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耳機水庫
A. 聶耳的所有作品
作品:
1932年:《進行曲》(口琴曲),《圓舞曲》,《天倫之愛》(歌舞曲)。
1933年:《開礦歌》,《飢寒交迫之歌》,《賣報歌》。
1934年:《走出攝影場》,《一個女明星》,《雪飛花》,《翠湖春曉》,《雪花飛》,《金蛇狂舞》,《昭君和番》,《賣報之聲》,《小野貓》,《打磚歌》,《碼頭工人》,《苦力歌》,《畢業歌》,《大路歌》,《開路先鋒》,《飛花歌》。
1935年:《告別南洋》,《春回來了》,《慰勞歌》,《梅娘曲》,《逃亡曲》,《塞外村女》,《打長江》,《采菱歌》,《鐵蹄下的歌女》,《義勇軍進行曲》,《小工人》,《傷兵歌》,《白雪歌》,《採茶歌》,《茶山情歌》。
生平:
1912年2月14日(農歷辛亥年臘月廿七),聶耳出生於雲南省昆明市甬道街73號。
1916年7月17日,聶耳的父親病故,家庭經濟立即陷入困境。後依靠他母親的努力,通過了醫生鑒定的考試,獲得正式掛牌給人治病的資格,同時仍兼成春堂制葯、賣葯的經營,勉強負起全家的經濟重擔。
1919年,聶耳進入昆明縣立師范附屬小學,學習非常刻苦努力,成績經常名列前茅。初小結業後,因生活艱難,無法按學校的規定繳納童子軍服裝費,被迫轉學。
1922年春,進入昆明私立求實小學高小部學習,由於他的成績優秀,得到減免學雜費的待遇。他從小就明顯表露出對音樂的愛好,先後向其家人及鄰居邱木匠學習民族樂器(竹笛、二胡、三弦、月琴等)的吹奏並對當地民間音樂(如滇戲、花燈、洞經調等)開始接觸。
1925年,小學畢業,考入雲南第一聯合中學。學習期間熱情投入進步學生運動(如參加五卅慘案後援會等),並開始閱讀進步書刊等。在其作文課業中表現出對時事的關注及鮮明的同情勞動人民的觀點。
同時,每天晚上參加由法籍教師柏希文所開辦的英語學會,進行英語的補習,並向柏氏學習音樂基礎理論和鋼琴的彈奏,積極熱情參與校內外的業餘音樂活動。
1927年秋—1928年冬,歷經三榜考試,考入雲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高級部外國語組,主修英語,曾任市學生會宣傳部長。結識後來擔任第一師范附屬小學音樂教師的張庾候,開始隨張學習小提琴。並與其三哥聶敘倫、友人李家鼎等經常在家裡進行民樂合奏等活動。
參加學校里由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所組織的外圍組織「讀書會」,開始閱讀有關馬克思主義的基礎讀物。參加由當地中國共產黨地下黨組織領導的「濟難會」,多次從事給被關押的革命同志進行接濟等工作。
1928年,正式秘密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並參加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革命理論及進行有關刻印、張貼傳單以及參加示遊行等活動。
1928年11月底,出於投入實際斗爭的革命願望,他瞞著家庭報名參加滇系軍閥范石生所招收的「學生軍」,秘密離開昆明,中經越南、香港等地,到達湖南的郴州,接受所謂新兵訓練。當年底,離開新兵隊,任特務連的上士文書。
1929年3月,隨軍官赴廣州,4月8日被該部隊遣散,流落廣州。4月中旬,以聶紫藝的名字,考入廣東戲劇研究所附設的音樂班,但入學後發現與其志願不合,即離所。5月6日,靠朋友的借款,得以返回昆明家鄉。
