為0.56×108m3,北支山區1970~1988年平均每年引用量為0.2×108m3

另外,淀東周邊地區也有部分引用淀水,主要用於農業灌溉。淀東周邊分屬雄縣和任丘市。雄縣1970年開始建揚水站從淀內引水,任丘市自1974年開始有引水記載,除1978、1979、1980年3a用水在1.0×108m3左右外,其餘年份不大。

5.水利工程對白洋淀蓄水的影響

白洋淀流域平原多年平均乾旱指數大於2,在海河流域屬於偏旱地區。工農業生產的不斷發展,對水的需求量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白洋淀流域的產業結構以農業為主,農業用水量占流域用水的絕大部分。豐水年降水量多,農業需求相對較小。而一般年份特別是偏枯年,農業需水量大,爭奪入淀水量多。保定站多年平均降水量514.0mm,相應多年平均最高蓄水位7.53m。從年降水量與最高蓄水位的變化趨勢看,兩者基本上是相應的,豐水年最高蓄水位高,枯水年最高蓄水位低。但同是枯水年,年代不同,變化幅度有一定的差異。20世紀20~40年代,降水偏枯,年降水量多年平均為449.2mm,相應平均最高蓄水位為7.78m。從60年代後期開始,降水又進入了一個偏枯期。70~80年代,年降水量的多年平均值為498.8mm,而相應平均最高蓄水位為6.30m。其中出現了1984~1987年連續4a最高蓄水位為「淀干」(「淀干」時水位低於3.50m)。可見,同是枯水年,70~80年代與20~40年代白洋淀蓄水位相比要低1.5m左右,而且出現了連續干淀的嚴重情況。如果說50年代以前白洋淀蓄水幾乎完全受到氣候的直接控制的話,那麼從60年代後期開始,大規模的人類活動開始影響白洋淀的入淀水量和蓄水量。

20世紀60年代後期,在山區修建的大中型水庫相繼正常運行,平原引用地表水量增加很快。從白洋淀流域農業引用水量3a滑動平均過程線可見(圖13-1),1965年前後,引用量每年的遞增速度開始明顯加快,到70年代後期引用水量達到高峰。大規模地引用地表水,使入淀水量驟增。以南支平原為例,1956年,農業地表引用水量僅0.14×108m3,到70年代,年引用量最高可達11.3×108m3,是1956年的80倍,即使在1980~1987年這樣的連續平、枯水年,平均引用水量也有4.09×108m3,佔南支大型水庫控制區產流的58.2%。1957、1969、1976、1982年,南支天然年徑流量接近 P=50%的水平,但實際入淀水量隨年代的推移卻明顯地減少,而且減少幅度越來越大(表13-8)。

圖13-1 入淀水量、平原地下水開采量、流域農業引用水量3a滑動平均過程線

表13-8 南支不同年份入淀水量變化表

大規模的農業引用灌溉,無疑要影響入淀水量,而且在不同的水平年,引用量都有一定的變化。豐水年引用水量較多,但由於來水較多,引用系數相對較低。遇到平枯水年,徑流量相對少,引用水量較少,但引用系數較大。表13-9為70、80年代大清河南支兩個不同水平年組地表水引用系數的變化情況,可見其對入淀水量的影響是很大的。

表13-9 70、80年代大清河南支兩個不同水平年組地表水引用系數的變化情況

❺ 現在北京的人喝哪的水

好像是地球的,水星的水目前還喝不到!

❻ 江西一水庫水位下降,發現大量佛像,是什麼墓嗎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經常有古墓被意外埋在不為人知的地下。除了盜墓賊之外,幾乎沒有人會刻意尋找古墓的蹤跡。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為發展經濟建設,在國內大量建造現代化工程。很多深埋在地底的文物和古墓,因為各種巧合被人挖出。

遺憾的是,這些古墓因為年代久遠,出現了大量損壞。考古工作結束後,專家們把墓地中的文物移送到了博物館,讓國家珍藏。至於古墓外面的佛像,因為雕工細致數量眾多,已經成了一個旅遊景點,經常有遊客前去觀賞。事實上,江西地區除了這個古墓群之外,應該還有很多王公貴族遺留下來的文物古墓,只不過它們埋藏的地點比較隱蔽,沒有被人發現而已。

