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對滑坡
❶ 三峽水庫蓄水,為何會有這么多滑坡形成
我不是專業人員哈。。
不過滑坡是因為:1土質和自然地形問題。2水不斷沖刷侵蝕下部,導致自然承重過高,就會滑坡。
❷ 水庫蓄水引發滑坡
水庫蓄來水後,由於水位上下變自動或因風浪作用,對庫岸邊坡不斷掏蝕、沖刷,使水面附近的岸坡被掏空,上部的岩土體失去支撐,就會發生庫岸滑坡。
地質災害避險自救科普讀物
水庫蓄水
水面附近的岸坡被掏空,上部岩土體懸空
發生滑坡
❸ 修建水庫對環境有什麼影響
蓄水到設計標高後,可能誘發地震、庫岸的滑坡、崩塌等災害,能改變地形地貌。另外能改變區域氣象環境:氣溫、濕度、風速等。
❹ 水庫邊坡研究
自從中國塘岩光滑坡和義大利瓦依昂水庫滑坡發生後,水庫滑坡問題得到了水利水電工程界和岩土工程界的高度重視,在水庫選址、可行性論證及工程運營過程中,對該問題的研究力度都已大大加強。在大型水利水電工程中,水庫滑坡,尤其是古老滑坡體的復活是一個普遍存在而且十分重要的問題,如李家峽水庫的Ⅰ號和Ⅱ號滑坡,龍羊峽水庫的龍西滑坡和查東滑坡,三峽工程庫區的寶塔滑坡、百換坪滑坡、黃臘石滑坡、雞扒子滑坡等。水庫蓄水過程中,庫水位漲落波動及其與暴雨復活作用下,這些滑坡體是否復活、復活的范圍及復活後運動模式與動力學過程無疑是值得關心的問題,同時也是涌浪預測的基礎。
水庫滑坡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在庫區水岩作用影響下產生的滑坡;另一類是天然滑坡,無庫水直接作用,但有時也可因水庫移民開發區的人類工程活動而發生滑動或岸坡大型崩塌。水庫滑坡的主要機制為滑動面的水理軟化,以及滑動面上滲壓增加所導致的有效應力降低。水庫滑坡最重要的是軟化,泥化,潛蝕,動、靜水壓力作用的影響。水庫滑坡有兩種:一種是庫水位達到敏感水位後滑體內孔隙水壓力分布達到新的平衡過程中產生的滑坡;另一種是發生在庫水位消落,特別是快速消落期。庫水位消落對斜坡穩定性的影響主要與岩土體的滲透性和孔隙度有關,庫水位快速消落造成失穩有兩方面的因素,一是不利的地下水梯度;另一是超孔隙水壓力。此外,庫水對滑坡體下部的侵蝕、庫水位波動造成坡體內部的潛蝕與管涌等均對庫岸穩定和滑坡體復活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正因為水是滑坡發生過程中最活躍、最積極的因素之一,滑坡的水文作用研究在國際滑坡學界受到高度重視。地下水滲流方向對斜坡穩定有重要作用。暴雨入滲導致基質吸力減小而造成土體強度降低,從而導致了淺層滑坡的發生。地下水流造成斜坡土體中出現管涌現象,從而降低了土體的黏聚力而導致滑坡的發生。盡管對水在滑坡中的作用和表現方式存在不同的觀點,一般來說,水文作用造成的滑坡主要是由於滑動面的水理軟化及滑動面上滲壓增加所導致的有效應力降低所致。暴雨過程中雨水的入滲導致土體飽和度增加,吸力銳減並引起抗剪強度大幅下降。持續暴雨還可以引起地下水位上升或在相對隔水層以上出現瞬態地下水流,因此,當持續降雨的歷時和強度超過一定限度時,則可造成斜坡失穩或滑坡復活。在一定地質背景和力學環境的斜坡需要一定的降雨量、降雨強度或降雨持續時間才能促使斜坡破壞,因而對暴雨滑坡的預報目前主要是根據歷史暴雨-滑坡記錄,建立滑坡發生的臨界雨強-持續時間組合經驗統計關系,並根據這一關系對降雨進行監測和預報,從而做出區域性滑坡發生的時間預報。但是,該方法往往需要有相當長時間的滑坡和雨量記錄,而且在同一地區,觸發不同物質組成、不同規模的滑坡的雨強-持續時間組合關系往往不同,因而所得到的往往是一種宏觀判據,不能適用於特定的斜坡或滑坡。