1929年5月,回昆明省立第一師范,插入原班繼續學習。仍然作為學校的課余文藝活動的積極分子,經常參加校內外的音樂、戲劇等活動。與張庚侯、廖伯民等友人一起組織九九音樂社。當年10月,開始參加該校的戲劇研究會所舉辦的一系列中文話劇的演出活動。
與其在雲南的初戀女友袁春暉結識。在昆明發生大爆炸後積極參與中共地下黨領導的青年救濟團的各項針對反動派的斗爭,因而引起反動派的注意。在畢業(1930年)前夕,得悉他有被捕的危險,在其家庭的幫助下於7月10日隨雲南一商人匆匆逃離昆明,繞道海防、香港、到達上海。
1930年7月18日,到達上海,在雲豐申庄從事雜役性的工作,開始沒有工資,於8月下旬,才給以每月十五元的低薪。11月,經朋友介紹參加由上海中共地下黨所領導的進步發群眾組織——反帝大同盟。
1931年3月19日,雲豐申庄倒閉。聶耳隨即失業,開始四處尋找職業。4月,聶耳報考「明月歌劇社」,主考人黎錦暉慧眼識英才,破格錄取他為樂隊練習生,師從樂隊首席王人藝、外籍教師普杜什卡刻苦學習小提琴,黎錦暉為他取名「聶耳」。
1932年4月,由田漢介紹加入左翼劇聯及其劇評小組。8月10日,明月社刊登《啟事》,宣布聶耳退出明月社。同月,聶耳來到北平,參加當地左翼劇聯和音樂家聯盟的活動與演出,並於次月報考北平藝術學院音樂系,僅參加了文化公共課的筆答初試,未能通過。
以後他又報考過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小提琴選科,因為「沒有拉好」未被錄取。11月,進入聯華影業公司一廠工作,參加「蘇聯之友社」音樂小組,並組織「中國新興音樂研究會」,參加左翼戲劇家聯盟音樂組。
1933年,聶耳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4年4月,聶耳加入百代唱片公司主持音樂部工作。聶耳於1934年底,聶耳搬至淮海中路1258號三層閣樓居住,現聶耳舊居為民居。同年底,聶耳應聘為聯華影片公司二廠的音樂部主任,為影片《新女性》作曲並配樂。
1935年初,聶耳為《義勇軍進行曲》作曲,1935年1月聶耳任聯華二廠音樂部主任。隨後為躲避國民黨政府追捕,於1935年4月15日離開了上海,擬途經日本赴歐洲和蘇聯考察、學習。
1935年7月17日,年僅23歲的聶耳在日本藤澤市游泳時不幸溺水身亡。
(1)聶耳機水庫擴展閱讀:
《義勇軍進行曲》是一首極富創造性的歌曲,作曲家聶耳以巨大的激情投入此歌的創作。首先,他成功地把田漢散文詩般的歌詞,按照音樂的規律,處理得異常生動、有力和口語化。
在旋律創作上,他既吸收了國際上革命歌曲的優秀成果和西歐進行曲的風格特點,又使之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從而使此歌能為廣大群眾所掌握,發揮其戰斗作用。
歌曲開始是六小節進軍號般的前奏。它具有鏗鏘的節奏、明亮雄偉的旋律,其中三連音的妙用,更增強了歌曲的戰斗氣氛。前奏雖然短小,但卻蘊含著整個歌曲情感和旋律發展的基礎。
歌曲環環相扣,層層推進。這一進行貫穿全曲,曲末並作多次重復,給人以堅定不移、勢不可擋之感。
聶耳根據歌詞分句的特點,把這首歌曲處理成由六個長短不等的樂句所形成的自由體結構。雖然每個樂句的旋律、結構都各不相同,但樂句與樂句之間,銜接緊密,發展自然,唱起來起伏跌宕、渾然一體。
歌詞第一、二句都是帶有號召性的。作曲家把這兩句旋律按「5—1—3—5」的上行趨勢處理,特別是節奏的安排,採用了後半拍起句,更能給人以緊迫感。歌曲由第二拍弱起,並作四度上行跳進,顯得庄嚴雄偉而又富有推動力。
