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態溫泉 » 五律生態農村

五律生態農村

發布時間: 2021-01-26 21:42:11

❶ 農村生態建設的內容是

答案A
本題考查可持續發展。農村生態環境建設應以可持續發展為基本原則,綜合考慮資源的綜合利用、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故選A項。
點評:難度一般。

❷ 農村生態宜居包括哪些

生態宜居,要解復決農村環境污染制問題。農村相對於城市而言,垃圾處理沒有固定的場所。生活垃圾、建築垃圾隨處傾倒,污水橫流,個別高污染企業建在農村,夜間偷偷排放,衛生廁所建設不夠普及,硬化的村道兩旁排水設施不配套,這不僅污染了環境,而且結成的冰面造成了交通安全隱患。雖然近幾年各地在進行新農村建設,但是,農民受多年生活習慣的影響,不能把生活垃圾及時按照要求處理,個別村子給每戶發了垃圾桶,使用率也是非常低,成了擺設。因此,基層幹部要加大對農民的環境保護意識的教育,加大檢查監督力度,讓農民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同時,在人口居住密集的地方建設垃圾、污水處理廠,發揮群眾的力量,監督高污染排放企業合法生產。

❸ 生態農村村幹部未經村民同意私自動工公墓項目村民該如何應對

這里的問題是,是幾個村民或是全體村民不同意?村民是由許多個人構成,一件事要全部同意可能性不大。

❹ 農村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道德難題

二、推進新農村建設中生態文明建設存在的問題:
1、思想觀念陳腐,創新合力不大很多農民普遍對新生事物接受較慢,不抗拒但是也不積極響應和熱衷;等的意識,靠的觀念相當嚴重,積極性挖掘很不夠,創新意識差。必須引導大家建立文明的生活方式,建設節約型社會。文明的生活方式就是生態化的生活方式,生態化的生活方式的核心內容是生態消費方式,積極倡導消費者的循環再利用,引領生態化的生產方式,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對能源的消耗和對環境的破壞。
2、科技力量薄弱,農民素質偏低農村最缺的就是科技和文化,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較低,農產品科技含量低,缺乏高技術產品及再加工產業;科普和優良品種的推廣力度亟待提高,新農村建設任重道遠,加強農村科技投入力度、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水平是改善農村貧窮落後狀況的良方。科技開發能力不足,開展清潔生產的能力不強,缺乏「節能、降耗、減污、增效」的意識。
3、農村環境較差,生活質量不高隨著改革開放的穩步推進,農村的收入不斷增加,農民的生活條件逐步改善,但「露天廁、泥水街、雞鴨院」的生活環境沒有改變,落後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條件沒有根本改觀。因此,推進新農村建設,加強基礎設施的統籌和改進,改善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提升農民的生活質量,是廣大農民熱切的期盼。
4、化學物質污染,潛在威脅加劇化肥的大量使用使土壤有機質減少,造成土地板結,地力下降;地膜覆蓋面積的增加使耕地中塑料殘留增加,降低了耕地的透氣性,增加了農業耕作的難度;農葯的過量使用,使農葯不僅在大氣中擴散流失,造成經濟浪費,生態環境也越來越受到嚴重的破壞。土壤污染的途徑主要來自於:施用過多化肥、農葯於土壤,使其逐漸累積造成污染;大量的工業與生活廢物(廢水、廢渣、垃圾等)進入土壤,這些污染物質進入土壤的數量、濃度、持續時間超過土壤的凈化能力時,即在土壤中累積,成為土壤污染的重要途徑。
三、推進新農村建設中生態文明建設的對策:
1、建設生態文明,觀念必須先行要建立全新的生態文明觀念,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把生態文明建設貫穿於新農村建設當中,充分發動和依靠農民這個創建主體,在創建中要相信農民、依靠農民、組織農民、引導農民、提高農民。開展多種形式的生態文明宣傳教育,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水平和綜合素質。尊重和保護自然環境,重視和加強生態建設,是衡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准,要培育人與自然相統一的生態道德,倡導農村熱愛自然、尊重自然、保護自然、師法自然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每個人都應該內在的形成對待自然界的友好態度和積極實踐,從我做起,節制慾望,勤儉節約,適度消費,從而全面弘揚生態道德理念。
2、因地制宜分析,規劃布局長遠搞創建不能一刀切,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做好階段規劃和年度規劃。村莊有大有小、建築布局零亂、高低不一,與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差距很大;必須從城鄉統籌的高度出發,結合城鎮布局,做好村莊布局和建設的長遠規劃,才能使生態文明村創建具有針對性和前瞻性。生態文明村創建,要特別是要抓好載體建設,如沼氣池的推廣和建設就是經濟、生態的有機統一。規劃要包含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方面,立足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准確把握中央提出的「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刻認識生態文明創建的內涵。按照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的部署,逐步開展階段性建設。
3、培養新型農民,提高整體素質繼續加大科技三下鄉的力度,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這是新農村建設的必然要求。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民群眾求知、求樂、求美的願望更加強烈,追求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願望更加強烈。從我區改革開放30周年的歷程實踐來看,要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推動新農村建設,必須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大力發展文化建設,豐富農民的生活,提升農民科技致富的能力。
4、加大投資力度,搞好硬體建設解決農村環境臟、亂、差的問題,基本實現道路平整,庭院整潔,用水安全;採取政策扶持和自力更生相結合的策略,多方籌集資金,進行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農民的生活環境和生活質量。
6、強化環保意識,擴大無公害生產開展全市土壤污染調查及治理恢復,掌握土壤污染現狀、污染范圍、主要污染物及污染程度,積極開發各類污染土壤修復技術,嚴格控制糧食產地和菜籃子基地的污水灌溉。加大科研力度,推廣新技術,科學使用化肥、農葯,強化檢疫制度,杜絕直接污染及間接污染;鼓勵注冊商標,增強品牌意識,大力推進有機食品和綠色食品基地建設,保證農產品安全,拓寬農民產、供、銷一條龍服務渠道,確保農民經濟效益的提高及糧食和菜籃子的安全。