要了解某一特定斜坡在何種降雨條件下可能被破壞,或某一特定滑坡在何種降雨條件下可能復活或部分復活,除應對斜坡土體,尤其是潛在破壞面的物理力學性質開展系統的試驗研究外,還必須定量描述降雨過程中斜坡土體中孔隙水壓力的變化。有學者根據暴雨誘發滑坡的物理機制,提出了漏桶模型(leaky-barrel model)和水箱模型(tank model)。盡管這些模型適合於單個斜坡或滑坡,但是模型中的經驗參數,如排泄系數(drainage coeffi-cient),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們的實用性。應該指出,上述關於水在滑坡中的作用研究一般僅限於暴雨滑坡,庫水位變化對滑坡的作用機制及其定量過程研究極為少見。
對某一特定的單個滑坡的時間預報,往往採取現場監測方法,並在此基礎上,根據滑坡變形前兆的地表宏觀現象、位移-時間曲線變化趨勢來做出滑坡發生的時間預報,並取得了一定成效,如長江三峽新灘滑坡、湖北秭歸縣雞鳴寺滑坡、甘肅永靖黃茨滑坡的成功預報。但是該方法只適用於滑坡臨滑預報,難以定量或半定量給出在何種水文作用條件下該滑坡可能復活。同時由於絕大多數滑坡缺乏系統的綜合性監測,一般僅局限於地表或滑坡體內部的變形監測,而且在滑坡變形前期,監測頻率一般為一個月甚至幾個月一次,致使所獲得的數據難以用來深入探索滑坡發生的水文作用機制。
在我國,對水庫滑坡問題研究較為深入的當屬三峽工程庫區的滑坡問題。在 「六五」和 「七五」 期間開展了大量的勘查和研究,對建壩蓄水前後一些大型滑坡體的穩定性進行了分析和評價,認為蓄水後可能變形劇烈的是目前穩定性較差和正在變形的較厚的鬆散堆積層滑坡體。重大滑坡監測治理方面,1993年以來實施了鏈子崖危岩體、黃臘石等滑坡的治理工程,1995年還開始了黃臘石滑坡的監測工作。此外,庫區各縣市建立了滑坡泥石流監測工作站或地質工作站。然而,由於問題的復雜性,其研究結果,尤其是水動力環境變化後的預測仍為定性或半定量,對滑坡體可能復活的范圍、復活後的運動模式為緩慢蠕滑還是快速滑動及其動力學過程的研究尚欠深入。
❺ 滑坡形成的原因和後果是什麼
產生滑坡的條件: 一是地質條件與地貌條件;二是內外營力(動力)和人為作用的影響。第一個條件與以下幾個方面有關:
(1)岩土類型:岩土體是產生滑坡的物質基礎。一般說,各類岩、土都有可能構成滑坡體,其中結構鬆散,抗剪強度和抗風化能力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質能發生變化的岩、土,如鬆散覆蓋層、黃土、紅粘土、頁岩、泥岩、煤系地層、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及軟硬相間的岩層所構成的斜坡易發生滑坡。
(2)地質構造條件:組成斜坡的岩、土體只有被各種構造面切割分離成不連續狀態時,才有可能向下滑動的條件。同時、構造面又為降雨等水流進入斜坡提供了通道。故各種節理、裂隙、層面、斷層發育的斜坡、特別是當平行和垂直斜坡的陡傾角構造面及順坡緩傾的構造面發育時,最易發生滑坡。
(3)地形地貌條件:只有處於一定的地貌部位,具備一定坡度的斜坡,才可能發生滑坡。一般江、河、湖(水庫)、海、溝的斜坡,前緣開闊的山坡、鐵路、公路和工程建築物的邊坡等都是易發生滑坡的地貌部位。坡度大於10度,小於45度,下陡中緩上陡、上部成環狀的坡形是產生滑坡的有利地形。
(4)水文地質條件:地下水活動,在滑坡形成中起著主要作用。它的作用主要表現在:軟化岩、土,降低岩、土體的強度,產生動水壓力和孔隙水壓力,潛蝕岩、土,增大岩、土容重,對透水岩層產生浮托力等。尤其是對滑面(帶)的軟化作用和降低強度的作用最突出。
