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態溫泉 » 有關生態環境

有關生態環境

發布時間: 2021-01-18 15:24:00

A. 關於保護生態環境的資料

建設規劃

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組織有關部門編制《全國生態環境建設規劃》,經國務院常務會議審通過,於1998年11月公布實施。《規劃》要求從現在起到2010年堅決控制住人為因素產生新的水土流失,努力遏制荒漠化的發展。生態環境特別惡劣的黃河長江上中游水土流失重點區以及嚴重荒漠化地區的治理初見成效。從2011年到2030年,在遏制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的基礎上,大約用20年的時間,力爭全國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爭取全國60%以上適宜治理的水土流失地區得到不同程度的治理,黃河長江上中游等重點水土流失區治理大見成效,治理荒漠化土地面積4000萬公頃,新增森林面積4600萬公頃,全國森林覆蓋率達到24%以上,各類自然保護區面積占國土面積達到12%,新增人工草地、改良草地8000萬公頃。重點治理區的生態環境開始走上良性循環的軌道,從2031年到2050年,再奮斗20年,全國建立起基本適應可持續發展的良性生態系統,全國生態環境有很大改善,大部分地區基本實現山川秀美。
保護措施
保護生態環境,防止土地荒漠化
實施綠色工程,保護生態環境,防止土地荒漠化是當前一項緊迫的任務。保護長江黃河源頭,嚴禁在江河源頭採金、挖草(甘草、蟲草、發菜);加強長江黃河上中游森林植被建設、「三北」防護林建設;嚴格實施生態脆弱區的禁采禁伐、禁漁、禁獵,實施退耕還林、退耕還草、退耕還湖還海,封山育林、風沙區造林植草。
建立適合現階段生態環境建設的自然保護區管理體制。
自然保護區是近代人類為保護生態環境、野生動植物、生物多樣性、自然遺跡的一大創舉,是人類文明進步的象徵。自然保護區制度盡可能地保護了典型的生態,保護了動植物種質遺傳資源。截至1997年底。中國已建成各類自然保護區926個,總面積76.98萬km2,占國土面積的7.64%。其中14個自然保護區加入人與生物圈網路,6個被列人國際重要濕地名錄。因此,進一步加強適合中國國情的自然保護區管理體制,必將為中國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做出貢獻。
正確對待自然生態資源,實行綠色經濟。
發展模式生態環境的破壞是人類追求超額回報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付出的慘重代價。生態環境的恢復需要比所得回報數倍乃至數十倍的付出,同時還得忍受數十年甚致上百年的生態災難。為此,人類必須改變傳統的無償佔有、掠奪式的經濟發展模式,實行綠色經濟模式。承認並正視生態環境資源的資本的屬性,在經濟成本核算中要提取「折舊」費,要提生態資源稅,還要分得相應紅利——即利潤中的台理分額,以保證生態環境的保護、修復以及改善有充分的經濟基礎。
提倡綠色消費,節約物質資源。
綠色消費是人類在確保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提高生活水平的消費方式。綠色消費應盡快取代目前一味追求享樂的高消費而毫無節約的消耗自然資源的消費觀。當前,應提倡適度消費,要減少一次性消費,要加強資源的重復利用,要把地球上的其他生命物種看作維系人類社會發展的基礎和夥伴。綠色消費就是不影響子孫後代的生存和發展,為他們留下青山綠水,留下豐富的可供永續利用的生態環境資源。

B. 十八大提出有關生態文明的內容

1、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

2、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3、胡錦濤同志在十八大報告中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重點抓好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

二、是要全面促進資源節約;

三、是要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

四、是要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

(2)有關生態環境擴展閱讀

生態文明建設

1、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的一種形態,它以尊重和維護自然為前提,以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共生為宗旨,以建立可持續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為內涵,以引導人們走上持續、和諧的發展道路為著眼點。

2、生態文明強調人的自覺與自律,強調人與自然環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處共融,既追求人與生態的和諧,也追求人與人的和諧,而且人與人的和諧是人與自然和諧的前提。

3、生態文明是人類對傳統文明形態特別是工業文明進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類文明形態和文明發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進步。