❼ 石家莊釣魚場的分布

靈壽縣
橫山嶺水庫:距石家莊市80公里,路況良好,過靈壽縣城,經慈峪,到北庄遇道口往南即到。(有路標)
魚情:放養魚有鯉魚、草魚、鰱魚、武昌魚等,多種野生魚個體大。
水情:水質好,釣點易選在溝叉處。
價位是:一天一宿10元。
劉庫池水庫:距石家莊市73公里,路況良好,過靈壽縣城,經慈峪,到石佛嶺十字路口向北行2公里即到。
魚情:放養魚有四大家魚,並有多種野生魚。
水情:水質良好,南深北淺。大壩在北面。
價位是:
黃碧庄水庫:中大型水庫,距石家莊市38公里,路況良好,過李村,經白砂向北直達。(有路標)
魚情:放養有各種家魚,野生魚較多,有甲魚。
水情:水面較大,水質一般(近幾年也禁止網箱養魚,有改觀),釣位應選在溝叉處。大壩處鯽魚、鯰魚、黃顙(嘎魚)較多,但易掛底。
價位是:
西旺角水庫:距石家莊市38公里,過黃碧庄,經牛城往北,遇十字路口左拐過西旺角村即到。
魚情:放養魚為主,野生鯽魚較多。
水情:水質良好,平均水深2-3米。
價位是:
胡棟村水塘:黃碧庄水庫的分支,路不好走。具體路線是到百尺桿後去靈壽的方向,過石津渠過浮陀河大橋後,一個斜十字路口向西,到「傾井庄」再往西就到了。「胡棟」是在傾井庄西面小理池東面的一個小村。那裡是一片蘆葦塘,風景很好也很安靜,還有很多野鴨白鷺、大雁、老鷹等野生候鳥棲息。
魚情:塘中有鯽魚、鯉魚、草魚、馬口、白條、螃蟹。
水情:水面較小,水質一般。
價位是:
閻庄水庫:距石家莊市60多公里,路況一般,過靈壽縣城往塔上方向走(有路標),見路標向左轉直走就是塔上村,再直走過敬業集團,見家玉村(音同)的牌子右轉沿路走就到。
魚情:放養魚為主,野生鯽魚較多,夜釣鯽魚不錯,還可以釣到螃蟹。
水情:水質良好,平均水深2-3米。
價位是:一天一宿15元。
下關水庫:距石家莊市70多公里,路況一般,到閻庄水庫後,不拐向水庫繼續前行就到。
魚情:放養魚為主,鰱魚、草魚、鯽魚、鯉魚等。
水情:水質良好,平均水深2-3米。
價位是:一天一宿10元。
燕川水庫:距石家莊市65公里左右,路況一般,過靈壽縣城往塔上方向走(有路標),見路標向左轉,直走就是塔上村,塔上村頭一個路口左轉,不過敬業集團,沿路走就到。
魚情:網箱養魚為主,並有多種野生魚,釣魚最好在網箱附近。
水情:中小型水庫。
價位是:一天一宿15元。
營里水庫:距石家莊市70多公里,路況不好,過靈壽縣城往塔上方向走(有路標),見路標向左轉,直走就是塔上村,不過敬業集團,塔上村頭一個路口左轉,沿路走到了燕川水庫,後打聽營里水庫怎麼走,都知道。
魚情:放養魚為主,鰱魚、武昌魚、鯽魚、鯉魚、嘎魚等,紅鯽魚多,嘎魚大。
水情:水質良好,平均水深2-3米左右。
價位是:一天一宿15元。
還有野雞鋪、北溝、賈庄、萬里水庫等都是不錯的去處。
行唐縣
口頭水庫:距石家莊市73公里,路況良好,過行唐還往西北走阜平方向,到口頭即到。
魚情:放養有鯉魚、草魚、鰱魚、魴魚等,並有多種野生魚。
水情:水面大,水質好,四周均可垂釣。
價位是:一天一宿15元。
江河水庫:距石家莊市75公里,從行唐縣城向口頭方向走,驚上碑、城寨、寺庄即達。
魚情:放養多種家魚,野生魚較多。
水情:小水面,水質一般。
價位是:一天一宿15元。
紅領巾水庫:距石家莊市73公里,從行唐縣城向口頭方向走,過許由後見右拐路下柏油路過城仔村即到。
魚情:放養有四大家魚,野生魚較多。
水情:大水面,水質良好,四周均可垂釣。
價位是:
王快水庫:行唐縣----口頭------齊村鄉----轆轤溝----赤岸(保定市)
魚情:
價位是:10元/1人一天,偶爾無人收費.
還有安家峪水庫、河合水庫、米家莊水庫、上閆庄水庫等都是不錯的。
井陘縣
馮家溝水庫:距石家莊市38公里,路況良好,開車到礦區不進城順路向北,拐彎處下路向北過村即到。
魚情:有鯉魚、鯽魚、鰱魚等,小雜魚多。
水情:水質一般,四周直上直下。
價位是:
崔家峪水庫:距石家莊市105公里,過井陘、秀林,到朱會村向前見左拐丁字路口向東直達。
魚情:放養有四大家魚,並有多種野生魚。
水情:水面較大,水深無污染。
價位是:
張河灣水庫:距石家莊市110公里,路況良好,過朱會村向前見右拐釘子路口西行直達。
魚情:放養魚有四大家魚,並有多種野生魚。
水情:水面較大,水質良好,水深坡陡。
價位是:
康莊水庫:距石家莊約80公里。
魚情:有鯉魚、鯽魚、鰱魚、草魚等,有大草魚。
水情:一小水庫,面積僅幾十畝,已20餘年未清庫。
價位是:20元/24小時。
平山縣
通家口水庫:距市區115公里,路況良好。到西柏坡路口前行3公里左拐即到(有路標)。
魚情:放養魚為主,有鯉魚、鯽魚、草魚、鰱魚等,野生魚鯰魚、白條等。
水情:此水庫是崗南水庫支*築壩攔截而成,南深北淺,水庫中心還有一壩攔截,分為南北兩部分。
價位是:
窯上水庫:具石家莊市區117公里,到西柏坡革命聖地後,繼續沿著公路前行,公路上有路牌指示,看到「窯上」兩個字後,需拐向山上的一條小路,基本就可以找到了。(或過通家口繼續前行2公里左拐即到)
魚情:放養魚為主,有鯉魚、鯽魚、草魚、鰱魚、魴魚等,野生魚鯰魚、馬口、白條等。
水情:同通家口一樣為崗南上游支*築壩而成,南深北淺,中心築壩將水庫一分為二,均可釣。
價位是:
崗南水庫:距石家莊市區53公里,路況良好,平山方向按路標直達,車可上壩。
魚情:有各種放養魚和野生魚。並有銀魚、池沼公等稀有品種。
水情:大型水庫,水質良好,無污染。特別是近幾年為保護水質禁止網箱養魚,水質更好。
價位是:釣魚不要錢,去島上釣魚坐船收費貴。
石板水庫:距石家莊市區60多公里,路況良好,崗南水庫方向按路標直達。
魚情:有鯉魚、鯽魚、鰱魚、草魚等,這里的魚吃玉米面,餌料中最好加點。
水情:水質一般,有4-5米深的地方。
價位是:一天一宿15元。
南甸水庫:
魚情:
水情:
價位是:
後溝水庫:在溫塘附近。
魚情:主要是草魚、鯽魚、鰱子。
水情:
價位是:
東紅嶺北小水庫:崗南附近名字叫東紅嶺北的小水庫。
魚情:放養魚為主,有多種野生魚,出草魚不錯。
水情:小型水庫。
價位是:兩天兩宿30元。
韓家園水庫:位於鹿泉市山尹村鄉韓家園村西。
魚情:放養魚為主,有多種野生魚。
水情:小型水庫,正常蓄水位高程112米,死水位高程104.2米。
價位是:
還有耿白雁等大小10幾座水庫,還有一個溫塘養殖場可四季釣魚,因不屬野釣,在此點到,冬季釣癮難耐之時可前去。
元氏縣
八一水庫:距石家莊市35公里,沿裝院路一直向南即到。(從勝南汽車站乘209路直達)
魚情:放養魚有多種家魚,野生魚較多。(周邊有魚塘,還有個室內釣魚館)。
水情:水面大,網箱多,水質較肥。
價位是:5元/1人一天
蘇庄水庫:距石家莊市38公里,走石銅路,經姬村、南佐往西到蘇庄即到。
魚情:放養為主,野生較多。
水情:水質一般。四周均可下竿。
價位是:
北正水庫:距石家莊市40公里,走石銅路,經姬村、南佐往南、過蘇村往西到北正即到。
魚情:放養魚為主,有多種野生魚。
水情:水面較大,水質良好。
價位是:
贊皇縣
白草坪水庫:距石家莊市70公里,過贊皇縣城往西,過野草灣大橋左拐即到。
魚情:放養魚為主,野生鯽魚多。(常出現破壞網箱事件,對事會豐收。)
水情:東深西淺,四周均可垂釣。
價位是:
平旺水庫:距石家莊市72公里,路況良好,過贊皇縣城往南直達。(南平旺村或院頭鎮都是)
魚情:放養有四大家魚,魚個體較大。
水情:水面大,水質較好,南淺北深。
價位是:
西會水庫:距石家莊市80公里,路況良好,過贊皇縣城往南到院頭鎮後,向右直達。
魚情:放養魚為主。
水情:
價位是:
嚴華寺水庫:距石家莊市68公里,路況良好,贊皇南。
魚情:放養魚為主,並有多種野生魚。
水情:小水庫,水質良好。
價位是:
許亭水庫:距石家莊市80公里,路況良好,過贊皇現成往西到許亭後向北即到。
魚情:放養有四大家魚,並有多種野生魚。
水情:水面較小,水質良好。
價位是:
軍營水庫:距石家莊市86公里,路況良好,過贊皇現成往西到許亭後向西直達。
魚情:放養有四大家魚,且密度大。
水情:水深,水質良好。
價位是:
胡壘水庫:
魚情:
水情:
價位是:
欒城縣
欒城西宮:沿308國道向南,欒城神威葯業南行1.5公里路東。
魚情:放養魚為主,有多種野生魚。
水情:水面較大,水質良好。
價位是:

七及水庫:
魚情:主要是噘嘴、鯽魚。

❽ 江西一水庫水位下降,露出大量佛像,專家趕來後怎樣了

中國是一個歷史十分悠久的國家,從最初的公孫軒轅時期算起至今已經有約5000年了,雖然以前的工藝和科技都遠遠不及現在,但是以前的人創造出來的工藝品、生活用品、服飾、建築等等,都讓人嘆為觀止。去到很多博物館的時候就能發現,那些很久以前的東西製作都極其精緻,完全不輸於現代工藝。

建造博物館的目的也是為了保護這些文物,但是卻仍有很多地方的文物古跡都還沒有被發現,或許還有很多令人驚嘆的物件被埋在了地下,等著我們去發現。

結語

這些文物被發現後,都會送到文物保護局或者送到博物館,回到一個安全的地方。之所以要交予國家,是因為這都是中國歷史遺跡、是人類文明,是中國古代的象徵物。而發現這些文物的人是有功勞的,國家會適當給予獎勵,但是保護文物,是我們作為中華民族的子民都應該主動去做的。

還有好多我們沒有發現的古代文明等著我們去挖掘,考古並不是為了個人的利益,而是為了文化的發展,為了民族的榮耀。多少古代人民遺留下來的文物讓國外的友人也為之驚嘆,很多人對中國的歷史文化十分感興趣,甚至深深地吸引了外國友人,這也是我們中國的文化自信,這都是中國的驕傲!

❾ 白洋淀乾涸的原因

截止2019年十一月,白洋淀沒有乾涸。

截止2019年十一月,安新縣協調省、市水利部門實施白洋淀生態補水三次,水量1億8000萬立方米。核心區年水位控制在7.6米左右,維持了白洋淀的生態水位。

對維護白洋淀生態系統,發展農牧漁業和旅遊業具有重要作用。白洋淀生態環境保護試點共投入1.9億元,完成污水綜合凈化等11個子項目。

南河至新安北堤六段鹼排水溝改造工程已完工,排沙總長3.3km,土方拆除3.64萬m3,種植荷花1060m2,種植三葉草21000 m2。

投資947.22萬元,實施白洋淀觀光a線及寨南村至東店頭碼頭疏浚任務,疏浚總長度16.6公里,疏浚面積27.36萬平方米。

(9)王快水庫水位擴展閱讀:

白洋淀早有人煙,從白洋淀上游徐水縣南庄頭遺址出土的陶片表明,早在全新世初期,原始先民就已到靠近白洋淀的地區活動。

商周時期,人類在的白洋淀的活動范圍逐漸擴大。到春秋時期,白洋淀附近即有了虢邑。《左傳》載昭公七年春正月侯次於虢。

這里講到的虢,據《讀史方興紀要》注在河北任丘縣西十七里。即如今的後趙村北的高郭城遺址。戰國時期這里又有鄚邑、狸邑。

唐代以前的白洋淀仍保持在天然的未經人工治理的原始面貌。宋代,白洋淀處在宋遼交界地區,為抵禦遼兵進犯,宋在白洋淀進行塘濼,緣邊渚水所聚,因以限遼。

此外,還進行屯田種植,並對邊緣塘泊設置管理機構。通過人工治理使淀泊發揮水利效益。明代,為補充白洋淀人口,永樂年間從山西洪洞縣和古北口小興州向安新縣大量移民。

白洋淀地區以魚、葦生產為主的生產生活方式逐步形成。清代,保天運河的開通,對保定地區物資的交流,經濟繁榮,起了很大作用。

❿ 江西一水庫水位下降,突然出現的大量佛像是哪裡來的

我們華夏民族是一個歷史非常悠久的民族,足足有著好幾千年的歷史。在幾千年前的時候,雖然科技還有生活水平要比現在差很多,但是古人們創造出來的文藝品,就算是以現代的技術都很難仿造得出來。要是我們有去博物館的話就能發現,古人製作的文藝品其工藝完全不弱於現代。雖然現在有博物館來保護這些文物,但是我們民族的文物實在太多,所以依然還有很多被記載的文物沒有被我們發現,在等著我們去挖掘。

通常來說,一旦文物被人發現之後,是會送到博物館或者是文物局裡面。這些文物往小了說是金錢價值很高的東西,往大了說就是我們華夏文明的象徵。如此重要的東西,當然是要保護起來。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