就第二個條件而言,在現今地殼運動的地區和人類工程活動的頻繁地區是滑坡多發區,外界因素和作用,可以使產生滑坡的基本條件發生變化,從而誘發滑坡。主要的誘發因素有:地震、降雨和融雪、地表水的沖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體對斜坡坡腳的不斷沖刷;不合理的人類工程活動,如開挖坡腳、坡體上部堆載、爆破、水庫蓄(泄)水、礦山開采等都可誘發滑坡,還有如海嘯、風暴潮、凍融等作用也可誘發滑坡。
滑坡的人為因素:
違反自然規律、破壞斜坡穩定條件的人類活動都會誘發滑坡。例如:
(1)開挖坡腳:修建鐵路、公路、依山建房、建廠等工程,常常因使坡體下部失去支撐而發生下滑。例如我國西南、西北的一些鐵路、公路、因修建時大力爆破、強行開挖,事後陸陸續續地在邊坡上發生了滑坡,給道路施工、運營帶來危害。
(2)蓄水、排水:水渠和水池的漫溢和滲漏,工業生產用水和廢水的排放、農業灌溉等,均易使水流滲入坡體,加大孔隙水壓力,軟化岩、土體,增大坡體容重,從而促使或誘發滑坡的發生。水庫的水位上下急劇變動,加大了坡體的動水壓力,也可使斜坡和岸坡誘發滑坡發生。支撐不了過大的重量,失去平衡而沿軟弱面下滑。尤其是廠礦廢渣的不合理堆棄,常常觸發滑坡的發生。
此外、劈山開礦的爆破作用,可使斜坡的岩、土體受振動而破碎產生滑坡;在山坡上亂砍濫伐,使坡體失去保護,便有利於雨水等水體的入滲從而誘發滑坡等等。如果上述的人類作用與不利的自然作用互相結合,則就更容易促進滑坡的發生。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類越來越多的工程活動破壞了自然坡體,因而近年來滑坡的發生越來越頻繁,並有愈演愈烈的趨勢。應加以重視。
滑坡的危害:山體滑坡不僅造成一定范圍內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還會對附近道路交通造成嚴重威脅。 2007年6月17日,房縣榔口鄉珠藏洞村二組發生一起大型山體滑坡事件。目前滑坡已導致15家農戶房屋出現明顯裂縫,其中特危房屋8戶,涉及農戶70餘人。 2007年 8月12日,房縣青峰鎮鎮青河村、陽坪村、深嶼溝村3個行政村連續發生重大山體滑坡事件,其中,深嶼溝村塔石板溝的滑坡體面積約40萬平方米,青河村何家坡體面積約60萬平方米,陽坪村換香扒滑坡體面積約455萬平方米,受山體滑坡的影響目前已有133戶,501人,422間房屋不同程度受損,其中,63戶,244人,223間房屋倒毀,不能居住,造成直接經濟損失近1000多萬元。
❻ 為什麼水庫蓄水引發滑坡
水庫蓄水後,由於水位上下變動或因風浪作用,對庫岸邊坡不斷掏蝕、沖刷,使水面附近的岸坡被掏空,上部的岩土體失去支撐,就會發生庫岸滑坡。
水庫蓄水
水面附近的岸坡被掏空,上部岩土體懸空
發生滑坡
❼ 在等高線圖上,水庫要建在哪裡比較好山谷地帶容易發生滑坡還是洪澇選擇宿營地時要注意避免哪些地區
一般建在盆地出口,或者是等高線較密的地方。
滑坡
陡崖(直接給砸死……),河邊(有些河流存在周期性漲水到時候直接沒頂),山谷(滑坡這個你知道)
❽ 修水庫,水位上漲,淹沒河谷低地導致兩岸變陡 為什麼會引發滑坡
修水庫對滑坡的作用主要表現在,水位上漲,地表水大量下滲,導專致斜坡上的土石層飽和屬,甚至在斜坡下部的隔水層上積水,從而增加了滑體的重量,降低土石層的抗剪強度,導致滑坡產生。
下圖是我從網上搜來的圖片(我也是地質專業的)
水庫的水位上下急劇變動,加大了坡體的動水壓力,也可使斜坡和岸坡誘發滑坡發生。支撐不了過大的重量,失去平衡而沿軟弱面下滑。