C. 生態環境被破壞的事例有哪些

中國的環境
1、 大氣污染問題
2000年我國二氧化硫排放量為1995萬噸,居世界第一位。據專家測算,要滿足全國天氣的環境容量要求,二氧化硫排放量要在現有基礎上至少削減40%。此外,2000年中國煙塵排放量為1165萬噸,工業粉塵的排放量為1092萬噸。大氣污染是中國目前第一大環境問題。
2、 水環境污染問題
中國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依次是:遼河、海河、淮河、黃河、松花江、珠江、長江,其中42%的水質超過3類標准(不能做飲用水源),全國有36%的城市河段為劣5類水質,喪失使用功能。大型淡水湖泊(水庫)和城市湖泊水質普遍較差,75%以上的湖泊富營養化加劇,主要由氮、磷污染引起。
3、 垃圾處理問題
中國全國工業固體廢物年產生量達8.2億噸,綜合利用率約46%。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年產生量為1.4億噸,達到無害化處理要求的不到10%。塑料包裝物和農膜導致的白色污染已蔓延全國各地。
4、 土地荒漠化和沙災問題
目前,中國國土上的荒漠化土地已佔國土陸地總面積的27.3%,而且,荒漠化面積還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長。中國每年遭受的強沙塵暴天氣由50年代的5次增加到了90年代的23次。土地沙化造成了內蒙古一些地區的居民被迫遷移他鄉。
5、 水土流失問題
中國全國每年流失的土壤總量達50多億噸,每年流失的土壤養分為4000萬噸標准化肥(相當於全國一年的化肥使用量)。自1949年以來,中國水土流失毀掉的耕地總量達4000萬畝,這對中國的農業是極大損失。
6、 旱災和水災問題
20世紀50年代中國年均受旱災的農田為1.2億畝,90年代上升為3.8億畝。1972年黃河發生第一次斷流,1985年後年年斷流,1997年斷流天數達227天。有關專家經調查推測:未來15年內中國將持續乾旱。而長江流域的水災發生頻率卻明顯增加,500多年來,長江流域共發生的大洪水為53次,但近50年來,每三年就出現一次大澇,1998年的大洪水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7、 生物多樣性破壞問題
中國是生物多樣性破壞較嚴重的國家,高等植物中瀕危或接近瀕危的物種達4000-5000種,約佔中國擁有的物種總數的15%-20%,高於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在聯合國《國際瀕危物種貿易公約》列出的640種世界瀕危物種中,中國有156種,約占總數的1/4。中國濫捕亂殺野生動物和大量捕食野生動物的現象仍然十分嚴重,屢禁不止。
8、 WTO與環境問題
中國加入WTO將面臨兩方面新的環境問題。一方面是國際上的"綠色貿易壁壘"。由於中國目前的環境標准普遍低於發達國家的標准,中國的食品、機電、紡織、皮革、陶瓷、煙草、玩具、鞋業等行業的產品將在出口貿易中受到限制。另一方面,由於國際市場對中國的礦產、石材、葯用植物、農產品、畜牧產品的大量需求,可能會加重中國的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的破壞。同時,中國可能成為國外污染密集型企業轉移的地點和大量的國外工業廢物"來料加工"的地點,這將極大地加重中國的環境問題。
9、 三峽庫區的環境問題
三峽工程是中國目前正在實施的巨大的水利工程。該工程定於2003年開始發電。三峽建成後對地質環境、水資源環境、生態環境(涉及庫區兩岸和整個上游地區)的影響,以及如何有效防治庫區污染是目前擺在三峽建設者面前的大課題。三峽工程已成為世界矚目的環境問題。
10、 持久性有機物污染問題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難降解的持久性有機物污染開始顯現。國際上今年簽署了《關於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其中確定的首批禁止使用的12種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在中國的環境介質中多有檢出,中國是公約的簽字國。這類有機污染物具有轉移到下一代體內,並在多年後顯現其危害的特點,也被稱為"環境激素"或"環境荷爾蒙",危害嚴重。目前這類有機污染物廣泛存在於工農業和城市建設等使用的化學品之中。

