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態溫泉 » 水土生態的哲學思考

水土生態的哲學思考

發布時間: 2021-01-23 23:32:19

『壹』 全生態的哲學意義有哪些

全生態的哲學意義

全生態是生態思想的高峰,是生態文明的源頭,是共享主義的依託。全生態的哲學意義就在於跳出唯物、唯心哲學框架,跳出神哲學的學術細分,給出宇宙人生完整的肖像,以「全生態世界觀」做為全邏輯的參照系,宇宙就是全息的網路、世界就是全息的能量、人就是全息的物種。用以提升人類生命科學應用層次,完善世界倫理道德體系,推動人類共同體生態文明。在當代生態思想家張榮寰全生態:生命共同體中闡述一個理路:全生態連接一切,賦能於人,形成生命共同體。全生態是宇宙、生命、生態共同體。宇宙大腦全生態,人類意識共同體!靈能混成,先天地生,道驗大象、賦能於人。全生態是真理、規律、邏輯共同體。全生態是宇宙腦共同體。全生態是全息能量、全息連接、全息邏輯、全息場景共同體。全生態是人格、生態及其產業共同體。文明的路徑就是認知共同體,建立共同體;認知全生態,建立全生態。人體小宇宙,宇宙大人體,宇宙之能賦,人類之賦能。宇宙連續體、宇宙聯動體、宇宙共享體、宇宙生態體。宇宙是全腦,人是全宇宙,聯動可共享,生態可賦能。

全生態的另一個哲學意義就是就是給出一個生態文明發展模式,給出生態聚變快速做強做大的戰略路徑,過去專業的開始跨界,過去平台的開始生態鏈、生態圈、生態體系、生態系統層出不窮,各路大咔紛紛吹響集結號,未來是全生態競爭一觸即發。

全生態是一個思想體系,想全面理解全生態的意義,推薦閱讀共享論、全生態:生命共同體、全生態世界觀、生態文明論、文化論、人學兩年等。

『貳』 上律天時,下襲水土 體現什麼哲學道理

在「上律天時,來下襲水土」自中,「律」是「遵循」,「襲」是「順從」。
「上律天時,下襲水土」要求人尊重周圍的環境,不要做違背自然規律的事情。
天時的周流運轉,與水土的高下平衡,提醒人在現實的生活中應該懂得運動與靜止的基本規律。
在「哲學上的聯系觀」里,提醒人注意事物與外部環境的關系。
整體對局部的影響,局部各因素相互之間的影響,人與社會自然的關系。
兩者都要求人除了關注人本身以外,還要關注人賴以生存的自然與社會環境。
從字面意思看,前者似乎重點強調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後者也沒有具體到人與社會的關系。
實際上,深層挖掘,兩者都包涵了人與自然社會,人的肉體與人精神層面的各種關系。

『叄』 試論述生態自然觀的生態哲學基礎.

生態自然觀是系統自然觀在人類生態領域的具體體現,是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的現代形式之一。馬克思、恩格斯的生態思想是現代生態自然觀的直接的理論來源。
1) 馬克思、恩格斯生態思想的基本觀點
<1>自然界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
<2>環境創造人,人也創造環境。
<3>自然生產力是社會生產力的基礎。
<4>人要與自然和諧一致。
<5>改革不合理的社會制度,是實現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
2)以生態科學為基礎的生態自然觀是當代人類對「生態危機」進行反思和對生態科學進行概括與總結的結晶。「生態危機」是指由於人類不合理的活動,在全球規模或局部區域導致生態過程即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的損害、生命維持系統瓦解,從而危害人的利益、威脅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現象。其表現為:人口激增、自然資源消耗、短缺、環境污染。現代生態學的發展,特別是人類生態學的研究彰顯了人在生態系統中的位置,具體而生動的體現了人與自然的關系。
3)生態自然觀的基本思想
生態系統是生命系統;生態系統具有顯著的整體性;生態系統是自組織的開放系統;生態系統是動態平衡系統;生態系統是穩定性與變化性相統一的平衡。
生態自然觀是對馬克思、恩格斯生態思想的繼承與發展,是在人類反思全球性「生態危機」的過程中和總結現代生態科學的最新思想成果的基礎上形成的。