歌詞第三句「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是全部歌詞中最重要的警句。聶耳在這里不僅運用了全曲中的最高、最強音,而且創造性地在「中華民族到了」之後,突然休止半拍,從而使「最危險的時候」這一句得到突出的強調。
《義勇軍進行曲》以其高昂激越、鏗鏘有力的旋律和鼓舞人心的歌詞,表達了中國人民對帝國主義侵略的強烈憤恨和反抗精神,體現了偉大的中華民族在外侮面前勇敢、堅強、團結一心共赴國難的英雄氣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聶耳
B. 聶耳怎麼死的
聶耳溺水而亡。
聶耳為了躲避國民黨的追捕,去往日本學習,但在1935年7月17日,聶耳在日本游泳時,溺水身亡,去世時,他才23歲。
1954年,中共雲南省人民政府決定重修聶耳墓地,請郭沫若題寫墓碑和墓誌銘。郭沫若題「人民音樂家聶耳之墓」碑和墓誌銘:
聶耳同志,中國革命之號角,人民解放之聲鼙鼓也。其所譜《義勇軍進行曲》,已被選為代用國歌,聞其聲者,莫不油然而興愛國之思,庄嚴而宏志士之氣,毅然而同趣於共同之鵠的。聶耳呼,巍巍然,其與國族並壽,而永垂不朽呼!
1954年11月1日,日本人在藤澤市鵠沼海岸聶耳遇難地附近,建立了聶耳紀念碑 。1963年,隨著中日民間的貿易往來,日本人民又重建「耳」字形的花崗石紀念碑,日本戲劇家秋田雨雀先生撰寫介紹聶耳生平碑文,並請郭沫若題寫紀念碑。郭沫若書題了「聶耳終焉之地」六個大字。
(2)聶耳機水庫擴展閱讀
1、名字由來
聶耳原先並不叫這個名字。原名聶守信,字子義,故又稱聶子義。聶守信年輕的時候,對音樂特別敏感。大家都說,只要能從耳朵進去的,都能從他嘴裡唱出來。久而久之,大家都叫他「耳朵先生」。
一次聯歡會上,聶守信不但能表演舞蹈,模仿各種人說話,而且還能讓兩只耳朵一前一後地動,這是一般人很難做到的,大夥兒都被逗得大笑起來。
總經理給聶守信送禮物,並稱他為「聶耳博士」。聶守信笑著對大家說:「你們硬要把一隻耳朵送我,也好,四隻耳朵(「聶」的繁體字「聶」)連成一串,不像一個炮彈嗎?」從此,聶守信改名為聶耳。
2、酷愛音樂
聶耳在北平時窮得買不起棉衣,卻在秋末深入到貧民區天橋等地,用有限的幾個錢來收集北方民間音樂素材,並在「充滿了工人們、車夫、流氓無產階級的汗臭」環境中聆聽賣嗓子、賣武功的吼聲,從中知道了他們「生命的掙扎」的心曲。
在上海,他經常踏著晨霜夜路體驗女工上班的辛苦,從而創作出《新的女性》。聶耳還與小報童交上了朋友,天天問寒問暖,那首著名的《賣報歌》正是在這種環境下吟誦出來的。聶耳沒有像樣的創作條件,到上海一年後經過苦苦積攢,才買到一把多年夢寐以求的廉價小提琴。
3、創作《義勇軍進行曲》
1933年,聶耳在共產黨員田漢的介紹下,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當時日寇已侵佔東北,國內腐朽勢力卻仍沉溺於紙醉金迷中。社會上充斥著「桃花江」、「毛毛雨」、「妹妹我愛你」一類萎靡喪志的淫歌艷曲。田漢建議與他一起創作一首歌曲來激起人們的士氣。
1935年初,田漢改編了電影《風雲兒女》,並寫了一首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並在被國民黨抓捕之前,在一張香煙紙上寫下了他所作的詞。
聶耳拿到田漢的歌詞之後,只用兩天時間便譜寫了初稿,隨即因躲避追捕到了日本。在日本完成了《義勇軍進行曲》的作曲定稿,寄送回國,高昂雄壯旋律激勵著民眾為國獻身。
1949年新中國成立,《義勇軍進行曲》被選為代國歌,並在1982年請定位國歌,是中華民族精神文明的象徵。創作《義勇軍進行曲》是聶耳的貢獻之一,也是聶耳為祖國所作出的最大的貢獻。
C. 聶耳是怎麼死的