D. 有關生態環境的發展戰略都有哪些

主要是環境污染和生態環境的破壞。
①水土流失嚴重;②沙漠化迅速擴展;③草原退化加劇;④森林資源銳減;⑤生物物種加速滅絕;⑥地下水位下降;⑦水體污染加重;⑧大氣污染嚴重;⑨固體廢棄物存放量過大,垃圾包圍城市;⑩城市污染向農村蔓延
①人口的壓力,構成了對中國生態環境的最大威脅,人們迫於生存,毀林開荒,圍湖造田,亂采亂伐,破壞植被。
②中國的工業化起步晚,起點低,而且面臨快速發展的形勢,容易使人們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視長遠利益,注重經濟而忽視生態,以損害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繁榮。
7.我國環境面臨的形勢如何?面對環境問題,如何解決?
①從總體上看,我國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區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國環境形勢依然相當嚴峻,不容樂觀。
②我們應刻不容緩地採取有效措施,防止環境污染和破壞,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問題全解〕
(一)重點
我國是嚴峻的環境形勢
理解這一問題,應注意把握兩點:
1.正確認識我國資源問題。
自然資源總量大、種類多,但人均佔有量少,開發難度大,這是我國的又一基本國情,具體說,我國的自然資源總量大,種類齊全,從這方面看,中國無疑是「地大物博」,這是我國自然資源的優勢,也是中國人引以為自豪的。然而,由於中國人口基數大,致使人均資源佔有量大大低於世界平均水平,這又是我國自然資源的劣勢。「總量大」與「人均佔有量少」形成強烈反差,加之自然資源的分布不平衡,氣候、地理條件的限制,以及多年來一切利用不盡合理、科學,造成資源的巨大損失和浪費,我們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將長期面臨嚴峻的資源緊缺形勢。
所以,如何開發利用和有效地保護資源,已成為現代化建設中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
要重視環境問題,堅持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2.要重視環境問題,堅持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1)從總體上看,我國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區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國的環境形勢依然相當嚴峻,不容樂觀。我國面臨的環境問題表現在:水土流失嚴重;沙漠化迅速擴展;草原退化加劇;森林資源銳減;生物物種加速滅絕;地下水位下降;水體污染嚴重;固體廢棄物存放量過大,垃圾包圍城市;環境污染向農村蔓延。
(2)造成環境問題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來自人口的壓力,構成了對中國生態環境最大的威脅,加之中國的工業化起步晚、起點低,而且面臨快速發展的形勢容易使人們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視長遠利益,注重經濟而忽視生態,以損害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繁榮。
(3)根據上述我國環境的狀況,採取有效措施,防治環境污染與破壞,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刻不容緩。也就是說,正確處理經濟建設與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把控制人口增長、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之中,實現經濟社會長期持續的發展。

E. 關於生態環境的資料

河流乾涸,森林減少,動物滅絕,臭氧層破壞,溫室效應等等
溫室效應、酸雨、和臭氧層破壞就是由大氣污染衍生出的環境效應。這種由環境污染衍生的環境效應具有滯後性,往往在污染發生的當時不易被察覺或預料到,然而一旦發生就表示環境污染已經發展到相當嚴重的地步。當然,環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後果是使人類環境的質量下降,影響人類的生活質量、身體健康和生產活動。例如城市的空氣污染造成空氣污濁,人們的發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環境質量惡化,飲用水源的質量普遍下降,威脅人的身體健康,引起胎兒早產或畸形等等。嚴重的
污染事件不僅帶來健康問題,也造成社會問題。隨著污染的加劇和人們環境意識的提高,由於污染引起的人群糾紛和沖突逐年增加。
目前在全球范圍內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環境污染問題,具有全球影響的方面有大氣環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環境問題等。隨著經濟和貿易的全球化,環境污染也日益呈現國際化趨勢,近年來出現的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問題
就是這方面的突出表現。
地球的破壞給人類帶來的不利影響的表現有:生態環境形勢十分嚴峻,一是水土流失嚴重,土地沙化速度加快,森林生態功能衰退,草地資源退化,水生態環境系統仍在惡化;二是農業和農村水環境污染嚴重,食品安全問題日益突出;三是有害外來物種入侵,生物多樣性銳減,遺傳資源喪失,生物資源破壞形勢不容樂觀;四是由於我國人口規模龐大,人口自然增長率較高,導致關繫到國計民生的重要資源人均佔有量不斷下降,資源危機顯現;五是生態功能繼續衰退,生態安全受到威脅,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急劇增加,大氣污染排放總量仍處於較高水平,全球變暖,臭氧層破壞等等。生態環境現狀不僅給生態環境帶來了巨大的破壞力,而且制約了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減緩了社會主義進程。首先,生態環境的巨大破壞給我們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就拿我國每年所發生的洪澇災害來說,一場災難過後,成千上萬的人永遠離開了我們,大批大批的人無家可歸,不計其數的美好家園遭到破壞,無數的良田被洪水淹沒,再加上因道路毀壞所造成的交通中斷等等,我們仔細估算一下,我們是不是在經濟上蒙受了巨大的損失呢?其次.廢水.廢氣.廢渣等廢棄物的任意排放,導致大氣.河流.土地遭到污染,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同時也嚴重的損害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再次,由於植被遭到嚴重破壞致使水土流失嚴重,土地沙漠化越來越嚴重,這樣迫使許多農民遠走他鄉,而大部分又沒有固定的棲身之地,這加重了社會不安定因素。其實,由於環境遭到破壞所帶來的惡果還很多。