❺ 生態農村規劃圖,大家多幫助啊!急!

先說說養殖業畜牧業
可飼養家畜用來使用,自給自足
也可養特種經濟動物,作為新版增旅遊項目,也權可增加利潤
動物的排泄物可作為有機肥,利用於農田,或者是經過誣害處理作為無機肥
動物的飼料可以從外面引進,也可以根據當地種植的農作物適當的添加

再說種植業
種植什麼作物要依據當地的土壤、水源、氣候來決定
在種植農作物的基礎上,應該適當增加轉基因作物,可以作為生態旅遊飲食的賣點
種植的作物遊客吃,家畜也可以吃,不浪費
如果允許的條件下,也可以增加果樹的種植,以增加收入
所有肥料都來自於動物

生態旅遊
應該在保護環境的前提下,搞一些有特色的項目
這些項目就很廣泛了,可以以渡假村的形式

❻ 什麼是農村生態環境保護

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是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改善區域環境質量的重要措施。隨專著重點屬流域和區域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工作的不斷深入,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任務越來越重。當前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主要任務是:防治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污染,綜合整治鄉鎮環境,促進自然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維護農村重要自然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提高城鄉居民的生活環境質量,確保農村經濟社會的健康、持續發展。

❼ 什麼叫生態觀光型農家生態游

所謂觀光型農家生態旅遊,就是利用農村的基本設備與田園景觀、農業生產場地、農業產品、農業經營活動、自然生態、農業自然環境、農村人文資源等,經過規劃設計,以發揮農業與農村休閑旅遊功能,增進旅遊者對農村、農業和農民的體驗,提升旅遊品質,並提高農民收益,促進農村發展的一種新型農業。田園環境是農業景觀中最主要的構成部分,是觀光農業景區建設的基礎。遊客不僅可觀光、采果、體驗農作、了解農民生活、享受鄉土情趣,而且可住宿、度假、游樂。此種觀光型的旅遊活動一般時間較短,多為「走馬觀花」。