1935年7月日,年僅23歲的聶耳在日本藤澤市游泳時不幸溺水身亡。
聶耳(1912年2月14日-1935年7月17日),雲南玉溪人,生於昆明,原名聶守信,字子義(亦作紫藝),中國音樂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作曲者,曾用筆名有黑天使、噪森、浣玉、王達平等。
1912年2月,聶耳出生於雲南省昆明市。1927年考入雲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到上海,參加反帝大同盟。1933年初,聶耳由田漢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35年7月17日,聶耳在日本神奈川縣藤澤市鵠沼海濱游泳時,不幸溺水身亡,年僅23歲。
(3)聶耳機水庫擴展閱讀:
聶耳原名聶守信,他的父親很早就去世了,家裡境況困難。聶耳該上三年級了,學校立刻就要開學,但是哪有錢交學費買書呢,媽媽悄悄把聶耳爸爸在世時最喜愛的八音鍾賣了。
學費有了著落。可書費呢,開學那天,小聶耳拉住媽媽的衣角說:「媽媽,我有書了。」他從書包里拿出兩個訂得整整齊齊的本子。媽媽翻開本子一看就呆住了。
聶耳用香煙盒紙工工整整地抄了兩本,一本國語,一本算術。貧寒的生活絲毫沒有影響他對生活的熱愛。他家有一位鄰居姓邱,是位木匠,閑暇時喜愛拿一枝短笛坐在門口吹。
那美妙的旋律時而像天上的雲彩一樣悠揚舒緩,時而像森林裡的小鳥一樣活潑跳躍。年幼的聶守信陶醉不已,忍不住跑到邱木匠家,跟他學習吹笛子。
聶守信很聰明,學得很快,在他的影響下,兩個哥哥也跟著一齊學。之後,他們用壓歲錢買了一枝竹笛和一把二胡。從此他的家就樂聲不斷,常引得路人停下腳步聆聽。
之後,聶守信又學會了拉二胡、彈三弦和月琴。在學校,他是學生音樂團出色的小指揮,在他家居住的胡同,他又是街坊兒童小樂團的熱心組織者。
中學畢業後,聶守信被雲南省立師范學校錄取。一天,他親眼看見殺害了三位革命者,還割下他們的頭,挖出他們的心,暴屍示眾。聶守信對此感到無比憤怒,他開始思考民族的命運。
並加入了共青團。由於參加革命活動,他被當局列入黑名單,無奈離開家鄉去了上海。這一年,他剛18歲。初到上海,他在一家雲南人開的商號里當伙計。
一天,他在報上看到了「明月歌劇社「招收學員的廣告,想到自己從邱木匠那裡受到啟蒙至今,一向沒有機會投身藝術,便立刻跑去報名。
主考人是音樂家黎錦暉,他見這個年輕人身上洋溢著奮發向上的熱情,又有音樂基礎,立即錄取了他。在歌劇社,聶守信很快就成了首席小提琴手。
由於他的耳朵個性敏銳,大家就叫他「耳朵先生」,之後,他乾脆改名叫聶耳。「九一八」事變後,國家危難,歌劇社的節目仍然是風花雪月。
聶耳認為年輕人不應沉迷於靡靡之音,離開了歌劇社。不久,他結識了詩人田漢,參加了革命音樂組織。
他開始為電影和戲劇創作主題曲和插曲,《大路歌》、《開路先鋒》、《碼頭工人之歌》、《畢業歌》,一首又一首明快有力的歌曲從他心中湧出,沖擊著中國人麻木怯懦的心靈。
1935年,由田漢和夏衍等人創作的電影《風雲兒女》需要一首主題歌,田漢寫好了歌詞,負責譜曲的聶耳看到歌詞後激動不已,他在自己的房間里忘我地投入了創作。
時而在鋼琴上彈奏,時而用手在桌子上打拍子,時而在地板上走來走去,樓下的房東太太差點把他攆出去。譜好之後,導演許幸之被那激昂有力的旋律深深打動。
但是他覺得結尾不夠有力,歌曲原來的結尾是「前進!前進!前進!」在他的推薦下,聶耳把它改成「前進!前進!前進進!」變得更有氣勢了——這就是《義勇軍進行曲》。
演藝圈的「拚命三郎」:
上世紀三十年代初,聶耳來到上海,舉目無親,託人幫忙在「申庄」采購站找到了一份稽查員的工作。誰知「申庄」在昆明的總部雲豐商行正因偷稅被查封,上海的分店遂告關門。聶耳失業了。
還好,天無絕人之路,聯華影業公司音樂歌舞學校刊登在《申報》上的招生啟事引起聶耳的注意。每月能掙十元津貼,還管吃住,吸引力實在是太大了。
聶耳忐忑不安地進了考場,正因緊張而發揮得一般,但卻被主考官黎錦暉錄取了。明月歌舞劇社的前身,是黎錦暉創辦的中華歌舞劇團。這是我國最早的職業性歌舞團。
陣容雖然不大,但是正因擁有上海有名的「歌舞四大天王」王人美、胡笳、白麗珠、薛玲仙以及影帝金焰等名角,在上海乃至全國名噪一時。聶耳在群星璀璨的「明月」是名小提琴練習生。
七八個人一間的狹小宿舍,練琴時得站在牆角,但聶耳卻感到了生活的奢侈。初到不久,他幫忙昆明老家的朋友張庚侯、廖伯民在上海代租電影拷貝,得到一百元報酬。
一百元啊,離開大家庭以來他還從未擁有過這么多的錢,聶耳的心狂跳起來。第一件事就是跑到郵局給母親郵去一半。另一半,買了一把小提琴,還有兩本樂譜。
這把普通的小提琴,從此為聶耳的生活增添了華麗的色彩。王人美的二哥王人藝是聶耳的專職小提琴老師。於是,人們常常看到師徒二人認真地矯正指法,「錯了」,「又錯了」。
德沃夏克的《幽默曲》時斷時續。「小老師」與聶耳同齡,平常為人很隨和,教琴卻毫不馬虎。十九歲的聶耳,剛剛摸琴,連樂譜都看不懂,哪裡懂什麼對位、和聲,「小老師」有點急了。
但聶耳可不傻,他知道自己碰上了好老師。「必須能學會,」他對自己說。吃罷晚飯,大家都結伴去逛「四馬路」,到「大世界」看雜耍,聶耳卻一聲不吭,躲進房間練琴。
他要完成自己的業務指標:一天至少「惡補」七個小時的琴。「拚命三郎」聶耳很快出名了。其時,電影和戲劇往往裹挾在一齊。
一套演員班底,一會兒在舞台上演話劇,一會兒又聚集的水銀燈下。這樣做,雖出於製片商節省成本的策略,客觀上卻鍛煉了演職員。
比如王人美在電影《風雲兒女》中除飾演女主角之外,還要唱主題歌。拉小提琴的聶耳,也要時不時上場扮個什麼賣油炸臭豆腐的小販。或者塗一身黑墨,扮成黑人礦工。
他善於模仿的表演才能已是盡人皆知。1959年,趙丹在電影《聶耳》里出演聶耳時,還不止一次地談及當時的往事。
出入「明月」的都是上海灘演藝界的知名人物,蔡楚生、孫瑜、卜萬蒼、金焰、鄭千里、王人美、黎莉莉、白麗珠、趙丹、周璇、阮玲玉,等等。
近觀名人,聶耳才體會到什麼是「風頭正健」。星光照耀之下,起初投身於此只為謀生的聶耳,眼界一下子開闊起來。
D. 聶耳的簡介……
聶耳(1912年2月來14日-1935年7月17日),原名聶源守信,字子義(亦作紫藝),雲南玉溪人,中國音樂家,主要從事包括電影插曲在內的流行音樂、中國民族音樂的創作,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作曲者。聶耳也被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新音樂運動的先驅。
1934年4月聶耳加入百代唱片公司主持音樂部工作,同時建立百代國樂隊(又名「森森國樂隊」)。這也是聶耳最多產的一年。1935年1月聶耳任聯華二廠音樂部主任。
1935年2月,田漢為電影《風雲兒女》創作的主題歌(即日後的《義勇軍進行曲》)歌詞從監獄傳出。聶耳聽說後主動要求譜曲。
(4)聶耳機水庫擴展閱讀:
聶耳一生共創作37首樂曲,都是在他去世前不到兩年的時間里所寫的,其中反映工人階級生活和斗爭的歌曲佔有較大比重。聶耳經常與田漢合作。
除《義勇軍進行曲》外,聶耳的代表作品還有《畢業歌》、《前進歌》、《大路歌》、《開路先鋒》、《碼頭工人歌》、《新女性》、《飛花歌》、《塞外村女》、《鐵蹄下的歌女》、《告別南洋》、《梅娘曲》、《賣報歌》、