❾ 滑坡的成因是什麼如何治理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體或者岩體,受河流沖刷、地下水活動、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響,在重力作用下,沿著一定的軟弱面或者軟弱帶,整體地或者分散地順坡向下滑動的自然現象。運動的岩(土)體稱為變位體或滑移體,未移動的下伏岩(土)體稱為滑床。
強度因素
滑坡的活動強度,主要與滑坡的規模、滑移速度、滑移距離及其蓄積的位能和產生的功能有關。一般講,滑坡體的位置越高、體積越大、移動速度越快、移動距離越遠,則滑坡的活動強度也就越高,危害程度也就越大。具體講來,影響滑坡活動強度的因素有:
地形:坡度、高差越大,滑坡位能越大,所形成滑坡的滑速越高。斜坡前方地形的開闊程度,對滑移距離的大小有很大影響。地形越開闊,則滑移距離越大。開闊程度對滑移距離的大小有很大影響。地形越開闊,則滑移距離越大。
岩性:組成滑坡體的岩、土的力學強度越高、越完整,則滑坡往往就越少。構成滑坡滑面的岩、土性質,直接影響著滑速的高低,一般講,滑坡面的力學強度越低,滑坡體的滑速也就越高。
地質構造:切割、分離坡體的地質構造越發育,形成滑坡的規模往往也就越大越多。
誘發因素:誘發滑坡活動的外界因素越強,滑坡的活動強度則越大。如強烈地震、特大暴雨所誘發的滑坡多為大的高速滑坡。
人為因素
違反自然規律、破壞斜坡穩定條件的人類活動都會誘發滑坡。例如:
1.開挖坡腳:修建鐵路、公路、依山建房、建廠等工程,常常因使坡體下部失去支撐而發生下滑。例如我國西南、西北的一些鐵路、公路、因修建時大力爆破、強行開挖,事後陸陸續續地在邊坡上發生了滑坡,給道路施工、運營帶來危害。
2.蓄水、排水:水渠和水池的漫溢和滲漏,工業生產用水和廢水的排放、農業灌溉等,均易使水流滲入坡體,加大孔隙水壓力,軟化岩、土體,增大坡體容重,從而促使或誘發滑坡的發生。水庫的水位上下急劇變動,加大了坡體的動水壓力,也可使斜坡和岸坡誘發滑坡發生。支撐不了過大的重量,失去平衡而沿軟弱面下滑。尤其是廠礦廢渣的不合理堆棄,常常觸發滑坡的發生。
此外,劈山開礦的爆破作用,可使斜坡的岩、土體受振動而破碎產生滑坡;在山坡上亂砍濫伐,使坡體失去保護,便有利於雨水等水體的入滲從而誘發滑坡等等。如果上述的人類作用與不利的自然作用互相結合,則就更容易促進滑坡的發生。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類越來越多的工程活動破壞了自然坡體,因而滑坡的發生越來越頻繁,並有愈演愈烈的趨勢。應加以重視。
滑坡的防治要貫徹「及早發現,預防為主;查明情況,綜合治理;力求根治,不留後患」的原則結合邊坡失穩的因素和滑坡形成的內外部條件,治理滑坡可以從以下兩個大的方面著手[4]
消除和減輕水的危害
滑坡的發生常和水的作用有密切的關系,水的作用,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因此,消除和減輕水對邊坡的危害尤其重要,其目的是:降低孔隙水壓力和動水壓力,防止岩土體的軟化及溶蝕分解,消除或減小水的沖刷和浪擊作用。具體做法有:防止外圍地表水進入滑坡區,可在滑坡邊界修截水溝;在滑坡區內,可在坡面修築排水溝。在覆蓋層上可用漿砌片石或人造植被鋪蓋,防止地表水下滲。對於岩質邊坡還可用噴混凝土護面或掛鋼筋網噴混凝土。排除地下水的措施很多,應根據邊坡的地質結構特徵和水文地質條件加以選擇。
常用的方法有:1,水平鑽孔疏干;2,垂直孔排水;3,豎井抽水;4,隧洞疏干;5,支撐盲溝。
改善邊坡岩土力學強度