生態觀光型農家生態旅遊是以農業活動為基礎,農業和旅遊業相結合的一種新型的交叉型產業。這種「農業+旅遊業」性質的農業生產經營形態,既可發展農業生產、維護生態環境、擴大鄉村游樂功能,又可達到提高農業效益與繁榮農村經濟的目的。

典型案例 成都龍泉驛——花果山傳奇憑借著毗鄰成都這座以休閑之風聞名的大城市的優勢,龍泉驛以生態農業觀光為主打的農村旅遊業發展得紅紅火火。每年一度的「中國成都國際桃花節」都在龍泉驛舉辦,巨大的節慶效應、優越的地理位置、長期穩定的客源,讓龍泉驛成為全國農村旅遊中叫得響的地方。

龍泉驛發展農村旅遊的資源可謂得天獨厚,生態環境良好,環境優美;生態農業特色明顯,類型多樣;人文景觀豐富,極富開發潛力和價值。龍泉驛的生態農村旅遊雖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其生態農業觀光旅遊以賞花、采果休閑等項目吸引遊客,旅遊產品比較單一,旅遊活動僅停留在吃農家飯、住農家房的層面上,缺乏對景區內生態農業資源和民俗文化內涵的深入挖掘,不利於當地農村旅遊的可持續發展。

❽ 如何破解農村生態建設難題

生態建設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對於助推和諧社會建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當前,農村生態環境建設中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長期發展要求與短期經濟利益存在矛盾。近幾年來,政府大力推進生態建設,努力改善生態環境,但是個別地方仍存在「重開發、輕保護」的現象。由於管理不到位,生態建設「重建輕管」的問題仍很突出,往往「春天栽樹轟轟烈烈、秋後管理鬆鬆跨跨」;二是生態環境優化與管理體制不健全的矛盾。由於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是一項跨村社、跨部門、跨行業的綜合系統工程,各部門協調不力、管理責任不明確,農業白色污染蔓延,農村污水亂潑、垃圾亂倒等現象仍然存在。 筆者認為,要解決農村生態環境建設中的問題,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嚴格檢查考核。在鄉、村兩級幹部中統一思想認識,把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作為當前和今後工作的重中之重。政府部門要切實擔負起決策、指導、協調、監督等各項職能,各村要緊密合作,主動參與,形成政府統一領導、全社會共同參與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良好局面。 二是圍繞農民增收,發展生態農業。加強重點生態區域環境保護。切實加強生態環境管理,科學安排、嚴格審批、從嚴監管,嚴禁毀林、復墾等影響生態環境、資源保護的行為;因地制宜、規模經營,研究解決林主的生產生活實際問題。堅持科技興農,建立健全農業推廣服務體系,大力實施種子、植保、畜禽良種以及科技入戶工程,提高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 三是改善人居環境,建設生態家園。加大村莊整治建設力度,清理房前屋後垃圾、雜草等衛生死角,整頓空心村、廢棄房、豬牛圈舍,整合村內空閑地塊,種植花草樹木,進一步改變村容村貌;積極推行節地、節水、節肥、節葯、節能及資源綜合利用技術,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四是明確部門分工。鄉黨政辦負責全鎮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組織和協調工作、考核村級編制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實施方案;鄉級環保所要配合鄉政府負責全鄉農村水、氣、聲環境質量基礎資料調查和動態監測及飲用水安全、農村工業污染和人居生活污染的監督管理及農村環境保護宣傳教育,發布農村環境質量狀況公報。