② 環境污染的原因
總的來說,環境污染可以是人類活動的結果,也可以是自然活動的結果,或是這兩類活動共同作用的結果。如火山噴發,往大氣中排放大量的粉塵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同樣也造成大氣環境的污染。但通常情況下,環境污染更多地是由人類活動,特別是社會經濟活動引起的。我們平常所指的就是這類源於人類活動的環境污染。人類活動之所以會造成環境污染,是因
為人類跟其他生物有一個根本差別:人類除了進行自身的生產外,還進行更大規模的物質生產,而後者是其他所有生物都沒有的。由於這一點,人類活動的強度遠遠大於其他生物。例如,對生態系統中水的利用,其他生物僅取用滿足其生存要求的量,而人類對水的利用則不知道要比其他生物多多少倍,多到有的局部生態系統所有的水都不夠用。污染物的排放源稱為污染
源。各種污染源的情況將在第四節講述。
對環境污染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分類。根據受污染的環境系統所屬類型或其中的主導要素,可分為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等等;按污染源所處的社會領域,可分為工業污染、農業污染、交通污染等等;按照污染物的形態或性質,可分為廢氣污染,廢水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以及雜訊污染等

F. 有關生態環境的故事

青藏鐵路環保舉世關注。
青藏鐵路沿線生態系統類型多種多樣,生物群落豐富多彩,是我國和南亞地區的「江河源」和「生態源」,也是世界上僅有的獨特生態環境系統和世界山地生物物種一個重要的起源和分化中心,其原始生態環境在全球佔有特殊的地位,但生態環境十分脆弱,一旦遭到破壞不可逆轉,有的草皮植被恢復時間需要上百年的時間。

高寒、獨特、原始和極其脆弱是這一區域生態環境的顯著特徵。而野生動物保護、高原植被恢復以及濕地、湖泊環境保護和凍土環境保護,更是鐵路建設面臨的環保難題。

青藏鐵路開工兩年多以來,青藏鐵路公司和青藏鐵路建設總指揮部在鐵道部領導下,在國家環保總局等有關部委指導下,以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開發和保護並重」的指導思想,在工程建設中響亮地提出了「品質環保雙優」的工作方針,把環境保護與工程品質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評選優質工程實行環保一票否決制。

據青藏鐵路建設指揮部指揮長盧春房介紹,青藏鐵路環境保護的基本內容有兩項:一是做好污染防治,二是搞好生態保護。他說,污染防治主要包括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大氣污染的防治。青藏鐵路穿過長江、黃河、瀾滄江三江源頭,水污染防治責任重大。環境保護的側重點則放在生態保護尤其是野生動物、植被、濕地系統、自然保護區和自然景觀的保護上。這些保護都是有針對性的,措施也主要是依靠科技來進行,堅持科技創新,積極組織開展環境保護科研的專項研究,吸收各方面的專家意見和建議,充分利用各有關專業的研究成果,施工中大量採用新技術、新工藝,強化環保管理,使青藏鐵路建設中的環保難題在今年得到有效突破。