通過一定的工程技術措施,改善邊坡岩土體的力學強度,提高其抗滑力,減小滑動力。常用的措施有:1,削坡減載;用降低坡高或放緩坡角來改善邊坡的穩定性。削坡設計應盡量削減不穩定岩土體的高度,而阻滑部分岩土體不應削減。此法並不總是最經濟、最有效的措施,要在施工前作經濟技術比較。2,邊坡人工加固;常用的方法有:1,修築擋土牆、護牆等支擋不穩定岩體;2,鋼筋混凝土抗滑樁或鋼筋樁作為阻滑支撐工程;3,預應力錨桿或錨索,適用於加固有裂隙或軟弱結構面的岩質邊坡;4,固結灌漿或電化學加固法加強邊坡岩體或土體的強度;5,SNS邊坡柔性防護技術等;6,鑲補溝縫。對坡體中的裂隙、縫、空洞,可用片石填補空洞,水泥沙漿溝縫等以防止裂隙、縫、洞的進一步發展。
應對措施編輯
發生時的應對措施
當遇滑坡發生時,至少應當做到如下幾點:
(1)當處在滑坡體上時,首先應保持冷靜,不能慌亂。要迅速環顧四周,向較安全的地段撤離。一般除高速滑坡外,只要行動迅速,都有可能逃離危險區段。跑離時,向兩側跑為最佳方向。在向下滑動的山坡中,向上或向下跑都是很危險的。當遇無法跑離的高速滑坡時,更不能慌亂,在一定條件下,如滑坡呈整體滑動時,原地不動,或抱住大樹等物,不失為一種有效的自救措施。如1983年3月7日發生在甘肅省東鄉縣的著名的高速黃土滑坡——灑勒山滑坡中的倖存者就是在滑坡發生時,緊抱住滑坡體上的一棵大樹而得生。
(2)當處於非滑坡區,而發現可疑的滑坡活動時,應立即報告鄰近的村、鄉、縣等有關政府或單位。如群測群防站或縣、市、地區及省政府,均設有「國土資源局」。該機構應責無旁貸地擔當此項責任。並立即組織有關政府、單位、部隊、專家及當地群眾參加搶險救災活動。
(3)政府部門應立即實施應急措施(或計劃),迅速組織群眾撤離危險區及可能的影響區。並通知鄰近的河谷、山溝中的人們做好撤離准備,密切注視災情的漫延和轉化。如滑坡常在暴雨、洪水中轉化為泥石流災害(即次生災害)。注意、因滑坡可能危害到的某些生命線工程(如水庫、干線鐵路、干線公路、發電廠、通訊設備、干線渠道等)所引發的次生災害或第三次災害的發生,如火災、洪水等。注意調查滑坡是否有間歇性活動特點,盡可能確定其再次活動的可能性和時間。如果必要的話(需經有關專家或科技人員論證),應迅速設立觀測點(站)或觀測網,密切注視其變化動態,「亡羊補牢,猶未為晚」。
發生後的自救互救
(1)人工呼吸。在施行人工呼吸前,應首先清除患者口中污物,取去口中的活動義齒,然後使其頭部後仰,下頜抬起,並為其松衣解帶,以免影響胸廓運動。人工呼吸救護者位於患者頭部一側,一手托起患者下頜,使其盡量後仰,另一手掐緊患者的鼻孔,防止漏氣,然後深吸一口氣,迅速口對口將氣吹入患者肺內。吹氣後應立即離開患者的口,並松開掐鼻的手,以便使吹入的氣體自然排出,同時還要注意觀察患者胸廓是否有起伏。成人每分鍾可反復吸入16次左右,兒童每分鍾20次,直至患者能自行呼吸為止。
(2)心臟按摩。如果患者心跳停止應在進行人工呼吸的同時,立即施行心臟按摩。若有2人搶救,則一人心臟按壓5次,另一人吸氣1次,交替進行。若單人搶救,應按壓心臟15次,吹氣2次,交替進行。按壓時,應讓患者仰卧在堅實床板或地上,頭部後仰,救護者位於患卧一側,雙手重疊,指尖朝上,用掌根部壓在胸骨下1/3處(即劍突上兩橫指),垂直、均勻用力,並注意加上自己的體重,雙臂垂直壓下,將胸骨下壓3~5厘米,然後放鬆,使血液流進心臟,但掌根不離胸壁。成年患者,每分鍾可按壓80次左右,動作要短促有力,持續進行。一般要在吹氣按壓1分鍾後,檢查患者的呼吸、脈搏一次,以後每3分鍾復查一次,直到見效為止。
❿ 應對地震滑坡、泥石流的措施有哪些