❾ 如何建設生態鄉村

建設美麗鄉村,是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科學發展、提升農民生活品質、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建設幸福大埔的重大舉措,是推進新農村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抓手。根據省、市有關文件要求,結合我縣實際,特製訂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落實縣委「建設幸福村居,打造美麗鄉村」的工作部署,堅持把美麗鄉村建設與產業發展、農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緊密結合起來,按照科學規劃布局美、村容整潔環境美、創業增收生活美、鄉風文明身心美的目標要求,全面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鄉村,提高城鄉居民生活品質,促進生態文明和提升群眾幸福感。
二、總體目標
通過開展美麗鄉村建設,進一步探索建設幸福和諧大埔的發展思路,加快推進「生態人居」、「生態環境」、「生態經濟」、「生態文化」四大工程建設,致力建設客家香格里拉,打造國際慢城,抓好百侯鎮侯南村、侯北村、湖寮鎮葵坑村、大麻鎮小留村等縣級示範村莊建設,做到以點帶面、穩步推進,建成生態農業、生態旅遊、生態文化特色鄉村。到2015年底全縣完成100個行政村的美麗鄉村建設,推動全縣打造成為「宜居、宜游」村居、安居樂業的美麗鄉村。
1、農村生態經濟加快發展。生態農業、生態旅遊業快速發展,果園變公園,精緻高效農業更加突出。
2、農村生態環境不斷優化。農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村貌、綠化美化水平不斷提高,農村處處是公園,居住環境明顯優化。
3、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改善。農村人口集聚、子女就讀、醫療衛生、交通條件、居住環境得到改善,農民增收渠道增加,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4、農村生態文化日益繁榮。農村特色生態文化得到有效發掘、保護和弘揚,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
三、基本原則
1、堅持科學規劃。堅持規劃先行,因地制宜,把美麗鄉村建設規劃與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農業和旅遊業發展規劃、文化特色產業相銜接,有序推進,要做到開發與保護結合,凸現可持續發展。
2、堅持以人為本。始終把農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廣泛發動群眾參與,整合社會力量,尊重農民群眾的意願,引導農民大力發展生態經濟、自覺保護生態環境、加快建設生態家園。
3、堅持保護為重。結合各村實際,突出重點,注重挖掘傳統農耕、人居等文化豐富的生態理念,在開發中保護,保護中建設,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業,一村一特色,彰顯美麗鄉村,高標准打造鄉村旅遊目的地。
4、堅持生態優先。遵循自然發展規律,切實保護農村生態環境,展示農村農業生態特色,圍繞農村生態經濟、生態人居、生態環境和生態文化,發展生態特色農業,打造大埔大公園。
5、堅持整合力量。建設美麗鄉村與幸福村居工程、發展鄉村旅遊、農民住房改造、生態村莊建設等有機結合,通過項目帶動、整合資源、合力推進。
6、堅持整體推進。認真分析,結合各村的特點,各鎮抓好2個以上示範點建設,合理確定各村建設目標,分步實施,以點帶面,提升景觀。
四、建設內容
(一)推進「生態人居」工程。按照「科學規劃布局美」的要求,一是改造舊村。對村莊的危舊房要連片拆除,對空城村和居住分布星散的人群要動員搬遷,盡量撤並自然村,安排集中居住,做到統一規劃,建成布局合理、設施配套、環境優美、生態良好的新農村。二是改造危舊房。結合扶貧工作,加強農戶建房規劃引導,提高農戶建房的標准,做到安全、實用、美觀,推進農村危舊房改造和牆體立面整治,改善視覺效果。三是改造林相。根據各村特色,採取新造、補植、封育等措施,優化美化森林景觀,特別是公路沿線沿河兩側的綠化景觀帶改造,提高生態效益和景觀效果。中心村村民居住區綠化覆蓋率要達到30%以上。四是改造設施。完善通村道路、供水、排水、供電、通信、網路等基礎設施,達到給水、排水系統完善,管網布局合理,飲用自來水符合國家飲用水衛生標准,入戶率達100%。主幹道和公共場所路燈安裝率達到95%以上。對美麗鄉村建設的交通幹道以及村鎮主要出入口,開展既鮮明又樸素自然、與周邊環境融為一體的整體風貌設計塑造,突出客家風貌和地域特色。