『肆』 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認識和思考

建設生態良好的文明社會被列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四大目標之一,這既是對我們多年來在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方面所取得的成果的總結,也是對人類在20世紀末所取得的最重要的認識成果的繼承和發展.從我國當前面臨的人口劇增、資源短缺、環境惡化的嚴峻形勢出發,要完成這一目標,實現可持續能力不斷增強,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走生態文明發展之路,已是當今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必然選擇.
一.正確理解生態文明的涵義和特點
生態文明是指人們在改造客觀物質世界的同時,不斷克服改造過程中的負面效應,積極改善和優化人與自然、人與人的關系,建設有序的生態運行機制和良好的生態環境所取得的物質、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總和.它反映的是人類處理自身活動與自然界關系的進步程度,是人與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
事實上,在人類漫長的進化史上,人類和自然的關系經歷了一個從被動適應到主動適應的過程.原始社會,由於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慾望之門還沒有打開,所以人只是被動地適應自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天吃飯,盲目地崇拜自然、順從自然,對自然生態沒有任何實質性的破壞和威脅,並且處處受自然界的束縛,形成了簡朴的原始文明意識.隨著農業的誕生和生產力的發展,人類從被動適應自然轉變到主動適應,於是出現了農業文明.這一時期,人類為了自身的生存與發展的需要,主動發起了對地球的挑戰,開始了自覺和不自覺地征服和改造自然的過程.然而,自然界也開始了對人類的報復,旱災、澇災、山洪、風沙等是自然報復不斷,但並沒有從根本上威脅到人類的生存與發展的進程.歷史進入近現代時期後,人類掌握了變革自然的強大能力,通過發展科學技術和生產力,不斷增強人類對自然的「控制」與「征服」能力,創造了巨大的物質文明與技術文明,形成了以「人是自然的主人」為哲學基礎的工業文明.但是以消耗自然資源和能源為基礎的工業文明,所帶來的人口爆漲、資源短缺、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卻是前所未有的.以至於自然界不斷對人類進行報復,厄爾尼諾現象、溫室效應、沙塵暴、大洪水、大旱災、地震、沙漠化等自然現象都是自然對人類的報復手段.事實上,人類與自然之間的對立和矛盾在短短的100年內,就已經發展到了嚴重對立的地步.值得慶幸的是,近二十年以來,生態科學與環境科學飛速發展,為生態文明的興起作了科學和理論的准備.上世紀50年代世界各地掀起的「綠色運動」、六十年代的生態農業,七十年代興起的生態工程等又為生態文明的興起奠定了實踐基礎,並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由此可見,生態文明觀是在對人類中心觀及其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和經濟行為的深刻反思的過程中逐漸成熟的,順應了人類社會文明發展的潮流.
生態文明同以往的農業文明、工業文明具有相同點,那就是它們都主張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發展物質生產力,不斷提高人的物質生活水平.但它們之間也有著明顯的不同點,即生態文明遵循的是可持續發展原則,它要求人們樹立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新的發展觀.它以尊重和維護生態環境價值和秩序為主旨、以可持續發展為依據、以人類的可持續發展為著眼點.強調在開放利用自然的過程中,人類必須樹立人和自然的平等觀,從維護社會、經濟、自然系統的整體利益出發,在發展經濟的同時,重視資源和生態環境支撐能力的有限性,實現人類與自然的協調發展.生態文明力圖用整體、協調的原則和機制來重新調節社會的生產關系、生活方式、生態觀念和生態秩序,因而其運行的是一條從對立型、征服型、污染型、破壞型向和睦型、協調型、恢復型、建設型演變的生態軌跡.如果從維系人與自然的共生能力出發,從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以及人際和代際之間的公平性、共生性的原則出發,從文明的延續、轉型和價值重鑄的角度來認識,生態文明必將超越和替代工業文明.正是基於生態文明所具有的本質和特點,生態文明必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明體系中的應有之義.
二.深刻認識生態文明建設的緊迫性
當今世界,生態環境問題已成為全球普遍關注的問題.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採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地促進了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但是,由於自然、歷史和認識等方面的原因,中國在取得巨大發展成績的同時,也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生態環境壓力很大.目前我國生態環境形勢嚴峻的具體表現:一是森林質量不高,草地退化,土地沙化速度加快,水土流失嚴重,水生態環境仍在惡化;二是農業和農村面源污染嚴重,食品安全問題日益突出;三是有害外來物種入侵,生物多樣性銳減,遺傳資源喪失,生物資源破壞形勢不容樂觀;四是人口問題形勢嚴峻.人口規模龐大,素質較低,人口老齡化嚴重;五是資源危機顯現,關繫到國計民生的重要資源人均佔有量低;六是生態功能繼續衰退,生態安全受到威脅,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急劇增加,全國大氣污染排放總量仍處於較高水平,全球變暖、臭氧層破壞等等.建設生態良好的文明社會被列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四大目標之一,這既是對我們多年來在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方面所取得的成果的總結,也是對人類在20世紀末所取得的最重要的認識成果的繼承和發展.從我國當前面臨的人口劇增、資源短缺、環境惡化的嚴峻形勢出發,要完成這一目標,實現可持續能力不斷增強,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走生態文明發展之路,已是當今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必然選擇.