地震滑坡、泥石流災害分布廣,且多發生在人口稀少的山區,工程治理困難、成本高。防治地震滑坡、泥石流災害,應貫徹躲避和綜合治理相結合、長遠的措施和短期的工程措施相結合的原則,合理制定對策。
(一)長遠應對措施為防治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從長遠的角度考慮應科學地開發山區和建設山區,保護山區林業。
(1)合理地進行震區工程建設。震區工程建設,如修建鐵路、公路、橋梁、工廠、礦山、水庫、城鎮等,應合理地進行。工廠、城鎮盡可能選在開闊的盆地和平原上,絕不能建在滑坡體上;鐵路、公路、橋梁、車站應盡量避開滑坡和泥石流的活動范圍。在設計上盡可能少對邊坡進行開挖或不開挖。礦山必須進行科學開采,在開采中要有排水措施。礦渣、廢土堆放在少水、低窪的開闊地區,嚴禁盲目亂開、采亂和亂堆廢礦渣,以防止破壞山體的穩定性。
(2)植樹種草、保護植被。植樹種草、保護植被是防止水土流失的一種有效方法,它不僅可以防止滑坡和泥石流的發生,還可以改善生態環境。植樹造林應貫徹喬木林和灌木林相結合、草被與植樹相結合的原則,因地制宜,根據土質條件和氣候特點選擇適當造林方法,科學種植,精心管理,各地方政府統一規劃,分區、鄉、村包干,保證植樹造林的進行。當前尤應搞好退耕還林、封山育林、消滅病蟲害、防止森林火災等工作。在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因雨量較多,濕潤的滑坡和泥石流地區,只要加強管理就能自然恢復。在雨量較少、氣候乾旱的西北、華北地區的滑坡和泥石流區,草被自然恢復時間較長,應選擇合適的草種進行培育。在裸露地區和乾旱地區,造林難以成功,往往要先恢復草被,以草護苗。
(3)嚴格執行有關規定,重要建築避開潛在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影響區。在進行城鎮規劃建設、學校、醫院、車站、機場、影劇院等大量容納人群建築,交通主幹線建設之前,都應該進行地質災害評估和地震安全性評價,採取有效措施加固建築或者治理潛在滑坡、泥石流。最好是避開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影響區范圍。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內進行工程建設,必須在可行性研究階段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內進行城市總體規劃、村莊和集鎮規劃時,必須對規劃區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必須要對建設工程遭受地質災害的可能性和該工程建設中、建成後引發地質災害的可能性做出評價,提出具體的預防治理措施。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的主要內容是:闡明工程建設區和規劃區的地質環境條件基本特徵;分析論證工程建設區和規劃區各種地質災害的危險性,進行現狀評估、預測評估和綜合評估;提出防治地質災害措施與建議,並做出建設場地適宜性評價結論。
(二)地震中期預報後應對措施中期預報的地震危險區內應進行滑坡、泥石流的調查勘測,圈定危險區,制定防治規劃,對一些重要的危險區採取必要的工程措施。
(1)進行滑坡和泥石流的危險性調查,制定防治規劃。應對預報區進行一次普遍的地質調查,圈定滑坡、泥石流可能發生的危險區段,並對未來發震時滑坡、泥石流的規模、大小進行預測。對重點的、可能的滑坡、泥石流進行系統的測量,制定防治和震後應急救災的規劃。