歌劇《揚子江暴風雨》及民族器樂曲《翠湖春曉》、《山國情侶》、《金蛇狂舞》等。
E. 聶耳的愛國故事
20世紀30年代中期,日寇侵佔東北後又把鐵蹄伸向華北,國內的反動腐朽勢力卻仍沉溺於紙醉金迷中。社會上充斥著「桃花江」、「毛毛雨」、「妹妹我愛你」一類萎靡喪志的淫歌艷曲。共產黨員作家田漢找到聶耳,認為如此「唱靡靡之音,長此下去,人們會成為亡國奴」。
二人就此議定,要創作一首歌,來戰勝「桃花江是美人窩」。二人研究了《國際歌》、《馬賽曲》和《船夫曲》,認為很有氣勢,可以借鑒。1935年初,田漢改編了電影《風雲兒女》,並寫了一首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
夏衍拿到田漢留下的劇本,在裡面發現了那張寫著歌詞的香煙襯紙。不久,聶耳來找夏衍,聽說此事後,主動提出:「作曲交給我,我干!」聶耳根據同田漢一起提出的構想,帶著滿腔激憤,只用兩天時間便譜寫了初稿,隨即因躲避追捕到了日本。
在那裡,他一方面受到友好人士的熱情接待,一方面也看到軍國主義分子大肆鼓噪「擴大在支那利益」,並磨刀霍霍。聶耳由此更激發了創作靈感,迅速將歌曲定稿寄回國,其旋律更加高昂雄壯。
(5)聶耳機水庫擴展閱讀:
聶耳,原名聶守信,1912年2月出生於雲南昆明市。1927年考入雲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到上海,參加反帝大同盟,並積極投身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文藝活動。
1931年4月,聶耳考入明月歌劇社,正式開始了他的藝術生涯。1932年上海「一·二八」抗戰爆發後,全國人民抗日救亡風起雲涌,此時,聶耳結識了共產黨員、戲劇家田漢。在黨組織的培養和教育下,聶耳的思想覺悟不斷提高。
他1932年赴北平參加革命音樂活動,不久回到上海發起組織中國新興音樂研究會。1933年初,聶耳由田漢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聶耳不僅獲得了新的政治生命,藝術才華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揮,成為中國新音樂的開路先鋒和反法西斯的勇士。
在此後的兩年中,聶耳為歌劇、話劇和電影譜寫了《新女性》《開路先鋒》《大路歌》《前進歌》《畢業歌》《鐵蹄下的歌女》等主題歌和插曲30多首,在全國廣為傳唱,對激發民眾的抗日救亡運動起了積極作用。他所編寫的《金蛇狂舞》《翠湖春曉》《山國情侶》等樂曲,深受人們喜愛。
1935年,聶耳為電影《風雲兒女》所作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反映了在民族危亡時,中華民族萬眾一心、團結禦侮、奮勇抗爭、一往無前的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了中國人民與日本侵略者血戰到底的英勇氣概。
這首作品一誕生,就像插上了翅膀,在祖國大地到處被傳唱,奏響了挽救民族危機的時代最強音。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確定《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