一.正確理解生態文明的涵義和特點
生態文明是指人們在改造客觀物質世界的同時,不斷克服改造過程中的負面效應,積極改善和優化人與自然、人與人的關系,建設有序的生態運行機制和良好的生態環境所取得的物質、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總和.它反映的是人類處理自身活動與自然界關系的進步程度,是人與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
事實上,在人類漫長的進化史上,人類和自然的關系經歷了一個從被動適應到主動適應的過程.原始社會,由於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慾望之門還沒有打開,所以人只是被動地適應自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天吃飯,盲目地崇拜自然、順從自然,對自然生態沒有任何實質性的破壞和威脅,並且處處受自然界的束縛,形成了簡朴的原始文明意識.隨著農業的誕生和生產力的發展,人類從被動適應自然轉變到主動適應,於是出現了農業文明.這一時期,人類為了自身的生存與發展的需要,主動發起了對地球的挑戰,開始了自覺和不自覺地征服和改造自然的過程.然而,自然界也開始了對人類的報復,旱災、澇災、山洪、風沙等是自然報復不斷,但並沒有從根本上威脅到人類的生存與發展的進程.歷史進入近現代時期後,人類掌握了變革自然的強大能力,通過發展科學技術和生產力,不斷增強人類對自然的「控制」與「征服」能力,創造了巨大的物質文明與技術文明,形成了以「人是自然的主人」為哲學基礎的工業文明.但是以消耗自然資源和能源為基礎的工業文明,所帶來的人口爆漲、資源短缺、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卻是前所未有的.以至於自然界不斷對人類進行報復,厄爾尼諾現象、溫室效應、沙塵暴、大洪水、大旱災、地震、沙漠化等自然現象都是自然對人類的報復手段.事實上,人類與自然之間的對立和矛盾在短短的100年內,就已經發展到了嚴重對立的地步.值得慶幸的是,近二十年以來,生態科學與環境科學飛速發展,為生態文明的興起作了科學和理論的准備.上世紀50年代世界各地掀起的「綠色運動」、六十年代的生態農業,七十年代興起的生態工程等又為生態文明的興起奠定了實踐基礎,並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由此可見,生態文明觀是在對人類中心觀及其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和經濟行為的深刻反思的過程中逐漸成熟的,順應了人類社會文明發展的潮流.
生態文明同以往的農業文明、工業文明具有相同點,那就是它們都主張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發展物質生產力,不斷提高人的物質生活水平.但它們之間也有著明顯的不同點,即生態文明遵循的是可持續發展原則,它要求人們樹立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新的發展觀.它以尊重和維護生態環境價值和秩序為主旨、以可持續發展為依據、以人類的可持續發展為著眼點.強調在開放利用自然的過程中,人類必須樹立人和自然的平等觀,從維護社會、經濟、自然系統的整體利益出發,在發展經濟的同時,重視資源和生態環境支撐能力的有限性,實現人類與自然的協調發展.生態文明力圖用整體、協調的原則和機制來重新調節社會的生產關系、生活方式、生態觀念和生態秩序,因而其運行的是一條從對立型、征服型、污染型、破壞型向和睦型、協調型、恢復型、建設型演變的生態軌跡.如果從維系人與自然的共生能力出發,從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以及人際和代際之間的公平性、共生性的原則出發,從文明的延續、轉型和價值重鑄的角度來認識,生態文明必將超越和替代工業文明.正是基於生態文明所具有的本質和特點,生態文明必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明體系中的應有之義.
二.深刻認識生態文明建設的緊迫性
當今世界,生態環境問題已成為全球普遍關注的問題.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採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地促進了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但是,由於自然、歷史和認識等方面的原因,中國在取得巨大發展成績的同時,也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生態環境壓力很大.目前我國生態環境形勢嚴峻的具體表現:一是森林質量不高,草地退化,土地沙化速度加快,水土流失嚴重,水生態環境仍在惡化;二是農業和農村面源污染嚴重,食品安全問題日益突出;三是有害外來物種入侵,生物多樣性銳減,遺傳資源喪失,生物資源破壞形勢不容樂觀;四是人口問題形勢嚴峻.人口規模龐大,素質較低,人口老齡化嚴重;五是資源危機顯現,關繫到國計民生的重要資源人均佔有量低;六是生態功能繼續衰退,生態安全受到威脅,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急劇增加,全國大氣污染排放總量仍處於較高水平,全球變暖、臭氧層破壞等等.