(2)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的工程治理。中期預報後,應根據滑坡調查的情況,對重要建築如水庫堤壩、人口密集的村鎮、交通干線及樞紐等附近的具有滑坡、泥石流潛在危險性的區段進行工程治理。
1.地震滑坡災害的工程治理地震滑坡的工程治理分為減滑工程和抗滑工程兩類。減滑工程的目的在於改變滑坡的地形、土質、地下水等狀態,就是改變其自然條件,從而使滑坡運動停止或緩和;抗滑工程則在於利用抗滑的工程建築來阻擋全部或部分滑坡,減輕或免於地震滑坡災害。其主要滑坡的工程治理措施有:(1)排除地表水。雨水、泉水、池沼、水庫、渠道的滲透,可使滑坡激化,所以必須防止水的滲透。
(2)防滲處理。就是對邊坡的坡頂及坡面進行被覆處理。在透水性強的地段,應對已發生的裂縫,用黏土或水泥漿填充,並用薄膜覆蓋;在透水性弱的地段,對重要部位也應採取防滲處理。
(3)水溝排水工程。水溝排水工程是把滑坡區內的雨水迅速地匯集,排除到滑坡區外的方法。水溝排水有集水溝和排水溝兩類方法。集水溝是以溝渠為主,橫貫斜坡,匯集雨水和地表水;排水溝為將匯集的水排出滑坡區。排水溝應採用較陡的坡度,保證排水要求,每20~30米設計一個連接點,在松軟的地層中採用固定排水管線;排水溝的末端要置牆。
(4)排除地下水。按地下水埋藏深淺採用不同的方法。對於地表以下3米的淺層地下水,可採用暗溝和明溝結合排水。暗溝也分集水暗溝和排水暗溝。一般每20~30米設計一個集水池或檢查井。對於3米以下地下水,釆用鑽孔排水。3~5米的地下水採用水平鑽孔排水,5米以下的地下水採用斜孔排水。孔徑一般採用06毫米的鑽頭為宜。可同時布設2~3層鑽孔,不僅排除深層水,也可以排除淺層水。地下水從其他區域沿著含水層或其他通道大量流入滑坡區時,應在滑坡區外設置地下水截水牆,將流入滑坡區的地下水予以截斷,並用鑽孔誘導排出地表。這種方法選擇位置要適當,否則會導致滑坡的加劇。
(5)削方減重法。主要用於小型滑坡。在掌握滑坡的規模、滑坡面的分布及地震時可能滑動的情況後,削去滑坡後部的土體,前沿填土夯實。
(6)抗滑樁。在滑坡前沿用鑽頭垂直地穿過滑動面,再插入鋼管或工字鋼,樁基應打入滑面以下1/3;也可以用直徑1.5~2.0米的豎井來代替鑽孔,井中全部用鋼筋混凝土充填。抗滑樁既有抗滑阻擋作用,又有鉚固增加預應力的作用。
(7)擋牆滑坡。前沿挖開後,以網架方式建築鋼筋混凝土牆作為滑坡前沿反壓填土的支擋工程,以穩定單個滑坡體,同時對上部斜坡的滑動塊體也起到穩定作用。
(8)河流建築物。由於河流的侵蝕,河床下切,河岸遭受沖刷,損害坡體的穩定,往往在地震時易發生滑坡。可採用防護堤護岸,加固河床或用導流工程防止河流對河岸的沖刷,保護岸坡的穩定。
2.地震泥石流災害的工程治理治理泥石流是一項十分艱巨、耗資巨大,而且至今尚未完全解決的難題。因此,在泥石流活動區修建居民點、工礦企業、交通干線等,都以躲避為上策。對於無法躲避、必須在泥石流區內建築的工程,在對泥石流的治理上也要注意從上到下(從源頭區—徑流區—堆積區)綜合治理,要結合當地具體環境,因勢利導地進行總體設計,諸項措施配套進行。主要的泥石流工程治理措施有:(1)蓄水、引水工程。一般在水體補給區修建調洪水庫、引水渠和截流水溝等。調洪水庫的設計標准要比灌溉水庫的標准高,適當考慮提高設計烈度,以防地震時水庫潰決,形成特大的泥石流和水災。引水渠可按一般水渠工程設計。截流水溝的設計同滑坡的截流水溝,在施工中保證質量,嚴防漏水。
(2)攔擋工程。包括攔沙壩、谷坊、擋土牆和護坡,按一般土建工程建築設計施工。
(3)排導工程。包括排導溝、渡槽、急流槽、導流堤、順水壩等,多數建在流通區和堆積區。