建立有效的環境監管體系

開工之前,鐵道部會同國家環保總局高品質地編制了「環境影響報告書」及「水土保持方案」,為高品質的環保設計提供了科學依據。

為確保環評結論在工程實施中得到落實,設計單位在初步設計及施工圖設計階段,嚴格貫徹了環境評價結論及批復意見,並加強現場調研,依靠科技成果,細化設計方案。指揮部堅持對施工人員不斷進行專業培訓,編印了《青藏鐵路施工期管理人員環保手冊》、《青藏鐵路施工期施工人員環保手冊》等資料,對進場的施工人員進行了不同層次的培訓,為施工中具體落實環保措施奠定了堅實基礎。

為有效管理青藏鐵路建設中的環保工作,構築了青藏鐵路建設中由青藏總指統一領導、施工單位具體落實並承擔責任、工程監理單位負責施工過程環保工作的日常監理,環保監理單位對環保工作實施全面監控的「四位一體」環保管理體系。並在鐵路建設史上首次引入環保監理,推行環保監理和檢查制度、環保工作記錄制度、環保措施審查制度、臨時工程核對優化制度和環保獎懲制度等一整套較為完善的環保管理制度體系。

開工兩年來,建設者把有效保護青藏高原獨特的生態環境作為一項政治任務來抓,牢固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原則,做到環保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確保多年凍土環境得到有效保護,江河源水質不受污染,野生動物遷徙不受影響,鐵路兩側自然景觀不受破壞,努力建設具有高原特色的生態環保型鐵路。

積極開展科學研究全面突破環保難題

建設青藏鐵路的過程,是建設者認識自然規律,尊重科學,愛護並保護環境的歷史進程。鐵路建設者以對環境保護高度負責的態度進行科學研究,掌握相關規律,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推動了施工建設與環境保護齊頭並進。

在野生動物專項研究方面,為確保野生動物的生境不受影響,首開動物通道設置先河。全線野生動物通道共33處,沿線路方向累計寬度達59.84公里。沿線還設有大量的橋梁、低路堤及家畜通道可供野生動物通行,為野生動物的遷徙留出了較大空間。鐵路工程成功經受了藏羚羊遷徙的考驗。

在加強植被保護方面,積極開展植被恢復技術研究,為生態系統的重構和再生奠定了基礎。工程破土面積得以嚴格控制。地表植被和表土得到有效保存。植被恢復與再造試驗取得階段性成果。在沿線沱沱河、安多及當雄等不同環境條件下,開展了高寒草原、高寒草甸植被恢復與再造試驗研究,為沿線生態植被恢復工作提供了科學依據和有效指導。

在濕地、湖泊環境保護方面,保證了江河源區生態功能不受影響。濕地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濕地地段,線路選擇了逢溝設橋涵、增加小橋涵密度、大量採用以橋代路、路基拋填片石、填築滲水材料等措施,保證了地表徑流對濕地水資源的補充,防止濕地萎縮,確保了水源涵養功能不受影響。沿湖路段環保措施切實有效。對錯那湖沿湖路段制定了詳細的沿湖路段專項生態環保施工組織設計方案,有效防止了對錯那湖及湖畔濕地造成污染。

在依靠科技,確保多年凍土環境穩定方面,他們大力開展凍土環境保護的工程措施研究。工程開工前及施工中,在沿線多年凍土區的不同環境中,組織開展了大量的凍土環境科研試驗項目,研究保護多年凍土環境的各種工程措施。在片石通風路基、片石通風護道、碎石護坡、熱棒路基等工程措施方面取得了大量成果,並被廣泛應用於鐵路工程設計中,確保了多年凍土環境的穩定。在樁基施工中,大量採用旋挖鑽干法成孔,嚴格控制混凝土入模溫度,減少施工過程對多年凍土環境的熱擾動。