1982年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全體會議確定《義勇軍進行曲》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由於聶耳所譜寫的大量歌曲反映了人民的心聲,成為鼓舞人民、教育人民、打擊敵人的有力武器和戰斗號角,引起了反動當局的仇恨而要逮捕他。聶耳根據黨組織的決定離開上海,取道日本赴蘇聯。1935年7月17日,聶耳在日本神奈川縣藤澤市鵠沼海濱游泳時,不幸溺水身亡,年僅23歲。
F. 聶耳到底是怎麼死的
聶耳在日本滕來澤市鵠自沼海濱游泳時溺水身亡。他沒有看到電影《風雲兒女》,也沒有聽到合成後的《義勇軍進行曲》。
由於聶耳所譜寫的大量歌曲反映了人民的心聲,成為鼓舞人民、教育人民、打擊敵人的有力武器和戰斗號角,因而引起了反動當局對他的仇恨而要逮捕聶耳。聶耳按照黨組織的決定離開上海,取道日本赴蘇聯。1935年7月17日,聶耳在日本神奈川縣藤澤市鵠沼海濱游泳時,不幸溺水身亡,年僅23歲。
(6)聶耳機水庫擴展閱讀
聶耳為電影《風雲兒女》所作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反映了在民族危亡時,中華民族萬眾一心、團結禦侮、奮勇抗爭、一往無前的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了中國人民與日本侵略者血戰到底的英勇氣概。
這首作品一經誕生,立即就像插上了翅膀,在祖國大地上到處傳唱,奏響了挽救民族危機的時代最強音。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確定《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1982年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全體會議確定《義勇軍進行曲》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G. 聶耳是怎樣死的
聶耳在日本滕澤市鵠沼海濱游泳時溺水身亡。
聶耳(1912年2月14日-1935年7月17日),雲南玉溪人,生於昆明,原名聶守信,字子義(亦作紫藝),中國音樂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作曲者,曾用筆名有黑天使、噪森、浣玉、王達平等。
由於聶耳所譜寫的大量歌曲反映了人民的心聲,成為鼓舞人民、教育人民、打擊敵人的有力武器和戰斗號角,因而引起了反動當局對他的仇恨而要逮捕聶耳。聶耳按照黨組織的決定離開上海,取道日本赴蘇聯。
1935年7月17日,聶耳在日本神奈川縣藤澤市鵠沼海濱游泳時,不幸溺水身亡,年僅23歲。
(7)聶耳機水庫擴展閱讀
聶耳人物評價
2009年,被中國政府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
2009年,雲南省委黨史研究室張暉發表文章稱其「是第一個在歌曲中塑造了中國無產階級光輝形象的作曲家,是我國當之無愧的革命音樂的開路先鋒。」
2012年,紀念聶耳誕辰百年圖片展上評價聶耳是「勤奮努力、嚮往光明與進步的熱血青年」,稱「聶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2012年,第五期《文史參考》雷蕾刊發文章稱聶耳為「國之歌者」。
H. 聶耳,冼星海,賀綠汀,馬可還有哪些音樂作品
聶耳: 《義勇軍進行曲》《畢業歌》
冼星海:《到敵人後方去》《黃河大合唱》
賀綠汀:《牧童短笛》《游擊隊之歌》
馬可: 《南泥灣》《咱們工人有力量》
冼星海音樂作品:
黃河協奏曲
《黃河船夫曲》
《黃河頌》
《黃河憤》
《保衛黃河》
黃河大合唱
《黃河船夫曲》
《黃河頌》
《黃河之水天上來》
《黃水謠》
《河邊對口曲》
《黃河怨》
《保衛黃河》
《怒吼吧,黃河》
《酸棗刺》
《只怕不抵抗》
《夜半歌聲》
《二月里來》
《上山虎》
《熱血歌》
《到敵人後方去》
《在太行山上》
《救國軍歌》
《游擊軍》
《軍民進行曲》
《生產運動大合唱》
《九·一八大合唱》
《風》和《朔拿大》這兩首是他在巴黎時創作的
第一交響曲(民族解放交響樂)、第二交響曲(神聖之戰)、管弦樂組曲(滿江紅)、交響詩《阿曼該爾達》是1940年在蘇聯創作的
似乎就是這么多了
另外他還為當時一些電影配樂。有《復活》、《雷雨》、《大日出》。
賀綠汀音樂作品:
賀綠汀(1903-1999) 湖南邵陽人。早年參加湖南農民運動和廣州起義。後任武昌藝術專科學校教員,明星影片公司音樂科科長。盧溝橋抗戰爆發後,參加上海救亡演劇隊第1隊,後在重慶育才學校任教。皖南事變後,參加新四軍,在軍部和魯迅藝術學院華中分院從事音樂創作和教學工作。1943年赴延安,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政治部宣傳隊音樂教員,延安中央管弦樂團團長。1945年後在華北大學任教。解放戰爭時期,任華北文工團團長。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上海音樂學院院長,全國文聯第四屆副主席,中國音樂家協會第二、三屆副主席,第五、第六屆全國政協常委。主要音樂作品有《天涯歌女》、《四季歌》、《游擊隊之歌》、《嘉陵江上》、《牧童短笛》等,管弦樂《森吉德瑪》、《晚會》等。著有《賀綠汀音樂論文選集》。1999年4月27日在上海逝世。
賀綠汀,1903年出生於湖南邵陽一戶貧困農家。二十歲時,他走進長沙 (新聞) 岳雲藝術專修學校,攻讀繪畫與音樂,兩年後留校任音樂教員。1931年,賀綠汀考入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三年後在俄國作曲家齊爾品舉辦的徵求中國風味鋼琴曲」比賽中,以《牧童短笛》和《搖籃曲》獲得一等獎和名譽二等獎。這年,他進入電影界,先後為電影《船家女》、《都市風光》、《十字街頭》、《馬路天使》和話劇《復活》、《武則天》等二十多部影劇配樂,創作了《搖船歌》、《背纖歌》、《春天裡》、《怨別離》等膾炙人口的歌曲。
抗戰期間,他參加了上海文化界抗日救亡演劇隊,奔赴各地宣傳抗日,並創作了不朽歌曲《游擊隊歌》,以及《全面抗戰》、《弟兄們拉起手來》、《上戰場》、《保家鄉》等鼓舞人們鬥志的抗戰歌曲。1943年,賀綠汀到達延安,在魯藝教書。《前進,人民的解放軍》、《新中國的青年》、《新民主進行曲》等,是他解放戰爭期間創作的歌曲,風靡一時。
解放後,賀綠汀先生將主要精力放在音樂教學上。他一直擔任上海音樂學院 (新聞) 院長的職務,並創辦了上海音樂學院附中和附小,為國家培養了大量優秀音樂人才。這期間,他還創作了大量音樂作品,並且寫下《我對戲曲音樂改革的意見》、《論音樂的創作》、《民族音樂問題》等文章,為中國音樂事業的建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馬可的音樂作品:
歌曲作品
《南泥灣》 《我們是民主青年》 《咱們工人有力量》 《馬梁山大合唱》
秧歌劇作品
《夫妻識字》 《周子山》 《白毛女》 《小二黑結婚》
管弦樂作品
《陝北組曲》 《哀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