(二)推進「生態環境」工程。按照「村容整潔環境美」的要求,突出重點、連線成片、健全機制,切實抓好改路、改水、改廁、垃圾處理、污水處理、廣告清理等項目整治。
1、整治鄉村生活垃圾。全面推進「戶集、村收、鎮運」垃圾集中處理的模式,合理設置垃圾中轉站、收集點,做到戶有垃圾桶,自然村有垃圾收集池,行政村負責垃圾收集,鎮有垃圾填埋場,確保鄉村清潔。
2、整治鄉村生活污水。清除農村露天糞坑、簡易茅廁、廢雜間,整治和規范生活污水排放,全面推行無害化衛生廁所,每村至少要建造一座以上衛生公廁,大力推廣農村戶用沼氣建設,利用沼氣池、生物氧化池、人工濕地等方式,通過開展農村污水處理,提高水體自我凈化能力。
3、整治農村畜禽污染。根據村莊特點,合理規劃,整治農村死畜禽亂丟到溪河現象,動員群眾填埋。拆除污染豬舍、牛欄等,村莊內畜禽養殖戶實行人居與畜禽飼養分開、生產區與生活區分離,畜禽養殖場全面配套建立沼氣工程,達到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
4、整治廣告、路牌。按照「規范、安全、美觀」的要求,對公路、河道及村莊公共視野范圍內的廣告牌、路牌進行清理,堅決拆除有礙景觀、未經審批或手續不完備的廣告牌。制定廣告布點控制性規劃,規范各種交通警示標志、旅遊標識標志、宣傳牌等。
5、整治違章搭建。按照「誰建造、誰所有、誰清理」的原則,堅決拆除違章、亂搭亂建的建築物,對廢棄場所進行整治、復綠,建設村野公園,整治農村供電、網路、電視電話線路亂拉亂接問題,規范網路、線路的布局,促進村莊規范、整潔、美觀。
(三)推進「生態經濟」工程。按照「創業增收生活美」要求,編制農村產業發展規劃,實施農業特色產業生態化、精緻高效化工程。發展鄉村旅遊業、生態鄉村工業,促進農民創業就業,增加農民收入,構建高效的農村生態產業體系。
1、發展鄉村生態農業。深入推進現代農業,推廣種養結合等新型農作制度,大力發展精緻高效農業,擴大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森林食品生產。突出培養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優、新」產品,推進「一村一品」的生態農業,致力打造一批蜜柚、茶葉、烤煙、仙人草等生態農業專業村,增強特色產業、主導產業的示範帶動作用。
2、發展鄉村生態旅遊業。利用農村森林景觀、田園風光、山水資源和鄉村文化,發展各具特色的鄉村休閑旅遊業,努力做到「鎮鎮有特色,村村有美景」。加快形成以重點景區為龍頭、骨幹景點為支撐、「農家樂」休閑旅遊業為基礎的鄉村休閑旅遊業發展格局,打造世界旅遊休閑目的地。擁有光榮歷史的革命老區和歷史文化名鎮名村,要發展紅色旅遊,突出愛國主義教育特色;擁有獨特的自然生態條件和山水景觀的鄉村,要增強自然休閑特色發展生態旅遊,將傳統的農耕逐步引向農業觀光、農事體驗、特色農庄、農情民舍等附加值高的鄉村旅遊發展,按照大埔大公園理念,利用現有果園、茶園等建設水果公園、茶葉公園等特色生態公園,建設客家香格里拉,打造國際旅遊慢城。
3、發展鄉村低耗、低排放工業。按照生態功能區規劃的要求,嚴格產業准入門檻,嚴格保護水源保護區、江河源頭地區及水庫庫區。推動陶瓷企業到縣陶瓷工業園區集聚,嚴格執行污染物排放標准,集中治理污染。推動「技術創新推進工程」和「落後產能淘汰推進工程」在農村的實施,推行「循環、減降、再利用」等綠色技術,調整鄉村工業產業結構,不斷壯大村域經濟實力。
(四)推進「生態文化」工程。按照「鄉風文明身心美」的要求,以提高農民群眾生態文明素養、形成農村生態文明新風尚為目標,增強村民的可持續發展觀念,構建和諧的農村生態文化體系。
1、培育特色文化村。編制農村特色文化村落保護規劃,制定保護政策。在充分發掘和保護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築、古樹名木和民俗文化等歷史文化遺跡遺存的基礎上,優化美化村莊人居環境,把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傳統村落培育成傳統文明和現代文明有機結合的特色文化村。特別要挖掘傳統農耕文化、山水文化、人居文化中豐富的生態思想,把特色文化村打造成為弘揚農村生態文化的重要基地。