故事之一:長江源頭拒絕污染

中鐵三局承擔了長江源頭特大橋的施工建設任務。這座萬里長江第一橋全長1389.6米,施工工期緊。

在橋樁基施工時,按指揮部的統一規劃,將橋梁大型構件放在離工地很遠的預制廠進行預制,減少對工程現場的污染。在大橋工地現場,他們不惜加大成本,創造性地設置了三級沉澱池。樁基施工時的泥水不許直接排放,而是先讓泥水流到沉澱池內進行分級沉澱,待泥水沉澱乾凈了才把乾凈水抽放出去,池底的泥沙沉澱物用拉土車拉走,堆放到規定的棄土場。三局利用沉澱池保護水質的經驗,後來被青藏鐵路建設部在全線進行推廣。

不僅如此,在大橋建設過程中,他們還對距工地不遠的三江源保護紀念碑區域進行保護,投入近百萬元資金,修建了從青藏公路下道後通往紀念碑的道路,建立了小型停車場,並在紀念碑附近設置了「長江源生態環境介紹石碑」,以增強遊人的環境保護意識。他們的做法受到青海省政府和當地鄉政府的熱情肯定。

故事之二:動一鍬土都要符合法定規范

在青藏鐵路建設過程中,運一鍬土都要符合法定規范,沒有環保措施工程不許開工。這種嚴格的環保管理措施促進了青藏鐵路建設環保工作的開展。

在高原上建設鐵路的施工便道是有嚴格的界限管制的,多長多寬要用紅線劃出,不許越雷池一步,違者重罰。

青藏高原許多地區地勢平坦,開始時司機看到一馬平川,有時不按界限會車,破壞了環境,隨之而來的處罰是十分嚴厲的。在采訪中,記者多次聽到因為工程車輛開出施工便道被嚴厲處罰的故事。一次,中鐵12局一名司機在工地運送物資時繞出便道10米左右,12局指揮部知道後,除對司機處罰外,還對司機所在的項目部處罰10萬元,項目部經理還要帶人去把草地恢復好。

中鐵三局一名司機也發生過類似的情況,指揮部對司機所在項目部處罰2萬元,對項目部黨政領導每人處罰2000元。這種嚴格的處罰措施,使大家的環保意識迅速增強。愛護一草一木,建設環保鐵路正成為全線參建職工的自覺追求。

工程施工難免會佔用土地。為了最大限度地保護草地,在施工中,建設者發明了草皮回植技術。在施工不得不佔地時,工人們先把草皮一塊一塊地挖開放置他處,施水保養。等工程完工後,他們再把草皮一塊一塊地回植到原來的土地上。為了保護環境,青藏鐵路建設指揮部還和中科院動植物所、林科院等單位合作,在沱沱河、安多、當雄建立了三個海拔4000米以上植草試驗點,這在我國植物研究史上是史無先例的。目前,植草試驗取得了可喜的進展,綠草長勢喜人。這些措施受到了國家環保局專家的好評,在今年8月份由國家環保局組織的青藏鐵路沿線環境保護考察中,大家對全線環境保護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

故事之三:再造濕地

濕地被稱為大地腎臟,是調節地區溫度和濕度的重要生態因素。國際濕地公約定義對「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沼澤、濕原、泥炭地或者水域帶等」濕地提出了明確的保護措施。

濕地系統是青藏高原水土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最大限度地保護沼澤濕地,鐵路建設者進行了艱苦的努力,從修改設計減少在濕地地區和凍土不穩定地區築路到減少涵洞,青藏鐵路建設中提出了「以橋代路」、「涵洞改橋梁」等新措施,全線新增橋梁112.3公里。

位於西藏北部羌塘草原的古露濕地上,有一座規劃中的車站。它將佔用14萬平方米的濕地。在車站施工前期,建設者就考慮如何保存這片濕地。「再造濕地」方案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並於今年春天開始實施。建設者先在原濕地旁邊的植被稀疏處挖掘出與濕地等高的窪地,將濕地原水引入,營造出人工濕地環境;再將車站用地上的牧草連根挖出半米深,一塊塊植入人工濕地內。

截至目前,已移植的2萬平方米濕地草皮已與原濕地草原連成一片,生機盎然。據負責車站建設的中鐵十三局負責人介紹,今年冬天來臨前將完成濕地移植的80%,其餘部分將在明年車站建設開工前完成。