『伍』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體現了什麼哲學觀念

體現的哲學道理在於世界觀上。而且很明顯是一種消極的觀念。可以解釋為「回自私自利我答行我素且不思進取排斥指正」。例如,抓考勤的人員總是將「請勿遲到」這一祁使施於他人的行為中,而實際上考勤人員自己也想偷懶不按時到,那些愛遲到的人總會向考勤人員嚷嚷「你所不欲勿施於我」,但是如果大家都不出勤,對於整體的利益……可想而知。

同樣,「納稅」是任何人都不想的,包括稅務人員也不想交稅,按照孔某的想法,那些開公司的、做生意的、高收入的、奢侈消費的人,就向稅務局叫囂去吧——「你不願繳,勿讓我繳」。(這樣的話國家財政可真叫做美觀之美觀啦!)

儒家思想,請死掉吧,萬劫不復的歪理邪說!

『陸』 生態的哲學意義

新的生態哲學觀必然來引發新的美學觀念自。當代的生態美學就是基於生態哲學基礎上的美學思考。它從自然與人共生共存的關系出發來探究美的本質,從自然生命循環系統和自組織形態著眼來確認美的價值,其宗旨是對生態環境問題予以審美觀照,重建人與自然和社會的親和關系。
1、生態哲學主張的自然界的有機性、整體性與綜合性反映了生態美學的和諧性與關聯性。生態哲學認為,自然界所有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存在,都有著網路式的生存環境。生存環境是由事物之間的有機聯系構成的。有機聯系使事物相互依存、相互包含,彼此共生共存。同樣人也是有機聯系之網中的一個要素,人與其他物種也處於極其復雜、動態的有機聯系之中。

生態哲學還強調自然界整體上的動態平衡。任何自然界實體都處於動態的進化過程中,每一事物的進化過程或許出現不平衡,但整個系統應該是趨於平衡的。所有的系統都具有自組織進化的功能,自組織進化趨向熵最小的秩序。具體說,相對於整個生命系統而言,「生」的意義並不僅僅在於個體生命的保存,在更大意義上在於生命系統的有生有滅與不斷更新。生態平衡的動態性正是這樣一個通過個體生命的有生有滅而達到生命系統生生不息的上升、發展歷程