(4)停淤工程。包括停淤場和攔淤庫。一般建在下游開闊平坦的河床段或平坦低窪的堆積扇上。通常與導流堤、攔淤堤和溢流堰共同組成。導流堤和攔淤堤的設計與排導溝、導流堰的設計大體相同;溢流堰的設計與攔沙壩及溢流口的設計相似,但應注意溢流堰的位置選擇與兩側攔淤堤(或溝岸)的銜接。
(5)改土工程。包括改田改土和輪耕等。一般泥石流的溝坡上不宜造梯田,尤其在崩塌地區,當做出地震預報之後絕對禁止耕作。梯田、道埂需要用塊石加固,溝渠窪地里修梯田時,要留有足夠寬度和深度的排水溝。
(三)地震臨震預報後應對措施(1)進行滑坡動態監測。短臨預報期間,應對村、鎮以及要害建築物附近的滑坡進行監測。可用形變方法,如水平形變網,垂直、水平位儀,傾斜儀,電阻應變片等進行滑坡和滑坡體上建築物的變形觀測。選擇滑坡體上鑽孔、泉、民用井等進行地下水水溫、水位、水化學成分動態觀測,以掌握滑坡穩定程度和發展趨勢,及時預報滑坡和泥石流活動情況。
(2)實施滑坡和泥石流緊急工程措施。短臨預報期內,應對重要建築物附近的潛在滑坡、泥石流採取緊急工程措施。可以改變滑坡體的外形,採用後部挖方削減、前部填土夯實的方法,加強滑坡的穩定性,減少滑動的危險性。用引導工程改變滑坡、泥石流原來的滑向和流向,使其不能成害;在滑體內和鬆散固體物質中,要加寬各種排水溝和鑽孔,盡量把地表水和地下水排出滑坡區和泥石流形成區。要對一些特殊地區或特殊泥石流抓緊進行整治,用水泥漿通過淺鑽和淺井進行加壓灌注,用電滲等方法固結鬆散物質;用化學凝固劑膠結礦渣,以防止礦渣液化泥石流。
(3)對危險區內的群眾進行疏散。對危險區應進行技術、經濟分析,權衡投資效益,確定採用工程措施還是採取搬遷。對於不能用工程整治或工程整治經濟效益很低的危險滑坡、泥石流,應對居住和建立在滑坡體上和滑坡堆積區、泥石流堆積區、淤塞區、流經區的居民、工廠、礦山進行搬遷疏散。搬遷應由當地政府統一組織安排。
(四)地震時逃生方法(1)滑坡的躲避。當滑坡體下滑時,應垂直滑坡前進方向逃跑,在滑坡堆積區應向兩側高處跑,不能向滑坡正對面山上跑。滑體上的人應盡快跑到安全地段。
(2)崩塌和滾石的躲避。崩塌體積小,距離不遠,崩塌往往伴隨滾石造成災害,躲避時也要往兩側逃跑。當逃跑不及時,可以躺在地溝或陡坎下。
(3)泥石流的躲避。泥石流的流速與地形坡度有關。坡度越陡,泥石流的比降就越大,它的流速越快。一般流速每秒鍾5~6米,最快的達每秒鍾15米。在泥石流的流經區和堆積區只要聽到泥石流的聲音和發出的泥石流警報時,立即向主河道兩岸的高山地區安全地帶逃跑。在泥石流通過區兩岸和泥石流注入主河道的對岸處要跑到相當的高度才安全。
(五)地震後應對措施(1)人員救護。在滑坡體上,由於滑動,房屋倒塌,可造成人員傷亡。在泥石流通過區,兩岸和邊緣區由於沖擊物的推移,房屋倒塌。在泥石流的流經區或堆積區內,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房屋下部被摧毀,但上部可能保存,這些房屋內的人員尚可成活,應組織人員搜尋這些毀壞的建築物,救護人員。有時地震泥石流往往多處同時爆發,山頭被包圍,成為孤島,且其常有倖存者,應及時進行救護。必要時,應空投食品、衣物、葯品等,或使用直升機救人。
(2)清除堆積物。首先清除交通要道上的堆積物,恢復交通。其次,清理工廠、礦山的重要機器設備。
(3)防治後發型滑坡和泥石流。為防治後發型滑坡、泥石流,震後應進行緊急調查,確定近期危險區和震後雨季危險區,根據情況,實施緊急工程、搬遷等措施,把後發型滑坡和泥石流災害減小到最低限度。
(4)重建家園的選址。應總結滑坡、泥石流災害的教訓,科學地選擇重建家園的地址,要避開溝谷兩岸以及滑坡體、泥石流流通區,選擇開闊、較高的平地或在完整的基岩上建房。