故事之四:停止施工,讓藏羚羊通過

位於青海省境內的可可西裏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平均海拔4500米,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藏羚羊的主要棲息地,每年6至7月份藏羚羊都要前往氣溫涼爽、水草豐美的卓乃湖、太陽湖一帶集體產羔,8月份開始攜仔回遷。

今年8月,為了保證一個月前從可可西裏南部到北部產仔的藏羚羊能夠順利回遷,青藏鐵路建設總指揮部要求沿線各施工單位再次停工讓路,並責成沿線各施工單位要對動物通道施工現場進行全面清理,對施工車輛實行管制,禁止鳴笛,同時要主動與當地保護站取得聯系,引導藏羚羊通過動物通道遷徙。

藏羚羊過路正是鐵路施工的黃金季節。8月中旬,鐵十四局所在區段為了讓羊群過路已停工五六天了,但藏羚羊還是不過路基,施工人員心急如焚,他們採取了降低緩坡高度、派人巡邏看護等措施想讓羊群早點過去,但羊群好像存心考驗建設人員的耐心似的就是不過。情急之中,十四局給青藏鐵路建設指揮部發出一份《關於請求協調藏羚羊通過鐵路工地的緊急報告》,言詞懇切。指揮部工作人員一看,全部哈哈大笑起來。

笑歸笑,還得讓藏羚羊過去才行。在指揮部的幫助下,十四局工人一邊耐心地停工,一邊派人輕輕地在後面趕著羊群越過路基,奔向遠方。據可可西裏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介紹,今年藏羚羊產羔成活率在80%以上,為歷年最高紀錄。

G. 有關生態環境的詞語

山清水秀、千山萬水、青山綠水、依山傍水、、、崇山峻嶺、湖光山色、碧水藍天、海天一色、波瀾壯闊、水天相接、和風細雨、風雨交加、

H. 關於生態環境的作文

保護地球,從我做起

古往今來,地球媽媽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無數代子孫。原來的她被小輩們裝飾得楚楚動人。可是,現在人類為了自身的利益,將她折磨得天昏地暗。人類只有一個地球;而地球正面臨著嚴峻的環境危機。「救救地球」已成為世界各國人民最強烈的呼聲。

我為周圍環境的惡化而感到心痛,我想:作為未來接班人的青少年,如果不了解人類環境的構成和環境問題的嚴重性,無視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不去增強環境保護意識,自覺履行保護環境的義務的話,我們的生命將毀在自己的手中,老天將對我們作出嚴厲的懲罰。為此我下定決心要從我做起愛護環境,保護我們這個賴以生存的家園,做一個保護環境的衛士。

在剛過去的一年中,我積極參加學校開展的植樹活動,帶領我們初一(6)中隊的班幹部創立了「綠色天使」植綠護綠小組,鼓勵隊員們在校園里認養了一棵小樹苗,利用課余時間給它梳妝打扮,為它長成參天大樹打下了基礎。在學校組織的「讓地球充滿生機」的簽字活動中,我鄭重地在上面簽下自己的名字,並寫下了自己對環保的決心和期望,對美好未來的憧憬。我積極參加學校在世界環境日舉行的有獎徵稿,認真查閱、收集各類資料,進行社會調查,撰寫有關環境治理設想方面的文章,我經常去參加學校組織的環保講座,觀看環保方面的錄相帶,積極參預環保知識問答調查活動,認真填寫每一項提問。我參與了「紅領巾植綠護綠隊」的網站建設,在上面發布大量的環保圖片和環保知識,以及關於環保的各方面的法律知識,我國在環保方面發展動向、世界各國的環境保護情況;每個月我都利用網路、報紙,查找一些最新的不同的專題和板塊「環保資訊」來告訴大家;還定期製作一些宣傳板來宣傳環保知識和生活中的環保常識。提高了大家的環保意識;號召同學們從不同的方面來關愛自己的家園,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為周圍的環境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積極動員身邊的人一起來依法保護和建設人類共有的同樣也是僅有的家園,為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為人類的文明做出貢獻。我還和同學們共同發起「養一盆花,認養一棵樹、愛惜每一片綠地,讓我們周圍充滿綠色」和「小用塑料袋不使用泡沫飯盒和一次性筷子,讓我們遠離白色污染」的倡議。讓我們放下方便袋,拿起菜籃子,讓我們共同走向美好的綠色的明天,走向輝煌、燦爛的未來!