2、開展宣傳教育。深入開展文明村創建活動,把提高農民群眾生態文明素養作為重要創建內容。充分利用各類宣傳工具和形式,利用一切文化陣地,大張旗鼓地開展形式多樣生態文明、生育文化知識宣傳,形成農村生態文明新風尚。
3、轉變生活方式。結合農村鄉風文明評議,開展群眾性生態文明創建活動,引導農民追求科學、健康、文明、低碳的生產生活和行為方式,倡導生態殯葬文化,對公路沿線100米視野范圍內和村莊第一重山的墳墓採取就地深填或綠化覆蓋等措施進行整治改造,恢復公路和村莊周圍自然生態景觀。
4、促進鄉村社會和諧。全面推行村務公開制度,積極推行以村黨組織為核心和民主選舉法制化、民主決策程序化、民主管理規范化、民主監督制度化為內容的農村「四化一核心」工作機制,合理調節農村利益關系,有序引導農民合理訴求,有效化解農村矛盾糾紛,維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五、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加強對美麗鄉村建設的組織領導,縣成立由縣委書記任組長、縣委和縣政府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縣直相關部門和各鎮(場)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美麗鄉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縣農業局,負責日常工作的指導和協調。各鎮村相應成立美麗鄉村建設領導小組,建立工作機構,負責抓好美麗鄉村建設工作的落實。
2、落實工作責任。各鎮(場)和相關單位要切實按照美麗鄉村建設的責任分工,各司其責,加強聯動,整合項目,合力推進。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切實制定美麗鄉村建設工作實施方案,並組織落實。村委會要切實履行好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的決議,做好美麗鄉村建設的宣傳發動、組織實施和管理服務等工作。
3、科學編制建設規劃。對美麗鄉村建設,要廣泛聽取基層和農民群眾的意見,提高規劃的科學性、民主性和可行性,按照「生活宜居、環境優美、設施配套」的要求,科學編制美麗鄉村建設規劃,細化區域內生產、生活、服務的生態功能定位,明確垃圾、污水、改廁、綠化等各類項目建設的時間與要求。
4、加大資金投入。按照集中財力辦大事的原則,合理運用好財政政策,發動群眾參與,整合社會力量,加大投入力度,特別是動員社會資金投入,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資金保障。
5、營造良好氛圍。充分發揮電視、廣播、報刊、網路等主流媒體的作用,開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宣傳教育活動,總結宣傳先進典型,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和監督美麗鄉村建設的良好氛圍。通過規劃公示、專家聽證、項目共建等途徑,廣泛動員和引導工商企業、民營企業家、海外僑胞、愛心人士等參與支持美麗鄉村建設。
6、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根據農村人口居住情況,以農村社區為節點,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與權利不變以及社區居民屬地化管理的原則,探索中心村組織機構設置新模式。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不斷優化村幹部隊伍結構,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組織保障。
7、考核與獎懲。從2013年起,縣將每年對各鎮創建美麗鄉村示範村工作進行績效考核,考核辦法另行制定。考核為達標的鎮級示範村,每個村獎給xx萬元,考核為不達標的示範村縣將給予通報批評。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