『柒』 關於環境問題的幾點哲學思考

生態危機,作為一種特殊的危機,猶能體現現代化的特點。生態學,原指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學問。人如何面對自然,這是一個古已有之的問題。然而,為什麼特別強調此問題與現代性的相關性?有兩點體現。首先,隨著現代化以來科學、技術的變革以及人類的能力的拓展,人已經不再是人與自然關系中的受動者,反而成為了主導者和決策者——這意味著人必須決定如何面對自然,甚至如何「改造」自然。如果不主動地進行規劃和決策,而是繼續盲目地面對自然,自然會報復人類——這就體現為「生態危機」。[ 當然,強調知識的「自反性」學者,如貝克、吉登斯會認為,恰恰是人類的主動決策,導致了「生態危機」,因此,「生態危機」在某種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這種矛盾可以通過可能性計算加以領會,但卻不能通過這種方法消除。」轉引自吉登斯等,《自反性現代化》,13頁,商務印書館,2001。而我們認為,問題的關鍵在於,人類的決策是基於工具理性還是超越了工具理性的,這種差異會導致結果的不同。]其次,生態危機,不僅僅是人如何面對外部環境的問題,正如吉登斯所指出,「『自然』之物與『生活』之物完全攪在一處……在人類必須進行實踐決策和道德決策之處,『自然』便轉變為行動的領域。」[ 吉登斯等,《自反性現代化》,2頁。]他在分析後傳統社會的特性時,強調了自然的社會化,這體現為自然從占支配性地位到成為人的決策的產物。如此,生態危機就需要引起我們的生態意識以及生態學意識。然而,對生態危機的思考,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問題,更是一個「生態學-社會學-哲學」問題。如果說,其中的生態學維度標示著人與自然的關系,社會學維度則標示著以自然為中介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進一步,哲學維度標示著人通過自我反思而為前兩者找到一種出路。生態危機引起了人們對生態學的關注。自19世紀下半葉至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生態學流派。如各種形式的人類中心主義,動物解放/權利論,生物平等主義和生態整體主義。這些理論形式就思想形態而言是逐漸展開的,從人類到動物、生物乃至生態。然而,大體而言,一個可靠的劃分是人類中心主義與非人類中心主義。原因在於人類與非人類之間的區分要大於動物與生物,以及整個生態之間的區分。這里需要有兩點澄清。首先,這樣的一個二分的模式並非表明,人類中心主義和非人類中心主義完全隔岸相望;也並非意味著,在各自自身理論內部是鐵板一塊,齊心協力(每一個陣營內部都有極端的形式和溫和的形式)。盡管我們為了研究的必要將其作為「理想形態」對待,但不可否認,不同的生態學理論,即使屬於同一陣營,也有著不可小視的差異。其次,人類中心主義與非人類中心主義共享著同一個理論預設,即人類應該通過自身的自我意識,以理性(慎思)的方式,積極面對大自然——不管是保護自然還是利用自然。人類對自然應有所規劃——盡管規劃的方式和其所依據的理論不同,但人不能盲目地坐以待斃。非人類中心主義絕不是取消人的主體意識,恰恰相反,它呼籲人應該對自然負有比我們目前所承擔的更重的責任。所以,以非人類中心主義分有了這一理論預設為由,認定非人類中心主義是虛假的理論形態(其本質不過是人類中心主義的翻版),這其實是混淆了理論預設與理論內容,在同一個層次上談論不同層次的問題。下面簡要回顧一下人類中心主義與非人類中心主義之爭的歷史。事實上,人類中心主義是先登上歷史舞台的。19世紀末期,隨著工業的發展,人們發現環境遭受了破壞,而這將影響人的長遠利益。於是,有一批有識之士意識到,需要重新界定人與自然的關系,這是生態學意識的第一次覺醒。早期的人類中心主義認為不能只考慮人的當前利益,而不顧及未來的利益。盡管倡導以人類的利益為本,但正因此需要保護生態環境。隨後,非人類中心主義也開始覺醒。人們發現不能把焦點只集中在人身上,其他的生物同樣是值得我們關注的,它們的存在也能體現為一種價值,它們也需要像人一樣擁有權利。其代表人物是史懷哲和萊奧博爾德。非人類中心主義的出現打破了自啟蒙以來的以「人」為絕對核心的範式,開啟了以「生態」為中心的理論模式,這無疑是很大的進步。 20世紀下半期,生態問題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各種不同的流派層出不窮,人類中心主義與非人類中心主義之爭也開始展開,它們各自的理論擺脫了剛建立時期的貧瘠與不充分,開始系統化和完善化。那麼,它們各自的理論要點是什麼呢?它們的爭論又聚焦於何處呢?大體上,人類中心主義的立場是:道德、權利只屬於人類和人的世界;價值,即使不是只屬於人,人的價值也高於其它生物的價值。非人類中心主義的立場則恰好相反:道德、權利可以屬於動物、生物世界;生態整體的價值,高於人的價值。在這個定位中,有兩個核心問題:一是道德、權利的歸屬,二是關於價值的所與。在第一個問題上,非人類中心主義強調應該把「權利」、「平等」推廣到其他生物,至少是動物身上。他們的依據是「天賦權利」。這繼承和發展了西方人「天賦人權」的想法,但是,人類中心主義的反駁在於,動物沒有理性,而傳統的權利觀是和理性相關的;權利與義務是對等的,動物有權利卻不能承擔義務,因此動物權利是非對稱的。[ 詳細的論證可以參考P.Taylor,Respect for Nature:A Theory of Environmental Ethics,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6,pp245-251。轉引自羅爾斯頓,《環境倫理學》譯者前言,5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這個反駁至少使非人類中心主義遭到了困難。於是某些非人類中心主義者轉向了第二個問題,他們嘗試「從價值中推導出義務」,[ 羅爾斯頓,《環境倫理學》,2頁。]如羅爾斯頓。在第二個問題上,人類中心主義往往承認,生物也有其內在價值(不只是工具價值),但人的價值卻高於生物。而非人類中心主義則強調整體的價值高於局部,即使這局部具有某種優先性。羅爾斯頓甚至提出了「系統價值」的說法,它綜合了工具價值和內在價值,強調價值的整體性,力圖打破人類中心主義的單一敘事(storyline)。然而,問題在於,自然價值與人對自然的義務之間,是否有著必然的關聯,這是值得商榷的。總而言之,人類中心主義強調人的優先性和典範性,這體現為人擁有理性,所以,人與生物之間是巨大的斷裂;而非人類中心主義強調人與生物的連續性,人類也是大自然的一員。兩者各執一詞,不分伯仲。