據我收集到的一份報告說:「環境問題是由於人類不合理地開發和利用自然源所造成的。觸目驚心的環境問題主要有大氣污染、水質污染、雜訊污染、食品污染、不適當開發利用自然資源這五大類。」一個個鐵一樣的事實告訴我們,它們像惡魔般無情地吞噬著人類的生命。它威脅著生態平衡,危害著人體健康,制約著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它讓人類陷入了困境。為此我作出宣告:「只要我們——人類有時刻不忘保護環境的意識,有依法治理環境的意識,地球村將成為美好的樂園」。未來的天空一定是碧藍的,水是清澈的,綠樹成蔭鮮花遍地,人類可以盡情享受大自然賦予我們的幸福。

「真正檢驗我們對環境的貢獻不是言辭,而是行動。」雖然我現在做得只不過是一些微小的事,但是我堅信要是我們人人都有保護環境的責任心,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攜手保護我們的家園,自然會給人類應有的回報。在溫暖的搖籃——草原上小憩;在慈祥的笑臉——天空下成長,在愛的源泉——河流中沐浴

黃色星期天

天賢粱粕

I. 關於生態環境的作文

先寫一段有關生態的(最好是比喻的)開頭語,然後再寫有關於破壞生態的事例,在寫怎樣保護生態環境,最後呼籲大家保護生態環境 範文:
保護地球,從我做起

古往今來,地球媽媽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無數代子孫。原來的她被小輩們裝飾得楚楚動人。可是,現在人類為了自身的利益,將她折磨得天昏地暗。人類只有一個地球;而地球正面臨著嚴峻的環境危機。「救救地球」已成為世界各國人民最強烈的呼聲。

我為周圍環境的惡化而感到心痛,我想:作為未來接班人的青少年,如果不了解人類環境的構成和環境問題的嚴重性,無視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不去增強環境保護意識,自覺履行保護環境的義務的話,我們的生命將毀在自己的手中,老天將對我們作出嚴厲的懲罰。為此我下定決心要從我做起愛護環境,保護我們這個賴以生存的家園,做一個保護環境的衛士。
美好的地球環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基礎。但,每當我們的自身利益與環境利益相互矛盾時,人類總是只顧眼前利益和自身利益,而環境利益卻被我們遠遠地拋在腦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為了追求所謂的「衛生」而大量使用一次性筷子,為此付出的代價森林被毀,水土大量流失,生態失衡;為了獲取看似貴重的毛皮、虎骨,滿足渺小的口腹之慾,有人甘冒違法的風險,瘋狂地捕殺野生動物……據統計,人類工業化發展的一百多年來,特別是最近幾十年來,隨著工業化的不斷升級和其它人類活動的增加,物種滅絕的速度比自然滅絕的速度要快一千倍之多。如果人類再不節制自己的行為,我們的後代將會見不到除人類之外的其它生物,甚至將可能無法在這個星球上繼續生存下去,人類也將面臨滅絕。這決不是危言聳聽。面對著我們一手造成的惡果,面對著逝去了的、將要逝去的,以及那些在人類的屠刀下呻吟的生命,我們——地球上最聰明的動物,該怎麼辦……
警鍾已經長鳴!環境需要我們保護,家園需要我們建設。我們每個人可以做許多事情來保護我們生存的環境,如回收廢舊電池,節約水電,不吃口香糖,不亂扔雜物,不用塑料袋,不用一次性筷子,植樹造林,綠化荒山;到城鎮鄉村開展以「保護自然、保護環境」為主題的大規模的環保宣傳教育活動,號召大家立即行動起來,保護我們的家園,為人類生活創建一個美好和諧的環境。
大自然與我們是不可分割的共同體,地球則是我們共同的家園。天藍地綠,山川秀美是我們共同的追求和理想。為了把我們的綠色家園建設得更加美好,為了給我們的子孫後代留下一片綠色的天地,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保護我們的地球,也保護我們人類自己吧!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