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口水庫
Ⅰ 湖北算是北方還是南方啊
湖北屬於南方。
我國劃分南北方的界限以秦嶺淮河為界,以南為南方,以北為北方,湖北省位於長江中游秦淮以南,所以是南方。
(1)山西口水庫擴展閱讀
湖北,簡稱「鄂」,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武漢,因位於長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地處中國中部,東鄰安徽,西連重慶,西北與陝西接壤,南接江西、湖南,北與河南毗鄰,介於東經108°21′42″—116°07′50″、北緯29°01′53″—33°6′47″之間。全省總面積18.59萬平方千米。
截至2017年末,湖北共下轄13個地級行政區,包括12個地級市、1個自治州;103個縣級行政區 。常住人口5902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6522.95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3759.69億元,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6259.86億元,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6503.40億元。三次產業佔比為10.3:44.5:45.2。
湖北省位居華中腹地,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先秦時期,從哲學到文學,產生了老子、莊子、屈原,歷經800年,楚國創造了燦爛的楚文化。湖北還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從武昌辛亥首義到新中國成立,為中國革命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湖北有70萬革命英雄獻出了寶貴生命。
湖北水資源豐富,素有「千湖之省」之稱,三峽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丹江口水庫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起點。是中部地區最大的綜合交通通信樞紐,有「中國立交橋」之稱,武漢新港是中部首個億噸大港。
參考資料:網路—湖北網路—南北分界線
Ⅱ 中國帶北的字省份有哪三個
一、河北
河北省,簡稱「冀」,省會石家莊。因位於黃河以北而得名,地處華北平原,是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組成部分。下轄11個市,人口7383萬,2015年GDP29806億元。
主要景點:大慈閣、北戴河、清東陵、清西陵、白洋淀、避暑山莊、西柏坡、山海關、長城等等。
二、湖北
湖北,簡稱「鄂」,省會武漢,位於中國長江中游,因為位於洞庭湖以北,所以叫湖北。下轄13個市州和一個林區。人口5816萬,2015年GDP29550億。
主要景點:黃鶴樓、武漢東湖、神農架、丹江口水庫、武當山、長江三峽、隆中等等。
三、北京
北京是中國首都,四大直轄市之一,行政級別相當於省級。國家中心城市,位於華北平原北部,背靠燕山。人口2170萬,2015年GDP22968億。
主要景點:故宮、天壇、八達嶺長城、頤和園、明十三陵、鳥巢、國家大劇院、北海公園等等。
(2)山西口水庫擴展閱讀:
中國共計34個省級行政區,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
23個省分別為:河北省、山西省、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廣東省、海南省、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台灣省。
5個自治區分別為:內蒙古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Ⅲ 中國歷史上大規模的人口遷移有哪些
有古代和近現代的,資料來自網路。
黃河中下游平原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中國人口最初生活和繁衍於這一片地區。從秦漢時期開始,由於自然環境和社會的原因我國人口頻繁地遷移,由黃河中下游平原向四周擴散,特別是向
南方的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擴散,從而使人口逐步擴散到我國的每一個地區。據我國地理學家胡煥庸教授估計,由「安史之亂」引發的人口大遷移,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口地理分布的格局,使南方人口第一次超過了北方地區,中國人口地理分區的中心首次由黃河流域移到了長江流域。
引起我國歷史上人口遷移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其中最直接的原因是移民支邊、戰爭和自然災害。歷史上,每當我國北方地區發生一次戰亂或者災荒,就會引起一次較大規模的人口南遷。
新中國成立後到80年代中期的人口遷移
這一時期,由於實行計劃經濟和嚴格的戶籍管理,加上政策不允許農村居民遷入城市,我國的人口遷移和流動數量較少。
從規模上看,一般認為這一時期我國人口遷移規模較小,頻率比較低。據統計,從1954年到1984年,跨越鄉鎮及城市辦理遷移手續的遷移人口為5.94億人,平均每年在1900萬人以上。人口遷移情況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1954至1984年我國人口遷移的三個階段
階 段 總遷移量 年均遷移量
1954至1960年 活躍時期 1.958億 2797萬
1961至1976年 低潮時期 2.548億 1593萬
1977至1984年 回升時期 1.437億 1796萬
1954至1984年我國省際人口遷移情況
凈遷出地區 遼寧、山東、上海和四川
遷出、遷入平衡地區 西藏
凈遷入地區 內蒙古、河北、山西、北京、天津、吉林、黑龍江、江西、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雲南、貴州、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河南、廣西
註:表中未反映我國台灣省的情況。現海南省、重慶市的人口遷移分別包含在廣東省、四川省之中。
從遷移方向上看,這一時期我國人口凈遷出地區主要是遼寧、山東、上海和四川等省市,西藏為遷出和遷入持平的地區,其餘地區為人口凈遷入地區。人口遷移主要有以下幾種:(1)安置失業人員和閑散勞動力的人口遷移;(2)支援新開發工業基地建設的人口遷移;(3)移民墾荒支援邊疆建設農林牧業新基地的人口遷移;(4)高等學校搬遷、招生和分配的人口遷移;(5)新修水利和水庫庫區移民而引起的人口遷移;(6)壓縮城市人口規模而引起有人口遷移;(7)少量的自發遷移。總的來說,這一時期人口遷移受國家政策和戶籍管理制度的控制較多,而自發人口遷移和流動相對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