『捌』 上律天時,下襲水土,與哲學上的聯系觀有什麼關系

在「上律天時,下襲水土」中,「律」是「遵循」,「襲」是「順從」。
「上律天版時,下襲水土」要求人尊權重周圍的環境,不要做違背自然規律的事情。
天時的周流運轉,與水土的高下平衡,提醒人在現實的生活中應該懂得運動與靜止的基本規律。

在「哲學上的聯系觀」里,提醒人注意事物與外部環境的關系。
整體對局部的影響,局部各因素相互之間的影響,人與社會自然的關系。

兩者都要求人除了關注人本身以外,還要關注人賴以生存的自然與社會環境。
從字面意思看,前者似乎重點強調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後者也沒有具體到人與社會的關系。
實際上,深層挖掘,兩者都包涵了人與自然社會,人的肉體與人精神層面的各種關系。

『玖』 如何從哲學的角度理解當今的生態環境問題

1、環境抄問題是工業文明的襲直接代價
人類社會的發展,就是不斷改造世界、創造財富、探索真理、追求幸福、光明和自由的過程.迄今為止,已經歷二三百年歷史的工業文明,就是人類依靠自己的智慧和科學技術,給我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幸福的光明,即生產文明和生活文明.
2、樹立環境意識是解決環境問題的思想基礎

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與其說環境問題是工業化的直接代價,還不如說是人類在發展過程中在世界觀、價值觀上的一種失
敗.看來環境問題在很大程度上與環境意識有著相當大的關系.在環境問題已成為困擾人類生存和發展的今天,人類首先應該轉變思想觀念、調整自己的發展理念、
規范自己的行為以保護環境.
3、依靠科學技術是解決環境問題的關鍵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用科學技術的新成果解決發展中面臨的環境問題.
4、行可持續發展戰略是解決環境問題的根本途徑.生態哲學作為可持續發展的解釋工具,把可持續發展思想提到哲學的高度,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倫理觀.

『拾』 生態的哲學意蘊是什麼

這個問題翻譯過來就是問生態,體現了什麼哲學原理。可以是尊重客觀規律,發揮主觀能動性原理。可以是整個自然界、人類社會處於普遍聯系和永恆發展之中。而生態本詞的出現,也可以說明是人的認識的過程,認識的最終目的是掌握真理。

自己回答的,本人是哲學碩士,導師就是研究生態哲學的。
有什麼不懂的,可以追問,很高興能幫到你!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